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论是哪一种想法,都不是做事的态度。

唐毅语重心长,对着高拱说道:“世上没有人无所不知,就拿吴天成来说,他在东南二十年,从最初的账房先生,到经营银行,后来又调动了京城,在顺天银行做了这么多年,他能看出问题,一点也不奇怪。可是要说他能推行变法,根本是高抬他了。毕竟他只精通自己的那一摊,身为上位者,不是要比所有人都聪明,而是要把真正的聪明人聚集到一起,汇聚他们的智慧,找出最合适的办法,做出选择。整顿吏治,就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我让杨博和葛守礼参与进来,不是给中玄公掣肘,他们背后代表着晋党,不和他们妥协,达成默契,放任他们在外面折腾,下绊子,掺沙子,麻烦更多。就算把他们赶走,可是晋党的基业还在,能都铲除吗?赵贞吉也是一样的道理,让他监督吏治,也是防止中玄公把事情办得偏差了。”

前面的话挺中听,高拱隐隐约约明白了唐毅的施政理念,这位就是要做最后的决断人,他把政务都分给其他阁老,然后居中协调,不掺和到具体的政务当中,他就永远不会出错,当真是好算盘。

高拱也要暗暗佩服,可是他扪心自问,却没有唐毅的心胸,看起来自己注定了只能管着一块,没法执掌天下。高胡子这个人光明磊落,你的本事比他大,能力比他强,还是愿意充当绿叶的。

可问题是你不能怀疑我啊!

高拱翻着怪眼,嚷嚷道:“次辅大人若是怀疑高某心术不正,大可以把事情交给别人。”

又来了!

要不是看你勇于任事,老子才懒得和你废吐沫!

唐毅忍着一肚子火,“中玄公,我已经说了,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你自己没有问题,你的手下都是正人君子吗?就不会有人在里面暗自动手脚?不说别人吧,徐阶是怎么失败的,他真的愿意和陛下冲突吗?还不是约束不足手下的言官御史,整顿吏治,何等权柄,如果没有强有力监督,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搬出了徐阶的例子,弄得高拱哑口无言,他还有些不服气,争辩道:“那赵大人存心找麻烦吗?”

“不是还有我吗,还有内阁的其他阁老,会允许老赵胡来吗?”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高拱也没有什么好说了,他这种有着强烈建功意愿的人,哪里会真心辞职回家,颐养天年。只要有机会,还是想要做事的。

唐毅把舞台给他搭好了,高胡子要是还不识趣,天底下愿意当官的如过江之鲫,可不一定非要交给他不可。

想到这里,高拱再也不迟疑了。刚刚把《除八弊疏》给撕了,高拱这个后悔啊,算了,回去重新写一份,正好要弄得更详细,赶快通过内阁会议,尽快落实。

吏治这一项有了眉目,唐毅还剩下的两大项就是军务和财政,相对来说,军务比较容易,毕竟唐毅长期耕耘,手上的人马众多,不论是兵部,还是九边,包括领兵将领,到处都是唐毅的人。

他把军务改革交给了唐汝楫,很快唐汝楫就拿出了方案。

由于要针对俺答,展开反攻,唐汝楫认为一切以强兵为先,他提出混编人马的主张,从九边选拔敢战的精锐,编入从南方调来的军中,结合边军的经验,和南兵的训练,快速组成两只拳头。

在辽东方面,由巡抚李天宠负责,麾下云集汤克宽,杨安等名将,组成辽东军团。

在宣府方面,由新任宣府巡抚殷正茂负责,手下集中俞大猷,马芳等部人马,作为攻击俺答的主力,另外由谭纶坐镇中军,统辖戚家军,加上启用原来的苏松巡抚曹邦辅为天津巡抚,负责后方。

按照部署,形成前中后,三层联动,互相配合的态势,对俺答方面,形成强大的压力。

唐汝楫认为单纯的军制改革必然引起将门的反弹,他提出以打促改,在战斗中,发现问题,改革问题。

同时他还有一个理由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只有打仗,只有军功,才能扶持出新的军官集团,去抗衡,乃至取代世袭将门。

这一点唐毅非常赞同,他毫不犹豫把军务改革交给唐汝楫,并且任命胡宗宪为全权顾问,不光是军中,还包括武举,军工作坊,统统都在唐汝楫的统御之下。

不光是咸鱼翻身这么简单,好几百万两的军费,几十万的将士,多大的权力,多大的威风!

