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初唐-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业摇摇头,抬手阻止道:“上奏参他?犯不着。而且殿下新到蜀州就藩,没必要惹这些是非让朝廷众臣议论,到时候说不定还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倒打一耙殿下你,弹劾你一个扰乱地方政务的罪状。因为这个惹来一身腥臊,那就划不来了。”
关键是郭业现在还吃不准梁世道的身后,到底是什么人在撑腰,到底是谁让他有此底气屡屡为难李恪,阻挠他扎根蜀州就藩开府。
李恪听着郭业说得如此严重,不由脸色起了几分担忧,心中立马放弃了上奏父皇告状的念头。
而后问道:“郭长史,下一步,本王该如何做?”
郭业闻言抻了抻懒腰,指了指周遭附近坐在地上休息的上千人,说道:“殿下你看,大家伙都累得够呛,困得不行。眼下殿下的任务就是带着大家伙正式入驻折冲都尉府,好好休息几天。至于剩下的事情嘛……”
说着,他也不由打了个哈欠,带着倦意懒洋洋地说道:“剩下的一切事情就交给臣来操办就好。明天,我也该回陇西老家省亲一趟了。一嘛替殿下筹集一番修造都督府府衙的银子;二嘛顺便见上几个朋友帮帮忙,好让殿下早日将蜀州等九地州府的军务,牢牢掌握手中!”
“是呀,眼下急需一笔银子修造大都督府。可是本王这次就藩并未带多少家当,父皇与母妃也只给本王……”
“哈哈,殿下放宽心,有我郭业在,还能让殿下为了这些黄白之物而操心吗?殿下,我看还是早点进驻折冲都尉府吧,其他诸事,一切有我!”
“好,那一切有劳郭长史了。只要郭长史助我在蜀中站稳脚跟,本王将来定不会亏待郭长史。”
“殿下,说这些见外了!走,先行休息才是。”
“好,郭长史,你与本王同步并肩一起走,请……”
第644章回家了
很快,在几名蜀州府兵的带路下,郭业与李恪率着近千人队伍窸窸窣窣重新开拔进发,暂时将行营安扎在余奎的折冲都尉府中。
无论是李恪,郭业,还是都督府数百亲兵,因为从天黑进城一直折腾到现在的缘故,早已是人困马乏累得不行,来不及细细安排便纷纷找地儿睡觉安歇去了。
夜色沉沉拉下了黑色铁幕,郭业与李恪等人在蜀州折冲都尉府渡过了就藩的第一个夜晚。
月落星移,初阳东升,东方曙光乍泄之时,郭业便早早洗漱完吵醒了睡得正香的李恪。
他是来跟李恪辞行,要尽早赶路回陇西省亲。
一听郭业要回乡省亲,李恪哪里还敢耽搁他?因为郭业昨夜就放话了,回乡省亲是一回事,关键是要替自己筹集兴造都督府的银子,还有联络几位旧友早日帮助自己在蜀中站稳脚跟。
李恪想想自己也真够憋屈,好歹也是就藩的亲王,没想到来蜀中却落得如此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过他也很庆幸,真是不出帝都不知天下事,这次虽然就藩极为不顺,但好在有郭业帮衬协助,而且是大力无私地援手。
李恪的心中尽是满满感激之情,无法言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李恪对于郭业并未小家子气。为表自己的心意,他从数百亲兵中调拨了一百人给他,并让负责数百亲兵的那名致果校尉随行郭业左右,供郭业驱策使唤着,算是为郭业省亲陇西以壮声势。
郭业也不矫情,直接领了李恪的这道人情。
他临走前又对李恪殷殷嘱咐了一番,提醒他在自己未回来之前尽量深入简出,多多呆在折冲都尉府中,以免又被梁世道那孙子钻了漏子为难一番。
对于他的话,李恪自然是信奉不已,连连保证着。
很快,郭业便领着都督府的一百名亲兵,携着贞娘离开了折冲都尉府,准备趁早离开蜀州城,尽早地回到陇西老家。
蜀州城与益州城相邻,不过蜀州城在岷江下游,益州城在岷江下游。如果乘舟走岷江水路的话,逆风而行速度太过缓慢,因此他没有选择走岷江水路,而是轻车从简走了陆路,走陆路的话只需翻过几座山,走一条较为生僻的山路,便可在今天天黑之前直接抵达益州府下辖的吴中县。
吴中县的隔壁就是陇西县,在吴中县城只需稍做休息一晚,第二日重新走官道就能直达陇西。
兴许还能赶在吃午饭前回到陇西家中。
李恪亲自站在都尉府门口,目送着郭业率着人马匆忙离去。不一会儿的光景,便消逝在了他的视野之中,留下漫天尘嚣而起的灰土。
李恪轻掩着鼻子,心中叹道,此番真是得亏了有郭业啊,不然本王就藩此地真要遭老罪了。他日本王站稳脚跟,一举节制住九地州府的军务,定不会亏了他。
母妃说得对啊,是人才就要笼络,出手更是不能吝啬小气。不然,如果让太子皇兄与魏王兄得了此人,不就是如虎添翼吗?
