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盘当然也明白其中详细,久久沉思不语。

李元庆知道两人已经想明白了其中关节,沉吟片刻道:“张大哥,陈大哥,前方情报,我这边也不是太过准确,很大一部分,都是我的推测。说实话,打不打金州,对咱们来说,意义都不大。我们是要打仗,而且要打胜仗,但最关键的,你我弟兄,人手都不是很足。将军那边,现在也给不了咱们这么多的支持。我们想要发展,在辽海这里扎下根,还是要靠自己啊。”

历史上,张盘就是死于盲目扩张,被其收拢的汉军旗叛徒反噬。

此时,虽与张盘见解不同,但李元庆却也很佩服张盘这样的人格,没有太多花花肠子,就是想为朝廷复土,解救百姓。

只不过,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性格,使得他目光太过狭窄,而且会越走越窄。

而此时,话说开了,李元庆当然也想拉他一把,或者说,拉自己一把。

毕竟,李元庆此时麾下壮女虽然不少,但男丁还是太少太少了,打仗,终究还是要靠男人啊。

辽地大明已经失去了主动权,尤其是辽南区域,如果张盘能壮大,能稳住,对李元庆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陈忠非常了解李元庆的性子,听李元庆这么说,他心里已经明了,忙道:“元庆,你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好办法?快说出来。”

张盘虽还有些抹不开面子,但却是看向了李元庆的眼睛。

李元庆沉吟片刻,理了理思绪,“张大哥,陈大哥,老奴占了广宁,必然要在广宁停留一段时间,安抚人心,维护其统治,这也就意味着,老奴主力,应该还会在广宁区域停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已经在辽西区域做过两票。这一次,咱们哥仨聚在一起,当然要做一票大的……”

…………

当夜,李元庆便离开了旅顺,返回了长生岛。

已经到了这一步,张盘和陈忠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再去跟金州死磕。

打金州是为了什么?

从大层面上说,是为了朝廷,是为了功绩。

从个人角度而言,还不是为了人口,为了粮食,为了银子?

大势已经这般,何苦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何况,两人在之前的攻城中,损失都很大,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

这种时候,面对李元庆这有些疯狂,但却充满了巨大诱惑的提议,两人不动心,又怎么可能?

回到长生岛,顺子已经赶回来,带回了15杆鸟铳,加之之前的2杆,李元庆这边,已经有了17杆新式鸟铳。

铅弹、火药,顺子也带回来不少,足够应对正常开销了。

当夜,李元庆便亲自从士兵中,挑选15个面相机灵、眼睛明亮的士兵,充作新成立的鸟铳兵。

其余两杆鸟铳,一杆李元庆给了顺子,另一杆,则给了杨小船。

顺子在沈阳城时,虽然年幼,却是鸟铳兵序列,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了解一些。

杨小船在当年刘家的盐场,也有过鸟铳的使用经验。

李元庆便直接将这15人,交由两人,连夜开始展开训练。

在今夜的酒宴上,李元庆和张盘、陈忠,已经商议好,明日早晨,三方面各带500精兵,前往辽河一线,寻找机会,争取做一票大的。

时间很紧迫,这些新入列的鸟铳兵,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李元庆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鸟铳的威力已经得到证实,此时这般状态,虽然不能当做主力,却是可以充作奇兵。

尤其是小规模的正面碰撞,这些鸟铳兵,即便生疏,但只要能完成鸟铳开铳的步骤,将铅弹发射出去,必将会有巨大的效果。

当日驿站之战,倘若李元庆麾下有这些鸟铳兵,何至于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但他们练习的时间注定不多,除了今夜,也只有在船上的时间了,一旦进入了辽地本土,李元庆三部,必然要隐藏起自己的气息。

顺子和杨小船也明白事关重大,尤其是杨小船,更是受宠若惊,毕竟,顺子可是李元庆的小舅子啊。

李元庆能把这差事,交给他们两个,足可见对他们的重视。

两人当夜便开始展开了操练。

鸟铳的使用看似繁琐,却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如果是弓箭手,那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培养准心,培养臂力,培养感觉,虽是冷兵器,但成本却是极高。

