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塑国魂-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力彻底剥夺干净啊!这还只是停战要求,停战之后,再无还手之力。那以后的谈判,还不是任人宰割?
后党中人,就算再怎么愚蠢,也能看出来这份照会的意义。这个时候谁露头,保不齐就背上一千年的骂名。也幸好,他们这些酒囊饭袋还真没人明白什么是外交,帝党如今被大清扫,几个骨干份子都被圈了起来,满大清划拉一圈儿,真正明白的而且还有身份够资格的,也就李鸿章一个人。仗是老李打的,如今求和了,自然也得是老李去谈判。他们这些人,只要老老实实跟在老佛爷后面,安享荣华富贵就成了。拼命轮不到他们,丢脸,更轮不到他们。
下头众人一个个垂着脑袋在庆幸,谁也瞧不见坐在榻上的老佛爷此时的脸色。也没人敢看,生怕惹火上身。
光绪皇帝也在慈宁宫内,垂首坐在慈禧的下首一个小锦凳上面。三日前京城生变,二十营北洋练军入京,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封锁了九门。整个京城,许进不许出。而后一连三天,锁拿帝党。在这三天里头,光绪就被囚禁在了瀛台。直到今天,老佛爷特许了,他这才走了出来。
牢狱一般的三天,让光绪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了许多,整个人没精打采,将头埋在胸口,打进了大殿就一言不发。这会儿,他除了哀莫大于心死,更多的,是对身后那位老佛爷深深的恐惧。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殿里头的死寂,终于在一声轻咳之后打破:“条件都瞧了……小日本是挺苛刻的,可咱们也没法子,打败了就得认输。皇上,你瞧着呢?”
下首坐着的光绪一下子跳了起来,在慈禧面前站得笔直:“亲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儿臣没意见……”
慈禧一声冷哼:“说到底还不是你们没本事?当初可是皇上亲口跟哀家拍着胸脯子下的保,说准能打赢?结果怎么样?赢过一仗么?指望着你们,是什么事儿也弄不好了。我看啊,差不多和了吧。再不和,北面那位曹操可就真要篡了咱们大清朝了。”
开战以来,慈禧借重的北洋,连战连败,损兵折将。不单如此,各地练军也是一枪不放,闻风而逃。唯独除了何绍明这个另类。不声不响练就了一支强兵,一路从辽南打到朝鲜,如今又从朝鲜打回来,没仗必胜,而且仗仗都是大胜!无形之中,天下人望就会聚到了何绍明身上,人们对着朝廷的其他军队再没了半点指望,张口‘关东军’闭口‘何大帅’。
一个手握重权的臣子,还会聚了天下人望,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更何况,何绍明已经隐隐有了听调不听宣的架势,未经请示,私下里就砍了朝廷大员,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清国的统治。慈禧看到了这一点,而那群帝党书生,还依旧认为何绍明是帝党份子,定然感念天恩,为光绪效死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帝党未尝没有明白人看到了这一点,只是大家伙儿都沉浸在美梦里头,没人愿意醒。
慈禧话音刚落,下面已经扑倒了一片:“老佛爷圣明!”
慈禧轻蔑地瞟了光绪一眼,而后淡淡地道:“皇上,这事儿是你挑的头,战是你开的,现在要和,也该你昭告天下,就这么个条件,讲和吧!告诉天下,你们要打仗,就打出这么个下场!”
一番话,如同一记重重的巴掌打在光绪脸上一般,让他整个人都摇晃了起来。帝王的整个脸面,被这一句话彻底粉碎。他呆呆地看了慈禧一眼,看到的确是老太太刚愎憎恶的眼神,光绪都不知道怎么行礼答应的,就这么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走出了慈宁宫。
下头跪着的众人,看着光绪失魂落魄的样子,也不知心里怎么个滋味。慈禧却是面色如故继续道:“世铎,李鸿章可回了电报?他是怎么个章程?”
世铎忙不迭地磕头道:“回老佛爷,李中堂推说年老多病,议和事关重大,他这身子骨怕是难以支撑……”
慈禧面色一紧,随即叹息一声:“老李风风雨雨这么些年,也着实不容易……你传个话过去,哀家知道他是怕担骂名,告诉他,万事有哀家给他做主,有哀家在一天,就不会亏了他李鸿章……叫他尽快进京吧。”
“喳……”
顿了顿,慈禧又询问道:“辽南那头可回话了?伊克唐啊是怎么个态度?”
