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道-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俊明扭头望去,却见李世民不知从什么时候占到了自己的身后,连忙起身行礼道:“贫道参见陛下。”
李世民向下压了压手,示意黄俊明不必多礼,随后拉了张椅子坐了下来,对着黄俊明说道:“仙师,你继续朕要听听这无为而治到底怎么回事。不过刚刚那层意思朕认同,治国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必须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能轻举妄动。仙师解释的好啊。朕都迫不及待的想听另一层意思了。”
见李世民都这样说了,黄俊明欠身对着李世民示意了一下。
再次开口道:“至于这第二层含义嘛,咱们就得一点一点的看了,首先老子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来说明自然与人为的关系。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天道自然无为;就其生成天地万物来说,天道又无不为。无为与无不为,即有为,无为为体,有为为用。也就是说,必须无为才能有为,无为之中产生有为。这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含义。”
“仙师这无为有为的可把朕绕糊涂了!”李世民虽然对道教经典也能背下一两句,可听黄俊明这么说,却有点浑浑噩噩起来。不过李淳风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黄俊明也不管李世民的无奈,现在的他好不容易找到点思路,如果给李世民解释,没准思路就变了。黄俊明丝毫不理会李世民的话继续说道:“再有,老子又提出道法自然,道本身自然而然。道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育万物而不作其主宰。所以从天道来看人道自然就是无为,正如老子说的“绝圣弃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统治者顺应自然,效法自然,奉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黄俊明说到这,李世民又接口道:“这个朕知道,朕只要不出格,民众就会自己向着好的方面变化,朕要是农经淡定不急躁,人民自然就不会骚乱,反而会自然而然的遵守规矩,朕要是不多事,不乱加赋税不扰民,民众就会慢慢富裕。朕的如果不加剧膨胀,民众们也会慢慢的变得质朴起来。”
146 无为(续)
黄俊明轻轻地横了李世民一眼,不可置否的回道:“陛下这理解倒也通俗。事实上就是这样,上行下效正是如此。所以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黄俊明见李世民缓缓点头表示理解,随后继续说道:
“再往后看,庄子将老子的“无”发展到极至,也将老子的“无为”发展到极至。这个极至就是“至人”与“逍遥”。庄子所著《逍遥游》。所谓“逍遥”,指一种个人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逍遥是无待,是任其自然。所谓无待,就是没有条件限制,没有条件约束。他例举鸠鸟、大鹏以至列子御风而行,都是各有所待,都是有条件的,所以都不是绝对的逍遥。而他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认为无为自然,有为徒劳;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可能改变自然。又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认为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无所累的至人。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而只有到达这一境界,才是绝对的无待、无累,才是绝对的自由。至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极端发展。只不过这种理想很难实现罢了。”
“在向后看,那就是汉初黄老学将老子的“无为而治”由理论推向实践。西汉建立之后,社会初定。国家需要安宁、稳定,经济需要恢复与发展,人民需要休生养息。黄老学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出无为而治,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汉文帝、景帝、窦太后等都以黄老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大臣萧何、曹参、陈平等都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篡的《淮南子》一书,是汉初黄老学的理论总结。事实上在贫道看来最好的治国思想就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思想,从古至今很多朝代认为祖宗之礼不可废,但是某些东西仅仅适用于先人的那个时代,顺应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天道,在他们的时代中是最优等的政策方针。可是随着大道的发展时间的流逝,时代也变得与先人的时候不同了,所以必须适当的做出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顺应大道,否则的话国政将无以为继国家也会衰落。所以说庄子只是写出了最终的目标。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太难,所以必须要一步一步的适应潮流。”
