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求生在西晋末-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勒头,朗声道:“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向涿县进发。”
“诺!”
随着石勒一声令下,大军迅速行动起来,四十万胡虏浩浩荡荡杀向涿县。考虑到沿途还要渡过易水,担心辽东又在易水沿岸设置了严密防线,石勒不得不下令大军加快速度。
不知怎的,随着时间推移,石勒心底的不安愈来愈强烈。原本他以为进入辽东境内,就能顺利突破到涿县、蓟城。谁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自进入辽东之后,羯胡沿途就没遇到一个普通晋人,也没找到一粒粮食。
很显然辽东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羯胡入侵,面对有备无患的辽东人,石勒每向前行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甚至行军途中,人数少于三千以下,羯胡都不敢单独行动,因为一旦遇到全民皆兵的辽东人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
在石勒一步步向涿县挺进的时候,薛涛正在为迎接羯胡到来做最后的准备。
同时薛涛也做好了在范阳与石勒血战的打算,更有信心通过守城战达到削弱羯胡大军实力的目的,为下一步全歼石勒主力打下基础。
涿县守军虽然只有数万人,但由于吸收了薛氏守坞堡的经验,让薛涛有十足信心将石勒主力挡在城下。
参军司的部署是以坚城消耗石勒锐气,然后再以重兵围歼对方。其中薛涛把守的涿县便是重中之重,只有涿县守住了,接下来辽东军才有希望消灭石勒。
“校尉大人,五万对四十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大人真有信心守住?”
面对录事参军的质疑,薛涛根本不屑回答,不是他夸海口,论起守城的本事,整个辽东军没有出其右者。很多人都不了解薛氏秘法的厉害,当初面对薛氏部曲把守的坞堡,连强悍如辽东军都撞了个头破血流。
也不能怪录事参军怀疑,实在是薛涛太年轻了,即便曾在青州之战中表现出色,但众人还是免不了对他产生怀疑。
私下里不少将领都觉得大司马太草率了,面对涿县如此重要的地方,不说派刘遐或者毛宝这样的大将坐镇,就算要派年轻将领也该派阳鹜才是,无论如何众人也没想到大司马竟将如此重任交给薛涛负责。
原本薛涛是不屑回答,但后来想想觉得不能与同僚闹矛盾,才不以为然道:“呵呵,参军多虑了,不是某夸海口,别说是四十万胡虏,就是六十万、八十万,我也有信心守住。”
“参军难道忘了这五万士兵是怎么来的吗?两年来,他们就没干别的,就训练如何防守城池,再加上各种守城器械协助,还对付不了什么胡虏?”
录事参军明显一愣,随即暗自一思量,发现事情果如薛涛说得那样。五万守军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精通各种守城技术,再加上城内储存丰富的各种物资,胡虏还真别想轻易攻破城池。
“话虽如此,但此战事关重大,校尉大人还是多多谨慎一些。”参军好意提醒道。
“请参军放心,某以性命担保,此战绝不会有任何闪失。”薛涛满脸严肃保证道。
“校尉大人,在下还有一事不明,为何大人不利用一下易水防线先消耗一下胡虏?”
面对费解的录事参军,薛涛笑笑解释道:“参军大人,你应该很清楚此战我军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全歼羯胡主力,而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就得引诱羯胡北上,其次得实现包围胡虏的意图。”
“可这跟放弃易水防线有什么关系?”
“某之所以今日放弃易水防线,是为了日后好好利用这条防线。说句实话,易水防线对涿县而言不是很重要,因为辽东不可能让羯胡在易水岸边损失太大,不然石勒很有可能不敢继续深入。”
“相反胡虏一旦轻松渡过易水,很容易降低对易水的警惕性,等到日后大军主力合围上来,就能依托易水重新布置拦截防线,并以逸待劳,重创胡虏大军。”
“哦!原来如此啊,校尉大人深谋远虑,卑职不如也!”参军闻言满脸崇敬道。
薛涛正色道:“斥候刚刚回报,眼下石勒正率四十万大军,向涿县方向杀来,其中包括三十步兵,十万骑兵。如此强大的力量,我辽东上下岂能不严阵以待?”
