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塑国魂-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众朝鲜官吏把这话当成了托词,可事实上,何绍明还真病了。
营务、训练,这些自有秦俊生操持,根本用不着他何绍明。何绍明闲来无事,瞧见天气日暖,不少的野生动物活跃在山间地头,便起了打猎的心思。带着几十名护卫,好好过了把田猎的瘾头。不想,山风一吹,倒还真感冒了。
帅帐内,何绍明裹着被子,捧着一杯开水将鼻子凑过去,猛吸着蒸汽,借以缓解鼻塞之苦。好半天,抬起头心中腹诽,也不知白加黑什么时候能发明出来,有康泰克也成啊。
正踌躇间,就见门帘挑动,一脸凝重的秦俊生走了进来。
“大帅,汉城传来的消息。”说着,秦俊生将手中的信笺递给了何绍明。
展开信笺一看,何绍明微微苦笑。历史,还是按着它原有的轨迹在发展着,预定中的东学道作乱,终于如期发生了。旋即了然秦俊生为何脸色凝重,自己反复灌输着日清甲午战争的走势,如今被自个儿说中的开头,如何不叫秦俊生凝重?万一若是结局依然如历史一般,我辈军人如何自处?
何绍明长出了一口气,毕竟,历史还在把握之中,那么,自然也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谋划。至于改变之后,再如何,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电告辽阳,让裴纬提了银子尽快再去一趟京城,无论如何,我们要在五月前返回去!”
“是。”秦俊生如同一名副官一般,何绍明说一句,他便拿起笔记录一条。
“给第一师发电,四月前结束雇佣任务,尽快赶回。”
“另外……告诉那群破落户一声,加紧搜刮,咱们时间不多了……我可不想留下一颗粮食辎敌!”
“是。”秦俊生记录完毕,收了本子。旋即犹疑着,几欲张口,却始终没有说出话来。敬了礼,转身去了。
何绍明心知,秦俊生是想问个究竟,到底自个儿是如何做出这犹如预言般的猜测。能说么?恐怕这辈子都得藏在心底,穿越这事儿说出去谁信啊。
秦俊生关上帘子的瞬间,清冷的空气吹了进来,顿时让何绍明精神一振。“也是时候联络联络那位朝鲜太上皇了……甲午……”何绍明目光深邃,随即凝神,撇下被子,坐到桌前奋笔疾书起来。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三零撤军
五月的天,晴暖少云,四处槐花香。零 点看书平壤周遭,田野乡间,成片地连着水田,绿油油地稻苗抽出半尺来长。穿着朝鲜传统白色服装,头戴斗笠的农人间或其中,偶尔一嗓子引吭高歌,唱出一曲农忙乐,一副天下太平之景。
平壤距离汉城不过八百里的距离,快马三天的时间就能赶到。相比于汉城的一片愁云,平壤倒是显得出奇的平静。关东军第二师一万五千人往这儿一扎,平壤附近的东学道份子立马老实了不少,连平日集会都小心翼翼,更不用说闹事儿了。
要说一点事儿没有,那也不太可能。清国钦差自打来了这平壤,便撒出去大批的黄带子,提枪跃马,挨个衙门晃悠,不是抢粮就是抢银子。搞得平壤上下朝鲜官吏怨声载道。可这跟朝鲜平民百姓一个大子儿的关系都没有,关东军除了操练,每日就待在营内,根本不扰民,大家伙该忙农时忙农时,只要不走近关东军军营十里范围内,嘛事没有。
抹了把头上的汗水,农人举目望向远处的军营,稀疏的栅栏根本就挡不住视线,只见不时会有几十名骑士簇拥着一个惫懒的黄带子,赶着马车进入军营。不用说了,这肯定四处去‘借债’的清国宗室回来交差了。
太阳有些晒,那六半解着衣服,一边儿催促喝着凉茶,一边儿盯着军需处的军官清点物资。看着一车车物资,或是过秤,或是清点,记录之后入了库房,那六心里多少有些肉疼。就这么一趟,少说七八百银子,自己得了一成五,这才一百出头啊。这大热的天累死累活的,他那六爷容易么?
那六虽然肉疼,可也只是腹诽罢了。他那六虽然贪财,可也懂得取之有道这个道理。这一趟随着何大帅出来,算是彻底平了京师的亏空了,这一切得感激人家。人家何帅用了钦差的大印,随便打发个阿猫阿狗都能办好这差事。之所以便宜他们兄弟,还不是看着同是旗人的面子?有事儿何帅顶着,大头何帅拿,这是天经地义的!再说了,这可是无本的买卖,这年头黄带子赶马车的有的是,上哪儿找这差事去?人得知足!
