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初唐-第6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郭业能为这二人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现在李二陛下对他们死后加封,极尽哀荣,也算是帮郭业稍稍弥补了心中的缺憾。
他再次跪倒道:“多谢陛下。卓远和砒霜在天有灵,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非常高兴。”
李二陛下微微一笑,道:“先别着急,朕还没加封完呢。”
“啊?还能加封?”
“那是自然。加封他们万年县男和长安县男,那是为了酬他们在逻些城的战功。昨天晚上,他们给朕的股肱之臣加了六十年寿数,当然要继续加封。”
“可是……这做梦的事情也就是微臣和陛下私下里说说,怎么能以此为据进行封赏呢?朝廷百官能同意吗?再说了,封他们为男爵,已经是破格之赏,怎么能继续提拔?”
李二陛下胸有成竹,道:“朕这个加封,可用不着其他人的同意。”
“不用经过门下省?”
“完全不用。因为朕给他们的不是朝廷官职!”
郭业挠了挠脑袋,道:“陛下您越说我越糊涂了,不是朝廷官职,那是什么?”
“他们不是在阴间为鬼将吗?朕就封他们一个神职,把他们封为长安城的城隍!”
“可是长安城好像已经有城隍了。”
“朕知道,长安城的城隍是汉朝的纪信。想当初项羽在荥阳困住了刘邦,刘邦无路可走。就让纪信穿了汉王的衣服,出城投降,刘邦自己则趁乱逃走。后来刘邦脱困,纪信却被项羽所杀。”
“正是此人。”
“可是后来刘邦做了大汉皇帝,却没有对纪信进行封赏。纪信这个城隍,还百姓可怜他,自发给他建的庙。”
说到这里,李二陛下冷哼一声,道:“纪信虽为忠义之士,但刘邦都没有封赏他,朕又何必管他的荣辱?朕看就这么定了,就以……你看卓远和砒霜谁当城隍为好?”
“启奏陛下,卓远和砒霜乃是一对夫妻。卓远是丈夫,砒霜是妻子。”
“那就好办了,卓远是城隍爷,砒霜就是城隍奶奶,哈哈!”
郭业心中一动,道:“陛下,微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什么不情之请?”
“这个要求的确是有点过分。不过您都封了卓远和砒霜了,那一个羊也是赶着,俩羊也是牵着,不如再多封赏一个人!”
“你想让朕封赏谁?”
“也是微臣的属下。他叫李珞珈,绰号傻虎。他们都是……他和卓远是结拜兄弟。不是死在逻些城,却是战死在吐蕃王陵前,也算是殁于王事。”
“嗯,既然是卓远的兄弟,不封赏的话,的确也说不过去。那就让李珞珈当个副城隍吧。”
“谢主隆恩。”
郭业明白,李二陛下之所以给了卓远和砒霜这么高的封赏,一方面的确是出于对自己的补偿心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自己那个梦里,他们的特殊身份。
在自己的描述里,卓远为阴间鬼将,有改生死簿的能力,想必在阴间权势不小。
李二陛下虽然还有五十年的寿命可以享受,但是终归难逃一死。那么现在结交这两个在阴间大有权势之人,就很有必要了。
封他们为长安府的城隍,李二陛下一道诏旨就可以办到。真正可以算是惠而不费。
郭业对此结果,就更加满意了。卓远、砒霜和傻虎,都是为自己战死,今日有皇帝能为他们立庙,也算是一翻意外之喜。
又和李二陛下说了一会闲话,郭业就告辞出宫。还没走多远呢,就被一个人拦住了去路。
此人正是马周马元举。
几日不见,马元举可是憔悴了许多,看来这种先货后款的交易方式,还真是让他压力很大。
马元举一伸手就把郭业的袖子给拉住了,道:“结果如何?”
郭业微微一笑,道:“幸不辱命!”
“成了?是哪件事成了?魏征和孔颖达官复原职,还是查清了陛下是否中毒?”
“我办事,你放心。既然说了幸不辱命,那当然是这两件事都办成了!”
“都办成了?你怎么办到的?”
郭业当然不会告诉他实情,含混应道:“当然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陛下乃是有道的明君,岂有拒谏的道理?不过是中毒过深,偶尔迷糊罢了!”
