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英魂-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辞意是说:人们一般不会自我伤害,遭受伤害必然是真实情况;我以假作真,并使敌方信而不疑,离间计就可以实现了。抓住敌人‘幼稚朴素’的心理进行欺弄,就能适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俗语有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世传的所谓‘苦肉计’。施用‘苦肉计’,就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泪去争取接近敌人,换取敌人的信任,暗地里阴谋颠覆。两方对垒,无论哪一方都想争取敌将归降,降将如果没有血的见证,很难得到对方信任,‘苦肉计’就是这个作用。但此计是属于可用可不用的,因为挨了打只是事情的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把握,万一被对方识破了,岂不是白白挨了一顿毒打,甚至会因此而丧命。以黄盖的‘苦肉计’来说,如果不是阚泽递降书,驳服善疑的奸雄曹操,还不是‘陆荣廷睇相——唔衰来衰’?相反,蔡中、蔡和曾利用宗兄蔡冒被杀之机,向东吴行‘苦肉计’,却瞒不过周瑜,反被周瑜利用做了‘反间’,结果还是挨刀祭旗。

可见‘苦肉计’这一计,不可以贸然使用,做得不周密的时候往往弄巧成拙。历史上使用‘苦肉计’的很多,却有幸有不幸,失败的固不必说,就是成功了的也不外换得一个惨胜,计中之人就如蜡烛,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白居易的那首‘新丰折臂翁’的故事,就说明了‘苦肉计’的妙用。老翁为什么在六十年前‘偷将大石捶折臂’,即使‘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至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犹在’呢?就是避免兵役,为要苟全性命于乱世,断臂又何足为苦?

楚国春申君的发妻叫做甲,有一个妾侍叫做余。两人相处格格不入,好似老虎和牛一样。妾侍余得春申君宠爱,她恃宠生骄,时常在丈夫面前说甲的坏话。有一次,她自己抓伤了身体,哭天抹泪地对丈夫说‘我得侍奉夫子,实三生有幸,可是夫人不容,她屡次辱骂欺凌我,今天变本加厉,却动手打我了,你看,我身上的一爪一痕,快要流出血来了。再这样下去,终有一天给她弄死,不如现在死在你跟前算了。’说完,装腔作势要撞墙壁,春申君忙把她拉住,用好话安慰她,答应她把发妻的夫人地位革了。妾侍余心犹不甘,因为甲的儿子还是继承人,为了彻底夺权,更进一步想把她母子置于死地。过了几天,她又把衣裳撕烂了,向丈夫哭诉:‘看来,我委实在这里无法活得下去了。刚才那个癞婆又唆使她的儿子调戏我。动手动脚的,扯破了我的衣裳,想侮辱我,还亏我跑得快,否则——;她这样时刻暗算我,试问我能避得几时?呜呜呜——我可怎么活呀?呜呜呜!呀呀呀!……’春申君听了,信以为真,勃然大怒,下令将发妻和儿子杀了。立即升妾侍为‘正宫’。

这是宫闱使用‘苦肉计’的一例。然而,历史上最早使用‘苦肉计’而又脍炙人口的,那还是要数春秋时吴国的侏儒要离刺杀庆忌的故事。由于时间有限,我在此就不加以详细讲述了。”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这辞意是说:敌军兵力强大,不能和它硬拼,应当运用谋略使他们自相钳制,借以削弱其力量。将帅能巧妙地运用计谋,克敌制胜就像有天神相助一样。

‘连环’是指多数环圈连贯起来,成为一串。‘连环计’是运用一种权术,引起对方发生连锁反应,或激起多方面磨擦的计策。俗传的‘连环计’,以‘三国演义’的‘王允巧施连环计’为代表。其内容是,王允与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巧设美人连环计,把貂婵先许吕布,后送董卓,激怒吕布,掀起两位义父义子斩斩杀杀。

