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蜀汉崛起-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淮并不认识程明,乍见一名陌生人靠上前施礼,不禁多打量几眼。但觉对方气度沉稳,气宇轩昂,颇有大将之风,只是不曾在营中见过,乃问道:“请问将军何人也?”马秉此时也在一旁,急忙靠上前道:“此乃宛城司马镇军麾下程明将军是也。”郭淮乃暗道一声惭愧,幸好不是自己营中之将,否则如此人才却不曾发掘,实在有愧朝廷。
听到马秉介绍,郭淮便猜得对方来意,心中虽然爱惜程明人才,现下却不得不沉下面孔,冷然道:“请程将军帐中叙话。”也不答礼,便径自走回大帐。程明见郭淮如此,心中也大为不悦,奈何宛城数万将士性命皆悬于己手,只得随着马秉一起入帐。
不想郭淮却是躺在后帐榻上,一面让军士为自己敷药,一面召见两人,问道:“司马仲达使汝前来何事?”程明见其傲慢不倨,愈加发怒,只是想着此行任务之巨,乃强压怒气,答道:“魏主使曹真将兵二十余万攻打宛城,日夜不息。城中伤亡甚巨,支撑不住,司马将军特谴末将前来求救……”
不等程明说完,郭淮却转头喝骂身后擦药的军士:“轻点。”打断其说话,才道:“本将军也知宛城战事吃紧,只是我部兵马不多,若要与曹真大军抗衡,无异与驱羊入虎口。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程明听其语气,便是有不愿出兵救援之意,顿时语气大变,冷然道:“前者赵大将军派遣马大人前来宛城招降,曾许诺,若是曹真攻打宛城甚急,便要派兵救援,将军此刻便要食言么?”
“放肆。”郭淮乃沉声道:“大将军素以信义待人,怎能为此不义之事?大将军原是有将令在此,让本将军时刻关注宛城战事,便宜行事。本将军也欲救援宛城,只是兵少将寡,不得不小心行事。前几日已派人回荆州调遣兵马,料想不日便可赶来,启时本将军再亲自回军北上,与曹真决一雌雄。”
荆州之兵总共也不超过十万,郭淮此番攻打樊城,起兵五万,已经是除去各郡守备兵马的极限,哪里还能有兵可调?程明知其不过推委之词,再不顾及其他,勃然怒道:“当日马大人来宛城劝降之时,众人皆有疑虑,不欲归附。只有司马将军认为蜀汉乃大汉正统,而赵大将军以仁义昭示天下,却万万没有想到皆是无信鼠辈。此刻畏惧曹魏势大,便不肯出兵救援,如此胸襟作为,焉能与曹魏,孙吴争雄天下?”
程明一时气极,不计后果的破口大骂一通,心中顿时觉得十分痛快。等骂完之后,才记起自己之所以前来,是为了讨取救兵,这样大骂之后,只怕非但不能搬得一兵一卒,就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葬送在这里。死,程明倒并不畏惧,只是宛城的司马懿还在等候自己的消息,万不可就此了断在郭淮的营中,于是偷眼去看郭淮脸色,但见郭淮脸色并无变化,仍旧是一副漠然神色,似乎方才骂得并不是他一般。
郭淮确实并不着恼,不肯发兵救援,程明这样的表现就在他的意料之中,。等对方骂完之后,郭淮才缓缓开口道:“将军这话就说的见外了,司马仲达深明大义,知我主才是天下正统之君,能归附汉室,其忠心固然可嘉。只是本将军身负朝廷与大将军托付重任,便要对荆州数十万将士百姓负责,不能因一时之小得,而置国家民生大计不顾。曹真兵势强盛,本将军也不能让部下儿郎白白受损。”
“你……”程明顿时明白蜀汉劝说司马懿归降时的许诺,不过是空口白话,断断然不肯为了宛城而与曹魏大军争锋,明白不仅自己,便是司马懿也上当受骗,乃指着郭淮半响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是重重哼了一声,甩手转身,便要离开蜀军营寨,赶回宛城禀告。
