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清华-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江这里,如今算不得多少重要。”太后悠然说道,“两广浙闽山东和直隶,都比这两江要发展的更好些,刘坤一若是再不奋起直追,只怕就要被这些省份甩脑后去了,我也只是看在曾国藩的份上,对着这些老臣优渥待之罢了,再不好好干。”她弹了弹护甲,“皇帝应该心里有数。”

刘坤一自然是不好入军机处当差了,皇帝连忙称是,“十月的时候既然要办万国大会,儿子会下旨,让各总督悉数进京述职,到时候当面有些话,好说一些,免得旨意下去,他们倒是觉得不痛不痒。”

“这倒罢了,这些总督都是一方诸侯,拿着中枢的命令不当回事,也是寻常。”太后笑道,“不过如今倒也无妨,大家若是都一门心思的要发展经济,也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出来。”

“是,还请亲爸爸继续说下去,儿子听着有意思呢。”皇帝钦佩地说道,“亲爸爸不出宁寿宫,却是知道天下事。”

“什么知道天下事,无非也就是知道这些人的利弊罢了。”皇太后笑道,“人尽其才就是最好,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肃顺这个人,才干是有的,但是桀骜不驯,且看不起旁人,这原本也罢了,毕竟他是文宗朝的老臣子,如今的这些军机大臣,那个不是他昔日地下看不起的小角色,这样的人也不好入军机,还是就在都察院折腾人最好。”

肃顺已经在都察院呆了差不多整整十年,十年之内功绩极大,不知道抓了多少官员,世人都觉得肃顺应该早点重新拜相,再入军机处,这样的话,大家伙不至于听到都察院就闻之色变,再者要不就让肃顺赶紧回家养老,如今都七十多岁,可以致仕了!可没想到他就牢牢占据着都察院,这也算是另外一个阎王了。

“王文韶是老臣,而且性子和缓,不会得罪人,也知兵,倒是不错,不过好像在直隶总督上都当着撒手掌柜呢?”太后说道,“北洋水师都被李鸿章给管走了,这倒也没什么,李鸿章管的不错,可在其位谋其政,这一节倒是要注意着。”

“李鸿藻也是老干部了。”太后说道,皇帝这时候屏气聚精会神起来,“三朝老臣,两代帝师,资历阅历是绝对够了,而且道德文章极好,又是给皇帝你授书的,论理应该早就入阁,可之前因为被恭亲王的事儿连累了,又两次丁忧,就给耽误了下来,无论如何是要给李鸿藻这个体面的。”皇太后说了这么一会,倒是有些渴了,守在边上的李莲英捧了蜜水上来,太后呷了一口,“论理,我也不该多说什么,毕竟你这个师傅,也是我定的,只是我还是那句话,李鸿藻入阁没话说,只要,他知道事情轻重,别做拦着洋务大计的事儿。”

皇帝点头,“这件事儿,儿子也和李师傅说过,李师傅倒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洋务三十年,谁还不知道这洋务如何振奋国家?亲爸爸时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李师傅纵然是再固执,也不会不知道,洋务的好处。他只是觉得,不能够废了五千年来的道德文章。”

“本来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太后说道,她的眼神一闪,“李鸿藻的观点也不能算全错。”

“亲爸爸明见万里。”光绪皇帝说道,“儿子以为,就算是李师傅入军机处,儿子也知道轻重,不会把事关重大的差事交给李师傅。”

太后显然是知道皇帝要什么,皇帝也说了自己想说的话,他到底是想要李鸿藻入军机的,“军机处举荐的几个人各有利弊。”太后笑道,“都还不错,也都有不足之处,你看着选就是了。”

皇帝又请太后圣裁,太后这时候却是不肯了,“你自己拿主意,我就是参谋参谋。”

皇帝见到太后执意不肯,于是也知道说道,“儿子以为,那就选刚毅、王文韶和李师傅三人入军机处当差。”

“好的很啊。”太后点头说道,“那就赶紧着下旨吧。”

边上伺候的庞德禄连忙弯腰退出,去内奏事处传旨了,太后见到庞德禄出去,笑着对光绪皇帝说道,“你还有一个师傅呢,怎么把翁师傅给忘了?他当差也不少日子了,应该要提一提。”

“是。”光绪皇帝温和地说道,“李师傅入阁之后,儿子想着把翰林院交给翁师傅管。”

