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染大明-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不承认这烤肉好吃。

随即又有人送上了乱炖的瓷盆,里面有鱼、冻豆腐、干菜、鸡腿、蘑菇整整的一大锅冒着热气,飘着诱人的香味。叫人不由得咽着口水,这个比较符合余信的胃口。

余义则比较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盯着烤肉不放。

光有肉也不行,荤素搭配才好。很快盐拌的萝卜干,冻梨,豆芽菜,豆腐干被送了上来。特别是山里特产的干菜,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填饱了肚子。

哈大全喝了点酸*,牛奶可以保护胃粘膜,也可以包裹酒精份子。这样可以喝的更多,喝得更安全。

这样的秘诀哈大全是不会告诉余家兄弟的,他的目的就是把两个大舅哥灌躺下。

“两位哥哥请,这是寨子里自酿的米酒,味道相当不错。”

“妹夫客气了。请。”

三杯酒下肚,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三人开始天南地北的调侃,余家兄弟不知道,在聚义厅隔壁,朱敦拿着笔把谈话一一记录下来。这是哈大全安排的,他知道自己脑袋不好使,酒桌上的话不一定记得住,索性叫人记下来,等酒醒了再看一遍。

什么话能承认,什么话不能承认,要做到心里有数。

通过聊天哈大全搞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为什么辽沈失陷,所有人都拉家带口往关外逃,余芥却带着一家子往广宁逃。

        第21章 蜗居。结婚。

蜗居 第21章 蜗居。结婚。

余芥坚持王广宁逃,因为余芥的举人出身是从广宁知府王化贞那里买来的。

这就有讲究了,辽沈失陷许多官员被杀或者是被俘,一下子出现了大量的空缺,官职有空缺就要找有“学历”的读书人来添补。

虽然余芥的举人是买来的,可也是“学历”,余芥花了笔钱,竟然在广宁捐了一个主簿是从七品官职。

余芥现在可是有官身的人,他把家人送进了关内,和两个儿子留在广宁。

徐氏这次被送到哈大全这里来,恐怕要住上几年,随时提醒哈大全不要忘了广宁还有一个叫余芥的老丈人。徐氏是用来提醒哈大全的,不要忘了还有这么个亲戚,有事需互相照应。

徐氏已经快四十对了,对余芥完全没有吸引力,把她送到哈大全这边,在余芥看来算是废物利用了。

这次余信来主要是传达余芥的意思,余芥用哈大全送来的一千两银子送王化贞那里买了一个都司的军职。他们翁婿文武合作,互相关照,才能挣到更多财升官的机会。现在辽东大乱,在军队里混升官的机会多。

哈大全觉得这个老丈人有心很是高兴,他不知道,让他生气的还在后面呢。

大家都是自己人,余信说话很直接。“妹夫。你的任命要在六七月间才能下来,父亲大人的意思是,让你先招募一些流民训练民兵,现在辽东地区有兵才有权,父亲大人也好为你选一个合适的驻地,但不要过千人之数,别引起了朝廷的猜疑。”

余义也绑着腔说:“我看不如就在附近建一个兵营,现在辽东地盘乱的很,王大人才高八斗力挽狂澜,朝廷已经任命王大人为辽东巡抚,还任命熊廷弼大人为辽东经略,朝廷这次是下了决心,从全国各地调兵剿灭后金指日可待,现在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时候。”

哈大全附和道:“对。对。对。两位哥哥说的正是我想的。”

余家兄弟的想法很理想。

哈大全可不这么想,如果王化贞能把后金消灭掉,就没有以后的大清朝了,所以王化贞必定会失败,至于什么时候失败,哈大全不清楚。因为哈大全上学的时候根本不听课,看到明朝小说也是yy的穿越类,跟历史事实根本就不搭边。就算小说里一部分是真实记录,就哈大全的脑袋,他也记不住。哈大全看小说,不过是看个热闹而已,热闹过了也就算了。

