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首辅沈栗-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叹道:“只担心他们利用这个时机平账,等咱们再去,什么都查不出来了?”
沈栗宽慰道:“殿下不必为此担忧,其实先让安守道去大同府平乱于我们并无坏处。”
“这是为何?”虽然那浩勒坚决反对太子与三晋官员“通融”是做戏给丁柯等人看的,心里却也担心有人趁机逃脱罪责。
“因为安守道绝不会包庇大同府那些人!”沈栗分析道:“他们以前或许是一路的,但如今大同府已经出了乱子,总是要有人顶罪的,这些人本身就不干净,都用不着费心陷害。学生以为,安守道一到大同就会拿这些祭旗。”
太子听得入神,慢慢点头。
“再者,”沈栗叹息道:“大同府乱民之事也须得有人做恶人。平心而论,这些人中必有心怀不轨之徒,但也未必没有实在看不到希望索性举旗的。”
太子轻声道:“所谓官逼民反。”
“其情可悯,”沈栗道:“然而这些人做了乱民后必然会渐渐学着杀烧抢掠,危害那些更加老实的贫苦之人。”
才经武冷笑道:“不过是些不要命的乡民,打着顺应天命的旗号,又哪里能和朝廷的正规军队对抗?还不是去做土匪的勾当?抢别人的填自家的肚子!”
“就算其中真有一二个有良心的,迫不得已的,单是一个‘反’字,就注定他们的下场。”沈栗叹道:“朝廷威严不得有丝毫冒犯,这些人再可怜也必须死。”
“你是想说,让安守道去做这个恶人?”那浩勒问道。
才经武沉思道:“乱民罪不容恕,但他们造反的直接原因又是朝廷赈灾不力,这些乱民死了,他们的亲戚故旧总有活下来的,所以去平乱的官员未必就能得到好名声。咱们先推安守道去做恶人,回头太子入了大同府,再收拾了安守道,看到贪官被太子问罪,民怨必然平息,反而会感念太子明察秋毫,还了大同府灾民一个公道。”
太子的眼睛亮起来。他来三晋时就已经做好杀人的心里准备,既是杀人总会被人怨恨,比起在灾民眼中做恶人,还是做贪官眼中的恶人吸引力更大。毕竟,他还想给自己养望,用安守道这厮做靶子,太子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学生知道殿下一直忧心抓不到三晋这些官员的马脚,不能对他们动手。”沈栗慢慢道:“殿下根本不需担心这个,等他们料理完大同府之事,觉得万事无忧之时,才是殿下对付他们的好时机!”
“只要安守道去清缴乱民,,肯定有觉得冤的——毕竟是官逼民反嘛。当然也会有人喊冤,那时殿下自然就有了查安守道的理由。”沈栗道。
太子陷入沉思:“你是说,咱们索性不以查贪之名对付安守道,反而是以为冤死的‘乱民’,嗯,也就是杀良冒功之名去查他?”
才经武恍然:“原本镇压这样的民乱谁都不能保证没有一两个冤死的,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放在别人身上朝廷未必会追究,不过补偿些就是。到了安守道这里——”
沈栗轻声道:“不管因为什么去查他,安守道总是不冤的。”
“这些人能抱团形成窝案,可见已经贪腐多年,再怎么销毁证据也不经查的。”沈栗微笑道:“他们能轻易拿出七十万两银子为一个女人开道,送来的偏又是是安守道的女儿,可见他在这个窝案中的地位不低,查出了他,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自他以下,谁都跑不了!”
“着啊!”晋王世子喜道:“这可比咱们没头没尾一个一个的查更省事。”
才经武和那浩勒看沈栗的眼神颇有些复杂。他二人早就听说过沈栗的大名,只是一向没有交集。这一路上相处,只觉沈栗比起同龄人确实圆滑谨慎的多,二人还赞叹此子果然名不虚传,礼贤侯府后继有人。
今日才知道,这才哪到哪儿啊,这沈栗能得皇帝和太子看重,还真不是一般人!只凭这份不动声色的算计,就是久经官场的那浩勒与才经武,也不禁背后暗暗冒凉气。
让大家一筹莫展的窝案,在沈栗眼中也不过就是时间问题。
下面要送美女给太子,这在众人眼中本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沈栗偏偏热心地为他们穿针引线,结果呢?轻而易举就让雅临刮下来七十万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拿来赈灾,朝廷的压力也可以减小一些。又凭着那女子是安守道的女儿,断定安守道在那些人中的地位,盯准了这个人使劲。
想到沈栗一直劝太子忍耐,与丁柯等人周旋,合着沈栗看似毫不出奇的一举一动都在一刻不停的算计着三晋上下!