八旗铁骑引以为傲的骑射,不是没有道理,但也就是他们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才会产生如此多优秀的战士。

而鸟铳兵,成本则要低廉许多。

只要不是傻子,经过强化模式的培训,都可以开铳,一样可以杀敌。

在战场上,因为都有精甲庇护,就算是优秀的弓箭手,也很难对敌一击致命。

但鸟铳却不一样,只要准心差不多,火药的威力,足可以射穿普通的铠甲。

回到自己驻地,刚刚睡下没多久,商老六便来到了李元庆身边,“元庆,张盘和陈忠都带人赶过来了。”

李元庆看了一眼天色,此时还不到拂晓,想不到,两人居然这么性急。

不过,这也正应了李元庆的心意。

“走,商大哥,咱们去迎接他们。”

**************************************************************

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小船正在努力调整。

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努力拼命码字了。

跪求一切支持。

第113章河口

~~~~~~~

李元庆还是低估了此时张盘和陈忠对壮丁的渴求。

围困金州,两人虽然看似只有几百人的伤亡,但事实上,两部都是赶鸭子上架………………本钱太小了……

这几百人的伤亡,伤亡比却几乎可以占到两部的三成。

即便是后世的军队,在战争中,一旦伤亡比超过一成,就很可能出现崩盘状态。

围困金州之战,属于‘小刀子割肉’,这些损伤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十几天连续攻城中损耗,就像后世还贷款一样,两人开始还不觉得疼,但一旦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

最关键的,两人还没有丝毫收获……

这就像是两个赌徒,把‘老婆本’都押上了,结果连跟头发也没碰到。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两人如何能接受?

关键是两部粮草也都不充裕了,即便辽民子弟兵吃苦耐劳,对后金充满了仇恨,暂时可以不用饷银,但若饭都吃不上了,又碰到这种挫折,军心如何稳固?

陈忠作为李元庆的把兄弟,自然明白李元庆的本事和眼光,他虽也知道他有些急了,但两人感情摆在这,一见面,陈忠就笑呵呵搂住了李元庆的肩膀,“元庆,你这边准备的怎么样了?老奴不知道还在广宁城停留多久,咱们必须得尽快啊。”

张盘碍于面子,虽然没有说话,但却在眼巴巴的看着李元庆。

李元庆当然明白两人的心思,一笑道:“差不多了。两位哥哥,吃过早饭,咱们就启程。”

两人不由大喜,赶忙簇拥着李元庆,来到了李元庆的临时营帐。

此时,长生岛的基础工程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不过,现在还是凌晨,匠户和壮女们都休息了,加之李元庆的营帐位于工程之外,两人自然不能看到工程的概况。

这倒不是李元庆想回避什么。

以李元庆的官身,只不过是守备衔,又是武将,在这种孤岛上大兴土木,难免会犯忌讳。

所以,即便是陈忠和张盘,李元庆也想保留一点秘密。

长生岛这边的伙食条件,也不是太好,到处都是工地,老营还在广鹿岛,加之渠家的粮食也没有到位,李元庆这边也有些吃紧了。

但即便这般,条件却也比陈忠和张盘好太多了,虽都是青菜,但里面都混有粮食,分量也足,让好久都没吃饱的两人一顿狼吞虎咽。

吃过了早饭,天色已经放亮,李元庆当即点齐了500~士兵,与陈忠、张盘两部一起,扬帆出海。

李元庆的坐船上,三人相对而坐。

指着摆在案上的简易地图,李元庆仔细解释道:“两位哥哥,此行,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不在乎要杀伤多少鞑子,就是抢人、抢银子、抢粮草。广宁是我大明在辽地的府库,粮草、辎重、兵甲甚多。我估计,此时战事结束,老奴必定会派人将这些东西,运送回沈阳。这是咱们的机会。”

两人不由都是点头。

李元庆说的简单明了,虽然在大面儿上有些上不了台面,却是正中了两人此时的要害。

已经到了到了这个程度,三人就是一串绳的蚂蚱,自然要同心协力。

看到张盘也点头表示同意,李元庆也放松了一些,又仔细解释道:“两位哥哥,我以前曾多次往返广宁和沈阳,对那边的地势,也了解一些。不过,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问题。”

李元庆看向两人,“想要有大收获,就意味着,咱们必须放弃海上优势,要深入陆地。”

在之前东海堡时,李元庆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深入内陆,干一票大的。

只可惜,那时李元庆兵少将寡,又收拢了这么多壮女,已经分身乏力,但此时,三部人马加起来,已经有1500~人,都是正值当年的青壮,兵甲方面,基本也算齐全,已经有了可以在正面刚一波的实力。

后金虽尽是骑兵,但辽地、尤其是广宁北线,地势很复杂,又有辽河、三岔河等诸多河流,操作性其实非常大。

李元庆、陈忠、张盘三部,武器不如后金方面先进,粮草不如后金方面充足,战马,那更是没有任何可比性。

但三部却有一个后金方面完全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他们有船,而且很多。