其实,用‘连环计’不一定以女人作武器,但用女人的最普遍,最易收效。人,总有一点恻隐之心,多数吃软不吃硬,女人又是软中之犹。‘女人象水,男人是泥。’水和泥混合便变成一团糟,尤其是一般所谓英雄豪杰,大多以为异性服务为荣,以怜香惜玉为天将之大任,所以一经与美人接触,便‘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中国之历史所以如此多彩多姿,英雄迭出,由于战争之频,战事之起,皆因‘女子玉帛’之争夺,两者之间,又是以‘女子’为主,‘玉帛’不外取悦女子或争取‘女子’的条件而已。所以,战争的根源在于爱情,或说在于男人,在于女人,在于男女之间的一种性欲望,都是说得通的。

由此证明,以美女作为‘连环计’武器,确可以‘用之则行,舍之则期待,’移风易俗,旋乾转坤,小者能令朋友翻脸,兄弟争风;大者会引起宫廷政变,国际纠纷。貂婵的故事虽是虚构,但写得非常精彩,她的一颦一笑,一啼一媚,莫不痛快得淋漓尽致,其一反一正,一纵一收的手段,真是变化无测,拍案叫绝。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汉司徒王允要暗算董卓,以玉环交给貂婵,授以密计,先将她许给吕布做妻子,却又被送到董卓那里去。这董卓正是吕布的义父,朋比为奸,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大独裁者。以后习俗相传,以讹传讹,再添油加醋,遂成一段香艳刺激的故事流传至今。董卓和吕布虽名为父子,却都是好色之徒,王允这般安排,简直是狗咬狗骨的阴谋毒计。貂婵周旋在此两人之间,一面哄董卓,一面又能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娇嗔媚啼,蹙眉飞眼,把两个权倾朝野、威震八方的英雄,玩于股肱之间,卒至制造出磨擦局面,董卓竟死于吕布的戟下。后人有诗咏叹:‘司徒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秦凤仪亭。’

除粉红色炸弹之外,还有很多‘连环计’武器,最了不起的要算张仪,他凭那‘三寸不烂之舌’居然拆散六国合纵,奠定秦国帝业的基础。时至大唐,唐太宗李世民选婿用谋,也施用了连环之计,成为千古美谈。”

第三十六计走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这辞意是说,全军退却,避强待机。这种以退为进的指挥方法,是符合正常的用兵法则的。

这是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俗语说的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究竟‘走’是不是上计?有两种解释:一是‘八宝’出奇,计穷力尽的时候,一旦能够逃出敌人的包围圈,正所谓死里逃生,其欢心心情,真莫可言喻,故称之为上计;一是相反语,是那些战场败兵的一种精神胜利法。走者跑也,有被动主动之分,被动是迫于无奈,主动是缺乏信心。被迫逃亡,并非怯懦表现;主动退却,也非英雄末路。这里所指的走,是因环境已处于不利,设法转往别地另起炉灶、谋东山再起之意。无论哪一种战斗,不管是文是武,谁都没有‘常胜’把握,在战斗过程中的小胜小败,若隐若晦状态,瞬息万变,不机警不能应付,不变通无以达权,盖所争取的并非暂时得失,而是最后胜利,最后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五分钟的人。

所以,‘不走’并非英雄,‘走’也非懦夫。走有很多种方式:有‘弃甲曳兵而走’者,有‘有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有‘道不行,乘桴于海’者,虽走的动机不同,但避祸与受迫害的心情则一样,这样的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会那么从容轻松。逃亡偷渡的固不必说,就是孔子去鲁,老子出关,也会弄得‘惶惶然栖栖然’呢!