不过一个少年,竟有如此深沉的心机!细思恐极!
才经武与那浩勒对视一眼,此子不可轻易与之为敌!年纪轻轻就狡猾成这样,想起自家的儿孙们,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才经武更加郁闷。沈栗年少时顽劣异常,相较之下,自己的义子才茂倒是聪明伶俐,说不得,那时自己心里还暗暗有些优越感。如今再看,才茂便是拎出来和人家相比的资格也没有了!
太子昨日被安三小姐吓得不轻,一早又让下属看了笑话,如今心里可算阴霾散去。高兴了一会,想起或许将要到来的雪灾,肃然道:“眼看着就要入冬,大同府之事咱们如今还插不上手,但抗灾的章程总要先预备着。谦礼,你有什么看法?”
才经武和那浩勒又对视一眼,看见没,太子对沈栗的信任可是实打实。有难事,先找沈栗。
霍霜和郁辰倒也不嫉妒。一则,这两人都承过沈栗的情。先说过,沈栗能翻过宫门夜开案,受益的人太多了,霍霜和郁辰当时都牵连进去了,没沈栗,两家早败了;二则,他们和沈栗的私交相当不错,认识沈栗那会儿,沈栗还是小孩呢,这么多年下来,他们是一起“害”过人,一起发过财,一起喝过酒,也一起坐过牢;最重要的一点,目前能站在太子身后摇小扇子的,除了沈栗也没别人,他们两个只能说会做人,处事手段还不错,论心机,差沈栗十八条街都不止。
几个人都是为太子效力的,沈栗能为太子解决难事,他们都能受益。如今东宫还没怎么样呢,他们也都是年轻人,还不到争权夺利的时候。有什么可嫉妒的。
晋王世子抿了口茶,微微含笑。妹妹紫山郡主嫁给了沈淳,沈栗就成了自家外甥。如今晋王得皇帝信赖,沈栗在东宫也风生水起,好!晋王世子只有高兴的份,再没有什么不满。
沈栗恭敬道:“雪灾,无非就是清雪、住处和保暖。”
太子笑道:“清雪倒是好说,咱们军队过去,怎么也不会少了人力。”
“殿下能想到要军队为百姓清雪,是黎民的福分。”霍霜道。作为公主之孙,看眼色和拍马屁是霍霜的天赋。
才经武点头附和:“若是平日,要动用军队还需调令,此次咱们本就是来赈灾的,倒是省力了。”
“只是灾民的住处却不好说,”那浩勒皱眉道:“既然先闹了饥荒,又有乱兵,想必总会有流民的。这些人本就无处安身,再加上大雪压坏的民居,急切之间,这些人要安排到何处去?”
“难道不可以让有房子的富户先收容些灾民吗?”郁辰问:“有些人家房屋众多,平日不住人的。”
太子摇头道:“不可。”
那浩勒暗暗点头,看来太子的手段虽显稚嫩,于民情倒不是一无所知。
“一则,富户们未必愿意为灾民腾出房子,”那浩勒道:“到底是人家私产,太子殿下也不好强令。”
“二则,也不能保证灾民们就都是老实人。”才经武接道:“放进宅院,若只是把地方弄脏了还是小事,就怕有抢东西或调戏主人家女眷的。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太子不觉皱眉:“若是到时现盖房子也来不及,别说没有那么多材料,就是有,想要快,又要省料,不过能搭出几个棚子罢了,又不防寒。”
沈栗轻声问:“众位大人可听说过雪屋?”
“雪屋?这是什么?”众人奇道。
那浩勒疑道:“雪屋?听字眼倒像是雪做的屋子?”
沈栗点头:“大人说的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太子愕然:“雪做的屋子,那怎么住人?”
“可以住人!”沈栗肯定道:“这本是学生年少时在杂书上看到的方法。因咱们景阳也下雪,这几年碰上雪多时学生带着妹妹们曾经做过几个玩,确实可以住人。里面也可以生火,天气冷时,一个雪屋大约可以坚持四五十天。“
第一百三十六章不可吃独食
“果真如此?”太子大喜:“里面可以还可以生火?不会化掉吗?”
