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动/半自动武器上。

不过谁让琼海军这批人是开了挂的呢,他们的技术储备要远远超越他们的实际加工能力。对于枪械武器的未来发展道路也无比明晰,再加上还有两支现成的五六半作为仿制模板。所以在枪械选择上,工业组直接跳过了栓动阶段,也根本没去发展一味追求高射速和远射程的全威力弹药,而是从一开始就直接走在了只需要中等射程,同时尽量追求射击精度和易用性的路子上。

所以冯宇飞所说的“一步到位”,本质上是指他们的枪械设计已经超前了,超越了当前的技术生产能力。当然工业组既然敢提出这个方案,当然也是反复权衡考虑过,徐慧和黄建成觉得他们有把握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那些难点了,这才同意直接上的五六半。

但是半自动武器可以适当利用设计上的先进性超前一些,自动武器就未必了——扣住扳机哒哒哒一梭子打出去确实很痛快,但那对于枪械机构的可靠性要求可远非一枪一枪的半自动武器所能比。尤其是枪管和枪机方面,金属材质的疲劳程度会远远超越半自动武器,出故障的几率自然也大增。

“那五六冲怎么能生产呢?”

叶孟言依然记着他的AK47,而徐慧也给了他一个很明确的回应——因为AK47是老毛子的设计!毛子货粗糙皮实,不挑材料不挑技术,只用最普通材料,最简单工艺,却偏偏能达到一个较为优良的效果,这种特点在AK47这款武器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故此哪怕以琼海军当前的简陋技术,仿制毛子货还是有点把握的。不过却也不敢大量制造,所以才只答应先小批量生产,在实践中再慢慢改进。事实上选择仿制前苏联SKS步枪的五六半也是同样考虑,而半自动步枪可靠率又更高,所以才敢直接进入大批量装备阶段。

但现在军事组要求的毛瑟自动手枪——那是德国人的产品!而德国货向来以精密和追求完美著称。历史上的毛瑟军用手枪诞生于一八九五年,但那时候只有个半自动版本。后来经过一些“小小的”改动使其拥有了全自动速射能力,驳上木壳枪套后甚至能当冲锋枪使用,这才是军事组需要的武器。

但伟大的德国军工部门用了多少时间来完成这个“小小的”改动呢?——整整三十五年!直到一九三一年才出现拥有快慢机的速射版本毛瑟军用手枪。当然这其中也有作战思想和战场需求的改变等多种原因,但德国货精密而难以改动的特性也在此体现了出来。

“当然,军事组一定要求的话,我们也能造得出来。但枪管,枪机以及其它各种零部件的寿命恐怕难以和历史上的原版相比。造出来的成品最初肯定没问题,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卡壳卡弹的几率恐怕会大大增加。而对于一款自动武器来说,这将是最致命的缺陷。”

徐慧的实话实说让刚刚还兴奋不已的军事组成员全都沉寂下来。如果说先前没提到也就罢了,可现在明明有这么一件好东西在前头,却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而可望不可即,这滋味可不好受。

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步到位(下)

唐健皱起眉头,想了想,突然问道:

“咱们的技术比起当年阎锡山的兵工厂如何?”

谈及机械方面的事物,这可是徐慧的专长,他当即笑起来:

“那肯定是要强得多了,阎老西出了名的抠门,能买旧货就绝不用新品,机器公差大得要死,我记得咱们机械口子里流传的不少笑话,就是以当年山西兵械局为原型的。”

“有那水平就行了,我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晋造大眼匣子也算是驳壳枪中的精品呢。”

于是,最终由唐健一锤定音,要求工业组还是把仿制毛瑟军用手枪放入到了制式装备的生产名录中。而琼海军的近战武器体系中除了原本一直在小批量生产,专供指挥和非战斗人员防身用的仿制五四外,也正式增添了“全自动手枪”或者说“驳壳枪”这一门类。

其实关于自动武器,工业组这一次原本也是有计划的——在介绍会的最后,冯宇飞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视频录像。当初琼海号上有个音像娱乐室,里面有一套影碟机放映设备。不过船上所附带的影像资料并不多,大伙儿困在临高县仓库大院的时候就全看腻了——那时候晚上没事干除了打牌就是看录像。到后来甚至连什么“农村养殖技术”,“儿童心理教育”之类科教文卫宣传片都反复看了好几遍,以至于穿越众在这方面个个都称得上通才。

不过这一次冯宇飞播放的却并非从后世带来的成品影片,而分明是用手机自行拍摄的片段——画面中,一群机械口的小伙子嘻嘻哈哈,正搬运着一台用篷布遮挡住的机器安放在实验台上。当他们掀去苫布时,一具黝黑粗壮的大铁家伙,带着众人熟悉的钢制防盾和水冷套筒呈现在大伙儿面前。

“哈,果然是它!”

