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谋生手册-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此时正值秋收开镰之前,在汪孚林的建议下,扬州庞知府更是令人访查下面稻田成熟情况,打算视局势提早开镰。小北被汪孚林严令不许生事,一赌气,又架不住谢老安人相邀,索性就住到了她家去。据说她和谢老安人常常同进同出,仿若祖孙,旁人只知道那是谢老安人的远房外甥孙女。

至于吕光午,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成天在扬州城内外结交各种三教九流,虽贩夫走卒,但凡能有一技之长的,他全都会不吝请教,只却很少亮出自己名头。至于对程老爷和汪孚林他们忙活的事,他自从最初打探到黄河水讯之后,就很少再过问了。

转眼便到了六月初,汪孚林和程乃轩正被程老爷差遣得团团转,他们又迎来了一位从徽州过来的客人,却是柯先生。他带来了好些消息,其中,叶小胖在鄞县县试,宁波府试中全都名列前茅,顺利拿到了童生资格。而秋枫也顺利考取了秀才,但发挥得不是很理想,名次比较靠后,换言之就是近乎吊榜尾。

然而,金宝却落榜了。

“虽说大家都想瞒着你的事,但金宝和秋枫那两个小家伙何等精明,你又是那天晚上在他们面前紧急被叫出去的,一直都没回来,之后叶家二小姐也跟着失踪了,他们死缠烂打反反复复地问,就知道你被邵芳给挟持了走,一时间都是心急如焚。秋枫年纪大些,还沉稳一点,金宝却因为忧思过重,大病一场,道试的时候无精打采,幸好谢大宗师从叶县尊那得知实情,没有怪他,反而更送了他几本自己的读书札记。”

汪孚林登时心中一沉。他当然知道自己突然离开几个月,两个小家伙一定会牵肠挂肚,可没想到却影响这么大。他很想随口打趣两句,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声叹息。

“横竖金宝也还小,等我回去之后,再好好宽慰他就是。”

“他倒很想得通,反而还是听说了你从丹阳脱身的消息之后,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直说十岁就算能中秀才,那也太勉强,还不如再等三年。这次他带病入道试考场,已经有经验了,那时候他一定养精蓄锐,考一个好成绩回来!”

“这小家伙,真是有志气!”

汪孚林顿时如释重负。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金宝来刷名声保功名了,但他完全不打算让金宝认祖归宗回到原来那一支去,因为金宝那个生母虽说已经回归松明山村,但他却根本就不信任那个妇人。而有名师教导,秋枫这样的寒门子为伴,即便下一任提学不再可能是谢廷杰,金宝也把握很大。

“只不过你和程乃轩倒好,真是哥俩好兄弟,一个个全都借着事情跑了出来,然后乐不思蜀,难道忘了年末会有科考?举业本来就是最耗费心神的事,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反平日惫懒的态度,义正词严教训人的自然是柯先生。他一把拎住要溜号的程乃轩,沉声说道,“就算你们每日白天有事要做,晚上回来就给我好好读书!”

严师驾到,再加上程老爷表示鼎力支持,程乃轩的抗议立刻被无情镇压,而汪孚林也不得不答应好好复习那些制艺。只不过,柯先生亲自过来,当然不止是为了督促他们好好读书准备应付乡试之前的资格试,也就是科考,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大的消息。

和柯先生同来的,却还有另外一拨人。一行总共四人直接造访了谢老安人家,见到了小北。当看到这一行人的时候,小北登时吃了一惊,跳将起来三两步冲上前去,一把抓住为首人的手,满脸紧张地问道:“姐,怎么是你来了?”

“谁让某个惫懒的丫头一走就是两个月,除了偶尔捎个信回来,就一副在外头乐不思蜀的样子?”叶明月见小北满脸心虚,忍不住在她额头上点了一下,“娘让我带话,养了这么久的女儿还没成别人家的,就已经这样离家不归了,以后怎么办?”

“姐!”

见小北一下子变了脸色,叶明月不禁扑哧一笑,一下子伸手把小北搂在怀中,继而轻声说道:“好在这次是有惊无险,邵芳也不敢真把他怎么样,你又求得新昌吕公子出面,可以后呢?娘让我问你,他不论在朝为官,还是在野经商,又或者当个寻常的富家小地主,可却偏偏是走到哪都会惹是生非的性子,都可能会有飞来横祸,你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

小北万万没料想叶明月现身之后先是打趣了一番,而后却代苏夫人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这实在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尽管汪孚林老喜欢捉弄她,撩拨得她炸毛方才罢休,她也曾经一千次一万次在心里痛骂这个可恶的家伙,可真正当有什么事的时候,她理所当然地愿意和他站在一起。

“嗯。”尽管只是简简单单一个字,但小北却重重点了点头,可紧跟着却赶紧补充道,“只不过他也不是一味惹是生非的人,是有些麻烦特别容易找上他而已!”

