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沧海点点头,急急离去。

…………

夜晚,海岸边,熊熊的火光直冲云霄。

一旁,近千名汉子跪在地上,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很多人,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昨日还并肩作战、无比熟悉的战友们,今天却……

不过,大人已经给了他们的足够的荣耀和赏赐,这些战死的士兵们,不仅可以回到大人治下的长生岛安葬,而且,他们将每人获得十两白银的安家费,他们的妻小,也将由大人来养活。

“大海哥,你去吧。我一定会跟随大人,杀光所有鞑子。”眼见熟悉的身影渐渐被大火覆盖,一个身材壮实的汉子,拼命磕头,额头上都磕出血来。

“亮子,安心上路吧。哥哥一定会跟随大人,杀光所有鞑子。”

“……”

李元庆的眼睛也已经被眼泪模糊,心中默念,“儿郎们,安息吧。你们今天的付出,早晚都会有回报。我大汉民族,绝不会就此继续沉沦。”

*************************************************************

第108章大队人马

新年快乐。

~~~~~~~

次日清晨,船队抵达了东海堡。

只是,此时的东海堡,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到处是大火燃烧留下的痕迹,原本熟悉的渔村,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李元庆赶忙派人下船查看,很快,杨小船带回来消息,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生灵。

李元庆不由长长吐出了一口气,此时,只是二月十三日,后金的兵锋竟然已经到了这里?那广宁城……

官沧海低声道:“大人,广宁城那边,或许未必就是这般情况。广宁城毕竟城高墙厚,又有雄兵镇守,也许,还能再坚持些时日。”

李元庆点了点头。

官沧海说的倒也有道理,但有孙得功这吃里爬外的狗贼在,形势真的说不好啊。

“沧海,我们要再往北一点,必须得到更准确的消息。”

官沧海点了点头,“大人,这里已经是后金的控制地,我们必须要加倍小心了。”

李元庆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用力点了点头。

…………

傍晚,船队抵达了辽西腹地,经过了当时毛文龙在此练兵的那个山谷,可惜,周围的村庄、渔村尽遭屠戮,根本没有活口,李元庆的哨探和海盗们,也没有打听到太多消息。

吃过晚饭,李元庆召集麾下军官们开了个短会,杨小船和黄国山作为预备军官,也参与到其中。

经过了这接连几战的损耗,李元庆更切实的意识到了军官的重要性,在这种用人之际,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是李元庆身先士卒带头,从实战中,考察提拔有能力、或者有可塑性的新人。

此次会议的议题很简单。

现在,李元庆本部这边,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辽西战事的最新、最正确进度,从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决断。

而这方法也很简单,寻找距离海面最近的官道,就像上次袭击驿站一样,争取可在某个优势地点设伏,抓住几个后金方面的舌头。

议题很快便通过,各部寻找官道的哨探,也想渔网一般,迅速撒了出去。

本来,对于这边的地势,李元庆也算熟悉,知道最近的一条官道,就在海岸两三里之内,不过,那是通向海边的官道,并不是主官道,这种撒网的事情,自然还是要稳重一点,用实际数据来分析。

几个时辰过去,还不到子时,各方面的哨探都赶回来。

他们确定了两条官道,都是南北纵向,辽西通往辽西走廊的辅道。

李元庆当机立断,队伍分成两组,100人为一组,第一组,由李元庆亲自带队,前往靠近海边的这一条官道设伏,第二组,由官沧海带队,带领段喜亮、王海,携带各本部精锐,去稍远一些的官道设伏。

以两日时间为准,两日后,不管有没有收获,都需要尽快返回船队。

很快,在数艘小船的运送下,两部200名士兵,涌向了陆地的黑暗里。

李元庆这边,带的是顺子、许黑子、黄国山和杨小船,都是些熟面孔。

李元庆将要设伏的官道,距离海边很近,就在海边三里之外,路很好走,用不了多长时间,李元庆便决定去当日毛文龙练兵的山谷看看。

一行人很快朝着山谷方向前行,可惜,到了地方,李元庆有些失望,大自然的痕迹,已经将其中很多东西覆盖,山谷里除了皑皑白雪,便在没有熟悉的景象了。

短暂停留,一行人绕过山谷,来到了预定的官道。

说是官道,但其实这只是广宁城方向、通向右屯方向的辅道,就是官道两边的村子、镇子,通向右屯方向的路,不是主官道。