“翰林院之前的《英宗实录》编撰的不错,我瞧过了,写的真实,皇帝得空了也瞧一瞧,这同光中兴同光中兴,到底是肇于同治朝的,许多难事苦事儿,都是从同治朝开始办,才慢慢的变成好事儿的。这一点可千万不能忘了咯。”

“是,儿子一定时刻通读。”皇帝说道。同治朝是难,可和英宗皇帝没什么关系,到底同治皇帝不过是亲政一年有余罢了,所谓的艰难都是慈禧太后的辛苦,皇帝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继续说道,“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儿子是不敢忘亲爸爸的辛苦的。”

皇帝用《六国论》的原句来形容慈禧太后的呕心沥血,果然太后十分满意,“翁同龢管着翰林院也是好事儿。”太后点头笑着说道,“外头西洋传过来的文字典籍都不少,翰林院的人也不能闲着,多少要办点事儿出来,写写书,最合适不过了。翰林院若是文字上的功夫都不愿意下,就一天到晚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上火跳脚,这可算是舍本逐末,不干分内之事了。”

“是。”皇帝回道,“翰林院预备在收集高宗朝到如今国内出版的典籍诗集策论等,仿照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的例子,总是要国朝的文典做的好些才是,另外因为洋务以来,部院新设以及旧有部院职务转化甚多,之前的《大清会典》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故此想着重修《会典》,把这事儿也要办好。”

《大清会典》如果不知道这是什么,可以把会典理解成行政法,就是规定了各个部院衙门职权的法律,这个倒是个好事儿,太后点头,“这事儿做好了。翰林院是大功一件。”

反正天家虽然是母子也不会就谈家长里短之事,皇帝又说道,“儿子还有件事儿要麻烦亲爸爸,就是这户部尚书的任命。”

“阎敬铭算起时间,也差不多该到任了。”太后点点头,“你看中了什么人啊?”

“军机处举荐了几个人,都不算差。”皇帝说到了这个户部尚书的人选,不知怎地,似乎多了一点自信,几分从容,“岑毓英、张之洞、高心夔都是极佳的人选,可儿子心里已经有了一位更好的人选。”

“既然有了主意,去做就是。”太后说道,“怎么还在这里犹豫不决呢?”

“总是要请示亲爸爸。”

“你自己个定夺就是,何须来请示我。”太后淡然说道。

“儿子觉得王恺运极好。”光绪皇帝说道,“他是昔日亲爸爸得用的人,虽然是年纪不大,可参赞政务地方为官都很是不错,在毓庆宫教书,讲起史书来通透的很,故此,想让王恺运当这个户部尚书。”

皇太后微微吃惊,她是真没想到,皇帝居然会选王恺运当这个户部尚书,其实在皇太后的印象里面,只要某人不要去插手户部的事务就足够了,谁来当其实是一样的,除非是个性十分鲜明手腕厉害的官员担任主官之外,体系的固定化是很难让人把一整个已经行之有效的运转发生剧烈的变化的,“户部的位置关键,所以来请亲爸爸的旨意。”

“王恺运倒也可以,是个机灵人。”太后手里原本在转动的佛珠停了一下,随即又转了起来,“才干了得,又年轻,的确是当得起这个尚书的,不过,皇帝,你和王恺运说过这件事儿了吗?”

皇帝摇了摇头,“儿子还未说过,这只是儿子心里头的一点浅见,想着先和亲爸爸说一说。”

“王恺运不会当这个户部尚书。”太后微微一笑,“按照我对他的了解,他可能还是喜欢在弘德殿当差,你信吗?”

皇帝有些惊讶,“亲爸爸的意思是?”

“这是他的个性使然。”太后笑道,“你可以和他说一说,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皇帝答应了下来,“这事儿,你和我说一说,倒也无妨,可也没必要时时来请示,外头的官儿若是知道了,还以为我在垂帘呢,到时候有几本弹章上来,我是白白受了那个闲气。”

皇帝含笑点头,“是,儿子都听亲爸爸的。”

“选谁都是不要紧的。”皇太后半闭着眼慢慢地说道,殿内的香炉冉冉升起氤氲紫气,“选人用人虽然重要,可再重要也重要不过当差办事,特别是现在,到处都在大建设,我上次听闵妃说起,准备在盛京再建铁路去朝鲜,这事儿,办的怎么样了?”

“铁道部已经在筹备了。”皇帝点头说道,“今年怕是不能开始建,明年开春也是这个时候,大概就可以动工了。”

“闵妃似乎是不太高兴?”太后对着皇后说道,“她不太高兴朝鲜国内有铁路?”

