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之中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如今不过六岁。庞统比他大两岁,那也不过才八岁。倒是周瑜应该有十二岁了,可是老刘一直不太喜欢心胸狭窄的周公瑾,因此找不找得到他老刘倒还真没放在心上。
看来为了先把诸葛亮和庞统拉过来,还是趁着如今自己有时间,去大汉的荆州和扬州等地走走。再加上自己曾经答应过露西拉要陪她游览大汉的山水,不如就借着这个机会前去江南一游。到时候再把自己的其她家眷也都带上,算是自己作为对她们的补偿吧。
于是老刘对郭嘉道:“奉孝,看来咱们现在除了在军队数量和装备上下功夫,还要想办法继续寻访贤才才是。尽管我们现在手里有不少能人猛将,但是当初我们在幽州的时候,便已经感到人手不足而捉襟见肘。所以我想是不是趁着如今大汉天下还算太平,我们去江南走走,一是寻访一些贤才;二是奉孝你刚才应该看到了,如今荆、徐、扬三州之中都有瘟疫流行,芷清精通医术,我想咱们正好可以去那里帮助百姓,找出救治病人的方法。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原以为老刘去江南,只是为了寻访人才。如今听老刘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老刘还有这个目的。别人知道那里有瘟疫,唯恐避之不及,可是主公竟然是要亲自去救治患病的百姓,令郭嘉心中更是对老刘敬佩不已。因此郭嘉向老刘行礼道:“主公心系百姓,实乃天下苍生之福。嘉在这里替那些遭受瘟疫之苦的百姓谢谢主公了。”郭嘉说完,不顾老刘的阻拦,恭恭敬敬的向老刘磕了三个头才站起身来。
第602章江南小城
老刘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因为他知道这些地方流行的瘟疫,其实便是伤寒。而且他也知道在扬州应该有个名医张仲景,对于治疗伤寒很有办法。只是他没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大量药材供百姓使用。自己只要在找到张仲景之后,问清楚治疗伤寒的药方,便可以大量购买药材送给百姓。同时加大预防的力度,控制住传染源,隔离那些已经染病的病人。有了这些措施,估计这场瘟疫很快便会被消除了。
朝廷那边郭嘉已经派人将这次平定倭岛的情况报给了新州的戏志才,然后由他和杨彪商议之后,再向朝廷禀报。当然了郭嘉的战报也是按照他和老刘、陈宫商议好的写的,那便是如今倭岛已经成为大汉的属国,并且更名为瀛洲国,国王便是卑弥呼。等灵帝同意后再派太监前去瀛洲国宣旨,正式册封卑弥呼为瀛洲国国王。而瀛洲国今后每年都会向大汉进贡金银财宝等物。由于简雍已经事先把这个情况通知给了大将军何进和宫中的常侍张让和郭胜等人,并且早已给几人送去了不少金银财宝,他们到时候自然会帮着老刘说话,因此老刘也就用不着亲自去洛阳跑一趟了。
这次征讨倭岛,也令老刘带去的轻骑兵和步兵有了不小的损伤。而且现在跟着老刘回到耽罗岛的,只有水军损失甚小。加上留在倭岛的那些轻骑兵和步兵,如今在耽罗岛上的轻骑兵和步兵已经不足原来编制的一半。所以老刘让关羽、高顺等人返回新州后,想办法补足兵源,使得两支队伍的人数尽快达到定员。
大致商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两人便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路线。从耽罗岛前往大汉本土,首先便是要乘船前去新州或是青州,然后再从陆路前往徐州,荆州和扬州。
不过也有另外一条路线,那就是直接乘船南下,然后战船从海上直接进入长江,逆流而上便可以进入扬州之地。而且这条路的距离最近。
看着摆在面前的地图,郭嘉便对老刘道:“主公,嘉以为我们最好还是乘船走水路为好。这样不仅距离近了许多,同时还可以开辟一条从水路前往江南的航线,主公意下如何?”
