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5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尔衮道:“七哥,就怕明人京师周边,勤王军越来越多,尤其是李元庆这厮,此时恐怕已经在路上了啊。拖下去,与大局,会对我大金不利啊。”

阿巴泰点了点头,看向了谭拜,笑道:“谭拜,你这狗奴才,有什么好想法?”

谭拜笑着品了一口酒,“贝勒爷,几位爷,奴才这边,一时倒也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此时这般,压力可不在咱们大金身上。别忘了,是他袁蛮子,把咱们大金主力放进关内的啊。”

“呵呵。谭拜,你这狗奴才。”

阿巴泰不由笑骂了一句,却是切了一片腊肉,放到了谭拜的盘子里。

“谢谢贝勒爷赏赐。”

谭拜笑着讨巧了一句。

一旁,多尔衮和多铎一时却脸色各异。

尤其是多铎,心里简直有些翻江倒海啊。

也无怪乎,阿哥总是让他低调隐忍了,谭拜这厮,能到今天,绝非是偶然啊。

这厮虽是简单一语,却是直接戳破了整个事情的核心。

的确。

此时,他们急什么,又愁什么呢?该愁的,该着急的,是不远处的袁蛮子啊。

…………

京师,紫禁城。

时已至申时,也就是下午三点左右了。

崇祯皇帝等的花儿都快要谢了,却是并没有等到他想要的关宁军主力进京的消息,反而是得到了袁督师的一通纷杂的解释,言:‘关宁主力战力不齐,要在通州暂时休整!’

关键是袁督师甚至没有言明这个休整的期限……

可他娘的前日时,那叫什么吴三桂的,不是刚刚打了胜仗么?

一边对朝廷报着功,一边却又言需要休整战力,这他娘的把他这天子当成什么了?

若不是袁督师这厮,是他一手亲手提拔上来,崇祯皇帝怕早就要将袁督师去皮抽筋、大卸八块了。

但时至此时,后悔已经没有了什么用。

崇祯皇帝低低在心中道:“袁爱卿,袁爱卿那。希望,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那……”

“报~~~!东线急报!”

这时,殿外,忽然响起了小太监尖锐的嗓音。

崇祯皇帝登时被吓了一个机灵。

这些时日,他简直有些怕了这声音了,因为~,每次听到急报,必定都不是好消息,不是这里失守,就是那里被攻克!

这可是关内的城池、大明的核心腹地啊。

被鞑子掠获、伤害的,可都是他大明的子民那!

崇祯皇帝眼睛阴郁的盯着门口,刚要等小太监进来后,狠狠训斥几句,斥责他们不守规矩呢。

片刻,却见王承恩急急奔进来,笑道:“皇上,好消息,好消息啊。”

一听是‘好消息’,崇祯皇帝的脸色登时由就要暴雨雷霆,瞬间变成了‘晴转多云’。

但他毕竟是天子,国事已经至此,他自然不会表露的太过轻佻,稍稍稳了稳心神,笑道:“大伴,是什么好消息?朕可是有日子,没有听到过好消息了啊。”

王承恩闻言心中不由有些发酸。

他当然知道今日袁督师搞的这一出,心中对袁督师的恨意,不由的便又加重了几分。

片刻,王承恩也回过神来,忙笑道:“皇上,是东线李元庆的消息。李元庆和陈忠的主力,已经成功在永平汇合,正在急急朝着京师方向赶过来。”

“李元庆?”

一听这个名字,崇祯皇帝的眉头不由微微一皱。

但片刻,却又舒展开来。

李元庆这厮虽是有些桀骜,有时候甚至让人害怕,但~,他毕竟是有真本事的。

只要李元庆能率领他的主力抵达京师,京师的安危,必定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尤其是之前,李元庆已经与他达成了妥协……

片刻,崇祯皇帝笑道:“大伴,李元庆这厮,何时能到京师?”