与参军交流过意见之后,薛涛又沿着四边城墙认真视察了一圈,发现守军情绪稳定,并未因胡虏大举入侵而惶恐不安。相反大多数守军将士对战事充满信心,也没因范阳陷落而对辽东军失去信心。
看到这种情况薛涛满意的头,他再有满腹才华也得靠眼前士兵来实现,幸好辽东军平时思想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大家虽然有些紧张,但并未表现出害怕。
在回去的途中,薛涛甚至看到有不少阐教道士在来回忙碌着,他们一边在站前为普通士兵舒缓情绪,另一边还要利用自身高超的医术为士兵排忧解难。
就在薛涛视察过几日后,石勒与他的四十万大军便抵达了涿县城下。之前石勒已派出无数斥候打探消息,早将涿县城内的一切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季龙,你曾在广固与守将薛涛交手过,先介绍一下对方。”石勒指着石虎问道。
石虎脸色难看地站了起来,青州之战可以说是他人生中仅有的耻辱之一,败在辽东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手中,近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若非手下众将拼死相救,连他本人都差儿搁在青州。
说起来石虎自从军以来罕逢败绩,但仅有的几次失利竟全部是由辽东人给予的,如何不让他对辽东军恨之入骨。
虽然石虎满腹不情愿,但还是认认真真介绍道:“薛涛出身河东薛氏,是辽东年轻一辈将领中的佼佼者。他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唯有在守城上颇有心得,听说当年辽东军南下清剿河东世家时,就在薛氏坞堡身上吃过大亏。”
“看来这个薛涛不好对付啊!”石勒眉头紧皱道。
“主公多虑了,即便薛涛再善守,面对我四十万大军又能守多久?”桃豹不屑一顾道。
“哼!你懂什么?!有多少将领因为轻视对手而陨落沙场,难道你也想步他们的后尘?”
石勒狠狠地训斥了桃豹一把,完了他又扫视了众将一眼道:“我再一次警告你们,此次我们的对手是辽东,这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对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我羯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我希望大家都打起精神,千万不要粗心大意。”
“为了尽快拿下涿县,我打算将四个城墙分给四将负责,由桃豹、孔苌、支屈六、张雄四人各领两万人马攻打。”
“记住!我只给你们五日时间,五日之后务必拿下涿县!如若失败,必拿尔等是问!”
这一次石勒算是下了大决心,一次动用了八万大军,更是派出四位羯胡大将出马,看样子是要一鼓作气攻下涿县。只可惜此次羯胡面临的对手不一般,等日后在涿县栽个头破血流之后,石勒才明白薛涛有多难缠。
第551章 司马睿的算计
王敦大权独揽,琅琊王氏如同千里冰封覆盖了整个江东大地,朝廷上下包括司马皇族皆臣服于其淫威之下。
面对气焰嚣张的王敦,司马睿采用明暗两手,表面上装“孙子”,继续听任王敦为所欲为。
背地里却是后娘打孩子——暗使劲儿,一边继续重用王导、郗鉴、陶侃、庾亮等一班旧臣心腹,另一边则大力培养自己儿子司马绍,将平灭王敦的希望寄托在英武不凡的太子身上。
但司马睿很清楚仅靠儿子司马绍一人绝不是老奸巨猾王敦的对手,因此天子借助王导之便,将原本自己信任而今却被王敦罢黜的心腹如郗鉴、庾亮等人纷纷调到东宫任职,以此充实东宫势力。
与此同时,司马睿还在积极挑拨王导与王敦的关系,试图让两人彻底决裂。
说起来王导与王敦的关系十分复杂,二人一向是又合作又对抗。
首先,由于王敦性格过于强势,与各方均有矛盾,十分不适合坐镇建邺执掌朝政。这也是王敦在打下建邺拿下朝廷大权后,却又迅速返回武昌的重要原因。
因为王敦十分清楚自己不适合做宰相,他没有可以容人的气度,故而王敦需要王导替他稳定朝堂,这是王氏兄弟合作的基础。
其次,王敦有所求于王导,难道王导就不需要王敦了吗?自然不是!