唐汝楫整个人都飘起来了,走路哼着小曲,跟捡了狗头金似的。

说来也巧,正好被赵贞吉盯上,老夫子微微冷笑,“唐阁老,兵部和九边都是油水最多的衙门,恭喜你啊!”

唐汝楫尴尬笑道:“不敢,肩负朝廷重托,晚生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那样最好!”赵贞吉突然变了颜色,冷哼了一声,“别以为手上揽了大权,就能横行无忌,肆无忌惮,告诉你们,太阿高悬,国法无情,科道上下,几百双眼睛,都在盯着,谁在变法之中,渎职滥权,弹劾!结党营私,弹劾!贪墨国帑民财,弹劾!”

老夫子杀气腾腾,说出来的话,震得屋子来回颤抖。

这一回,赵贞吉的确胆气壮了,信心足了。

他刚刚从唐毅的值房出来,两个人足足谈了三个多时辰,连中午饭都没吃。

高拱主管吏治改革,不用问,科道一定是重灾区,下面的人全都战战兢兢,跑到赵贞吉的家门口,哭求老大人一定保护他们。

赵贞吉被逼得无可奈何,他只好找到了唐毅。

“行之,高阎王已经放出风声,要对科道下重手,严查整顿,现在刀把攥在高拱的手里,老夫只怕是监督不了他。”

刚摆平一个,又来了一个!

唐毅呵呵一笑,“大洲公,科道言官,已经严重背离了设立的初衷,他们不再监督不法,匡扶正义,为民请命,反而沦为当权者的打手,俨然一窝疯狗,胡乱咬人,我的话重了些,大洲公不会否认吧?”

赵贞吉是个实诚君子,比起高胡子好说话多了。

“唐相,言官的确越发不堪,可是别忘了,正是言官前赴后继,不计牺牲,才弹劾倒了严党,如果任由高胡子瞎弄,科道士气受创,名声扫地,还怎么监督百官?”老夫子吹胡子瞪眼,是真的担心了。

“大洲公,我下面还有一半的话要说,改革变法,涉及到利益调整,保证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人借着变法,大发其财,把一本好经,愣是给念歪了。要想变法能够顺利推动,就离不开科道的严格监督,其实这一次高拱整顿科道,未尝不是给科道一个重生的机会。”

赵贞吉大惑不解,唐毅把他正在写的一个奏疏,推到了赵贞吉的面前,示意老赵看看。

老夫子快速浏览下来,眼睛里面光华闪烁,赶得上一百度的灯泡了,上面的东西实在是太和心意了。

唐毅向隆庆谏言,由于要变法革新,推行新政,各种政务繁杂,必定议论纷纷。如果仅仅凭着风闻言事,肯定会议论四起,非议不断,给新法推行带来困难。

但是没有科道监督,又会有人钻新法的空子,言路不通,也难以反映新法的真实效果。故此唐毅建议,从各地抽调经验丰富的吏员,招收天下精通采购,账目,律法的人才,充实到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给他们配属专门的办案属吏,当得知不法之后,要先向佥都御史以上的主官立案,然后展开调查,等到证据确凿,再上书弹劾,动用三法司,进行处理。

真是太妙了!

赵贞吉越是琢磨,这个办法就越是高明。

科道最喜欢打着风闻言事的旗号,行打手和走狗的勾当,这一点赵贞吉也是深恶痛绝,可是有没有解决之道,总不能不让科道说话吧!

故此朝堂上下,常常在“保护言路”和“省议论”之间打转转儿,陷入泥潭,跳不出来。

唐毅的办法没有丝毫削弱科道的监督力量,相反,还赋予了重要的调查权。虽然作为交换,失去了随便放炮的权力,可是赵贞吉简单衡量一下,就觉得赚了,而且还赚大了。

“唐相,咱们可说定了,要是反悔,老夫可跟你急!”

第923章内阁一致

经过了一番协商和私下运作,内阁会议再度召开,就连一直以来闭门不出的李春芳都赶来了,虽然都知道他早已大权旁落,威信扫地,真正的内阁大权尽数落在唐毅的手里,但是这位也没有太多的过错,软得像棉花包,贸然对他下手,还真要掂量一下得失,不然肯定有人说欺负老实人。

再有唐毅还没有把内阁分工弄好,暂时还是稳一稳。越是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翼翼,唐毅对待李春芳十分客气。

李春芳倒也有自知之明,说了两句场面话,就让唐毅代为主持内阁会议。

“此前诸公讨论过,开列出急需改革的三大项内容,其中吏治首当其冲,高阁老,还有陈阁老,你们商量如何了?”

