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席率领援军出发了。
他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海南岛上所能拼凑出的最后力量,如果这批部队过去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穿越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又只能窝在岛上,继续闷头发展,暂时没力量再向外扩张了。
不过话说回来,加上解席率领的后援部队,北路军兵力即将高达一千二。两个整编营的战斗力,海上又有琼海号钢铁战舰坐镇……这样的实力,进攻荷兰人老巢巴达维亚都绰绰有余,仅仅用来攻取一座尚未开发的台湾岛可以说有些浪费了。
“狮子搏兔,虽临弱敌亦出强兵——诸位先生未免有些谨慎过头了。况且夷洲素来穷山恶水,纵使夺占,亦无可守之地。”
就连王璞王介山在了解到他们的作战目标后,亦作如此评价。明朝初期,朱元璋的水军曾经到达过台湾,但因为距离大陆太远,环境过于恶劣,没有人愿意去移民,不久之后就主动弃守。
所以在明朝官员眼中,那座岛屿实在没什么价值,他们无法理解为何短毛要那么大张旗鼓地去攻取一座荒岛。
对此庞雨当然不会多费口舌去跟他解释:在他们这些后世人心目中,那座岛屿拥有某种特殊的政治意义,他只简单说了一句:
“听说那岛上有金矿。”
“哦……”
王璞以及周围本地人士马上都是一副恍然大悟——果然还是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和临高那边随便哪个单位都能摸出一堆枪支不同,琼州府这里当解席以及第二连出征后,倒是真正处在了比较空虚的状态。虽然准军事武装的人数不算少,但拥有火枪热兵器的,也就剩一个排三十来号人。另外就是在贸易公司的总部还有些武装护卫,但那是解席专门留下保护他老婆安全的,就连庞雨都无权调动。
不过庞雨既然敢这么安排,自然也是胸有成算——他从码头一回来就立即召集城中的军官头目开会,主要是城管大队的王辛芝,以及“大明琼州卫”的指挥官张陵两人。
“庞军师,这支火铳还给你。”
刚一见面,张陵就先把上次向他借的步枪还了回来。只是脸上却满是不舍之色,再看看那枪托上连油漆都被刮没了,枪管也磨损严重——显然这些日子里被操练得厉害。于是庞雨笑笑,挥挥手:
“算了,你自个儿留着好了,玩了这么多天,想必对这支枪的特性也摸熟了吧?只是回头别忘了去更换一支枪管。”
话音刚落,张陵立马将枪收回,看来他本就没真心还,不过脸上笑容倒是真诚:
“如此,那就多谢庞军师了!”
“没事儿……汝恒,其实今天把你叫来,就是为了增强你手下的力量。”
“哦?”
张陵有些不解,庞雨则笑笑:
“那些新俘虏都‘转化’的差不多了吧?”
谈及到这方面,张陵脸上马上显出几分得意之色:
“挺顺利的,大部分人已经答应留在岛上,为我们效力了。”
——先前攻打琼州府时,有一支由“西南蛮兵”组成的明军武装力量被派遣配合西洋军队一起登陆,后来洋人被火箭炮打垮,他们的首领也同时被击毙,但剩下的普通士兵却大部分投降,做了俘虏。
这些明军俘虏在经过简单教育后,统统被安排在了张陵手下。他们本就是招募来的少数民族土兵,只要管吃饱饭,为谁卖命都无所谓。
当然,“转化”工作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完成,主要是因为张陵统带战俘营已经颇有经验,他从阿德那里学到不少——先给那些兵士提供了几顿带肉饭菜;然后把几个小头目用种种手段或是收服,或是打发掉;再用上感情攻势搞了几次座谈会;配合他自己正儿八经的大明军官身份,很顺利就把大部分土兵留下了。
“那么,现在让你建立大明琼州卫,人手应该充足了吧?”
庞雨这句话让张陵吃了一惊,明王朝在琼州岛上本来倒是有一个海南卫,随着短毛的崛起早就解体。现在忽然让他建立什么琼州卫,着实有些吓人。
“有什么好奇怪的,你本来不是卫镇抚么?统领一卫官兵应该不难吧?”