余家兄弟的理想很难实现,哈大全也不点破。

王化贞是必定会失败的,努尔哈赤将继续驰骋辽东,给大明朝带来无边的灾祸。

哈大全没法说出来,难道跟余家兄弟说,我能预知未来,说出来谁信啊。

真说了还不被当成精神病看待,他只是跟着点头,表示同意两个大舅哥的意见。正经事没谈多少,酒已经喝高了。

山寨的自酿酒虽然度数不大,喝起来甜丝丝的,喝多了也会醉人。

三个人继续摆起龙门阵侃大山,一直闹到中午才散去。

第二天酒醒之后的三人开始正正经经的谈起了条件。

哈大全先拿着朱敦抄写的记录看了一边,繁体文真的很难看,从上而下从左到右,很多字哈大全都不会念,只能明白个大概意思。

朱敦在抄写记录的时候,之乎者也的修饰了一下,哈大全就更看不懂了。

“你这写的都啥啊。”

“少爷。我念给您听。”

听完记录哈大全给朱敦提出建议。“下次在记东西,你这么写,加点标点符号,我没读过书,认识的字不多,你这么写我看不懂。”

朱敦惊奇的现原来哈大全还认识字。虽然认识的不多,这也是很难得了。

谈判开始,该不承认的,绝对不承认。

要他做余家驱使的鹰犬,哈大全是不会干的,两家只能是合作的关系。余家既然要出钱,哈大全也乐于接受,他答应为余家训练一个营五百人的家丁。余家供给哈大全钱粮,招募二个营的部队,而哈大全要做就是在余家需要的时候攻击余家的敌人。

余家答应给哈大全捐一个都司的军职,挂个名继续当土匪。

哈大全是匪。

余家是官。

官匪勾结能干出啥事,就可想而知,反正不是好事。

事情谈妥所有人都满意了。

十六日举办完婚礼接着闹。

徐氏一直在帮着准备婚礼所需的各种事物,尽可能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

婚礼在山寨的聚义厅内举行,山寨上下张灯结彩,里里外外摆了五十多桌酒席。虽然菜色并不丰富,酒水并不管够,可山寨上下依然喜气洋洋。这可是除了过年,唯一能吃到好东西的机会。

徐氏夫人被请到正位上主婚,看到一对新人步入时,徐氏夫人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每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徐氏夫人也不例外。

“一拜天地。”担任礼仪的朱敦高喊。

这一拜一生一世不分离。

“二拜高堂。”这一拜一生一世纠结苦。

“夫妻对拜。”这一拜一生一世一对伤情人。

喝酒,使劲喝,高高兴兴的喝。

苦酒,甜酒,喜酒,一股脑的送进肚里,然后搅拌在一起。

哈大全喝的酩酊大醉,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清醒过来,酗酒后的难受持续了一整天,那种感觉真的不好。

哈大全很清楚自己在逃避,新婚之夜,同床异梦,他们谁都没说话,就这么静悄悄的度过。

婚礼过后,徐氏留在了山寨。

余家兄弟带着哈大全准备的礼物返回广宁,礼物是哈大全从寨子收集回来的一支辽代瓷壶。这可是好东西,看的余家兄弟两眼直放光。哈大全没敢把瓷器全拿出来,中国人的习惯就是财不露白,他一共也就找到了5件完好的瓷器,其余的都已经残破了。

现在想想黑疯子的确该死,朱敦也该死,竟然不知道保护重要的文物遗产,一群败家子,送走了舅哥,接来了岳母,婚也结了,下面该做点事情了。

既然要在军队里混,也要有本钱才是。哈大全组织现在的手下开始按照现代化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他把所有聚集起来,对手下说:“我岳父交代,朝廷很快就会收编我们。这段时间大家要加紧训练,不要丢了我们名头。将来也好在军队里争取一份好差事。不要成了别人驱使的炮灰。”

        第22章 蜗居。筑城。

蜗居 第22章 蜗居。筑城。

按照现代军队的习惯,对手下几百米手下进行训练。

可很快哈大全就现,要让这些民兵分清楚左右,都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光让士兵们分清左右,就让哈大全失去了所有的耐心。

这时哈大全的混混智慧再次爆,既然麻烦就找小弟来做。

方法就是把王八一、赵卫、赵士、王张氏都找来了,别外还从老兵里找了六个机灵年轻的凑齐了一个十人的军官学习班。

这六个老兵分别是哈耿、张佰强、许尚志、熊宽、荀一龙、纪大海。这些人之所以被选中。为他们年轻、勇敢、而且还是半文盲,这年头文盲太多,能认识几个字的半文盲,也是难得的人才,至少能写出自己的名字。

