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州,保定一带搜罗来的内陆卫所兵,而且还是用这种没什么准备,光靠人命去填的方式,肯定是不成功的。

更不用说双方战意差别极大:一方是给逼到极处无路可退,拼死一个算一个;另一方却是马上胜利在望,就等着分赏银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肯去拼命?——其实这些步兵也已经够拼了,他们先后冲锋了好几次,在黄县城墙前留下一大片尸体和伤员,但终于到达极限,再也不肯向前。

“看来还是只能按部就班的来。”

周晟和廖勇两人陪同琼海军诸位将领一起,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了这次攻城经过,当看到明军的猛烈攻势被打退之后,他们俩都显得有些无奈。

“估计短期内这场攻城战肯定结束不了——如果你们不参与的话。”

面对解席等人询问他明军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能结束战斗,廖勇给了一个颇让人郁闷的回答——和短毛军依靠大炮与炸药包横行霸道到处搞强制拆迁不同,这个时代的军队对于攻城一向是很头痛的。如果不能用突击,偷袭等方式快速解决,那么攻城战多半就会成为一桩旷日持久的苦差事。

“所谓按部就班,就是先要在城池周围立寨,营寨周围需要挖长壕,设鹿角,堆土成垒,以防备城中敌军搞突然袭击——欲攻敌城,必先固己,此乃兵家常识。”

虽然是负责侦缉百官的锦衣卫成员,廖勇却似乎更热衷于战事,对于大明军的攻城战术非常熟悉,此时一一道来,如数家珍:

“之后就要砍伐树木修造攻守战具,主要是一些能够用来快速登城的大型云梯,还有遮护士兵,能够使其靠近城墙的大型板车和橹盾。等这些东西打造好之后,就可以发动一次比较正式的攻击了。”

自唐宋以来,最传统的攻城战法,作战时首先要组织一批人掘地三尺,携带土包去填平城墙前面的护沟战壕,这个过程中是没有掩护的,那些负责填壕沟的人往往需要冒绝大风险,所以通常都是让辅兵杂役,甚至从周边村镇抓来的平民百姓去充数。有些残暴的军队甚至会连人带土包一起驱赶到沟壑里填埋掉,所以这一阶段也往往最是考验防守方的决心——蒙元时期,乃至于近年来关外的满洲军攻城时从来都是驱民在前,甚至就是城内守军的亲属。眼睁睁看着自己父母亲族在面前被活埋的滋味可不好受,很多时候守军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只能投降。

如果能熬过这一关,那下面才是真正的攻城战——由弓箭手和火铳手在后方掩护,正面用一辆辆的大板车顶在前后,每一辆板车后面都跟着几十名登城勇士。没有板车掩护的零散步兵则靠大盾牌,携带云梯,钩索等物,顶着如雨点般密集的铅子矢石冲到城下。之后或是搭起云梯强登,或是埋设火药炸墙……种种破城之法才好实施。

只是近年来,随着火药兵器的日益普及,防守一方的优势越来越大了。以前只要把木板橹盾做的厚实些,顶着弓箭冲到城墙下面基本没问题。即使上面用油罐来烧,好歹也需要一定时间。但现在守军远程用炮轰,一发铁弹过来再怎么结实的车辆也顶不住;靠得近了则丢火药桶,也是一炸一大片的利害玩意儿……

“怎么会呢?火炮的出现可是导致城堡时代没落的根源啊——火炮用来攻城才是最猛的。”

听廖勇说到这儿时,小伙子陈添禁不住插了一句嘴,但随即就被魏艾文瞪了一眼——他们这些后世人都知道明军在火器的发展上是误入歧途了,着重研究火器的守城效果,而忽视了其攻击性能。反倒是被清军缴获以后让满洲人找对了窍门,一路依靠着红衣大炮破城拔寨,最终灭了大明。

原以为廖勇他们不知道这些,却不料他看看陈添,点头笑道:

“谁都知道火炮用于攻城亦是最佳,可是我大明能用来轰塌城墙的惟有红夷大炮,此时只有京师与关外宁远城配属,而且红夷炮太过于笨重,运输实在不便……”

想了一想,廖勇又笑道:

“对了,登州城头上好像有一些孙初阳带人仿造的红夷炮,不知道能不能运过来用——当然如果你们肯插手,不要说动用那种雷神炮,就是仅用青铜小炮上场,肯定什么麻烦都解决了。”

——按照廖勇他们的观点,琼海军那种装备了固定轮盘,可以用几匹骡子就拉着走的火炮只能算小炮。哪怕威力很大,因为他们认为这更多取决于炮弹。

“不考虑我们的因素,大明军队作好攻城准备需要多久?”