“将军且住。”郭淮却又出声将其唤住,程明心中立时生出一丝希望,转身急切问道:“将军改变主意了?”郭淮乃摇头道:“非也。只是想让将军带话与司马仲达,若是不如意,但可来荆州相投,本将军必向大将军竭力举荐,仍不失封侯之位。”程明听他言下之意,便是说宛城定然不保,心中虽然也是这样认为,却不愿听郭淮这样明白的说出来,遂怒道:“多谢将军美意。”便又举步出帐,却刚好迎面撞在一人身上。
来人似乎没有料到帐内会突然走出人来,被撞倒在地,马秉就在程明身后,看清来人面目,急忙上前搀扶,道:“林将军请起,何事竟如此匆忙?”来者正是林杨,因为当年跟随赵舒,此时已经升授将军之职。被马秉扶起之后,便道:“郭将军可在帐中?是宛城有了消息。”说着便与马秉一起入帐。程明本来是要离开,现在却听说有宛城的消息,便又不肯立刻离开,只站在帐外倾听。只听林杨向郭淮禀告:“将军,宛城已经失陷于曹子丹之手……”
程明心中大骇,不等其说完,便又复闯入帐中,大声问道:“此消息可当真?”帐外的几名军士,只当他是郭淮的客人,不曾催他离开,此刻见他贸然闯入帐中,也急忙跟进来,想要将其执出。郭淮却挥手示意众人退下,乃道:“本将军也是方才听闻,若要知晓详情,还要等林将军细细道来。”
程明方想起自己行事莽撞,乃告罪道:“请这位将军详细告知。”郭淮虽然屯兵新野,却是每日都轮番派人马北上打探宛城战事,郭统回营之时,正就是林杨出发之际。林杨探得消息,便又马不停蹄的赶来回报,刚被程明打断,此刻又继续道:“消息千真万确。曹魏大军已经进入宛城,司马懿父子却不见踪影,曹真正派遣人马四处搜寻。”
虽然宛城兵力远不及曹真,但程明离城之时,城中尚有三万可战之兵,又加之司马懿以善守著称,怎么可能一日便被曹真攻破?心中不由不信,乃问道:“曹真是如何攻破城池?”不仅程明心中有此一问,就连郭淮也大为不解,他奉赵舒之命进兵新野,便是有攻取宛城之意。至于方才所言不出兵之种种,也不过是知道宛城司马懿尚可坚持数日。
赵舒自小读三国,印象最深刻者不过诸葛亮与司马懿,现在诸葛亮已死,只剩下司马懿,必是劲敌。所以才会下足功夫,挑拨其与曹魏的关系,希望能借机消灭司马懿手中的兵权。所以才再三叮嘱郭淮,一定要等到司马懿油尽灯枯的时候,才可以出兵救援,倒不是他不想取下宛城,只是怕司马懿的兵力消耗不尽,日后又东山再起。
郭淮奉命以来无日不在考虑何时出兵为好,程明来求救之时,郭淮料得对方既然还能护送使者杀出重围求援,必然还能再坚持段时间,是以不肯出兵。却万万没有想到,宛城失陷的消息马上就传了过来。
林杨见诸人皆有疑惑之色,于是详细说出宛城失陷的过程。却是因为戴陵在突围之时,被曹真所获。曹真见到司马懿对待叛徒的手段,乃威胁戴陵,若不肯归降,便假传消息,说其已经归降魏主。戴陵妻子亲族皆在城中,一旦这消息传入司马懿的耳朵里,必然是举族无免,再者宛城城破只在旦夕之间,戴陵只得归降。
有戴陵为内应,且城中将士亲眼见到司马师对待年幼族弟的手段,军心动摇,人心惶惶。在曹军入城之后,大多不作抵抗,甘愿弃械投降。于是只在一日便分出胜败,只是宛城虽破,司马父子却不知如何先逃了出去,害得现在曹真在宛城大肆搜捕。
程明听到这个消息,不疑有他,心念主将安危,便向郭淮告辞,欲只身前往宛城打探消息。郭淮爱其人才,本想劝说挽留,程明却是再三不肯,只得作罢,亲自送出营寨。回帐之后,郭淮急召马秉商议,只是两人都不曾料到宛城如此早便被攻破,均没有对策,只好修书飞鸽传报赵舒。
第四百零四章 下长安提议迁都