李世民反复想了一想黄俊明的这个说法,似乎觉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有时候在他处理朝政的时候也会遇到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阻碍着他做这个做那个,可是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为国家好,可却往往只能对这些大臣妥协。李世民觉得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黄俊明的言论,轻声对着刀笔吏说道:“都记下来了么?一会记得抄录一份朕要带回宫。”
黄俊明看到了李世民的小动作。没有点破的想法,这话本来就是说给他听的,往往看史书或者历史剧中,那些反派总是拿着祖宗之法不可废,祖宗之礼不可改这个借口阻碍政策的实施,最后使国家日益衰弱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黄俊明现在要的就是提点一下李世民,给他留下一颗种子,在日后的当政中更加的便利。
“其实算算。咱们道家最初的思想还是老子,庄子。。”黄俊明突然一笑,莫名其妙的说起了这个。“说起顺应时代发展顺应大道,当数咱们道家,西汉时的黄老之学实际上是我道家先贤以道家思想为主流融合了道、法、儒、墨、名、阴阳诸家思想,毕竟阴阳相生,万物有阴即有阳,融合诸家思想实际上就是完善自己。儒家也曾融合了我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佛家初立的时候也照样对儒道加以学习,只是儒道都没有我道教融合的完美罢了。”
“恩。”李世民轻轻地点着头:“自春秋战国时道儒二家就挚百家执牛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儒家却是融合了道家思想,天人感应。不过这样一来其他几家衰微,慢慢的都融进了道家,形成了道教,可以说道教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吸纳了百家思想的一个宗教,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儒家已然还是叫儒家,道家却成了一方大教的原因吧。”李世民道是对道教的历史颇有研究,虽说这些东西只要留心就能查到,但是一般人还真的单单认为道教就是道家。事实上道教比道家更加的完善庞大的多。
李世民突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起来,不是说无为么,怎么又扯到了道教的发展上去了?所以李世民试探的对着黄俊明问道:“仙师,不知这与无为有什么关系呢?”
黄俊明听后,微笑着摆了摆手,继续答道:“陛下莫急,且听贫道一一道来。黄老学兼容并包。一方面它继承了道家的无为政治,提出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君主治国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让百姓休生养息。一方面又吸取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礼义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名家的形名思想等,提出刑德并举,恩威并施,循名责实,赏罚必信,并认为‘不争亦无成功’”
李世民听得微微点头,这些思想依旧适用于大唐,当皇帝的不就是为全国指引方向么,掌握治国的方法就足够了,没必要什么事情自己都要插一手,“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也都相当的适用。这都是最基本的当政理念,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却少之又少,只要实施起这些绝对是一代明君。现在的李世民也渐渐了解到了黄俊明说融合的用意了。
“而西汉时成书的《淮南子》却和贫道的想法有些类似,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反对离道而妄为,主张循理而举事,因自然之势加以主观努力而有所作为”这也是黄老之学的一种别样的发展。所以说在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
”黄俊明渐渐地将话轻轻的收回。
“到现在,这也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啊!”李世民感叹道。突然间李世民觉得道家的治国思想质朴而实用。
黄俊明听李世民这么说,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不过谦虚还是要谦虚一下的:“陛下,我道教在汉武帝之后从未参与政事,所以在现在是否适用还有待商榷啊。”
李世民从座位上站起,走到黄俊明身侧,紧紧地盯(
)着这位‘天仙’不住的感叹,这道教和儒家就是不同啊,儒家墨守成规,虽然忠君爱国,但为证思想上却是很少改变,再有儒家对其他学派的思想吸收的比较小,有很多的片面性,往日不曾觉察,今日听黄俊明这么一说,突然觉的儒家大大的不如道教了。要知道黄俊明说了这么多也仅仅是对无为二字做了解释啊,道教经典中的文字那么多,保不齐还有更好的思想等着他去挖掘。
李世民晃了晃脑袋,将头脑中的思想晃出去,他知道,让道家从政是不可能的,自己想的太离经叛道了,不过虽然道教无法从政,但日后经常在这天仙宫行走一番,问问黄俊明从政的方法是非常的有必要的。
黄俊明被李世民在身边这么一站,弄得有些忐忑不安,看见李世民那面无表情的样子,只好出声说道:“陛下,陛下。”
李世民从沉思中转醒,满含深意的看了黄俊明一眼,但并未在这话题上继续下去。“仙师,可否陪朕走走?”
