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英魂-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还有几个典型的例子,都是‘金蝉脱壳’之计的妙用。春秋时候的齐晋交战,齐军大败,将士仓皇(惶)逃遁,独撇下齐景公呆呆地坐在车上。惊惶失措之际,车夫田父见机行事,急忙叫景公把衣服和自己换了,他冒充齐王,给晋兵捉去了,而真齐王景公却化装绕道混出重围,回国去了。、
汉高祖三年,即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的时候,内乏继粮,外无援兵,情势万分危急,眼看早晚被拎,谋臣陈平连忙摆计,叫相貌颇似刘邦的武将纪信,假扮刘邦诳楚,,驱车出东门投降,等到项羽发觉这个假货色,真刘邦却领了文武官员,轻骑衔枚从西门逃之夭夭,得以遁走成皋。项羽怒,焚纪信。后人便在荥阳西南为纪信修墓立庙。说起这纪公庙,在郑州西北五十多里的纪公庙村,汉荥阳城西南300余米。纪公是指纪信,乃刘邦手下大将。但庙已不复保存,原址有唐代以后重修庙宇和赞颂纪信的碑刻三十余块。其中以唐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书法家卢藏用撰(篆)文书写的石碑最为珍贵。
还有一个更精彩的,那就是陈平设计‘城头灯下摆木偶美人骗过匈奴王冒顿,解了刘邦的白登之围’。从这一例也可看出,战争的根源在于女人,或者说男女之间的一种欲望、一种吸引力,战争或是和平也经常利用女人!不然,哪有‘美人计’一说?又怎有所谓的‘和亲’一说?就是和亲了,男女之间的战争又间断过么?”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这辞意是说:对于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零散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
‘关门捉贼’之计,这是最终目的,是强硬手段,切不可心慈手软而放贼出逃。这与‘开门揖盗’之计互为表里,须交相使用方能见效。如果光是开门引进敌人而不关门捉拿,等于白费心机,贻患无穷。项羽在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走了汉王刘邦,没有使用‘关门捉贼’,最终不是自食其果了么?所以,这两计用得恰到好处、开关并用,才是真正的‘请君入瓮’。”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这辞意是说:当军事目标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时,利于先攻取就近的敌人,不利于越过近敌去取远隔的敌国。对于远隔的敌人,虽然和我们有着对立的政治主张,也可以取得暂时的联合,以利于各个击破。
举个简单的例子,秦晋崤之战,正是违背了远交近攻这一军事原则,而招致了秦穆公出师不利。此战发生在鲁僖公三十二年冬,秦穆公扶立的晋文公重耳卒。秦穆公不听蹇叔之劝,劳师袭远,越晋地伐郑。结果晋国原轸怨言曰:‘秦不哀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遂发命,遽兴姜戎。夏,四月,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但这三帅后来又被晋文公之妻,即是秦穆公之女晋襄公之母文嬴言请救回秦国。
观此之败,正如秦军出师前蹇叔所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所以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所谓‘远交近攻,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可知一二矣。”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这辞意是说: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它屈服时,我方要立刻出兵援救,借机把军事力量扩展进去。对这种处于困境的国家,只空谈支援而无实际行动,那就等于不会取得它的信任。”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这辞意是说:多次变动它的阵容,暗中抽换它的主力,等待它自趋失败,然后乘机控制或吞并它。这就像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偷梁换柱’,也就是‘偷龙转凤’、‘偷天换日’。狭义的解释是欺上蒙下,盗弄政权;广义说,凡使用卑劣手段,把原货换了,拿假货色去欺骗人的就叫做‘偷梁换柱’。