从地图上,老刘也看出了走水路确实要比先走水路、再走陆路要近得多。同时也确实如郭嘉所说,这样还可以找到一条新的航线出来,所以老刘便点头同意了郭嘉的建议。
老刘从瀛洲国回来已经有十天了,因此现在已经到了四月底春末夏初的季节,风和日丽的天气正好适宜出行。两人又商议了一下,决定就在三天后启程出发,直接前往扬州的会稽郡,到了那里之后在决定下一步是上岸走陆路,还是继续乘船溯江而上。
至于这次出行的人员,由于对于江南一带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因此老刘决定带两艘中型战船。之所以不带大型和巨型战船,便是因为这种战船很可能无法在长江上航行,而中型战船更适合在内河航行,运载的人数也在五百人上下,完全可以满足老刘这次出行的需要。
两艘战船之中,一艘用来运送战马,另外一艘则是老刘等人和一百名亲卫队员。这样即便是路上遇到什么海贼水盗,加上两艘战船上的二百名水军士兵也足可以从容应对了。
随行的武将便是文丑、张飞、太史慈加上赵云四人。另外还有水军统领周泰。蒋钦留在了耽罗岛,带领水军士兵负责保护耽罗岛的安全。
得知老刘这次要带着她们去南方游玩,甄姜等人都是兴奋异常。露西拉母女同样很高兴,尤其是露西拉,她以为老刘这次是为了履行自己对她的承诺,因此一改往日的愁眉不展,代之而来的则是喜上眉梢。
在乌云红昌等人渡过了漫长的三天等待之后,两艘战船终于驶离了耽罗岛,乘风破浪向着南方的扬州而去。
两艘中型战船离开了耽罗岛之后,便沿着事先定好的航线,一前一后向着西南方向而去。这次航行的目的地,便是吴郡的缪县,那里也是长江的入海口所在地。
其实从地图上所标示的位置,老刘便知道如今的缪县便是后世的上海。当然还包括邻近的由拳与海盐两县。只是根据郭嘉所知,缪县地方不大,除了盛产海盐再无其它有名的物产,因此那个地方除了一些渔民和晒盐的民夫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百姓居住,如今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县城。
从耽罗岛前往大汉本土,除了乐浪郡最近之外,便是扬州吴郡的缪县了。所以老刘现在又有了想法,那便是等将来到了扬州之后,也仿效自己在青州东牟港的做法,想办法在那里租个港口建个码头,这样便可以将新州与大汉南方的交通通过水路连接起来。这样来往于两地的客商便不用从袁绍的幽州通过,不仅大大缩短了距离,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被袁绍征收高额的过关税了。
这两天海上风平浪静,也令老刘有机会陪着几位夫人和露西拉母女在战船的甲板上欣赏海上的风景。而文丑等人则在船边垂钓,钓上来的大鱼则都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如今的战船上不仅有一百二十名桨手**桨,以驱动战船前进。另外船上还有几面巨大的风帆,因此战船前进的速度也比单独划桨快了许多。从耽罗岛到缪县的直线距离不过八百多里,尽管船只所走的并不完全是直线,也会经常因为海流的变化而偏离航线绕些弯路,但是在第二天的下午,两艘战船便完成了八百多里的航程,驶离了大海,从缪县的入海口驶入了长江内河。
老刘还不打算从这里登陆。因为现在他想去扬州的治所历阳走一遭。见见如今的扬州刺史陈温。与他商量一下租用缪县的港口建造码头之事。而历阳位于扬州的九江郡,地处丹阳郡的秣陵(后来吴国的都城建业,后世的南京)以西不远的地方。所以战船接下来还要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到了历阳之后再靠岸停泊。而这段距离也有六七百里,再加上是逆水行船,因此所用的时间肯定要比在海上航行慢多了。
当战船沿着长江向历阳进发时,沿途也经常可以看到在长江上打渔的渔民和来往的商船。看到这两艘形状怪异的大船,也令观者啧啧称奇。为了避免路上遇到麻烦,郭嘉建议老刘在船上挂上了大汉新州的旗号,因此一路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更没有兵丁前来阻拦。