‘走’也有两种意义:有一走了之的;有一走更不得了的,这要数刘邦的‘鸿门宴’之走。再像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苦身戳力,灭吴兴越,尊为上将军,但他却认为‘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遂毅然弃富贵抬敝屣,置孥妻于不顾,悄悄地逃入三江五湖,归隐而去,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样一走,便一了百了。

再说一个一走不得了的人物,那就是伍子胥。他因父兄惨被楚平王杀害,只身逃亡,偷渡韶关,乞食吴市,历尽艰难险阻,千苦万辛,卒见用于吴王阖闾,兴兵伐楚,九战而陷郢都,毁其宗庙,掘平王之冢,鞭挞其尸,报父兄之仇,这就是一走而不得了的例子。

大抵‘走’是不得已的事,被迫而走,便有深仇大恨,起码会咬牙切齿。一去不回犹自可,若‘浪子’回头来,那就血泪横飞了。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理固如此。中国人的‘跑劲’历来闻名于世,从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恐怕将来还会是这样。历史上的公主蒙尘,王孙落难,已司空见惯;老百姓的东逃西走生活,更是与生俱来。年荒则跑诸四方。世乱则铤而走险,官来奔走骇汗,兵到亡魂丧胆,贼至狼奔豕突,俗语有说:‘贼来如篦,兵来如如梳,官来如剃。’试问在这三重威力之下,没有一套跑的本领怎行?此也可见三十六计中,为什么‘走’为‘上计’的原因。

说起来,‘走’才是最基本的计策。堂堂三十六计,计计用走,可保万无一失!不过,话又得说回来,究竟‘走’算不算是一种计呢?照道理看,凡要决定对付一件事的时候,只有两个原则:干或不干,亦即走或不走。要干自然要用计,不干也得想法脱身。可知‘走’原是一个大前提,本身不是一套谋略。譬如:伍子胥偷渡逃亡,用的是‘金蝉脱壳’之计;刘邦脱险荥阳和白登城,用的也是‘金蝉脱壳’和‘美人计’。孙膑孔明的退兵,用的是‘虚张声势’之计,甚至历史上的大老千徐福,想逃脱秦始皇的控制,便使用童男童女去海外求仙的‘无中生有’之计。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在被控制得愈紧的时候,其‘走’的花样也愈见精彩。花样,其实就是计谋。为了明白这种关系,只可谈谈‘走’与‘不走’、利或害的关键问题,你自然从中领悟。有这么一句经验之谈:‘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说在事态严重,该走而不走,应当机立断而不决的必会招致更大的麻烦与危险。在激烈的战斗中,谁都想摧毁敌人,或‘擒贼擒王’地把敌方首领置于控制之下,或伤害,或软禁。虽不置于死地,也折磨个半死不活,或改造成一个软性动物。在这种情况之下,意志薄弱的自不必说,刚勇的必想办法逃脱。因此,有化装潜逃的,有借故远走的,有夺关斩将而逃的。

所以,‘走’的方法千变万化,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走’,二是‘武走’。历史上‘文走’的例子很多,多半用‘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等计。如孙膑诈癫脱祸,一走了不得;伍员化装偷渡,一走又了不得;孔尝偷过函谷关;吕不韦巧计归异人。‘走’得最多的莫如刘邦,他脱险于鸿门宴上,被困荥阳,逃出白登城,都凭张良、陈平摆的走计。但他们两人都是长跑健将,深懂‘走’计之妙,所以他两人屡次冒险逃亡,还教导别人如何逃跑,如唆使韩信归汉,悲歌散楚兵,设计安刘,张良自己还要避祸而上山寻道。这些都不失‘文走’之类。‘武走’是要经过一番剧烈血斗的。最著名的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春秋时重耳逃离晋国,唐明皇避难入蜀川。此中走的最频、最凶的要算曹操,他自行刺董卓未遂而逃亡开始,一生的际遇,都是一样奔奔跑跑,可借那位矮子张松骂他的话作证:‘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克,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战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秀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这当面的嘲笑,痛快淋漓,也可见曹操的跑术如何了。

从这里看来,‘走’这一计,并不是懦弱的所为,‘走’得越多越危险的,往往成就的事业越大,这就是‘多难兴邦’的意思,当‘走’的经验越积越多的时候,应付逆境就容易。问题在于能跑得脱,不是‘逃跑不成身先死’。