人才,郭业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坊间谣言不可信呐!
……
……
又过了一天一夜,时间不早不晚刚刚好,正如郭业之前所预料的一般,正是踩着午饭的饭点儿进了城。
这个时候的陇西县城是最为繁闹之时,当身穿绯衣宽袍,头戴双翼帽,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郭业率着明盔亮甲的百名亲兵一进陇西城,便立马引来了县中百姓的驻足围观与议论。
委实赚足了沿街百姓的眼球,所到之处皆是唏嘘赞叹感慨之声,众人见着郭业如此风光回乡,心中不约而同都萌生出一道声音来,郭家大郎郭小哥,貌似又升官儿长出息了!
郭业策马走在前头,面对着街道两边的围观百姓皆是笑脸相向,若有人壮着胆子打来招呼,他还是如当年在陇西当差一般,喊出对方的名字道上一声好。
被喊出名字之人那叫一个脸上有光,与有荣焉呐。
紧随在郭业身后的那名亲兵致果校尉见着眼前一幕,不由暗暗感叹,没想到郭长史在老家居然有如此高的声望,相比在长安坊间的声望,真乃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今日可算是长了见识。
这名都督府的亲兵致果校尉姓刘名振轩,刘家三代都是军伍出身,他的父亲当年更是卢国公程咬金麾下的一名游击将军。后来其父年岁渐老,便让刘振轩萌荫了父职,在金吾卫领了个致果校尉的差事。
此次虽是机缘巧合,更有些被人排挤出金吾卫的意思,居然被调拨到了蜀王麾下,负责此次就藩的数百亲兵。
本以为是坐了冷板凳,谁知见识到郭业的能耐之后,刘振轩更庆幸自己的这次被人排挤。
至少跟着郭业这样的人办事,只要尽心尽力,还能少得了升迁的机会?
感叹之余,刘振轩不由暗暗提醒着自己,刘振轩啊刘振轩,跟着郭长史绝对不会亏,一定要抓住机会啊!
街上的动静也惊动了马车内的贞娘,她偷偷摸摸掀起车帘一角看了眼外面,不由一阵震惊,真是好大的场面呢。
放下车帘后不由伸手捂着胸口,脸上有些烫热的呓语道:“怎得越是快到郭府,我的心越发跳得厉害呢?”
不一会儿,围观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关于郭家大郎,陇西郭小哥衣锦还乡归故里的消息飞快传扬了开来,越来越多的陇西百姓都朝着大街这边涌来观望。
哒哒哒~~
郭业保持着风度,继续策马朝着郭府方向赶去,一路之上皆是笑脸相向,时间一长脸颊肌肉都有些僵硬起来,险些没将下巴给笑崩掉。
直到策马进了巷中,到了府邸门口翻身下来马,郭业才收起僵硬的笑容,揉了揉脸抬头看着自己的府邸大门。
大门外的两座石狮,大门上的匾额,依旧都在没有改变;就连两扇大门上的刷漆都未曾有过掉落。
家,还是那个家。
不过大门口此时早已聚拢了府中的下人,应该刚才慢行慢赶走在大街之时,城中关于自己回家的消息也传进了府中。
十几名仆役和丫鬟分左右站在大门两侧,里头还有几个熟面孔他还能叫出名字来。
霎时,所有下人异口同声地喊道:“恭迎大官人归乡回府!”
郭业置之一笑,点头挥挥手示意众人无需多礼。
“贤婿,贤婿回来了,真的回来了!!!”
一道突兀的声音从郭业的背后传来,正是郭府隔壁的吴茂才,郭业那位便宜岳父。
刘振轩不知底细,刚想将其拦下却被郭业阻道:“没事,这些都是家里人。”
刘振轩嗯了一声,笔挺站着拱手道:“长史大人,既如此,那末将先率百名亲兵暂时驻守在巷外吧?免得在巷中拥堵,还惊扰了四邻。”
郭业微微颔首,称了一声好示意刘振轩先行撤出巷中。
这才和飞奔迎上来的吴茂才招呼道:“岳父大人,许久不见,你可清瘦了不少啊!身子骨还算硬朗?”
