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鞑子!杀鞑子啊!”

“爹,我长大了,也要去跟李帅杀鞑子!”

“………”

李元庆的眼睛忽然有些模糊。

哪怕是评书先生完全根据各种不着边际的小道消息、杜撰来的情节,但此时~,听在这些百姓们耳中,却依然是那么畅快,那么解气!

几乎所有人都跟着起了共鸣。

他们没有任何的矫揉做作,也没有任何的灰色地带,犹豫不决。

鞑子就是坏人,他们就是该杀!

只要是杀了鞑子,大家心里就痛快,大家心里就舒坦。

恍惚之间,李元庆仿若也回到了当年的旅顺战场,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用尽了各种办法,拼尽了所有的努力,终于,成功挡住了老奴亲临的后金主力的步伐……

身边虽是杂乱无章,欢呼叫好声简直连绵不绝,但李元庆的心里却很快安静下来,心如止水。

简直好像从未有过这么安静的时候。

有些事情,皇上说了不算,达官贵人们说了也不算,老百姓心里,可是有一杆明明白白的秤啊。

身边欢呼声越大,李元庆的心里反而越静。

他一直想的哄孩子的确不错,却仿似一直忽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长痛不如短痛啊……

…………

李元庆并没有在这茶馆停留太长时间,不到小半个时辰,便返回了客栈。

这倒不是评书先生说的不够精彩,事实上,这评书先生吃嘴皮子这碗饭,简直可以说是舌灿莲花。

尤其他李元庆的事迹,被这说书先生说出来,简直就仿若天神下凡一般了。

但李元庆却有些听不下去了……

因为,他感觉……感觉很脸红。

他李元庆此时的确是撑起了辽地的脊梁,甚至是整个大明的脊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是他自己也没有感觉到,他的行为,他的节奏,已经……已经渐渐有些偏离了他的初心。

他总是想顾全大局,趋吉避凶,却是不曾想,有太多的时候,老百姓需要他李元庆站出来,撑起这片天,而并不是与所谓主流混流,去保全一少部分人的利益……

安静的室内,李元庆已经呆坐了差不多一个多时辰。

半晌,他忽然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手脚,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若事情真的到了无法选择的那一天,那~~,就让我李元庆独自~,走进这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地狱吧!”