“伊克唐啊也回话了……万事听从朝廷的吩咐,另外,宋庆的二十营兵马也在昨儿开始拔营,开赴山海关。”
慈禧脸上总算有了点儿好颜色,连连点头道:“这就好……这就好,等伊克唐啊他们进了山海关,立刻明令公文给何绍明,去职!记得用皇上的名义,不行就让皇上亲笔拟稿!就是一句话,死活不能放何绍明入关!”慈禧心里头已经把何绍明列为了头等大患,几万雄兵在手,万一借着皇上的名头,来个清君侧,就凭这些连小日本都打不过的清军,怎么挡?
只要用了皇上的名义,那这天下大义就在慈禧手里头攥着,何绍明但凡敢抗命,那他就是乱臣贼子!到时候天下悠悠之口,吐沫星子就得把他淹死。实在不行,日本人不是恨极了何绍明么?卖小日本个好,大家伙儿一起灭了何绍明。
慈禧心里头想得阴毒,这面色就愈发狰狞,一张马脸满是铁青之色。下头的世铎,吓得肝胆俱裂,不迭地叩头领命,站起身拎起前襟朝外就走。
辽南,八里河下游,太平堡。
长长的出发阵地已经修筑完毕,后头大队大队的民夫正在炮兵指挥下,修葺着炮队阵地。一门门75mm野战炮扬起了炮口,直接指向对面的山头。双方的炮弹,零星地打过来,进行着火力侦察。内线作战的关东军,实在有着太大的优势了,光是各种加农炮、榴弹炮,集中在一线阵地的就有不下四百门,至于60mm、81mm迫击炮,那就没法儿胜数了。战壕里,大队大队的关东军,正在用餐,火热的汤锅,酸菜猪肉炖粉条,就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士兵们吃得热火朝天。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混不在意的笑容,在他们看来,对面的日本兵就算学去了战壕,依旧不是对手。
日到中天,光线反射在雪地上,晃得人直睁不开眼。这对交战双方来说,无疑都是不利因素。而关东军上下却不必为此忧心,现在,官兵上下每个人鼻梁上,都多了一副黑色的墨镜。这是刚刚从美国订购回来,专门为了应对冬天作战的。
何绍明伫立在一处后方的山头上,在他左手边,就是临时搭建的指挥部。此刻,在他的望远镜中,远处的日军阵地一片死寂,偶尔能看到几发飞过来的榴弹,整个阵地上白皑皑一片,除了偶尔露出日本兵黑色的帽子,再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军旅生活四五年,打仗也打了大半年,可何绍明的军事水平,依旧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他只能根据身旁秦俊生报出的数据,大概猜测到所指向的方位。而后,像模像样地赞上几句‘不错’‘很好’,或者故意皱着眉头询问‘会不会不妥啊’。
如此惺惺作态,一脸戏谑笑意的秦俊生也没戳破,只是耐心地讲解着。参谋长大人最近可谓春风得意,情人失而复得,在朝鲜一路杀回来,胜绩连连。他此前已经放出了口风,此战过后,他就要请上两个月的婚嫁,领着杨紫英往天下走走,度度蜜月。可见,秦俊生已经乐观到了什么程度。更难得的是,一向严谨到了刻板的魏国涛,在此前特意从美国人手里买了香槟,说是等着庆祝这场国战的胜利。
这一刻,所有人都认为,已经是胜利在握。只需要把当面之敌彻底粉碎,日本,就只有崩溃的份儿。上下一片狂热的气氛中,更有人叫嚣,立刻着手组建海军,打到日本本土去!
作为全军主帅的何绍明,此刻没有给大家伙儿泼冷水,只是默默地微笑着。心里头不住地琢磨着,这甲午,总算是不一样了吧。按照历史的走向,朝廷一准儿会求和,说到底,还是慈禧的后党说了算。到时候,他就可以提兵入关,而后逆而夺取。彻底将这个腐朽的大清推倒。
到时候,天下大势,百年气运,都将变得不一样。
他何绍明不是个有耐心的人,为等这一刻,他已经隐忍了许久。李鸿章是裱糊匠,他何绍明可是地道的何大锤,仗着浑身蛮力,不按套路,一通砸,将这满清天下彻底砸个稀巴烂,而后再考虑重建。
他心里头这会儿有点儿希翼,也许,这么一来国朝就会少走几十年弯路,也许,自己来自的百年之后的那个时候,国家也该屹立在世界之林,而不会再遭欺凌了吧。
正思索间,旁边的秦俊生看了看手表,而后小声道:“大帅,时候差不多了,是该发起对小日本的最后一击了……您下令吧。”
何绍明深吸了口气,而后高高举起了右手,胸腔充满了豪气,正要下令,就听后头有人喊道:“大帅!大帅……朝廷八百里快报,翰林编修文大人带着皇上的旨意亲来……眼下正在后头等着呢。”
文大人?文廷式?他来干什么?何绍明正思索间,就见后来奔来一个人影,一身粗布长衫,脏乱不堪,脸上也满是风尘,远远地就嚷嚷开了:“何大人……何大帅!后党逼宫,圣主蒙尘,如今已经被囚禁在了瀛台……何大人,这是圣上的旨意,还请您赶快发兵京城,清君侧,救圣主于水火,挽狂澜于危难啊!”