转念又琢磨,这都俩月过去,按说该划拉的地方都扫过了,如今地方州府衙门穷的都养不起耗子,下一趟可怎么着啊?正发愁呢,冷眼一瞧,就见一大帮人簇拥着何绍明从军需处路过。
那六当即就来了精神,收了扇子,放下茶碗,几步窜过去,别扭地停在何绍明身前,而后一个标准的‘伪军’式敬礼,随即点头哈腰:“大帅好!嘿嘿,大帅,这天儿实在忒热了,你寻营啊?诶哟喂,要不说怎么是何帅呢,关东军落在您手里真是该着了!换个旁人一准儿办砸了。”
那六一脸奉承,马匹意味十足。这边儿何绍明停了身子,瞧了他半天,觉着眼熟,又一时认不出,随即看见其身上的黄带子,当即就乐了。没等何绍明说话,寸步不离身旁的凯泰就说话了。“那六,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碍着大帅。”
凯泰一副冷面孔,再加上一身笔挺的军装,那六楞是被唬了一下。随即醒悟这是从前一起混四九城的哥们儿,当即不忿道:“怎么说话呢?什么叫碍着?爷是有正经事儿找大帅,打什么岔?合着你凯泰当了几天大头兵就觉着自个儿人五人六了,哦,开始瞧不起咱们了?”
“你……”
“凯泰!”何绍明挥了挥手,制止了继续要斥责的凯泰,随即和颜悦色道:“你有什么事儿,赶紧说,要是容易办本帅立马给你办了。”何绍明之所以给了好脸色,完全是因为这帮子宗室实在是太有‘能力’了。小小的平安道,楞是让他们挖地三尺搞来了四十万两银子来。听巡逻的士兵报告,其中某位宗室硬是拆了人家某官吏的宗庙,将其先祖铜像给搬了回来。还有更绝的,某贝子拆了州府的牌匾,扬言三日内不凑出一万两银子就给人家牌匾劈了当柴火烧。人才难得啊!这让何绍明确信了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纨绔宗室也一样。
那六挑衅地瞪了凯泰一眼,这才拱手嬉笑道:“何帅,还是您好说话。这个,何帅啊,咱们兄弟这俩月早出晚归风餐露宿的,图的就是为大帅尽心办差。可我怎么听说,咱们忙活了俩月,临了某些物资还要靠辽东运过来?”
何绍明点了点头,等着他下文。
那六故作痛心状,比划着自个儿脸虚打了一下:“诶哟,这是咱们差事没办好啊。”叹息一声,随即怅然道:“大帅,这您也不能完全怪咱们,我们个儿几个就快跑断腿了,可平安道就这么屁大点地方,实在油水有限……呃,这个物资有限,您看是不是让哥儿几个去其他道转转?”
“哈哈……”何绍明忍俊不禁,身旁一众人等也是嬉笑纷纷。感情这位是嫌没捞够啊。
那六陪笑着,翻着眼暗自琢磨,这要求是不是有点儿过份了。
不想,何绍明笑罢却道:“成,本帅准了。可有一条,不许过大同江。大同江往北你随便折腾,另外,普通老百姓没什么油水,别坏了咱们关东军的名声。”
“诶,诶,得了,你请好儿吧。但凡是犯了一条,您把我那六扔小黑屋关俩月……回见了何帅。”那六兴奋着,一边儿招手一边儿后退。退到车马旁,挨个给自己的兵痞赏了一脚,也不管物资清点没清点完,卸了车,急吼吼地走了。那六可精明着呢,正如那日他偶然听到何绍明所说,信息战,顾名思义信息就是优势。回头哥们儿弟兄都知道了,他那六再想拿大头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何绍明等人驻足当地,看着远去的那六等人连连摇头苦笑。身旁,秦俊生撇着嘴,小意道:“大帅,这朝廷撤兵的公函也到手了,这回可随了您的心思了?您打算什么日子回撤?”