“还没嫁过去就替他说话了。”叶明月又好气又好笑,可看看小北那微微泛红,却一点都没有羞涩眼神的样子,想起这丫头小时候曾经那浑身是刺的样子,她忍不住轻声叹道,“娘说得没错,你真的长大了。我这次过来,其实是因为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对你说。”

小北见叶明月一反刚刚的玩笑打趣,而是满脸的郑重,心里顿时有些发毛,满脸不安地问道:“姐,是什么事?”

“朝中兵科右给事中刘伯爕上书禀奏,言说你父亲胡公和当年的三边总督曾铣境遇相似,都有不世之功,最终却落得个不应该的凄惨下场。”

见小北登时紧张得连呼吸都快摒止了,叶明月就握着她那突然已经变得非常冰凉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那位刘给事中说,曾铣尚且能够赠兵部尚书,谥号襄愍,归葬江都,更何况是你父亲?朝中虽说一时为之哗然,很多人翻了胡公依附权势,靡费军饷,杀戮过惨的旧账,可朝中首揆高阁老大力支持,张阁老和另一位高阁老也都点了头,最终皇上下诏给胡公翻了案,将其旧职总督浙直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悉数恢复不说,还赐祭两坛。”

顷刻之间,小北已是泪如泉涌。她一下子抱紧了叶明月的脖子,泣不成声地说:“真的有这一天,姐,真的有这一天!我还以为我这辈子都看不到翻案的那一天,没想到这么快!早知道熬过那几年就行了,他当初为什么就要在狱中自尽,为什么……”

叶明月知道小北只是因为这个巨大的消息瞬间冲击过来,因此暂时情绪失控,于是只轻轻拍着她的背,没有说什么安抚的话。直到哭声渐停,小北松开手后站直身体,使劲擦了擦通红的眼睛,她才又轻声说道:“娘说,如果你当初没有正式进了叶家门,恢复身份,那就是胡公嫡亲女儿……”

“父亲得了追赠,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真要有好处,那也是落在我二哥三哥他们头上,我又凭什么去送上门给他们摆布?”小北眉头一挑,随即吸了吸鼻子说,“父亲已经过世了,天下还有谁比爹娘和姐姐对我更好?什么尚书千金之类的都是虚名而已。刚刚我说的都是气话,我也知道,如果父亲还在,说不定就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什么平反昭雪都不会有。人死如灯灭,等到他死了好些年,做好人的人才能博个大义凛然的名声……”

“小北!”叶明月听着前头的话倒还觉得欣慰,可听到最后不禁色变,“说话要小心!”

“我知道不该偏激的,可就是忍不住,我顶多也就会在你和汪孚林面前说说而已。”小北咬了咬嘴唇,这才低声说道,“不论首辅高阁老是因为当年和徐阶的仇也好,还是因为其他什么也好,终究是因为那个刘给事中上书,高阁老点的头,这才能有父亲的平反昭雪,我会记在心里的。”

话音刚落,门外突然传来了严妈妈的声音:“大小姐,二小姐,汪小官人来了,刚去拜见了谢老安人。”

听到这话,叶明月顿时笑了起来:“说曹操曹操就到,看来,他也应该从柯先生那儿知道了。”

第四三四章 不客气的岳父母

叶明月之前是代表母亲先见的谢老安人,然后再来见的小北。尽管谢老安人不太明白,分明有男丁的叶家缘何是让长小姐过来,可叶明月行事落落大方,言行举止让人没有半点挑剔的地方,却又和小北的活泼敢言截然不同,她顿时对素未谋面的苏夫人产生了好奇。思来想去,问明叶家姊妹俩打算等汪孚林此间事了回徽州时同路回去,她也生出了回乡祭扫省亲的打算。

毕竟,松明山那座老宅交由老仆看管,她只在十五年前回去过一次,如今既然生出了回乡之念,也该回去看看了!

