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首辅-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阳明学会的成立并没有通知徐阶,甚至还有意隐瞒这位心学盟主,究竟打得是什么算盘,只有当事人清楚。
阳明学会成立,对于唐毅的助力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心学的影响力,将开海贸易,农商皆本的观念上升到了学术高度,迅速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从官僚士绅,到贩夫走卒,几乎都一致支持,一切都给开海让道,自然是政通人和,顺利无比。
就在万众的期待中,五月十三,杭州市舶司正式挂牌营业,与此同时,江南官银号,东南总商会,还有多达几十个商行商会,一起挂牌营业。
从这一天开始,东南全面开海的局面形成。
六月,嘉靖下旨,重开宁波和广州两处市舶司,加上已经恢复的泉州,三大市舶司终于全数恢复。
不止如此,八月份嘉靖又批准唐毅的请求,扩建上海县,拟在上海增设一处市舶司,并且将杭州市舶司升为总市舶司。
唐毅也从提举一跃升为提督市舶司,虽然品级依旧,但是权限大大增加,整个开海大权都落在了他的手里。
唐毅也不客气了,他举荐赵闻接掌广州市舶司,张守直接掌宁波市舶司,上海县令落到了方逢时的手里。
海瑞依旧掌管泉州不说,赵闻是唐毅的人马,又随着他一起开海,经验丰富,老实可靠,让他负责广州方向,一点问题没有,张守直和方逢时两位却值得好好说一说。
首先,张守直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做过两任嘉定知县,政绩斐然,后调入京中,在吏部为官,由于人事任命和严党发什么冲突,被罢免了官职。
钱德洪向唐毅力荐此人,他为官清廉务实,在任内兴办教育,鼓励生产,开仓放赈,储备防灾,表彰节义,禁止游闲,兴修水利,治理农田,清理盐税……所作所为,和唐毅的风格非常类似。
而且张守直又师从泰州学派的掌门王襞,是心学的嫡系,唐毅仔细研究他的履历之后,欣然同意。
至于方逢时,比起张守直还早了一科,和唐毅的岳父王忬是同窗,两个人交情还很不错,方逢时做过宜兴县令,也当过巡按御史,正好要到一飞冲天的时候,父母接连去世,不得不回乡守制,蹉跎了五年。
两年前被启用为户部主事,原本是准备外放知府的,恰巧王忬进京述职,和方逢时谈过之后,极力推荐他到上海接替知县。
别看只是个县令,等到市舶司弄起来,立刻就是从五品的提举,手握财权,比起一般的知府都要威风多了。
方逢时思索了三天,最后才同意了这一项提议。
他一路风尘仆仆,刚到了上海接过知县大印,检查了一遍衙门的账目,就吓了一大跳,原来在县衙的账上,赫然有着一百万两的巨款!
方逢时都吓傻了,只怕户部的账面也没有这么多钱啊!是不是弄错了?县丞笑嘻嘻给他解释道:“堂尊不要吃惊,这是三天前,唐大人知道您要到了,特意拨过来的。他还给了您一封亲笔信,请堂尊过目。”
方逢时急忙展开书信,仔细浏览了下来,在信中唐毅首先以晚辈之礼问候,而后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处在长江入海口,南北海岸的中心,位置得天独厚,只要开海之后,必然一日千里,寸土寸金,论起前景,远胜杭州和苏州,身为上海县令,肩头担子极重。要想做好县令,一方面要足够柔软,为中外商人提供便利,另一面也严格执法,一视同仁,让各方心服口服……
仔细读着唐毅的每一条建议,方逢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唐毅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他还有些不服气,现在一看,果然是有真本事的。
既然该走的路都指明了,下面就是甩开膀子干活了。
唐毅选得都是干员,加上阳明学会,各地的士绅商会配合,资金也充裕,顺风顺水。
到了嘉靖三十七年的年末,各处市舶司总计缴纳的税银达到了四百五十三万两,足足比户部多了三十万两。
天下为之侧目,上至嘉靖,下至文武百官,再也没有敢反对开海,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把市舶司视作全天下第一大的肥肉。
