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慈禧那犹如厉鬼般高八调的声音,就在这小小的房间内呼啸着:“……皇上能耐大了啊,都敢明发旨意跟老太婆来了个逼宫了,你真是出息了!”

最后几个字眼,陡然再次拔了一个声调,吓得下头的光绪连连叩首:“亲爸爸明鉴万里,儿子不是要跟您逼宫……儿子是想着,调何绍明卫戍京师,这不眼瞅着小鬼子逼过来了么?”

“你还真当何绍明是‘岳武穆’了?他一来,准能打退小鬼子?”

“亲爸爸,如今辽南汇聚六万大军,总兵提督无数,可就是接连吃败仗。何绍明不一样,他一个军就灭了日本两个师团,只要何绍明大军回援,再委以重任,假以时日,必定能打退……”

“你还有理了?”慈禧脸色煞白,鞋拔子脸上写满了愤怒:“哦,合着你真把我老太婆当傻子了是不是?翁同龢那么点儿小心思能瞒的过谁?你们就差跟我撕破脸皮了!”顿了顿,继续道:“当初你说什么来着?你说小小日本,不足为惧,不打必被列国小看。好,我说什么了?你说要打,就得集合天下兵饷,毕其功于一役……我准没准?我放着手让你施为,结果都打成什么样儿了?还不得老婆子我出来拾掇祖宗江山?”

“再者说了,就算调何绍明回来又有什么用?他回来了,山东这边儿是没事儿了,可辽南呢?祖宗陵寝还要不要?你糊涂!翁同龢那帮清流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他们一群腐朽书生,能懂什么?是懂得统兵还是懂的拨饷?”

慈禧说了一通,随即呷起了茶,瞪着光绪不说话了。下头,光绪憋红了脸,偏偏嘴拙,无法反驳。正在这尴尬的当口,李莲英和起了稀泥:“皇上啊,不是老佛爷说你,你这回真的办错了……小鬼子离得远,千里迢迢坐着大兵船打过来,图的是什么?不过是几块飞地,还有点儿钱财。又不是要亡了咱们大清国,左右咱们大清又不缺这点儿,给了就是了。”

“可何绍明不一样啊,这小子就是大清朝的曹操!好家伙,俩提督,一个副都统,说砍就砍了,连根朝廷招呼一声都懒得打……这叫什么?拥兵自重!要不尽早收拾了他,藩镇之祸近在眼前呐。您还要调他进京……保不齐,他就学了王莽,到时候就得亡了这大清朝!”

光绪直挺挺地跪着,只是垂首不语。

李莲英小心地走了过去,伏在其耳边,小声道:“皇上,太后也是气你办错的事儿,赶紧赔个不是……日后老佛爷还得荣养,这天下,还不是皇上的?”

光绪此时不知从哪儿来了勇气,猛地抬起了头,吓得李莲英向后小跳了一步。“亲爸爸,咱们再败不得了哇!大清二百年的威望。再败下去,就失落无遗,洋鬼子可是实实在在曾经灭人国的……这一败,输给了小日本,回头洋鬼子可都要上门了哇!”

‘啪’的一声脆响,一具上好的白玉杯,在光绪脚边摔得粉碎。

再看慈禧,整个鞋拔子脸已经成了酱紫色:“混账!我看你这皇帝是不想当了!”

话音刚落,已经惊得光绪瘫坐在了地上,整张脸上布满了恐惧与无助……

紫禁城东华门外。

一顶绿呢马车高速飞驰而来,车把式连连抽着鞭子,拉车的两匹河曲马,不住地希律律嘶鸣着,嘴里头喷着白气。隐隐地,还能从车厢里传来催促声:“快点儿……再快点!回头老爷加你月俸。”

马车甫一到东华门外,还没等立定,帘子一挑,岁数已经不小的翁同龢一下子就跳了下来。一众大内侍卫看得直愣神,天知道这位翁大中堂怎么有这么利索的身手,保不齐以前就练过。

就在这帮大内侍卫胡思乱想的光景,翁同龢已经抢步小跑了过来,递了牌子,焦急道:“快,去禀报皇上,就说我老翁有要紧事求见。”

领头的蓝翎侍卫赔着笑脸:“翁中堂,对不住,已经宫禁了……您还是别让我们弟兄为难,要不,您明儿再来?”