所以,叶明月前脚刚到,汪孚林便前来拜访,谢老安人不禁有些迷惑,等汪孚林相见之后,笑着挑明了来意,她这才恍然大悟。

“这次是叶县尊礼聘的门馆先生柯先生护送了大小姐过来,是因为叶县尊忧心我出门在外耽误学业,毕竟,就连程老爷家的公子也是和我一样,一度受教于先生门下。至于大小姐,此来扬州一是为了接妹妹,二来也是为了探亲。我也是刚知道,原来夫人的远房堂姐是两淮盐运使顾大人的夫人,她们姊妹团聚之后,怕是要去拜见长辈,留住一阵子。我今天来,也是为了此事和老安人商量,顺便和她们姊妹商量一下日程。”

谢老安人原本还有些担心汪孚林的到来会让汪道旻看出什么端倪,压根没料到小北的姨母居然便是两淮盐运使夫人!想到之前小丫头一直没提过这一茬,她顿时有些不悦,脸上虽没带出来,心下却是叹了一口气。还以为那丫头真是言语无忌,却原来还是把她当成了外人!

这时候,汪孚林却干咳了一声道:“不瞒老安人说,其实这一门亲戚有点远,再加上小北的那位姨母常年随丈夫在任上,小北只不过儿时见过,所以不太清楚,她到扬州之后一直也没去拜见,也正是因为压根不知道。夫人在歙县得到了我们送回去的信,听说我们到了扬州,这才想到了那一层亲戚,故而就让大小姐过来,领了小北前去拜见,顺便在那里暂住一段日子。”

否则他能说什么,小北原本不是叶家女儿,故而没法把亲戚都记全?

这么一说,谢老安人登时打消了刚刚那一丁点不快,连忙开口说道:“既然不是那么近的亲戚,何必去麻烦人?大小姐也留在我这里住岂不是正好?”

汪孚林很庆幸谢老安人相当容易地相信了自己的解释,于是他一口答应帮忙劝说,最后方才得到谢老安人的允准,被带着登堂入室去见人。等到了见着眼睛红肿得如同桃子似的小北,以及一旁紧挨着她的叶明月,他就开口说道:“柯先生都告诉我了,这是天大的好消息,而且相比曾铣当初斩首示众,几十年蒙冤,胡公勉强还算是幸运了。逝者已矣,你就别伤心了。”

叶明月也跟着帮腔道:“你说的是。小北刚刚还说,本来因为邵芳的缘故,她对首揆高阁老也连带着没好感,这次却要记他的情。”

“高新郑确实是靠着邵芳之力,行贿权贵大珰,方才得以复相,而且入阁之后行事多刚愎,对政敌也心狠手辣,但有魄力,能反贪腐,革弊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且他并没有留着邵芳这种人在身边奔走,足可见心志不凡。”

嘴里这么说,汪孚林心里却在想,只可惜这位首辅的政治生命,已经完全是倒计时了。见小北接过碧竹递来的冷毛巾,敷在红肿的眼睛上,他就岔开话题说道:“话说回来,你们真的要搬到运司街的盐运司后衙去?”

小北这会儿已经不像刚开始听到消息那样又高兴又伤心了,更何况汪孚林急急忙忙赶过来,这样的态度让她有一种被人重视的欣悦。她丢下毛巾给碧竹,这才看着叶明月说:“姐,你刚刚说的那位姨母我都没怎么见过,要不,我们一块去拜见一下,可回头你还是和我住在这儿吧?谢老安人可好了。”

“娘说的话,你现在也不听?”叶明月在小北鼻子上刮了一下,这才对汪孚林说,“是娘听说你到了扬州,想起松明山汪氏也在扬州经营盐业,正好顾家姨父调任盐运使不久,这才特意嘱咐我带小北去见人。娘对我们那位姨母颇为推崇,小北的身世固然没有轻易说出去,却对人家提过那是一位蒙冤的朝廷官员之后,所以姨母她应该很好相处。再说,都到了扬州不住在亲戚家,反而在未婚夫的同族亲戚家里住,你让姨母到时候怎么想?”

小北只不过是被从前叶家那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搅得实在有些不想应付,听到是苏夫人的意思,而且人家还是盐运使的夫人,她就没有再坚持,更何况那句未婚夫的同族亲戚让她颇有些尴尬。于是,她只能低声嘟哝道:“想当初我们在杭州的时候也结识了两浙盐运使史大人的两位千金,史家两姊妹温柔可亲,都是好人,不知道姨母那儿的亲戚如何?”

“你们什么时候去,我送你们?”