此计使用在商场和官场上的最普遍,譬如买真丝绸变成土布、运钻石变成石头等。但此计也有用在情场上的,大有‘瞒天过海’之计的运用。利用此计篡夺王位的例子非常多见,其中有一个最突出、影响最大的,就是‘赵高矫诏立胡亥’。这赵高,就是‘指鹿为马’的巨大阴谋家,他的拿手好戏全在这‘偷转’上下功夫。秦始皇病亡后,他假诏害扶苏、诛李斯、杀蒙恬、逼胡亥,把秦始皇想传之万世的江山断送了,就因为他‘偷’得太干净,转得太离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立,行险而顺。
“这辞意是说: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办法来诱导他。这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使用果敢手段,可以使人敬服。
‘指桑骂槐’,即俗语说的‘指着秃驴骂和尚’的意思。这是和自己有关或激于义愤,对不能不骂的人,而又在不便公开骂的环境里,要排泄胸中的愤懑,借着一件事物或虚构什么,作打射马的发其牢骚,表面上骂的是这件事物,骨子里却是在骂那一个人。这是属于一种骂人的艺术。骂人有文骂与武骂,大抵笔底风云、唇枪舌剑的属于文骂;大发雷庭之怒、拍台击桌、怒目瞪眉、显示虎狼之威的则属于武骂。‘指桑骂槐’这无疑是文骂中之文。这不作正面冲突,而是旁敲侧击的手法,介乎批评与谩骂之间,其态度没有批评那样冷静,也不象谩骂那样泼辣;就算是骂也骂得高明,不是直接指名道姓的那样尖酸刻薄,纵使令人听了咬牙世齿,却抓不到反抗把柄,套不上‘战犯’罪名。
所以,若说破口大骂是唇枪舌剑,那指桑骂槐的嘲讽就是匕首。孔子对此口角战术也选择‘吾从讽矣’呢!讽是讽刺,即以微言讥讪,是指桑骂槐的最高境界和技巧,也是冷战的最佳手段。其效用能使对方知难而退,防患于未然;也可使顽廉懦立,激起其奋发潜力,这就是所谓的刺激。刺激等如人体的血液精气,俗话说的‘打气’,即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以看出,讽刺并不是恶性表现,实际上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尖酸刻薄的话,听来虽然刺耳,却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删春秋,寓言于讽,司马迁写的《滑稽列传》,淳于髡的嬉笑怒骂功夫,确堪大叹观止。他虽然不是黑口黑面或血脉愤张的‘指桑骂槐’,但在微言浅谈中,能解决繁难的纷争,这是骂槐的效果,也可以说是一种最和平的手段。要做到和平整治,非有此本领和高度的修养不可。
普通所说的‘指桑骂槐’,其实就是骂。骂本来就是不礼貌的,被骂的固然难过,自己亦会伤神,但世上有很多非骂不可的人和非骂不可的事。不骂,他还以为你懦弱,助长其作恶气焰,哪怕君子有动口不动手之戒条,有洁身自爱的涵养,一旦遇着不平事而又非以红脸对付不可的时候,‘指桑骂槐’的意识很自然会浮起来。不过,古代的‘指骂’之人,多数是没有什么热辣辣的火药味,尤其是在礼义之邦的最懂礼义之文人,从屈原之‘离骚’到‘李白草书吓南蛮’,数不尽如长矛土枪之诗词歌赋,算不清如匕首刺刀短评小事,此类骂在纸上的虽比不上出诸于口那样咄咄逼人,但此种骂的效果,会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骂人资料。
关于这‘指桑骂槐’的典型事例,有春秋时的矮戏子孟侏儒孟优戏扮孙叔敖,还有西汉名臣东方朔以言辞讥讽武帝、计救乳母之事,更值得后人引以借鉴。”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这辞意是说:宁可装作糊涂而不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筹划而不露声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而未发一样。