就像是后世的省道、县道,也能通行,但不是高速路。

李元庆考察了一番地势,便决定在山谷背后的官道设伏。

有了上次偷袭驿站的经历,李元庆怎敢再马虎大意半分?

山谷背后这边,正好是道路的一处缓坡,两边都是丘陵般的小山,植被很茂密,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也十分便与撤退。

万一碰上了鞑子的大队,李元庆这边,也可以迅速退入到森林里,从山谷里面,逃向海边。

这时,天还没有亮,李元庆当即指挥士兵们开始干活。

许黑子是这方面的专家,由他来制定设伏的方案。

许黑子考察了一番,仔细对李元庆解释道:“大人,这里地势很好,但今天的时间太短了,若咱们对官道动太大手脚,时间上来不及。我们可以在官道两边,先设立一些藏身点,若是大股鞑子,咱们便放过去,若是小股,咱们可以用绊马索。”

李元庆点点头,“此事可以。咱们有的是时间,不着急。”

很快,方案便被推行下去。

士兵们在官道两侧的森林边缘,挖了几道壕沟,堆起了几道土墙,上面再覆上树枝树叶,加之四周都有厚厚的雪层,从官道上看,根本不会察觉到两边的异常,而士兵们,则可以躲在壕沟里休息,也能保暖。

这种状态,当然不能生火,也不能烧热水,但此次李元庆早有准备,干粮都是干饼,就点咸菜就能吃,而有壕沟藏身,也可以规避大风,加之快要开春了,土层底下也有一些温度,比之前在驿站那次的大雪里,可是要舒服多了。

可惜的是,一个上午,没有一个人影从这边走过,士兵们都隐隐有些着急起来。

李元庆却很有耐心,如果广宁城还没被破,那后金军的主力,必定是在广宁城外围,即便广宁城已经被破,老奴的主力,也有很大可能,在广宁城区域,毕竟,他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巨大的城池。

这一来,在周边区域,便只可能是散兵游勇。这些人,一旦有了战果,必定会通知广宁方向,只要耐住性子,一定会有机会。

但下午也快要过去,官道上还是没有一个人影走过,仿似一片死地,顺子不由低声道:“哥~,会不会鞑子已经去打辽西了?这几天内,他们不会从这边走了?”

李元庆眉头微皱,想了一下,很快否定了顺子的判断。

老奴之所以下大力气,拿下广宁城,主要是广宁城的位置太过紧要。

此时,蒙古各部,并没有完全臣服后金,大部分部族,还是畏惧大明的天威,承认大明为正统,只有与后金最早接触、姻亲诸多的科尔沁部,是后金的铁杆盟友。

但此时的科尔沁部,不过只是个小部落,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相比,根本没有太多含金量。

倘若广宁依然在大明治下,便如同一柄尖刀,时刻顶在老奴的腹心,这一来,他怎的敢亲征蒙古?

而辽西走廊,是关宁军的固有实力范围,如果老奴要打,距离山海关这么近,朝廷方面,必定不会无动于衷,必定会有援军派来。

老奴虽然嚣张,但在此时,恐怕未必敢触动大明的底线,大明毕竟还是强大的庞然大物。

“此事应该不可能。耐住性子,咱们慢慢等。”

看李元庆气定神闲的模样,顺子只得收起了性子,百无聊赖的把弄着手里的刀柄。

刚要准备开饭,这时,在树上望的士兵却是传来消息,南面方向,出现了大部人马,大约有几千人。

众人不由瞬间便紧张了起来。

几千人的鞑子,那还得了?

李元庆也不敢怠慢,赶忙喝令士兵们注意隐蔽,他本人,也攀上一颗树杈,查探远方动静。

此时,太阳已经西下,西面的大海方向,晚霞映彩,虽然天气很冷,但整个天地,都铺洒在一片暖色调之中。

很快,这支庞大队伍的先头,也已经出现在了视野里。

令李元庆意外的是,竟然只有五六个骑兵,耀武扬威的走在最前头。

顺子眼尖,愣了片刻,忽然道:“哥,哥,情况有些不对啊。这,这好像不是鞑子的大部人马,倒像是咱们大明的百姓们啊。”

随着队伍的临近,李元庆也发现了其中的异常,这怕是几千人的队伍,却只有前面寥寥五六人骑马,其余之人,都是步行,他们越往前走,李元庆这边看的越是清晰,队伍竟然竟是些老弱妇孺,她们一边走着,一边哭哭啼啼,哪里又是鞑子大军了?

“哥,这,这是什么情况啊?”顺子也慌了神。

这里怎么可能看到流民大军?

李元庆这时却隐隐兴奋起来,他已经隐隐猜到了一些,这些流民,很可能是后金军的战利品,只是不知,这支队伍的后金军看守,到底有多少人了。

如果不足百人,那李元庆将有极大的机会。

“去,速派人通知船队,所有青壮,全部准备登岸待命。”李元庆赶忙对身边一个亲兵下了命令。

“是。”亲兵不敢怠慢,赶忙小心从树上滑下去,就要去传令。

李元庆又道:“慢着。给官沧海那边也发消息,让他们尽快赶来。”

“是。”亲兵赶忙匆匆离去。

这时,在前方查探消息的士兵也匆匆赶过来,低声禀报,“大人,鞑子前队只有不足十人,只有一个真奴,其余的都是汉军旗的汉奸。”

****************************************************************

第109章战利品