…………

第1157章 再造神!

~~~~~~

十二月十九晌午,李元庆的主力队伍,顺利抵达了广渠门外。

而这时,李元庆早已经悄然回到了队伍中。

提前进城的这一日多的时间,李元庆做的事情虽不多,但整个京师的‘风势’,却已经成功被李元庆撩动起来。

此时,不仅内廷一号人物、王承恩亲自赶到广渠门外迎接李元庆一行。

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工部,甚至刑部,都派了要员过来迎接李元庆。

尤其是与李元庆打交道最多的兵部、礼部、户部,都是右侍郎级别的高官亲临。

更有诸多诸多、怕是上万的、从各方面渠道得到消息的百姓们,简直山呼海啸一般等在广渠门外,只为能看一眼威凛天下的李元庆的真容。

对于此~~~,李元庆自是早有准备!

他自是不会让这些仰慕他,或者说,把希望寄托在他李元庆身上的百姓们失望。

两百名高大威猛、一身艳红色鸳鸯战袄、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亲兵儿郎,分列数排,几乎从各个角度看去,他们都是整齐划一,像是众星捧月一般,将李元庆凸显在最前头。

李元庆一身大红色的一品官袍,头戴金盔,腰束白玉带,脚蹬一双极品黑色牛皮靴,腰间,还挂着他最熟悉、宝石璀璨的宝刀。

李元庆背后,是一面织金的黑锦披风,此时正迎着窸窸窣窣的北风,高高飘洒,哗啦啦的猎猎作响。

这万点红中的一抹沉稳的黑色,简直就像是‘画龙点睛’一般,就算相隔几里之外,却也可让人一眼便找到核心!

在李元庆身后,分别侍立着杨磊、金回子和十几名高大威猛、胳膊简直堪比常人小腿粗的棋手仪仗。

一面高高的镶金‘李’字大旗,就在李元庆头顶上迎风招展,就好像这头红色巨狮眼睛上的眉毛,让人可以更精确的锁定目标。

“看啊!那就是李元庆、李军门啊!真是高大威猛,简直若天神下凡啊。”

“不愧是天下闻名的宿将啊!也就只有李军门这种人,才能将那些狗鞑子打的满地找牙啊。”

“天啊。奴家竟然真的看到了李军门。啊……奴家的小心肝儿啊……”

“李军门威武!”

“李军门杀鞑子啊!”

“李军门,等俺长大了,俺也想跟你一起杀鞑子啊!”

老百姓愿意在心中寻求一个神邸,当做精神的寄托。

李元庆自然也不介意塑造一个神邸,成为老百姓们的精神寄托。

从后世的视觉爆炸年代走过来,若是玩场面、玩风~骚、玩吸引眼球~~~,谁人又能与他李元庆比肩?

谁人又敢和他李元庆比肩?

但这战阵虽是极为高调,简直高调的像是天上的太阳一般、有些耀眼了,但这却完全符合大明的礼制,并没有任何的不妥。

按照大明的惯例,总兵级将官进京,可携带五百名亲随,而此时,李元庆身边,却不过二百出头而已。

离祖宗的礼法惯例,还有一倍之遥呢。

但~~~,就是这么少的人,李元庆却营造出了简直仿若千军万马奔腾般的整齐划一!

尤其是此时,李元庆距离正等在广渠门外不远的王承恩、以及周围一众达官百姓们,差不多两里出头多些。

广渠门外,皆是极为平坦的坦途空地,年初时对战的痕迹,早已经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两里多的距离,正好拉开了一个空间,将这视觉效果搞的有些缥缈,但却还又有些清晰。

让人可以看得见他李元庆,但一时却又有些看不清,更平添了几分神秘和威武之感。

但李元庆这边的队伍虽是整齐,可行进速度却是不慢。

而随着李元庆和一众儿郎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广渠门外聚拢的这一众百姓们,简直就像是被点着了的爆竹,就要一飞冲天了。

身边简直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中,诸多来此接待李元庆的朝廷要员们,一个个脸色也是各异。

一人兵部的郎中忍不住低声感慨道:“也无怪乎这些年,李元庆可连战连捷了。连鞑子也不是他的对手了。真所谓窥一斑可见全豹。这些士兵,真是虎狼之师也。”

一个礼部的郎中不由深以为意的点头道:“高阁兄所言不错。李元庆此人,真是我大明不世出的将才啊。”

但有夸赞,就必定会有对立的不满。

一个吏部的经历忍不住低声啐道:“李元庆此人,也就知道哗众取宠了。他甚至比毛文龙还要更甚。区区一个卑贱的泥腿子,还想骑到咱们这些圣人子弟头上不成?”

“不错。李元庆此人,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简直是猖狂至极。听说,这厮在长生岛的府上,仅是娇妻美妾便有百多人!还有原先雾雨阁的那帮龟奴,正拼命从四面八方,为他搜集美女。这他娘的,这厮的力气都使到女人的白花花的肚皮上了,他还有力气去打仗?”

“………”

身边的各式议论,不断传到耳边,正处在中间位置、距离王承恩不远的杨妙才,忍不住低声冷笑。

这帮只知吃喝玩乐的蛆虫,他们知道个球子的!

要黑人也得分地方、分场合好吧?