据说严世藩天天把他的狐朋狗友招呼过去,琢磨着怎么把市舶司抢到手。只不过嘉靖也不糊涂,道君皇帝信奉治大国烹小鲜。
市舶司刚刚起步,让唐毅做的有声有色,如果交给了别人,把金鸡母给弄死了,那可就不好了。
有了皇帝支持,再加上大把的撒钱,唐毅稳坐钓鱼台。
整个嘉靖三十七年,唐毅都在不断完善市舶司的制度,建立起让各方都信服的规范。除此之外,唐毅的最大任务就是好好照顾媳妇。
王悦影被他接到了杭州,辛勤耕耘了半年多之后,王悦影不负众望,怀上了孩子,唐毅还没怎么样,只是有些心疼媳妇。远在福州的唐慎可激动坏了,唐家总算是有后人了,他没法跑来,只好给朱氏送信,让她离开到杭州照顾王悦影。
另外陈氏也不辞劳苦,一起赶了过来,除了她们两个长辈之外,琉莹,还有王悦影的闺蜜,商业女强人周沁筠,也都跑了过来。
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唐毅的后院弄了五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每天都热热闹闹,唯独就哭了唐毅,有后妈和丈母娘在,他一天到晚,除了装君子就是装君子,装得他都快吐了。
偏偏损友徐渭也回京了,身边只剩下唐鹤征和谭光,一对呆头鹅,唐毅就跟含了黄连似的,心里头苦兮兮的。
王悦影看穿了他的心思,“哥,人家知道你忍得苦,其实湘儿和梅儿都不错,你要是……”
“别!”
唐毅连忙堵住了她的嘴,对天发誓:“悦影,我对天发誓,心里只有你一个人,和你比起来,她们都是些庸脂俗粉,我绝对不多看她们一眼!”
白天唐毅说的信誓旦旦,可是到了晚生,这心里面就跟着了火似的,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最后干脆坐了起来。
“妈的,装什么纯洁,世上哪个男人不想三妻四妾,唐毅啊唐毅,你不要自欺欺人了!”
还没等唐毅起身,突然房门被推开了,一个人跌跌撞撞,跑了进来。
真是心想事成啊,竟然有投怀送抱的?
唐毅一愣神,就知道自己想错了,他不耐烦地问道:“什么事?不能白天说?”
“师兄,白天说就晚了!”
唐鹤征急匆匆跑过来,小脸煞白煞白的。
“师兄,大事不好了,钦差丢了。”
“什么?”这下也把唐毅吓坏了,“快说,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第479章胜利的曙光
唐毅可没有听说朝廷派了什么钦差,别是谎报军情吧?
见唐毅疑惑,唐鹤征可急了。
“师兄,我没说谎,是真的,钦差大人丢了,还有好些灵芝都丢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灵芝和钦差八竿子打不着啊!”
“师兄,你怎么糊涂了,前些日子陛下不是下了旨意,要各地进献灵芝吗?”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唐毅总算是想了起来,大约在半年前,嘉靖就下了旨意,要求地方官进献瑞芝,越大越好,要一尺直径的。说起来嘉靖这两年修道修得越来越疯癫,去年要珍珠,今年要灵芝,给他炼丹能用多少?绝大多数还都落到了那些道士的手里,只是苦了天下的百姓,要攀山越岭,跑到古木狼林之中,冒着葬身深渊的危险,苦苦寻觅。
皇帝的一道旨意,只怕有成百上千人会为之丧命。
要说真能修出什么结果,也算是勉强,可是除了吃一肚子铅汞,什么都落不下,不但不能延年益寿,还会要了老命。
唐毅腹诽着嘉靖的傻帽举动,只是他没心去劝说嘉靖,而且凭着杭州的富庶,也用不着发动老百姓漫山遍野找灵芝。知府衙门批了五万两银子,采购了几片大号的灵芝,给嘉靖献上去了。
当然不是谁都像唐毅这么没心,很多地方官吏都把给嘉靖献宝,当成了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
广东的按察使熊挺三发动了一千多人,在深山老林里面,苦苦寻觅了三个多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处极为隐蔽的老林之中,发现了一株直径超过三尺的灵芝。几位名医一起鉴定,这株灵芝至少在五百年以上,还有人说超过千年,乃是灵芝之王,宝中之宝,积蓄满了天地灵气,只要服下,就能立地飞升,成就仙体……
这帮人把熊挺三忽悠得热血沸腾,都恨不得把灵芝留下自己吃了,只是看了看胸前的补子,他咬咬牙,还是把好东西送给皇帝陛下吧!
