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彩子已经给李元庆放好了热水,舒舒服服的泡在了热水中,李元庆也得到了一个令他、甚至是整个长生岛都极为振奋的消息。

张芸娘怀孕了。

这就意味着,李元庆和他的长生岛、长生营,后继有人了。

古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人类的历史传承中,直系后代的重要性,根本用言语无法表述。

尤其是此时的李元庆,他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商老六、段喜亮、许黑子、顺子等等这些长生营所有军官,所有士兵,包括在长生岛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已经跟李元庆绑在了一根绳子上,再直白一点,他们几乎都可以说是李元庆的私产。

李元庆有了直属后裔,这就意味着,整个集团,有了继承,将会良好的传承下去。

得知了这个消息,澡也洗不成了,随意洗了几把,李元庆赶忙换了身衣服,来到了张芸娘的房中。

渠敏秋也在,不无幽怨的白了李元庆一眼。

李元庆此时的心情有些无法言语的兴奋,但渠敏秋在,他也不能表现的太过直白,只是嘿嘿直笑。

张芸娘看到李元庆,也是极为欣喜,“哥哥。”

李元庆一笑,赶忙上前握住了张芸娘的小手,“芸娘,天这么凉,怎么不在床上歇着?”

张芸娘有些无语,却又十分欣喜,“哥哥,奴家这,这才一个多月……”

渠敏秋不爽的白了李元庆一眼,“知道家里好,还出去这么久。”

李元庆当然明白渠敏秋的意思,嘿嘿一笑,“不要着急,大家都会有的。”

渠敏秋俏脸不由瞬间红透了,低声啐道:“谁稀罕。”但水润的眸子却仿似要融化般看着李元庆。

彩子也是满脸羡慕,说不出的期待。

…………

在后宅陪着几个妻妾吃过了早饭,李元庆并没有多停留,而是快步来到了官厅,听取商老六和马管家的汇报。

这个时代,远非可以安稳享乐的时候,想要让老婆孩子活的更好,唯有强硬的实力,足够保证她们的安全。

商老六和马管家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一见到李元庆,行礼过后,便是一阵恭喜。

李元庆心情十分愉悦,寒暄几句,直接开始了正题。

商老六道:“元庆,今年春耕的准备比预想的要好些,盐场那边,也产了不少盐货,但关键是粮食,即便加上鱼肉、家禽,恐怕也支持不到一个月了。”

李元庆点了点头,“我们还有多少银子?”

商老六有些无奈道:“官厅账上只有不足2万两了。”

李元庆又看向马管家,马管家更为尴尬,“将军,府内这边,已经有了赤字,大概一万两左右。”

长生岛的账目,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首先最主要的,便是长生营的账目,由后勤主管商老六负责。

第二,便是官厅府内的账目,包括李元庆的大片田地和牲畜场各项不动产资产。

第三,就是张芸娘和渠敏秋的内宅产业,包括她们现在正在努力经营的各种店铺之类。

最后,则是李元庆的小金库,也是这所有一切账目的本源。

商老六这边,主要是各项军费、辎重开支。

马管家这边,属于基础建设,与商老六这边时有重合,但大多数时候,都是马管家这边出银子,毕竟,长生岛这般状态,一切自是以军费为重。

至于张芸娘和渠敏秋的铺面产业,则是李元庆关于商业化的尝试,现在还太小,也指望不上。

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的小金库了。

此时,看着愁眉苦脸的两人,李元庆也是眉头紧皱。

现在已经是天启三年,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长生岛早已经不是初立的时候,只有千八百人,寥寥银子就可以养活。

现在,长生岛的人口基数已经超过了三万,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养活这些人,一年至少需要10万到15万的银子。