其实刚才看到外形,会场中大多数人便都认出来了——马克沁重机枪,人类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枪械,也是一款虽然诞生于十九世纪——发明于一八八三年,却不但打满了两次世界大战,直到朝鲜战争中都还在使用的战场常青树。

根据先前的经验,冯宇飞原以为军方又会提出若干条修改意见的。最极端的想法,她觉得军方甚至有可能不再需要这款重机枪——在拥有了同样具备连发功能的五六冲和驳壳枪之后,马克沁恐怕会显得过于笨重了?

不过军方似乎并不这么想,他们很高兴能在装备序列中增加一款重机枪,只是在局部提出了一些小要求,比如除了传统的水冷套筒版本外,也要求提供一款使用散热片的风冷式版本——不过水冷式并没有被放弃,有些人觉得对于重机枪来说还是传统的水冷方式最可靠,风冷式的纸面性能虽好,实操中却很容易因为枪管过热而出故障。所以最终是要求风冷水冷版本各造一款,经过实测后再决定装备哪一型。

除此之外倒没什么大改动了,军方基本上全盘接受了工业组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历史上原本马克沁重机枪的样子。就是在弹药口径上大伙儿稍微争执了一下,有人主张仍然采取七点六二毫米口径,争取与步枪子弹通用,这样在后勤方面可以简化许多。但也有人提出重机枪在杀伤力和射程上的要求和步枪完全不同,强行要求弹药通用只会严重影响武器效能。更重要的是他们今后肯定会与大批骑兵作战,面对迎面冲来的高头大马,还是粗大一点的枪管和子弹比较让人安心。

于是在一片“越粗越好”,“口径才是正义”的呼吁声中,工业组决定在同为七点六二毫米的长短两种子弹——分别作为步枪和手枪弹——之外,再增添一款十二点七毫米的重型机枪子弹。之所以直接采用这款大口径重弹,而非马克沁原本的十一点四三毫米规格,是为了今后他们再抄袭其它著名重型枪械时,就不用再单独修改口径了。

如果不考虑带有作弊性质的五六半,马克沁和七五炮,这才是琼海军当前工业实力的真正体现。而工业组原本的计划便是用七五炮取代青铜炮,用五六半取代纸壳枪,再加上一款全自动的马克沁重机枪,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脱胎换骨的改进了。琼海军光是凭借着这三种武器,只要他们自己不主动把技术扩散开,相信至少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应该都可以确保在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不过正如所有的技术交流活动一样,哪怕设计方考虑得再完善,使用方永远都能提出新的要求。冯宇飞原以为军事组会高高兴兴接受工业组所提供的技术升级服务,没想到人家一点不客气的直接提出了更多要求。

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军事组毕竟是最终使用者,他们提出的要求比工业组自己考虑得更加切合实际——比如在军队开始全面换装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陆军其实根本不急于装备七五炮,除少量用于训练外,新生产出来的七五炮全部让给了海军。而陆军官兵只想要七零炮——也就是马千山提议的日式九二小炮。因为对于既没有反炮兵压力,也没有压制敌方火力点需求的琼海军来说,七五炮能干的活儿七零炮基本上全都能干。但七零炮才二百多公斤重量,外加能拆解开来分散运输,由此在随军能力上带来的巨大机动优势,就绝非重达一点二到一点五吨的七五炮所能企及了。

在枪械上也是类似,士兵对于五六半自动的优异性能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但驳壳枪轻便且能连发的特性使得它的使用需求远远不止军队内部。和七五炮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内陆军也没能装备上驳壳枪。不过这回并非是陆军不想要,而是压根儿排不上号——由赵立德与敖萨扬所负责的谍报与城管部门几乎独占了所有新生产出来的驳壳枪,之后好不容易等产能宽裕一些了,茱莉的商务部门又插了进来。