“宫禁了?”翁同龢心里头咯噔一声,这才什么时辰,天刚擦黑没多久,怎么就宫禁了?保不齐,人家已经动手了!

老翁心里头焦急,一摸袖子,掏出一打银票,也没数,直接塞到那侍卫手里头:“阿尔萨兰……借一步说话。我就问句准话,这宫禁……是不是老佛爷下的令?”

阿尔萨兰就是那侍卫的名字,掂量着手里的银票,估摸着怎么也得有三五千两,脸上,却写满了为难。不为别的,眼下正是帝党走背字儿的时候,天知道自己会不会受牵连。为这么点儿银子丢了小命,不值当。

翁同龢彻底急了:“阿尔萨兰,你别忘了,要不是皇上提拔,你现在还跟那帮子破落户给人家赶车呢。到了这会儿,连个消息都不敢透露么?”

阿尔萨兰一狠心,随即揣起了银子,小声道:“回中堂,李莲英大总管亲自下的令……眼下老佛爷正在东暖阁跟皇上说话儿……一时半会儿没什么事儿。”

核实了猜测,翁同龢已经浑身无力。晚了,什么都晚了!战不战的,已经无关紧要,现在的问题是,连皇上能不能保住都两说。

踉跄着身子,又上了马车。

赶车的车把式连忙问道:“中堂,咱们还去哪儿?”

“回家……等死。”一句大喘气的话,说出来显得无尽的悲凉。

车把式也不说话,掉了车头,往回就走。

走出去没多远,就突然从巷子里冒出一个人影,横在了马车之前。

“中堂?翁中堂?我是小德子啊,你可得给皇上做主啊!”

翁同龢挑开帘子一瞧,就见马车之前,光绪的贴身小太监小德子,正在寒风里瑟瑟发抖。

“德公公?你怎么出来了?”

这会儿,小德子也顾不得尊卑了,一下子跳上马车,二话不说从背后解下一个小包袱,舒展开来,里面露出一件黄马褂。褂子上头,布满了蘸着鲜血写成了血书。

“衣带诏!”这个字眼儿顿时就涌上了翁同龢的脑门子,随之而来是澎湃的激动。一把抢了过来,反复地看着。良久,压低了声音,有些嘶哑的干笑便响了起来。笑得有些渗人。

好半天,收了恐怖的笑声,翁同龢再收神,已经是红光满面:“犹有可为……犹有可为啊!圣上,老臣必不负皇上!”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就在近二十个营头的淮军轰隆隆地开进北京的时候,翁同龢得了光绪的血书,随即连夜差人,送往辽南。

整个甲午战争,整个远东局势,在这一刻骤然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第二更送到,状态彻底恢复了~大家伙儿是不是多支持支持?)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二一三清失其鹿(七)

一八九四年十二月一日,东昌、营口日军前线。

天气已经进了十二月,虽说距离三九天儿还早得很,可关外这天气依旧能冻死个人。即便是晴空万里,那低垂的日头依旧带不来丁点儿的温暖;北风猎猎,卷着地面上的雪花,一转眼就成了无孔不入的雪沫子,扎在人脸上,如同刀子割一般。若是不小心落入脖颈,只一瞬间就能冷得让人一激灵。

河水、井水全都冻结了,要想饮用,只能烧了锅,融了冰块、雪块;大小便更是让人痛苦无比,尿水刚出来,一转眼的功夫,以肉眼能看到的速度,就成了冰棱子。吐口口水,落在岩石上,绝对掷地有声,传来清脆的‘啪啪’声响。

这种天气,即便是常年居住当地的民众,也受不了,早早的猫了冬。而此时,整个东昌、营口一线,日军却不得不加紧做着土木工程。

上万名清军俘虏,在少数的日军看押下,挥动着铁锨洋镐,卖力地在冻土上刨着。一队又一队,绵延数里,一眼看不到头。

川上操六的信笺,到底还是转交到了大本营的手里。几名陆军军官对此异常重视,当即就请示了首相伊藤博文,而后就在日本本土做了实验。此前,所有人都搞不清楚,关东军战力到底为何这么恐怖,导致第一军败的那么快,那么惨。第三师团八千多人,守在义州,甚至连一天都没有扛过去,就被人家全歼了。关东军强在哪儿?军心士气?不可能,一支刚刚崛起的军队,不可能比帝国苦心二十年编练的精锐陆军士气还高。