“中毒,陛下果然中毒了?”
“是的,还真是被我猜中了。可惜的是,献上毒药药方之人,已经被被杀人灭口了。无法查知幕后黑手。”
“那可太好了!”
“嗯?你说什么?”
第1759章义薄云天有马周
马元举赶紧解释道:“不……我的意思是……陛下是因为中毒才倒行逆施,而不是本心如此,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原来我们都误会陛下了,现在想来还真是惭愧至极!”
说到最后,马元举的眼圈都有些发红,他抽泣了一下,继续说道:“没说的,从今以后,我马周一定对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赎今日之罪!”
郭业笑嘻嘻地说道:“那你们误会我呢?”
“误会你啥?”
“误会我是陛下的私生子,和我闹生分?现在陛下已经决定让两位大人和我都官复原职,你的第三条怀疑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难道你现在还认为我是陛下的私生子?”
“这个嘛……”马元举躬身一礼,道:“郭兄弟,对不住了!我马周向你赔罪!不过……”
“怎样?”
“明人不做暗事。只要那个流言还在,只要愚兄还是晋王府的长史,愚兄就不得不对你抱有小小的警惕!还望郭兄弟见谅!”
郭业用手点指,道:“你呀你!酸腐!对了……”
忽然郭业脑海中一道念头闪过,道:“陛下前些日子的所为引起了百官不满,暗流涌动。你们的计划恐怕不只一条吧?”
马元举道:“现在已经是皆大欢喜。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秦国公又何必深究?”
郭业摆了摆手,道:“我不是说百官,而是说马兄你。让郭某人去劝谏陛下这个计划,是不是马兄极力促成?”
“呃……可以这么说。”
郭业对着马周施了一个大礼,道:“马兄高义!请受郭某人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秦国公快快请起!”
郭业诚恳地说道:“也是小弟愚钝,现在才想明白。郭某人虽然是适合劝谏陛下的人选,但也未必是唯一一个。要是没有马兄的力荐,这个人选还真不一定是我。”
“这件事上,马某虽有微功,但主要还是靠了你往日的口碑。秦国公两次出使三韩之地,单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把高句丽搅了个天翻地覆。单凭这份功绩,在劝谏陛下这件事上,舍您其谁?”
郭业苦笑道:“马兄不必过谦。当时在下就和过街的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以郭某当时的名声,让群臣同意此事,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更何况……”
说到这里,郭业压低了声音,道:“恐怕劝谏陛下的这个计划,在当时也不是你们的首选。要不是您,如今的长安城恐怕要杀个尸山血海了!我还要代长安城的百姓谢谢您。”
马元举连连摆手,道:“秦国公您这说得话太过了,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见郭业还想再说,马元举赶紧道:“不说这个了,时候不早,要是你没有别的事,愚兄就暂且告退。”
郭业又是一礼,道:“总而言之,马兄今日之恩,郭某人必有厚报!”
马元举以手相搀,道:“不必!不必!你不埋怨我这做哥哥的为人死板,马某就心满意足了。咱们相交多年,马某人可是一直把你当小兄弟看的……”
他轻叹一声,继续说道:“虽然造化弄人,如今为兄不得不成为你某种意义上的敌人。但是愚兄还是希望贤弟你能够万事顺遂,无灾无难。”
……
……
第二天,李二陛下就兑现了他的承诺,连下两道圣旨。
在第一道圣旨里,李二陛下宣称身中剧毒,以至于前些日子行事昏聩。幸由秦国公发现了贼人的奸谋,这才让自己重新清醒。
魏征、孔颖达、岑文本和郭业理应官复原职。秦国公救驾有功,赏食邑三百户。
此道圣旨一下,连日来朝廷的抑郁之气,一扫而空,朝野上下一片欢腾。
不过第二道圣旨,就远没有第一道那么受群臣的欢迎了。
这道圣旨就是罢黜纪信的城隍之位。以后,长安城的城隍爷就是卓远,城隍奶奶就是砒霜,副城隍就是李珞珈。有司应当速速重修城隍庙,为这几位塑造金身。
卓远是谁?砒霜是谁?李珞珈又是哪个?大家都不清楚啊!这份圣旨还真是莫名其妙。人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郭业重新当了礼部尚书,还真是这件事的正管。于是咳嗽一声,把卓远、砒霜以及傻虎李珞珈的过往讲了一遍。
人们听完了,都颇为不以为然。
想想也是,这三人以前并无官职,所做的事情也谈不上挽救社稷危亡。就要凭着这点功劳,这三位竟然夺了纪信的城隍之位,不用问,其中必有猫腻!
