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福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自己的预感没错,西山土司开始哀叹起来。如果不是哪位王爷迁居至此,小小的黎平府怎么可能同时出现这么多的士人?再瞧那更远处,一辆辆豪华的马车更是绵延数里地。最让他绝望的是在这么庞大的队伍里他没能发现一个侍女,更找不任何形似太监的生物。这还用说么,现在聚集在这里的万余少年肯定是要被强征入府去做下人了。

“黄飞鸾!”没有多余的废话,诸葛羲甚至都没有对久候在这里的百姓表示点什么,随手一指就直接大声地下令道:“带上你的人,去那边给本官试炮!”

硝烟散尽,看来黄飞鸾这次带来的那几门红夷大炮没什么威力,连院墙都没能砸塌。然而惊恐的百姓没有发现,那个同知大人偷偷地抹了把冷汗。这可是皇帝亲笔草诏、镇国将军亲口颁下的命令,如果这座建筑扛不住红夷大炮连续三轮的轰击,哪里出现窟窿就把他给砌到哪里去。照这情形看来这十八万两白银,外加朝廷派来的监工没让他失望。

“揭幕!”诸葛羲刚才也挺担心的,虽然他不会被砌到墙里去,如果这里真出了问题,那些藏在百姓中的白莲教密探肯定会如实上奏朝廷,然后他就得作为直接负责人去昭狱里呆着。

“明帝国黎平官学?”看着牌匾上那七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西山土司迷茫了。这里居然是官学?有这么夸张的学校吗?修个院墙都还要用大炮来测试其坚固程度,那里面的东西还不整得跟传说中的天牢一样啊?

“没错!这就是朝廷为黎平府修建的官学,从今天开始所有八至十三岁的少年都必须在这里接受教育,如有异议者……”接下来的话诸葛羲没有说,但在场的百姓都明白,谋反罪论处么!不就是让自家的后生们来念个书吗?至于搞得这么恐怖?

“这些……”指着已经在门口依秩序停好的马车,诸葛羲面无表情的解释道:“是官学使用通往的专车,负责每月接送你们的孩子往来于书院与各村各寨之间。除了书院的先生和学子,包括本官在内谁要是敢坐上去立斩不赦!”

校车,在这个时代并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还要让他们的家长放心。毕竟这是在明代是在地广人稀的贵州,道路都崎岖难走很多的学生都需要住读,如果百姓们长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难免会对官府的举动产生怀疑,但要是要这些年幼的学子长途跋涉又于心不忍。所以朝廷在下拨各府建校费用的同时,也按照朱由骢的提议特别划拨了一笔三到八万两不等的校车专用金。

随手掀开了一辆校车的帘子,诸葛羲用他难有的微笑调侃道:“都上去看看吧,别把这个当囚车看!”

“这……这真是给娃儿些读书用的专车?”西山土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车不但外表看起来豪华,里面的装修更是奢侈得让人不敢想象,四排有扶手的小椅子上居然还垫着软绵绵的坐垫。相比起这校车来,自己赶路用的乌篷车就该放把火给烧掉。

足足看了两个时辰,百姓们对校车的兴趣依然未减,七十多辆豪华马车除了车头上的村寨名不同,其余的完全是一模一样。对那些世代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来说,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自家的孩子居然会坐着这样的交通工具风风光光地进入官学。但瞧这架势,那学费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吧,刚吃上了几顿饱饭的他们能承受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四章强征入学(下)

百姓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影响下,他们不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识点字读点经典,从而摆脱这种永远低人一等的卑贱地位,但即便是那些最破烂的私塾也不是他们有能力负担得起的。虽说占地两百余亩的官学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年代并不能给人带来什么特殊的感觉,但那比黎平府城还要结实连大炮都轰不塌的围墙,隐约可见的那些亭台楼阁,加长减宽在后世看起来很可笑却已经是这个时代最豪华的四轮马车,仅这些就已经说明这个官学是朝廷花了大价钱给建起来的。

朝廷是什么,对于黎平府的百姓们来说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他们只知道官府做事从来不会吃亏。即便是新来的两个恶棍这些年做了点好事,但没人敢天真地认为这么奢华的学堂是为他们这些天生卑贱所贫民准备。说不定知府大人就是要借眼前这座建筑巧立名目,彻底终结他们刚过上的好日子,让大伙把这两年吃下的去加倍还给他。

