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作思虑了片刻,李元庆道:“长生岛么?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去长生岛看看。”

*****************************************************************

第72章设立据点

求收藏,求红票。小船多谢。

~~~~~~~~

商老六也没在意李元庆话里的玄机,赶忙下令火兵造饭。

队伍一百多号人简单吃过了午饭,一路沿海北上,过了麻洋岛,就到了长生岛三岛的范围了。

此时,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远方,两座大岛,一左一右,绿色延绵,海岸雄阔,一眼根本看不到尽头。

商老六对这边的地势颇为熟悉,忙对李元庆解释道:“元庆,西面这座大岛,就是长生岛。东面这大岛,叫做中岛,因为其岛礁还在长生岛的西侧,老百姓又叫其西中岛。再往东,还有一座大岛,叫做茶河岛,也不比这两个岛小多少。”

李元庆点了点头,极目远眺向远方的长生岛。

一旁,徐黑子又补充道:“大人,这长生岛之所以得名。传闻,还是跟始皇帝有关。据传说,当年始皇帝命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寻仙。徐福率众人踏遍蓬莱,遍访仙人,却无仙人肯赐仙药。只有一位仙人道:尔等都是凡夫俗子,即便食了仙药,也只能延年益寿,又岂能长生不老?从蓬莱出海,往北数百里,有一座岛,上面有甘泉、海刺、棘枣三宝,食之,可祛病长生。”

众人都被许黑子的故事吸引,不由都竖起了耳朵,等待着他的下文。

商老六知道许黑子本事高,虽然他也知道这典故,但为了提携这个后辈,他便笑而不语。

李元庆也笑眯眯的看着许黑子,示意他继续。

许黑子见李元庆和商老六都是鼓励,不由精神大振,赶忙道:“但那徐福是为始皇帝求真正的长生,便没有听仙人所言,继续去寻仙药。但他麾下一位高姓的随从,却是心动了,偷偷带了十对童男童女,乘一艘小船,前往了此岛。他们历经风浪,过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这座岛。”

许黑子见众人听得入神,咽了口唾沫,马上又道:“这些人抵达岛上,见岛上风景跟仙人所说无二,都是大喜。他们在岛上发现了清泉,从山涧中涌出,喝了之后,甘甜爽口,神清气爽。又看到满山长满了棘枣,采下来吃,酸而甘甜,醒智益心。又见到海中有大群游物,却不是鱼,也不是虾,而是深灰色,身长尺许,浑身肉刺,食之,其肉鲜美滑~嫩。久食,竟然百病不侵。因其外形长的像是长白山的山参,便将其命名为海人参。”

李元庆笑而不语,示意许黑子继续。

许黑子忙道:“随后,一行人便在此地安了家,生息繁衍,代代相传。他们里面有很多人,居然活到了一百多岁。后来的外来者对此很是疑惑,就问缘由。岛上人回答,只缘身在长生岛。从此之后,这岛,便被人称作为长生岛了。”

说完,许黑子叹息一声,又道:“可惜,原本长生岛也算是人丁兴旺,但建奴兴起之后,尤其是下半年开始,建奴占了辽南,岛上居民都逃往山东和京师一带,长生岛便荒废下来了,也没了烟火。”

“这些狗日的建奴,真不是东西啊。这不是糟蹋神仙留下来的宝地么?”顺子不由狠狠的啐了一口。

其他众人,也是面有愤色。

李元庆脸上笑意却更甚,本来,他还想找个别的由头,但现在,许黑子竟然把这事情办好了。

仙人住过的地方,那能差的了么?

后世言,封建迷信害死人。

但在此时,这却成为了李元庆安抚人心的最好工具,清了清嗓子,李元庆笑道:“既然是神仙留下的宝地,那咱们当然要去看看。走,今晚,就在长生岛开饭。”

李元庆发了话,船队赶忙继续向前,在长生岛南侧的一处平缓的海滩上登陆,开始探索这座大岛。

在海上的时候,远观长生岛似乎并不太大,也不是太宽阔,但殊不知,那只是南部一处小小的棱角,等众人真正踏上这座岛,才感觉到了这座岛的雄伟。

众人几乎是走了一夜,到了天亮,才从南头走到了北头,简单休息了一会儿,吃了点饭食,一行人又去了东南侧的南信口。

南信口距离对岸,只有三四百米的距离,原本,对面有渡口,但随着后金军占领辽南,实施海禁政策,这边的海岸诸地,基本上都荒废了,根本看不到人烟。

众人这时横穿了整个岛,对长生岛也有了简单的认识,李元庆笑道:“众位,你们感觉这岛怎么样?”

商老六这时已经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不由率先表态道:“此岛不愧是神仙看中的福地,果然是块宝地。不仅淡水丰富,而且还有不少耕地,大人若带我们若移居这里,那真是我们的福气。”

众人不由纷纷点头,神仙都看中了这里,再加之许黑子也说了,在这里住,很多人都能活到一百岁,这还能差的了?

官沧海这时却也看出来长生岛最大的弊端,他想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大人,此岛地利确实不错,不过,这里却也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你们看,这南信口距离对岸实在是太近了。若是到了寒冬,海面封冻,后金的骑兵,可能直接就能从海面上冲过来。”