如今两岸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且长江在这一段水流平缓,没有太大的急流险滩,因此众人站在甲板上浏览着身边如画的美景,不知不觉船只便驶离了吴郡地界,进入了前方的丹阳郡。
此时天色已经过午,当战船行驶到一处看起来规模较大的码头时,船上的乌云红昌等人都要下船,去镇上尝尝江南的美食。周泰熟知这一代的情况,知道这里是丹阳郡的江乘县所在。而这座港口小镇名称便为港口镇,距离江乘县城的距离不到二十里。
看到众人兴致都很高,而且这一带也没有什么山贼强盗,即便是有,有自己和几员大将,再带上十名亲卫队员又能把自己怎样?所以老刘便答应了几位夫人的要求,下令船只进入港口停靠。
港口不大,因此周泰等人费了好大劲,才将两艘战船停到了岸边。搭好跳板之后,老刘才带着众人下了战船,又等亲卫队员从另一艘战船上把马牵了过来,众人便上了战马,在周泰的带领下,奔往不远处的江乘县城。为了保护两艘战船的安全,张飞和太史慈被留在了船上,郭嘉、文丑和赵云则跟在了老刘的身边。
这支队伍的出现,马上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毕竟他们骑的都是老刘从安息弄回来的高头大马,这种战马在大汉根本就没有,所以令当地人特别好奇。而队伍中又有甄姜等美女和露西拉母女两名金发碧眼的美女存在,更是令从未见过白种人的当地百姓围着队伍观看,甚至还有人追着他们跑,直到他们离开了小镇,才算是摆脱了这些看热闹的人群。
江南的风光与北方确实大不相同。北方是刚刚到了春末夏初的季节,农民刚刚开始种植庄稼,农田中还是一片荒凉。而这里已经到处都是生长旺盛的农作物,令人看上去顿有心旷神怡之感。
十几里的距离很快便过去了,此时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城。周泰告诉老刘,这座小城便是江乘县城,虽然城池的规模不大,但是因为这里也是一处连接南北的港口所在,因此城内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人口数量比起北方的城市要多很多。而且城内的商铺、酒楼及客栈更是比比皆是,因此这里也可以算是长江边上一处商业重镇。
到了城门外,守城的几个士兵看到来了二十多名骑马的男男女女,而且一看便不是寻常之人,且大都带着武器。尽管心中有些胆怯,但是为首的一个老兵还是来到老刘等人身前,伸手拦住了他们,并且开口盘问他们的身份。
第603章租地建港(一)
文丑看到有人敢来盘问,眼睛一瞪便要发火,老刘急忙叫住他,然后便告诉老兵自己等人是从新州来的,前往历阳公干。至于自己的身份,老刘当然不能轻易告诉别人。毕竟自己是耽罗王,按照大汉朝的规定,所有藩王没有朝廷的允许,是不能私自离开自己的封地随便乱走的。
得知眼前的这些人是从新州来的,前往扬州治所历阳公干,那名老兵也就没敢多问。让开道路放老刘等人进了江乘县城。
一进城,众人便看到城内的道路上来往的人流果然熙熙攘攘,远远比北方的城市甚至大汉的都城洛阳还要热闹。道路两旁果然如周泰所说,到处都是酒店客栈,商号更是一家挨着一家,多不胜数。
看到这个景象,可把队伍中的几个女人乐坏了。她们在洛阳时还好,可以经常到街上的店铺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后来到了耽罗岛,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今天看到如此多的商号,而且摆着的商品也有很多是她们喜好之物,因此不待老刘发话,红昌和乌云已经钻进了旁边一家规模很大的卖珠宝首饰的店铺之中。
知道今天自己少不得要破费一番,老刘苦笑一声,让郭嘉和文丑带着几名亲卫队员先去找一家环境优雅的酒楼,在那里喝茶等着自己。然后他才与文丑和周泰与剩下的几名亲卫队员一道,护着一众女眷进了红昌她们进去的那家首饰店。
此时红昌正拿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翡翠玉镯,与她对面一位看似店主的中年人商议着价格,乌云也在一旁帮她说话。看到老刘进来了,红昌几步跑到老刘面前,举着手中的玉镯对老刘道:“夫君,我很喜欢这个镯子,你帮我买好吗?”