若今年春耕顺利,风调雨顺,产出不错,这个数字可能会缩减一点。

但这基本是底线,过了这个线,根本无法维持。

而天启二年,长生岛收到朝廷的军饷开支,即便加上赏赐,尚不足4万两。

这期间,有11万两的落差。

而这落差,便只能由李元庆自己来想办法。

当然,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李元庆扩张的速度太快,人口基数的增长太过迅速了。

像是张盘和陈忠,虽然也有压力,但他们人口基数小,远没有李元庆这么大的赤字。

此时,李元庆手里虽然有杨娇~娘给的5万两银子,但天启三年的春季攻势马上就要开始,这点银子,远远不够。

思虑良久,李元庆道:“这样,商大哥,你马上跟渠明瑞联系,今年,我要采购30万两的粮食。先付2万定金。这笔货,必须要三月之前到账。”

按照李元庆与毛文龙的商议,兵进复州的时间,大概在三月中或是末,在这之前,李元庆必须将事情处理妥当。

商老六忙点点头,却道:“元庆,咱们,咱们现在只有2万两银子了,剩下28万……”

李元庆一笑,“商大哥,此事,你不必太过担心。你只需先给渠明瑞2万订金便可。剩下的银子,我来想办法。”

商老六见李元庆说的这么自信,稍稍放松了一些。

马管家道:“将军,那春耕这边?”

李元庆道:“春耕这边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但今夜的粮饷拨付,要稍稍拖后,干活只管饭,剩下的各项赏赐、功绩,一律到秋后支付。”

“是。”

李元庆已经定下了调子,马管家赶忙称是。

“对了,还有最近产出的这一批盐货,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出手。沈晋会下死力的。”

“是。”

…………

商老六和马管家离去,李元庆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

此时这般态势,想凑够足够的银子,实在是太难了。

即便把最近产出的盐货全都卖掉,最多,也就不到2万两银子,与李元庆的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但大战在即,李元庆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与这些琐碎事务纠缠。

但李元庆此时却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依照此时他的名望,在辽地,甚至是整个大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加之此时天启小皇帝对他的圣眷,渠明瑞绝不会不卖他面子。

再加之手里的这5万两银票,应该可以先把渠明瑞的货‘骗’过来。

这就像是后世跟银行贷款,采取拖欠还款支付的方式。

李元庆明了,以渠明瑞的精明,他不可能算不明白这笔账,只待春季攻势有了成果,李元庆也不会短了他的银子。

但这里面,他还需要两个人帮忙。

想着,李元庆一笑,招来藕儿,让她立刻提笔,给陈忠和张盘各写了一封信。

…………

在长生岛休整了几天,李元庆分别视察了三个千总队,以及刘达斗斥候队的军容建设,晚上,则是辛勤播种,毫不懈怠。

这个时代,子嗣越多,家族的影响力才会越大。

对此,李元庆自是乐此不疲。

正月二十五,陈忠和张盘相继抵达了长生岛。

三个老弟兄多日不见,自是一番大醉,只不过,与他日不同,酒宴上,并不仅仅有三人,还有三个红袍太监。

一夜宿醉之后,次日早晨,三部在三位监军的陪同下,开始正式商议军务。

以李元庆现在的风头,即便是张盘部的监军马秋,也有些不敢触李元庆的眉头,陈忠部监军张启亮和长生岛监军魏良,都没有马秋的底子,更不敢多舌了。

宫中的事情,寻常人想知道的确有些困难,但对他们这些根子在宫中的人来说,风吹草动,到了他们这边,便是风声鹤唳。

即便不说天启小皇帝,单单是魏公公和客氏对李元庆的赏识,他们又怎的能挡?

但李元庆却也绝不自傲,笑着将三位监军请上了上座,令亲兵奉上了茶水,又让亲兵在他们身边摆好了火盆,这才开始议事。

不论是三位监军还是陈忠、张盘,对天启三年的攻势,都有很大的期待。

毛文龙和李元庆定下的调子,现在,已经通过加急,来到了两部,具体内容,他们已经知晓了一些。

礼仪过场已经走过了,李元庆也不废话,开场便说出了正题。

指着前方屏风上挂着的巨大地图,李元庆道:“三位监军大人,张将军,陈将军,此次,根据皇上的旨意,大帅的指示,我们辽南三部今年的作战计划,将围绕复州城展开……”