“是。”皇后一直在静静听着,“闵妃此人对着大清国皆备之心甚强,故此不仅仅是赐婚之事,就连修建铁路到朝鲜,这是世子从皇上这里求来的福分,她都弃之如敝履。”

“既然是有些人不识相,皇帝也就不必抬举他们了。”慈禧太后慢吞吞地说道,“去朝鲜的铁路,我倒是觉得不必建了。”

“亲爸爸?”

“人家不情不愿的,咱们建铁路的事儿是千难万难。”太后摇摇头,“建铁路去藩属国,这原本就是不能用赚钱来计算的,从来考虑的都是大局,考虑着如何帮衬着藩属国,可若是朝鲜不喜欢,那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帮的,不喜欢的事儿,强加上去,喜事倒是成了倒霉的事儿,亲家变成冤家,这倒是不必了。”

皇帝还有些犹豫,“荣禄去东北当总督,上的第一个折子,就是新建这条铁路和营建海参崴港,若是否了这个,只怕是他心里不痛快,荣禄到底是老臣,儿子是要照顾他的体面的。”

铁路的建设是一日千里,其实就全国的通盘考虑来说,盛京到朝鲜,也委实算的不什么,真真只是一点点的路,而且光绪皇帝明白,荣禄顺带上折子提这件事,是想着两个目标一起办,“不仅仅是对着朝鲜的联系多些,更要紧的是把东北兴旺起来,之前朝廷的重心从西北到北海,再到两广越南,论起来,如今北海可比东北要兴旺发达多了,东北地大物博,但东北的百姓穷困不堪,大清龙起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先得东北进而获取天下,打个比喻来说,东北算的上是国家的长子,可个地方上兄弟们都发达了,就东北还如此困苦,儿子心里头委实是不安的紧。”

“皇帝有这样的仁心,是好的。”皇太后点点头,“地方上的盘子要做大,除了地方督抚官员要想法子之外,中枢一盘棋怎么下,也是个问题,西北内陆,之前有新疆平叛,顺带着,甘肃青海这么一路梳理过来,总是好了些,不至于和以前回乱一样,不成体统,北海自然更不用说,这两个地方,如何兴盛,就是靠着修路,铁路和官道,这两样修好了,自然什么叛乱都不怕,就看着越南之战好了,新军靠着铁路南下,这才打了法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我还是嫌稍微慢了些,毕竟那时候南宁府再往南,就没铁路,若是和如今一般,铁路直接通到红河岸,多少万的法国人都是不足为惧。”

“朝鲜也是一样。”太后继续说道,“日本人现在动静如何,还不知道,可防人之心不可无,提早做好防备是可以的,若是铁路通到朝鲜,这是极好。”

皇帝听着有些糊涂,这是什么意思,皇太后不是说暂缓修铁路到朝鲜吗?怎么这会子有称赞其铁路的好处来?太后继续说道,“可这事儿,地方上的要支持的,刘坤一只不过是不太支持,两江的铁路建设就已经如此缓慢了,闵妃这样的不乐意,强龙难压地头蛇,铁路是修不到朝鲜去的,若是在朝鲜闹的太僵,得意了日本人,就适得其反了。”

第953章 雷霆雨露(一)

朝鲜的事儿,不好办,太后心里早就有了准备,所以皇后和皇帝想要敲打闵妃,她也不会反对,至于闵妃那些无礼的请求,当然是权当做放屁,但是朝鲜,的确是要注意敲打的尺度,“对着朝鲜人,若是这有求必应,他们就蹬鼻子上脸,忘乎所以,可若是这事事拒绝,怕是又把他们推到日本人那里去了。”

马上就要到二十世纪了,这民族心的觉醒,的确是很让广大殖民者很头疼的问题,特别是朝鲜这种国家,白衣之国,单单李氏朝鲜,就从明太祖时期成立了,这么四百年下来,对于自己的一套,是十分的坚持和推崇,这样有着强烈自尊心,但是又没什么实在的武力能够保护自己的属国,实在是难搞头。

“所以闵妃的意思,还是要听一听的好。”太后抚了抚自己绛紫色松鹤同春旗袍,“铁路的事儿,就别修到朝鲜去了,皇帝想要开发东北,这也简单,从盛京修到吉林去就是了,闵妃不想要,就随她去是了,到时候只怕她哭的地儿都没有!”