这不是郭业的敷衍之词,的确,半年多未见,吴茂才的确消瘦了不少,脸上的褶子也深了几分。果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不过吴茂才的精神头不错,连连朗笑道:“还好还好,能吃能喝能睡,这日子安逸得很,可惜不长肉哩。”
说罢,他不由自主地摸起了郭业身上的绯袍,啧啧赞道:“这绯袍到底是好料子啊,啧啧,贤婿,短短半年,你居然换成了绯袍。老夫虽远在陇西,但在茶肆中听过你在吐蕃的威风事哩。莫不是皇上瞅着你军功卓著,又给你升官儿了?”
一番话下来,满脸尽是艳羡之色,眉宇间堆满了市侩。
郭业看着吴茂才这般,心中不由好笑道,这才是我的便宜岳父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如既往的势力啊。
不过自己的升升降降一时间还真无法跟他细说解释,只能点头笑道:“是啊,如今小婿添为蜀州大都督府的长史一职,品秩从四品,算是升官儿了吧。”
“啥?从,从四品?那不是比县令大人,哦不,跟咱们益州的刺史大人平起平坐啦??”
吴茂才如今在陇西身价超然,早已跻身陇西的士绅阶层,无论是眼光还是见识都有了很大的长进。
至少他现在知道县令品秩几品,刺史又该几品,不再是当初在东流乡为争一个里长,而与刘老赖斗得死去活来的土包子了。
不过郭业听他这么问,心里可是一阵苦笑,都督府长史看似品衔与一州刺史没多大区别,但是含金量何止差了一筹?根本没有可比性啊。
但是他也没有和吴茂才细说,只得点头笑道:“差不离儿吧。”
吴茂才一听,顿时乐得眯起浑浊老眼,一张皱巴巴的老脸笑如老菊,口中不滞赞道:“好,好啊,我们老吴家的女婿有出息啊,从四品,从四品呐,和刺史大人平起平坐了呀。”
“大官人,老夫人和两位娘子出来迎接您啦!”
一个下人打断了郭业与吴茂才的谈话,他循声扭头望向大门之中,只见天井方向吴秀秀与康芷茹两人一左一右,搀扶着老娘匆匆朝着大门赶来。
他隐约能看见老娘与两位夫人面带着殷切的神情,特别是老娘,依稀口中叫着“吾儿回来了”“快点,快扶老身见见吾家大郎”。
看着老娘的身子渐渐伛偻,步履有些蹒跚,显出了老态之象,当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霎时,郭业的鼻头泛起酸楚,脑中又浮现出当年老爹与老娘过的清苦日子,还有老爹临终前的殷殷交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自己如今风风光光回陇西,可惜老爹已经看不到了。
“大郎,大郎……”
老娘带着哭腔的声声召唤渐渐清晰了起来,几息之间,吴秀秀与康芷茹搀扶着老娘近到了跟前。
郭业望着老娘眼眶落泪,满脸尽是期翼舔犊之情,胸口仿佛被一柄大锤狠狠撞击了一下,击中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此时,老太太已经来到郭业跟前,颤着枯槁双手抚摸着郭业的脸颊,早已泣不成声,哽咽着嗓子啜泣道:“吾儿,吾儿归家了,大郎瘦了,也黑了。我的儿啊,你可算归家了……”
嘭!
郭业突然双膝一软,腰杆子直挺挺地跪在地上……
咚,咚,咚!
二话不说,冲着老娘狠狠磕了三个响头,嘶声喊道:“娘,不孝儿郭业,回来了!!!”
第645章厅堂之中话家常
正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
郭业堂堂七尺男儿冲着老娘一跪三磕头,在场诸人无不动容,就连他的两房媳妇吴秀秀与康芷茹都呆若木鸡般望着自己的相公。
显然她们一时诧异夫妻分离大半年后,会以这种方式见面。
老太太见着儿子跪地三磕头本就心疼不已,再听着郭业一声哀嚎叫唤娘,更是让她心酸无比,不由想到了郭业那位福薄命薄的老爹郭老憨。
一时间,老太太肝肠寸断又是哭得稀里哗啦,痛哭流涕地语噎不清。
这下倒好,本该是衣锦还乡的喜庆之事,但郭府大门处却沉寂在了一片哭声之中。
吴秀秀她们没了主意,不代表吴茂才这个老奸巨猾也乱了分寸。
当即,他赶紧插话道:“亲家母,今天是郭业衣锦还乡风风光光的大好日子啊,你咋能哭呢?该高兴,咱们该高兴才是啊?”
