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第一帝国-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阳城内大大小小数百官员以及数万百姓前来迎接,经过一系列的劝说,这二十七位烈士家属最终全部同意了将他们安葬在市里的烈士陵园内。
因为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墓地什么的也都早已规划好了,墓碑也已经刻好,只等骨灰回来之后便可立即安葬。
不过当下国内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改变,所以,这二十七位烈士并没有当天安葬,而是先在各自的家内摆了灵堂,请人吹了唢呐,第二天的时候,才将这二十七位烈士骨灰下葬。
而一些路途遥远的,也只能放在第三天进行下葬仪式。
葬礼举行的很风光,南阳驻军派出了一个连的部队前来参加仪式,连驻军某旅的旅长都亲自到场,并为他们每一位添了把土,每下葬一位,礼兵便鸣枪三声,进行一套完整的军旅仪式。
一张张黑白照片,那略显稚嫩的脸庞出现在上面,墓碑上被挖出了一个小曹,照片可以被放进去,军方花了大价钱制订了一批玻璃,将照片置于玻璃内,然后在镶嵌入墓碑中,这样可以使他们的遗像永不褪色。
墓碑上的铭文也并不复杂,正中间是什么之墓,左侧为父母名字,生前所在部队番号,右侧为生平简历,上面只有生于哪一年,职位,阵亡地点。在墓碑的最上方,是工匠们临摹的皇帝亲笔字,永垂不朽。
而在计划中,新建的祠堂内,将会收录更多关于这些烈士的遗物,人手一把步枪什么的就不太可能了,那些装备大多都是新的,放在祠堂内也并不安全,但是该有的东西,那也是一点没少。
其中有一支去掉了撞针的步枪,一把刺刀,头盔,军装,军靴,战术背心,武装带,手榴弹模型等等,但凡是他们的个人装备,这一次全部送了回来。
当然了,他们不可能知道的是,王思锐已经派人到国外去联络了,他们要购买最新的蜡像技术,这些阵亡的将士,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蜡像,而每一位的蜡像都将制作两个,一个安置于陵园内,另一个则安置于位于中京新规划的皇家陆军阵亡将士纪念堂。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一千多人的阵亡,这个人数并不是不能接受,古往今来,但凡是外敌入侵的时候,又有哪个朝代做到了以这样的伤亡就获取胜利的?
没有!
但是王思锐却远不满足于此,他总是想着要做到最好,尽可能的让士兵减少更多的伤亡,让更多的人可以活下来。
死了的人,已经永远的死去了,而那些活着的人,却是当下任务的重中之重,相比较于那些阵亡的将士们来说,因伤退役的将士却是最让帝国头疼的。
只要一个处理不好,后续就会爆发出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那些因伤退役的将士要比阵亡的将士更痛苦。
他们能够领取的补助金,远没有阵亡将士拿的多,而回来以后,短时间内国家也不再管他们吃住,能够因伤退役的,大多数不是残疾就是别的问题,他们已经不再属于正常人了,那么又该如何去跟那些正常人争夺原本就稀缺的岗位呢?