众人听闻官沧海所言,不由都从兴奋中冷静下来。

没错,若是到了封冻期,这该怎么办?

众人低声议论纷纷,不由同时看向了李元庆,大人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李元庆思虑良久,这才道:“封冻期确实是不好办。不过,我大明水军,历来有凿冰的传统,届时,到了封冻期,我们可人力凿冰,把岛和海岸隔离开来。建奴不善水战,若那时他们要敢来,我们必定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眼见李元庆一锤定音,众人不由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李元庆又道:“此时已是冬季。我们若是现在迁来长生岛,不免有些太过着急。而且,我们现在人丁太少,若海面封冻,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凿冰。我想,先在长生岛上建立一个据点,等开春之后,天气暖和,咱们再大举迁移到长生岛上来。”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后金毕竟是蛮夷,对于~大海,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这海禁政策,已经使李元庆、包括之后的东江军,立于了不败之地。

老百姓们都被他们迁移到了海岸十五里之内,就算李元庆现在大举登陆到长生岛,只要不是天天去南信口这边晃悠,他们也很难发觉。

但~~,此时马上就要进入深冬,气候条件恶劣,加之岛上居民原有的建筑物基本都已经荒废,并不适合大举迁徙。

本来,留守长生岛、建立据点的最好人选,是商老六。

但商老六是李元庆的大管家,很多事情,都要他亲力亲为,李元庆身边也离不开他,李元庆便退而求其次,将许黑子留在长生岛,由他来建立据点,并实施李元庆的初步规划。

许黑子也是手艺人出身,对风水和建筑物的格局都很了解,加之这么长时间的军旅历练,他的军事知识,也得到了一些升华,而他本身就是农民,对耕田种地也不陌生。

让队伍退到旁边小山上的树林子休息,李元庆又嘱咐了许黑子一个下午,等许黑子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李元庆这才放下心来。

按照李元庆的规划,长生岛将成为李元庆的大本营,毕竟,长生岛有地利之势,进可攻,退可守,这是辽海其他岛屿,并不具备的优势。

再者,长生岛资源丰富,面积广大,将来就算自耕自食,自给自足,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李元庆给许黑子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彻底考察长生岛的地形,画出完备的地图。

再者,就是挑选适合居住和耕种的区域,设立观察点和望塔,随时观察对岸的动静。

第三点,要寻找合适的港口,搭建隐蔽码头,方便这段时间,李元庆运送物资过来。

一天一夜的疾行,队伍虽都是青壮,但都已经很疲惫。

在长生岛休息一夜,又嘱咐了许黑子大半夜,并给他留下了50名士兵和大量辎重,第二天中午,李元庆这才离开了长生岛。

回程的路上,不论军官还是士兵,众人都很兴奋。

这主要还是封建迷信起了大作用。

长生岛是神仙住过的地方,人能活一百岁,大人之后要迁居到这里,这不是让他们跟神仙一个待遇嘛,他们又怎的能不高兴、不兴奋?

但李元庆特地嘱咐他们,这件事在没有真正成行之前,绝不能对外透露,他们也只能在心里偷着乐。

回到广鹿岛,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黄国山、杨小船这近五十人的盐丁,李元庆和陈忠一人一半,各自补充进了自己的队伍。

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家人又都在这里,虽然没有饷银,但吃得好,穿得暖,家人也是一样,自然尽心竭力,为李元庆两人卖命。

时间波澜不惊的流逝。

到了十二月初,东线传来消息,毛文龙在龙川惨败,不得已退回到铁山区域。

与此同时,朝廷又升了毛文龙的官,毛文龙正式升任为广宁副总兵,将继续留在东线,对抗后金。

李元庆也明了,这是朝廷对毛文龙死守镇江的奖励到了,只是,付出了这么兄弟的性命,到底值不值得……

陈忠得到了毛文龙的消息,不由大喜,赶忙跑来找李元庆,“元庆,将军成功度过了危险,这真是太好了。”

李元庆点了点头,以后金这些人的智商,哪怕是皇太极,又怎能算计的过算命先生出身的毛文龙?只能是喝他的洗脚水了。

不过,李元庆却也明了,毛文龙现在应该还没有退到海里的意思,他还想利用朝~鲜的地势,与后金周旋,伺机反攻镇江。

“大哥,有了将军的消息。咱们也不能在这里再等了,我想,咱们最好尽快去面见将军。”

****************************************************************

第73章江东子弟多才俊