——没错,商务部门!以往琼海贸易公司只是老老实实躲在琼海军武装保护范围之内进行贸易的。在自家直接控制的地盘之外,基本都是通过当地人转手,这样虽然安全,但利益损失也比较大。

而随着琼海军工业规模的大扩张,这个集体对于物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委员会对于军事力量的使用却又控制的比较严格,于是贸易公司不得不逐渐脱离军队保护,前往那些琼海军武力尚未抵达的地方亲自做起生意来。在此过程中各种危险当然免不了,而贸易口同志要求有充足的武器装备也是理所当然。就算是军方也不敢跟他们争抢——军队全面换装所需要的大量物资原材料,还指望着贸易公司去弄来呢。

到后来,由贸易公司直辖,普遍装备着驳壳枪的武装工作队甚至普遍被外界当作了琼海军的先头部队,一手挥舞着大把银元,另一只手中则暗握驳壳枪的贸易公司反而成为了琼海军势力对外扩张的急先锋。若是工作队搞不定的地方,就轮到正规军出场,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军方内部都自嘲说他们成了贸易公司的雇佣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公元一六三三年,一月,琼海军完成了这场对他们影响深远的武器升级会议。在此后的一两年中,他们开始逐步淘汰掉那些原本只是过渡性质的旧武器,转而全面装备对这个世界来说绝对属于黑科技的新家伙们。

出于对后世那支伟大军队的尊重以及怀念,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和五六式冲锋枪依然保持了原来的名号,尽管后来很多人对“五六式”这个代号迷惑不解,但短毛们坚持要这么叫,外人也管不着,包括五四式军用手枪也是如此。

“七五小姐”的正式名称为“一六三三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九二炮则为“一六三三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军队中则被简称为七五炮和七零炮。

驳壳枪的正式名称为“三三式全自动军用手枪”,不过和后世一样,这东西在民间很快有了许多花名俗称,从琼海军内部流传出去的“驳壳枪”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其次便是“二十响”和“大肚匣子”——不得不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这句话还真有道理,即使提前了几百年,人民群众还是一下抓住了这种武器的最主要特色。

马克沁重机枪的名字也没改,以至于有段时间内大明朝廷一直在四处秘密寻访一个名叫“马克沁”的人——大明的官员仔细调查过了:琼海军一百三十九名“真短毛”中并没有叫这个名字的。而既然这件军国利器是在琼镇立足于大明好几年后才冒出来,又能以此人姓名为号,肯定是这个人在其中起到重大作用了。

找!一定要把这个能工巧匠找出来!后来甚至连后金政权都加入到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而且他们全都得偿所愿了——数年间从各地陆陆续续冒出来,自称叫“马克沁”的工匠没有上百也有好几十。

当然,真正知道如何制造那种可怕连发机关铳的,一个都没有。

第六百五十二章 疑惑(上)

讯息逐次送出,到一月下旬的时候,位于整个电报网络最北端的旅顺口也终于得到了消息。

“我靠,工业组那帮人吃药了?居然从纸壳弹一下子跳到AK47时代,这个技术大跃进可太了不得了!”

解席看到电报时,先是和其他人一样猛然惊呼了一声,但随后便也和其他人一样,陷入到了幸福的想象中去:

“用马克沁对付骑兵……还是十二点七毫米口径的大家伙?哈哈哈,爽啊!这回别说用六百对一万了,六百对十万也无所谓——只要给我几台马克沁和足够的子弹。”

解席是军人,他只要有好东西用就满足了。而作为机械方面的内行,肖朗在仔细看过了电报上所介绍的武器型号后,他关注的却是另一方面。

“徐总工和冯博士很厉害啊,当初我没能搞定的那个二次冲压问题看来是被他们解决了。”

——按照肖朗的说法,这次工业组技术大跃进,全面提升军事装备水平,最大的难点其实并不在枪械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弹药生产线上。五六冲和五六半,以及五四式所用的酒瓶形弹壳才是最难加工出来的——别看只是弹壳口部收窄一圈这个小小变化,需要对弹壳铜皮进行多次拉伸加工,机加工技术达不到相当水准的根本搞不定。一枚两枚还好造,造个几十万上百万一模一样的试试看?