今儿一早,朝廷撤兵的公函总算发了下来,何绍明心底一块大石头落地。何绍明电文中说的急切,裴纬不敢怠慢,此番,他又提了八十万大洋在京师游走。因着前头走过一遭,这回是驾轻就熟,上下打点一番,总算又给慈禧捐了五十万修海子钱。而其他三十万,也一分没剩,全都走了门路。当朝诸公,内务府李总管,这都得送到。否则,那五十万银子根本就送不上去。
何绍明收了脸色,当先一步继续朝前走去。“俊生,你是不知道,这些日子可把我自个儿愁坏了。倘若留在朝鲜,战事一起,我等必然受调开赴前线。且不说战局如何,只要关东军显示出丁点儿实力,我那位坐镇盛京的‘婆婆’肯定就得抄咱们老巢。再者说了,与北洋混在一起,这政令听谁的?呵呵,说不清楚。如今这朝鲜,就是一块是非之地,还是离开的好啊。”
秦俊生点了点头,随即疑惑道:“那大帅为何不下令尽早撤军?”
此时,众人已随着何绍明出了军营。站在营门口,遥遥朝南望去,隐约可见低矮阴沉的平壤城。
“我在等一封回信。算算日子,也该到了。”
秦俊生看到,何绍明在说此话的时候,目光迷离,既有期许又有些担心。
汉城。
“袁道慰亭兄亲鉴:
被支平壤,实非本愿,更无与兄争权之意,缘由始末,想兄早知。慰亭兄经略朝鲜,历壬午、甲申,十数年威名震朝鲜,实非兄弟可比。此番慰亭兄在汉城,兄弟驻平壤,不过八百里之近而不得相见,此诚为遗憾。近日,闻倭人照会于总理衙门,想来兄弟之关东军,回撤之期不远矣。
是以,兄弟有言不吐不快。朝鲜局势,每况愈下。东学道作乱,远非朝兵可敌,料朝王借兵之期可待。然则,天津之约甚为掣肘,日本数十年厉兵秣马,倘借机出兵,战事一触即发。遍观我朝,可战之兵唯北洋,而中堂尚且未有防范倭人之心。战事一起,以有备而战无备,先机尽失。
何某此言,想来慰亭兄只当悖论。且待来日,若兄弟果真言中,还请慰亭兄定要携裹朝王而退汉城……交浅言深,临书匆匆,云泥两隐。何。
”
签押房内,袁世凯一身孔雀补子三品朝服,一手按着椅背,一手捏着手中的信笺。凝神看完,嗤笑一声,旋即将其丢在一旁。
“黄口小儿,口出狂言!小小日本如何敢挑衅天朝上国?”
袁世凯本就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儿。他少年从文不第,转投军旅,随了吴长庆开赴朝鲜,壬午、甲申立了天大的功劳,颇受李鸿章赏识,谓之‘知兵事晓政务’,是个难得的干吏。一朝出人头地,更是目中无人。吴长庆死后,因着打压庆军不服他的营官,又因甲申之中破坏了日本好事而被日本人发照会要求严惩,袁世凯被调回国。闲赋一年,次年又被启用,重返朝鲜。旁的也就罢了,要说这朝鲜局势,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在他看来,即便是朝廷出兵朝鲜,日本人顶多派上百十名军士护卫使馆罢了,怎么会还敢跟大清交战?日本并不在他眼里,真正要防的,是俄国人。袁世凯知道,俄国人一直想要在远东谋求一个不冻港。朝廷派军入朝代戡,俄国人趁机出兵,这可就不好办了。是以,袁世凯一直在此事上犹豫着。
暗自嘲笑了一番,想想人家何绍明也是好意,自己不便驳了人家,便提笔回复了一封信笺,随即交给亲兵,叫其打发人送往平壤。人家何绍明放着电文不发,而是送来一封错字满篇的信笺,就是为了表明诚意,自个儿不能因为政见不同而失了礼数。
“大人,朝鲜闵大人求见。”
“哦?快快有请。”刚刚歇息了半晌,就听亲卫前来禀报,朝鲜闵泳骏求见。这闵泳骏官职虽然不高,却是朝王与闵妃一党与袁世凯的中间人,二人相交已久。
没一会儿,就见满脸焦急的闵泳骏走了进来。二人见过礼,闵泳骏随即急躁道:“袁大人,东学道乱党已经攻下了全州,王上让我来问问袁大人,如若借兵,天朝大军何时可至?”
“攻下全州了?这么快?”袁世凯脸色平淡,结果他早已预见到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已。全州是全罗道的首府,它一陷落,意味着整个全罗道已经落入东学道之手。而如今庆尚、忠清二道,东学道也闹的很凶,局势不容乐观啊。朝鲜一共才多大?倘若这两道也全部陷落,那就等于半壁江山没了。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清军大举而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戡乱的。看来,这借兵之举得从速!