高拱当仁不让,大声说道:“老夫已经拟定了整饬办法,当务之急在于法令败坏,官吏误罗宪章,因此督令讲法,明晓法制,时加考校,以稽勤惰,严明赏罚。新科进士,二甲、三甲,分拨各个衙门,重实学,明政体,各部堂官要不时考察,挑选熟悉庶务的老吏,教导新科进士……”

众人都耐心听着高拱的讲解,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这个看起来粗鄙的男人果然有大智慧,大才干,让他主持整顿吏治,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

高拱主张从新科进士就加强培养,严肃法令,务求令行禁止,朝廷上下,如臂指使。他甚至要求新科进士底下高贵的头颅,向老吏学习。这点或许是从韩德旺和吴天成等人身上得到的启发,八股文章做得再好,也未必能治理国家,想要当好官,还是要有真本事。

其次他建议负责刑律的官员要专业化,长期任职,公于听断,只有精熟法令,才能公正断案,不偏不倚,除此之外,还要严厉考核,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

第三,重在执法,地方官吏要严查盗匪,大力剿杀,安抚百姓,一些地方官吏考虑个人仕途得失,遇到人命官司,往往隐瞒不报,欺上瞒下,掩耳盗铃,纵容匪患,一经发现,要立刻罢官,百姓遇到官吏不作为,亦可越级上告,凡是包庇匪人,一律按通匪论处。

第四,要严惩贪官污吏,反对苛政暴政,高拱认为贪和酷,是一体两面,贪是目的,酷是手段,大凡胡作非为之官,必用强横手段,震慑百姓,慑服人心,使之不敢对抗,任其予取予求,鱼肉盘剥。有的官吏初到任上,故作雷厉风行,例如开封知府谢万寿竟然当堂打死十余人,将尸体悬挂在衙门之外,从此之后,百姓无人敢上告。该员上任不到两年,竟贪墨银两多达十五万两!

第五,针对近几十年来,朝廷纲纪败坏,冤狱频发,高拱提出要平反冤案,力纠错案,还百姓以公道。

最后高拱更是动情说道:“以老夫观之,地方百姓眼中,何为朝廷?并非六部九卿,亦非督抚衙门,往往一个胥吏,一个差役,一座县衙就是朝廷,就是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治国首在吏治,吏治清则国政清明,吏治浊则盗匪四起,天下大乱。百姓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欲地方大治,则必从京官下手。老夫准备奏请陛下,准许京察百官,剔除害群之马。”

说完,高拱将一份手本拿出来,送到了唐毅的手里。

这个举动看似平常,可是张居正看来,却是大吃一惊。以往按照高拱的性子,拿出了好的办法,直接找隆庆批复就是了,这一次他却一改以往的作风,将方略先交由内阁集体讨论,显然,经过了一次教训之后,高拱的改变不小啊!

唐毅接过手本,翻看了一遍,随手递给了赵贞吉,等到几位阁老都传阅之后。唐毅才说道:“高阁老的方略很完备,我个人是赞同的,诸公的意见如何,都表个态吧!”

唐毅带头举手,高拱和陈以勤是提出方案的,稍微一愣神,也举起了右臂,接着唐汝楫不出意外,极力赞成。

还剩下四位阁老,人们的目光都落在了赵贞吉的身上。

之前高拱提议京察百官,结果闹出了徐党大反攻,把高胡子给赶回了老家,再度京察,作为徐阶的继承人,赵贞吉的态度尤其关键!

老夫子眯缝着眼睛,思量半天,毅然举手,“高阁老,老夫支持整顿吏治,不过科道不会坐视不管,必须参与其中,一切要依照朝廷制度,不能公器私用!”

高拱哼了一声,“赵阁老,高某若是胡作非为,你只管弹劾就是!”