何绍明嘴巴张得大大的,愣愣地瞧着文廷式又哭又闹跑了过来,手里展开了一件黄马褂,上头是血红色的字迹……“这是衣带诏啊……真新鲜。”
(以下免费,多说几句,发发牢骚~列位瞧着热闹,有能力还请订阅支持吧,花不了几个银子,据说淘宝上买的充值卡还是七折,还有五折的。红爵写到今天不容易,也想着名次再进一步,银子倒是次要的,起码脸面好看一点儿。历史文就这么个特点,写的人大多有点儿自负,也不屑用什么手段,而且有点儿文人相轻的意思,聚在一起多少有点儿攀比。这是好事儿,有竞争才有进步。可也因为如此,就导致红爵朋友不多。眼下这局面,老读者可能知道,若论真本事,某些书很有可能连前五十都进不去,而今却高高在上~红爵瞧着,除了愤怒,抗议,也实在没路数了。唯有恳请大家伙儿多多支持了,这月要是成绩不错,下月还这速度,甚至更快~)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二一五清失其鹿(九)
夜色深沉,北风呼啸。
就在这一片冰天雪地中,一条火龙盘着一个个丘陵,蜿蜒而行。夜里行军,不比平常,士兵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有些不适。不可避免的,行军速度会有些慢。
尤其是这大冬天,遍地都是皑皑白雪,即便是在近处看,也分不清哪儿是平地,哪儿又是深坑。往往一脚踩上去,整个人就陷了下去。
队伍分成两列,据着道路两侧,中间走着各种拖拽物资、火炮的车马。
何绍明骑着雪白的阿拉伯战马,就走在队伍中间。这会儿,咱们何大帅的脸色可不怎么好看。关东军已经面向着辽南,全面展开,物资部队全都堆砌在第一线,就等着他一声令下,就会发起对小日本第二军的最后一击。就在这个关键口上,文廷式带来了光绪的亲笔血书。要求何绍明接到诏书后,用最快的速度赶赴京城,戡乱!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何绍明万万没有想到,这帮子帝党书生,在关键口上,把他推到了风头浪尖之上。帝党这些书生,竟然密谋着要逼宫,被戳破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公车上书。还想当然地把他何绍明归在了帝党一派里头,以为何绍明会对光绪感恩戴德,戳力效死。帝后二党的权利斗争,已经发展到要动刀子的地步了,后党那些人物能有什么反应,就不难得知了。
实话实说,熟知历史的何绍明,对于帝党是一点儿也不看好,论心计手腕,论权力构成,方方面面,帝党根本就不是对手。最最恐怖的,就是帝党还茫然不知,以为圣主一出,天下必然归心。除了一个劲儿地聒噪,频频下发如同废纸的折子,别无所长。
咬人的狗不叫,叫唤的狗不咬人。何绍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这两党之间怎么狗咬狗,他都绝对不掺和。就这么在旁边儿瞧着,而后待两头都没了力气,也丢尽了民心,他再逆而夺取。这时候光绪的诏书,在他看来还是有点儿用处,保不齐日后拿出来扯虎皮做大旗,也是汇聚人望的好路数。
正想着怎么敷衍,没成想,从南边儿又来了一位。这位带来的消息,比之之前的更让何绍明惊诧,北洋张佩纶亲自跑到辽南,亲口告诉何绍明,朝廷已经决意议和,条件里头,头一条,就是要砍了他何绍明的脑袋。而且似乎朝廷已经答应了。
何绍明听完这消息,心里头拔凉拔凉的。暗自苦笑,紫禁城里那位老佛爷,为了对付自己这个比日本威胁还大的权臣,居然就想出卖了自己,不惜将最后的抵抗放弃,甚至可能联合当面之敌日本人,一起来对付自己。何绍明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自保,他穿越以来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国运,不但要改写甲午,更要推翻清朝。如今两拨人都快联合在一起了,自己还打什么日本第二军啊?赶紧自保吧。总不能改了甲午,替爱新觉罗家续命吧?