一次教十个人就简单多了。

先从分辨左右开始,然后是排成一列走正步,按照现代军事训练的仿佛训练体能。

哈大全选的人素质真的不错,不到一个星期就训练的像模像样了。虽然和标准还差得远,哈大全也满意了。然后训练士兵的事情,就全交给手下人去做了,他不用在体验教别人分辨左右的痛苦了。

现在哈大全也有点理解老师的感受,想想当初不务正业天天逃课,让老师无比愤怒的一切,哈大全多少感到一丝愧疚。

“我也是很尊重老师的,如果再有机会,我一定好好读书。”哈大全自言自语的找借口。

为了增进与妻子的感情,哈大全弄来一堆书让婉儿读来听。

这也成了夫妻交流的一种方式,不然整天对视无语,除了造孩子啥也不干的日子,实在是太无聊了,太苦闷了。

很快余家支援的粮饷送了过来。

有了粮饷,哈大全按照余芥的暗示,让朱敦带着粮食去招募流民。

现在辽东大地上到处都是难民和溃兵,大家全都饥肠辘辘,能有口吃的就能招募到人,朱敦刚支起放粥的大锅就吸引了几千人。

可这么多人不能全带回去,如果胡乱的招人回去,绝对会被哈大全砍死。

朱敦不敢糊弄。他开始耐心的和难民们谈话,按照哈大全的要求招募人员。

“你有何特长啊?”这是朱敦所有谈话的统一开头。

“只会种地?行,算你一个。什么?没有家属,这个不好办了,我们只要带家属的。你们问为什么?当然是为了防止后金的奸细混进来了。你说不是我就信。你当我傻啊。不合格就一边去别搞乱。怎么不服气,我的刀子会让你服气的。”

朱敦放粥是带着兵的,面对雪亮的钢刀,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跑。在赶走了几批搞乱的难民,砍死了一些人后。

招兵工作才平稳了下来。

按照哈大全的要求,招募人技术人员第一优先。特别是会配置火药的,会打铁的(能打造火器的最好)。

其余职业也要,比如木匠可以盖房子、泥瓦匠可以砌砖头筑城墙。

为了表示男女平等的待遇,哈大全还召集纺织女工,专门纺纱织布给人做衣服,也算是一种划时代的突破。

朱敦办事效率很高,也没法不高。难民实在太多了,想不快都难。

第一批人不需要太多,因为山寨的地方不够。按照计划一共招募了三百户一千余人,这些人将被安排到山中可垦种的盆地里开荒种地。

现在是四月,已经到了开荒种地的日子。难民们有了土地,有了生活的希望,都愿意跟着哈大全干。

哈大全招募第一批流氓的要求如下。

第一,年龄18到4o之间有劳动能力(不分男女)。

第二,有家属,必需两人以上五人以下,这个要求促使了很多临时家庭的诞生,也诞生了许多忠守一生的美丽爱情,一年后也促进了人口的增加。

第三,有一技之长,曾经在辽东做过工户的人优先。(会配置火药,打造火器,打铁的更优先一切。)

朱敦按照哈大全的要求招募了三百户一千余口,后面还要招募八百户。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一边安置一遍招募,如果一次把人招满非出乱子不可。

至于那些多出来的人,也不能浪费。

哈大全组织他们在山寨外围2o里的范围内建造了四个难民营,修建房屋城垒,分少量的耕牛屯田。大部分农具和种子要难民自己筹备,哈大全没有那么多钱。

同时哈大全招募青壮年组织保安队。至于保安队的武器,哈大全充分挥以前当混混时积累的经验,提供了一种简单价钱便宜的武器。

这种武器就是狼牙棒。

就是一根木棍上面钉上几十个钉子,木棍只要够粗就不会被刀轻易砍断,上面的倒刺也极具杀伤力,打不死人,也能刮层皮下来。

心够狠够黑的,还会在狼牙棒上弄几个倒刺,抹点毒药。

哈大全不给保安队工资,所有保安队员都是自愿参加的。他们自己选择队长,按照居住区分配防区。

为了保证下面的稳定,哈大全经常到下面溜达。

哈大全没到一处都跟对保安队员说:“记住,你们要保护的是自己的家人,是你们朝夕相处的乡亲。”