嘉靖听说广东出了千年灵芝,喜出望外,陶天师给他炼的丹药只差一味药材了,要是有了千年灵芝,能涨一百年的功力!嘉靖听了哪能不激动,立刻派遣太监南下,护送灵芝进京。
“敢情是这么个钦差啊,丢了就丢了,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唐毅懒洋洋说道,他是真没兴趣管什么修炼的事情。
古往今来的皇帝修炼长生的不少,可是实际上一个活过九十的都没有,把有限的生命,放在虚无缥缈的大道上面,唐毅实在是没法接受,也不想接受。
“成了,事情我知道了,赶快回去睡觉吧!”
唐鹤征还有些犹豫,忐忑道:“师兄,钦差大人啊,万一陛下震怒,追查下来……”
“那跟我也没关系。”唐毅不耐烦说道:“天塌下来,有武大郎顶着,怕什么?”
唐鹤征为之气结,“那不就活了他一个人吗?”
“所以你要赶快睡觉,趴在地上最安全。”
“我又不是阿猫阿狗!”
唐鹤征被唐毅推出了卧室,还挨了一脚,把人打发走了,唐毅的心思也被搅和了,干脆一个人赶快睡觉算了。
在夜里,唐毅梦到了一个硕大无朋的毒蘑菇被送到了京城,道士们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出了一颗拳头大小的药丸子,嘉靖激动地浑身颤抖,把药丸子硬生生吞了下去,结果有一半儿卡在了喉咙里,嘉靖——驾崩!
早上的时候,唐毅是笑醒的,弑君的感觉真不错,哪怕是在梦里也一样,嘉靖虽然对他是真的不错,可是唐毅就提不起一点感恩戴德的念头,甚至暗中诅咒,盼着他早点挂了。他这种皇帝,实在是让人生不出一点好感。
唐毅吃过了早晚,就去大堂办公,一脸过了三天,再也没有听到有关钦差的消息,还当这事完了呢!
谁知,就在第四天上午,突然传来了消息,说是钦差大人又全须全尾的回来了,总督大人亲自把他接进了府邸,好生安抚款待,据说那株千年灵芝也安然无恙。
一个美好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漫天的云彩都散了,唐毅没心没肺想到,处理了一天的公务,他没急着回去,而是跑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五香花生,准备当做下酒菜。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新鲜作物被引了进来,除了辣椒之外,花生,玉米,红薯等等,作为开放的前沿,杭州出现新鲜的食物,不足为奇。
唐毅哼着小曲,潇潇洒洒回到了院子,抬头一看,就在他的书房门口,有八个彪形大汉,立在了两边,十分威严雄壮。这是谁啊,好大的胆子,敢跑到自己的地盘撒野!
还没等唐毅发作呢,胡宗宪从书房里面推门,跑了出来。
“哎呦,行之老弟,你可算是回来了!老哥都想死你了!”
一见胡宗宪如此热情,唐毅的头皮都麻酥酥的。
这些年他算是看透了胡宗宪,这家伙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没事的时候,摆出一副大帅的架子,出了事折节下交,别提多客气了。
看今天的架势,不用问,他一定是又要求自己什么事情。
“默林兄,身体有些不舒服,实在是抱歉。”
转身唐毅就要跑,“站住!”胡宗宪断喝一声,“行之老弟,我就那么不受你待见吗?”
唐毅扭过头,呲着牙一笑,“岂敢岂敢,默林兄日理万机,我不能耽误你的事。”
“哈哈哈,你不用哄骗我,我又不是傻子。不过,行之,这一次你的确错了,我不是来求你帮忙的,而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情。”
唐毅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胡宗宪伸手拉住了他,两个人到了书房,对面落座,外面有八个壮汉守着,谁也不许靠前。
胡宗宪搓着手,在地上走来走去,那个神色很熟悉,有点像唐毅成亲的那一天。他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胡宗宪要讨小老婆吧?以这家伙的贪婪,红包肯定少不了。
肉疼啊,他胡思乱想,胡宗宪没空搭理唐毅想什么,低下了头,凑到了唐毅面前,未曾开口,先笑了起来,格外的自信畅快。
“抗倭的大局定了!”
“哦?当真?”唐毅也吓了一跳。
“没错!”胡宗宪笃定地说道:“行之,你知道这一次是谁劫走了钦差大人吗?”
唐毅眼珠转了转,低声道:“不会是王直吧?”