就拿此次王敦清除天子心腹的行动中,其实王导是有机会救下大部分人的,但王导为了日后主掌朝政,他眼睁睁看着一大批对天子忠心耿耿的大臣被王敦杀害而无动于衷。
很难说这里面没有王导的私心存在,又或者说他就是‘故意’借王敦之手除去政敌。
最后,王敦与王导之间并非毫无芥蒂,二人之间同样矛盾重重。他们两人对王氏的定位不同,王敦一心想将琅琊王氏打造成第二个司马氏,这才不遗余力发动叛乱。
而王导至始至终就没想过推翻晋室,他只是想通过辅佐司马氏,让王家成为大晋第一士族。
而天子显然看清了王氏兄弟之间复杂的关系,因此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两人反目成仇。
机会很快就来临了,自永昌元年始,天子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而又经过刚刚过去不久的那场大乱刺激,眼下天子司马睿除了头脑还算清晰外,基本上已不能下地行走。
随着自身不能理事,司马睿立即下诏让太子司马绍代他处理政务,同时还诏封王导做司徒为辅政大臣,全权帮助太子佐理朝政。
司马睿下得这道圣旨,重点不在让太子参与政事,毕竟朝廷大权都在王敦手中,太子参与不参与都没什么大不了,其中的关键在于王导出任辅政大臣。
按说太子司马绍已经二十四岁了,曾多次协助司马睿处理过朝政,再者他又不是五六岁的小孩,因此太子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辅政大臣。
而且如果真要选择辅政大臣,王敦作为当今朝廷上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凭什么被晾到一边?
最重要的是王敦需要这个辅政大臣的头衔,因为他一直都有心要废黜英武不凡的太子司马绍。曾在攻破建邺时想以不孝的名义废掉太子,结果找王导商量时,却又被王导劝止。
如果王敦拿到了辅政大臣的名头,那他就能名正言顺对太子指手画脚,甚至废掉对方也不是问题,如同当年受武帝遗诏辅政的霍光废掉昌邑王一样。
但是现在天子却将王导推到了辅政大臣的位置上,要说王敦心中没有一点儿芥蒂绝对不可能。甚至王敦怀疑这本是王导搞得鬼,毕竟天子与王导之间关系密切不是什么秘密,他没理由不怀疑。
王敦很快就展现了当朝第一人的威势,在天子诏封王导为司徒后不久,他又‘下旨’免除了王导身上扬州刺史的职位,并加自己为扬州牧。
王敦这一番举动惹恼了王导,王导气量再大也不能容忍被人当众打脸,更何况那个人还是自己曾帮了不少忙的堂兄。
至此,司马睿的离间计算是成功了,王导、王敦从此貌合神离,基本上分道扬镳。
天子在成功挑拨了王导与王敦的关系后,并未收手,反而继续在暗中拉拢其他人。
由于王敦掌握大权之后,只重用他信任的心腹或者王氏族人。
因此,司马睿将拉拢的对象放在了王氏族人——江州刺史王彬、荆州刺史王舒身上。
王舒曾经一度与王敦走得很近,因为他自己就是靠王敦发迹的。
而王敦也极其看重王舒,曾不止一次对外人表示:“我有两个弟弟,一者为王导,另一者为王舒,王舒自幼克己复礼,刚正不阿,其品行实乃高雅之士,相比其弟王遂,实在胜过几筹。老夫年少时便极其赏识王舒,有朝一日定会提拔他。”
王敦十分欣赏王舒,更是在掌握大权后将重地——荆州交付对方手中。
但王敦却不曾料到,他所赏识王舒早已不是那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堂弟,王舒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经过观察之后,王舒发现王敦身体虚弱,根本活不了几年。而一旦王敦病故,所有王敦党羽将树倒猢狲散,进而被朝廷清算。
为了避免日后被遭难,王舒在王导的牵线下很快就搭上了太子司马绍,成为天子为司马绍拉拢到的另一个重要帮手。
如果说王舒是暗中投靠了朝廷,那么江州刺史王彬就是公开反对王敦了。王彬之所以如此反感王敦,最大的原因则是周顗之死。王彬与周顗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初王彬也曾为救周顗苦苦哀求王敦,但最终还是没能救下周顗性命。
自此王彬便视王敦为仇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王敦,搞得王敦很是恼火,甚至一度想要暗杀掉王彬。
而王导也曾担心王彬安全,曾多次暗示他不要公开反对王敦。
但没想王彬脾气硬,对王导提醒睬都不睬,一副任杀任剐由王敦悉听尊便的样子。
王敦看到这个不要命的堂弟,也无可奈何。
上次因暗杀王棱已经让王氏族人对他离心离德,因此即便王敦恨不得剁了王彬,但为了不搞得众叛亲离,再加上王彬能力出众,素有声望,不得不放对方一马。
同时为了拉拢王彬,王敦还让他掌控江州。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天子已暗中将手伸到了荆、江二州,而这两州又都是王敦根基之地。故而别看攻破建邺后,大将军王敦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但其实已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在天子暗中发力的同时,太子司马绍同样不甘示弱。他一边从司马睿手中接过不少忠于朝廷的势力;另一边则悄悄操练士兵,培养选拔武将,集聚粮草,为最后战胜王敦做准备。
太子任命庾亮、庾冰兄弟以及郗鉴等人为东宫臣属,尤其引足智多谋的郗鉴作为自己的心腹。司马绍此举遭到不少原东宫属官非议,认为郗鉴在此次叛乱中表现不佳,没有资格再担任重职。
但是司马绍却不这样认为,他以为郗鉴表现不佳并非对方之过,主要是周札投降太快,不但让朝廷措手不及,连郗鉴也失去了袭取王敦后路的机会。
至于后来主动放弃兵权苟全性命,在司马绍看来这更是一个成熟、理智的人最明智的选择。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连天子都放弃了反抗,更何况郗鉴?留得有用之身,才能东山再起!