到是西山土司想得比较透彻,别以为他只是个土财主,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就好糊弄了,他才不相信这就是所谓的官学呢。对于士人们之间的那些龌龊事他可听得太多,在他看来诸葛羲此举无非是要先给自己捞个好名声,然后喊出个天价的学费再借口百姓不愿接受教化,从而将这座大宅子占为己有。

“开门!”没有任何的仪式,甚至连串廉价的鞭炮也没舍得拿出来让人听个响,诸葛羲也不在乎别人悄悄落在他身上那异样的目光,直接下达了命令。

“吱呀……”厚重的院门在同知柳善文的推动下慢慢打开。面对很可能让自己落下个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美名的建筑,柳大人的心里其实还是有点不满意。朝廷都舍得花十八万两银子修建个官学了,为什么就是不同意再花上五十两银子搞个隆重的开学仪式呢?要知道他可是在施工间隙挑灯熬夜好多天才些出那么一篇繁花似锦的文章,就等着拿出来显摆一下呢。

两个高大的门房,宽敞而平坦的大道伸向远方。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奇花异草,三层高看不出什么材质却雕梁画栋还铺上琉璃瓦的小楼……众人在诸葛羲的带领下,战战兢兢地踏入院门,随着挪动的步伐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番完全不该属于这个穷地方的美景。精致的小桥、清澈的流水、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建筑……

值了!虽说没人奢望真能让后生们来这里念书,但能看一眼传说中的豪门大院那也不虚此行。那些没见识的百姓甚至开始猜测,恐怕京城里的皇帝也就住这么个地方吧?莫不是他心血来潮,想到黎平府这个穷地方来溜达了?而西山土司更坚定了原来的想法,现在的他已经没心情去再欣赏沿途风光,而是开始琢磨着将来要花多少门敬才可能再次进入。

“蒙学?”刚想抬头看看前方的知府大人,西山土司发现已经来到了后院大门前。而那上面的大字更是让他摸不着头脑。

“开门!”同样的两个字,但与进入大门时的随意不同。诸葛羲先是认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袍,拍掉身上并不多的灰尘,态度恭敬得就象是要上堂审案。

随着第二道门的打开,一座巨大的雕像呈现在众人面前。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寻常书院该有的夫子像,而是一个眉清目秀面带笑容却难掩其威严的少年。

“跪!”就在众人还纷纷揣测这到底是谁时,诸葛羲带头跪了下去,并与黄飞鸾等同行官员高呼道:“臣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这就是京城里的皇上?包括西山土司在内的所有当地人都闹不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建筑?居然在内院立着当今皇帝的雕像?看来知府大人是没胆把这里变成私宅了。

没错,这就是崇祯的雕像,而且是由那票西方神棍采用写实手法绘稿,经墨家大师严格培训后的工匠们按比例放大的。如果说要求大明子民效忠于自己的国家是在洗脑的话。朱由骢真就愿意去干这种破事,但要让百姓们能深刻领会国家的抽象概念还有很漫长的路需要走。幸亏现在是明代,是被人称做封建社会的明代,士人们一直宣传着家天下的理论。而皇帝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所以朱由骢提出了这个损主意,与其继续等待下去让百姓们慢慢去领悟,还不如先给他们一个最直观的印象。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对谁效忠。用崇祯取代沿用的千年的夫子像,他就是要造神,把坑弟的崇祯打造成整个帝国的神。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但费尽口舌忽悠皇帝,还差点就将保留不同意见的孔衍植给拖到大街上暴打一顿,最后才逼得负责教育工作的衍圣公含泪答应了这个要求。至于那个有幸成为模特的崇祯么,也没少被西方神棍们借机折腾。

而这里称做蒙学还跟大明的现状分不开,在这个时代还有超过八成的百姓属于文盲。要让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直接去接触什么高科技知识,那不是吃饱了撑着么。所以这次孔衍植才会要求先在各府建立蒙学,并借机将儒家经典列为前五年的必修课,让百姓们在识字的同时也学会礼仪廉耻,顺道也让天下人知道有教无类的说法可是他老祖宗最先提出来,由他这衍圣公最终实现全民教育的。