皇帝点点头,“亲爸爸思虑的周全,既然通到吉林去,荣禄所上的营造海参崴港的事儿,就可以一起办了,可以从吉林再通到海参崴去,这倒是可以慢慢的建,这样的话,海参崴港就方便许多了,将来金州回来的货船也可以在此地卸载。”

“还说我思虑的周全,皇帝你才思虑的周全呢。”太后笑道,“把海参崴港的修建和铁路一起连一块了,想的好,这样的话,都连了起来,就真的能发挥用处了。”

皇帝含笑称是,皇帝这边的事儿,处理的差不多了,皇帝又问户部尚书人选,“这事儿就不必问我了,只是户部尚书而已,阎敬铭还在中枢,想必户部尚书就算是别人做去了,只怕他也是红着眼盯着牢牢的,不会出什么乱子,你皇帝自己个定夺就是。”

皇帝这边没事儿了,太后于是问皇后,“你今个来做什么啊?内廷的事儿,你自己斟酌着办就是,有什么拿不准的,倒是可以问问瑛贵妃,她也打理着后宫不少年了,也算是妥当。”

“是。”皇后回道,“内廷的事儿,自然不敢拿着来麻烦皇额娘,还是之前和您说过的赐婚朝鲜世子的事儿,臣妾想着,让皇额娘您下旨,最是给朝鲜体面了。”

“赐婚啊,这是好事儿,原应该让我这个老婆子出马。”太后笑眯眯地说道,“这赐婚的对象是谁啊?还是你的妹妹静雅吗?”

“是。”皇后说道,“比世子小两岁,生肖岁数是合的。”

“那将来可是嫁到外藩,想要见面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你做姐姐的,倒也舍得?”太后问道。

“为国效忠,自然是没什么不舍得的,皇上要拉拢朝鲜,联姻是最好的法子,若是把静雅赐婚给朝鲜世子,那么除却君臣之礼,也有连襟之情,朝鲜的事儿,想必以后就可以从容许多了。再者,也是臣妾奢望,静雅若是赐给朝鲜世子,也是好姻缘一件。”

皇后说的颇为诚恳,且十分的真实,又是为国贡献,又是自己得了便宜,处处想得周全,太后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也没什么可说的,铁路的事儿允了闵妃之请,这件事儿就由不得她自己个说了算了,那就叫礼部选个好日子,直接赐婚吧。”

这就是天朝上国的胆气,有正经的父母亲在面前也是要先遵循君臣之礼,皇后微微点头应下,两个人该禀告的事儿都禀告了,想必也没什么事儿可说了,皇太后却是说了另外的事儿了,“皇后贤惠,帮着皇帝打理分忧政事,这倒也罢了,夫妻一体,原本是要分忧的。”太后微微合眼,似乎是莲花台上打坐的佛陀,面带微笑有着慈悲心,却又似乎对外物一视同仁,没有任何表情,“可是,皇后也不要忘了自己个的本分啊。”

这话说的有些重,皇后连忙站起来,“臣妾不敢忘后妃之德。”

“不是德不德的事儿,后宫不得干政,这话原本就是废话,你帮着皇帝处理一些皇帝不好处理的事儿,比如赐婚的这件事,做的极好,我也不会因为此事怪罪于你。”太后慢悠悠的转着佛珠,“我素日冷眼瞧着,你处事公允,是一等一的贤德人,可别的事儿,我却是要说你一次了——你也知道,大婚三年来,我是一次都没说过,这事儿,今个我要说一次,皇帝,你也要仔细听着。”

皇帝连忙坐直,静气凝神,“是,儿子听着。”

“皇家,不仅仅是皇家,包括任何一项事业,最要紧的就是代代有传承,做生意的,总是想着把生意传下去,若不能发扬光大,谨守本分也是好的,可最要紧的,还是要有继承人。”

帝后原本还不知道皇太后想要说什么,这会子一听,也就知道了太后的真意,“国家基业,和洋务大业,自然都是要继承人的,之前圆明园宫变,最要紧的缘故,我思来想去,除了逆贼别有居心之外,大约就是因为天下无主的缘故,英宗皇帝没有留下子嗣,原本有些异心的人顿时就敢出手了。”

时间过去许久了,久的差不多慈禧太后以及忘了那时候的绝望和悲伤,悲欢离合,真真是弹指一挥间,这些年,走的人那样的多,只有自己还顽固的留在这个世间,“原本你们还年轻我也不该多说什么,可这六宫之中,一个嫔妃都没有喜信儿传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你皇后的失职!”