“聪明,就是这位老船主!”
胡宗宪眉开眼笑,向唐毅介绍了情况,原来这一次钦差为了尽快赶回京城,也担心马车颠簸,损坏了灵芝,就走了海路。
一路顺畅,谁知到了浙江海面,突然被劫走,钦差大人被带到了一座岛上,扔到黑屋里,关了两天,差点没把他饿死。
到了第三天,突然有一个老者出现了。
见到钦差,格外的客气,把手下人痛骂一顿,给钦差松绑,又是让郎中检查身体,又是摆酒压惊。
太监没见过什么世面,被感动坏了,老者顺势就跪在了地上,诉说自己是被逼无奈,不过觅利商海,卖货浙、福,与人同利,为国捍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断然不敢为也……
这个老者正是海盗头子王直,他亲自率领不下,护送着钦差回到了杭州,分手之前,王直还献上黄金三千两,外带着一封亲笔信。希望钦差能帮着他上达天听,让陛下知道他的苦心。
太监都是见钱眼开的,拿黄金的时候眼睛都被蒙了,可是回到了杭州,脑袋凉快了,嘉靖是何许人也,敢替倭寇头子传话?活得不耐烦了,他只能把书信交给了胡宗宪。
“呵呵,这个王直啊,他竟然想绕过本官,直接向陛下投降,真是痴心妄想!”胡宗宪得意洋洋道:“不管怎么说,他愿意投降,东南总算是太平了!”
第480章勇者无畏
斗了多年的老冤家,突然要投降了,怎能不让胡宗宪兴奋,甚至疯癫!抗倭大业总算露出了曙光,只要解决了老船主王直,为祸东南几十年的倭寇就会销声匿迹,天下就能重新恢复太平!
千秋功业,在此一举,胡宗宪一下子觉得自己年轻了二十岁,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
相比胡宗宪,唐毅就没有那么潇洒了,王直会投降他并不意外,只是这么快就放弃抵抗了,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
“默林兄,你不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吗?王直手下几万倭寇战力未损,船只过千,在倭国还有庞大的势力,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走到山穷水尽的架势,不会是有诈吧?”
胡宗宪摆摆手,自信满满说道:“行之,你当我这几年都是吃白饭的吗?王直早就在我的掌控之中了!”
话语之中,透着强烈的自信,甚至有那么一些傲娇。别以为天底下就你一个人能!对付了徐海,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是执掌几十万大军的天下第一封疆。
胡宗宪满怀得意,向唐毅诉说了他对付王直的办法……
王直是徽州人,胡宗宪也是,所以他了解王直,说到底王直虽然手握数万大军,实力雄厚,可是他依旧摆脱不了商人的性格。
什么是商人的性格,就是斤斤计较,凡事算计太多,决断太少,优柔寡断,没有成大事的决绝!
胡宗宪执掌东南以来,苦练大军,在沿海修筑堡垒,严防死守,又向百姓广为宣传,把倭寇说的和红眉毛绿眼睛,和地狱来的小鬼似的,吃人不吐骨头。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南的百姓对倭寇再也没有好感,随着七大姓海商成为过去,倭寇没了内应,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神出鬼没,如入无人之境。每次抢掠只能硬碰硬,东南的百姓又同仇敌忾,加上新编练出来的乡勇,还有大量的精锐客军,即便倭寇能够得手,也损失惨重。
尤其是明军还不时偷袭各个小岛,弄得倭寇不胜其烦。
整个嘉靖三十七年,王直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他手下的士兵不但没有增加,还要减少的趋势。
不光如此,官府收服了徐海和辛五郎之后,这两个人掉转头,都成了对付王直的急先锋。他们甚至不用出兵打仗,只要把旗号立在那里,就有小股的倭寇主动归降。这些倭寇多数是海商出身,受海禁政策影响,才不得不下海为盗,如今全面开海,再加上有徐海辛五郎做表率,他们还当倭寇干什么?
说句不客气的,哪一天战死了,连祖坟都回不去。
一年时间,原本依附王直的力量就走了三分之一。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王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未来还想作战,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心腹精锐去拼。
比起势力庞大的官军,根本就没有丝毫的胜算。
要是换成普通的草莽,多半会想脑袋掉了碗大的疤,老子就拼个鱼死网破!