李元庆没有太多保留,直接将刘兴祚的意愿,以及三部的态势,实力对比,机会,做了详细的分析。

说完,李元庆一笑,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静静等待着各人的回复。

三位监军大人低声耳语,不知在思量什么。

陈忠和张盘对此事却有数。

经过了天启二年下半年大半年的休养生息,两部实力都有了不小的增长,对今年的攻势,他们也非常有信心。

李元庆在信里,已经提前与陈忠进行了交流,今年,两部将继续齐头并进,基本是一体式的进程。

陈忠与李元庆是铁杆的把兄弟,对于此,他绝不会怀疑李元庆的诚意,而此时,明显不是说话的时候,他自然也不会急于开口。

张盘这边,由于种种原因,自然不能与李元庆这般交心。

但他也明了,李元庆今年胃口不小,尤其是他身上的这种气势,更胜往昔。

之前,李元庆还刻意隐藏着锋芒,让人感觉他很精明,懂得取舍,又顾全大局,但此时,张盘明显感觉到,李元庆的锋芒,就像要突破而出一般,简直让人有些不敢直视。

**************************************************************

第251章 联合操演

~~~~~~~

沉吟良久,张盘部监军马秋笑道:“李将军,拿下复州固然很好。只是,我旅顺部期间还有个金州,想要过去,很困难啊。”

张盘登时觉得面子挂不住了,忙道:“元庆,马监军的意思,是此次还要由海路而攻么?”

大家都是明白人。

东江本部监军马公公,之所以把马秋放到旅顺,就是因为张盘是参将了,辽南三部的战事,总要以旅顺为主。

他想着他这远方亲戚,能在张盘身上,多捞些功绩。

但李元庆提出今年的主要攻略方向在复州,这就意味着,旅顺部可能要成为长生岛的附庸。

最关键的是,李元庆现在也升任了参将,又圣眷正浓……

李元庆一笑,“马监军,张大哥,此次攻略虽是以复州为主,但具体操作,实际的主动权,现在并不在我们手中。想要有所动作,还是要看刘兴祚那边。若其顺利,一切自是顺理成章,若不顺利,我们自然要另想办法。”

李元庆说的虽轻飘飘,但张盘顿时就明了了李元庆的意思。

李元庆要打复州,是他的既定目标,但对旅顺部而言,金州,才是他们的头等要事。

李元庆并不是强自把他们绑上他的战车,强自夺取此次攻势的主动权,而是给双方都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张盘道:“元庆,若刘兴祚事成,你可取复州,而我亦可取金州,到时,金复两卫连成一线,辽南局势,必将更上一层楼。”

李元庆早就知道,张盘绝不会放过金州,就像毛文龙从未放弃过镇江一样。

只不过,攻下金州不难,但如何守住,这才是最致命的。

思虑片刻,李元庆道:“这也是一条路。我军与后金军硬罡,实属不智。最好的办法,还是多线牵制。张大哥,对于旅顺部取金州,我没有意见。”

张盘不由大喜,“元庆,那最好不过。具体要待什么时候动手?”

李元庆一笑,“此时只是刚刚过年,我军各项事务,也需要准备时间,咱们还是暂且耐住性子,先等刘兴祚这边的消息。”

张盘笑着点点头,又看向陈忠,“老陈,你是什么意见?”

陈忠早就知道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一笑道:“我部自是听从大帅号令。此时,谈及这些,为时尚早。几位监军大人,我在年前便以与元庆商议好,广鹿岛部与长生岛部,要进行联合操练。此时,时机已经成熟,我广鹿岛部与长生岛部,将在近期,进行联合操练,特此告知诸位监军大人。”

陈忠此言一出,张盘和马秋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这几乎就是陈忠的表态了。

张盘也明了,去年的盛夏攻势,他的确将陈忠坑的不轻,要不是李元庆舍命来救,两部又怎的可能还有今天?

张盘和陈忠虽是老相识,但张盘也知道,自广宁出发,一路杀向镇江,再到这辽海,李元庆与陈忠几乎形影不离,在这件事情上,他想要获得陈忠的支持,难度必定很大。

但张盘却也不会轻易服输。

旅顺守卫战,他本部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总体上,伤筋却未动骨,经过了这大半年的休养生息,他的实力更胜往昔。

他也想凭他的本事,用战功在李元庆和陈忠面前说话。

最关键的,张盘也明了,他若下金州,难度并不大,而李元庆和陈忠若下复州,等待他们的,将是后金军穷凶极恶的反扑。

这一来,此次大局的压力,还是扛在李元庆的肩头上。

马秋这时也想明白过来,笑道:“既然毛帅有了安排,咱们还是尽量按计划来行事。局部服从大局。”

…………

好好的军议,本来可以用更委婉、更柔和的方式结束,但有三位监军在,这种‘二桃与三士’的火药味,根本无法弥补。

张盘和马秋并未在长生岛停留太长时间,下午便急急返回了旅顺。

陈忠却是留下了下来,他的广鹿岛部主力,将在今明两天,尽数抵达长生岛,与李元庆的长生营进行联合操练。

陈忠部的监军张启亮,也是属于没有扎实底子的人,在此时,李元庆定下的大基调,他也不敢反驳,与魏良一商议,将事情如实向上报。

晚上,送走了两位监军,李元庆和陈忠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好好说说话。

陈忠笑道:“元庆,你也别在意,老张这脾气,改不了啊。”