说罢,吴茂才又不断冲吴秀秀使着眼色,吴秀秀这下会意了过来,与康芷茹一道儿重新搀扶起老太太,悄声安慰着。
郭业经吴茂才这么一打岔,也是暗道,对啊,今天是喜事,兴许我真是许久没见到老娘,太过想家了。
随即,他也上前扶住老太太,安抚了一番。
不一会儿,老泪纵横的老娘总算止住了哽咽悲鸣,在两儿媳的搀扶下,随着郭业、吴茂才一道进了府,前往厅堂。
一行人到了厅堂,待得下人纷纷上来茶汤和糕点,老娘这才从刚才的悲伤中缓过神儿来,脸带慈祥地问道:“大郎,这次在家能住多久啊?”
郭业抿了口茶汤,回道:“娘,这次孩儿准备长住了。此番我回蜀中,乃是奉了皇上的旨意陪同蜀王殿下……”
缓缓,他便将蜀王李恪奉旨到蜀中就藩开府,自己奉旨出任蜀州大都督府长史一职之事道了出来。
老太太听闻,脸色渐渐转好,多了几分笑意。连带着吴秀秀和康芷茹都貌似松了一口气一般。
只听老太太点头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再也不能去吐蕃那些个凶险之地了,前些日子城里那些茶肆的说书人可都在说你在吐蕃如何如何扬我大唐国威,甚至险些送了命!以后咱再也不能以身犯险了,娘虽然是乡野老妇不识字,但也听别人说过,兵者,凶器也!大动兵戈之事,我儿不能再沾手了。”
郭业嘴上不说,心中却是暗暗摇头,看来娘也听说了那些评书段子,想必那段日子肯定担心着我,以至于寝食难安啊。
见着郭业不支声儿,老娘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听进去了自己的话,也就不再纠缠着此事。
只见她扭头突然问起身边的吴秀秀,道:“秀儿,小蛮前些日子不是给你来了封书信吗?她信中可是埋怨着她的哥哥了?”
吴秀秀嗯了一声,轻声回道:“嗯,小蛮前些日子在西川图瓦城那边顺产诞下一个男婴,而后便给儿媳来了封家书。她让我跟娘说一声,母子平安,让娘不要挂念担心。而且小蛮在信里埋怨相公这个当兄长的,不仅外甥出生也不知道,还将二牛突然带往长安。也怪不得小蛮埋怨呢,本来西川那边我们就没啥亲戚,小蛮临盆在即,相公居然还将二牛带去长安,让他们夫妻分离两地,让孩子一出生就见不到生父。哼,换我,我也得生上一番怨气呢。”
说罢,吴秀秀不忘狠狠白了郭业一眼,眼神中没有妩媚,尽是赤裸裸的鄙视。好像在说,你这人是怎么当兄长的,竟然如此的粗枝大叶。
倒是郭业,听完吴秀秀说完之后,差点没大叫出声儿来,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自责道:“天呐,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算算日子小蛮也到时候了啊。晕,忙糊涂了,我真是忙糊涂了,看来我得好好补偿下我妹子才是啊,不对,我这个当舅舅的也得好好补偿一下我那小外甥。”
郭业这次的确没有撒谎,当初从格尔木城撤回西川之后,他连在西川小住的时间都没有,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长安。返回长安后又是因为要应付那些棘手之事,忙着焦头烂额,的确将小蛮诞子一事给忘记了。
见着郭业一阵懊恼,老太太也是忍不住数落了起来,说道:“你说你糊涂不糊涂,居然在那么紧要的时候将二牛带去长安。怪不得小蛮要对你心生怨气了,哪个女人生孩子之时不希望夫君在自己身边?你啊,回头要好好弥补下你的小妹才是。”
郭业不滞点头,称道:“应该的,应该的。不过娘,我带二牛去长安也是有原因的,你知道吗?二牛并非叫二牛,而且也非陇西人氏,孩儿此番带他前往长安,是要帮他认祖归宗,好让我那小外甥将来能够进得宗祠,入得族谱。二牛原名程怀忠,十年前……”
又是一阵徐徐道来,郭业事无巨细地将程二牛的真实身份与来历背景说了出来,又将卢国公程咬金与程二牛父子俩的恩怨情仇逐一讲了出来。
这些东西,郭业没有隐瞒在场的几人,毕竟将来二牛无论从哪方面讲,认祖归宗都是势在必行,对他百里无一害。而且小蛮始终也要过丑媳妇见公婆那一关,提前让老娘和秀秀她们知道,也好让她们心里有个底。
听得郭业说出这桩隐秘来,在场诸人无不膛目结舌,纷纷口中抽着冷风唏嘘不已。
老太太不由叹气道:“没想到二牛这孩子心里如此之苦,整整十年啊,含着一颗苦胆在嘴中足足十年啊,真是难为了这孩子。”
但是吴秀秀和康芷茹都是有见识的女人,一听二牛乃是赫赫有名的朝廷宿将卢国公程咬金家的二公子,心里震撼不已。
再一想到小蛮乃是卢国公家的二房儿媳,看来自己这小姑子的好日子不远了。
而旁边的吴茂才则是满脸的羡慕之色,感慨道:“二牛居然会是卢国公家的二公子,这么说来咱们小蛮以后就是卢国公府的儿媳了?卢国公啊,我再是孤陋寡闻,但可没少听过他老人家的英雄了得啊。亲家母,亲家母……”
吴茂才突然兴奋地冲老太太喊道:“我得恭喜你们郭家了,小蛮嫁给二牛,郭府与卢国公府可就是姻亲了,啧啧,真是造化弄人啊。攀上高枝了,小蛮绝对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老太太毕竟眼界不宽,听着吴茂才这般说,疑惑问道:“这么说来,二牛家在长安城也是大有来头的人家啰?”