~~~~~~~

陈忠重重点了点头,“的确如此。有将军在,咱们才有了主心骨。元庆,这件事,我马上就去准备,争取晚上就走。”

看着陈忠风风火火的离去,李元庆微微眯起了眼睛,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

镇江守卫战此役,李元庆虽然做的计划的十分周密,以‘夜袭敌营’的幌子,逃出生天,但以毛文龙的精明,他不会猜不到其中的猫腻。

若只是李元庆一人逃出来,毛文龙就算不会处罚李元庆,但心里面,恐怕必定也会有疙瘩。

但陈忠也逃出来,这件事情,本质就改变了。

这并不是李元庆贪生怕死,而是明知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

就如毛文龙当时做的选择一样。

而对于陈忠这边,李元庆也并不想嘱咐什么,毛文龙对陈忠性子的了解,恐怕比李元庆要深的多,对于他这种枭雄,多说反而无益。

陈忠在傍晚就准备好了船,李元庆也没有推辞,与陈忠一起,借着夜色,直奔向浩瀚的大海……

两天之后,陈忠和李元庆抵达了毛文龙的临时驻地。

驻地位于距离海边不远的一处山谷,入眼之处,皆是茅草、树枝搭建的简易窝棚,虽然人口不少,但这破败模样,简直连后世非洲的难民营都不如,马上就要进入腊月了,许多人,依然只穿着单衣,簇拥在一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在之前,李元庆虽然没有去龙川,但自打下镇江之后,龙川便一直被毛文龙当做后续支点,从各处聚拢的流民、青壮不少,仅青壮就不下万人。

陈继盛和毛承禄接手之后,又吸收了不少从北线战场上退下来的倾明武装力量和‘游击队’,人数又进一步扩大,但观此时……

李元庆和陈忠的脸色都不好看。

虽然并不知道龙川此役的伤亡情况,但仅看这驻地,已经可以猜到大概了。

张攀得知两人到来,赶忙亲自出来迎接,只是,三人相视良久,都没有什么话好说。

自毛文龙从广宁起兵以来,这已经到了毛文龙军事集团的最冰点。

“老陈,元庆,将军听到你们来了,很高兴,正在等你们。咱们过去吧。”三人沉默了一阵,张攀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倒很想请陈忠和李元庆两个老弟兄喝一顿酒,可惜,现在的条件,根本就不现实。

李元庆和陈忠也都了解张攀的处境,李元庆重重握了握张攀的大手,“张大哥,我们先去见将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张攀重重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毛文龙居住的地方,也是窝棚,当日他本部的大部分军械物资,都留在了镇江城,龙川这边剩下来的有限的帐篷,也都优先提供给伤员所用。

窝棚内,毛文龙正仔细的凝视着墙上的地图。

李元庆和陈忠进来,赶忙对毛文龙磕头行礼。

毛文龙回过身来,看了两人一眼,满是沧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意,“陈忠,元庆,看到你们能过来,很好,真的很好。”

陈忠已经忍耐不住,眼泪忍不住流出来,“将军……”