看到红昌手中的玉镯,老刘便知道这件东西肯定价值不菲。不过想想自己与红昌结婚时也没有送给她什么像样的礼物,老刘便点了点头,乐得小妮子还没等老刘付钱,便已经把镯子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
看到老刘等人进来之后,那名店主仔细打量了众人一番,便急忙来到老刘面前向老刘行了一礼。老刘也在问清楚了这件玉镯的价格之后,让文丑掏钱买下了这件东西。
看到几女都在挑选自己喜爱的首饰,老刘便与店主聊了起来。
结果一聊之下,老刘才知道这家店铺竟然是扬州有名的大族陆家所开的买卖。而老刘再一问,原来陆家如今的家主便是庐江太守,朝廷加封忠义将军的陆康。
要说陆康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但是他有个儿子陆绩倒是有些名气。而在陆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便当属陆康的侄孙陆逊了。
而这陆逊要真说起来,可是刘备的仇人。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尽起蜀国之兵攻打东吴时,东吴领兵抵抗蜀兵的,便是大都督陆逊。而陆逊趁着刘备报仇心切之际,在夷陵一把大火将蜀军烧死了大半,从而击退了蜀军的进攻。而刘备也因没有听诸葛亮的话,在回转蜀国途中悔恨交加,病死在了白帝城。
今天自己误打误撞之下,竟然进了陆家的店铺。老刘心中便有些动心。根据自己的记忆,陆逊今年应该才五六岁。而陆绩似乎还没有出生,所以若是将来有机会到了庐江,自己一定要去拜会一下陆康,同时见见年幼的陆逊,看看能不能提前把他招揽过来。
老刘自己在这边遐想的时候,那边的众女可都没闲着。最后每人都挑了一两件称心的首饰。露西拉母女也一样,看来现在也都不把自己当外人了,结果就在陆家店铺之中,老刘便花去了三百多两黄金。
等他们终于在吃晚饭的时候赶到郭嘉等人选好的酒楼时,看着老刘身后的文丑、周泰两人怀中抱着的那些大包小包的东西,郭嘉与赵云两人心中都很高兴,看来今天没跟着主公与诸位主母逛街算是对了,否则这当苦力的差事两人同样也逃避不了。
逛的高兴的真甄姜等人也感觉又累又饿了,正好郭嘉早已点好了酒菜,于是众人便在江乘城的一家酒楼内遍尝了酒楼中的所有名菜。虽然这些菜式远不如老刘亲自设计的那些菜式好吃。但是却也非常精致可口,令多日来一直未曾下船好好吃饭的众人吃的津津有味,不住的夸奖江南的菜式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吃罢晚饭,老刘才带着众人离开江乘城,赶往江边的港口镇。到了码头之后众人再次上了战船。继续沿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扬州的治所历阳。
又过了三天的航行,两艘战船经过了秣陵等几个沿岸的城市,终于来到了位于长江下游的扬州治所历阳。
刚进入长江之时,船队前进的方向基本是向着正西方向。过了秣陵之后,便开始沿着长江向西南方向前进。秣陵和江乘都在长江以南,而历阳则是处在长江的北岸,且历阳的城池紧挨着长江,码头距离城池的距离不过三四里。
在两艘战船接近历阳港的时候,忽然从江边的一座规模不小的水军营寨中驶出四五艘大小战船,将正在江心缓慢前行的老刘等人乘坐的两艘战船围在了中间。
双方的战船距离很近,因此两种战船的特点便都一目了然。扬州水军的战船之中有一艘三层高的楼船,高度比起老刘他们的中型战船高了近一丈,而且这种船的宽度却还不及中型战船的一半。过来的其余几艘都是小型的战船,每艘船上不过十几人,虽然船体较小,不过倒也机动灵活。
此时那艘楼船最高层一位看似将领模样的军官冲着老刘等人的战船高声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战船,为何会来到我扬州的地界?”
其实两艘战船上都挂着新州水军的标志。只是新州毕竟距离这里非常遥远,况且不走海路,新州的战船也无法从大汉内地来到长江,因此那名军官尽管也看到了对方船只上悬挂的新州水军标志,但是心中还是有些怀疑,故此才会这样发问。
当看到对方来了几艘战船将自己的两艘船围住之后,早有水军士兵将情况报告给了船舱中的老刘等人。如今老刘带着郭嘉、文丑和周泰等人都在战船最上边的瞭望台上,因此看到对方问话,老刘便高声答道:“对面的将军听好了,我们是从新州来的新州水军,奉刺史杨大人之命,前往历阳城去见你们的刺史陈大人有要事相商,还请将军为我们带路如何?”
看到老刘回答的非常得体,而且也很有礼貌,那名军官急忙答道:“原来是新州的水军,看来我们倒是同行了,不知大人如何称呼?官居何职?”
对方问自己的身份,老刘当然不能告诉他。于是便示意周泰回话。周泰会意,马上对这对面的军官高声道:“我乃新州水军统领周泰是也。不知将军可否告诉我们您的名号呢?”