王直却不会这么想,有徐海作为前车之鉴,让他投降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呢,胡宗宪早就把握了王直的心态,他前番送了几个王直的家人过去,只是有一个人没有送,那就是王直的老母亲。
老太太七八十岁了,身体倍儿棒,一直被胡宗宪奉为上宾,好好照顾不说,还把不少军情报告送给老太太看。
这一看可不得了,今天倭寇杀了五百人,明天抢了几万两银子,几乎天天都是这种消息,老太太哪里能受得住,她含着泪给儿子写信,让王直不要再作孽了,老天爷会降罪的!
别人说话不听,可王直是个大孝子,见到了老娘的亲笔信,跪在地上冲着大明的方向,嚎咷痛哭,拿脑袋砰砰碰地,几次昏厥。
走到了这一步,胡宗宪还不满足,他派遣使者,跑到了日本,给那些支持王直的强藩大名送信。
告诉他们,王直是大明叛逆,谁要是支持王直,大明不会放过他,相反,要是能主动隔绝王直,上国将准许其自由贸易!
倭国战乱频繁,物资奇缺,唯独不少的就是金银,听到了这个消息,自然欢呼雀跃。他们和王直合作,不过是因为大明实行海禁,他们弄不到物资而已。如今大明开放了海贸,何必再经过王直的手呢!
倭国的大名纷纷派遣使者,和胡宗宪联系,而胡宗宪呢,也学着唐毅,把这些书信送到了王直的手里。
这一招釜底抽薪,实在是太毒辣了。
王直和倭国之间,是鱼帮着水,水帮着鱼,如今胡宗宪开闸放水,王直手下的几万条鱼很快就要曝露在太阳光的下面,等着被晒成鱼干。
老娘殷殷期盼,后院又着了火,王直除了投降,几乎没有路可以走。
但是老船主毕竟是老船主,他在海上纵横二十年,什么阴谋诡计没有看过。胡宗宪不可靠,唐毅那小子更是诡诈无比。
向他们投降,只怕连骨头都剩不下。
而且王直也多少懂得大明朝廷的规矩,说了算的是京城,是皇帝陛下和内阁,没有皇帝的同意,投降了也是死路一条。
恰巧在这时候,听说有运送灵芝的钦差船只驶过,王直和干儿子毛海峰一商量,就演了一出捉放曹。
先把钦差扣了,然后再放了出来,重金贿赂,希望钦差能在皇帝的面前说点好话,说明他的苦心……等等,这个套路怎么好像在哪看过?
没错,就是《水浒传》!
宋江招安就是走的宿太尉宿元景的路子,王直也想效法。
只是王直忘了一点,宿元景根本就是个虚构的人物,这种方法只有在小说里行得通,放在现实里,就像如今这样,太监根本不敢把书信送到嘉靖面前,他也没有这个本事!
对王直的计策,唐毅只有一句话的评价:你还是玩海盗吧,政治离你太远了!
京城的决策者来说,面子永远比实际利益来得重要,王直称王海上,已经严重挑衅了帝国的尊严,对于他,上至嘉靖,下至内阁六部,态度都相当一致,就是一个字:杀!
唯有比较清醒的唐毅和胡宗宪这些人,才明白王直杀不得,杀了他倭寇就会失去控制,东南就要大乱。
只是事不临头,那些大老爷是不会相信的,即便是真正发生了,他们也只会责备地方官吏办事不利,总而言之,他们永远都是对的。
王直不去劫走钦差还好,他这么干了,只会增加朝廷对他的恶感,根本就是在作死。
他死不死唐毅不在乎,可关口是那几万倭寇,一旦没了人控制,就会天下大乱,全面开海大业就会受到冲击。
而且唐毅还有一个私心,他不希望王直这么快投降,有倭寇的压力,嘉靖才会对东南放权,他就可以躲在抗倭的大旗后面,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
比如交通行就已经把持了东南各省的金融,阳明学会的成员正在飞速增加,而东南的地方官又信奉心学的居多。
如此一来,在童子试之中,这些人就会放水,让阳明学会的人通过科举,制造一种,要想考秀才,就必须信奉阳明公的既定印象。
掌控了秀才,就掌控了举人,进一步就掌握了会试。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唐毅手上的力量就无人能及。
如果王直投降了,朝廷接纳他,倭患平息,对唐毅不利,不接纳,弄死他,天下大乱,对唐毅还是不利!
他是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一丝高兴的理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