不论是李元庆、陈忠,还是张盘,三部都不缺船,当然,大船肯定不多,但小船却是有足够的数量。

此时,已经天启二年二月中旬,已经要进入春天,几条大河的河中心部分,都已经开始化冻,小船通行,没有任何问题。

李元庆说完,直勾勾的看向了两人的眼睛。

即便知道两人都是豪杰之辈,但在此时,李元庆却也必须要明确两人的态度。

这毕竟是协同作战,又是深入敌人腹心,万一出点什么茬子,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元庆,这算个球?不就是去辽西么?日他个姥地。这本来就是咱们大明的土地。怕个球?元庆,你放心,哥哥本部,一切听你调令。”

陈忠虽然表面鲁莽,但这一路走下来,他也不再向当年那么莽撞了,这种时候,他自然要坚挺自己的兄弟李元庆。

李元庆重重握了握陈忠的手,“有陈大哥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说着,李元庆又看向了张盘。

李元庆和陈忠结拜这件事,毕竟是极为私密之事。

不论何时,在现役军队里结拜兄弟,都可以算得上是‘忤逆’之罪,即便是对张盘,这种事情,事关身家性命,李元庆和陈忠可都不敢大意。

张盘自然明白,这是李元庆要他表态了。

坦白说,对李元庆这种资历浅的‘后来者’,张盘并没有太多好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张盘和李元庆在见解方面,着实有很大偏差。

张盘一直想走正面,堂堂正正与后金军对决,从正面压倒对手,获得朝廷的任何。

但李元庆却一直想走迂回路线,并不愿意跟后金军发生大规模正面冲突,以获得实际好处为主,并不太在意朝廷方面。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李元庆有些‘小家子气’,不够大气,这让张盘很不喜。

李元庆自然也明白张盘的心思。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论是在大明还是后世,军队中,必然存在各种隐形的较量,将领们谁也不服谁,这也是上位者想要看到的结果。

只不过,所谓的‘武无第二’,只是针对个人的匹夫之勇,在军队中,将领们自然不可能率部互相残杀,但却可以用在战场的表现,向同僚展现自己的实力。

张盘一个老兵,看不起李元庆这种新兵,那也是极为正常。

李元庆也想知道,他到底肯不肯为了实际利益,放下他的面子。

这倒不是李元庆要刻意压着张盘一头,关键还是三部实力太过弱小,若在深入后金腹地,再发生矛盾,那……

陈忠与张盘关系不错,两人几乎是同一期跟随毛文龙,此时,眼见张盘迟迟不表态,陈忠也有点急了。

他想说什么,但喉咙动了几下,却没有说出口。

这种时候,若他再发话,就好像有点欺负人一样了。

张盘也看到了陈忠的表情,又看向了李元庆,片刻,他忽然一笑,“老陈,元庆,我张盘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元庆能不计前嫌,我张盘岂能输给自己的小兄弟。元庆,老陈,你们放心吧。我部一定会与主力保持一致。”

看到张盘还是不肯松口,李元庆一笑,也不再计较,“如此那便好了。两位哥哥,我的意思,白天,咱们的儿郎们要在船上好好休息。晚上,咱们先去三岔河一线,探查一下动向。若三岔河条件合适,咱们便从三岔河入手。若不合适,那咱们便从辽河入手。”

李元庆说着,英挺的脸孔上闪过一抹阴厉。

三岔河的河面,大概在百步左右,窄处仅不足七十步。

但三岔河的优点在于距离现在后金主力较远,李元庆三部夜晚行军,能在最大程度上,隐蔽自己的行踪。

而辽河河面虽宽,但却是广宁前线,若是从辽河下手,危险程度要大上不少,当然,收获可能也会更大。

但在此时这种状态,李元庆显然不愿意选择辽河。

大财虽好,但也需要有命享用,以李元庆此时的状态,他倒是更喜欢‘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的发点小财,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慢慢提升自己的实力。

陈忠和张盘都是带兵的行家,军事素养都很不错,很快便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

陈忠道:“元庆,此事你来拿主意。我绝没有二话。”

张盘也道:“元庆,你脑子机灵,我听你的。”

见张盘终于清晰的表了态,李元庆不由大喜,“如此甚好。两位哥哥,现在,咱们便即刻通传麾下儿郎们,让他们白天好好休息。”

…………

长生岛距离辽河口并不远,一日的疾行,傍晚时分,三部的船队准时抵达了河口附近。

当即,李元庆派出几十艘小船,深处辽河和三岔河腹地,打探情报。

此时,时间虽然紧迫,因为谁也不能确定老奴主力还会在广宁方向呆多久,但深入河中,毕竟事关重大,即便不顾及后金哨探,也需要探查河面的封冻情况。

如若条件不顺,李元庆也只能选择在辽河口方向多呆几天,等待机会。

但幸运的是,哨探很快就从前往传回来了情报,三岔河流域的河面已经解冻,河中心可航行的区域,至少在三十步以上。

*************************************************************

先发一章,继续努力。

跪求支持。

第114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兄弟姐妹们"qing ren"节快乐,小船是注定要孤身一人了。