在此时,李帅没有任何觊觎、更没有任何犯忌讳之处,这些儿郎们,之所以能形成这般的威严,爆发出这种气势,那是因为~~~,他们皆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从血与火中,踩着无数鞑子的尸体爬出来的真正勇士!

但就是这般,这些驴球子的,竟然还要黑李帅,年初时,鞑子兵临城下时,这帮狗杂碎怎么不去喷鞑子?

不过,此计正是杨妙才帮助李元庆一起筹谋,早已经将其中的弯弯绕绕摸了个通透。

就算心中一时不爽,杨妙才自也不会与这帮‘蛆虫’同僚多嘴。

燕雀又岂能知鸿鹄之志?

在各家的一亩三分地里,你们都是大爷,但~~~,周围这些老百姓的欢呼,你们还能阻止的了?

看这李元庆一行人越来越近,马上就要到一里的范围内了,杨妙才忙收拾好心神,偷偷看向一旁不远的王承恩脸上。

李帅此行京师,究竟会不会顺利,这老太监,可是很关键啊。

王承恩此时正微微眯起眼睛,静静的看向从不远处、正朝着这边快速狂奔的李元庆一行人。

事实上,按照当初王承恩与李元庆的商议,李元庆早在九月、十月,便可进京来面圣,而不是皇帝直接用圣旨,有些生硬的将李元庆逼来京师。

可惜啊。

袁蛮子这个不成器的狗杂碎,正事儿软绵绵的像个娘们儿,惹麻烦,却是比谁都狠!

就算崇祯皇帝此时还极为信任袁督师,但王承恩却早就将袁督师从心底里恨透了。

这袁蛮子不讲规矩不说,关键是还没啥切实的能耐。

今年京师城下这一战,王承恩可是非常明了,若是没有李元庆从背后出兵,鬼知道这些狗鞑子要围城到什么时候啊。

之前,崇祯皇帝直接用这么生硬、还有些小孩子脾气的小心思手段,逼李元庆来京师,王承恩本来还很担心,李元庆会因此生气,搞出什么不可预知的变数来。

但此时,李元庆这般规整,也让王承恩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皇上年纪小不懂事,但他王承恩活了大半辈子、半截身子都快要入土了,还能不懂事么?

等下,他只能厚着他这张老脸,仔细去跟李元庆解释了。

不多时,李元庆一行人顺利抵达了王承恩和一众迎接的达官显贵们面前。

而随着李元庆完全暴露出了本尊,周围的老百姓们简直要沸腾了。‘李帅、李帅’的呼喊,简直要刺破云霄一般。

也幸得是王承恩和兵部这边,看到这城门外百姓们越聚越多,提前从西山大营调了两个千总队过来维持秩序。

要不然,这天怕是都得让这些老百姓给捅开个窟窿啊。

这时,李元庆的战马已经停在了王承恩他们身前五十步,李元庆连连抱拳,对周围的百姓们表示感谢。

周围百姓们的欢呼声登时更烈了,怕都快要把人的耳朵给震聋了。

那几个本就看不惯李元庆出风头的小官僚不由更怒,一人低声啐道:“这狗杂碎泥腿子,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哼。李元庆这狗杂碎,咱们都在这里等他大半个上午了,这厮还不麻溜点。他是想将咱们都冻死么?”

“没错。等以后逮住了机会,一定要好好宰上这狗杂碎一刀。谁不知道他富得流油。”

“………”

但生生万物,相生相克,糊涂的蛆虫不少,明白人却也并不是没有。

这边,兵部的一个老家在宁夏的新任经历忍不住低声道:“李帅真是好本事啊。怪不得,怪不得啊。”

“明河兄,怎的了?李元庆脸上有花?”

此时,周边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已经退去了一些,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保持在高~潮状态,相邻近的说话已经没有大碍。

这被称作‘明河兄’的兵部经历低声道:“高阁兄,你看,你看李帅的这些战马。这~,这可都是些好马啊。可绝不是那种充门面的样子货。哪怕是在宁夏镇,随便挑出一匹来,那都是佼佼者啊。”

“呃?的确啊。明河兄,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呢。李元庆这些马,怎么就这么高大呢?”

这时,李元庆却已经翻身下了马,身后杨磊、金回子和一众亲兵们,也纷纷下了马,哗啦啦整齐划一,用标准的单膝跪地军礼,对着王承恩这边跪倒一片。

李元庆不疾不徐的大步朝王承恩这边奔过来,在离王承恩还有几步远之时,李元庆忙快速单膝跪地,“卑职长生岛总兵官李元庆,见过王公,见过诸位大人。”

此时,见李元庆跪地,周围百姓们也知道李元庆这边要忙正事儿,欢呼的声音登时一下子散去了不少,周围一时快速安静下来。

旁边,刚才还在腹诽李元庆的这些小官僚们,此时见了真神,自然也不敢再多言半字。

李元庆是武官、泥腿子不假,但他可不是寻常的武官那……

谁又敢当着他李元庆的面儿,去触他李元庆的眉头?

那不是老寿星吃砒~霜……………自己嫌自己命长嘛。

王承恩的老脸上登时露出了简直若春天百花盛开般的笑意,忙快步上前,亲手将李元庆浮起来,哈哈大笑道:“李帅,您远道而来,不必多礼,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

第1158章 李元庆的态度