“不会化,”沈栗道:“臣试着住过,还算保暖,日常生活没问题。当然,它最大的优点是易于建造,也不需什么工匠,容易上手,而且几乎不费什么材料。”
“怎么建?”那浩勒脱口问。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在古代,雪灾造成的破坏较之现代大得多。尤其对于贫民来说,土木造成的房子不经压,一场暴雪过后就塌了,甚至有的家庭连土房也不趁,别说暴雪,就是风大些都可能被掀翻。房子没了,不仅意味着失去住处,而且还会有冻死之虞。
这不是玩笑,别说碰上雪灾,就是普通年景,每年冻死路边的人也不在少数。
沈栗所说的雪屋如果真的好用又省钱,不仅可以解决眼前可能发生的难题,就连日后,一些走投无路的贫民也可以靠它暂时熬过冷天。
沈栗道:“不过是用些结实的雪砖垒砌而成如圆顶帐篷一样的屋子,门开得小些,里面向下挖个坑,叫人作为暂时的住宅是可以的。雪不需要成本,造一个这样的雪屋只需要些挖坑和切割雪砖的工具,造好后在里面铺些干稻草、树枝,上面再覆上铺盖,一家人挤在一起互相取暖,总是冻不死人了。”
“这么说,官府只要发些衣物铺盖和工具,再给些锅碗之类,就可以让流民有地方住?甚至不需要特意找泥瓦匠和木工?”太子两眼放光。省钱啊!赈灾也是要银子的!
沈栗点头笑道:“预先培养些熟手到时候指点流民建房就可以了。有房子住,想必流民可以稍微安心。等熬到开春,想必大同府内外俱已安定,新官都要到任了。再由官府给流民重新安排土地,叫他们定居,流民自然就恢复成普通百姓。”
太子喜的合不拢嘴,百姓所求通常不多。一要有粮,只要能保证流民能喝上碗粥,民心就能稳定一半;二要有个安身之地,就像沈栗说的,冬季能熬过去,春季再得块田,百姓是不会再想做流民的。没有流民,大同府的民乱就没有死灰复燃的根基。
才经武深吸一口气,大喜道:“太好了!这法子便是北方行军补给不足时也可以用嘛!”
郁辰也点头,打仗时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多学些法子就多些希望:“下雪后咱们试试。”
太子笑道:“接着说,还有什么?”
“接下来就是取暖的问题了。”沈栗笑道。
晋王世子道:“衣物还好解决,不管是破皮烂袄,官府发些,再不够,让富户捐些,让贫民稍稍蔽体就好。只是这木柴……”
雪灾时山里是不能进人的,到哪里去找木柴生火取暖做饭?
沈栗笑嘻嘻示意大家稍等:“学生去到外面取样东西给殿下和诸位大人看。”
雅临忙道:“诸位大人出谋划策,跑腿的活该是奴才去做,沈七公子敬请吩咐。”
“只管叫他去跑,”太子笑道:“让他活动活动腿脚!”
“那就麻烦雅临公公。”沈栗道:“学生的常随竹衣在门房候着,请雅临公公找他取学生带来的东西。”
不一会儿,雅临亲自拎着一个木箱进来:“这东西倒是有些分量。”
沈栗道了谢,接过来打开,众人纷纷围过去看。
只见里面摆着几个黑乎乎的石块,外加几个同样黑乎乎、矮胖的圆饼状物事,上满还长着些窟窿。
“这是什么玩意?”霍霜伸手捡起一个圆饼子,掂了掂,又拿起来闻了闻:“谦礼总能知道些新奇玩意,我记得祖母她老人家前几年看话本时也得了个酱菜法子,使人做了,果然好吃。看来多看杂书也是有好处的。”
见霍霜豪放的动作,沈栗嘴角抽了抽,在霍霜张开嘴欲咬咬试试的时候幽幽道:“这东西不是酱菜,好似不能吃。”
郁辰噗嗤一声笑出来,霍霜赧然放下。
才经武捡起一颗石块,琢磨道:“这东西我见过,听说三晋这边有地方就长这样的石块,挺糟蹋田地的,有这东西的地方没法种田。质地又不坚硬,做不了石材,没什么用处。”
沈栗微笑点头:“才大人知道出产这东西具体地点吗?”
“这倒不知。”才经武迟疑道:“奴才只是见这种石头生的稀奇,随口问了一句,具体在哪儿却不清楚。”
“在朔州,隶属大同府。”沈栗道:“地表可见。”
“这石头有什么用处?”那浩勒问:“这几个圆饼子是这种石头做的?”