~~~~~~~

流民队伍皆是妇孺,松松垮垮、哭哭啼啼的,根本就提不起速度来。

依照他们这般速度,一天能行进二十里,那已经是‘风驰电掣’了。

很快,前往中队和后队方向的哨探也返回来,中队有三个白甲、十几个真奴马甲和几十个汉军旗士兵维持秩序,后队方向,只有十几个汉军旗士兵殿后。

此时,流民前队即将要攀上李元庆这边设伏的山坡,身边几个军官已经都有些急切起来。

黄国山明显有些兴奋,控制不住的激动道:“大人,鞑子过来了,咱们动手吧?”

李元庆微微眯起眼睛,扫视着前方开道的十几个真假鞑子,缓缓摇了摇头,“不急。他们走不快,我估计,在这山坡前,他们可能要停下来休息。让弟兄们养足精神,随时等我命令。”

“是。”

几个军官迅速去准备,李元庆脑海也在飞速旋转,计算着得失。

鞑子人数并不多,不足百人,而且,真奴极少,只有三个白甲是核心,几千人的队伍,这么庞大,他们必定照应不过来。

此时,李元庆麾下尽是步兵,行军只能是靠‘11路’的,鞑子和流民队伍这么庞大,想要将鞑子一网打尽,根本不现实。

鱼与熊掌,只能选择一个。

那毫无疑问,李元庆必然是选择这些流民了。

鞑子人头虽然值钱,但太少了,如果能得到这些人口的补充,驿站一战的损失,李元庆便能拉回来不少。

只是,随着队伍越来越近,李元庆却是发现,整个队伍中,根本没有哪怕一个成年青壮,在前面的队伍里,年纪最大的男人,恐怕也就是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甚至连一个老人都没有。

那~~~,这些女人的男人去了哪里?

依照后金方面的性子,如果要用这些男人充作汉军旗士兵,补充兵力,那必然会给他们足够的好处,分给他们房屋、田地、牛羊,但眼下来看,这好像并不是这般情况啊。

李元庆的心里已经升起了一种极其不妙的预感。

老奴此时分外仇汉,鼓吹‘满汉一家’的皇太极,此时只不过是个贝勒,虽然是大贝勒,但恐怕,他就算有想法,也很难得到实现,那~~,这只有一个可能了……

这些男人们,恐怕已经是凶多吉少。

而这些女人们,应该就是后金此次出征辽地的战利品。

李元庆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眼神一片阴厉。

若是这些女人们被分发给那些汉军旗士兵,那老奴对他们的统治力……

这时,不出李元庆所料,在山坡之下,流民队伍没有选择再继续上前,领头的几个真假鞑子大声呼喝,让流民队伍原地休息。

有几个汉军旗士兵,已经淫笑着走进了队伍里。

李元庆静静注视着这一幕,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在多种利诱的作用下,这些汉军旗士兵的破坏力,比真奴还要恶劣数倍。