“这里就是你们孩子将来识文断字的地方了,大家先各自参观一下!”进了内院的大门景色就难看得多,数十栋方方正正没有一点装饰的建筑并排而列。

上下各三层的小楼,每层被分为了六个小房间。说窗明几亮有点言过其实,毕竟玻璃现在还属于奢侈品,在没有开始工业化生产前所采用的也还是传统卧棂窗。真正吸引眼球的却是那些摆放整齐的桌椅,和那上面仿佛飘着墨香的书本。虽然已经获得了许可,但百姓们还是不敢踏入半步,而是更紧地拉住了自家那些跃跃欲试的小孩,这里可是培养圣人的地方。是神圣的学堂。他们能站在门口看一眼就够了,哪能让沾满泥土的双脚,浑身散发出的乡土气息去玷污这个地方。

“天色也不早了,本官今天就破例让你们留在学院里吃顿饭,然后再去看看孩子们将来睡觉的地方。”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诸葛羲发现百姓们仿佛把这栋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修建的教学楼当成了昭狱,只是在门口用充满渴望与敬畏的目光打量着却没有踏入其中半步。他没有去强求什么,百姓们遭受的压迫太多以至于他们都麻木了,即使事实就在眼前也不会轻易相信如此巨大的转变。

饭菜很简单,一盘炒好的土豆丝。一盆刚出锅还带着热气的水煮土豆,都是近两年来黎平百姓家的寻常食物。朱由骢跟他手下那群兵痞很能抢,但他们却抢不来好的气候条件,在这个小冰河时期能让百姓们吃上饱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诸葛羲手里有再多的银子,他也没办法去弄来更多的大米,买来足够让几万人好好吃上一顿的肉食。

“小鬼,来拿着!”面带凶相的黄飞鸾拧着个小口袋,指挥着手下兵痞开始在挤满了人的广场上穿梭,将一个个纸包塞到那些正在狼吞虎咽的孩子手上。几万人的肉食他们没法保障。但让每个孩子吃上一两从安南抢来的炒米和牛肉干他们还是可以勉强做到。

“八妹!”西山土司狠狠瞪了一眼自己的女儿,从她手里夺下了那个小纸包。他也没什么别的意思,这里可是有好几万人,知府大人怎么也不会蠢到在食物里下毒把整个黎平百姓都给逼反的地步。之所以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看到包括诸葛羲在内的所有朝廷官员手里都只拿着土豆。“大人,这……”

“放心吃吧!”诸葛羲又将小纸包塞了回去,指着上面的小字道:“你看看这上面写的什么!”

“南方兵团专供?”西山土司茫然了,他不知道这是秦良玉部的野战军粮。也不知道那些看上去凶神恶煞的军人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忍心,不忍看到自己用鲜血保卫的帝国后继无人。

“大家若吃好了就随本官来!”另一个时空常说国人没有素质。但在这几万人就餐的广场上却找不到一点垃圾,就连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土豆皮也会很快被百姓们自觉地拣起来,甚至路边不小心踩到的花草也被他们扶起。这里很可能真就是学堂,即使他们没有机会再次进入,也要维护这里的神圣。

“大人,这里是……”当凑到近前看清楚雕梁画栋的小楼后西山土司怯步了,这样精美的建筑别说是他那个小小的土司府,即便是在整个黎平府也找不出更好的来。

还是没有任何解释,诸葛羲用他一惯的口气吩咐道:“把门都打开!”

不大的房间,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十几张高低床,让整个空间显得有点拥挤。这次百姓们没有继续犹豫不前,毕竟刚才那是神圣的教室,而这里应该就是官学下人们居住的地方了吧?他们也没想想这么多房间,这么多床就这么个小官学需要这么多下人?不过已经有不少百姓开始心动了,就算没能力让自家的孩子来这里念书也可以来打杂接受一下圣人熏陶。

使劲地在身上擦干净手偷偷地伸到洁白的床单下面,西山土司发现里面不是司空见惯的稻草,而是类似蓑衣的床垫。再看看床上码放整齐的被褥,一叠仿佛是衣服的东西,土司大人心动了。被称为蛮夷的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男尊女卑观念,这时候他甚至开始琢磨着,或许倾家荡产的让自己那小女儿跟三个孙子在这里念书也还真不错。