…………

第1223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求正版订阅支持,小船多谢。

~~~~~~

傍晚,李元庆的长生营主力已经开赴到玉田境内,在一条潺潺的小河边扎下营来。

不过,陈忠部主力并未与李元庆一起同行,而是走的南线,双方的间隔保持在五六十里左右。

李元庆与陈忠之间的关系,天下人,便是三岁小儿也能知晓。

两人此次分兵,虽是为了避人口舌,‘脱了裤子放屁’,但事实上,在这层表象之下,李元庆也有着更深的用意。

此时,喜峰口、三屯营、遵化、平谷,一直延伸到京师,这条线,已经被后金军牢牢掌控住。

皇太极此时也非常明白,更非常害怕,李元庆会去抄了他的后路,在这方面,他做了非常充裕的准备。

每城不仅有数千的精锐驻守,在沿线上还囤积了大量的精锐精骑,包括之前一直徘徊游弋在大凌河沿线、迷惑袁督师和关宁军的那两万余‘杂牌军’,也都开进了关内,囤积于三屯营、遵化、平谷一线。

后金军这套防御体系,不仅非常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消息的共享程度非常快,关键是其韧性,或者说容错性,也非常的强。

李元庆毕竟不是大罗神仙,不可能一口气同时吃下这数个城池。

而只要他一动了心思,先去克下一城,暴露了位置,怕片刻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事实上,这几天,李元庆也一直在考虑,派出麾下精兵,先将位置紧要的三屯营拿下来,卡住后金军后逃的‘狗洞’。

此时,在李元庆麾下,无论是段喜亮,顺子,孔有德,牛根升,李三生各部,都具备这样的突袭能力。

但~,拿下来容易,再分兵去防守,这就将自己盯死在了一个钉子上。

就像是‘黑瞎子掰棒子’,这显然极为不智。

最为关键的是,如果保持这条线路的畅通,九成以上,皇太极会按原路返回,毕竟,这厮已经在这条线上下了这么大的本钱。

而一旦李元庆破坏了这条线路,皇太极狗急要跳墙、再从其他关口寻找突破口出关,那~~~,这事情可就不好玩了啊。

依照皇太极后金主力的战力,再加之他的雄才伟略,就算是拿下大同……那也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啊。

打个不是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是家里安静整洁的院子里,突然间闯进来一只恶狼。

这只恶狼为了填饱肚子,在院子里翻江倒海,简直可恶之至,但~,因为房子的坚固性,它一时还进不到屋子里面。

在这般状态,破坏已经发生,其实还有不少余地可以挽回,若是安静小心的靠近它,一把掐住它的脖子,所有事情瞬间便能解决。

但~,若是毛手毛脚,一下子把它给惊着了,让这只恶狼冲进屋子里伤了人,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而此时,李元庆的长生营主力贴着这条线行军,一直密集在这条线上的后金军哨探们,一下子也老实了不少。

他们绝不敢觊觎半步,始终像是苍蝇蚊子一般,小心尾随李元庆的长生营主力。

这一来,南线的陈忠部,便有了更多的休息和赶路时间。

陈忠此时携带的主力比李元庆还多,足有一万七八千人,可谓是主力精锐尽出。

而李元庆这边,长生营的人手要稍微少一些,除却了留守在永平城的两千人,只有不到一万三。

而后续,陈~良策、张攀部主力,都已经在路上。

甚至,包括东江的陈继盛方面,为了维护皇权的尊严,也派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由徐敷奏率领,正在往这边赶。

如此~,在整个大势上,李元庆可实际支配调动的兵力,已经稳稳的超过了五万。

这就让李元庆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深厚的底气,可以将网子拉的更大,也更为密集。

而陈忠,在这种时候,自然也可以帮李元庆吸引更多明面儿上的‘火力’了。

天边,晚霞映彩。

层层叠叠的云朵,在赤红色的夕阳映衬下,就像是一朵朵被烤熟了的棉花糖,又像是一副恢弘而又精美的金边版画。

脚下,河水虽还是处在封冻状态,但中间最向阳的部分,已经有缝隙裂痕融化,哗啦啦的流水声,缠缠绵绵,让人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春天,已经不再那么遥远了。

给一众将官们开了一个战时每日例行的短会,着重强调部署了营地的防御工作和明日的行军计划,李元庆叼着一根雪茄,大步来到了河边,享受这难得的片刻安宁。

先贤有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些时日,李元庆也一直在思量,到了此时这般状态,实际上,在各方面,大明已经具备了与后金军主力决战的可能。

尤其是此时,皇太极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再次率主力闯进了关内。

这简直可以说是天赐良机啊。

但~,仔细思量,李元庆却是不由苦笑着摇头。

此时,时机的确非常良好,如果操作的好,完全可以将后金军主力堵在关内,击溃他们的补给线,把他们硬生生憋死。

但~,除了李元庆自己掌控的实力,谁又肯听他李元庆的安排呢?

更不要提,李元庆若喧宾夺主,这又让崇祯皇帝怎么搞?

说到底,还是李元庆本身的权利太小啊。

此时,就算是机会出现了,他却并不能完全把握住。

好在,有了海州攻略的成型,在后续,李元庆将会有更为坚实、也更为稳妥的基石奠基。