沈栗点点头,请雅临去找了个火盆,将那些圆饼子慢慢垒好,找了些东西生火。
众人眼见着那些用石块做成的圆饼子竟烧了起来。
太子激动道:“快快,雅临。”
雅临伺候太子多年,自是知道太子的意思,连忙拿了些东西去试。
纸张烧起来了,布料烧起来了,就连雅临气喘吁吁飞跑取来的鸡腿、肉块竟也被烤的滋滋作响。
太子闭了闭眼睛,方才平息了一下砰砰急跳的心脏,哑声道:“这石头真的能烧!它叫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这东西没有殿下想的那么稀奇,也不是学生发现的。”沈栗笑道:“这种石块有不少名字,石涅、石炭、石墨、乌金石等等,其实汉时或更早就已经有人发现这东西可以当炭烧,也有人开采,只是不知为何没有被传扬开。”
“石涅!竟是这个东西!”那浩勒惊道:“我曾在书中看到过记载,《山海经》云,‘女床之山’、‘女几之山’‘多石涅’。只是不知竟是这个样子的。这东西竟然能做炭用?”
有那浩勒的肯定,太子大喜:“谦礼,你莫非找到了女床之山?”
沈栗摇头失笑:“学生哪里知道什么女床之山,这东西在朔州有出产,学生打听出这个就够了。”
“这制成圆饼子是做什么?这是什么法子?”霍霜仍纠结于圆饼子。
沈栗道:“制成这样可以让石炭烧的更好。”
太子喜道:“这么说,这东西可以取代木柴取暖生火?”
“不但可以取暖,”沈栗微笑道:“其实这东西烧起来热度更大,若是用来烧窑或炼铁会有更好的效果。”
晋王世子大喜道:“这个好。得了空让匠人们试试。”
众人纷纷点头,虽然他们并未意识到一种新的能源出现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眼前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才将军方才也说了,出产石炭的地方既不能种庄稼,又不能出石材。”沈栗充满暗示意味道:“这样的土地现在想必不甚值钱。”
屋内众人顿时两眼放光!
财源!
都说开源节流,其实古代人都习惯于节流,而不善于开源。能有个发财的机会,哪怕是一直板着脸的刑部侍郎那浩勒也忍不住热血上头!
众人纷纷表示,太子殿下,还等什么,咱们快些出手啊!
雅临几步窜到门口,四下打量:还好,屋里说话声音小,外面应该听不到。就这样,雅临还是威胁了一下守卫的侍卫们,说话多,死得快。
众人激动了一小会儿,终于找回理智:“这东西好得吗?制成这圆饼子费不费力?”
好家伙,都考虑到成本问题了。
沈栗道:“学生打听过,据说这东西在朔州那里可以找到在地面上露着的地方,直接挖就行。制成这‘蜂窝煤’——因它上面有窟窿,像蜂窝眼一般,就叫它蜂窝煤——不过是用碎渣掺些黏土罢了,不费什么力气,连女子都可以动手。”
好!众人心里又激动了一番。
瞄见太子有些纠结的神情,沈栗微笑道:“虽则眼前有了发上一笔小财的法子,但咱们也是因为奉旨来三晋赈灾才凑巧发现的,可见冥冥之中有定数。这石炭的资源自然要惠及三晋百姓,更要归于皇上,至于咱们,不过是顺应天道恰巧碰上个机缘罢了。”
“因此,学生建议,咱们各家稍稍买上一些田地就好,其余献于皇上才是,不但眼前可能到来的雪灾需要石炭应急,就是日后国内再有个天灾,凭着煤矿的收益,皇上至少能拿来应应急不是?”
熨帖!太子顿时如盛夏喝了冰凉泉水,全身都舒爽异常。
众人惊觉,可不是嘛!是不是顺应天时不知道,但当着太子的面,找出了发财的点子,大头自然要归于皇家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哪块地不是邵家的?
那浩勒又不禁在心里感叹沈栗反应的快,别人还只顾着高兴呢,他就能想到要怎么分账才好。这趋吉避祸进退有度的本事,在沈栗这个年纪,只能用天赋来形容。
话说回来,这个提议也只能由沈栗来说最合适。太子是不好开口把东西划了进邵家的口袋的。但这份财路是沈栗提供的,对别人来说是意外之喜,沈栗都不肯吃独食,把法子拿出来和别人分享了,大家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再者,现下站在这屋里就没有傻的,想撇下皇家,难道是活腻了!