当然,这个猫腻也是明摆着的。他们生前都是郭业的部属,这道圣旨又是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发布,那不用问,定然是郭业撺掇李二陛下下了这道圣旨。
这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尽管暗自腹诽,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劝李二陛下收回成命。
毕竟只是小小的城隍之位,对朝政毫无影响,大家又何必在这种事上触陛下的霉头?
再说了,不看僧面看佛面。秦国公刚刚立下了这么一场大功,就算只看在秦国公的面子上,也不宜对此事多做纠缠。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城隍庙也被修葺一新,爆竹声中,长安城迎来了新的城隍。
可惜的是,长安城的百姓同那些官员一样,对这几位新任的城隍并不感冒。
城隍庙里的香火十分稀少,郭业对此深为忧心。
尽管在穿越之前,郭业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但是经历了穿越这么不科学的事情之后,郭业要是还对鬼神之论再无动于衷,那神经也太大条了。
现在的郭业,可以称为是一个泛信者。对于什么都信一点,但都不深信。
比如在卓远三人受封为城隍这件事上,要是李二陛下没有主动加封他们,郭业也不会主动去推动此事。
不过现在既然他们三人已经受封了,郭业还是十分希望他们的香火旺盛。万一这个城隍之位真的对他们有好处呢?
于是乎,郭业就命人把卓远等人的功绩,画在了城隍庙的墙壁上。还派遣人手,在茶堂酒肆人烟稠密之处,宣扬这几位的功业。
最后他还说动了玄奘法师,在对信众讲经之时,对长安城的新任城隍多加宣扬。玄奘法师碍于郭业的情面,也只能从命。
没想到的是,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结果还是收效甚微。人们对于卓远的三人的义行的确钦佩,但也仅止于此了,不至于把他们当神来拜。
最后,无奈之下,郭业不得不使出了大招。这次他不再宣扬这几位杀敌报国为国献身了,而是把卓远三人神话了。
想当初,郭业为保中原佛门千年太平,曾提出了变文僧拯救佛门计划。为了这个计划,他还把后世的《西游记》拿了出来。
《西游记》里面,有一段唐王游地府的情节,因为涉及诽谤李二陛下,被他删去了。现在正好把这段故事拿出来,稍微改编一下,宣扬卓远三人的功绩。
在郭业新编的故事里,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论罪当斩,监刑官就是魏征魏玄成。为了不被魏征所杀,他就求到了大唐天子的头上。
李二陛下满口答应,就拖着魏征下棋。可是一时疏忽,老龙还是死于非命。最后龙王的一缕冤魂,来到了皇宫之中索命。
正是为了给老龙报仇,李二陛下才罢黜了魏征。可是泾河龙王还是不依不饶,竟然把他的魂魄拉到了阴曹地府之中。
在酆都城,李二陛下被建成元吉带的鬼军围攻。幸好卓远三人赶到,不仅救了他的性命,还把那要报仇的龙鬼打得魂飞魄散。
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李世民还阳,魏征官复原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卓远三人之功。三人有了如此擎天保驾之功,封个城隍爷岂不是理所当然?
这个故事内容光怪陆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郭业相信,只要一拿出来,定然会大行于世,卓远三人的香火也就完全不成问题。
唯一可虑的,就是李二陛下的态度问题。为了取得他的谅解,郭业亲自入宫面圣。李二陛下听完了,却是哈哈大笑!
他说道:“这个故事编得好,比中毒之说好多了!中毒之说里面,魏征无故被贬,朕怎么也有些错处。而这个故事,则是魏征有错在先,朕不得不贬了他的官。好!可以照此宣扬!”