黄俊明不明其意的起身跟着李世民走出了百年殿,刚刚走到大鼎处,李世民就转头问道:“仙师,不知你说的那种可以巩固城池的物事在哪?可否让朕一观?”
黄俊明一听,苦色直接写在了脸上,这些日子先是金蝉子的事情,后来又编纂道藏哪有时间去烧砖造水泥,苦着脸对着李世民回到:“陛下,贫道现在是忙不开身啊,等贫道抽出时间就会烧制水泥的。”
“烧制。。。水泥。。。?”李世民对这四个字又在脑中打起了一堆的问号,水里的泥放在炼丹炉中烧制,真能巩固城池?
————————————————————————————————————————————————————
累死了,睡觉去。
147 水泥
对于制作水泥一事黄俊明算是应承下来,承诺一月之内制出成品
本就当过兵的他,对于这种国防上有大用的东西还是有些了解的。军用水泥太过繁琐,黄俊明制不出来,仔细想想现代的水泥工序也是颇为繁杂,在这个初唐时代的工艺上来说可行性是在是低的吓人。。
不过这也难不倒黄俊明,在他的记忆中,现下混合了糯米浆水的城墙与古罗马制造的罗马水泥强度相仿。这种东西黄俊明还是稍有了解的,比罗马水泥稍晚些的工艺不太繁琐的水泥种类多的是,只是看黄俊明怎样去选择了。
至于强度,黄俊明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只要能经受的住**的威力就行,说实话,黄俊明对自己咕哝出来的火药还是相当的鄙夷的,威力在大唐来说虽然惊若天人,可是对比现代来说威力实在是低得很,**火药黄俊明也能做出来,可是没那个必要,黑火药对于这大唐来说已经足够了,以后的发展就让大唐的科学家们自己去研究就好。
而比罗马水泥强些的水泥却又让黄俊明好一阵的挑拣。罗马水泥是火山灰和石灰混合而成,坚固程度和现在的城墙相仿,自然排除在外,而近代水泥基础的斯密顿水泥则是粘土和石灰石同时烧制而成,虽然比现在的城墙硬度大些,但是还不在黄俊明的考虑范围之内,稍强些的天然水泥由于黄俊明是在是不清楚泥灰岩是个什么东西,也只能抛诸脑后,在向下看也只有勃兰特水泥和矾土水泥可供选择了
这两种水泥绝对是可以承受住黑火药的轰炸的,第一种勃兰特水泥简单的很,石灰与粘土三比一混合,在烧制后磨研成粉末。*。随后就能使用了这和现在的水泥大致相同,民国时期用的也大多数是这种水泥。黄俊明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也只有这个才是最简单最符合现状的了。
至于矾土水泥被放弃的原因,其实也简单的很,矾土水泥需要铝土的伴生矿而且还要含铁的铁矾土进行烧制。黄俊明可没兴趣当个地质专家,太过麻烦所以最后只好选择了勃兰特水泥。
水泥的烧制相当的顺利,本来就是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的东西,黄俊明看着那一块笔记本大小的水泥块敲了敲,相当满意的带着样品奔向了李世民所在的东宫。
“气死我了!他还知道他是朕的叔父!有这样的嘛!”黄俊明老远就听到李世民的咆哮声。听上去像是他们老李家的一个王爷惹了他。
黄俊明来往东宫事不需要同传的,谁让李承乾李泰两个孩子也经常跟在黄俊明屁股后面在东宫走来走去。黄俊明循声走去,却见东宫的小花园内,李世民急躁的踱着步。一张脸拉的相当的长,脸色也是黑的厉害,看来气的着实不轻。
“陛下这又是和谁生气呢?”黄俊明抱着水泥块,拎着一个大兜子对着李世民调笑道。“生气伤身啊,陛下还是想开点,要不贫道再给您读点~~…经书?”