太子美滋滋谦虚了一下,众人立马表示,必须这样办,不然臣等心里不得劲,什么时候臣等也不能忘了皇家。
第一百三十七章万墩儿万吨
沈栗又嘱咐道:“此物单有一样不好,烧的不充分时,易生烟毒,若是通风不好,说不定要闷死人。若是大户人家,出来进去有人看护,屋子又大,想来是不妨事的,但小家小户,门窗紧闭,又或者是住在雪屋里,为了点热气就捂得严严实实,未免危险。众位大人产业中售卖此物时,要好生提醒通风才是,小心惹上官司。”
才经武讶然道:“还有这个蹊跷,听着倒是与木炭差不多。”
霍霜不以为意道:“石炭木炭都是炭,有些相似的弊端也不稀奇。这个容易,底下人售卖时提醒一声就是。这个不需担心,人们用木炭早习惯防着炭毒了,自会注意的。”
众人纷纷点头,发财的喜悦丝毫没有被打击到。这东西与木炭相似,却又不需辛辛苦苦找木头下窑去烧制,叫人直接挖就是,单人力就省下不少,省下来的都是利。
众人又计划一翻如何在朔州不动声色的置地,如何开采,如何运输……畅想未来,热血沸腾,美!
想起丁柯等人,众人心生鄙视,你们辛辛苦苦搞阴谋,送女人,划拉些钱财还不是要被人收拾,老子不需做贪官,照样发财!看来跟着太子果真没错,人走时气马走膘,顺应天意,洪福自来。
众人散去,太子笑盈盈端起清茶。雅临伺候太子久了,太子脸上的笑究竟是习惯性维持风度还是发自内心喜悦总是能分得清的。见太子连日来的郁闷之情一扫而光,雅临凑趣道:“奴才就觉着小爷有运道,什么难事到眼前都迎刃而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船到桥头自然直。”
太子笑道:“吾倒真有几分走运,不过,也多亏有谦礼这个福星。”
想到丁柯等人还在忙着堵旱灾的窟窿,而自己这边已经开始着手筹备雪灾事宜,领先何止一两步?更兼之找到了新的财路,到时候把大头往父皇手里一交——想到父皇神色大悦的样子,太子有些压不住心头兴奋。而这桩桩件件都与沈栗有关,东宫人手少又如何?沈栗一个顶十个!
“沈七公子还真是东宫的福星。”雅临奉承道:“可奴才觉着,不是小爷,他也没有用武之地。想当年满景阳都知道礼贤侯的庶子人见人厌,净淘气,可自打他做了小爷的伴读,就眼见着一天天出息起来!可见小爷和沈七公子是那个什么……相得益彰!”
太子大笑:“什么相得益彰,词不达意,哈哈。”
回头望见案上放的那碗“补汤”,太子的脸又晴转阴。想到后院还有个时而端庄时而妖媚,含情脉脉神经异常连嗓音也变来变去的安三姑娘,太子顿时两眼失神,决定今天不到掌灯绝不会后边。
沈栗虽然身份上只是个小小举人,也没人敢怠慢他,捞着个单独的小院安身。方鹤没身份,借了他的光,好歹有个像样的地方住。
打从太子那边回来,就见丁柯正等着他。
一见丁柯,沈栗瞬间又想起安三姑娘的“风情”,顿时一股笑意上来,没忍住。
丁柯的脸色更苦了。
沈栗颇有些歉意的拱手道:“小侄失礼,还请世伯不要见怪。”
丁柯摇摇手,先是长叹一声:“老夫也被人坑苦了,贤侄啊,要是知道这姑娘是这个样子,打死老夫也不敢送到太子眼前啊。”
这事你和我说什么?沈栗无言,面上只是微笑。
丁柯试探道:“太子殿下可曾动怒?”
太子正忙着想钱呢,哪有功夫管什么安三姑娘?沈栗腹诽,不漏声色道:“这个学生倒没见,只是这位安三姑娘实在有些……学生和世伯就不打幌子了,看在世伯和安大人面上,太子会善待安三姑娘的。”
丁柯瞬间领会,作为合作的吉祥物,安三姑娘自然会得到善待,但是就凭德行想得宠,除非太子的审美出现异常。
丁柯倒也不觉得失落,看过安三姑娘之后,丁柯心里就有了预料。自己都感觉忍不了,自然在宫中见惯了各色美人的太子能对那女子青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