最终,王思锐搞了一套荣军制度出来,即每个市成立一个荣军院,归各地官府所辖,那些因伤退役的将士则全部安排进荣军院里,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帮助宣传军队,负责帮助武装办进行招兵,最重要的是,以后关于烈士遗属的福利待遇,都将由荣军院来负责。
而那些退役回来的将士,也将转为荣军院雇员,虽说不是公务员编制,但好歹也是个合同工,拿到的薪水也能够养活一家人的。
当然啦,更让王思锐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帝**队的威名逐渐深入人心,那些因伤退役的将士们反倒是成为了香饽饽,有不少的人家都是争着将姑娘嫁给他们,这一点,跟后世某一时期非常相似。
倒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百姓们的自发行为,他们认为将士们在前线卖命,受伤回来了,那么她们这些待在后方图安稳的姑娘们就有义务照顾他们一辈子,于是,在这种思想浪潮之下,那一时期最不愁结婚的就是军人了,缺胳膊少腿的根本不是事。
烈士归乡的事情,随着媒体的报道,在国内也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轰动,报纸上,第一次通过官方纰漏了朝鲜战争的具体情况,当然,涉及到机密的问题自然不会报道,而是着重报道了部队伤亡人数,敌人伤亡人数,以及一些战斗的激烈程度等等。
尽管这个时代不是后世那个高节奏的时代,但是有很多东西也是相同的,当一个大新闻出现之后,人们往往会忘记上一个他们最关注的新闻。
在接连三天的报道之后,位于上海的公报忽然爆出一条猛料,上面基本上将帝国工业扩充的消息完完本本的爆了出来。
烈士是爱国情怀,能够让他们感动,并且心声尊敬的。
但是工业,却是关乎到他们生活质量的,所以,一时间国内到处都是谈论着关于这轮工业扩张的话题。
而随着公报的爆料,越来越多的有钱人也开始注意到了这方面,并且频频的与各地官府进行接触。
紧接着,时不时的便会爆料出某地将新建多少座工厂,为多少人提供工作岗位等等。
眨眼间,时间来到了五月份,随着数万工人部门的忙碌,王思锐悄悄的抵达了新首都中京,并且住进了新的皇宫。
虽然没有北平的皇宫那么气派,规模也不大,但是住在这里,王思锐却是没有丝毫的不舒服。整座皇宫的造价还不及紫禁城的百分之一,而整个新首都的整体造价,加起来也才不过两千万两白银而已。
或许,看起来的确挺多的,但是需要考虑到,这是整个国家机构都全部搬了过来,光是雇员,就有五万多人,若是连带上家属的话,这次新首都的搬迁,则涉及到了三十至四十万人左右。
平均用在每个人身上的费用大约不到七十两,但是这笔账却不能这么算,这笔钱还要新建十多个国家最高部门的办公地点,以及一些辅助部门的办公地点,外加上几十万人的居住用房等等,所以,这笔钱并不多,反而有些少。
如果不是王思锐利用了一下皇帝的特权的话,到目前为止所花费的资金,至少要比这个多三倍以上。
在来到了中京之后,王思锐也是不由的一阵感叹,还是当皇帝好啊。
想当年,共和国建国之初,推行地改的时候遇到了多大的难题?就连政府想要收一块地都要费上一番力气去商议。
再看看现在,整个中京东接开封,西连巩县,北至黄河,南至新郑,当然,这只是行政区域划分,等于这一片地归中京管辖,皇帝都开口了,你地方政府也只能拱手相让。
真正让王思锐感觉到当皇帝的好处的地方是,整个国家机构占地十平方公里,而获得这十平方公里的代价就是,一道圣旨。
你是地主又能如何?这地是你地主花钱买的又能如何?帝制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下面人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哪怕是你花钱买的东西,也的送给皇帝,因为从道理上来讲,这个国家的一切都属于皇帝,就是要你的命,你也得拿过来,而且还不能反抗。
不过现在王思锐在力推法治社会,所以事情也没办的那么绝,圣旨的确是下了,也许诺了要给搬迁的百姓安置费用,各家的宅基地,土地也已经丈量过了,老坟也已经迁到了新处,但是皇帝给的却是空头支票,除了土地以外。
土地则是在辖区内将那些开荒的土地收回,给予少量的补偿,然后在以1:1。5置换给那些搬迁的百姓或是地主,然后给予少量的安家费,可以保证他们将新家建起来,但是指望着这个发财,还是别做梦了。
帝国会补偿给每家一百两银子,但必须要等到五年以后才可以拿这笔钱,而这笔钱也要分为五年来拿,每一年只能拿到二十两银子。
普通老百姓又哪有胆量去反抗?况且那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他们联合起来去告,也告不赢的,这跟先前李秀才告帝国政府是完全不同的性质,也没人愿意去当这个出头鸟。
五月底,在搬迁到中京大半个月后,帝国皇帝王思锐宣布正式启用新首都中京。
ps: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感谢没戴面具的瓦洛克的月票支持!