另外全自动和半自动弹药所用的底火也不再是普通雷汞,对于稳定性方面的要求更高的多,化学组能解决这个问题估计也花了不少功夫。

“所以那时候我的建议是先搞直筒弹壳,大力发展左轮枪体系,反正也足够确保火力优势了。冯博士楞没同意,看来她当时已经有点把握了……啧啧啧,那女人的心气比我们还高。”

肖朗一边说着,一边朝解席招招手,伸出两根手指头示意了一下,后者瞪了他半晌,不过最后还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白纸壳没商标的成品卷烟来。递给肖朗一根并帮他点着火,自己也顺嘴叼上了一支。

“……诶,爽啊!好久没抽过这么正宗的了。工厂里出来的成品果然比我们自己卷的要好……山东真是种烟草的好地方啊……也亏得南海当初带了良种烟叶苗过来……”

吞云吐雾的过了一通瘾头之后,肖朗又看着那张电报单子继续发表意见:

“居然会选用驳壳枪作为制式装备……那几个军头年纪也不大啊,按理说不该有当年老兵的驳壳枪情结哪?”

面对肖朗满脸的不以为然表情,解席倒有些不解:

“驳壳枪不好么?手枪里再没有比它火力更强的了吧?况且必要时还能组装成冲锋枪使用。”

肖朗嘿了一声:

“就它大那块头,硬挤在手枪分类中也真不嫌害臊,完全没有隐蔽性么……嗯,在这个年代倒是可以。至于当冲锋枪……咱们都有五六冲了还要这半吊子干嘛?驳壳枪结构复杂,又大量采用了异形构件,加工起来难度很大的,最后生产出来成本恐怕比五六冲都要高。你要是部队后勤主管,差不多的价钱,你是优先采购驳壳枪还是五六冲?况且这枪想玩得好难度也挺大的,历史上连德国佬自己都看不上,也就土匪和八路有耐性去适应它。”

解席被他这么一说,倒是有点疑惑起来,不过肖朗也就发发牢骚。他既然当时不在现场,这些话没能说给委员会听,那就只能自个儿留着了。反正无论如何,驳壳枪本身还算是一款好枪,除了生产口觉得麻烦,使用方是绝对不会嫌它的。

而且肖朗的注意力很快就放到了最后一栏上,这回他的态度可就正面了许多:

“十二点七毫米口径的马克沁?我靠,这不就是勃朗宁M2HB重机枪么?可这个年代还没有装甲目标啊,打骑兵威力绝对是过剩了,不过我喜欢!嘿嘿,想不到徐总工那么严谨的人也终于狂野了一回。子弹重了那么多,枪管肯定更要加长,射程大约能破两千了……哈哈,‘射程代表真理,口径才是正义’么!”

两人一边抽烟一边吹牛,过了一会儿,解席看看时间,面无表情的走过去把电报纸拿回,并顺手把肖朗嘴里半截烟卷也摘下来,拍拍他的肩膀:

“行了兄弟,你的放风时间到啦,安心休息吧。”

“……晕,老解你这样就太不仗义了吧,好歹让我抽完一根撒!”

但解席却不为所动,在肖朗的抱怨声中他还是自顾自先开一会儿窗放掉烟气,然后又检查了一下火炉,最后朝对方招招手,说声明天见,便离开了病房。

从这处被当作医院的小小院落中走出,解席眯着眼看了看位于城寨最高处的瞭望哨,心里琢磨着如果在那儿安置一挺重机枪,是否可以控制住整座城寨。不过他很快便为自己的多虑而轻笑了一声——如果不是肖朗伤势未愈,短期内不能挪动,他们早乘船回山东去了,还指望在这里长期驻守不成?