“每张床上都有瓷枕被褥一套和衣物三套,是官学免费提供给各位学子的。如果大家都已经看清楚,那本官可要宣布政令了!”天色已晚,如果再拖延下去诸葛羲可就完不成他的任务了。而朝廷给的命令是必须在二月初二这天让所有适龄学子完成登记工作,并最长在半个月内正式开学。

从各个房间退出来的百姓们都静静地等待着,想看看这个知府大人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首先,今天到了这里的孩童无论男女都必须立即登记进入官学。其次,各村各寨遴选出两名代表,留下来负责照顾孩子们的起居饮食……”政令很简单,无非就是要开始强征适龄儿童入学而已,但从诸葛羲嘴里蹦出来的话却还隐含着威胁的味道,如果有人试图违背那后果将相当严重。

“大人,那这束脩……”不就是念书么也没什么不好的,但不仅是普通百姓在忧心学费的问题,就连西山土司也害怕诸葛羲借机敛财。与其被他敲诈得家破人亡,那还不如让孩子们遁入深山挖草药去。

“免费!”仿佛是没有折腾够,诸葛羲在说出两个震惊全场的字后,又风轻云淡地继续道:“朝廷负责学官的一切开销,包括你们孩子的食宿,另外再每个月发放三钱银子的助学金……”

“大……大人……这……”狠狠地掐了下自己的大腿,西山土司觉得还是有点疼。但怎么会是这个结果?如此豪华的江南园林式建筑怎么就真是学馆呢?好吧,就算它是学馆吧,又怎么能是免费的呢?还提供食宿,还发饷银?这是朝廷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怎么?本官的话你没听清楚?”诸葛羲面色一寒,指了指远处的门房道:“本官的政令已经贴在了那里,你既然识字就不妨去好好看看。但本官可有言在先,任何人若胆敢抗命……”

又是抄家?又是灭族?这家伙就不能好好说上两句话么?咱老百姓不是不愿意让孩子们念书识字,实在是这转变也太大了点,幸福也来得太突然了点,会让人很不适应的。

就在黎平百姓开始战战兢兢地按自家孩子的年龄开始登记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的是大明全境一百五十多个府八百多个县,只要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都在同一天打开了同一规格的官学大门。无论是坑蒙拐骗,还是恐吓威胁,超过八成的适龄儿童都被带进了学馆,开始享受他们的免费教育。有了那个异族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枕其皮的镇国将军率领大军巧取豪夺提供资金支持,有了昏庸无能的皇帝选贤任能控制大局,有了为一己之私出卖士林的衍圣公带领从洛阳书院抢来的那上万学子负责执行,大明帝国选择了一条最艰辛的道路开始了它的崛起。(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螳臂当车

崇祯皇帝最近非常犯愁,前些年大明朝廷穷啊,穷得连边饷都发不出去,穷到他即位之初想给自己做件新衣服都需要考虑半年。所以当朱由骢跳出来给他抢到一大笔银子后,这个穷怕了的皇帝也忍不住要显摆一下,在一年时间里砸出去了四万万两白银。可没想到,就是这件事又让他惹到了一个特殊群体。

之所以说特殊,那是因为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人都从已经被打压得没了脾气东林党中出来的,即便不是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群人和已经辞官不做跑到倭岛去发财的周延儒等人不一样,他们所负责的部门没有太大权利没能存下足够的家产,也就没在陶谦之引发的那场坑儒风暴中并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群人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骂人,特别是骂皇帝。在他们看来皇帝说的一切都是错的,都是昏庸无道的,而他们站出来直言犯谏上不但会在活着的时候留下忠心耿直的清名,运气好的话还能永载史册成为后世的楷模。所以这群人不但喜欢骂,还特别喜欢招惹皇帝发火,一旦崇祯受不了要惩罚他们的话,这些家伙高兴得跟猴似的上蹿下跳,生怕皇帝的板子落不到他们身上。如果皇帝的板子落在了他们的身上,那也只能证明他们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板荡忠臣。