382:黑科技来临
在启用新首都的同时,这段时间内是帝国内部最为混乱的时候,帝国政府不可能全部停工搬迁,所以必须要搬走一部分,然后留下一部分,等中京那边安顿好了之后,留在北平的人员在带着剩余的东西过去。
好在现在京汉线北平至中京段已经修成通车,在铁路的帮助下,帝国政府的搬迁速度要比想象中的快了许多。
可即便如此,京汉线也特意为此停止运营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共安排了上百列列车加入到这场规模浩大的搬迁行动中。
而一个星期之后,完成的不过仅仅只是一半而已,不少官员都安排了家属提前过来,等待着单位分配房子,然后收拾一下。
所以,这上百列列车中,有一大半都是客运列车,平均每天要发车十多次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
因为国家行政机构停止运行了一半,所以也渐渐的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大多数人都认为搬迁速度过快,这样会给北平留下更加严重的后遗症,同时,搬迁速度过快的话,对于国家来说也不是个好事,很多东西原本一天就能办好的,现在却需要两三天,甚至更久的时间。
而说来说去,怨声最大的还是北平本地的百姓。
虽说天子脚下会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憋屈,很多事情都的收着来。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天子脚下也有天子脚下的好处。
例如,有些人投资了数间店铺,皇城内达官贵人多,有钱人也多,所以消费能力也是相当的强悍,就算自己不做生意,也能将店铺租出去,每年坐收大量的租金。
而当了几百年的首都,这里的老百姓早就已经习惯了坐收租金过日子当大爷的生活,心里面也更是觉得他们这是首都,是皇城,距离天子最近的地方,能够住在这里的,那都是有身份的人,一说出去,岂不显得逼格很高?
现在首都搬走了,还带走了大量的达官贵人,同样的,那些富商们也会紧随着天子转移到新的首都。
而北平也将逐渐的被人遗忘掉,对于商人来说倒是无所谓,到哪里做生意不一样?但是对于那些本地人来说,却形同于灾难降临一般。
有钱人都走了,他们的店铺租给谁?就算有人愿意租,谁还会愿意花高价钱租?而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头疼了起来。
原本有些店铺即将到期的,按照当下的行情,租钱还能再涨一些,但是一传出首都要搬迁至中京之后,那些店铺立即选择不续约,等到房租到期之后便搬走,或者直接不干了。
这种犹如天上地下似的落差,又怎能让人接受?
而北平当地百姓便请愿天子将首都仍旧设为北平,不在搬迁,但是帝国政府给出的回应却是,明清两朝将首都设在北平,那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所造成的,也就是当时宣传的‘天子守关’的来由,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当时的局势了,帝国不需要天子守关,而将首都搬迁至帝国中部地区,更有利于帝国的发展。
王思锐很清楚经济与政治同处于一座城市,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看看后世的北上广就知道了,动不动就是一座人口数千万的超级城市,虽然利于集中资源,早就一座发达城市,但是同样的,这样会使越来越多的精英聚集在这一座城市里,久而久之,各地区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王思锐不想让以后的帝国成为后世那样,经济好的地方各种优惠政策躺着就能拿到手,而经济不好的地方,就是求爷爷告奶奶的也拿不到一个优惠政策。
所以,在王思锐的计划里,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是分离的。
例如,将首都搬到并不发达,甚至在京汉铁路通车之前,只是一个破旧小县城的中京。如果不做好万全的计划的话,那么将来以后,中京也依旧会变成下一个北上广。
而王思锐的计划是,中京只作为帝国的政治中心,除满足中京本地人口需求以外,不引进任何的商业,也就是说,城市里该有的东西都要有,但不会遍地都是,这里是政治中心,不需要那么多的商业入驻。
同样的,经济中心也不需要政治的入驻。避免政治中心过多的吸取周边地区的血液,像后世的河北,挨着首都的区域都很值钱,都很有钱,可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那是比谁都穷。
“帝国将重新布局三十五个政治中心,三十四个经济中心,政治中心要与经济中心分离,具体的选址安排,由帝国政府去负责,年底前要拿出个结果来,明年开始正式推行。”会议上,王思锐直接开口命令道。