不过~,整个形势虽是没有想象中的美妙,但对整个大势,李元庆还是有着很强的信心的。

此时崇祯皇帝诏令天下兵马勤王的范围很广,九边各部,包括内陆一些省份的军队,都收到了调令。

再加之京师还有二十余万京营主力,皇太极想要强硬克下京师,那几乎是没有太多可能的。

就算大明此次有不少损耗,但~,只要操作得当,未必就会吃大亏。

尤其是还有袁督师这边……

脑海中杂七杂八的想着,李元庆随手抓起一颗小石子,极为精确的丢进了河道中间哗啦啦流水的裂缝里。

这时,身后一个身形有些娇弱的亲兵,小心来到了李元庆身侧,咬着红唇低声道:“爷,这边风这么大,您,您怎的在这里?若是万一冻着了可怎么办?”

李元庆不用回头,只是闻她身上的香气,便已经猜到了是谁,不由笑道:“夕儿,这边景色不错。太阳片刻就要下山了,等下可就看不到了。过来,陪爷坐一会儿。”

之前,李元庆本想将他在京师新收的这些妻妾,送回长生岛的府中,但她们大部分却都不愿意。

李元庆当然也明白她们的心思。

若是他这个主人不陪同回去,天知道,张芸娘、渠敏秋她们,究竟会给她们什么待遇。

更不要提,才这么几天,还没有过蜜月期呢,就跟李元庆分开,她们心里自然也不是很能接受。

好在,李元庆在这方面早已经非常有经验。

经过一番筛选,除了几个身体比较娇弱、体力不好的侍妾,留在了永平城暂时休整,其他人,都融入了李元庆的亲兵序列。

毕竟,这条线路,简直就像是李元庆的后花园,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女性地位提高的标识。

此时,颜夕听闻李元庆此言,一时不由有些无语。

李元庆的强势,她早已经深深体会过,李元庆的温柔,她也早已经驾轻就熟,但~,李元庆这偶尔简直像是小孩子一般的孩子气,却是让颜夕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今晚,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她独自来伺候李元庆,她可是不想浪费这个机会,特意给李元庆熬了一碗人参枸杞汤……

不过,李元庆发了话,在这般状态,她又怎能反驳?微微撅起了小嘴,有些小不爽的坐在了李元庆身边。

李元庆自是注意到了颜夕的诱人小嘴,不由微微一笑,用力握住了她的小手,指着天边的夕阳笑道:“夕儿,看。这夕阳多美。可惜啊。她马上就要下山了。”

“嗳?”

颜夕一愣,忙顺着李元庆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壮阔的夕阳,已经有一多半,落入了地平线之下。

她虽是个极为感性的女人,也非常喜欢雪月风花,但……在军队中,尤其是在即将参加战争的军队中,陪着这支军队的最高领袖、闻名天下的李元庆,一起看夕阳,这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但片刻,颜夕也回过神来,低低喃喃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元庆忽然哈哈大笑:“不错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不过,只有夕阳西下,这一切,才会真正归于平静吧。呵呵。走,夕儿,咱们回去吧。”

“嗳?”

颜夕虽然是头牌花魁,冰雪聪明,但此时,她却一时有些跟不上李元庆的节奏了……

看李元庆已经将她拉起身来,大步走回了大帐,她也反应过来。

管那么多干嘛?这本就不是她操心的事情。她只需要做好她的‘本职’工作就好了嘛……

忙快步跟在了李元庆身后。

…………

通州,关宁军大营。

夜色已经有些深了,快要到子时了,除了值夜的哨兵,这庞大的绵延数里的大营,已经陷入了一片沉静,但吴三桂的帐内,这个俊秀的少年人却依旧未眠。

今日,他不仅与他的舅父祖大寿聊过,与左辅也有了一些接触。

甚至,晚饭时,他与满桂还有几句看似简单的聊天。

作为一名出身良好、自幼受到了良好教育的将门子弟,吴三桂在之前,一直秉承着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此时,仔细回想着他今日的行程,吴三桂的胸腹中却像是翻江倒海,根本不可能平静下来。

舅父祖大寿这边,虽依然对他爱护有加,温言勉励,但~,吴三桂却明显感觉到,舅父明显没有与他进一步深入交流的意思。

这也难怪。

毕竟是舅父啊。

哪怕是亲生父亲,在很多时候,都不一定能尿到一个壶里,更不要提,是在此时这种关键时节呢?

左辅这边也非常亲热,但吴三桂却非常明了,这老油子,句句话漂亮,却没有一句是重点。

跟这狗日的多话,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满桂这边,虽然有些雨里雾里的,但却隐隐让吴三桂抓到了一些东西。

满桂对袁督师也不看好!

尤其是~~,袁督师今日一直缩在大帐里,深居简出,也没有怎么见人,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虽然此时关宁的粮草很充裕,还能维持一个多月,但这明显不是要与鞑子决战、护卫京师的节奏啊……

想起粮草来,吴三桂忽然一个机灵。

京师腹地,就算是客军,但关宁毕竟还是有面子的,怎么着也不用为粮草太过担心。

加之~,关宁是急急进京勤王,本该轻车简从、加快速度才是。

但~,袁督师在出征之前,却是下了大力气,令各部带足粮草,哪怕是危急时刻也不舍得丢弃……

难道,他真的有什么更深的思量不成?

…………

第1224章 错综纷杂,扑朔迷离!

