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贼-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ダつ惶耍鬃愿行焕罱木让鳌!�
天启小皇帝一笑,“皇后做的不错。正是这个理。李将军,你便先去趟坤宁宫吧。嗯……当做弥补你行程的补偿,吾再送你十匹好马。”
李元庆心中一惊,忙道:“多谢皇上厚爱。”
************************************************************
第248章 能逮住老鼠才是好猫!
就算小纸船飘在大海上,也要勇往直前。
跪求收藏,跪求订阅,小船多谢。
~~~~~~
一直到坤宁宫外,李元庆还有些忐忑,但走到宫里面,李元庆反而释然开来。
云卷,云舒,云散。
以张皇后的身份,想必比他看的更明白。
不出李元庆所料,来到内殿,张皇后一身盛装居于正中,门口有十几个宫女太监侍立。
李元庆磕头行过了礼,张皇后笑道:“李将军,本宫得知你今日便要启程,特此跟你道谢告别,没有耽误你的行程吧?”
李元庆忙笑道:“皇后娘娘厚爱,卑职愧不敢当。皇上已经送了卑职十匹好马,不会耽误了行程。”
两人公式化的客套一番,张皇后笑道:“李将军,你是国之栋梁,又对本宫有救命之恩,本宫这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好赏赐给你。便送些新鲜蔬果与你,这些东西现在还可以保存数天,你可带回去给妻妾孩子享用,也算是本宫的一片心意吧。”
说着,她笑道:“李道敏,去把礼物拿来。”
“是。”李道敏赶忙匆匆去了里面。
张皇后则笑着走到了李元庆身边。
这宫殿很大,太监宫女们都在门口方向几十步之外,不敢乱动,旁边又有廊柱遮掩,他们很难看清这边。
嗅着张皇后身上熟悉的香风,李元庆忙恭敬低下了头,有些不敢看她的眼睛。
她刚才这话,别人不会听出什么,但李元庆怎的能不明了,里面有多少酸味……
张皇后忽然低声道:“你没什么话跟我说么?李道敏马上就会回来。”
李元庆忙低声道:“我会在京师设一个联络点,晚些时候让人通知你。你有什么需求,直接派人告诉那边,我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张皇后轻轻‘嗯’一声,却没有了下文。
李元庆忙又道:“这李道敏可不可靠?”
张皇后低声道:“我也说不好。现在来看还算可靠。”
李元庆忙道:“记住我的话,凡事尽量要亲力亲为,不要再跟客氏斗了,你不是她的对手。还有,安公公安德臣是我的把兄弟。我尽力让他照应你。如果事情顺利,最迟五六月,我会安排人进宫。”
内宫选拔太监并不复杂,不论年老年少,只要走好流程,都能进入。
以李元庆现在的能量,招些人进宫来服侍张皇后,难度并不大。
张皇后轻轻‘嗯’一声,又没有了下文。
这时,李道敏的脚步声已经在不远处响起来。
李元庆极力压抑着声音道:“那一夜,我永生不忘。”
张皇后娇躯微微一怔,极为低声道:“我也是。”
这时,李道敏已经走进来,笑着将一个精致的礼盒递给李元庆,“李将军,您收好。”
李元庆赶忙跪地对张皇后磕头,“皇后娘娘的恩义,卑职永生不忘。”
张皇后当然明白李元庆话里的深意,一笑道:“李将军,一路顺风。希望你为大明,为皇上,再立新功。”
…………
走出坤宁宫,李元庆的心里忽然说不出的惆怅,这他娘的……
李元庆本还想去拜见客氏,但安公公去了魏忠贤那边,身边都是小太监,也说不上话,只得迅速返回驻地,待出宫之后,再给客氏准备一份厚礼吧。
离开皇宫时,已经到了下午,主要是皇宫太大了,走路弯弯绕绕,很是费力。
来到宫外,黄国山、孔有德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而天启小皇帝的送的十匹好马,也已经到位。
只不过,说是好马,却只是普通阿拉伯马跟优良蒙古马的杂交品种,个头稍微比普通蒙古马大一些,样子到很好看,但李元庆一看它们的身材比例和腿部肌肉,便知晓,这只是样子货,战力、耐力,怕还比不上寻常的蒙古良马。
这也是大明之殇。
失去了广宁,大明也失去了优秀战马的来源,即便才一年多,但天子竟也拿不出真正的好马了。
“将军。”
“将军。”
看到李元庆过来,黄国山、孔有德这些人赶忙磕头行礼,他们已经得到了李元庆升为参将的消息,都是大为欣喜。
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宫内失火的消息,李元庆在宫内住了十几天,他们只当是李元庆圣眷正浓。
像是皇宫这种地方,想要封锁什么消息,外人真的很难察觉。
李元庆点头跟他们打过招呼,笑着问了几句生活方面,一行人直奔不远处的雾雨阁。
但众人都是身穿军装,自然不能去雾雨阁的正门,来到后门,杨娇~娘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李元庆本以为要进去,杨娇~娘却道:“元庆,去那边。我在后面不远买了处宅子。”
李元庆不由一愣,低声道:“这些时日,又赚了不少?”