‘走’的好处既是这样,但‘不走’的坏处又怎样呢?关键何在?例子也不少。如: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贪恋禄位,卒被勾践赐死;韩信功成不退,遭未央宫之祸。大抵在富贵场中,肯定的都属急流勇退,提得起、放得下的胸怀宽阔的人物;赖死不走的全是贪婪之辈,舍不得地位享受,甚至刀锯加颈时还自我吹嘘,那只有死路一条了。江湖绿林好汉最爱逞能说:‘大丈夫既然被执,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何必多言?’这就是不会‘走’的死脑筋一个!奸雄曹操也说过:‘孤一旦去位,不知几人为王,几人为帝,不得慕虚名,避实福。’嘴上说的是多么漂亮,但骨子里他却打算‘其为周文王乎?’居然更示要儿子‘称孤道寡’,肯定不走了。

有很多参考价值的故事,正说明‘走或不走’的抉择。晋献公的宫廷惨变时,太子夷吾不走即受害,其弟重耳逃亡就成霸业。楚平王杀伍奢,想斩草除根,长子伍尚不走就遇害,伍子胥走了便能灭楚复仇。以皇帝来说,唐明皇仓皇(惶)逃四川,就因一走才牟复兴。由此可见,走与不走,要全看环境而定。”

“这就是我对三十六计所作的全面解释。希望各位将士悉心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日后安邦安国、守卫边疆而竭忠尽智。但是,我还要声明一点,真正用在战略战术上的计谋策略,还远非仅此三十六计。为此,我还总结了另外四十八条计谋,用以续接三十六计,合称八十四计。这续接的四十八计,你们可要记录好了,切不可等闲视之。”

说着,宋克金又翻开一页书本,开始讲道:“这续接的四十八计,我只给你们简明扼要地说一下,至于其事例和平共处意义,希望你们自行领悟。当然,你们领会之时,要结合一下《三十六计》以及《孙子兵法》、《孙子注》等兵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才是我和慕容将军这次教场说法的目的。

你们都听清了,这四十八计就是:一计先发制人;二计后发制人;三计落井下石;四计虚张声势;五计明知故昧;六计诈癫扮傻,这有点苦肉计的味道;七计阴奉阳违;八计阳奉阴违;九计狐假虎威;十计扮虎吃猪;十一计扮猪吃虎;十二计借艇割禾,也可以说是借水行舟、借风使舵、借力返魂;十三计以无制有;十四计以有制无;十五计以假乱真;十六计以真乱假;十七计开门揖盗;十八计移花接木;十九计投石问路;二十计顺水推舟;二十一计以毒攻毒;二十二计斩草除根;二十三计银树开花;二十四计过桥抽板,也就是过桥拆桥,与三十六计里的上屋抽梯并不完全相同;二十五计杀鸡儆猴;二十六计移尸嫁祸,也就是栽赃陷害;二十七计激将计;二十八计缓兵之计;二十九计将计就计;三十计离间计;三十一计请君入翁;三十二计分瓣梅花计;三十三计一箭双雕,也就是一石二鸟;三十四计二桃杀三士;三十五计三缄其口;三十六计四海为家;三十七计五鬼闹判;三十八计六亲不认;三十九计七擒七纵;四十计八字打开;四十一计九九归一;四十二计十面埋伏;四十三计东山再起;四十四计西风劲吹;四十五计南辕北辙;四十六计北捣山狼;四十七计中立不倚;四十八计发奸摘伏,这一计是说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这就是我所说的四十八计。也许其中的个别计谋你们搞不明白,比如八字打开、南辕北辙、中立不倚等等。其实,八字打开,也就是开门见山,公开自己的秘密,无所隐蔽,达到秘而不秘;南辕北辙,也就是故意兜圈子的意思;中立不倚,乃是儒家保持中间路线的中庸之道。至于其他计谋,便可以引申意会而理解运用了。”

“好!宋将军所讲的八十四计,使我全军将士大开眼界,收益非浅,实乃可喜可贺!今日教场说法就到这,明日我们继续开讲。”