毛文龙笑着摆了摆手,“男子汉,哭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输了,下次我们再打回来就是。”

看着毛文龙苍老的脸孔,李元庆不由暗自点头,枭雄就是枭雄,后金的强大武力,并没有击垮毛文龙,他的心志,依然一如往昔般的坚定,哪怕在如此困局。

毛文龙又询问了两人几句家常话,便问起了当日镇江的战局,他离开镇江之后,也不知晓之后情况到底如何。

李元庆没有开口,而是让陈忠来叙述。

陈忠情绪已经好了一些,忙将镇江守卫战的后续战况,对毛文龙叙述一遍,情况基本与事实无异,不过,陈忠也不是傻子,关键的地方,还是隐藏起来一些,地道的事情,倒是没有隐瞒,用途却变成了突袭所用。

毛文龙闻言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此事,怪我啊。如果我当时再果断一点,或许,我军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失败,也不会再有龙川之败。陈忠,元庆,你们做的没有错。可惜,张元祉他们……”

陈忠眼泪又流出来,“将军,建奴势大,我军现在确实不能力敌,只有等我们积攒够足够的实力,才能跟他们讨回这一笔笔血债啊。”

经过了镇江之役,陈忠明显比之前成熟了不少,不再像之前‘以卵击石’般的鲁莽。

毛文龙点了点头,又看向了李元庆,“元庆,毛某对不住你,你不会怪我吧?”

看着毛文龙真诚、如同长辈般关怀的目光,李元庆就算之前对毛文龙有不满,但此时,却也消融了大半,赶忙跪地道:“将军,元庆怎能怪您?要怪,只能怪建奴太过强大,我军太过弱小,倘若势均力敌,我等怎能容许建奴这般猖狂肆虐?”

毛文龙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元庆,你和陈忠都是好孩子。这些时日,委屈你们了。”

两人不由都流下泪来。

毛文龙纵有千般不是,但镇江城的军队,是他一手缔造,如同骨肉,镇江城破,他又如何能不心痛?

只是,这个仿似磐石般坚毅的男人,却从不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

同样身为男人,面对着这个背负着巨大压力的男人,面对着这个几乎以一己之力、肩负起大明国运的男人,面对着这个以一己之力、肩负着整个汉民族命运的男人,李元庆心里最后的一丝芥蒂,也慢慢消散。

毛文龙不容易。

李元庆、陈忠这些军官,只管行军打仗就行了,但他,上要面对天子、朝廷,下要面对军官、士兵,再往下,还有他的子民。

这三个角色来回转换,毛文龙毕竟也不是神仙,怎能永远不会疲惫?保证他每一个决定,都是正确?

“呵呵。陈忠,元庆,你们都是好男儿。哭什么?来,元庆,你跟我说说,这段时间,你们去了哪里?”毛文龙笑着对李元庆道。

毛文龙已经对两人道歉,李元庆又怎能不知好歹?忙将这些时日,在广鹿岛修养的事情,对毛文龙叙述一遍。

说完,李元庆小心试探道:“将军,此时建奴势大,已经不可逆转,我军若要与建奴硬罡,即便夺回镇江,但只要建奴主力赶至,恐怕,还是会跟镇江守卫战一样的格局。我和陈大哥此次前往广鹿岛,倒是深有感触。将军,建奴骑兵虽强,但却不善水战,而且,辽南、辽西各地,建奴已经开始实施海禁之策。这对于我军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啊。”

李元庆说着,小心打量着毛文龙的脸色,见毛文龙眉头紧锁,李元庆又小心道:“将军,朝~鲜毕竟国小力微,此次龙川之役,想必也会使朝~鲜高层的决策态度,有所偏移。我军主力留在朝~鲜,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上,着实不智啊。将军,眼下这种事态,保存有生力量,这才是根本啊。”

李元庆说完,跪在地上,拼命对毛文龙磕头。

陈忠也明白李元庆的意思,同李元庆一起跪在地上,拼命磕头。

看着身前的两员爱将,毛文龙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元庆,陈忠,你们先起来,起来说话。”

说着,他亲自过来搀扶两人。

李元庆和陈忠不敢托大,只能起身。

毛文龙道:“此事,某心中其实也早有思量。只是,朝廷方面……哎,还有辽地民心,我们,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丢下他们不管啊。”