~~~~~~~

普通的小船,宽度大都在2米左右,窄,也不会窄出太多,宽也不会宽出太多,而长度,大都在5、6米、7、8米不等。

如此,30步宽的河面中心,足够十几条小船并排通行了。

李元庆又怎的还会犹豫?

当即,李元庆与张盘、陈忠简单商议一番,船队便直接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心。

此时,三部战兵有1500~人,加上水手杂役,差不多超过3000人。

按照河面的宽度,就算大船通行,其实也没有太多大碍,但为了保险起见,李元庆三人还是全部选择的小船,将数艘大船,留在辽河口,每部留下100战兵看守,由李元庆部把总王海负责河口船只协调事物。

如此,进入腹心的,便是400多艘小船,1200战兵,还有数百号水手杂役。

内陆河不比海上,形势错综复杂,加之此时三部人马又是逆流而上,李元庆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经验。

好在有官沧海在,李元庆直接将负责航行的任务,全权交付与官沧海。

对于此,张盘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400多艘小船,便如同400多艘大鱼,一进入河面,便将河面堵得有些拥堵。

此时虽是冬季,但辽河口是辽河和三岔河汇聚的交叉点,水流量很大,而李元庆三人为了多带船只,每艘船上的士兵和水手都很有限,只能一起奋力划桨。

好在之前的晚饭,是李元庆慷慨解囊,不论士兵还是水手,吃的都很足,虽然风很大,但不到半个时辰,船队便顺利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地。

官沧海带领几十艘小船在前方开道,李元庆三人,则在第二梯队前头的小船上坐镇,根据周围环境,随时应对各种变动。

此时,虽然进入了二月里,马上就要到春天了,但河岸两侧,到处都是一片枯色,就像大明在辽地的战局,让人很是压抑。

今晚虽然有风,但月亮不错,能见度很高。

到了子时,船队已经深入到三岔河腹地几十里,但河岸两边,基本没有看到人烟。

即便有一两个小村子,也都是一片死寂,没有丝毫有人烟的迹象。

陈忠不由长叹一声,“辽事这般不堪,你我都有责任啊。”

张盘也深以为意,“建奴猖獗,此祸不除,必后患无穷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

走后世中走来,没有人比李元庆更了解金钱鼠辫的危害了。若放任历史自流,悲剧将不可避免的重演。

但此时,随着老奴的南征北讨,整个辽地,都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大明在辽地已经全面崩盘,大明方面,即便再想有所动作,已经是很难了。

李元庆心中其实也很迷茫。

八旗兵的骁勇,他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以此时三部这点军事力量,根本做不了太多,只能是挑软柿子捏。

只可惜,软柿子哪里这么好找啊?