解席只关心这个,廖勇回过头去跟周晟,赵翼等人商量了一通,总算给了个大致时间:

“一切顺利的话,旬日之间即可完成战备,若是有所拖延,恐怕就要一月以上了。”

“至少还要半个月?我靠,这么拖延下去粮食都快不足了。”

解席抱怨了一声,但最终他还是发电报去登州府,通知后方赶紧运送一批粮食补给过来——拜他那句雄赳赳气昂昂的“独立供养”之赐,明军是肯定不会负责他们的后勤了。但老解依然决定留下来看这场大热闹,哪怕要自带干粮也在所不惜!

第三百九十九章 邻里之间

之后的半个月,黄县周边一片热火朝天,到处都是打造攻城器具的叮当之声。

三四万人一齐动手,那个效率是非常恐怖的:黄水河旁边那片原来很茂密的树林子在几天之内就被砍光。周边几处村庄的房屋也没幸免——反正村子里都没人了,村民不是逃跑就是被杀害,剩下最后一些也在前些日子被叛军抓来充当了敢死队,到如今大明军再把房子这么一拆……双方合力之下,黄县周边的村庄几乎是彻底消失。

付出这些代价,所换来的是一面面巨大盾牌和一辆辆巨大板车——或是叫冲车?巢车?总之就是那类高大,笨重,前部和顶部都用厚厚木板遮掩,靠隐藏在其中的人力推动,一次可以掩护二十来个勇士顶着箭矢沸油落石之类靠近城墙的大家伙。

由于火器的快速发展,现在光木板已经不能抵御火铳子弹的穿透了,不过明军对此也很有经验——他们把从周边村落搜集来的棉被棉衣钉在板上,作战时浇水浸湿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这一招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对付鬼子的三八大盖还很有效呢,用来抵御这个年代的火铳绝对绰绰有余,但依然顶不住火炮——哪怕是普通实心铁球,一发就能穿透。若打的位置凑巧一些,当场散架也不稀奇。

此外就是大量的登城云梯,这些梯子都很长,远远超过黄县城墙高度,上面的横木也十分密集,有些在侧面居然还有扶手——这些云梯是要搭在城墙上形成斜坡的。其实那些大车上的防护板也有类似作用——如果能靠近城墙的话,这些大木板会直接搭到城墙上变成坡道,一次可以容纳十多名士兵同时冲锋。

在这一片喧闹声中,琼海军的营寨也不得不挪了个地方——因为黄水河这一边的树木都被砍伐光了,明军官兵自然的把眼光投向了河对岸。而琼海军的防御阵地正好扼守了渡口道路,他们若不肯让道,大明军只能另外搭浮桥或者干脆游泳渡河。

自从上次的会面不欢而散以后,山东行营就没再跟这边有任何联系,到现在居然也不肯出面,只让下面人自己设法解决——看来在朱大典高起潜这帮人心目中,短毛的强硬也很让他们头疼。

最后竟然是被派遣过河伐木的一支四川部队自己派了人过来求告,说了不少好话,还送上若干蜀锦特产作为礼物。这边大伙儿想想也没必要跟所有明军过不去,于是解席同意挪个窝儿。把营寨搬迁到一处距离黄县县城较近的高坡上,也便于观察大明军攻城时的景象。

却不料这个动作引起了山东行营方面的警惕——自从第一次攻城受挫之后,山东行营的官兵们终于意识到这支叛军绝不是什么软柿子,其战力肯定不比他们差。那么在这之前,人家琼海军仅仅依靠两千人不到便死死扼守住了官道,并且把叛军揍得鬼哭狼嚎又是咋回事?