摆平了最大的绊脚石,张四维作为末位阁老,高拱的准盟友,毫无疑问赞同。反倒是之前冲在最前面的张居正,落到了最后,他在各方迟疑的目光之中,缓缓举手同意,显得心神不定,十分怪异。

此刻的张居正,心里一个声音,不停地呐喊:他真的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张居正入仕二十年,历经两位首辅,耳濡目染,张居正观察得清清楚楚,严嵩作风霸道,垄断票拟,把其他阁老视作属吏,一点权力也不给,徐阶一度被人戏称为严家的小妾,受尽了屈辱。

等到严党倒台,徐阶吸取了教训,提出三还主张,还说什么事同众则公,公则百美具,专则私,私则百弊生。

为落实三还,徐阶频频上书,要求增加大学士数量,并且将权力下放,可是徐阶这么做是有限度的,当他觉察到高拱威胁了自己的地位,徐华亭撕破了脸皮,发动科道力量,愣是把高拱给轰倒了,顺带着干掉了郭朴,内阁大权,又一次落到了一个人手中。

观察两位首辅,张居正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理想和现实完全是两个东西,当了首辅,就要揽权,就要一把抓,只有一言九鼎,说一不二,才能推行自己的理想。正是这个念头,才促使张居正回朝之后,不惜算计恩师,不顾一切和高拱联盟……

可是当他看到了唐毅今天的作为,张居正彻底傻眼了,甚至整个人都惊呆了。

当初徐阶挂在嘴边的“三还”竟然真的再唐毅手上出现了苗头,张居正耐心观察下去,很快就是下一项军事改革的议题。

唐汝楫作为首倡者,讲解之后,经过各方讨论,进入表决环节,这一次陈以勤认为靡费过度,还有张四维也提出了意见,认为混编训练,应该以边军为主,不能以南兵为主,再有他还主张要把用兵的方向放在河套。

本来张四维是不想说话的,奈何军务和九边涉及到晋党的根本,他作为代言人,不能不发声。

唐汝楫的两大主张,都动摇了晋党的根基,一旦以南兵为主,晋党在九边的经营就落空了,至于河套,更是万里黄河,最富庶的所在,晋商一直希望找到新的支柱产业,摆脱对走私和食盐的依赖,毛纺是早就确定好的方向,他们急需拿到河套草场,充当养羊的基地。

张四维硬着头皮,提出了建议,唐毅没有强行表决,而是和赵贞吉还有高拱沟通之后,决定将军事改革暂时押后,并且要求唐汝楫进行重新评估协商,七天之后,拿出新方案出来。

这个举动实在是出乎所有人预料,大家都清楚军事是唐毅最在乎的方面,唐汝楫的方案极大照顾了南方军队的利益,也符合唐毅的利益。

唐毅竟然没有凭着优势,强行表决,要知道张四维只是一个资历浅薄的末位阁老,哪怕有晋党撑腰,一样上不来台面,可是他的意见居然扭转乾坤,不得不让人感叹。

“果然是好手段,无声无息,拉高了阁老的地位,给足了晋党面子,只怕七天之后,经过利益交换,军制改革,就会顺利推行!”张居正暗自想到。

接下来的一项就是针对科道的调查权力,这个赵贞吉最是得意,老夫子罕见第一个冲出来,强烈支持。

“老夫知道,有人非常讨厌风闻言事,认为科道总喜欢捕风捉影,胡说八道。可是诸公想一想,科道不过是微末小吏,他们多数出身清流,对朝政不够熟悉,只能抓着一鳞半爪,大肆道德攻击。假如赋予科道调查权力,他们能深入六部十三省,针对预算、人事、刑名、工程、军务、漕运、仓储、河道,进行专门调查,拿出真正让人信服的东西,揪出那些深藏的贪官污吏,对科道,对朝廷,岂不都是好事?高阁老,怕是你要整肃吏治,也离不开科道的鼎力协助吧?”

赵老夫子和唐毅谈过之后,完全领会了这个调查权的核心精髓,他的这番论调,完全符合高拱的务实主张,高胡子总不能说你走开,吏治不要你们掺和!

相反,高拱早就明白了,他和赵贞吉,就是左手右手,没有改革科道,就没有整顿吏治,反之也是一样,这完全是配套的东西。

高胡子捏着鼻子,赞同了赵贞吉的主张。

一对老冤家握手言和了,陈以勤不能两面为难,立刻举手赞同,唐汝楫和张四维也没有说的,最后唐毅和张居正也都举起右臂,七大阁老再度达成一致意见。

倒是还坐在主位上的李春芳,俨然成了摆设,犬牙交错的内阁大学士,竟然被整合成一股力量,从内阁出来,李春芳意兴阑珊,看起来多留无益了……

第924章帝心难测

李春芳回到了首辅值房,留恋地看了看,神情之中,带着一丝苦笑和无奈,却也有一种释然。本非宰辅之才,能全身而退,已经算是幸运了,不可再奢望什么。

他毅然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拿过手本,郑重写上“乞骸骨疏”,之前唐毅和高拱玩假的,李春芳却是真的。