慕容天水说完,起身挥展令旗。

帅台之下,三军将士列队回营

本站文学作品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翻上页|回目录|翻下页|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英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英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99、远戍敦煌道(中下)

99、远戍敦煌道(中下)

敦煌,西域黄沙滩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她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这已是大梁开平三年(909年)仲冬十一月三日。

教兵场上,慕容天水和全军将士正在聆听、观望镇西副使宋克金宋将军在帅台之上激扬文辞——

“《三十六计》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我们已无从知道。可以说它是集古代兵家‘诡道’之大成,是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但这三十六计,不免也带有割据战争中那些尔虞我诈、掠夺兼并的诡计阴谋,并且其中不少计谋由于拘泥于成语而定名,亦不免有牵强附会的地方。不过此中的军事谋略思想,具有传世价值,值得我们全军将士认真研习。好了!我在此先简略介绍一下《三十六计》这本兵书,然后我们再细观全文。

三十六计不分卷,全书共分六套,而在每套计之中又各列六计,共是六六三十六计。每计的名称多取于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形象易记。每计的顺序是先出计名,次作解语,再加按语。解语前半部分多引自兵法,后半部分多引出于《易经》,语意比较难懂。不过请将士们放心,我会对每计的解语作通俗解释,然后再简单列举实例相参照,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开始看正文。”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理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这段辞意是说,太阴六六之数的乘积是三十六,在客观实际中蕴藏着谋略,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发展着的客观实际。认识了客观事物的矛盾性,就可以掌握和运用谋略。谋略不能违背客观实际,单凭主观想象去生搬硬套,否则就会招致失败。”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阳之对。太阳,太阴。

“瞒天过海,即俗话所说‘过得海便是神仙’的意思。认为防备十分周到,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最机密的事。

在一个被人控制或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下,想争取主动,转危为安,很容易产生这种瞒天过海的念头。因为这条计在于利用对方的一时疏忽,而不一定对对方有直接的威胁或危害性,且易于使用,易于收效,收放自如。但它和掩耳盗铃不同,掩耳盗铃是想欺骗别人,反而弄巧成拙,倒把自己弄了个稀里糊涂;瞒天过海是有了一整套计划,一定目标,而把人家愚弄于掌上。不过,两者的后果虽然不同,却同是以骇术为出发点,骗得过就是‘过海神仙’,骗不过就成‘入瓮乌龟’。所谓聪、愚、贤、不肖的分别,只是一板之隔。这条诡(鬼)计的典型事例有‘假传圣旨,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瞒天过海,齐姜乘醉遣重’。”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这意思是说打集中的强敌,不如把它调动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击,不如后发制人。

由此,我也总结出了一句争战策略:即先发制人要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若先发攻击,气势强盛,我则避其锐气,待其气衰而采用后发制人。‘围魏救赵’这一计被战国中期齐国的军事家、春秋时孙武的后裔孙膑运用得出神入化,取得了齐魏桂陵及后来马陵之战的胜利,最后迫使魏国主将庞涓愤恨自杀。”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泛指第三力量)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善于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下益上’的逻辑推理演算。

在本身没有办法,或欲以保存自己实力而受到客观环境限制的时候,自己不动手,叫别人去执行自己杀人的意图,这就叫借刀杀人。杀人而要借刀,即是假手杀人之意。杀人虽然残忍,但世上有许多该杀的人,也有许多不该杀而枉杀的。杀人的根本毋需研究什么仁义道德,杀的是什么,此人该不该杀,总之是‘逆我者亡’。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普遍的原则。但杀人也有贤愚之分:笨伯杀人,直截了当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表面上既英雄,又痛快,可是这样一来,难逃法网的制裁,更会遭到世人的冷眼相待,说他残忍暴戾;而聪明的杀人则不会这样,枪不需自己动手,公开利用法令或假手别人,这样,目的达到了,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上还可以多涂一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