到了现在,现场一做实验,所有人才恍然。一队躲在战壕里,有快枪、马克沁的士兵,依靠着战壕、马克沁、铁丝网,整整挡住了一个大队的日军。就算是攻击方调用了无数的大炮,也是无用。根据演算,现有的火炮,根本就对战壕没多大威胁!而且,根据送过来的关东军武器,以及川上本人的描述,众人可以想象,关东军的火力已经超脱了所有人的认知。从理论上来讲,一个布置好足够数量马克沁的阵地,只要弹药足够,就不可能被攻下!

新式武器,新式战术!这些一出来,已经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今以后,战争必然陷入战壕战的泥潭!

原来如此!

恍然大悟之后,大本营迅速行动了起来。辽南、山东,不但派了熟知此等战法的军官前去,更是从本土调集了不老少的格林机枪。现在从德国进口马克沁是来不及了,格林机枪虽然射速不行,可起码比没有强。

眼下日军大做土木工程,就是建立新型的防线。派驻过来的军官乐观地估计,眼下的阵地虽然比不上关东军的,但最起码可以挡住关东军一两个月。

大山岩大将正在一群幕僚的簇拥下,带着从大本营前来做技术指导的军官,志满意得的走上了一个小山头。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军官的报告,而眼光,已经望向东方,那里是他的祖国,八百万神明之土。

东亚大势,尽在掌中!

清国京畿左近,最后可战之兵被他摧破,直隶平原已经敞开。日本有没有力量进逼直隶那是另外一回事,关键在于,清国人已经拿不出力量来抵抗了!

关东军进驻辽阳地军报他早就知道了。在他看来,也无力回天。只要向北防御,利用辽南的丘陵地带设立防线,挡住他们的进迫就可以了。两万多兵力的征清第二军。集中主力防御,又有战壕防御,还挡不住几万兵力的关东军么?营口已经攻下了,补给源源不绝地上岸,只要征清第二军摆在辽西走廊的门口,做出进迫京畿的态势,清国朝廷,也只有求和了。

一个建立在已经丧失绝对的统治力量。只能靠着权力平衡操控基础上的政权。是最怕人家将他们最后一条内裤也扒下来。所谓大清,根本承担不起北京城丢掉的任何一点可能。这已经不是咸丰年间了。那时清国还有一点余威可贾。现在若丢掉北京城,整个大清,只有分崩离析地可能!

更何况,第三军已经发起对威海的最后一击,大山岩相信,集海陆军之全力一击,必能攻克威海卫!到那个时候,清国首都,就面临着两面夹攻,帝国的两支虎贲,如同巨大的钳子一般,直逼清国京畿平原,清国人必然丢掉最后的抵抗意志。

伊藤阁下已经发来电报,清国已经派出使者求和了,眼下就是比耐心的时候……最终的谈判会在什么时候?十天?二十天?第二军就牢牢地在此地防御,就不相信抵挡不了关东军一个月!

大山岩半点儿也没有跟何绍明死战的打算,在他看来,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开始就是为了结束。想到这儿,他又想起了首相伊藤电文的最后那句话:“……大局已定,我等着李鸿章来谈判了,地点已经选好了,就在马关……”

“清国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一个国家的军队不知为何而战,必然不敢战……即便是战力很强大关东军,也是如此……他们只是个体的勇悍,根本没法与一个国家抗衡。军心、民心、凝聚力,这些他们都没有。我们日本有!帝国维新二十几年,历代先贤不懈努力,大办教育,开启民智,让日本列岛知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诸君,只要我们加把劲,这场胜利,必然是属于大日本帝国的。”

在他身后,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丝毫没有给这位大将伯爵阁下面子,硬邦邦地说道:“阁下,我部愿意作为先头部队,发起对海城的攻击!鄙人一定要亲手打败关东军,砍下何绍明的人头,祭奠川上、桂太郎等先贤!”