杨娇~娘一笑,“回去再说。”
来到杨娇~娘新买的大宅子,李元庆也有些无语,这起码得十几亩,三进三出,颇为大气雍容。
杨娇娘解释道:“这是杨涟的一处产业,被我走关系低价买进来。可惜,这里跟雾雨阁隔着一条街,若是能连起来,那才完美。”
李元庆一笑,“凡事怎可尽善尽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急,咱们慢慢来。对了,这边的账目,我可能要支取一些。”
杨娇~娘忽然娇媚的看了李元庆一眼,“想拿银子,可以。但咱们先去房中谈……”
李元庆一笑,“我还怕你不成?”
…………
有了天启小皇帝送的马,李元庆也不急于当下启程,他现在很需要银子,自然要从杨娇~娘的雾雨阁这里,抽取一些新鲜血液。
令孔有德带人先去大沽口准备船只,李元庆跟杨娇娘走进了房间。
几番缠绵之后,已经过去了几个时辰,杨娇~娘赤着身子取出了账本,“元庆,这些时日雾雨阁生意还不错,但买了这座大宅子花去了近十万两,我这边能拿出来的银子,大概还有5万两。”
李元庆点了点头。
杨娇~娘这买卖,主要是依靠金主捧场,跟后世的网络主播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只有婉儿姑娘一个头牌姑娘,不免单薄了一点。
“5万两不少了。我拿3万两吧。娇~娘,我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江南那边,你可以多花费些力气。”
杨娇~娘点头笑道:“这5万两你都拿着便是。我这边有办法。元庆,你放心吧。江南那边,我已经搭上了线。等出了正月,我准备亲自去江南一趟。”
李元庆点了点头,“这也好。等忙完了这一阵,我再给你输血。对了,娇娘,还有一个事儿,你必须小心去办……”
杨娇~娘听完不由一怔,“元庆,你这是……”
李元庆笑着摇了摇头,“这些时日,皇宫里发生了火灾,我受了张皇后的恩情,怎么着也得有点表示。还有,这是咱们的一个机会。”
即便杨娇~娘已经与李元庆万分亲密,但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骇人了,他也不想杨娇~娘牵连太深,毕竟,京师这地方,一旦离开了,李元庆根本使不上力。
杨娇~娘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忙道:“元庆,放心吧。我马上安排。”
…………
李元庆虽然很想在杨娇~娘这边舒适的住一宿,但朝~鲜那边的事务,令人有点揪心,傍晚时分,李元庆便踏上了返程。
赶到大沽口时,已经是次日上午,孔有德早已经安排好了船只,一行人没有太多停留,直奔皮岛。
赶到皮岛时,已经是正月十六的晚上,美丽的上元佳夜,李元庆也只得在旅途中度过。
没有太多停留,李元庆直接面见了毛文龙。
此时已是深夜,大概在10点多钟,毛文龙还没有休息,精神头相当不错,看到李元庆过来,他也很欣喜,笑道:“元庆,这次入京之行,可还顺利?”