经过哈大全耐心的劝解和诱导,这些保安队都把守护乡里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这些保安队类似于明朝的卫所制度,当兵的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不用哈大全花一分钱,就得了上万的兵马。

同时哈大全因地制宜开始筹备军需物资。

哈大全在山寨的外围扩建了一道城墙。为了加快建筑度,哈大全叫人先在地上埋下三排木墙,间隔1。5米,高7米。在木墙的中间,不是传统的夯土,而是现代化的浇灌。

没有水泥可以找东西代替,哈大全叫人将沙子、黄泥、稻草、盐水搅拌之后浇灌在木墙中间,一层层的浇筑上去,不到十五天,就建筑了一条长达十里地的城墙。

而且这道城墙还在不断的加固,以每次1。5米的度加宽。

到了六月中旬,哈大全收到都司的任命的时候。这道城墙已经宽12米,高13米,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坚城。这座迅建起的城墙在这里挺立了数年,才因为工程上的缺憾坍塌被迫放弃。

哈大全建城付出的代价是,附近的原始森林被砍伐一空。后世环保主义者看到,铁定会大骂哈大全败家。

        第23章 蜗居。建设高潮。

蜗居 第23章 蜗居。建设高潮。

哈家堡的城墙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

除了城墙哈大全也开始筹备武器装备,为了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哈大全可谓绞尽脑汁了。

准备武器也要因地制宜,哈大全手里的钱不多,要大批购买武器根本是不可能的。

广宁盛产竹子一种*的毛竹。哈大全组织人用竹子编成长方形的甲片,经过油炸后将三层甲片缝在一起,作为一扇。然后再加几根结实的麻绳,就成了简易的马甲竹甲。这种马甲很结实,一刀砍下去,力气大的也就只能砍破一层,比皮甲便宜,也结实的多。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在挥了无限的想象力之后。又出现了竹制的护肩和护腿,其实结构也很简单,就是用四片小一些的甲片护住肩膀和大腿的外侧。

这种竹甲最大的缺点是怕火,为此哈大全吩咐甲片间的绳索不能系死,也不能把竹甲穿在里面,万一着火可以迅的脱掉竹甲。

接着让哈大全惊奇的事情生了。在他就要提出大家做个安全帽戴时,就已经有人把安全帽做出来了。这些安全帽用的不是竹子而是柳条,哈大全记得解放初的时候,工人叔叔们戴的安全帽也是柳条的。

有雷锋叔叔的照片为证。

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伟大啊。

有了护甲,还需要的是武器。

没有足够的铁。第一种近战武器,就只有用狼牙棒了。没办法,没铁,也没有几个打铁的,还是因地制宜,广宁这地方竹子多。

第二种武器就是竹枪,俗称竿子。这个就好理解了,3。5米长的竹竿,前面削尖了,尖端经过油炸,就成了竿子,即是竹枪。哈大全对竹枪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在竹枪的前端要留一部分的枝杈,还不能太少,这样的竹枪离远看去,像是一把掉光了毛的大扫把。

拿着这么个东西,实在很难看,大家都很不理解。

哈大全没亲自解说,他是一个比较懒的人,如果有人愿意代劳,他是愿意省力气的。

哈大全找了一个福建的老兵。这个老兵有一个受人尊敬的身份,他是前戚家军的一员。虽然只是一个小兵,能在戚家军当过兵的老爷爷,在百姓眼里,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很有说服力的人。

在枪身上留东西是戚继光先明的,在戚继光的鸳鸯阵里,专门有一群枪兵,手里拿着类似于扫把的武器,专门负责摇晃扫把拨打飞射而来的弩箭,而且效果级的好。

经过这一解释,大家自然就都理解了。

不过戚家军的竿子上有倒钩可以把敌人勾住,哈大全没条件只好凑合凑合了。

竹子的应用还有更多。在哈大全的提议下,哈大全树下所有运东西的车板都换成了竹子的,在车尾留出消尖的竹尖,遇到袭击的时候,只要卸掉牲口把车支起来就成了简单的拒马。对付后金的骑兵,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能拖延点时间。

下面介绍,哈大全明的一种无耻的武器和一种学习来的更无耻的手段。

先是无耻的武器。

这种武器的名字叫手雷,这可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当然了,这种手雷不是铁的和现在军队用的手榴弹有着很大的区别。