大山岩转过头,微微一笑,只是淡淡地道:“既然不靠牺牲士兵就可以取得胜利,拿到帝国想要的一切,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让天皇的勇士去送死?对面,可是整整两个师的关东军。我不认为有取胜的可能。”

“阁下?”大山岩这话,等于是间接承认了第二军实力不如关东军了,这在极重脸面的日军当中,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阁下,如果……”

“混蛋!”少见地,大山岩再次发怒了。一声暴喝,生生让乃木希典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难道还没吸取第一军的教训么?我不认为与关东军进行一场我们并不熟悉的战争,而且规则是关东军制定的情况下,我们有取胜的机会!帝国眼看着就要取得胜利了,你们想在这个时候把帝国从胜利方拖入失败方么?”

大山岩发怒,这事情可就大条了。下头的军官,从乃木希典以降,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垂着脑袋,攥着拳头,满脸都是愤恨。

“我再说一句,就地防守……诸君,为了帝国,为了天皇,请抛去不必要的虚荣!”

辽南,海城。

大队大队的关东军,从海城方向开了出来。墨绿色的军装,让这白皑皑一片的土地,多了一抹生机。关东军,终于出击了!

事实上,熟知历史脉络走向的何绍明,早就急不可耐地想要发起攻击。只是,第二、第三师一路从朝鲜归来,赶了三千里多,早就疲乏不堪。迫切需要休整。而且,军械、弹药、服装、被服、粮草,这些都需要补充。这么一来二去,直到今日,才穿过海城,迫近了前沿。

在此期间,何绍明本想着下令让第一师发起攻势,在他看来,老牌子第一师,绝对可以击破当面的日军。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他不得不打消了这个主意。

“日军在营口、东昌一线,布置战壕、鹿柴、铁丝网,侦察兵回报,发现少量格林机枪……”

日本,是最善于模仿的民族。早在千年之前,小日本就开始模仿了。从服饰到刀具,从文字到文化,几乎就是全盘的挪用。如今,关东军战力强悍,其新式作战方法,必然会被日本模仿了去。

对此,何绍明到没怎么在意。即便日军模仿的再像,关东军也有办法。迫击炮的曲线弹道,就是为了打击战壕里的敌人,还有榴弹发射器,还有火箭筒,别说战壕了,就算永备工事,何绍明也有信心将其拿下。

只是这么一来,势必要加大投入的兵力。

日军已经登录山东半岛,估摸着朝廷也快顶不住了,他要抢在朝廷议和之前,彻底粉碎辽南的日军。此刻,总参已经拿出了方案。第二师一部已经前进到了大孤山一带,直逼旅顺。第二师大部直接从析木城走,绕道直插日军后方,熊岳。第一师正面发起攻击,而第三师则作为总预备队,在日军崩溃的一刻,发起最后的冲锋。

按照整个计划,这场战役将在两天内打响,十天到十五天内结束。

何绍明心里头估计着,按照这个时间,应该可以赶在满清朝廷投降之前,粉碎辽南日军,而后重新掌握战局主动。有了辽南胜利的鼓舞,即便是朝廷要投降,也绝不可能接受日本苛刻的条件。

往好了想,如果朝廷受了鼓舞,来个迁都拒和,到时候他何绍明提兵千里,很有可能就赢得此战的胜利!国朝百年国运,在此一举!

他击败山东日军之后,虽然不能攻击到日本本土,不能迫使日本求和。可起码能维持个不胜而胜的局面。历史上面记载的清楚,为了此战,小日本当掉了最后一条内裤,穷得叮当响。眼下,比之历史上,日本还要窘迫许多。根据美国传来的电报,日本在伦敦发行的第二期国债,根本就无人问津。日元也是连续下跌,这意味着,日本很有可能已经无以为继。

即便日本有着海军优势,始终能保证不败,可日本政府破产了,小日本就得认输!

再而后,北洋已经垮了,各地练军也垮了,他何绍明提兵入京,就可以来个挟天子以令天下!一直以来的梦想,很有可能一朝得偿!

这不是夸张,更不是美梦,而是实实在在的可能性!