李元庆恭恭敬敬的给毛文龙磕头行礼,笑道:“多亏大帅洪福,总体还算顺利。大帅,卑职斗胆,朝~鲜和刘兴祚的事情,卑职已经提前跟皇上和魏公公汇报了一下,皇上和魏公公对此都很关切,对咱们东江,寄予了厚望。”
李元庆说完,规规矩矩侍立在一旁,恭谨的看向毛文龙。
毛文龙淡淡点了点头,却没有急于表态。
李元庆升为参将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东江。
这过程,虽是鲸肉作祟,但众人也明了了李元庆的手段。
便是毛文龙也明了,李元庆现在已经简在帝心,并不是他想压制、便能轻易压制的了。
李元庆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有些坏了规矩,不过,鲸肉的事情,李元庆各方面都照顾的都很周到,能得到皇帝的垂青,有多半,也要算是运气。
毕竟,其他的将领,就没有这种好运气,能捕捉到巨鲸。
而此时,李元庆态度非恭谨,没有丝毫得势的倨傲,也让毛文龙心里感觉到很舒服。
反过来说,李元庆简在帝心,这对东江而言,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能将皇帝的目光,更多的吸引到东江。
片刻,毛文龙笑道:“元庆,这是好事儿。有你提前说一声,后续,某也好跟朝廷汇报。”
见毛文龙表了态,李元庆也放心下来,恭敬道:“大帅,这次是个意外,卑职下次绝不敢越俎代庖。”
毛文龙哈哈大笑,他最欣赏的,就是李元庆对他的坦诚。
“元庆,你的心意,某很了解。不说这些没有意思的事情了。元庆,对于朝~鲜方面现在的状态,你有什么想法?”
听到正题来了,李元庆忙也收敛起了心神,思虑了好一会儿,这才笑道:“大帅,我曾听过一句话,叫做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逮住老鼠的才是好猫。”
“哦?”
毛文龙非常感兴趣,笑道:“说下去。”
李元庆一笑,“大帅,其实,不管是李还是李珲,都不是什么好鸟。卑职的意思,咱们必须得到实际的利益,比如铁山……”
***********************************************************
第249章 激进之策
~~~~~~
事实上,光海君李珲与陵阳君李为代表的王室集团,矛盾由来已久。
光海君李珲是宣祖的庶二子,按道理,世子的宝座跟他没啥关系。
但懿仁王后不育,宣祖没有嫡子,光海君李珲的哥哥临海君,自幼便被过继给了懿仁王后,成为了事实上的嫡长子。
壬辰倭乱时,临海君被倭奴俘获,宣祖表示,‘宁可死在天子疆土,也不愿为倭奴刀下亡魂。’为了逃命,他令十七岁的光海君李珲监国、代理国事,留守平壤,他则带着老婆孩子逃到了辽东。
李珲并没有浪费这个机会,虽然年幼,他却表现的相当机智,他一边竭力收拢了溃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一边又亲临前线,调度抚军,表现非常出色,得到了很多将领和义兵首领的拥戴。
大明抗倭援朝,将小西行长揍的满地找牙之后,平壤危机解除,李珲便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被推举上世子的宝座。
万历三十六年,宣祖崩,光海君李珲得以继位。
但因大明此时也面临了立储之争,内阁以光海君血统不纯、非嫡长子为由,5次拒绝了他册封的要求。
无奈之下,李珲只好以银子开道,借口临海君‘神经病’,终于使大明礼部同意册封他的正统。
李珲只是无辜躺枪,但大明的霸道强硬,却让他颜面尽失,这使得他对大明,有了本能的警惕,同时,也意识到,事实上的嫡长子临海君必须死。
在获得正统的册封之后,接下来的事情,便有些‘顺理成章’。
李珲先是果断的做掉了他的嫡亲哥哥临海君,又做掉了宣祖嫡子只有两岁的永昌大君,随后,又幽禁了仁穆大妃,在事实上彻底掌控了朝~鲜的大权。
但或许是感受到了大明强大的威慑力,这厮警惕性太甚,对国内的清~洗斗争,从未停止。
加之此时正值小冰河期,朝~鲜这边的国力也是日渐式微,而随着后金女真的崛起,朝~鲜又不断遭到后金的威胁,以陵阳君李为代表的王室集团,与光海君的矛盾,便日益凸显,到了天启三年初,已经到了有些无法调和的边缘。
从天启二年下半年开始,两方面便都派出了代表,在辽东和登莱寻求大明的支持。
李元庆对此也了解一些。
坦白说,不论是什么光海君,还是什么陵阳君,李元庆都不感兴趣。
最关键的,这两方面都想首鼠两端,不但与东江这边牵扯,又与登莱的袁可立眉来眼去。
毛文龙和李元庆都很明了,此时这般态势,光海君和陵阳君想获取大明这边的武力支持力度,只有东江有这实力,但在政治立场上,无疑袁可立更为可靠。
这也是现在毛文龙和东江最大的取舍。
有袁可立在,在政治方面,头功肯定是登莱的,但东江却不能做了事情反而惹了一身骚。
依照此时朝廷的供给力度,根本不足以维持东江的规模。
这一来,有很大一部分缺口,毛文龙都要依靠朝~鲜……
李元庆说出了铁山,毛文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久久不语。
半晌,他缓缓吐出一口长气,喝了一口茶水,这才道:“元庆,你的意思,我们要上岸么?”