~~~~~~

再恐怖的阴谋,却也敌不过时间这把杀猪刀。

水中石即便藏的再深,却终究也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次日清晨辰时初,袁督师终究还是做出了调令,以满桂部主力为先锋,以朱梅部两千余精骑为策应,以吴襄部两千精骑,责令吴三桂亲领,为中军前锋,以左辅部五千精骑为压后,保障大军,全速前行,赶赴京师。

因为朱梅此时留守辽西,朱梅部虽是有两千精骑过来助阵,但朱梅临出征之前,便对领军的几个心腹爱将说的明白,‘大差不离’可以,但~,若是有人想借刀杀人,那却绝不行。

但今天袁督师的布阵还算规整,朱梅部几个主要将官都挑不出毛病来,自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反抗袁督师的权威。

今天天气不错,太阳很好,风也不是很大,大军的拔营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

而一直紧随关宁主力身侧的阿巴泰、谭拜两部,多尔衮、多铎、李永芳三部,在关宁主力拔营之后,很快,便像是运奴船后闻到了血腥味道的鲨鱼,很快便跟了上来。

通州县城此时完全已经变成了废城,虽依然还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但想在这边据城防守,那几乎已经不可能做到。

因为通州城里,无论水源还是粮草,都已经无法得到保证。哪怕有不远处的大运河呢。

前军,满桂走的很快,不多时,便已经与主力拉开了三四里的距离。

此时,已经进入了战区腹地,鞑子的探马很多,但满桂已经很有经验,并不主动与这些鞑子探马纠结,而是令精锐精骑四散在主力四周,一旦鞑子探马敢靠近,那决不能让这些狗鞑子舒坦了。

这些鞑子探马似乎也非常有自知之明,始终与满桂部先锋保持着一个恭谨的距离,一直不敢突破这个红线。

晚冬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阳光柔和中却又带着几分灼热,抬眼看过去,一时让人难以睁开眼睛。

虽在出发之前,袁督师已经勉励过满桂,让他放宽心,鞑子此时不可能、也必定不敢过来,与关宁主力硬刚。

但满桂却总是在思量前日晚上,李元庆的密探,交给他的一封李元庆的亲笔手书。

李元庆警告满桂,‘一定要打起精神来,加倍警戒,绝不可轻敌冒进。再者,便是一定要将甲胄穿戴周全,责令亲兵护卫得力。’