李元庆笑道:“大哥,都是自家弟兄,我岂能跟他真生气?说实话,张盘取金州,也算是一步好棋吧。”

陈忠道:“元庆,你今年到底是怎么回事?怎的胃口突然这么大?复州这地方,不好搞啊。”

他说着,长长叹了一口气,“元庆,你真的对刘兴祚有这么大的把握?”

李元庆一笑,“大哥,我说,我从未把希望寄托在刘兴祚身上,你相信么?”

陈忠不由一愣,半晌,这才回过神来,“元庆,你是说,要强下复州?”

李元庆笑着点点头,站起身来,用力舒展了一下手脚,眼神渐渐冷冽,“大哥,想必你也感觉出来,不论长生岛还是广鹿岛,格局都太小,主要是田地太少,养活我们麾下的儿郎都很艰难,更不要提,让他们生活富足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获得更多的土地。朝廷方面,也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功绩。”

陈忠重重点点头,他当然明白李元庆的意思,“可是元庆,你真的做好了更后金主力硬罡的准备了么?”

李元庆一笑,“大哥,咱们弟兄,自然是实话实说。坦白说,我从未想过与后金主力硬罡。因为,咱们根本不是对手。为何要待到3月、4月再动手,就是为了等待金州、复州的春耕结束以后。”

陈忠瞬间回过神来,“元庆,你的意思,咱们要挺到秋收?”

李元庆重重点点头,“没错。大哥。下城是先决任务。只有有了功绩,朝廷才会给我们拨付更多的粮饷。我们兄弟,官职才能越做越高。再者,金州、复州这几年一直没有消停,民生凋敝,也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听说,老奴已经有迁移金州、复州百姓的心思。估计也是秋后。咱们必须要赶在他下手之前啊。”

陈忠默然点点头,忽然一笑,“下城,其实并不难。复州城的防卫,并非坚固不可摧。我们必须要做足万全的准备。一鼓作气而下,不能给后金方面丝毫喘息的时机。待他们主力赶至之时,我们已经准备周全。”

李元庆不由大笑,“知我者,大哥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此时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李元庆低声将从渠家‘借粮’的计划,对陈忠叙述一遍。

陈忠闻言不由一笑,“这是好事儿。只要此事得成,咱们还能短了他的银子?30万两,嘿嘿,元庆,你真敢开口啊。只要这批粮食到手,足够我们挺到年底了。”

李元庆一笑,“正是如此。所以,大哥,这件事,咱们只许成功,绝不许失败。”

李元庆说着,掏出匕首,狠狠刺破了桌面。

…………

到次日傍晚,陈忠部主力相继抵达了长生岛,而这时,李元庆麾下本部,也早已经聚集完毕。

此时,李元庆的长生营战兵三千左右,辅兵8000出头,大部分辅兵,都是新募,都是15到40岁的青壮年。

而陈忠这边,战兵规模与李元庆的长生营接近,也是近三千人,辅兵接近5000。

李元庆此时已是参将,再增添两个千总队,已是名正言顺。

只不过,此时财力所限,时间也有限,短时间内,很难照顾周全,倒不如直接编入辅兵,一来能节省消耗,再者,却也可拿他们当做战兵操练。

陈忠也是如此。

两人之间,早已经默契非常,根本无需多言。

这一来,两部加起来,人数已经接近2万,再加上一部分随军杂役,至少也得2万出头。

此时,距离三月还有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是战备、整合的最佳时机。

南信口海滩的巨大平地,此时完全变成了红色的海洋,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大红色的鸳鸯战袄。

对于李元庆,陈忠是毫无保留的信任。

广鹿岛的各项物资,除了民需,所有军需贮备,包括借贷百姓的粮食,正源源不断的朝着长生岛输送过来。

而同时,陈忠也拿出了他的私房钱两万两,与李元庆一起,合伙跟渠明瑞先赊点粮食。

李元庆这边,也不再保留,各种牲畜、家禽、鲜鱼、咸鱼,除了维持岛上的正常运转,其余的,全都加入了战争贮备,不断的朝着南信口大营堆积。

另一方面,李元庆的亲兵头子黄国山,陈忠的亲兵头子陈长友,都已经急急奔赴向张家口,督促渠明瑞这边的速度,也是加大筹码。

此时,在宽阔连绵的大校场上,一队队战兵、辅兵,正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进行着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队列练习。

李元庆和陈忠骑着马,来回在期间巡视。

两部已经有了一次联合操练的经历,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经验。

而这半年来,陈忠也越来越偏向李元庆的操练方式,以队列为主,以集体为主,裁撤喜好孤军作战的兵油子,催近火器化建设。

不论是长生岛还是广鹿岛,就像是两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迅速紧密的运转起来。

***********************************************************

第252章 小兵一日