皇后连忙低下头请罪,皇帝也连忙站了起来,垂着手听太后训话,“亲爸爸。”他想了想还是出声援助皇后,“这也不是皇后一个人的事儿……”

“皇帝你别帮着皇后说话!”慈禧太后轻轻的呵斥道,皇帝一个哆嗦,“你的事儿,我还没说呢!”

“你自己的事儿,难不成还要我来耳提面命吗?以前我是对着那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很不以为然的,直到自己个做了长辈,才知道,此言非虚!”

皇太后的话听上去十分的不悦,这个时候她也睁开了眼,瞪着皇后和皇帝两人,“皇后当了三年,六宫之中没有喜讯也就罢了,你自己个也没动静,本朝虽然不和前明一样,奉行的是嫡长子制度,可若是中宫有龙子诞下,毫无疑问,自然就为天下之主,这事儿不用我多说,你自己个也应该有数,怎么这么久了,还没什么动静呢?自己没动静,六宫之中还有四位嫔妃,也没有动静,我真不知你这位贤后,是怎么个打理六宫的?外头的事儿再重要,也比不上你自己个的分内之事,分内之事没做好,却去做越俎代庖管什么外头的事儿,那就是大大的不妥当了。”

太后的话说的很重,皇后只好是提起裙摆,双腿跪了下来请罪,“都是臣妾的不是,请皇额娘息怒,若是气坏了凤体,臣妾万死难辞其咎。”

“这几个嫔妃我瞧着都是好的,怎么到现在,一个动静都没有呢?文宗皇帝昔日是先开花后结果,先有了荣安,再有了英宗皇帝,可如今成亲都三年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子嗣就是国本,就是将来的天下之主,有了国本,人心安宁,就不至于再生出什么是非来,怎么到了如今,你们倒是好,夫妻生活自己过过,也不用考虑自己身上的担子!这宁寿宫。”太后伸出手指了指彩玺房梁,“是高宗爷大建的,昔日就说过,非福寿双全之人,不能入住宁寿宫,如今我自己个孤家寡人,无依无靠的,底下居然连个孙子都没有,自然称不上什么福寿双全。”

皇太后越说越气,脸上的颜色也不好了,皇帝心里大骇,连忙也跪了下来,“亲爸爸息怒,都是儿子不孝,让亲爸爸不高兴,实在是罪过!”

皇太后是难得发怒的,一发怒是满殿皆惊,所有的太监宫女低着头缩小着身子,生怕受了池鱼之殃,成为下一个皇太后泄怒的对象。

“罢了。”皇太后原本怒气冲冲,瞪大了眼睛盯着帝后二人,这会子见到帝后二人十分谦逊孝敬,原本就是一团不知道何处来的无名火,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会子把碧玺佛珠丢在了炕桌上,“我今个也只是多嘴说一句,论理也没有我老婆子说话的份儿。”

谁能把这秉政三十年,垂帘天下,手创赫赫洋务威名的慈禧太后当做是老婆子呢?这话也只是慈禧太后自己说说罢了,皇帝连忙说道,“亲爸爸说的是那里的话,倒是叫儿子无地自容了,儿子的一切都是亲爸爸所给,若没有亲爸爸,自然也没有儿子如今的好局面,什么时候亲爸爸说什么话儿,儿子只有遵旨的道理,绝没有敢任何嫌弃之心。”

太后脸上的阴沉之色如冰雪遇春水消融,上一秒还是怒气勃勃,下一秒却又笑了起来,“好了,我也不过是这么随口一说,怎么你们两个都跪下来了呢?小李子,快扶皇上起来。”

帝后起来,也不敢坐下,只是垂手站着,“我也知道这龙胎的事儿,急不得。”太后复又拾起佛珠放在手心转了起来,“不过也只是这么一说,你们自己个心里清楚就是了,夫妻一体最重要,你们两个和和气气的处着,这就是极好,皇帝能够护住皇后,别的,随缘即可。”

皇帝连忙称是,“亲爸爸说的极是。”

“好了,和你们说了这么一会子话,我倒是有些乏了,你们回去吧,赐婚的诏书皇帝你明个就发出去是了,先定下名分,再大婚,上半年怕是太赶,我倒是觉得,趁着下半年万国会的时候,这是个大婚的好时机,时间准备起来,也从容。”

“是,要赶紧着先把李拓的事儿办好。”皇帝连忙说道,“今年是光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