李元庆道:“大帅,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名正言顺的在铁山立足。铁山这边土地虽不甚肥沃,但盐场还是有不少的。最关键的,不论是朝廷还是朝~鲜,我们都需要有足够的力度。”
毛文龙何等精明?怎的可能不领会李元庆所说的关节?
他犹豫了片刻,这才道:“这般倒并非不可。只是,这一来,本部很可能就要面对后金主力的冲击啊。”
李元庆却早有准备,笑道:“大帅,想两全其美,其实也不难。内陆,我们自然不得深入,但沿海,我们还是有把握的。这件事,不能太急,最好现在大义上占据主动,再徐徐推进。”
说着,李元庆单膝跪地,重重对毛文龙磕了个头,“大帅,若刘兴祚此事顺利,卑职愿兵进复州。”
毛文龙忽然一笑,“元庆,你小子。我就知道你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儿。这般,倒真的不错。只是,你有没有想过,若刘兴祚事不得成呢?”
李元庆笑道:“大帅,即便刘兴祚事不成,卑职今年,依然想对复州下手。”
毛文龙当然感觉到了李元庆的豪气,点了点头,但思虑良久才道:“元庆,此事,你有几分把握?”
李元庆此时不足三千战兵,即便加上陈忠和张盘,三部也不会超过万人。
而复州几乎无险可守,短则几日,长则十日,后金主力必然会迅速兵临复州城下。
李元庆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道:“大帅,此事,卑职并无绝对把握。但卑职以为,这是个好机会,可以拼一下。辽南若占复州,本部防线推进铁山、义州一线,双管齐下,后金必不得安生。加之陈副将的宽甸,我们有很大的机会。”
毛文龙点点头,“元庆,计划虽是周密,但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我军的伤亡,必然不小。”
李元庆知道毛文龙已经动心,又加了一把火,“大帅,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若下复州,卑职愿死守复州。”
毛文龙不由一愣,“元庆,你想好了?”
李元庆一笑,“大帅,复州距离长生岛并不远,以下城一月为期,若实在无法坚守,卑职也能有突围的办法。”
李元庆这般说,虽然有些狂妄,年轻气盛,却是主动把压力扛在了他的肩头。
复州和义州、铁山相比,前者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若李元庆能克复州,甚至能守住复州,可直接动摇后金的国体啊。就等于直接把耳光抽在了老奴的脸上。
但此事实在有点太过骇人。
毕竟,以后金现在的战斗力,就算东江全部加起来,也根本无法与他们正面抗衡。
毛文龙思虑良久,这才道:“元庆,你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李元庆道:“大帅,依照现在的事态估计,开春左右吧。那时,本部也能在铁山稳住了脚。”
毛文龙点了点头,“只是苦了复州的百姓啊。”
“大帅悲悯天人,卑职佩服。”李元庆赶忙来了一记马屁。
毛文龙一笑,“你小子,嘴巴像是抹了蜜。”
说着,他神色郑重起来,“元庆,你这个想法,我可以给予支持。但计划不如变化。老奴去年吃了亏,今年恐怕不会安生。他很有可能先于我们动手。所以,你们辽南三部,也要做足充分的准备。”
李元庆忙跪地道:“大帅教诲,卑职铭记于心。”
毛文龙笑着把李元庆扶起来,“元庆,你还年轻,冲劲的确很足。但你须知,人最重要的,便是量力而行。若不可力敌,那便不要硬来。只有守得有用之身,以后,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李元庆重重点头,“大帅,卑职记得了。”
毛文龙一笑,“你嘴上这般说,心里肯定还是不服气的,以为某太过谨慎是不?”