~~~~~~~

圣贤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晃十几天过去,李元庆和陈忠,基本都吃住在大营内。

就算张芸娘已经怀孕,但这十几天来,李元庆只回家过了一次夜。

不说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但最基本的,每个千总队,具体到每个把总,每个总旗,人员编制,各部基层长官,包括各部的武器装备数量,大体战斗力,士气情况,两人都已是了如指掌。

在华夏古代,包括近代、现代,都流传着一句话,“爱兵如子。”

某种程度上,李元庆赞成这个说法,但具体到实际中,李元庆却有不同的理解。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避免,总是会有私心的。

只是靠‘爱’,只是靠恩情感化,短时间内,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利于控制整支部队。

但这却绝非长久之计。

李元庆本身就是最底层的大头兵出身,他清醒的知道,这些儿郎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辽民们已经够苦了,他们不怕累,不怕死,无时无刻,不想重返家园。

此时,李元庆、陈忠两部之所以这么快,就召集万余辅兵的数量,一方面,两部在辽南、辽地、甚至整个大明,都有了一定的威名,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大家都是大好男儿,以前是没机会,此时,机会出现了,既能复土回乡,又能有功名利禄,男人们当然要拼一把。

所以,李元庆始终把握着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根线,‘言必行,行必果。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在整部战车行进的路上,不论是谁,绝没有例外。

只要有能力,只要肯吃苦,只要能表忠心,李元庆绝不会阻挡了他们向上前进的脚步。

短短十几天内,在长生营的战兵、辅兵中,李元庆已经先后提拔了十几名副千总、把总,至于总旗、小旗,怕已经有几十人。

这也使得长生营各部,就像是发了情的野狼,一个个都极为振奋,恨不得把所有的本事,都用到操练中,让李元庆能注意到他们。

而陈忠基本是紧随李元庆的思路,在他麾下广鹿岛本部中,这种模式和情绪,也在迅速蔓延。

卢金山是第一千总队、第九把总、第二总旗麾下、第三甲的一名普通士兵。

长生营的军制基本与大明九边各部基层编制相同。

但在把总编制上,李元庆做了一些细微的改良,将各人的具体责任更为细化。

十人为一甲,设甲长一名,五甲由一总旗协调,相当于副把总,十甲为一队,设队官把总一人。

把总麾下又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