对于这种人,即便他们有战力,但李元庆却也绝不会姑息。

此时,在山坡上,已经可以听到山下有女人惊恐的呼救,她们说的是汉语,是辽地的口音,这是大明的百姓,也是李元庆和他麾下儿郎们的姐妹。

“哥~~,这些狗日的,咱们动手吧。”顺子已经忍不住了,满眼喷火。

黄国山和杨小船也是极度愤慨,已经有些无法控制他们的情绪。

只有许黑子年纪大些,勉强还保持着一丝克制。

回头看看身边士兵,基本上都已经到了临界点,李元庆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动手吧。通知儿郎们,尽量不要与鞑子硬拼,赶跑他们为主。”

“是。”

随着军令迅速传下去,片刻间,山头上七八十名明军士兵犹如被山洪带起的石子,疯狂的朝着山下冲过去。

前队几个真假鞑子正在快活着,一看到这边的动静,赶忙提起裤子,拿起兵器,上前来阻挡。

这时,李元庆这边的士兵们以逸待劳,对鞑子们的仇恨也到了至高点,根本就不用鼓舞,发疯一般冲着这些鞑子冲杀过去。

鞑子就十几人,只有一个真奴马甲,即便再骁勇,又怎的是十倍与他们的明军的对手?

片刻间,他们已经被冲散,直接被明军士兵们砍成了肉泥。

这些妇女们哪能想到有这种变故,不由一阵惊呼骚乱,队伍隐隐有失控的迹象。

李元庆这时也带着十几名亲兵来到了队伍中,忙大声高呼,“乡亲们不要害怕,我们是明军,是来解救你们的。”

一人声音太小,李元庆赶忙让身边亲兵们一起呼喊,紧接着,所有士兵都跟着一起呼喊。

百人一起喊的声音,直冲云霄,这些妇孺们也冷静了一些,呆在原地,不敢乱动。

队伍稍稍平复了一些。

这时,中队的鞑子也发现了前方异常,有几匹探马,迅速朝着这边奔过来,探查动静。

李元庆早有准备,摆手对顺子和黄国山道:“你们两个带人顶上去,赶跑他们。”

顺子和黄国山赶忙各自带着十几人,冲上前去。

形势很混乱,四周都是密林,这几个鞑子探马也看不清明军这边的阵势,不知道明军这边到底有多少人,看到明军追过来,不敢停留,赶忙朝后奔去。

李元庆赶忙喝令顺子和黄国山回来,不刻意去追。

这不足百人的鞑子既然负责押送这么一大批‘战利品’,其主力,应该不会太远。

他们尽是骑兵,想要追过来,不用费太大力气。

李元庆可不想现在就跟鞑子主力对上。

李元庆一边招呼士兵们呼喊着这些妇孺们爬上山坡,撤入山谷,一边派人令后队的青壮和水手们顶上来,协调作战。

很快,流民前队这边迅速运转了起来。

几千人的队伍,绵延出三四里之外,中队和后队的鞑子,即便知道前队发生了意外,但摸不清形势,他们也不敢贸然上前来。

双方各自看着各自的肉,形成了短暂、而又诡异的一段平衡时间。

这时,中队侧面忽然传来了一阵喊杀声,不多时,那边有士兵过来禀报,是官沧海几部赶了过来,已经于侧翼的鞑子接上了火。

知道官沧海赶过来,李元庆不由稍稍松了一口气,大局已定。

鞑子就算骁勇,但这般混乱形势,他们也绝不敢贸然。

不多时,山谷方向青壮和水手们也赶了过来。

李元庆赶忙喝令他们,组成一个个接应点,大声呼喝着,引领着这些流民撤入山谷,而后撤向海边。

有前方流民带头,中后方的流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人在危机时,本能的就会随大流,朝着人多的地方的走。

加之有明军士兵熟悉的呼喊,她们也有了方向,如同蚂蚁搬家一般,缓慢却又急躁的朝着山谷方向涌过来。

很快,官沧海也赶了过来,他腰上还绑着两具首级,皆是真奴,见到李元庆,他赶忙汇报道:“大人,我们在侧翼干掉了七八个真奴,有一个白甲,其余的鞑子,已经退向了后队。他们应该派人跟主力汇报了。”

李元庆用力拍了拍官沧海的肩膀,“沧海,辛苦了。鞑子一时半会还赶不来这里,但咱们不能怠慢,必须尽快上船。”