而后,张佩纶又继续说,朝廷明令李鸿章为谈判全权大臣,而老李明显不想担这个骂名,加上身子骨也确实不好,索性就一病不起了。据张佩纶分析,李中堂怎么着也得病上个七八天的光景。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位东方俾斯麦,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延误谈判,从而给何绍明留出时间。张佩纶来的时候花了两天时间,如今就剩下五六天的光景,让何绍明却准备,去应对,去做。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就全靠何绍明的本事了。
何绍明思索一番,也拿定了主意。一直以来,他都是顺势而为,这才能无往不利。既然眼巴前就有现成的幌子,为何不利用呢?率军入关!凭着北洋那些个老爷兵,根本就不是关东军对手。有了光绪的诏书,这大势就在自己手里头攥着,民心、军心,再加上过人的实力。只要大军叩关,朝廷立刻就得慌了手脚。
何绍明已经被逼上了绝路,他此次完全是赌博之举。他一赌,带走一个师后,凭借两个师的兵力,依旧可以完胜辽南日军;二赌,朝廷很可能就此屈服,就算不能让何绍明入主京师,也得乖乖放出光绪,放出主战派,而后他再转头对付无力为继的日本;三赌,日本不敢,也没有能力在收到后党的邀请后,放弃久攻不下的威海,不顾侧翼安全,直奔京畿平原,就是为了跟何绍明拼命。
种种迹象表明,何绍明赌赢的胜面很大!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顾忌的?连穿越这么狗血的事儿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了,索性就赌上一切吧!
如今距离张佩纶送来消息,已经又过了三天的时间了,应该还来得及吧?也许这气运还有挽回的余地。思虑之中,骤然北风大作,鹅毛般的大雪从天而降。
有通讯官回报:“大帅,前军已经抵达锦州城下!”
锦州城头。
一众穿着褂子的士兵,目瞪口呆地朝下看着,任凭北风卷着雪花灌入肚子当中。城下,无数的关东军,擎着火把已经排成了一个个方阵,而后来,如同一条火龙般的队子,还在滚滚开来。往远处瞧,一眼望不到尽头。整个城外,除了隐隐传来战马嘶鸣,竟是一片鸦雀无声。
第三师论战斗经验,可谓身经百战。从一开始就战斗在朝鲜最前沿,打的仗多,而且还有不老少极其惨烈的刺刀战。时隔大半年,这支队伍的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上到下,噤声之时,自有一股子肃杀之气。一万五千官兵汇聚在此,顿时让整个锦州北门上空,肃杀之气环绕聚集。
“快……快去报将军,关东军何……姑爷来了!”守城的小军官已经语无伦次。赶巧,守卫在此的,却是从辽南败退下来的吉林练军,领头的不是旁人,却是何绍明的岳父长顺。
八千吉林练军,如今退到锦州的不过五千之数。朝廷心里头明白何绍明与长顺的关系,留在这儿也有些防范于未然的意思。若是长顺能阻挡何绍明,最好不过。若是不能,倘若长顺在山海关来个窝里反,谁也受不了。所以,留在这锦州是最恰当不过。
长顺宦海多年,朝廷打什么主意,他是门儿清。可他这会儿却陷入了两难。摆在面前的问题实在难以抉择。论亲,何绍明是自己女婿,论忠,自己还是这大清的臣子。而且,他认定了光绪斗不过慈禧,还自以为何绍明是帝党一派。所以,他这会儿正考虑着是不是该劝劝自己这位能耐太大的女婿,可又害怕万一脾气见长的何绍明,来个翻脸不认人。一时两难啊。
就在这个光景,戈什哈已经来报,关东军兵临城下!