第552章 准备收网
南皮城内,当卫朔接到石勒主力渡过易水的消息后,顿时兴奋了,他知道这一仗的主动权已掌握在辽东手中,接下来就看能否顺利全歼胡虏。
卫朔看了一眼麾下众将,正色道:“诸位,眼下石勒正步步进入辽东设置的陷阱,为了聚歼胡虏,大军将会暂时停止向南下。除了留少数兵力迷惑敌人外,大军主力将在最短时间内秘密北返。”
“大司马若是北返的话,接下来的战事怎么办?”
邵续颇为不舍放弃眼前大好形势,自辽东军南下,已接连攻取彰武、河间、渤海三个郡国,连临近的清河、平原等郡县亦纷纷有臣服迹象。眼瞅着辽东将全取冀州东部,结果大司马竟要在此关键时刻率军北返。
卫朔笑着解释道:“邵公多虑了,我一直常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只有将胡虏主力消灭,我们才能收复失地,不然眼下占再多的地盘,将来也有被胡虏再次夺走的可能。”
“如今石勒步步向涿县进逼,我们不能在冀州久待,应立即回师幽州。”
“当然了,眼下冀州形势大好,白白放弃显然有点儿可惜。因此,我意留下都督卫雄统兵五万步骑,加上邵公部共七万人负责经略冀州东部,其余将士随我一同北返幽州。”
“接下来请大家去准备撤离事宜,大军随时出发。”卫朔向众将吩咐道。
“诺!”众将起身领命后,纷纷大步离去。
南皮距涿县直线距离至少有三百四十里,按照正常行军速度,至少要十五天左右才能顺利返回幽州。而眼下石勒主力已对涿县展开围攻,而守军能不能坚守半个月,连卫朔都没有信心。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加快行军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幽州。
此时彰武、河间两地已被辽东收复,沿途没有大股胡虏存在,最多只是一些残兵败旅,并不足以威胁大军安危。
故而为了尽快赶回涿县,卫朔决定带八万骑兵先行一步,步兵携带大量物资后行。至于各种攻城器械则全部移交给卫雄、邵续二人,一次来减轻大军负担。
翌日一早,二十万辽东军整装待发,大部分物资已全部转交给留守大军。卫朔走后冀州军事由卫雄负责,政事由邵续负责,二人暂时接管冀州东部一切事务。
陈安策马来到卫朔身边,朗声道:“主公,大队人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卫朔点点头,道:“好,虎侯,你即刻率军出发!等我与邵公交谈之后,便率领主力出发。另外,虎侯领先锋在前,一定要注意打探军情,为大军主力前行打好前站。”
“请主公放心,末将晓得如何做。”陈安多次担任大军先锋,故而没有一点儿陌生感。
“大军出发!”很快陈安带领三厢骑兵,缓缓离开。
待陈安渐渐远去之后,卫朔转身向邵续、卫雄再次叮嘱道:“邵公,大军撤离之后,你们不要急着抢占地盘,只需稳扎稳打步步蚕食即可。”
卫雄一抱拳保证道:“请主公放心,末将绝不辜负主公期望,眼下幽州局势紧急,请主公早早上路吧!”