“何止是大有来头啊?”吴茂才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摇头晃脑道,“卢国公府,那可是长安城,哦不,在咱们大唐都是一等一的豪门大族啊!羡慕,亲家母真是命好有福气哟,羡慕死俺老吴了。”
郭业听罢,又见着吴茂才这幅市侩到了顶点的模样,心里一阵暗乐,便宜岳父啊,你要是知道你家秀秀乃是霍国公柴绍与平阳长公主李秀宁的女儿,你又会如何呢?八成是要兴奋地夜不能寐了。
而且按照辈分和血缘,秀秀还得称呼当今圣上一声舅舅呢。
不过郭业还是忍住了没有说,毕竟这件事情里头有些复杂,他不知道如果秀秀知道前因后果后,是否同意认祖归宗;他也不知道柴绍那个狠心的王八爹到底是否想着要认回女儿。这些矛盾冲突,他还没理清头绪,因此还没到最后揭开锅盖的时候。
趁着众人都在高兴头上,郭业突然想起还有一件锦上添花之事没有干,那便是李恪的母亲杨妃送给他的那份天大人情。
随即,他开口说道:“娘,孩儿此番回来还给您带了一份厚礼回来。这可是一份光耀我郭家门楣的厚礼呢。总算可以尝了我爹生前念念不忘地未了之心愿,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一听郭业说得如此动容,特别是提到自己福薄命薄的丈夫,老太太也坐不住了,连连问道:“我儿给娘从长安带来何物了?”
郭业道:“娘你且稍等,我让贞娘呈进厅堂来。”
此时的贞娘就在厅堂之外候着,郭业转身准备开口吩咐来着,突然——
厅堂之外传来一阵声若洪钟的畅笑,一道中气十足的嗓音陡然传入厅中:“哈哈哈,贤婿啊贤婿,老夫一出家门走到大街上,就听见处处都在议论你衣锦还乡归故里。你小子可算是回来了,老夫当初一接到我家兔崽子的家书,提到你准备要纵兵杀入吐蕃国之时,还担心你小子和兔崽子一个不留神,将小命统统丢在了吐蕃国呢。哇哈哈哈……”
来人须发皆白却是龙骧虎步,步伐沉稳有力,正是郭业的另外一个岳父——前益州折冲都尉康岳山!
郭业看着康岳山一边放声大笑,一边大步走进厅堂,心道,来得真够快的!
一直久不搭话的康芷茹兴许是看到了郭业的神情,猜出了郭业的心思,不由有些气弱地冲郭业嘀咕了一声:“我,我见着你回来,就早早派人去通知了我爹……”
康岳山走进堂中大马金刀地自顾坐到了一张椅子上,同时也发现了吴茂才的身影,不由又是大笑招呼道:“哈哈,原来茂才你也在啊?”
吴茂才皱皱眉头,有些不悦道:“咋的?俺家贤婿回来,俺就不能来瞧瞧?”
两位岳父齐聚一堂,貌似还不怎么对付,郭业撇撇嘴,心里着实有些说不出来的别扭。
第646章尊称一声老太君
郭业与康岳山打了招呼之后,不忘瞟了眼正一脸不悦的吴茂才,心中嘀咕道,这两人苗头不对啊!
莫非两位岳丈大人是因为自家闺女的缘故,才彼此心生隔阂不对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