“诶呀我的袁大人,您别光愣神啊,您倒是给个准数儿,我也好向王上回话不是?”闵泳骏本就坐立不安,此刻更是一边儿跳脚一边儿催促。
眼见着闵泳骏如此,袁世凯也不好嘲弄,当即正了脸色道:“闵兄莫急,袁某方才不过是考虑得失而已。”
“得失?还用得着考虑么,眼瞅着半壁江山可就没了!”一听这话闵泳骏更急了,甩着宽带的袍子,不停地擦拭着额头上汗珠。
“闵兄,请回王上。只要朝鲜政府发出正式照会,我大清必会考虑维护宗藩权益,酌情出兵……”这话是套话,眼见着闵泳骏又要着急,袁世凯随即改口道:“袁某估计,不出一个月,朝廷必然发兵。一个月,已经是最少的准备时间了。”
“一个月?说准了?”见袁世凯只是笑而不语,闵泳骏也知道朝廷大事儿,不是袁世凯能拿主意的。别看袁世凯在朝鲜地位崇高,虽无总督之名却有总督之实,可放到大清就是屁大的道员而已。“好!我这就去回报王上,袁大人留步,告辞告辞!”闵泳骏一拱手,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日到中天,前脚刚送走了闵泳骏,没等袁世凯用饭,亲卫来报,又来人了。
这回来的人,名叫郑永邦。此人虽为汉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外交官。此人先祖移居长崎,而后时代以通译为业。闻听来者是郑永邦,袁世凯很高兴,他正打算借此机会探探郑永邦的口风,询问一下就眼前的局势,日方的看法。
“袁大人一向可好?”
“永邦,莫要客套,屋内叙话。”袁世凯每次见到郑永邦,都会觉得格外亲切。‘血浓于水’,这一古老的信念,在袁世凯脑子中是存在的。他认为身上流淌着汉族血脉的郑永邦,不会做出有害祖先的祖国中国的事情。他甚至还认为,郑永邦肯定会瞒着上司做出有利于中国的一些举措。
他不知道的是,明治初年,正是日本国家意识高涨的时期,身上有着汉族血脉的郑永邦,绝不像他想的那么单纯。相反,正因为郑永邦有个中国姓,所以才会想当一个比所有人更加爱国的日本人!
而郑永邦的上司,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两点,才蓄意让郑永邦接近袁世凯。
二人寒暄一番,旋即进了正题。
郑永邦低声道:“朝鲜局势崩坏,为何不见清国出兵?”
袁世凯有些纳闷:“怎么听你这话,反倒是在催促大清出兵?”
“正是要催袁大人。”郑永邦苦着脸道:“两月来,贸易严重萎缩,已经损害了日本的利益。此番,杉村公使就是让在下来询问一下,清国究竟准备何时出兵?”
袁世凯笑着指点着郑永邦,道:“你啊,哈哈,且安心,大清早有准备。”袁世凯之所以嘲笑郑永邦,那是因为郑家在朝鲜有着不小的买卖。随即又道:“永邦,同为汉人,可否透露……倘若大清出兵,日本如何处之?”
“日本?”郑永邦如同听了笑话一般,满脸惊奇。“伊藤内阁与反对派吵得一塌糊涂,哪儿还有工夫搭理朝鲜?最多加派一些使馆护卫罢了。”
郑永邦这话倒是实话,此刻的日本,伊藤内阁与反对派的确在为是否出兵朝鲜而争吵。这与袁世凯手中的情报倒是一致。
是以,袁世凯心下稍定。他本就认为何绍明那一番话纯粹是胡言乱语,此刻有了郑永邦作证,就连那么一丁点儿的犹疑也去了。“永邦,倘若大清出兵,按照天津之约,应当如何照会日本政府?”
“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都可以,我国必无它意。”
“果真如此?”
“诶呀,袁大人,我什么时候骗过您?大清还是赶快发兵吧,早一天,我这头也好少损失点儿不是?”
望着郑永邦那一脸不耐与肉疼的表情,袁世凯信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三一密云不透
汉城,日本领事馆。
“公使大人,袁世凯已经相信我的话了。”说话的人,正是方才与袁世凯攀谈亲切的郑永邦。此刻,微微前倾着身子,面上带着得意的微笑说着。而他对面,则坐着正在凝神思索的日本驻朝公使杉村睿。“要不要,明日我再去一趟,让袁世凯更加相信帝国别无他念,从而尽快出兵?”