……
解决完了城隍庙之事,李二陛下中毒一案,就算告一段落。至于抓捕此案的幕后黑手,也只能徐徐图之了。
郭业仔细盘点此案对于朝局的影响,此案最大受益者,无疑就是自己了。
自己一下子从人人喊打佞臣,变为了力挽狂澜的大英雄,成功从王圭之死的舆论风潮中脱身。另外还附带着为死去的部属争取了死后哀荣。
第二个受益者,就是郭业的老哥哥尉迟恭了。他啥都没干,就白得了一个兵部尚书。
至于说第三个受益者,那就是李二陛下。要不是郭业发现了他身边的隐患,那些丹药继续吃下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至于说此案的受害者,似乎还真没有!
当然,这只是郭业的个人看法。有个人就完全不同意他的意见。
齐王府的密室之中,有个人咬牙切齿地说道:“郭业,都是你坏了我的好事,我要把你碎尸万段!”
说这话的人,正是中书侍郎岑文本。
第1760章下战书
岑文本觉得,在李二陛下中毒一案上,自己吃的亏可是太大了!
虽然说中书侍郎和礼部尚书品级相同,但是实际上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中书侍郎,那是清要之职,主要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书。官职虽高,却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而礼部尚书就不同了,那是六部尚书之一。负责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论起权力来,比中书侍郎可大得太多了。
岑文本由中书侍郎转为礼部尚书,可以看做是一次小小的晋升。
现在由于郭业出马,除了尉迟恭之外,所有人都官复原职,岑文本的这次晋升当然也泡汤了。他对郭业的怨念能不深吗?
当然,凭良心讲,要不是李二陛下中毒,岑文本也做不了礼部尚书。总不能为了让他保住这个礼部尚书,让郭业不管李二陛下的死活吧?
但问题是……人家岑文本有良心吗?
张亮对他这番话也是颇为不以为然。
他说道:“岑侍郎,认真算起来,这件事上你又没啥损失,至于如此作态吗?”
“怎么不至于?礼部尚书本来已经是到了我嘴里的鸭子,被郭业这么一搅和,竟然飞了!这事搁谁身上谁受的了?总之,从今往后,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你就拉倒吧,这话你都说了多少遍了,有什么用?在场之人谁不恨郭业?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对付此人。”
韦挺道:“常言说得好,事不过三。咱们密谋对付郭业足足有三次了,每次都功败垂成。以老夫看来,咱们是斗不过郭业了,算了吧!”
齐王李佑大声道:“算了?怎么能算了?不把郭业斗倒了。本王的皇位可怎么办?”
阴弘智道:“韦尚书不要灰心丧气,这次本来都要成功了,可惜忽然冒出了陛下中毒一案,咱们才功亏一篑。要是运气好的话,郭业现在已经回家吃老米去了。”
韦挺道:“唉,勋国公的三计连环都失败了,难道还能有更好的计策?”
李佑道:“三计连环?具体是哪三计连环?本王还以为这是第一计呢。”
韦挺解释道:“第一计,是把保密的大德寺一案,宣扬的人尽皆知。第二计,王圭主动登门求取琉璃器皿。第三计才是王圭自尽。三计连环,步步相扣,绝妙无比。这都能失败,只能说是天意了。”
李佑怒道:“莫非岳父大人认为是天意不让孤王做天下之主?”
“呃……老夫不是那个意思。老夫是说,郭业是有大气运之人,太难对付了。不如咱们换一个角度考虑此事。”
“换一个角度?”
“就是说,你就算要当皇帝,也未必一定要除去郭业。咱们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兴许能把他拉过来呢。”
张亮冷笑道:“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为了对付郭业,大家又何必效忠齐王?晋王李治才是嫡长子,大家效忠他岂不是更加名正言顺?韦尚书,您可不要错打了如意算盘。”
李泉道:“郭业一出手就拿了我们价值几百万贯的琉璃器皿。夺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我们五大士族和郭业誓不两立。”
韦挺叹了一口气,道:“可是郭业咱们的确斗不过呀?”
“斗不过也要斗!再说了,现在的形式还没有那么绝望!”
“哦?莫非勋国公又想出了一个三计连环的计策?”
张亮摇了摇头,道:“要不是出了大德寺一案,要不是老王圭恰好是五大士族之人,哪能那么容易施展三计连环?这种情况有一次就算邀天之幸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没有绝妙计策就对付郭业,那也太莽撞了吧?”