当然,这个春节肯定是要在这里度过了。当解席来到城外兵营,以及距离兵营不远处的难民营附近,看见到处都在洗刷衣裳,整理年货,一派喜气洋洋景象时,心头不由的泛起一股暖意。

——哪怕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过年的味道还是很浓。

历史上的这个时间段,旅顺口已然陷落,黄龙殉国,东江镇差不多全军覆没,军民不是被杀就是被掳走,此地已成鬼域。不过在这个时空里,由于琼海军的强势介入,此刻的旅顺口上方还高高悬挂着大明旗帜。而且无论人口数量还是热闹程度都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超过,这大概也算是琼海军的某种特色了——凡是他们所处的地方,哪怕是在战场上,也很快会培养出繁华的集市来。后世如果有人作游戏设定的话,琼海军势力的兵种特色毫无疑问应该是“商业+10”。

不过解席在琼州,登州等地已经多次见识过此等景象,虽然略有欣喜,却也并不出乎预料。况且这里人口越多,带来的后勤压力也越大——这些人现在全是靠他们琼海军运来的粮食在供养,连同黄龙那边的驻军也是。相比之下琼海军自身两个营一千多人的消耗反而算不了什么。

而且在辽东这里,他们还要防备另一种危险……

不久之后,解席在军营驻地办公室中见到了老搭档庞雨,后者正在审阅一份名册。

“今天又有逃人过来了?”

“是啊,今天还不算太多,只来了三十多户,一百多号人,刚刚安置到新营地那边了。”

庞雨满脸的疲惫之色,但依然仔细核对了名册上的内容,将其放入后面档案架上——同样的名册在档案架上已经堆起高高一大撂,这些都是新近前来投奔的辽东难民,或者,按照后金的说法,称做“逃人”。

——肖朗所取得的那场辉煌胜利,其后果余波在之后的这一个多月中才慢慢开始显现出来。后金方面肯定封锁了消息,但能封锁到什么程度就很难说了。一支万人规模军队的溃败,一个贝勒级别的贵人战死,这大约是后金自立国以来最大的战场惨败。对其内部造成的震动和影响,其实远比外界所看到的要严重许多。

而体现在旅顺这边,就是这段时间从辽东内陆后金统治区内逃来的难民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有几人,十几人,到后来就是拖家带口,一来就十几二十户,几十上百人的规模。才短短十几天功夫,旅顺口这里已经接纳了有一万多人,而且其数字规模还在不断增加。

解席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他们来这儿的最初目标就是搜罗难民。而且有了登州的经验,区区几万难民在他眼里还算不上什么麻烦。但庞雨的想法却没那么乐观。

“形势不太妙啊。”

听到庞雨的感慨,解席诧异道:

“怎么?存粮不够了么?我记得当初制定的补给量非常充裕,眼下才多个万把人,还不足以让我们头疼吧?”

“难民数量不是问题,但我总觉得这些人来得太容易了。”

庞雨敲着桌子,细细沉吟道:

“逃过来的每一批难民我都有询问过,前面几批确实很艰苦,后金兵追杀逃人从不留情。但最近的这些人,据他们说一路上遭遇的截杀少了许多,偶尔遇上几次巡逻,躲到路林子里也就避开了……后金几乎没有专程追截过他们。”

“后金是故意放这些人过来的?”

解席立即听出了庞雨的话中之意,后者点点头:

“多半如此,皇太极那家伙反应很快啊,又对咱们出招了,看来阿文的那次炮轰完全没能吓住他。”

——不久之前文德嗣率舰队北上金州,用几轮铺天盖地的“火炮演习”将金州城寨整个给夷为了平地。据文德嗣发报回来说,在当时金州城头上,后金的军队和旗帜都不少,甚至有人辨认出正黄旗号悬挂于城头——那应该是后金汗皇太极直领的部队。

第六百五十三章 疑惑(下)

他那一通炮轰可不仅仅是吓唬人,而是结结实实杀伤了不少敌军的。文德嗣甚至一度想要让陆战队登陆看看,寻找是否有扩大战果的机会。不过后来想到舰队里还有不少一贯善于拖人后腿,战斗力只能按负数计算的明军官兵,怕他们一上岸就暴露出其软脚虾本质,才决定不多惹事,只在海面上耍一通威风罢了。

但饶是如此,其战果也非同小可——后来当文德嗣继续率船队北上时,所到之处,只见沿海的所有烽火台全部燃起烽燧,烟气直冲云霄。而据庞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