官沧海会意,“大人,马上就要天黑了,咱们得加快速度了。”

已经是这般,谁也不敢怠慢,所有士兵、青壮们一起大呼,为这些妇孺引路。

随着天色渐渐黑下来,已经有大半流民队伍,进入了山谷里。

而后队方向,还有几十个鞑子,不想放弃眼前的肥肉,却又不敢靠前来,如同狼群一般,紧紧尾随在队伍后面。

李元庆和官沧海,一直呆在山下路口,带着百余名士兵严阵以待,一直等到流民队伍的尾巴,也上了山,这才开始上山。

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天空中飘起了小雪,风骤然加大,能见度开始变得很低。

后队鞑子眼见李元庆这些明军进入了山上的密林,也不敢再尾随,却还不肯离去,停留在山下路口徘徊。

李元庆怎的会跟他们浪费时间,知会身边士兵点燃了一侧的密林,很快,随着火势上升,小雪夹杂着烟雾,整个世界一片迷离。

鞑子再也不敢上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元庆的队伍,消失在了风雪中。

等李元庆返回船上,已经是黎明时分,这时,最后的流民队伍也上了船。

整个流民队伍,接近四千人,其中,十五岁以上到四十岁之间的成年妇女,至少在三千以上,其余的,皆是孩童。

李元庆的船队虽然规模不小,但贸然多了这么多人,明显有些吃不消了。

这般形势,李元庆不敢怠慢,赶忙喝令船队即刻启航,前往长生岛方向。

此时,雪越下越大,李元庆站在甲板上,看着远离的陆地,眼睛微微眯起来。

流民妇女实在是太多了,李元庆的坐船上,也挤满了人,就算是李元庆,此时也只能在甲板上休息。

不过,船上的条件究竟是要好上许多,火盆烧的‘噼啪’作响,即便海风肆虐,但还不至于无法接受。

很快,几艘小船靠近了李元庆的大船,官沧海带着十几人,来到了大船上。

“大人,咱们救人太仓促了,没有抓到太多舌头,只有这几个。”官沧海说着,指了指旁边三个被捆的跟粽子一般的汉军旗士兵。

***************************************************************

小船有个亲戚在南方混的不错,这几天小船一直在跟他们家接触,争取年后换个新的工作环境。

现在已经有些眉目,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

三两天内,小船忙完了这个,会加快更新速度的。

跪求一切支持。

第110章试射

~~~~~~~

这几个汉军旗士兵早已经被吓破了胆子,没过多久,便将他们知道的情况,‘竹筒倒豆子’一般交代出来。

西平堡、沙岭两战皆败,明军的广宁防线,已经全面崩盘。

孙得功逃回了广宁城,控制了广宁城的形势,并向老奴乞降,诚邀老奴进城。

但或许是老奴吃不准孙得功的态度,不相信孙得功的诚意,他并没有立刻进入广宁城,而是一直呆在城外。

与此同时,后金在西线战场也是分外顺利,先锋已经打下了右屯,已经逼近锦州一线。

这些流民妇女,就是右屯一带的大明百姓,至于男丁,已经先行被带走,前往辽河西面,关于他们的待遇,这几个汉军旗士兵也说不好,不过,老奴此时极为仇汉,一个汉军旗士兵预测,这些男丁,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眼见差不多了,官沧海摆手让人把这个几个汉军旗士兵带下去,低声请示李元庆,“大人,这些人……”

李元庆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有些疲倦的看向那几个汉军旗士兵,“他们有功,但罪孽更大。丢海里吧。”

“是。”官沧海一礼,对身边亲兵摆了摆手。

片刻,几个亲兵大步上前,一人一刀,直接丢到了海里。

这里已经是深海,随着血腥味的散播,不多时,已经有黝黑的鱼鳍游了过来。

海面上风雪越来越大,李元庆看着有些模糊的海面,久久沉思不语。

广宁战事的崩盘,这就意味着,大明在辽地已经彻底失去了主动权,除了辽西走廊这一小块区域,数以千里的肥沃土地,已经进入落入老奴之手。

大明再想在关外有所动作,已经是不可能了。

而得到了广宁城,老奴将来在对阵蒙古的战事中,便可高枕无忧,朝~鲜方面,恐怕也得重新审时度势,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