见汪孚林这么说,叶明月不禁莞尔:“知道你忙,现如今还多了个耳提面命的柯先生,好好去忙你的吧!”

“对对,你自己去忙你的,别忘了正事,还有读书!”小北也赶紧附和了一句,眼睛却四处乱瞟。上次汪孚林对谢老安人直说自己是未婚妻,她就已经够狼狈了,这次要再对娘的本家亲戚信口开河,那可就大大糟糕了,毕竟姐姐也在,回去就会告诉爹娘!

汪孚林此来是因为胡宗宪得到了平反昭雪的事,不太放心小北的反应,再加上既然叶明月到了,他总不能连面也不露,此刻姊妹俩既然都赶人,他也就不再坚持。他又仔细问了问叶县尊近况。

得知新任县令在叶明月出发前已经到任,而徽宁道按察分司的衙门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在此之前,叶钧耀先到了府城那边去上任,因为家眷的院子还没修好,叶家人就和他的父母商量了下,除了叶钧耀之外,其他人暂时搬到了他那小宅院住,他顿时生出了一种微妙的感觉。

就不知道是叶大炮的主意,还是苏夫人的主意,这还真是一对不客气的岳父岳母啊!不过话说回来,叶明月和小北去见那位盐运使夫人,当然不止是为了认亲戚,也是为了帮他,从这点来说,还真是另一种不客气。

叶明月虽不像小北这样一路上女扮男装,可此来扬州并不打算过分抛头露面,连程老爷处也只是让汪孚林转致问候,并没有亲自前去。她和小北最后还是去辞了谢老安人,把话说了清清楚楚,然后双双去拜访了两淮盐运使司的盐运使夫人苏氏。小北早就得了叶明月嘱咐,只字不提那些盐商们的勾心斗角,只说是苏夫人听说苏氏随着丈夫到扬州上任,想着两地相距不远,而正值新昌吕公子路过歙县,就托付他带她们到扬州来见姨母。

两个娘家外甥女过来,苏氏意外的同时,也有些高兴。苏夫人早年写信告诉她说,小北是一位蒙冤友人之后,最初寄养在家中,如今孩子大了要出嫁了,为了名分,故而认在叶钧耀名下,所以她对姊妹俩竟是别无二致,一定要两人从客栈搬到自己这里来,甚至还立刻打发人去搬行李。叶明月费尽口舌把人劝住,说是自己随行的家人自会去取,总算没暴露小北在谢老安人那儿住了许久的内情。

苏氏今年四十出头,比苏夫人大八岁,膝下却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女儿。不但如此,她的长子和次子都已经成婚,两个儿媳妇都是进门没多久就喜结珠胎,又给她添了两个孙子。所以,见叶明月温雅,小北俏丽,又是脾气颇相合的堂妹的女儿,她留下人之后,竟是亲自张罗了屋子不说,还絮絮叨叨地请她们在扬州多住一阵子,甚至颇为热忱地打算给她们引介几位扬州官员的千金。

面对这样过分热情的亲戚,小北如释重负,拉着苏氏笑吟吟地说起当初叶明月在徽州参加衣香社的事。苏氏本担心小北幼逢大变,性子不免谨小慎微沉默寡言,可没想到她竟是这样容易亲近人,自然而然便更生怜意,当即点点头说道:“扬州这些闺秀千金也一样都爱结社自娱,只可惜我家里就是没有女儿,两个儿媳妇虽说年纪都还小,却都是为人母的人了,虽说这些未嫁闺秀相邀过几次,可毕竟说不到一块去。你们若是喜欢,回头我让人领你们过去。”

明代的盐运司大不如宋朝盐运司的地位,甚至被人视之为浊流,按照官场升迁的定律,各地盐运使都是从知府任上升迁来的,而任满之后,则多半会升为布政司参政,也就是级别较高的分守道,能够入朝为官的凤毛麟角,但两淮盐运司毕竟地位不同。

天下五大盐运司,淮盐是送往边地最多的,甘肃、延绥、宁夏、宣府、大同、辽东、固原、山西神池诸堡全都靠的淮盐,而每年送进太仓的银子中,五大盐运司总共九十多万两,两淮占了六十万两!故而五个盐运使的缺额,两淮是头等美缺,两浙则次之,苏氏方才有这样的底气。

小北却赶紧摇头道:“我们又不会在扬州留很久,姨母不用费心了,我和姐姐没事陪你说说话就好。再说了,还有嫂子和外甥呢!”