于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尤其是审问俘虏,山东行营的官员们不得不重新评估短毛军的战斗力。而给那些幸存叛军俘虏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首先当属琼州军的火炮。其巨大威力在他们口中被形容的无以复加,什么“雷神一出,天翻地覆”,“一炮糜烂十数里”等等,让那些大明官员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琼海军在移动时,两门火箭炮的发射架都是拆卸运输,不怎么显眼,但那被若干匹大青驴子前拉后推,好容易才拖上山的十二门青铜炮却遮掩不住。运到山上以后炮口虽是朝着黄县县城的,但哪怕是朱大典等文官也能看出——这种两轮炮既然移动起来如此轻便,要掉转个方向肯定也是轻而易举。

行营的官员们立即紧张起来——先前还没看出这片山坡的重要性,但当短毛军驻扎上去之后,他们发现短毛军的火炮在这山上可以覆盖到整个山东大营,这可如何使得!——其实琼州军的火箭炮先前也能覆盖他们,但那时候山东行营还没这概念。

要说再去让琼海军搬一次家是不现实的,上次会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群短毛的嚣张跋扈。别看高起潜动不动用“贼性未改”来形容他们,可真当那些短毛威胁要重操旧业时,最为紧张的却也是他。

不过这些明朝的官儿倒也颇有急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想出了解决之道——那山坡面积挺大,你们短毛能驻兵咱们也能啊!于是没过多久,琼海军大营旁边又多出了一座明军营寨,双方距离极近,几乎是要背靠背了。而且有意无意的,这座营寨挡在了琼海军与明军大营之间,也就是说即使他们调转炮口也没射界,除非先把这座营寨给拆掉……

“我靠!”

北纬等人对此极其不爽,但也没办法——看来辽东军并没有把短毛的警告通报上去,或者报了也没被理会。先前只有辽东军一家时还可以威胁一下,现在人家明军主力部队都过来了,而且摆明了要玩贴身紧逼,这边总不好当真开战。

有意思的是,被派来充当这个肉盾角色的居然还是上次那支川军部队,也许是行营官员觉得这些川军已经混了个脸熟,好说话。他们的统领是一位王姓参将,尽管解席在大明的官位只是个小小守备,比参将低了好几级去,那位王参将却主动专程过来拜会,说了无数客气话,又送上了一大堆四川土特产——搞不懂他们是出来打仗还是拉关系,居然带这么多土产。

之后两军算是作上了邻居,天天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监视着。琼海军这边是习惯性的警惕,而这支川军则是奉命而来,他们甚至为此而免去了劳役之苦,每天就待在大营里不用干活——和黄县周边的几支警戒部队,以及在行营军中似乎天生高人一等的辽东军一样待遇,这些川军也算是沾了琼海军的光。

那位王参将很热情,每到吃饭时便常常来邀请解席等人前往他们营寨中赴宴,这边当然都是委婉谢绝掉。不过虽然没去吃人家的饭,每到饭时,这边的指挥官都会爬到自家营寨的瞭望塔上,偷偷用望远镜观察对方士兵吃些什么。

这边望远镜的质量都很好,好到可以看清对方装食物的大木桶里有些什么内容——能看得出明军内部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不但军官和士兵之间差异极大,就是士兵与士兵之间,其伙食水平也有很大不同。

——将官们都是在帐篷里吃的,看不见,但偶尔能看到从小厨房位置送出来的精美食盒,都是些如同艺术品一样的漆器,里面的内容肯定不会差;之后是骑兵战兵和步兵头目,酒和肉充分供应,每天都闹的醉醺醺;再下一等是骑兵辅兵和步兵战兵,有白面馒头和肉;更低一档则是普通步兵和辅兵,白面馒头和黑窝窝头混杂,有时辅以肉汤;最后则是没有正式军籍的夫子杂役,他们的饮食水平可就寒碜狠了——几个黑乎乎的窝窝头,外加一碗烂菜叶汤,除非在供应非常充足的时候,菜汤里才能看到一点肉腥——后两个档次的人是最多的。

虽然有好有坏,但总体来说,大部分明军士兵吃的都很糟糕。不要说营养合理了,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

“大明军的伙食可真够烂……”

在琼海军诸将看来明军的后勤保障实在很渣,殊不知他们在明军眼里也是一样——因为先前出战时并没有考虑设置补给线,所有物资都是随军携带。而出击部队的主要后勤工具大都用来装载弹药,在食品方面就不那么精细了,主要以吴南海农业部所提供的各类军用压缩口粮为主,加上一些汤料之类,种类很是单调。

这些口粮的味道其实还不错,但外观上面就很不起眼了,而且那颜色五花八门:掺了蔬菜的颜色发绿;加了海苔或豆粉的发灰,还有掺山芋粉或者玉米粉的则是发黄,远远看起来就好像发了霉一样。