~~~~~~

以李元庆此时的身份,面对王承恩,其实跪也可,不跪也可。

就算李元庆不跪,谁又能挑出他的毛病?

谁又敢当面挑他李元庆的毛病?

更不要提,是周围这群‘白条鸡’文官了。

哪怕他们是天子身边的红人,但在他李元庆这里,却并没有几分含金量。

而此时,李元庆之所以对王承恩行这单膝跪地军礼,一方面,是对王承恩长辈般的尊重,而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自是也要周围的百姓们~~~,好好看看了……

李元庆给足了王承恩面子,王承恩心情也是大悦。

时至此时,别人不清楚李元庆与朝廷、与天子之间的纠结,但他王承恩还能不清楚么?

这些年,若不是有李元庆在辽地,简直若定海神针一般的效用,谁知道此时大明的大局,又是什么模样?

只可惜,天子……

好在,李元庆此时既然来了,所有的事情,便都还有解决的余地,还不至于太过崩坏。

寒暄几句,王承恩忙笑道:“元庆,杂家已经在城中准备好酒宴,走,咱们边吃边谈。”

李元庆一笑,“谢王公厚爱。不过,王公,且稍等元庆片刻。”

说着,李元庆大步走到这边人群之前,连连抱拳拱手,感谢百姓们过来看他李元庆。

李元庆其实是很想说几句的,但在这种时候,说话显然不太明智,更不要提,场面实在太大了,他便是说话,百姓们也不可能会听到。

抱拳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已经胜过万千言语。

周围百姓们自是感觉到了李元庆与他们的互动,欢呼声登时又是一浪高过一浪,简直恨不得将天都穿个窟窿了。

王承恩的眼睛不由微微眯起来。

李元庆这人,究竟是重情谊啊……

但另一边,不和谐的声音却又出现了,“李元庆这狗杂碎,真当咱们若无物吗?他宁肯去跟这些泥腿子拱手,却不来跟咱们招呼?”

“真是有辱斯文,斯文扫地啊。泥腿子就是泥腿子啊。”

“哼。待会到了酒宴上,看本官能理会他的敬酒!”

“………”

李元庆并没有在百姓这边停留太久,也就不到一分钟,便大步回到了王承恩这边。

刚刚还在小声议论的一众文官们,却登时噤若寒蝉。

偷偷在背后,指责别人,抹黑别人,这个谁都会,但~,谁又敢当着他李元庆的面,当面对他李元庆发难,去指责李元庆?

这一两年,李元庆虽显得有些远离京师了,但李元庆的大名,非但没有比以前减小,反而是愈发的庞大。

尤其是在民间,便是三岁小儿,也知道‘辽东有个李元庆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大家伙抱成团,有主心骨,又有带头人,去指责李元庆、给李元庆挑刺儿,这自是不难。

但~~,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谁又敢出去做这个出头鸟?

人群之中,杨妙才看到这般情景,不由一阵冷笑。

他忽然万分庆幸,当年,他无意间与李元庆结下的这份善缘了!

老祖宗果然没有说错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如李元庆在昨晚的酒宴所言:“人如果没有梦想,只知混吃等死,跟咸鱼又有什么分别?”

这时,李元庆已经与王承恩一起,先后上了早就停在后面不远的马车,一众文官们也纷纷按照次序上了马车,李元庆的亲兵卫队,则是迅速跟在了王承恩的随扈之后,牢牢拱卫李元庆的安全。

看到这般,周围人群的欢呼声更高了。

“爹爹,爹爹你看啊,李军门麾下的这些战马,真的好高好大啊。”

“李帅的这些亲卫家丁,真是太威武了啊。奴家要是能找一个这样的郎君,这辈子就知足了……”

“………”

周围人群的议论虽是纷杂,但还是不少,可以清晰的传到亲兵们耳中。

他们自是感觉到了老百姓们对他们大帅的爱戴和拥护,更能感觉到这一道道透射向他们、炙热又崇拜的目光。

虽然这种感觉,在长生岛,在辽南,他们早已经享受过不知凡几,但此时,在京师,在这天子脚下,依然能享受到这般熟悉的氛围,这些亲兵们的心中,也是说不出的骄傲,纷纷在战马上,笔挺着他们的腰背、胸膛。

他们要把他们最威猛、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京师的百姓们。

而百姓们看到如此,却是更加兴奋,欢呼声越来越烈。

这就像是一个良性循环,一时将整个广渠门区域的气氛,引爆到了顶点。

马车内,听到周围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王承恩不由笑道:“元庆,你在百姓们中的威望,连杂家可都要羡慕了啊。”