听说对方居然是新州水军统领,那名军官连忙道:“回统领大人的话,末将乃是扬州水军军侯,姓杨名怀。我这就带你们进我们的营寨。你们的船太大,只能停靠在水军营寨的码头上。周统领请随我来。”
那名姓杨的军侯说完,便指挥士兵将楼船划到了前边,然后引领着老刘等人进入了岸边的水军大营。
进入扬州水军营寨之时,老刘等人也仔细的看了一下,营寨中有大小船只四五十艘。其中三层的楼船有四五艘,剩下的都是艨艟和斗舰,还有一些用于打探军情的更小的斥候舰。看来这扬州水军的规模还不小,从岸上的帐篷数量来看,士兵也有四五千人之多。
两艘战船被安置在了营寨中间的码头上。待船只停稳,老刘便带着周泰、郭嘉和文丑下了战船,同时让亲卫队员从另一艘战船上把战马牵了过来,然后几人便上了战马,跟着杨怀前往历阳城。
张飞和太史慈、赵云都被留在了船上。还有老刘的一众女眷。毕竟现在还不知道这扬州刺史陈温的为人如何,是否好说话。因此老刘是想等自己先见了陈温,看情况是否可以向他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再说。
看到老刘等人的战马,杨怀等扬州兵不由得面露惊羡之色。虽然他们是水军,但是也见过扬州骑兵的战马,水军中也有一些供他们来往于军营与历阳骑乘的战马。不过在整个扬州之内,最好的战马便是产自大汉北方的乌桓马。而且数量很少,更多的则是来自南方的战马,不仅个头小,体力和耐力也远不如乌桓马。而今天看到老刘等人的坐骑,更是身高体长,毛色纯净,明显还要好于乌桓马,因此令杨怀等人着实羡慕不已。
三四里的距离转眼就到了。看着眼前高大巍峨的历阳城,老刘等人才发觉南方同样有着与北方一样高大坚固的城池。而且由于这里基本都是平原,使得历阳城更显高大壮观。
有杨怀带路,自然畅通无阻。进了历阳城之后,老刘等人发觉这里比起前几天去过的江乘城更见繁华。由于历阳城远比江乘城大,因此城中的酒楼商铺更是多不胜数。
沿着城中宽阔的马路走了一会儿,众人才来到城中的刺史府外。杨怀急忙向府外的卫兵说明情况,让他们进去向刺史大人通报一下,有新州官员前来拜访。
门口的卫兵进去没有多久,便带着一名年约三十上下的文官来到了门外。那名文官看了看老刘等人,然后道:“我乃刺史府薄曹从事朱治,刺史陈大人已经知道几位来了,现在正在大殿中等候,请几位随我进去,请!”说完,朱治便伸手请老刘等人入内。
第604章租地建港(二)
朱治,这个名字虽然不是很熟,但是老刘至少也知道在三国时期有这么一号人物。看来现在朱治尚未投靠孙权,只是这朱治不管是武功还是谋略都不是很出众,因此对于此人老刘也不是特别在意。
跟着朱治进入刺史府议事厅,早已经有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在厅中等候。看到老刘等人进来之后,此人扫视了众人一遍,目光便马上落在了老刘身上。
只见此人向老刘点了点了一下头后道:“在下便是扬州刺史陈温,听说是新州水军统领到了,不知诸位来我扬州有何公干?”
看到陈温竟然向自己点头,众人心中都很纳闷。老刘急忙向郭嘉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出头说话。
郭嘉对着陈温深施一礼道:“陈大人,我乃新州水军军师郭嘉,这位是新州水军统领周泰,我们此次来扬州,也是奉了新州刺史陈大人之命,前来看看能否在扬州修建一座大的港口,以便今后新州与南方各州可以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及运送商旅客人,不知陈大人是否有意与我新州进行合作?”郭嘉只是向陈温介绍了自己和周泰,并没有直接说出老刘的身份。
听完郭嘉的话,对面的扬州刺史陈温似乎有些诧异。又看了老刘几眼,才急忙请众人先坐下,双方合作的事等大家坐好之后再慢慢商量。
于是陈温继续坐在自己中间的主位上,左边是扬州刺史府的几位文武官员,陈温也一一做了介绍。其中除了刚才出去迎接众人的薄曹从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