政治中心是按照每一个省份一个来划分的,外加一个帝国政府所在的中京,这个政治中心则是省会的所在地,而经济中心则要以另外一个城市为主。
当然了,中国的特色是,经济中心必然是政治中心,因为好地方大家都看的到,就像是中京,首都迁到这里之后,再加上京汉铁路路过这里,中上铁路正在修建,以后还会修建更多的铁路,交通方便,商人们也很愿意过来。
但是这样一来就他娘的尴尬了,帝国政府占据了这么好的一块地方,却不允许商业入驻,商人们只能选择几十公里以外的其他地区,那样的话,成本就要增加不少,而且还比较麻烦。
中京虽然很大,但是行政区域却只有十平方公里,都在铁路以西,如果铁路以东不能进行商业活动的话,这等于是浪费了极大的资源。
但是这些话他们又不敢说,选在中京,那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他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敢去质疑皇帝的命令?
下面的人不敢,但却不代表有些人不敢,比如,深被王思锐信任的帝国总理王士珍,他就是个不信邪的人。
“陛下,政治与经济分离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此以来,帝国所投入的开销将会更大,而浪费的资源也将会更多。我们花费巨资修建铁路,未来还计划修建公路,目的是为了什么?主要是为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为了行政而修建的。
如果商业无法入驻,那么花费巨资修建的基础设施,就只能政府自己来使用,这样我们就需要修建一条新的铁路以及公路去供民间使用,很不划算。
所以,总理府的意见是,进行更加精确的区域划分,就像现在的中京这样,帝国政府有十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虽然目前来看,这些土地是足够用,但是未来够不够用?我们还无法确定,所以我们可以暂时将这十平方公里扩大为十五平方公里,或者二十平方公里。
在行政区域内,我们不允许任何外来商业进入,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但是在行政区域以外的地方,可以任由他们去发展。而我们只需要做好规划就可以了,或是设定一个最低标准,所有地区都不准低于这个标准即可。”王士珍反驳道,王思锐的决定在他看来实在是太过唐突了,根本就不切实际,如果帝国真的有钱去搞这些,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就是没钱,所以必须要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有了王士珍起头,后面跟着附和的人也就渐渐的多了起来,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想要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或许,美国的华盛顿倒是个不错的案例,但那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产生的,王思锐想凭借着人力造就第二个华盛顿,有些不太可能,也不太现实。
最终,在杨士琦的劝说下,王思锐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他也知道不太现实,他只是不想亲自培养出一批新的白眼狼而已,好在他是皇帝,只要自己不出什么差错,以后有的是机会再去整治这个问题。
接下来,会议又商讨了未来的发展布局,比如,在中京的东部修建一座大型的汽车工业园区,里面生产民用及军用两种类别的车辆,至于轿车什么的,直接就说拜拜好了,以目前中华帝国的硬件水平,轿车根本就行不通,所以,要搞就搞suv。
好吧,其实就是穿着轿车内裤的伪suv,以福特最畅销的e型车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设计理念为基础,对底盘进行了轻微的改动,使底盘最低离地间隙达到了二十五厘米,然后车子的外观也设计的更加符合审美了一些。
虽然动力等内部装置并没有改变,但这款车用于目前的国内还是可以的,至少可以保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地方都可以跑。
而王思锐也同样没有放弃他自己的‘黑科技’,卡车,各种各样的卡车,这是未来军队机械化的重要配套设施,一旦完成部署,皇家陆军将进入半机械化时代,去跟列强的那些军队打仗还不跟玩似的?
就说句最简单的,你跑了几百公里过来打仗,对方坐着卡车过来的,你累就累死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打仗?而坐着卡车过来的军队,几乎可以立即投入战斗,而且卡车上面还带着大量的物资以及火炮,这样的战斗还怎么打?