汉中大将军临时府邸,赵舒一手拿着份文书,一手轻轻击打木几,似乎对文书上面所言之事颇有不决。桓易垂手站在一旁,眉头也是深深紧锁,因见赵舒良久不语,乃略微上前,道:“大将军,朝廷使者还在门外,魏延所请之事,究竟该如何回复?”赵舒并不回答,只是抬眼看向桓易,问道:“大哥可有教我?”桓易略作思量,复道:“迁都之事,干系重大,岂魏延一人所能决断?彼自恃光复旧都之功,骄横跋扈,还请将军即刻驳回,严词重责。”
当日魏延以赵舒病重为由,进言其收兵返回汉中,自己却带所部人马折而西向,径出子午谷,偷袭长安。曹魏长安之兵皆在宛城,而徐晃五万并州军却在街亭与王平对峙,不曾想到蜀军会有这样一枝奇兵。长安空虚,竟被魏延一举攻破,徐晃不得不退兵潼关。长安乃西汉旧都,可谓大汉正统的标志,魏延立此奇功,蜀汉朝堂上下皆是一片赞赏之声。魏延自己也更是以为天下之功,莫过于己,奏请刘禅将都城从成都迁往长安,欲“还复旧都,激励中原士民思汉讨逆之心,与魏主曹睿决一雌雄”。
自赵舒以大将军开府治事以来,蜀汉官吏奏报朝廷,所呈奏章均要一式两份,一送皇宫刘禅,一送大将军府,由赵舒定夺。此次魏延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不曾知会赵舒,只派使者前往成都。若不是成都蒋琬等人知道兹事体大,不敢擅专,复派人将魏延奏章送往汉中,听取赵舒之意,赵舒只怕现在还蒙在鼓里呢。
魏延不遵号令,一意孤行攻占长安,赵舒心中原本就有几分不悦,只是木已成舟,不愿过多斥责,却万万没有想到魏延又来这么一出。长安无险可守,潼关有曹魏近十万大军虎视眈眈,若是宛城战事完毕,只怕又要增加不下二十万,其兵力远胜蜀汉。长安远远不如坐落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的成都安全,而且蜀汉拥有的土地,以荆益二州为主,成都乃益州政治、经济中心,也更适合作为蜀汉帝国的都城。魏延作为一个征战多年的大将,这点全局目光总还是应该有的,却偏偏上了这样的一道表章,难免让人觉得其居心叵测。桓易也对魏延此举十分不满,所以进言赵舒,重责驳回。
赵舒虽然心中也是这样的想法,却又不愿意公然与魏延翻脸,只得道:“此议多半乃是姜维向文长所进,就算乃是文长所献,还复旧都,也是一片忠君为国之心。还是好生答复为好,措辞不可太过激烈。”此时魏延全军皆在长安,桓易也能明白赵舒的难处,一旦开罪了魏延,天知道这个性格孤傲的武人为干出什么事情来。但一再纵容魏延,又岂日后他不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倒不如乘此机会多斥责几句,以免魏延得寸进尺,于是桓易便要再次进言赵舒,刚欲开口,就听门外叶枫道:“大将军,朝廷又有使节前来。”
当此敏感时期,成都又派人前来,赵舒实在觉得有些心有戚戚焉,与桓易互望了一眼,才开口道:“有请。”话音落地不久,就见叶枫引着一名文官入内。赵舒却也认识,乃是尚书仆射董厥。三人见礼之后,各自入座,赵舒乃问道:“贵使远道而来,不知是陛下旨意,还是蒋,费二公有信?”董厥答道:“厥怀陛下诏书而来。”
赵舒于是起身惊道:“贵使何不早言?”乃谓叶枫道:“速备香案前来接旨。”虽然整个蜀汉朝堂上都几乎是赵舒说了算,但毕竟刘禅是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在外人面前,赵舒还是要做出一副尊重皇帝的面孔。
叶枫恭声领命还不曾离开,董厥却已经先起身,笑吟吟地道:“大将军不必如此。陛下虽然有诏书送来,却还不曾用宝,只是想听大将军之意,若将军没有异议。下官再持回京中,由陛下用玺之后,再颁布天下。”虽然董厥说的是实情,但赵舒听在耳朵之中,总觉得有些刺耳,乃谦逊道:“贵使何出此言?本将军已经还政离京,朝中事务,但有蒋、费二公辅佐陛下足矣。何劳贵使千里奔波?”