李元庆道:“将军,此时已是寒冬,我军军械辎重都不齐,实在非交战良机啊。若这般贸然,不知道又要有多少好汉子,血染沙场。我想,只要将军将我军境况,如实禀报给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必定会体谅将军难处的。而咱们能站稳了脚跟,对百姓们来说,就有了更坚固的基石。他们就有了投奔的方向。只要渡过了严冬,到了来年开春,咱们完全可以卷土重来啊。将军,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啊。”

毛文龙一愣,看着李元庆的眼睛,片刻,他忽然一笑,“元庆,这句诗不错。应该是杜牧、杜十三的诗吧?不错,很不错。”

李元庆看毛文龙的表情,稍稍松了一口气。已经说的这么明白,即便不能促使毛文龙现在就迁去皮岛,恐怕,在他之后的战略上,也该会有核心性的调整。

“将军明鉴。这正是杜牧的诗。”

毛文龙笑着点点头,转过身去,看向了墙壁上的地图。

李元庆对陈忠使了个眼色,陈忠会意,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恭敬对毛文龙道:“将军,这是我和元庆的一点心意,虽然不多,但希望可以帮上将军一点忙。”

毛文龙回过身来,接过银票数了一下,不由一愣,“六千两?陈忠,元庆,这银子,你们是哪里来的?”

陈忠不敢说话,李元庆忙道:“将军,这是我和陈大哥从登州府的一个盐场得来。”

对毛文龙这种枭雄,遮遮掩掩反而是自找麻烦,李元庆便直接点出了核心,并不畏惧毛文龙的目光。

看着毛文龙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就要到暴怒的边缘,李元庆赶忙将事情的详细,对毛文龙叙述了一遍,刘家如何不仁,盐丁苦力们临阵反水。

毛文龙沉思良久,不由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元庆,陈忠,这件事,我郑重告诉你们,下不为例。否则,我必会军法处置。”

李元庆和陈忠赶忙磕头,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

离开了毛文龙的窝棚,李元庆和陈忠都是松一口气。

李元庆还好一点,这般寒冷天气,陈忠额头上,竟然全是密密麻麻的冷汗。

他苦笑着对李元庆道:“元庆,好歹这关算是过去了。这种事情,咱们下次可千万不能乱来了。”

李元庆笑着点头称是,心中却道:“资源本就有限,不这般,又怎么能活下去?”

这时,陈继盛、毛承禄这些军官也知道李元庆和陈忠两人过来了,赶忙过来相见,一众老兄弟相聚,又是一阵唏嘘。

可惜,没有好酒,也没有好菜,众人也只能将就,苦中作乐。

吃完饭,众人散去,陈继盛小声对李元庆道:“元庆,晚上来我这里。”

****************************************************************

第74章促成决定

~~~~~~~

陈继盛的居住地点比毛文龙倒稍微强一点,但也是窝棚,里面点着简易的火炉,烧的是木炭。

李元庆进到窝棚里,一阵暖风袭来,一贞原来那个九夫人也在,她穿着一身破旧的男式棉袄,赶忙对李元庆深深一个万福。

虽然她现在跟了陈继盛,但她深深明白,若没有李元庆,她早就化成了镇江城里的一捧黄土。

今非昔比,李元庆也不敢怠慢,赶忙对这女人还礼,“嫂夫人好。”

这女人点了点头,便要出去。

陈继盛笑道:“元庆不是别人,外面天寒地冻的,你也别出去了。去,给我们倒两碗热水来。”

这女人赶忙倒了两碗热水,摆在两人面前,乖巧的去炉子边收拾柴火。

陈继盛叹息一声道:“凤儿跟着我受罪了。”

李元庆道:“大哥,这种事情,非咱们所能控制。建奴势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陈继盛点点头,“镇江、龙川两战,我军损失惨重。”

李元庆道:“大哥,现在我军在这边还有多少丁口?”

陈继盛叹息一声,“大概还有不到两万人吧。不过,青壮只有不足五千了,多半是老弱妇孺和孩子。”

李元庆当然明白陈继盛的言下之意,剩下的青壮,都丧生在龙川之役里……

两人都沉默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