“之前在歙县,那也是因为娘不在,爹初到任两眼一抹黑,我们姊妹闲来无事,也帮着给爹打探一下消息,并不是就喜欢扎堆凑热闹,姨母就听小北的,不用费心了。”说到这里,叶明月便状若无心地问道,“对了,我在路上听说外间都说近来黄河上流多雨水,运河水位高,扬州这边甚至要提早开镰?”

“正是。”苏氏点了点头,随即有些担心地说,“老爷为了这事去过知府衙门好几次,不怕别的,就怕像从前那样,运河遭遇水患,淮盐淤塞不通。而且,按照老爷的意思,尽快把钞关东边的那些盐给放行,然后随那些盐商往哪里运去卖,可巡盐御史那边却不好说话,还是一板一眼地在开单掣验。”

第四三五章 夏末的第一缕寒意

盐运使是浊流,巡盐御史却是清流,哪怕官品相差悬殊,但盐运使隐隐还要受到巡盐御史节制。故而苏氏说到巡盐御史的时候,口气中自然而然就带出了几分不快,显然平日丈夫也没少抱怨。对于她流露出的这一丁点态度,叶明月和小北全都察觉到了,但初次相见,她们默契地没有继续追问。然而,就在这时候,苏氏冷不丁问了一句。

“对了,你们俩的年纪也都不小了,可曾定亲了?”

这话长辈直接问原本不免唐突,可苏氏知道堂妹苏夫人为人最是阔朗,今天见其两个女儿也是谈笑自如,故而想到自己的幼子,少不得便问了一句。此话一出,她就看到小北面上一僵,而叶明月却大大方方地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爹娘心里自有主张,我们怎好多问?”

叶明月轻轻巧巧一句话,竟是把这个问题给含糊搪塞了过去。见苏氏有些怅然,小北顿时心虚地打哈哈道:“姨母,娘在家里常常提到你,说您福气好,三位哥哥读书好,人又孝顺,如今您又当了祖母,姨父官运亨通,可以说最是顺遂不过了。”

这纯粹没话找话说,苏氏却最高兴人家夸丈夫儿子,自是喜笑颜开。三人说笑了一会儿,苏氏的两个儿媳便领着各自的儿子过来了。第一次见辈分比自己矮一辈的晚辈,又发现两个孩子一个两岁,一个尚在襁褓,小北稀罕得不得了,若非叶明月早就打点好了见面礼,她一时冲动差点要去摘项圈了。而她这个动作也引来了苏氏的注意,见姊妹俩脖子上全都是一个黄澄澄的金项圈,只镶嵌的宝石颜色不同,她不禁暗自佩服苏夫人。

能把自己的女儿教养好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把别人的女儿抚养得如此好性子?而且就连用的首饰也一模一样,着实舍得。

苏氏的长媳二十岁,次媳十七岁,在婆婆面前毕恭毕敬,直到苏氏一再吩咐,她们方才显得亲近一些。得知叶明月和小北的父亲中进士至今不过四年,可一任县令还没当满便连升三级为徽宁道,她们嘴上恭维,心里也着实咂舌。待见姊妹俩言谈并不拘束,和自己的婆婆也一点都不像多年没见一般,妯娌俩总算渐渐放开了。看见叶明月和小北笑吟吟逗着孩子,叶明月还提到有一个还不到三岁的一母同胞小弟弟,她们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色。

看来苏家人的御夫之术真是传统,苏夫人三十出头还能生下一个幼子!就如同她们的婆婆苏氏也牢牢拴着丈夫,对她们这两个儿媳虽不能说完全当女儿一般看待,可也从来没有塞人之类添堵的事,她们还曾经隐约听说过,婆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对于两个突如其来寄住在家里的客人,在最初的试探接触不习惯之后,她们都很快就接受了。

原因很简单,叶明月和小北随身带足了家人,送她们和孩子的见面礼也贵重,又只说住十天半个月就回,打赏下人从不吝啬,对三个表兄也是头天见面后就尽量避开,谁会怠慢这种知情识趣又大方的客人?

于是,叶明月和小北便安安心心住在了盐运司后衙,至于出门往汪孚林那儿通风报信的,自然就是严妈妈。尽管身为盐运使的顾廷贞总共没见过姊妹俩几回,但通过走夫人路线,她们打探到的消息却很不少,又通过严妈妈顺顺当当递了出去。这下子,汪孚林等同于在堂堂盐运使身边安了两个高精度眼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