“大将军所言差也?”董厥也道:“将军身居显位,朝中之事,岂能漠不关心?”说着便从怀中拿出一纸诏书,双手呈于赵舒,复道:“陛下有旨,大将军但有异议,可即时修改,陛下无有不准。”
古来只有代帝王写诏书,哪有为帝王修改诏书的?刘禅此语着实让赵舒心中不悦,这个传说中的白痴皇帝,难道是由于自己的来到而发生了化学变化,从猪脑变成了人脑?心里咒骂是一回事,赵舒满是必恭必敬地接过诏书,仔细打开阅览。一口气读完之后,赵舒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里面却早已经是五内俱焚,怒气上涌。
这诏书乃是刘禅以魏延有光复旧都之功,特加其为骠骑大将军,领雍州刺使,都督长安及陇西诸郡军务。赵舒自从以十将军分领兵马而来,即便诸将功勋再高,也不曾奖有“都督某地军务”这样的殊荣。现在刘禅公然给魏延升官加权,用意很明显便是要制衡赵舒的权力,而且蜀汉的两川兵力现下几乎都驻扎在汉中,陇西,长安三地。魏延如果真有了总督这两处军务的大权,岂不是分去了尽半的兵力?这也难怪董厥会一再强调,赵舒可以随意改变诏书的内容,在刘禅的心中是很确定赵舒不会满意这份诏书,定要下笔修改。只是赵舒修改之后,日后消息传到魏延的耳朵里,自然会怨恨赵舒赏罚不公,更加会与之作对。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真正让赵舒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知该如何自处。
董厥见赵舒脸上虽然还挂着微笑,但眉心已经微微皱起,目光之中也渐渐透出股恨意,心中更以为得计,乃再上前半步道:“大将军若是有所不满意,尽可直言,下官这便操笔修改。也好回复……”董厥原本是含笑说出,不想赵舒却突然抬头,目光锐利,心中不由一颤,说出最后“陛下”二字便远不如方才那般流畅。
第四百零五章 明升迁实为分权
桓易在一旁听董厥说话,早就觉得有些不妥,等到赵舒半响不语,便轻轻移到其身后,瞟眼观看诏书上的内容。不看则已,看后也是勃然而怒,再听董厥在前噪舌,乃喝道:“此次进取长安,上有大将军运筹帷幄之功,下赖众将士拼死征战之力,岂魏延一人之功耶?陛下如此厚赏,岂不让三军将士心寒?”董厥见桓易作色,也有些害怕,但毕竟是天使身份,乃斥道:“本官以皇命与大将军议事,非将军所能涉也。”桓易这几日心中本就有些烦心之事,听董厥如此说话,便踏步上前,怒道:“吾随大将军疆场死战之时,哪里有汝?即便今日能在朝中安享爵禄,也是吾等征战之功。汝岂敢口出如此狂言?”作势便要去抓董厥。
“住手。”赵舒此刻虽然也深恼董厥,但对方毕竟是刘禅派来的使者。逼宫迫死皇后的事情,好容易平息下去,赵舒可不想再背负上折辱殴打天使的罪名,当即开口喝止桓易,复向董厥道:“桓将军性情憨直,得罪贵使,还望贵使万勿责怪。”
董厥在朝中为官也不是一天两天,对于张绍满门之死,记忆尤为深刻,来汉中之前,在家中都已经交代好后事,惟恐身遭不测。见到桓易发怒,董厥还以为自己不能幸免,却没有想到赵舒远比桓易客气。心中固然是恨不得把自己碎尸万段,表面上却还是彬彬有礼,不愧是当今天下的第一权臣。既然得以不死,董厥便又重拾方才的话题,问道:“大将军对陛下诏书可有异议?”
桓易听他又再追问,便要再次发作,却被赵舒眼色阻止。但见赵舒缓缓踱开几步,突然转身道:“有。”这个回答似乎在董厥预料之中,便又继续问道:“请大将军明示。”赵舒心中暗笑一声,乃道:“魏镇北攻克长安,收复旧都,此盖世之奇功,当受此重赏。”说着便对董厥道:“有烦贵使记下本将军所奏,转呈陛下。”
董厥只得取过文房四宝,铺展好,道:“大将军请讲。”赵舒方才说道:“升魏延为骠骑大将军,改封长安侯,领雍州刺使,总督雍州军务。”一句话说完,董厥竟不敢下笔,本来以为赵舒不满意刘禅诏书上对魏延的嘉奖,却万万没有想到从赵舒自己口中说出来的,居然比原来诏书上的更加优厚,竟然将长安都给了魏延做封地。直等到赵舒开口催促,董厥才将信将疑地将赵舒所言一字一句完整记录下来。
赵舒见他写完,便又道:“安汉将军桓易,从大将军征战,数立奇功,特加封上邦侯,领秦州刺使,都督秦州军务。”董厥此刻更是觉得自己听错了,乃打断赵舒,问道:“敢问大将军,秦州乃何处?”赵舒微微一笑,道:“陇西、天水诸郡地处偏远,西近羌戎,北接曹魏凉州,位置尤为重要,当割陇西、南安、天水、广魏、武都、阴平六郡独为一州,以大将守御方可。其地乃故秦之地,故曰‘秦州’。”