李元庆淡淡一笑,他当然明白王承恩言下的深意,忙恭敬拱手道:“王公,元庆只会做自己的份内之事,可不敢居功,更不敢倨傲。”

王承恩不由哈哈大笑,他当然明白李元庆言语中的‘刺儿’。

片刻,笑道:“元庆,其实……其实你不必这般紧张。你是国之柱梁,你的忠心,杂家是明白的。有什么事情,咱们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

李元庆看向王承恩的眼睛,却发现,王承恩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片刻,李元庆笑道:“王公,感谢您为元庆指点迷津啊。王公,若有可能,元庆想尽快面见天子,跟天子解释一切。还有,王公,毛帅之事,还请王公务必要多多美言那。”

王承恩不由笑着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李元庆的深意,更是极为欣赏李元庆的‘识时务’,笑道:“元庆,此事,杂家会尽快安排。至于毛帅之事……”

王承恩顿了一下,长出了一口气道:“皇上一定会给东江、给辽地的儿郎、百姓们一个交代的。”

王承恩这话声音虽不大,但李元庆却是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其中的力道。

这老太监,对袁蛮子此事,显然非常的不满啊。

此次各方面过来迎接李元庆入城的,大大小小足有百多号人,若是加上仆从杂役,怕是至少得五六百、七八百人。

大明在公务方面的迎来送往上,早就有了不成文、但却非常清晰明了的规矩。

中午,在京师一家极富盛名的百年老字号大酒楼内,开起了十几桌盛大的宴席。

与王承恩这边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妥协,李元庆心情也是大好。

而这个时候,看王承恩与李元庆这么亲密,谁都不是傻子啊。

他们很快便捕捉到了关键的风向,使出浑身解数,要在李元庆面前露个脸儿,最好,能跟李元庆敬上一杯酒。

尤其是刚才那些对李元庆腹诽的紧的小官僚,在此时,更是格外的热切殷勤,简直就像是一条条哈巴狗。

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与李元庆多少年的至交呢。

虽然李元庆对这些文官们并不是太过感冒,但此时,既然有了这个条件,李元庆自然也不会太过托大,豪气冲天,几乎来者不拒。

这也登时让所有与宴者,直觉颜面生光,之前在广渠门外寒风中的等待,那根本就不叫事儿了。

看李元庆游刃有余,简直如鱼得水一般,穿行在午宴中间,王承恩心中一时也有些说不出的感慨。

皇上与李元庆闹的这么僵,显然绝非明智之举啊。

袁蛮子那鸟厮,已经错杀了一个毛文龙,难道,皇上这边,还要再错杀李元庆?

若是再这么个胡闹法,这大明的江山社稷……

他必须要尽快回宫,跟皇上好好谈一谈啊。

…………

午宴一直进行到了申时初、足足小两个时辰,这才接近了尾声。

因为李元庆的热切,甚至有不少今日还当值的官员都喝醉了。

不过,今日迎接李元庆,可是朝廷的一等大事,他们自然担心受到什么惩罚。

李元庆虽喝了不少酒,但这点酒量,跟辽地的军中相比,完全就是小酒杯与大海碗的区别,这才到哪儿?

王承恩今日甚至都破例喝了不少酒,老脸上,满是红光。

临近分别,李元庆亲自将王承恩送上了马车,并为他盖好了毯子,恭敬道:“王公,事情可就拜托您了。”

王承恩不由哈哈大笑:“元庆,放心吧。杂家必将尽力而为。如果事情顺利,今晚,差不多就能有结果。你须得做好准备。”

李元庆当然明白王承恩言下的深意,恭敬拱手道:“王公,元庆随时候命。”

送走了王承恩,这边,杨磊已经在三福客栈安排妥当,李元庆一行人,直接奔赴原先雾雨阁后街的三福客栈休息。

按照惯例,李元庆此行是奉旨进京,是可以找朝廷,‘报销’一部分费用的,但在这种时候,李元庆又怎会贪这点小便宜?自是将这油水让给了兵部和户部的几个‘白条鸡’。

李元庆回到最熟悉的天字号小院儿休息,此时,养心殿内,崇祯皇帝却是来回踱步,竟连奏章也看不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