普通的步兵卡车在首都搬迁之前就已经定型了,改装的油罐车也差不多了,这个问题并不大,坦克的牵引车也进行的很顺利,一旦生产出了坦克牵引车,那么装甲部队的战斗力续航将持续的更久,好处不言而喻。
‘黑科技’时代即将来临,光是想想,王思锐就觉得有些兴奋,甚至,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期待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383:坦克运输车
‘嗡……’
巨大的动机声,响彻正座试验场,伴随着动机声音的增加,黑色的烟雾也是越来越浓密,但是与之相随的,是那台看起来样子很怪的卡车,度越来越快。
那台卡车的与普通的卡车从正面看倒也没什么不同的地方,但若是从侧面看,不同的地方可就大了。
先,这台卡车并没有普通卡车的那种车斗,在后面,是一辆长约十米,与卡车车斗底部相同高度的平板车,平板车的最后方,还有两座移动式搭桥。
而此时,这台卡车的拖车上,一台野猪式坦克正静静的停在那里,任由卡车拉着他到处乱跑。
相比较于坦克来说,卡车的保养就相对简单了许多,而且卡车也比较耐操,不像是坦克那样,稍微出现点问题就会罢工,所以,别看坦克的生产成本才一千多两银子,可实际上运用起来的话,这个成本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了。
现在帝国组建了两个师的装甲部队,而这两个师也并没有全部配备野猪坦克,主要是工厂这边产量跟不上,原本他们是想扩充产能的,但因为新都的启用,加上北平那里也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建造坦克,同时又为了方便皇帝能够随时莅临工厂。
所以工厂方面计划在洛阳新建一座大型工厂,有任务的时候就生产坦克,没任务的时候就生产拖拉机这种农用车,至少可以确保工厂能够勉强活下来。
而洛阳的工厂是早在王思锐宣布启用中京为新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建的了,所以工厂要比新都更早投入使用。
此时的试验场,就是在洛阳西南部的山区与平原交界处,这里基本上可以满足实验需求,只要样车能够在这里通过实验,那么到国内至少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保证没问题。
与王思锐一同前来观看测试的,不仅仅只有帝国总理王士珍,同时还有正在新都汇报工作的炮兵总司令段祺瑞,以及回京述职的驻朝鲜军团总司令曹锟。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设计似乎有些鸡肋,坦克自身本来就能移动,完全没必要在花费精力去研究一款专为坦克设计的拖车,甚至大多数人认为,设计这个拖车,还不如多生产一些卡车呢,又能拉人,还能拉物资,多划算啊?
“陛下,这台一型拖车经过数次修改,基本上已经符合了您的要求,而这台样车已经连续的实验了一个月的时间,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公里以上,一共进行了五次保养,不过都是一些小保养,只要更换机油以及滤芯,检查刹车系统就可以了。
因为采用了三百匹马力的新式柴油动机,所以在空车情况下,最大时可以达到9o公里每小时,搭载一台坦克的话,最大度可以达到6o公里每小时,不过这是极限度,连续使用的话,会对车头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道路状况,所以在试验的时候,我们是保持三十公里每小时的度测试的。”已经荣升为帝国汽车工厂总工的商祝又一次的站在了王思锐的身旁,为他悉心的介绍着这台拖车的情况。
而作为帝国第一批大力培养的工业型人才,本就有着不错基础的商祝等人,在福特团队的帮助下,也并没有辜负王思锐对他们的期望。
这台坦克拖车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坦克本身只有十一吨重,即便是搭载乘员以及相应的作战物资,也绝不会过二十吨。
况且,这不是商用车,不需要考虑什么舒适性,他们要的是质量,是性能。
有着大量设计经验的商祝,很快的便按照王思锐的要求设计出了新的拖车,并且进入了建造实验阶段,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大问题的,比如,因为车体设计的不太合理,长时间的载重运行导致车体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导致断裂。
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