“好快啊!”长顺纠结着眉头,暗自叹息,左右是躲不过去了,且上城头再说吧。
就在此时,何绍明已经立在城下小半天了。瞧着严丝合缝的城门,何绍明正琢磨着需要几颗炮弹才能解决。旁边儿,翰林编修文廷式已经是急不可耐。
“何大人,为何还不叩门?……诶呀,圣旨……我去叩门!”文廷式几天来,一直都是失了方寸的模样,内里急不可耐,偏偏却有力没地儿使唤。赶上这差事,当即就蹿了出去。
片刻,立定在城门不远处,挥舞着写了血书的黄马褂,扯开嗓子就喊开了:“本官……翰林编修文廷式……今有圣旨在此,著盛京将军何绍明……提兵入京……尔等快快开门!”
黑咕隆咚,根本就瞧不清楚文廷式手里头拿的什么,就看着下头举着块黄布来回挥舞。
守门的军官,眼瞧着关东军没有立刻攻击,琢磨着自己家大帅可是何绍明的岳父,女婿还有打岳父的道理?当即,心里总算有了些底,这说话也硬朗了许多:“圣旨?这位大人,您别蒙人,圣旨咱可瞧过……您要是想骗城门,也准备好点儿,弄一块破布算怎么个意思啊?”
“哈哈……”城头兵痞一片哗笑。
文廷式挂不住脸色,正要再说,却被何绍明派出的卫兵招呼了回去。
瞧着文廷式满脸激动的神色,何绍明轻笑道:“文大人,对付丘八,我在行……凯泰!给城头点儿教训!”
“是!”何绍明的头号兵弁头子凯泰,一脸的兴奋之色,对身后一招手,抓过一门火箭筒,上了弹药,催马就朝城门奔去。也不待战马停息,趁着转弯的光景,对着城头就扣动了扳机。
‘嗖’‘轰’!火光一闪,再看城头,方才那小军官躲着的墙垛子,已经被炸飞了。
外有万多大军临城,又有这么强硬的态度,一众练军早就吓破了胆子。上头即便有些伤亡,这个时候,也没人敢还手。
“别打,别打!误会……误会啊!何大帅,咱们是吉林练军,您岳父就在城里头,正巴巴往这儿赶呢。”
求饶声一丝不漏地传到了何绍明耳朵里,他当即心中腹诽:“吉林练军……这慈禧是琢磨着打亲情牌啊……”
盏茶的功夫,城门开了一个小缝,三个人影远远地走了过来。
待及近,何绍明便瞧清楚了,当先一老者正是自己的岳父,吉林将军长顺。
三人停在何绍明面前,随即翻身下马,长顺琢磨了半天,才一拱手:“绍明……年许不见,你可是本事越来越大了。”翁婿二人,阔别年多。分别之时,何绍明还只是个小小的提督。而如今,论级别,俩人都是关外的将军,论权力,何绍明现如今可还是顶着几个钦差的头衔。也无怪长顺心思复杂。
这边儿还没等长顺下马,何绍明早早就翻身落马,抢在长顺前头,一个标准的军礼已经敬了过去。两世为人,何绍明异常珍惜亲情。面前的长顺,虽说是个满族人,自己又是个穿越客,可人家对自己有养育的恩情。打心眼里,何绍明对长顺那是恭敬。
二人互视一笑,颇有些翁婿叙旧的意味。
身后的文廷式瞧着不好,深怕何绍明会因私废公,当即咳嗽一声,插嘴道:“何大人……长大人,眼下不是二位叙旧的时候,圣主蒙尘,正等着大军入京戡乱……正好,长大人在这儿,这圣旨您也有份……事成……”
没等他说完,那头长顺已经连连摆手。随即苦笑道:“文大人,圣旨不圣旨,谁也说不好是真是假……头三天前,咱们可是接了朝廷的公文,圣上亲自下了圣旨,明令我等守住锦州,谁都不许放过去……文大人,别急,待我与绍明说道说道,然后咱们再说眼前的事儿。耽误不了多少光景……绍明,这边说话。”
说着,长顺把着何绍明的胳膊,慢悠悠朝中间走去。待足够远了,这才停下。而后反复打量了下何绍明,面带笑容,拍了拍何绍明肩头,赞许道:“黑了,也壮实了……举国皆败,唯独绍明你能力挽狂澜。好!没给大年(何绍明之父)丢脸,是个爷们儿!”
何绍明这会儿放下了一切伪装,就如同孩子一般,满脸的兴奋:“岳父谬赞了。”
“当得,当不得老头子绝对不会夸你……我那外孙女可好?”
“我也大半年没回家了……嘿,凝香来信说挺壮实的,如今都能开口讲话了。”
“好好,好!额鲁那混小子没给你添乱吧?”
“还成,您瞧,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