又由于琼海军素来官兵一致,吃饭都在一块儿,于是当明军将官们登上川军营寨中的瞭望塔,偷窥这边进餐场景时,他们所看到的景象便是:短毛军排成几行,不论官职大小,每人每餐都只能领取到一两块不是泛黄就是泛绿的霉变馒头状物体,外加一勺子能映出人影的清汤寡水,坐在那儿一点点掰碎了泡糊糊吃。

“可怜哪……肯定是军中断粮了!头领要面子,下头人倒霉啊。”

也许正是这种误会让那位王姓参将多次派人来请老解他们吃饭,无果之后又把主意打到下层普通士兵身上——他们把士兵用餐的地点改到了大营门前,并且大为提高了伙食质量。参谋组判断这可能是来自山东行营的命令,因为监视人员发现从明军大营那边对这处营地的补给供应量大大增加。

——此后每到饭点时,在川军营寨门口,就有数十口大锅一字排开,里面热气滚滚,可以看到许多大排骨或是猪头肉之类在里面翻腾着,一筐一筐的白面馒头堆放在门口,所有明军不分位阶高低都可以随意取用。那些士兵一边大吃大笑,一边时不时朝琼海军营地这边招招手,很豪爽的打招呼:

“琼镇朋友们,过来尝尝吧!”“白面馒头骨头汤,来了就随便吃随便喝哈!”

……等等诸如此类。

尽管这时候对面琼州军往往会用一种看白痴的目光注视他们,但在那些四川兵眼里却被当作了羡慕之情,于是他们的“表演”愈发卖力起来。而解席一干将官对此也很是不爽,对面川军的引诱行动固然象小丑,可琼州军自从建立以来啥时候被人这么小瞧过?

好在这种不爽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几天之后,从登州发出的辎重队顺利抵达。在清点了送达物资之后,老解决定请对面川军营的王参将及其副手们吃顿饭——邻里之间么,总要走动走动。

……

“这是什么?”

“果汁啊。”

面对解席不太好看的脸色,专程被叫出来的厨师有点奇怪,心想这玩意儿不就是你们短毛大爷们兴起来的么,怎么反来问我?

老解晃一晃手中玻璃杯,继续冷着脸问道:

“是从琼州岛上直接运来的?”

厨师点点头:

“是,装在大木桶里的,有好几个品种呢,您要换一种尝尝?”

“胡闹!”

解席一拍桌子,随手把玻璃杯里的液体全泼了:

“桶装的怎么能拿来招待客人——天晓得农场那帮人往里面掺了多少色素防腐剂呢!去换成鲜榨的——马上!”

“……是。”

“噢,对了,还要用冰块镇一下。你会用化学法制冰吧?”

“会的,不过那通常只做少量用来镇红酒……”

“少废话,快去办!”

“是,长官。”

莫名其妙的厨子下去了,一边走一边心说今天解老大可不好伺候,难道是心里不痛快——可话说回来,心里不痛快还请客?

旁边作陪的敖萨扬等人却都努力忍着笑意,老解刚才那话要让吴南海听见一准跟他拼命——你倒是给我在这个年代找出人造色素和防腐剂来看看?之后解席又装模作样拨了拨面前盘子里的肉排,向对面客人席上王参将叹道:

“这鲸鱼肉也不太新鲜,肯定不如正宗的小牛排鲜嫩了——没办法,出兵在外,条件很差,还请王将军多多包涵了。”

“呃……没事,没事。这已经很丰盛了,真的,非常丰盛……”

那位王参将及其随从早就被满桌子白如霜雪的骨瓷与玻璃餐具晃得眼花,那里面所盛菜肴大都不认识,但色香味俱佳,配合精致无比的器皿,摆在那边更像是艺术品,而非食品。

而一直被行营官员们认为“嚣张跋扈”的这位解团长今天也表现得非常热情,直到宴会快要结束时,解席还在那儿大叫:

“再拿两支红酒过来,要法兰西产的……对,就是从西洋人那里缴获来的,连冰桶一起拿来吧,我要跟王老兄好好喝两杯!”