“仙师这些日子看来经书还没读够啊!”李世民听得是黄俊明的声音。脸色转变的飞快,放平了心思对着黄俊明回到,虽然隐约还是能感到他的心情并不好,但是做到现在也可以称得上是雄主之风了。“朕可知道,仙师无事不登门,不知仙师这回找朕有何贵干哪?”李世民示意黄俊明跟随他在小花园的石凳上坐下。
黄俊明将手中的水泥板轻轻地放在了石桌上,又将手中的袋子放在一旁,指着水泥板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贫道可是给您送礼来了!”
“哦?”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看着石桌上的水泥板。“可是这石板?唔,这东西打磨的倒也挺齐整,仙师怎么有闲心弄起这个了,而且没什么特别的啊,一般的石匠只要有些时间都能做出来吧?”
黄俊明翻了个白眼,这李世民是诚心调侃自己,这东西哪是石匠能弄得出来的。“陛下这东西你要是不要,贫道可拿走了啊。”黄俊明作势要将水泥板拿走。
李世民用手一栏,笑道:“仙师。快给朕说说,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你不会给朕送来一个普通的石板的。”
黄俊明神秘的对着李世民问道:“陛下觉得这东西与城墙相比哪个更坚固些?”
“自然是石头!”李世民丝毫不假思索的回到:“难道仙师说的加固城墙的东西就是石头?朕依稀记得,你不是说什么叫水泥的东西么?”
黄俊明对着水泥板一指,肯定的说道:“这就是水泥!”
“这就是水泥?”李世民被黄俊明说的一愣。一伙的重复道。
“没错,陛下可别误认为这是石板啊。”黄俊明开口解释道:“这水泥板贫道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做成了。而且不局限与这个样子,可以说贫道想做成什么样,这水泥就会成什么样。”
“那就是说,仙师可以制作这种叫水泥的石头?”李世民有些明了过来了。
“陛下你也可以这么理解。”黄俊明伸手去过袋子,袋子中装满了水泥粉。指着粉末对着李世民说道:“这就是烧制好的水泥!只要加水混上一些沙子就可以做成任意形状的石块!”
李世民头脑有些转不过弯来,看一眼水泥粉,再看一眼水泥板,来回看了十多遍,也没看出这两种东西有什么关联。不过本着对黄俊明的信任还是试探着说道:“仙师,这水泥成本如何?”
“一斤不过十文钱!”黄俊明算的清清楚楚,这年头石灰石,粘土随地都是根本不用钱,也就是烧点火费钱一点。
“嘶!”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只要十文钱就能弄出一斤可以制出十块的粉末?这在李世民看来实在是太过神奇了。
“呵呵,陛下,贫道可以给您演示一番。您只要看到贫道怎么弄,你就知道了。”黄俊明见李世民肯定,找来一个木盆养的容器,把混合了沙子,鹅卵石,和水的水泥互相搅拌到了一起。“成了!只要静等上一两天就可以了!”黄俊明在李世民的注视下拍手说道。
148 淮安王神通争功
黄俊明轻松写意的一些列动作让李世民看的一头雾水,就跟小孩子家家撒尿和泥似的这么一阵搅合,就能弄出来石头?李世民虽然觉得有些不可能,但看黄俊明这么当面的演示,也觉得黄俊明真有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
若是真的这么简便的就能制作出石头来,那可方便的多了,这种石头肯定比那土夯成的城墙牢固的多。
听黄俊明说着样就可以了,只需要静放上一阵子就可以变成石头,李世民不敢置信的开口道:“仙师,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黄俊明重重的点头。“也用不上多久,两三天最多了,闲来无事在这上面撒点水更好。”