张亮道:“原来咱们就是不够莽撞,只想取巧而胜,才总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这次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看来勋国公早已经胸有成竹了。”
……
……
听说陇西李氏的族长李泉和勋国公张亮联袂前来的消息,郭业也是一愣。他赶紧大开中门,把这两位贵客让进了客厅。
一阵寒暄之后,郭业轻咳一声,首先进入了正题。
他说道:“您二位都是贵人事忙,今日来到找郭某人,不知有何见教?”
张亮道:“张某人如今没有任何职司,仅仅保留了一个勋国公的头衔。至于李家主,更只是一届平民百姓,可不敢当贵人二字。不过我们老哥俩来找您,的确是有事和您商量。”
“勋国公有话请讲。”
“是这样的,在五大士族的琉璃工坊之中,张某人有一成股份。”
“莫非勋国公是为五大士族做说客而来?为的是大德寺内那价值千万贯的琉璃器皿?不好意思,晚了,那些琉璃器皿已经全部没入宫中了。”
“非也,非也。”张亮摇了摇头,道:“那些琉璃器皿乃是大德寺和尚的赃物,朝廷早有定论。张某人可不是为它们来的。”
“那您的意思是?”
李泉道:“还是让老夫来说吧。想当初在板桥镇,我们五大士族和您有了协议,暂不制作琉璃器皿。一切等您从新罗回来再说。现在您都回来几个月了,不知秦国公是怎么个章程?”
“这个……”郭业心里咯噔一下子,心说那话来了!自己那个缓兵之计,经过两年时间,终于失效了!
他想了一下,道:“李家主不好意思,郭某人公务繁忙,还真忘了这茬了,不知您有什么章程没有。”
“琉璃器皿可是好东西,可惜一直价格昂贵,平民百姓无法享用。我们五大士族既然掌握了廉价琉璃的制作方法,当然不能把他束之高阁。所以,在下想和秦国公商量一下……”
“你们准备大量出售廉价琉璃了?”
“那倒不是。如今我们并没有现成的货物,不过如果秦国公没有意见的话,以后我们可要大量生产了。”
郭业慢条斯理地答道:“那我如果说不同意呢?”
“那就请秦国公证明,您有能力制造出玻璃。如果您无法证明,我们五大士族为了大唐子民都能用上琉璃器皿,就不得不得罪了。”
张亮补充道:“无论让百姓用上琉璃器皿还是玻璃器皿都是功德无量之事,秦国公要是既不拿出玻璃器皿,又不愿意让我们出卖琉璃器皿。那未免也太霸道了。”
郭业道:“听你们二位的架势,好像我郭业一定会阻挠二位生产琉璃器皿似的。嘿嘿,真是可笑。今天我郭业把话放在这儿,你们完全可以制造你们的琉璃器皿,郭某人绝不阻拦。”
“你说啥?”
“这还用说第二遍吗?郭某人可从来没说阻止你们制造琉璃器皿!”
“刚才你还说……”
“刚才郭某人只是随便问问,看你们二位拿不拿我郭业当朋友!没想到啊……啧啧……二位还真没把郭某人放在眼里。”
顾不得理郭业的调侃,李泉问道:“据本族的长老李乐咏所说,想当初在板桥镇上,您……”
“在板桥镇上,郭某人说得明白。你们要是用廉价琉璃的制取方法赚钱,郭某人绝不会与你们为难。但是要想廉价的琉璃器皿抢长乐坊的钱庄的生意,嘿嘿……”
郭业只是冷笑,接下来的话并没有说出去,不过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张亮道:“如此说来,我们要只大量售卖琉璃制品,您不会把玻璃制造出来和我们抢生意?”
“正是。”
“那您就不怕,我们制造出来琉璃制品之后,对您长乐坊大钱庄的生意来个突然袭击?”
“嘿嘿,你们尽可以试试!”
张亮道:“好,秦国公态度,我们都明白了。”
“那不知你们何去何从呢?”
李泉和张亮对视一眼,道:“两年前,您就是用这番话吓住了我们五大士族,暂缓了琉璃生意。两年后,您还是这番说辞,莫非以为还能把我们吓住?”
张亮道:“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全力制作琉璃。至于大钱庄的生意,我们五大士族也会插上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