这一计与‘明知故昧’不完全相同,更不同于‘诈癫扮傻’之计。‘诈癫扮傻’似如苦肉计,要损抑自己的意志,戕害自己的身心,且不容易诈扮,非到了最后关头,是不会轻于尝试的。而‘假痴不癫’和‘明知故昧’一般情况下装聋作哑便可以,但前者在装聋的同时却有谋划,而后者在装聋的同时却不一定另有阴谋!至于如何运用,我们应随机应变,相时而用,不可勉强做作。”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这辞意是说:故意暴露破绽,给敌人方便条件,引诱它深入我方,然后切断它的前应和后援,使它陷入我预设的‘口袋’。这就如《易经…噬嗑》封中所说的,咬坚硬的腊肉而伤了牙齿一样,敌人为贪求不应得的利益,必招致后患。”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这辞意是说:借助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鸿雁高飞,横空列阵,凭着羽毛丰满的双翼助长气势。”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这辞意是说:钻空子插脚进去,掌握其首脑机关或要塞,要善于循序渐进。
这辞意的解释,已与间谍的作用类似。‘反客为主’这一计,即是在斗争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想办法争取主动控制权的意思,它的同义词是‘喧宾夺主’。‘喧宾夺主’的解释,单看这个‘喧’字与‘夺’字,就可知是怎么回事。即是说,宾客本处于被支配地位,一切要受主人的摆布,这是礼貌上的不成文原则;如果反过来,客人居然站在支配地位,做了主人,要主人听客人的命令,那就是主权旁落,坦白说是被夺了主权,主人做了傀儡,客人抢得了环境的控制权,这就是说‘喧宾夺主’贪有强抢豪夺意味,其动作实比‘反客为主’粗野得多。‘反客为主’是争主动地位,是斗争中的一个最高原则,能主动就可以控制大局,被动则始终任人摆布。在敌优我劣的情势下,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取得主动权,没有主动,就有不会胜利。武术有所谓‘擒拿’与‘反擒拿’之术,正说明了主客之势的反复争夺,目的无右争取控制权,只要占得了上风,才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去改变环境。照词意(义)上的解释,所谓主,就是主人,客是宾客,主与客,是人与人之间礼义上的名分区别,不能混淆,一混淆就是主客不分,或喧宾夺主。孔子所说的‘必也正名乎’?就是这个道理。
推而广之,凡万物都有主体和客体的分别,什么叫主体呢?这在玉律戒条上有所解释,即权利义务所依以发生者叫做主体,被其支配者叫客体。如果施之于斗争地场合,主与客并没有什么界限,总之有支配人的是主,受人支配的是客,能从被动中争取到主动的就是‘反客为主’。
以神州大地的历史为例:皇帝,是世袭的当权派,自然是主;而夺权的革命派是客。如果照主客不可混,宾不能夺主的教条来看,恐怕现在还是夏后氏的江山天下,神州的英雄也不会如是之多。然而后人毕竟聪明,不为教条所拘束,不为当权派威逼利诱,仍然代代有夺权之举,朝朝有造反事实,造反有理嘛!你有本事,你有种,你也可以去造反!造反不成,为贼为寇;造反成功,称王称帝。历朝历代的一部历史系统表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所以说‘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无理’,那就要看造反会不会成功。起码在说‘造反有理’的人说得绝对有‘理’!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最高表现,也正说明了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权利斗争的一种明显根据。
不管怎样,‘反客为主’的目的在于夺权,在于争取主动,控制对方。在春秋之际的‘秦晋崤之战’前夕,郑国的智弦高先礼后兵劳军退秦师之事,就是一个‘反客为主’的鲜明事例。再说近一点的,大唐的郭子仪单骑见回纥,也是‘反客为主’之计的妙用。”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这辞意是说:对兵力强大的敌人,要去制服它的将帅;对足智多谋的将帅,设法腐蚀他的战斗意志。将帅的斗志衰退、兵卒的士气消沉,部队就失去了战斗力。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控制和分化瓦解离析工作,我就可以顺势保存实力。
有人说过:‘男人征服了世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了世界。所以女人最聪明,最懂得怎样想入非非、迷倒男人、坐享其成而且理所当然、于心无愧!’所以,所谓的英雄、男人,很贱!就会上女人的当!尤其是美女的当!一看到美女,毁了!要想入非非了!就是救火车来了,它也得叫喊‘毁——啦——’!