这话停在李世民耳中又是惊骇连连,这东西还不怕水?也对,石头本来就不怕水,不像是土墙被水一泡就塌了。
“唔,朕了解了。”李世民点着头,背着手绕着和好的水泥走了好几圈,可是还看不出什么,不得要领的坐了回去。
黄俊明见李世民这个样子,也是在心底一阵的窃笑,不过这可不好表露出来。突然想起刚来时李世民气愤的样子,连忙问道:“陛下,方才是生谁的气呢?以后还是尽量少生气吧,生气伤身。”
李世民听黄俊明问起这事,连连叹息:“哎,真也知道,可是那李神通,是在是太过恼人。”
“李神通?”这回可让黄俊明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在他的印象中可没有这一号名人啊。
李世民也是看出了黄俊明的不了解。开口解释道:“李神通,名寿,是朕父皇的从父兄弟,也是朕的叔叔。”
黄俊明这时更纳闷了,身为一家人,还是李世民的长辈怎么将李世民气成这样。刚想发问,却被李世民的手示意着,没有说出口。
“隋朝末年。朕这叔父在长安为官,可自父皇起兵后,收到了牵连,带着家人跑到了南山避祸。其实那时候叔父还是相当辛苦的,朕那堂弟李道彦。甚至还为了生计下山讨饭。日子过得清苦的很,等到后来,三妹去了南山,和叔父聊了之后,叔父便举兵相应父皇,自称关中道行军总馆,其实现在想想看,还是最早相应父皇的人之一。”
李世民叹着气,娓娓说起了李神通的故事:“等到了父皇攻下长安称帝之后。叔父又被父皇任命为宗正卿,后来又官拜拜右翊卫大将军,封永康王。寻改封淮安王,任山东道安抚大使。大唐初立,军阀反叛严重,叔父在魏县击败宇文化及的军队。后来由于不敌窦建德,叔父退守黎阳。殷开山也是死在了这一役上。四年之后,窦建德兵败被杀。叔父又被受官河北到形态尚书仆射,等朕平定刘黑闼的时候,又被父皇升迁到左武卫大将军。说实话,那时候叔父对朕还是很好的。”
李世民自嘲的笑了笑,看了正在专心听李世民诉说的黄俊明一眼,李世民觉得将心底的话说出来,给一个听众去听心情好多了。
“朕当秦王时,曾经送给叔父十顷良田,不小心却造成了叔父和张妃之间的矛盾。叔父没有丝毫的怨言,后来朕在大哥的府邸喝酒,不慎中毒,也正是叔父救得我,朕欠叔父一条命!”
“陛下,既然淮安王对陛下如此好,那陛下为什么还要生气呢?”黄俊明疑问道。
“哎!”李世民又是一声叹气:“昨天,朕打算亲自制定给极为重臣受爵赏邑,众人纷纷争功,闹得朕是烦不胜烦啊。”
黄俊明一听。也是有了些感觉,大唐安定了,李世民打算给这些从征战中的重臣将军们升个爵位,赏点封邑,被大臣们知道之后,为了让自己获得的利益更多些,肯定会纷纷的表功,毕竟功绩越大,得到的东西越多,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后来朕经过考虑查证,制定了爵邑。将叔父放在房玄龄,杜如晦之下。造成了叔父的不满。不过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真的是运筹帷幄,坐安设计,朕是论功行赏,本来就是要在叔父之上啊,可是叔父却觉得他自己常年带兵东征西讨,功绩也是非常的大。虽说叔父在朕平定陇西是时候,在关中与众多诸侯对抗,后来又被窦建德所俘虏,最后在平定窦建德之后,又平定了河北三十多州,攻占了河北,功劳不浅,后来窦建德余部的七州也被迫归降,虽然舒服没有战胜刘黑闼但也打败了徐圆朗的叛乱。可是这次叔父要的上次也太多了些,不是朕和舒服的关系不好,但是对于这种要求朕是在是没办法不生气啊!”
黄俊明缓缓思索着在李世民口中的李神通,突然觉得以李世民口中的李神通不应该会这样啊,难道真是为了赏赐?可是李神通已经是郡王了。在上升就是亲王,李神通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