庞雨不由分说,把这顶官帽子硬塞给了张陵,然后又对旁边王辛芝道:
“你们城管队职能是对内,暂时没必要扩编。不过,我打算给你们的部队都配备上火器武装。”
忽然听到这句话,张王二人互望一眼,两人脸上都是一副又惊又喜的神色。但谁也不敢开口相问,都静静听庞雨说下去:
“一直以来,你们城管队和琼州卫的官兵,虽说也属于部队编制,但一直用的冷兵器。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武器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想必你们也能理解——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庞雨并没有讳言他们原先对这两支武装的忌惮,那两人脸上也都显出会意之色。毕竟,和短毛自己建立的部队不同,无论城管大队还是琼州卫,都是原明军一脉传承,短毛不可能毫无保留的信任。
“不过,经过这次琼州府的保卫战,辛芝,汝恒,我们大家也算是一起共过患难了,你们的忠诚值得信赖。从今往后,在部队的武装方面,我们会一视同仁。”
终于听到这句话,那两人都忍不住咧开了嘴巴。张陵还能控制些,王辛芝先是直接跳起来胡乱叫唤了几嗓子,然后才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跑到庞雨面前啪的一个立正:
“庞军师,您放心,咱们城管队绝对跟你们干到底!”
之后庞雨便向他们具体阐述了自己的打算——眼下在琼州府的武器库中,正牌子琼海步枪的存货数量很少,但前些日子缴获的西洋火绳枪却是有大量,可以用这些武器先把部队装备起来,用来训练还是没问题的。
“夷人的枪水平次点,不过好歹也算是火枪,先拿来练着,等将来慢慢补充。”
对于庞雨的这个建议那两人自是完全赞成,对于他们这些前大明军成员来说,能装备西洋人的火枪,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商量好之后原本马上就要安排去领枪,但这时候张陵却忽然又有些犹豫:
“能用上火器当然是好事,只是……如下官等,毕竟身后还有个大家族在,恐怕还是不能背弃大明,加入贵军的,这一点,还望庞军师您能谅解。”
“没事儿,只要实际上在为我们效力,用什么名义,无所谓的——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我们短毛军也会挂上大明的旗帜呢。”
庞雨笑着开解道,这下张陵终于能够完全放开怀抱,真心笑出声来。
有了人,有了武器,新的大明琼州卫很快建立起来,张汝恒虽然开头时有些疑虑,但很快就颇为得意——据他自述,自己手下精壮士兵这还是头一回真正超过一千。
“你以前在大明朝不就是正千户吗?手下连一千人都没有?”
庞雨对此颇感奇怪,但张陵却苦笑着告诉他——千户官名义上可以统带好几千人,但实际上,当前明军中没有一支军队的战斗兵会达到这个实数。吃空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明朝军队中有大量后勤和辅助人员,这些人平时不训练,基本无装备,但都要算在士兵数里头,打仗时也会被驱策冲在最前头——作为消耗品。
“在我陕西老家那边,一个千户官手下能有三百敢战之士,就已经堪称强军了。作战时以这三百人为核心,足可以驱使数千杂兵冲锋陷阵。打上几仗后,杂兵如果运气好没死没残,见血不晕,也学会杀人的基本技巧了,自然也变成了敢战之士。然后再以此等精锐夹杂新募之军……就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是战事顺利的作法。”
“倘若战局有所不利,则抛下前方弱旅,携核心队伍退走。这样精锐就可以保全,若手头还有资财的话,回头再招募些青壮,短时间内又能建起一支新军——这是咱们官兵的做法。若象那些流寇所为:直接烧杀个几座村镇,转眼间就能裹挟出数万人来,连军饷带粮草都有了。所以流寇总是剿灭不尽。”
张陵简略向庞雨介绍了他所熟悉的大明军作战方式,顺便也把陕西那边农民军的战术谈了谈——他跟那些“农民起义军”可没少打过仗。
“象你们这样不分主次,把全军都武装到牙齿的,可真是有够奢华……不过很实用啊。用兵时无需再考虑哪些人是精锐可用,哪些人只能留守——拉出去就能用!”