杉村睿穿着一身洋装,思索了下道:“不必了,袁世凯是枭雄,若你接连二三地催促,反而会让他生疑。”随即笑了笑,宽慰道:“郑君,你做的很好,我会上报内阁。倘若此次征清成功,我会请伊藤首相上奏天皇,为你赐一个真正的日本人姓氏。”
“多……多谢杉村公使。”郑永邦神色颇为激动。多少年了,几代人生长在日本长崎,郑家早就是日本人了,那点汉族血脉淡的不能再淡。就是如此,因为这姓氏,郑永邦从小就受尽了同龄人的欺辱。他确信,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日本人,是以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业,为天皇尽忠,从而告诉全日本,他郑永邦是个真正的日本人!
且不说他如何激动。
杉村睿则还在思索着。如今国内吵做一团,吵的,不是出不出兵,而是终极目的是占领朝鲜,还是侵入清国。日本维新二三十年,从一开始就打的富国强兵的主意,而日本国小资源少,要想崛起,必须要占有一块资源丰富的殖民地。遍观东亚,朝鲜与清国的台湾是最理想的殖民地。距离日本近,资源丰富,而且不与列强起冲突。这两块地方,一个是清国国土,一个是清国宗藩,想要吞下必然与清国一战。谋划二十年,这基调一早就定下了。
而现在日本的争论,无外乎占据两地后究竟要不要继续深入清国。无论如何,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帝国一定要把握的。本月,北洋水师帮助朝鲜运兵,帝国国内就多次要求杉村睿密切留意,查看清军是否下船登陆朝鲜。其目的,就是找到借口趁机开战。
可惜的是,北洋水师的官兵并没有上岸。只有清国率先出兵,日本才会有体面的借口!
杉村睿叹了口气。“看来,明天需要亲自去拜会一下袁世凯了。”
翌日,杉村睿拜会袁世凯。二人在房内密谈良久。
杉村濬问,“盼华速代戡,允否?” 袁答:“韩惜民命,冀抚散。及兵幸胜,故未之请,不便遽戡。韩民如请,自可允。” 杉村濬问:“倘请迟,匪至全州,汉城其危。拟先调兵来防护,华何办法?” 袁答:“或调兵护,或徙商民赴仁川,待匪近再定。” 杉村濬:“韩送文请告知,以慰盼念。倘久不平,殊可虑。” 杉村濬所说;“拟先调兵来防护”,含催促中国出兵之童,又是为日本出兵预留地步。袁世凯却见不及此,总是从好的方面考虑,以为同杉村濬有老交情,不会对自己过不去,说什么“杉与凯旧好,察其语意,重在商民,似无他意。”袁世凯完全相信了日本方面的瞎话。
随即将之前与日人的对答,附上自己的见解,发电李鸿章:“杉与凯旧好,察其语气,重在商民,似无他意。”
平壤,关东军军营。
收到袁世凯一封满是客气,言辞中却不无嘲讽的信笺,何绍明满是无奈。心中暗叹,恐怕此刻精明的袁世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出兵与防范俄国人上去了,全然中了日本人圈套。零 点看书可以想见,袁世凯肯定会将自己的见解电告李鸿章。
而李中堂本就不信日本敢挑战‘天朝上国’,再有颇受他信任的袁世凯为之佐证,出兵在即,而全然不知等待他的是一场决定未来中国走向的战争!以有备而攻无备,其结果可想而知,更不用说满清上下**,早无可战之兵了。
自个儿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劝说,而历史却依旧按着它固有的轨迹运行着,自己这只蝴蝶还是不够强大啊。
瞧着何绍明眉头紧锁,狠狠将信笺揉成一团,秦俊生当即了然信中说了什么。小意道:“大帅,这不正随了您的意么?北洋败了,咱们关东军顶上,而后趁着日军战线拉长,久战兵疲,一股而下,来个反败为胜。到那时,汇聚天下人望,坐拥五万精兵,这天下……”
何绍明瞟了秦俊生一眼:“俊生,你可知我为何要写这封信,低三下四求一个三品道员?……为的就是朝鲜王室!今后无论战果如何,日本人掌握了朝鲜王室,就有了所谓的大义!这朝鲜就成了日本的属国!他日咱们再想攻取,首先就占了一个不义!所以,要想掌握主动,无论如何,都要趁着日军攻下汉城前,抢出一位朝鲜执政者!李王、闵妃、大院君,这三人只要有一个在手,日后咱们就有了资本!”
秦俊生嗤笑一声:“可人家袁世凯不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