所谓美人,就是漂亮的女人。利用美女去对付敌人是为美人计。女人,是美丽的动物,美女却是美丽中的美丽,虽然不善于提枪杀敌,难以力胜,但能‘巧笑倩兮’,工于媚取,杀人于含笑之间。哪怕是铁壁铜墙,要塞堡垒,三军无法攻破,主将束手无策,只要美人腰肢一摆、媚眼一飞、床上一躺、大腿一叉,保管灰飞烟灭,让敌人缴械投降。所谓‘炮弹不如肉弹,枪头难敌枕头’,可见裙带之魔力,远胜武力多多。女人之所以有此魔力,可以说是人类故意想使男人和女人互相牵连,或说是想用女人征服男人的创造!真不知道是怎么机造的?有上帝么?有神么?就是这样制造的人类?简直是岂有此理!?
特别对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英雄和美人俨然一体,互相之间的关难过啊!难过吗?有钱就好过!没钱你也不英雄!女人就好这么想!不管古今中外,各朝各代,占尽历史页章。国家的历史命运,都操纵在这两种高级人物的手掌之上。此无他,互相需要也。说好听的,是相得益彰;说难听的,就是朋比为奸。何况‘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烽火相欺,不外博得美人一粲;冲冠发指,无非一怒为红颜。所谓‘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这是最实最真的历史写照。
因此,使用美人计,绝不会受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正所谓枕席为战场,脂粉作甲胄,盼睐是枪矛,频笑胜弓刀。有于战场上取上将之头者,有于朝堂夺皇位者,有父凭女贵,兄凭妹贵,甚至有甘戴绿帽帽而夫凭妻贵者,此计既可诱惑敌人,亦可作向上爬行的阶梯。
这类例子实在太多,举不胜举。最精彩最著名的,还是东汉末、三国前夕司徒王允巧施美人计献貂婵,离间董卓和吕布而最终除掉董卓老贼。
这美人一计,如果扩大涵义范围,亦可演化为‘美马计’,无非也就是‘母马计’。最初使用‘美马计’的原是战国时的李牧。赵国的名将李牧,在镇守雁门关时,曾见匈奴有良马数百匹,在酷热时赶到河边洗浴。李牧眉头一皱,便计上心来,笑对其部属说:‘匈奴常偷我老百姓的牲畜,现在是偿还的时候了。’于是便下令放出军中的母马百余匹,系在隔河的树荫下,因而母马嘶叫声四起,匈奴的公马听见母马声,即全部渡河奔驰而来,守关兵士便尽数赶回城中。匈奴见状大怒,率众追赶过来,又被李牧预先埋伏的弓箭手射杀挡了回去。
及至后来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李光弼也巧施‘美马计’将颇富机智、勇敢善战的史思明的良马一千多匹尽收城池,据为己有。这也正是李光弼想起远朝老祖李牧之‘美马计’的灵活运用。其实,历史上也有使用‘美猫计’的,无非是公母、雄雌之间的一种欲望、一种吸引力的妙用而已。”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虚者虚之,颖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这辞意是说:兵力空虚再故意显示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难以揣摩;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用兵之法显得更加奇妙。
‘空城计’有两种:一是情势猝然紧急,刻不容缓,迫得匆布疑阵,困惑敌方,希图幸免;二是有计划的撤退,诱敌深入,然后再包围聚歼,即所谓‘请君入瓮’法。
民间盛传的‘空城计’,讲的是‘孔明鸣琴退仲达’的故事,简直是妇孺皆知。春秋时,郑国的叔詹摆迷魂阵,空营退楚兵也是此计的妙用。在汉朝初,韩王姬信勾结匈奴王冒顿也摆出空城计,使骄傲的刘邦误入了白登城。后来多亏陈平使出‘调虎离山’之计才救得了刘邦之命。”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这辞意是说: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敌垒内的间谍辅助我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促使自己,争取胜利。