那些新兵自然还不能接触火器,而且还要经过训练才可放心使用。跟短毛的军队接触得多了,张陵现在也开始使用短毛的练兵法,别的不说,每天早晨绕城墙跑个三四里地已经是他们“新琼州卫”练兵的必备项目。
在增加了琼州卫的编制,并且用火器把那两支部队都武装起来之后,琼州府就一点都不显得“空虚”了。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这里的防御力量反而大大增强——毕竟老百姓平时和短毛军正规接触不多,看到最多的反而是这些准军事力量。
同样的感觉,也落在外部势力的探子们眼中。如果说先前解大头领亲自率军出征还让周边某些团伙有过蠢蠢欲动想法的话,新冒出来的琼州卫,很快便打消了那些人的念头。
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科?
“我的爷,全都拿上火铳了……他们真是大明的军队么?”
当肩扛西洋火绳枪的新琼州卫官兵挺胸凸肚出现在白沙港时,码头上无论新老客户,眼神都有些发直。一直以来在当地百姓的印象中,总是短毛,西洋人用火器,而大明军依然是使用传统冷兵器居多。
但自从前些日子那一战后,火器的巨大威力已经四处传扬开来。老百姓可不知道火枪之中还有种种复杂区别,他们只晓得拿火铳的军队肯定比拿大刀厉害。眼看短毛军杀出去一大批,这边守备明军却又都换上了火器,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觉得——短毛新打了胜仗,势力大涨,这是要开疆拓土啊!
于是庞雨原先仅仅为了充实本地守备力量而加强准军事部队的手法又带来一项意外收获——很多原先对他们保持敬而远之态度的人——主要是一些读书人,这时候反而自己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投靠,其中甚至包括那个当初给他们送过嘲讽匾额的酸秀才吴某也在其中。
对这些人他全部丢给王璞安排了,王介山已经抱怨过好几次人手不足。随着海南岛各处对短毛势力的臣服,各地的人事要求又重新集中到琼州府城来,而州府却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向大明中央政府要求派遣官员,在府城这一环就卡住了。
不仅仅是地方上缺人,琼州府本身也缺人——现在短毛控制区的管理机构是两条线:凡是和穿越众有关的项目,例如贸易,工厂,市场,基础建设之类,都是穿越众自己在管理,州府衙门不敢干涉。但其它和穿越众没关系的,或是他们懒得去管理的民政事务,依然是原来的明朝官府在处置。
在临高这样的“老占领区”,因为当地土地和人口大都被纳入了农场,工厂,以及港口码头和修造船场等穿越众所建立的单位,临高县衙已经差不多被架空——程叶高程大县令基本处在半失业状态,偶尔上个堂也就打打瞌睡。他的师爷李长迁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帮短毛做事,县衙门里的差役绝大多数跳槽去临高城管大队当差了,剩下一些没有被短毛挑上的老弱病残,只好每天和长官一起打瞌睡晒太阳……不过他们倒没什么怨言。因为短毛从来不少他们的薪水,程叶高本人反正拿盐场分红的,也乐得轻松。
琼州府则是典型的双轨制,在这里穿越众负责管理港口,大市场,以及城中的几家商业连锁机构,此外附近的煤矿和新近纳入农业组范畴的几家合作社,当然还有兵营和战俘营等也都归短毛管理。不过除此以外,作为海南岛的首府,平时还有其它许多日常繁琐事务要处理,穿越众可不会自找麻烦把当地几万百姓的吃喝拉撒全扛肩上,于是这些事情仍然是原来的大明琼州府衙门一肩挑——确切点说是王璞王介山以及一批原先的明朝官吏在管理。
明王朝的地方政府,和后世相比,班子本来就不算大。穿越众占领此地之前吓跑了一批,占领之后处置赶走了一批,还有些人,例如严文昌等,则跳槽专心为短毛干活去了……于是当前的大明琼州府衙门就变得非常“精干”。再加上王璞最近开始有意识学习短毛的施政方式,却不知穿越众所习惯的大政府样样管模式乃是需要大量行政管理人员才可能实现,王介山刚开始尝试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手上人太少了。
如果琼州府还是在朝廷手里,地方上有实缺那是再好不过,这边一封文书报上去,吏部马上会派来替补人员。有多少派多少,绝对不愁没人——在朝廷吏部的名册上,等实缺等白了头,送礼送到倾家荡产的候补官员都不知有多少。不过眼下琼州府还无法从朝廷要到人,王璞倒是不管不顾的往吏部发过几次公文,说这边官员缺额甚多,希望朝廷能派人补足。不过显然人家并不能理解他的“好心”,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有和他一样大胆官员敢来这片“沦陷区”上任的。
地方上倒是有人,但在没弄清短毛的心思之前,王璞可不敢从地方上招募——人家肯保留你大明官府已经不错了,还敢扩大规模?另外他所效忠的那个朝廷体制也不允许这么干。不过现在,在看到张陵手下的大明军队居然被允许扩大编制,还更换火器装备,庞雨又随手把那些投效过来的地方士子全丢给他之后,王璞自认为已经摸清了短毛的思想脉络。
“庞军师这是在为招安作准备么?你们打算重新恢复大明朝廷对琼州府的管治?”