即便是在河岸边碰到了小规模的建奴主力,三部恐怕也只能选择落荒而逃。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如之前分析的一样,老奴得了广宁城的物资,必定会运送回沈阳,而这运送任务,十成都是要汉人奴隶来做。

这就是李元庆三部最大的机会。

夜风很冷,却也让李元庆的头脑更加清明,逆流而行,船队速度实在是提不起来,过了子时,马上就要天亮,李元庆必须要在拂晓前,找个地方扎营,先把三部人马隐藏起来。

陈忠和张盘说了几句,发现李元庆正盯着远处的河岸,忙道:“元庆,在想什么?”

李元庆一笑,“我在想,建奴的女人,该是什么滋味。”

陈忠本来兴致不错,一听李元庆这话,忙啐了一口,“元庆,你啥时候口味这么重了?那些蛮夷,跟男人一样粗壮。听说她们不仅能打猎耕田,到了战时,甚至可以跟士兵一样上阵。再说辽地苦寒,又能养出什么样的女人?还是我大明的女人好啊。尤其是江南的小家碧玉。”

陈忠长叹一声,看向了南方。江南,该是什么模样?

张盘笑道:“元庆,这事还不简单?只要咱们打下个大城,哥哥给你找几个来,你不久知道了么?”

李元庆一笑,“这倒是个好主意。”

说着,李元庆舒展了一下筋骨,脸色郑重起来,“两位哥哥,逆流的速度太慢,天色马上就要放亮,咱们得先找个地方扎营休息。”

张盘道:“元庆,这才刚过子时,咱们再往里走一段不迟。何必急在这时?”

李元庆摇了摇头,“有备才能无患。两位哥哥,咱们此行,绝不能轻易暴露行踪,否则,肥肉捞不到,反而会惹上一身骚。主要是咱们现在可用的情报太少了。我还是想先扎营,等白天得到了准确消息,再确定明天的行动。”

见李元庆这般说,张盘也只得表示赞同,“元庆,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啊。”

李元庆不由莞尔,这句话,怎么这么熟呢?好像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了啊。

张盘点了头,陈忠这边自然没有意见,李元庆直接将选择扎营地的任务,交给了官沧海。

半个时辰不到,官沧海那边传回了消息,前方几里之外,河道有一个分叉口,在支流两岸,都是密林,有一个废弃的村落,队伍可以选择在那里扎营。

人类的文明史,总是和水分不开。即便是后世,大的城市文明,也都是依靠淡水而建。

此时有这么好的条件,李元庆当然要利用起来,当即下令,队伍前往废弃村落扎营。

很快,400多艘小船,悄无声息的改变了航向,来到了三岔河的这条支流里。

小村落不大,大概也就是4、50户的规模,但房屋都是夯土为主,这主要也是为了保暖。

与江南水乡大大小小的河流边村庄密布不同,辽地地广人稀,此时更是苦寒之地,人烟很稀少,加之辽西战事,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更是荒凉。

队伍很快在小村子里扎下营来。

李元庆令水手和杂役们先去休息,留下几部士兵值夜,剩下的士兵,也全都去休息。

逆水行舟,不论是士兵还是水手杂役,体力消耗都很大,已经是后金腹地,随时都可能遇敌,士兵们的体力也变得更为关键。

而水手杂役们,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体力还要值钱。

一旦遇到战事,若是不敌,可以迅速划船撤退。

河面大都百步宽,即便两岸有冰层,后金士兵却很难追到水里。

将一切安排妥当,李元庆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与陈忠和张盘一起,开始布置情报探索任务。

李元庆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