‘间’是间谍,即刺探情报的人,‘反’间就是设法让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要知道‘反间’的作用,先要明白‘间谍’的重要性。孙子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知己,就是清楚自己的实力和任务;知彼,是了解敌人的实力和企图。但知道自己的情况容易,要了解敌人的情况,则非利用间谍人员去刺探不可。
所以,在《孙子兵法》的第十三篇就特别指出:‘用间有五(即是说间谍的运用方式有五种):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此之谓‘五间’,其解释就是: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国的本地人做间谍;所谓内间,就是收买敌国的官员做我的情报工作;所谓反间,即是收服敌方派来刺探我方的间谍为我所用,反去刺探敌人的情报;所谓死间,是指故意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一旦真情败露,这个我方间谍就必定被杀;所谓生间,就是使用一些特殊人物能自由出入敌方,往返递送情报的人。这五种间谍同时使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的规律,这就是使用间谍的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正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因为用间有如此神秘作用,所以在军队中最亲密的莫如间谍人员,赏赐最厚的,莫过于间谍,军事最守秘密的,莫过于间谍。非有了不起的智慧,不能使用间谍;非用仁义去结纳,不能差使间谍;非精细稳重的不能得到间谍的真实情报。
从这里看来,间谍的确是战争中的主要组织,因为它可以把敌方的一切资料,纳入我方的掌握中。在第二次中原大乱期间,也就是战国时期,间谍人员、组织已经是风起云涌、无孔不入。但在这战国期间,其当然要多用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如今由于人类竞争得太剧烈,生活范围越来越大,不管哪一个组织,哪一个部门,都有用间和防间的措施,什么经济暗斗、行业情报,什么酒店争夺战、服装间谍战、为争游客而码头开战,或离而间之,或迫而去之,这就是‘取而代之’的一种‘间谍’手段。一句话,这是一个‘抢饭碗的残酷世界’,无‘间’不能生存。‘行间’固要头脑灵敏,‘反间’更要警惕。不‘反间’,饭碗成问题,这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明显趋势。此‘五间’中,尤以‘反间’为主,因为它是把敌人作为我方利用的,其诡诈程度,非经过一番惊险斗智不行。行‘反间计’的方法是,遇有敌方间谍来刺探我实情的,用厚礼重贿去收买他,反为我利用;或诈傻扮懵,故意供给他假情报,使他间接为我服务。
究竟古时行‘反间计’是怎样的呢?我以为最精彩的莫如周瑜迫使蒋干中计,生性多疑的曹操竟也为之上当,其情节变换,假戏真做,莫不令人拍案叫绝!
战国时,燕昭王拜东毅为将,举兵攻伐齐国,半年间,连下齐国七十二城,只留莒州和即墨两个城池还未攻下,乐毅不想把齐人逼得太甚,要其心服自动投降,当时齐国的守将就是田单。不久,燕昭王因误吃‘仙丹’死了,太子乐资继位是为燕惠王。田单已刺探惠王对乐毅有了戒心,便派间谍去燕国行反间计,散布谣言,说乐毅按兵不动,无非想自己做齐王。惠王一听,疑心更重,便来一个阵前换帅,令骑劫去接替乐毅,乐毅怕再度治罪,遂逃回老家赵国去了。骑劫做了统帅,立即下令围城进攻。田单又行反间计,怂勇骑劫割降卒耳鼻,挖掘齐人祖坟,又以金钱贿赂其部下,诈作归降,松懈燕军斗志,激起本军士气。正当骑劫沾沾自喜、准备入城接降的时候,田单出动了一个火牛阵,霹雳一声冲杀过来,杀得燕军如山崩海倒,骑劫阵亡,一下子收复了全部失地。
这些都是用在军事上的反间事例。用在政治中的,还算陈平的‘六计’中的第二计:行反间范增遭贬,项羽孤立,落入陈平离间计的圈套,注定项羽的毁灭。”
第三十四计苦内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这辞意是说:人们一般不会自我伤害,遭受伤害必然是真实情况;我以假作真,并使敌方信而不疑,离间计就可以实现了。抓住敌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