李元庆刚想开口澄清,毛文龙却笑道:“元庆,你的锐气,某是支持的。我东江现在若要发展,就得依靠你这样的年轻人。元庆,倘若你在西线事成,某亦要取镇江。”
李元庆不由大笑,“大帅,正是此理。守住、守不住先不谈。必须要在士气上,死死压住女真狗鞑子。”
…………
走出了毛文龙的官邸,李元庆并没有在皮岛留宿,而是连夜乘船返回了长生岛。
今夜,之所以如此大胆、激进的对毛文龙提出这种冒进的战略,李元庆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士兵,只有在战斗中,才能真正成长。
不论是东江还是关宁,从来都不缺优秀的兵员。
但与孙承宗、袁督师筑城推进的保守不同,李元庆选择了这种更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就如同当年的红军,他们的装备,远远无法与得到了北伐精华的国军相比,但正是因为太祖的高瞻远瞩,不断拉链,爬雪山、过草地,使得一大批年轻的指挥员,在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
大明地大物博,辽民吃苦耐劳。
士兵们不怕死,将领们也不怕死,他李元庆也不会怕死。
但这一切,并不是埋头发展、纸上谈兵就可以练出来,一切,都需要实战。
儿郎们,也需要功绩。
当然,李元庆和毛文龙最大的依仗,那便是千里辽海,即便真的不敌,也可以退回来,保住根基。
事实上,毛文龙和李元庆,在思维方式、行事方法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两人虽看似激进,但在行动之前,却都预留了后路。
某种程度上而言,以李元庆现在的资历,死守长生岛,跟随历史大流,也不会少了功绩,看起来也更稳妥。
但李元庆却深深明了,东江太贫瘠了,依照朝廷现在的供给力度,勉强维持都难,更不要提有所发展了。
想要改变,只有获得坚实的土地基础。
就算不能自给自足,但最起码,也要能养活一部分人口。
最关键的,辽西筑堡策略已经开始实施,若始终坚守在小岛,军费只能会不断的朝着辽西倾斜,东江这边,不会有太多改变。
与其把无数大明百姓的血汗钱,浪费在关宁这帮白眼狼身上,岂如将其中一部分,交给真正敢于与后金作战的东江?
但想要银子,最关键的,还是复土啊。
夜已经很深了,海风很凉,李元庆透过舱弦,看向无尽黝黑的大海,迎着渗进来海风,脑海一片清明。
张盘是参将,他李元庆现在也是参将。
即便真的不能混到左协之首,他却也绝不能坐以待毙。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李元庆也绝不会和毛文龙撕破脸,另起炉灶。
忽然,一阵冷风掠过,李元庆忽然看到了张皇后送的礼盒。
这一路上,他一直没有来得及拆开看看,忙去取过来,小心拆开。
里面,都是苹果、坚果之类的蔬果,但在最底下,却藏着一个不起眼的红色香囊。
李元庆拿起香囊,放在嘴边嗅了嗅,嘴角边,不由露出了一丝神思的笑意。
打开一看,不出所料,是一缕乌黑的青丝。
将青丝缠绕在指间,李元庆仿似又感受到了那熟悉而温热的体温……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男儿大丈夫立于世间,岂能庸庸碌碌,不思进取?
李元庆此时已经有了这个机会,即便前方荆棘密布,暴风骤雨,哪怕刀剑加颈,斧钺加身,那又如何?
*********************************************************
第250章 锋芒
250章了,一个吉利的数字……
跪求收藏、红票、订阅,小船多谢。
~~~~~~~
返回长生岛,已经到了正月十九。
虽然旅途劳顿,但李元庆的精神头却是极好。
天启三年的攻势已经定下了调子,接下来,就是一步一步实施,将其变为现实了。
此时正值早上,给亲兵们放了半天假,让他们回去先跟家人团聚,李元庆也回到了官厅熟悉的家中。
彩子已经给李元庆放好了热水,舒舒服服的泡在了热水中,李元庆也得到了一个令他、甚至是整个长生岛都极为振奋的消息。
张芸娘怀孕了。
这就意味着,李元庆和他的长生岛、长生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