提起笔来,半晌发呆,回想自己这辈子,中过状元,从翰林一路升官,顺风顺水,入阁拜相,一直干到了首辅,在竞争激烈的内阁,能保全名节,安然身退,实属侥幸。

换成别人,要是能有李春芳的经历,保证做梦都能笑醒了,死了都能笑活了。

可是李春芳扪心自问,非但笑不出来,简直是欲哭无泪。

他自从嘉靖二十六年入仕,就遇到了千古妖孽严嵩,小心伺候着,严嵩倒了,换成二百年最强官僚徐阶,继续伺候小心。

好不容易这两位完了,本想着多年媳妇熬成婆,哪知道又遇上了唐毅,把他吃得死死的,眼看着内阁大权尽数落入唐毅的手里,自己要是还不知趣,只怕就要晚节不保。

李春芳一阵凄凉的苦笑,手腕一哆嗦,一滴墨落在了手本上。

唉,连笔墨也欺负老夫啊!

哀叹着,换了一个手本,正要写,突然有人在外面低声呼唤。

“相爷,张阁老求见。”

“张阁老?哪个张阁老?”眼下内阁两个姓张的,李春芳才有此一问。

“是张居正张阁老。”

“是他!”李春芳眉头一皱,虽然两个人是同科,交情却很淡薄,张居正这时候来干什么,莫非要逼宫?

李春芳胡乱收拾一下,吩咐管家,“请张阁老进来。”

没有多大一会儿,张居正一身宝蓝色的丝绸长衫,系着和田玉佩,从上到下,干干净净,还有一股子淡淡的香水味道,十分好闻,绝不是凡品。

李春芳起身笑呵呵说道:“叔大如此打扮,莫非要去相亲吗?”

张居正抱拳拱手,“元翁说笑了,张某前来,是有事情和元翁请教。”张居正看了看书房,又笑道:“怎么,不请小弟坐坐?”

“快请,快请!”李春芳急忙让人奉茶,而后一摆手,只剩下两个人。

“叔大,有什么事情,只管去值房说就是了,怎么跑到家里来?”

张居正显得十分落寞,端起官窑盖碗,喝了两口茶,比他家中的差得许多,张居正随手放了下来。

“元翁,我们认识二十多年了,小弟也不跟你兜圈子,今天去看了内阁的会议,作何感想?”

李春芳摸不透张居正的心思,只能陪笑道:“好,很好,几位阁老都是天下少有的干才,且开诚布公,为国谋划,有魄力,有办法,尤其是唐阁老,心怀广远,海纳百川,有古之贤相之风,老夫看在眼里,十分欢喜,陛下慧眼识人,大明中兴有望!”

这位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好话,张居正一个字儿都不信,李春芳别看老实,只要是个人就不会甘心被人家当成牌位,视若无物,他这么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无可奈何而已。

张居正满是不屑,撇撇嘴,“元翁,你不愿意说实话,那就让张某来说。唐阁老的作为,根本是窃取主上威福,把祖宗法度破坏殆尽,任由他做下去,大明国将不国!”

“住口!”

李春芳变颜变色,吓得立刻站起,伸手去捂张居正的嘴,疾言厉色道:“张太岳,你胡说什么,我可一点都没听到,你赶快走吧!”

“哼!元翁,天底下还有你这么窝囊的首辅吗?我不信你看不出来!”张居正断然说道:“太祖爷当年废除中书省,权分六部,成祖爷设内阁,以备垂询,一百五十年来,首辅权柄日重,但即便是严分宜,也不过是天子顾问而已。试问,可有唐毅一般,超出阁臣本分,号令天下,应者如云,李阁老,你身为首辅,就眼睁睁看着天下大乱吗?”

李春芳脸色惨白,越听越怕,恼怒道:“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在诋毁当朝次辅,一品大员啊!你愿意死,我还想多活几天呢!”

“我没有诋毁他!”

张居正依旧面带冷笑,“当年太祖爷设立百官,就是以小制大,分权制衡,如今唐毅尽数收权于内阁,打破六部分立,祖宗家法已经被破坏殆尽,元翁,你还要装糊涂吗?”

“我,我听不明白!”李春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