王璞兴高采烈去向庞雨求证,却被后者迎面泼了一盆冷水:
“招安是要搞的,但就算招安以后这里也不可能恢复以前那种统治模式,我们是不可能接受明王朝统治的……之所以增加你的人手,只是为了方便你施政而已——你没发现你那个衙门最近基本瘫痪吗?老百姓连打官司都跑城管队去了。而且马上这里要开始大规模搞基建,涉及到民生事项很多,人少了怕你们那个衙门管不过来。”
“呃……是这样啊?”
王璞有些失望,但也没太沮丧,这段时间他的思想转变了许多,至少学会了如何平静接受那些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思想——在短毛这边一年多,各种各样离经叛道,甚至是大逆不道的言论也不知听了多少,每次除了苦笑一下还能咋样,扑上去咬他们一口?换了以前的王璞或许会这么干,现在是绝不可能了。
想了想,王璞又道:
“就算把那些人全部收下,人手还是不足。况且,庞军师,实话实说,那些人虽然也读的孔孟之书,但其中很多人恐怕……并不适合为官为吏。”
庞雨笑了,王璞这家伙倒挺精明——其实对于那些前来投奔的人,他早就暗中调查过,水平实在不咋样。真要高水平早当官去了,也不会就混个生员秀才之类。
穿越众其实并不反感投机分子,但拖延到现在才来投效,可见其眼光实在不咋样。他们唯一的优势是能够读书识字,那些士子们也许因此而自视甚高,却不知在现代人眼中,读书识字根本算不上什么本事——就是给他们打工的乡下汉子,培训几个月后也能识的几百个常用简化字,身上还没那股子明朝酸腐气,岂不比这帮士子好用得多?
所以庞雨才很大方把这批“人才”全扔给了琼州府衙,但王璞王介山兼任州府学官,本就是管理这帮士子的,自然知道他们是个什么德行,也不想收垃圾。
不过庞雨答应给他扩充人手,这个优惠条件他绝不肯放弃,于是王介山再次向庞雨要人,条件还挺高——他想要那些经过短毛培训的,能写会算,却又仍然以劳动人民自居,不会满脑子想着当官的普通文员进州府衙门办事。
庞雨当然不会把这些人给他,但他给了王璞一个建议:
“老王,想要人才是不是?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
“科举?你们想要在琼州府开科考试?”
当王璞听完庞雨的建议之后并未回应,而是上上下下看了他半天,正当后者莫名其妙之际,王介山忽然哈哈大笑:
“庞军师,这科举乃为国选材之道!琼州府上科举一开,你们再说自己不是反贼,不想推翻大明朝取而代之……还会有人信吗?”