第四百章 郁闷的行营

自从登州府的补给送达之后,明军就停止了跟琼州军在后勤方面的较量。倒不是因为解席摆阔气请客的缘故——长官大吃大喝而下面饿着肚皮这种事情在明军中非常普遍,琼海军的将官们奢华一点并不能让对方感到意外。最多,只是对于琼州方面的品位感到新奇而已。

让他们感到震撼的主要原因,却是那排成长长一串的补给车队在数万明军面前招摇过市,运送的物资让不少人看在眼里了。这沉重打击了那位大明军后勤工作的总负责人,巡按谢三宝大人的自信心——要满足几万大军的供应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位谢巡按一直在为此焦头烂额。幸亏山东这边原本富裕,民间大牲口和车辆很多,先前被叛军抢来无数,除了组建“驴骑兵”以外也大量用来运输。后来叛军在仓促之间不战而退,这些抢来的辎重牲口自是毫不吝惜,能带的带走,带不走的就大量被丢弃甚至毁坏,一段时间内沙河至黄县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被抛弃的大青驴子。

谢三宝把这些牲畜车辆收集组织起来,运粮到营中,然后把驴子宰掉充当军粮,木头车则拆掉充当攻城器械的材料,最大限度满足了部队需要——他原先是很为此感到自豪的,可随后便看到了琼州军的辎重队……

区区两千人不到的队伍,其补给规模竟然相当于他这边上万大军!而且运来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对于一支连活猪,蔬菜,甚至餐后水果都能千里迢迢从南方运过来的部队,再跟他们比后勤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不是因为如今琼州军在这黄县战场上早已凶名在外,先前表现出来的态度又极其强硬,而行营方面怕逼反了他们,也竭力约束诸军不得前去骚扰,恐怕会有人忍不住动手抢劫呢——至少辽东军内部这样的叫嚣就不少。但偏偏军中第一悍将祖大弼和公认的辽东军明日之星小将军吴三桂都不赞成,辽东诸将才勉强抑制住贪念,没冲出去找死。

确实是在找死,如果他们敢动手抢的话——粮道守护一向是琼海军的重中之重,他们先前之所以不设补给线就是担心辎重队被劫。登州府的人手一直极其紧张,这次本来也是抽不出更多人力护送辎重的,幸亏前段时间解席这边先派了一个连回去——把前次战斗中缴获的大量驴马牲口送回登州,这才有了能够组织这支庞大运输队的人力和畜力。

在靠近明军大营之后,北纬又派出一个连队加入护送队——在别人看来靠近明军大营应该是安全了,在琼海军眼中却恰好相反。四百多名火枪手以临战态势护送着车队经过明军大营外侧,在一片或嫉妒或贪婪的眼光中把那上百辆大车拖进了琼州军营地。

就在解席请客吃饭的当天晚上,琼州军的营地里也闹腾到半夜,士兵们开了个篝火晚会。琼州军的娱乐活动也是典型的集体式——以连队为单位飚歌,从“我是一个兵”到“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各类传统军旅歌曲层出不穷,当然歌词都作了一些小小改动,不过不在乎荒腔跑调,总体就是比谁嗓门大的刚阳特性仍在。

……

可以想象,这一晚上与他们作邻居的那支明军部队有多么郁闷——古代任何一支军队,在入夜之后都是严禁喧哗的,怕引发营啸。偏偏隔壁这支队伍反其道而行之,闹腾得比营啸还凶猛。如果不是自家那几位前去赴宴的将官都已经一个个喝得红光满面,醉醺醺还带着礼物安全回到了自家营寨里,他们几乎要以为是琼州军想对他们动手了。

山坡下面的明军大营距离此地较远,但夜间的喧闹依然传到了这一边。在山东大营主帐那边,巡抚朱大典,巡按谢三宝,监军高起潜,吕直等数位明军统领都站在帐篷外面,抬首注视着那片喧嚣的山坡,脸上神情却各有不同。

高起潜自然是所有人中最为苦大仇深的一个——自从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以“监视诸军”名义出宫行走以来,一路上都是受到阿谀奉承,何曾受到过前几天那样的屈辱!

要知道就算那些心里面瞧不起他的文官督抚,至少表面上也是客客气气,很给面子——毕竟他代表了皇帝。可偏偏这两个反贼——没错儿,高起潜到现在始终坚持称琼海军为反贼,他坚信这帮人绝对不是真心投降大明,眼下不过暂时服软,迟早有一天会露出真面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太监的判断完全正确——居然敢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

高起潜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个姓解的高个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