他们也不是很怕死,如果能捞到个永留青史的好名声从而在士大夫阶层中为自己的家族挣到个光辉前程,他们也不介意被皇帝砍了脑袋。但这仅仅限于皇帝,而不是那个老顶在前面背黑锅名声已经臭得不能再臭的镇国将军。

这群人有个统一的称呼叫做言官,权利是不大但却比另一个时空中的无冕之王还厉害,因为他们是不受约束的群体,他们可以不对自己说过的话负任何责任。但是朱由骢还在国内的时候没人会蠢到自寻死路的地步,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隐忍不发坚决保持沉默。但现在那个死胖子去了倭岛,大明就有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当然了。现在蹿出来这一批并不是都察院的全部,想当初十三道御史加上六科言官可是有上千人,只不过现在有点门道又比较年轻的都走了,不是跟着已经下野的朝廷重臣们外出打劫就是成为了皇党奸佞,他们才没空搞这些破事呢。留下来的这些都是上了年纪放不下士人架子,又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的顽固派,虽然大明国内现在还有正在组建中的三大兵团和卢象升手下的中央集团军,但他们不怕,因为除了那个死胖子能够调动这些兵痞的就只有皇帝。而激怒皇帝,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前些日子皇帝有韩爌跟衍圣公等人帮衬着。有什么事也都以内阁的名义下达圣旨,想找那些老滑头的碴可不容易。但谁让崇祯这小青年没定力呢,以为收拾掉朝中大臣就万事大吉,居然傻不拉叽地颁下一连串亲笔诏书。这下可算是让他们逮着机会了。

言官们这次很聪明,对于皇帝花了多少钱他们不清楚也不能管,因为那是镇国将军抢来的。如果牵扯得太广,很可能把那个正在倭岛上胡闹的胖子给引出来。要是他回了国,背上这个黑锅那言官们还怎么玩?

对于投入这么大笔银子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他们也不知道,更不关心。如果不是因为辽东地区经过两年多的折腾已经开始成为大明新粮仓。所能提供的粮食足以平衡粮价的话,即便是产生了这么严重的后果,他们也不会放弃这个大捞一笔的机会。毕竟江南地区的土地国有化还没完成,他们手里还捏着大小不一的良田。他们真正关心的正是全民免费教育政策。崇祯的这个选择已经完全触击到了他们低限,甚至比让他们去翰林院养老都还严重。

士人们虽然嘴上说这要尊重孔孟,要提倡兴儒术倡仁政,要建立一个国富民强文化昌盛的盛世。但腐儒们却怕。怕那个盛世的到来。一旦普通百姓开始接触经典开始懂得经典了,也就会渐渐对士人们失去去敬畏之心,就会觉得原来所谓的读书人也不过那么回事。他们也不能再靠篡改过的圣人之言愚弄天下。

但等他们知道整件事的时候已经晚了,各地秘密进行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江南地区甚至还有大臣主动将书院改造成官学。所以他们不能正大光明地阻止这项政策的施行,毕竟皇帝这次是打着孔夫子的名号,宣扬的是有教无类,他们也不敢打自己的嘴巴。

作为饱读诗书的腐儒们更知道,其实读书人不可怕,全天下的人都识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天下人具备了独立思维能力。照如今这情形继续发展下去,腐儒想延续以往的传统,用最老套的办法尽可能地控制住识字人数这招是行不通了。好在这世上的愚民办法有很多,比如歪曲历史颠倒黑白,利用各种手段让刚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普通百姓落入他们设下的圈套,让他们从小就开始读那些被篡改过的伪书。

虽然从行事手段上来说腐儒们的打算跟皇帝做的差不多,但两者却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崇祯在朱由骢的撺掇下,想的是激发百姓们的创造力,让这个国家恢复到百家争鸣的同时怎么提高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让他们自觉地为这个帝国的崛起为延续这个帝国的辉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腐儒们想的则是怎么去控制百姓的思想,让他们永远生活在谎言之中彻底扼杀掉整个民族的自主性,把愚昧与奴性深深地植入每一个人骨髓里。让这个民族都变得死气沉沉,从而达到万马齐喑的地步。届时,他们甚至可以让皇帝搬起石头砸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