蜀汉虽然占得长安,但以西、以北各城各郡皆还在曹魏手中,若将原来雍州的这几郡分割出来,魏延的辖区倒只剩下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董厥万万没有想到赵舒会来这么一手,目瞪口呆,震惊之余,也不禁暗自佩服赵舒之急智。既让魏延官爵上升,却又没有加重权力,短短片刻就将刘禅设下的难题化解,着实让董厥心中骇然。不禁暗想这样厉害的一个角色,自己开罪之后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再想起张绍一家的惨死,董厥只觉得额头冷汗直冒,握笔的右手也微微抖动,点点墨汁凌乱地滴落在白纸之上。
赵舒见到董厥如此窘状,才觉得出了口恶气,乃谓叶枫道:“为天使大人更换一张白纸。”叶枫领命换好之后,董厥一面擦拭额头冷汗,一面提笔书写,由于心中颇为紧张,竟又换了两三次白纸,才将赵舒说言记录下来。写好之后,董厥自觉不敢久留,便行礼告辞。赵舒也并不挽留,吩咐叶枫代为送客。
两人行至门口,董厥似乎又想起一事,乃回身问道:“不知大将军对魏镇北奏请迁都之事,是何看法?不妨让下官一道带回京中,转奏朝廷。”赵舒听他问及,并不作答,只是冷冷瞪了董厥一眼,道:“送客。”叶枫便快走两步,伸手道:“大人,这边请。”董厥听赵舒语气生硬,遂不敢再问,乃随叶枫一起出门离去。
桓易等二人离开,便忍不住道:“朝廷这样的旨意,无非便是要削弱大将军手中权柄,可见陛下对大将军猜忌之心,越发深沉。将军还是早作打算为是,不能再如以往一般任其宰割。”赵舒淡淡一笑,道:“大哥以为我会是任人宰割之人么?”说着便又握住桓易之手,道:“大哥与我身同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去陇西,相距虽然不是很远,但路途艰难,消息或有不便,大哥在彼当小心行事,为我分忧。”
赵舒虽然身居高位,但心腹之人却不是很多,且如叶枫等人皆无将才,郭淮又远在荆州,魏延如此反复,现在身边只有桓易一人足托大事,是以所说皆是肺腑之言。桓易也知道此刻赵舒在朝中表面上看着风光,但实际上却是如履薄冰。朝中有着蒋琬、费祎等人一心要维护汉室正统,长安的魏延也愈加与赵舒离心离德,皇帝刘禅也似乎再开始积极准备着手收回权柄。虽然此刻还说不上有什么威胁,可世事难料,谁知道明天又会有什么新的难题出现在二人的面前?桓易本想留在汉中,辅佐赵舒,但陇西数郡又能交付与谁?只得轻叹一声,道:“将军以兄待某,某岂能不以死相报?陇西诸郡,但付于某,若有闪失便提头来见。只是某前往陇西,将军身边又少一人,万事还要多加小心,若须狠心之事,万不可手下留情。”
赵舒点了点头,道:“谢大哥教导,日后定当牢记在心。”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桓易深知赵舒生性宽和,遇事总要留下三分余地,便又道:“既然如此,那魏延所奏迁都之事,当如何回复?”赵舒“呵呵”笑道:“我已有回复,大哥难道不知么?”
桓易一怔,随即便又明白赵舒之意。自古国家封王封侯,何曾有将故都作为封地者?赵舒特意改封魏延为长安侯,便是此意。既是嘉奖魏延,也是在答复他,迁都之事,不要再提。只是不知道魏延能否体谅赵舒的这一番美意,若仍旧不知悔改,到时赵舒又会不会再作忍让?桓易看着赵舒,忽然说道:“姜维久在魏延身边,总有不便之处,将军何不将二人调离分开?”
赵舒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只是姜维既然跟定魏延,即便自己下调令,只怕他二人随便找个借口便推委过去。但姜维如此行事,赵舒总还是要给他点警告才是,于是道:“大哥下去之后,可派人传令,擢升姜维为大将军参军,转调汉中听用。就算他不肯奉命,也当有自知之明,收敛一些。”
桓易领受之后,便想要告辞离开。赵舒却又复将其唤住,问道:“大哥不日便要前往陇西,前日所提之事,可有考虑?”桓易脸上顿时显得有些不自在,迟疑许久,总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赵舒便又道:“此事孟公主已来询问我几次,大哥若再不答复,只怕殿下一怒返转南方,大哥将后悔莫及。”
桓易这才长叹一声,道:“某心中所想,将军十分了然,何苦再如此逼我?孟公主不过感我相救之恩,而桓某又岂是挟恩索报之人?某不肯答应这门亲事,也是怕日后殿下后悔,某岂能误其一生。”
桓易这一番心思,赵舒也相当的明白,只不过自从大军回转汉中,孟倩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