显然卫朔深知幽州情势危急,才连连催促卫朔北上,并表示冀州战事交给他负责就好。
终于在陈安出发半日之后,卫朔终于将物资交割清楚,这才统领骑兵主力离开南皮,踏上北返归途。又过了一日,剩余步兵在温峤指挥下沿着骑兵走过的路途,向着涿县行进。
由于辽东军是秘密撤离,并未惊动当地胡虏,以至于众胡虏以为辽东军仍在南皮,一时间竟不敢反击,反而做出一副防守的姿态。
六日之后,卫朔统领骑兵主力抵达了幽冀边境的文安县城,他打算让大军在此地休整数日,一则让麾下士卒恢复体力,二则等候后面的步兵主力。
长时间持续行军,不论对骑手还是对战马都是极大考验,大量普通士卒会因此而疲惫不堪,甚至体质差的士卒会因此而生病失去战斗力。
当卫朔抵达文安县城时,却见陈安部前锋已等候多时,甚至连大军休息场所以及所需的物资都准备好了。
在文安城内临时搭建的大营内,堆满了各种物资,足以满足数万骑兵临时补给所需。这都是前锋军的功劳,卫朔对陈安的工作十分满意。
卫朔策马进入营地,其余将士紧随其后。持续不停的行军显然把辽东军将士累坏了,士兵脸上难掩疲惫之色。
看到众人都累坏了,卫朔也不废话,立即下达了休整命令。顿时整个文安县城传出震天的欢呼声,不少士兵纷纷前往水池打水洗澡,一些军医趁机则给有病的士兵熬制药材。
在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吃饭、休息时,卫朔却不得不拉着莫含、鲁昌等人研究军情。
“主公,这是末将近日打探而来的情报。”陈安将一封密函递到卫朔手中。
卫朔轻轻接过,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连连叫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呵呵,一看主公如此兴奋的样子可知涿县安然无恙,不知臣猜得可对?”
“哈哈哈,世容猜的没错,子洪果然力保涿县不失,此战若成功歼灭胡虏,我定要给涿县守军记上头功。”
说完卫朔将密函递给莫含,从陈安打探而来的消息,得知涿县仍在辽东军手中,让他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放松下来。
莫含接过信件,旁边鲁昌也凑上来,二人扫了一眼道:“主公,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是啊!只要涿县在,蓟城就安全了。接下来只要谢艾、段文鸯他们顺利拿下高阳、卢奴二城,以此切断胡虏退路,胡虏就将插翅难飞。”
“主公,涿县急报!”就在卫朔等人正在讨论军情时,却见侍卫送来一份急报。
得知是和涿县有关的急报,卫朔心中一紧,忙接过来打开,结果一看之后,心中不禁紧张起来,原来这份急报是和涿县战事有关的细节。
鲁昌、莫含见卫朔神情紧张,忙关心地问:“主公,是不是涿县出事了?”
卫朔微微颔首道:“嗯,据信中所言,赵国天王石勒亲率四十万大军北征涿县,眼下已围着涿县攻打七日之久。子洪已连续打退了胡虏十数次进攻,消灭了近八万胡虏,涿县守军也损失了近万人。”
“咦?子洪干得不错吗?”鲁昌、莫含忍不住出言赞道。
“幸好子洪擅长守城,不然涿县就危险了!只是眼下涿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石勒似乎也意识到危险,正在筹谋着对涿县发动疯狂一击。子洪虽然没有提援军一事,但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子洪对涿县的担忧。”
“主公,若是如此的话,我们得抓紧时间赶至涿县了,另外得派人催催谢艾,让他们务必尽快拿下高阳、卢奴,不能让一个胡虏逃脱。”
就在卫朔念念不忘谢艾的时,谢艾、段文鸯、姚弋仲、姬澹四人统六万大军正兵分两路攻取中山郡。由于石勒事先向高阳、中山两地各增派了五万大军,一下子让两地驻军高共达十六万之多,大大加大了辽东军攻略的难度。
“谢都督,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主公都派人来催促了!”
接到卫朔指示后,姬澹、段文鸯、姚弋仲三人纷纷看向谢艾,别看谢艾年纪轻轻,但他是征讨都督,是大军统帅,三人都得听其节制。
却见谢艾沉吟片刻,颇为自信道:“诸位莫急,只要时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