历史上,清末此时局面,更有点象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加上李鸿章这么一个地方实力派共治地局面。双方势力勾结纠缠,在中枢,借着北洋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团体而稳固了慈禧地位。而对天下督抚,也以北洋独大的实力形成了内重外轻的局面,有着足够的镇慑作用。在清廷中央直属武力已经崩颓的情况下,勉强安稳了数十年。

但是这种统治,更多地是靠着人地能力,而不是制度本身的能力。清季正是种种当初清廷行之有效地统治手段崩坏无遗的时候。甲午一战,北洋势力大倾,虽然还是大清一等一的强藩,但是已经不是能足够镇慑地方的势力。甲午之后,地方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和半独立也差不了多少,遂有辛亥一声枪响,十余省脱离清廷统治。

李鸿章也因甲午去位,这位对大清忠心耿耿,也安于权臣之首的李中堂去后。中央也失去了掌控北洋这个团体的能力。这个时候北洋已经不再是清廷中央的借力还有虎皮,而变成了真正的腹心之患。经过十余年的演化,一个有足够能力和足够威望的野心家借北洋余烬而起,一举而篡满清两百六十余年江山,种种之因,无非随着甲午一战,慈禧和李鸿章这微妙共治的局面打破而种下。

局势现在已经打破,他完全可以逆而夺取!千万里山河,四万万子民,国朝百年气运,很可能就此转折!

想到这儿,何绍明神情恍惚,骑在马上身子摇晃,大冬天的竟然流起了口水。

正当此时,一名参谋策马过来,高声报告道:“大帅,前方回报,宋庆带着毅军、铭军正在拔营……据说,他们是打算去辽西……”

“走了?去辽西?”何绍明摸了摸下巴,琢磨一番,随即不以为然道:“走就走吧,这位白发老将军宋庆,怕是没脸见我啊……反正留在这儿也帮不上忙,去辽西也好。不必在意,全军继续前进。”

何绍明根本就不知道,此番宋庆前往辽西,就是接了朝廷的电文。不单是他,辽南、辽西所有的练军,全都往辽西汇聚而去。而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防止他何绍明引兵入关!

(第一更送到~提前了,下午公司有事儿)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二一四清失其鹿(八)

紫禁城,慈宁宫。

正午时分,阴云密布。呼啸的北风,吹着年久的窗棱子哗啦啦直响。昏暗的屋子里,却是一片死寂。日本政府通过美国公使田贝转发过来的照会,在每个手中传来传去。

慈禧这位执掌国朝权柄几十年的老太太,虽然对天下大势不甚了了,可这政治嗅觉却异常灵敏。前文已经说到了,慈禧的后党与北洋李鸿章,就是个相辅相成,相互利用的关系。北洋李鸿章靠着慈禧位高权重,慈禧靠着李鸿章维护自己的统治。朝廷上,有慈禧维持着,朝廷外,北洋作为一等一的强藩,震慑着天下督抚。

而如今,眼瞅着作为后党支撑的北洋已经彻底地垮下去,这就代表着对天下督抚失去了震慑。如果再不及时收手战事,整个大清朝就有分崩离析的可能。此前,就连国外的报纸也一致认为,战争必须应该结束了,否则,整个远东势必陷入分裂与军阀割据的局面,这对任何一个列强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他们必须尽力维持着这个统一的清国,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天下大势大多如此,看似只是慈禧简简单单做出了议和的决定,跟列强没什么关系,可内里,却有着千丝万缕复杂的关系。

客观的说,慈禧这个人物虽然在历史上风评不怎么样,可也算一代枭雄。如果换到唐朝,或者其他时代,整个中国没有列强环绕,没准儿她就是另一个武则天。再如果,她有有一些先进的知识,多了解下西洋社会人文,没准儿这个大清朝还就没现在这么窝囊。

要知道,甲午打到现在,无论是清国,还是日本,都已经无力为继了。日本,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儿战争资源,再打下去,只能是破产,而后不败而败!

只可惜,历史这东西不能假设。慈禧并不知道此刻日本是怎么个光景,她只看到了政治走向,越来越对她不利,所以,她求和了。

底下人来回传着的照会,就是她最迫切想得到的结果,也是整个后党想得到的结果。可当这一结果真真正正摆在大伙儿面前的时候,看罢的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而后面色惨白。

大殿之下,整整齐齐跪着一溜儿军机大臣,自世铎以降,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没一个敢抬头。整个慈宁宫内,除了死寂,还是死寂!

清军退出朝鲜,退出辽南,出让威海,水师投降,押解战犯何绍明前往日本接受审判……这白纸黑字,仿佛就如一把刀子一把,狠狠剜在了众人的胸口。这是要将大清最后的一点儿抵抗之力彻底剥夺干净啊!这还只是停战要求,停战之后,再无还手之力。那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