“呃……误会!老王,你恐怕有点误会……”
庞雨忙不迭做解释,说了半天才让对方听明白,原来他想要建议王璞开的科举并不是另起炉灶,而仍然是在明王朝的体制框架内折腾。
根据庞雨的印象,大明王朝的文化考试似乎是分三级:县试在县城进行,考出来的文凭称为秀才;再上一级为乡试,考出来称举人,有了举人文凭就可以参加选官,成为朝廷的正式编制成员;只有最后一级会试才要去京城,考出来的进士是未来地方大员和中央领导备选。再往上的殿试属于让皇帝亲自选拔人才,没有淘汰作用,状元榜眼探花等只是荣誉称号,对于日后的前途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
庞雨想要举办的就是乡试,乡试通常三年一考,他们短毛占领此地两年多,差不多也到了要开科的时候。王璞既然兼任州府学官,顺便出个题什么,应该是轻车熟路的。
“咱们海南岛虽然僻处海外,但从唐朝以来,有不少文官举族被流放至此,文风颇为鼎盛。我知道在当地大家族子弟心目中,读书,科举,做官,乃是唯一正途。如果因为我们的关系断了他们的前程,那些人难免会心怀不满。与其这样,不如咱们自己开上一科……到时候你王介山自己出题,自己阅卷,想要多少人就挑多少人,还怕没人手可用?”
听到这种说法,王璞挑了挑眉毛,微微一笑:
“庞军师,你对我们大明的科举制度恐怕不太了解,简单说吧——咱们琼州府是无权开乡试的。就算你们自说自话开科,考出来的举人,将来大明朝也肯定不会承认。”
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是要考!
接下来,费了点功夫,王璞向庞雨具体介绍了一下他们明王朝的考试制度。
大明的考试制度是三级没错,但这所谓“三级”却是包括了童生试和会试两部分,每部分都是三级,合起来其实要考六次。
具体到琼州府的情况,王璞身为代理学官,最多考到童生试中府试一级,如果没有来自朝廷委派的学政出面,地方上连童生试中最后的院试都无权考,更不用说国家正式轮才大典的会试了。
“庞军师太高看在下了——按照大明律法,下官连点秀才的资格都没有,遑论举人。”
所以到最后,王璞还是苦笑着推辞了庞雨的“好意”。
“是这样啊……”
庞雨有些沮丧,挥挥手示意老王自便,自己也无精打采的离去。
不过仅仅两天之后,他庞某人又来找王推官了:
“老王,我想过了,咱们还是要开科考试!”
“哦?”
王璞看看对方,见庞雨神色坚决,心想这帮短毛历来都是见风就是雨的主儿,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干成,既然如此,也没必要跟他硬顶。
“那好吧,我可以组织一次府试,反正也差不多到时候了。不过考出来的廪生如果不经过进一步的院试,还是拿不到秀才功名的。”
考虑到这一年来拿了他们不少银子,也算做些事情报答下,王介山决定妥协一次,却不料对方的要求远不止与此:
“不不不,老王,我希望你能组织一次能出举人的那种考试……叫什么来着?噢,乡试。咱们自己选拔一批举子出来。”
“不可能!乡试要在一省的布政使司所在地进行,咱们琼岛这边隶属两广管辖,就是在以前,秀才们想考举人都要渡海去广州府那边——庞军师,我上次就跟你说过了,大明朝的科举不是儿戏。你们就算自说自话考出一批举人来,朝廷不承认,不能参加选官,还是没用。”
王璞先是愕然,随后便大声反对,但庞雨的态度却很是坚决:
“老王,我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庞雨随手拖了条凳子,在王璞对面坐下来,开始跟他谈心:
“这几天,有城管队的人向我报告:很多乡绅人家,他们的读书子弟,大都在收拾行装。而且四处打听渡船,想要去广州府赶考。”
“不错,马上就是朝廷的大比之年了,士子们多年苦读,都指望一朝高中,鱼跃龙门。只是现在这种情况,不知道广州那边会不会接纳咱们琼州府的考生。”
王璞兼任学官,对于这种情况当然是一清二楚,多少年来一代代的学子都是这样漂洋过海,去大陆那边鱼跃龙门——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正常。但对面庞雨的想法显然和他不同:
“不管那边会不会接受,只要这些读书人离开了琼州府,恐怕就不会再返回来了。在没有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之前,我们这里大概也不会再有文官被委派过来……长此以往,本地的读书种子外流,而外面却没有补充进来,读书人越来越少——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一句话说得王璞悚然而惊,原先不以为然的神色也终于郑重起来。
“所以说,哪怕不怎么正规,哪怕是顶着僭越之名,我们也要和大陆上一起开科。这样至少可以给岛上的读书人一个往上走的阶梯,让他们看到往上爬的希望。至于考出来的举人朝廷认不认可,这其实无关紧要——只要我们这边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