满桂虽莽,但他可绝不傻。

时至此时,满桂也明显感觉到了,此时的这整个大风向,说不出哪里不对头。

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绝不可言传的感觉。

就像是常年奔波在深山老林子里的老猎手,哪怕只是微微一阵小风呢,他却也能感觉到凶猛野兽的气息。

但如果要找出究竟是哪里不对劲,满桂一时绝根本找不到法门,只得如李元庆所言,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绝不敢有半分懈怠怠慢。

过了午时,太阳更毒了。

满桂部先锋已经奔出了二十余里地,后方主力传过来消息,让满桂部暂时放慢速度,休整一下吃午饭。

满桂回头一看,后面主力跟的很紧,旌旗战马林立,始终与他的先锋保持着三里左右的距离,并没有受到后金军的骚扰。

满桂心里不由也稍稍松了一口气,招呼亲兵原地休息,点燃了一颗雪茄。

这一路上,周边的村子、庄子、包括一些豪门权贵的庄园,都已经有些不成模样。

就算用屁股想,满桂也能猜到,袁蛮子这次,麻烦可真的是大了。

就算天子对他信任,但~~,那些权贵们,怕是也得撕他一层皮。

要知道,这些庄园,那几乎就没有一个能下十万两。

就这样平白无故的被鞑子给毁了,而且是接连毁上两次,这他娘的就算是神仙,那不也得肉疼啊。

不过,事已至此,满桂也懒得想这么多了,反正他已经跳脱了关宁主力的范畴,关宁这帮狗杂碎,爱咋咋地,他是绝不会轻易掺和的。

但满桂可以对这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乱流置身之外,他身后不远,吴三桂却是就没有这么好的心态了。

关宁是他们吴家的根子,此时,‘山雨欲来风满楼’,‘拔出萝卜带出泥’,他吴三桂又怎可能置身事外?

但最令吴三桂无言的是,他此时根本没有话语权,更无法深入到关宁的决策核心。

哪怕是他的老子吴襄,在此时也根本没有什么参与的权利,只能被动的等待忍受。

这……

好奇害死猫。

如果是不知道、没有发现异常还好,但此时,明明感觉到了哪里有不对劲,却就是无法得到结果,只能听由别人摆布,便是吴三桂这般心胸气量,此时也有些吃不消了。

关宁军序列的午饭非常简单,基本就是干饼、咸菜、就着水。

各主将的家丁,或许干饼里能带点肉星子,好点的还有一两个鸡蛋,但大头兵们,就只能是就着凉水干啃干饼了。

吴三桂的午饭也很简单,一块加了肉心的干饼,一个鸡蛋,一小撮咸菜,还有一壶还温和的水。

在此时这般状态,根本不可能埋锅造饭。想喝热水,那注定是痴人说梦了。

便是吴家有不少存贮,在午饭肯定是没有办法开小灶的。

此时,关宁序列骑兵虽多,但步军杂役也有不少,虽有不少的骡马帮助押运各种物资,但整体效率还是不可能快的起来。

哪怕京师就近在眼前,但吴三桂明白,今日,他们是别想了。

好在,或许是因为他的‘明星’效应被竖立起来,鞑子也一直没敢过来纠缠,将士们的士气、军容军貌还算不错,这也让吴三桂稍稍松了一口气。

吴襄此时正在后面不远的中军,吴三桂想找人说话,在此时却也不敢擅离职守,索性,也不再想其他,安静的吃完饭,便闭目养神,等待后面传来号令,继续出发。

小半个时辰的休整,中军很快传来消息,大军继续启程。

吴三桂也收敛起精神,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了行军之中。

关宁军主力这边有条不紊,身后,阿巴泰、多尔衮这些鞑子们,一时也很难找到破绽,继续如影随形般跟上来。

一番疲惫不堪的行军,傍晚时分,关宁主力在一座被废弃庄园的河边,疲惫的扎下营来。

将士们纷纷埋锅做饭,大家终于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此时,距离京师还有三十来里地,所有人的精神都松懈了不少。

负责督战的李邦华也派来了信使,与袁督师这边接上了头。

不过,关宁军的整体阵势,还是保持着白天的节奏,吴三桂此时还没有来得及回到中军,与父亲交流。

夜幕渐渐黑下来。

底下的将士们虽是欢声笑语不断,但吴三桂这边,却是愈发心事重重。

他虽是人中龙凤,前不久又有大功在身,简直前程无量。但~~,他毕竟还是一个没有满二十岁的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