按照哈大全招人的条件,牛敦找来了一个会做鞭炮的工匠,真正给军队做火药的师傅,实在是找不到,只好凑合凑合,找个做鞭炮的。

哈大全的手雷都用的材料同样因地制宜,也都很便宜,其中有麻布(很不结实的那种)、碎石头(河边捞的)、竹筒(附近竹子有的是)、各种生猛的药材(毒药),还有麻绳(也是很不结实的那种)。

都是些容易找到的事物。

制作手雷的第一步是熬药。

当时手下人很奇怪,熬药干什么呢?要知道哈大全叫人找来的生猛药材,可都是巨毒的药材,就算和人有仇,要毒死几个,也不用熬上十几大锅的毒药吧。给谁喝,难道要带着大家集体喝毒药自杀。

哈大全当然不会带着人自杀,他还没活够呢。

事实证明混混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毒药不是用来喝的,谁也不敢喝,那是找死。这些熬好的毒药是用来炒石头的。这里再次充分的体现了一个混混的无耻的卑鄙的下流的智慧,用毒炒过的石头被装进麻布编的小口袋里,环形捆在竹筒上,火药装在竹筒里,因为当时没有拉索引信,只能把引信留在前端,打仗的时候点燃了往前面丢。

因为火药的威力不是很理想,哈大全做的手雷想直接把人炸死有难度,把人炸伤很容易。四处乱飞的石子,就算武林高手也躲不开。而石子上的毒,足以让受伤者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如果不及时救治,还可能丢掉性命。

这个手雷够无耻了吧。

下面还有一样更无耻的手段,这个手段还在小说里面学的,用这种手段最出名的小说人物,就是韦小宝。

这种手段就是撒石灰粉,韦小宝用这个方法干掉了n多敌人。

哈大全收集了大量的石灰,包成小包每人上三四包。打仗的时候往敌人的脸上一撒,迷住了敌人的眼睛,剩下就是那狼牙棒砸。等以后有刀了,在用刀砍,现在是在太穷了,趁手的武器不多。

这一招是混混的最爱,哈大全以前都是杨沙子。石灰粉容易烧死眼睛,弄不好会被警察叔叔抓的,要是把别人眼睛烧坏了,哈大全也赔不起。

不过穿越到了明朝后,这种顾忌就没有了。这地方谁拳头大,谁说了算,不用担心被警察叔叔抓。

士兵们分到石灰的时候,许多人裂嘴苦笑。

这种招数实在上不得台面,虽然招数很有效,但有些无耻。

事实证明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哈大全成功的做到了。

武器装备的筹备慢慢来,制订好计划之后由朱敦负责执行,缺人手就去难民里找,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哈大全很自豪的说:“我们要把无耻进行到底。”

        第24章 蜗居。打劫目标。

蜗居 第24章 蜗居。打劫目标。

哈家军的组建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很快一个坚决的问题摆在了哈大全面前。

没有粮草。

山寨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想吃饭就得干活。现在已经是四月份,不能把农时耽误了,集中人力物力屯田种地,只要挺过几个月粮食打出来,问题就不大了。

根据一些历史记录。

明末辽东地区的战争,特别是大规模的战争,大多是在冬天进行的。

明朝的汉族是农耕民族,后金是半农耕半游牧民族,这样两个都涉及了农耕的民族打仗,都顾忌一段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就是种粮食的时节,在粮食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可以去打仗的,这个潜规则大家都在默默的遵守。

因为你去烧了人家的庄稼,人家也会来烧你的庄稼,最后拼得两败俱伤,结果就是一起饿死。

明朝不愿意这么干,后金更不愿意。

等粮食熟了再去打,一边打一边抢,还不用担心军粮的问题。这就是双方都愿意干的事情了,所以哈大全安安稳稳的过了一个月的和平的生活。

在这个时间段明朝和后金都不愿意开打。但有些人例外,就是土匪,特别是一群无比饥饿的土匪。

当时的土匪一般都是半农半土匪的庄稼汉,平时种地放牧,农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劫,补贴一下生活。

按照哈家堡所有的农田,山间的牧场,果园,林地,要养活千八百人不成问题。

加上余家送来的钱粮培训一千多大兵也不难。可哈大全招起人来才现,钱粮根本就不够用。要支持一支庞大去的部队,就得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