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谋生手册-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一把亮闪闪的飞刀,登时头皮发麻,慌忙求告道:“我是被逼的,被逼的!他们是龙源邵氏派来的,之前龙源邵氏一桩人命官司,县尊秉公处断,再加上几桩争田等等的陈年旧案全都偏向苦主,所以他们趁着这次乡间大乱,想要趁机找吴县尊报仇!”

几个蒙面汉子露出真面目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大事不妙,见这内应已经开口吐露出实情,他们更是陷入了十分无望的境地。之前听到过汪孚林对吴琯报名,他们已经知道了面前这位便是徽州府大名鼎鼎的汪小官人,去掉那什么文名,什么进士之类的不谈,可但凡犯在这位手中必定没有好下场的传说,却让他们个个不寒而栗。此时此刻,便有和邵氏关系不那么紧密,只不过是收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两人立时也反了水,声称之前根本不知道要杀的是吴琯。

汪孚林倒并不指望立时三刻问出人家的图谋,只不过思忖着怎么安置这几个家伙,听到他们说出龙源邵氏和婺源城中程文烈那些讼棍等等全都有些勾连,他虽并不意外,可当他们说起婺源县中那些有名望的家族都在背后或多或少地支持这次的闹事,甚至还有人去请刚刚革职为民的余懋学出山首倡,他那眉头不由得紧紧皱了起来。

就在这时候,一个反水的杀手突然犹犹豫豫地说道:“我也跟着去过余家,但吃了闭门羹,余老爷根本不见人。可我们出来的时候,就发现余家左右仿佛有人窥伺,看样子挺像是盯人的眼线。”

“你怎么知道是盯人的眼线?”

“咱们往日盯肥羊的时候,也都这样……”话一出口,那人就意识到为了脱罪,却一不小心把从前其他勾当给供了出来,登时紧紧闭嘴再也不多说了。

然而,汪孚林已经探听到了足够的消息,这会儿不由觉着事情着实棘手。看样子,余懋学虽说革职为民,但朝中某些大佬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只怕是还打算借着这次六县夏税丝绢纷争的时候,借着乡间有人闹事,把余懋学给一块牵连进去,再狠狠踩上一万脚。至于那些在余家左近盯着的,不是锦衣卫就是东厂的眼线,好在余懋学聪明,回乡之后够谨慎。

可别人不在乎徽州一府六县是不是会闹起来,有人想着求名,有人想着得利,还有人想着打压政敌,可他身为歙县人,徽州人,怎么能坐视徽州府闹得不可开交?

休宁那边他派了叶青龙,又把李二龙和赵三麻子等几个去过辽东,身手最好的派了过去,想着伺机而动,再凭着徽州米业行会这几年的良好信誉,届时也许能够压下去。婺源这边则是他亲自过来打探,没想到真的撞上了吴琯险些遇刺这么离谱的事。掐指算了算,从府衙激辩,姚辉祖偏向歙县,力压五县,至今大概是过去了十天左右,除却休宁和婺源,其他三县的反应又如何?徽州府城和歙县县城那边的情形又如何?

思来想去,汪孚林最后方才定了主意:“去两个人,找一些崇敬爱戴吴县尊的乡民,把吴县尊险些遭人行刺的事情说出去,让他们把他这四个随从以及这些刺客带回婺源县城。小北,你带两个人留下,在后头盯着以防万一,我先带人回府城!”

小北闻言一愣,但想想确实婺源这边也挺要紧的,府城那边再乱,想来也比不上这儿,汪孚林回去应该不至于出什么问题,她最终点头答应道:“那好,你自己小心点!”

第六四零章 众叛亲离

休宁和婺源这风云突变的局势,原本按照路途上花费的时间,未必这么快传到徽州府衙和歙县县衙,但早在数日之前,彼此相连的府城和县城街头就已经有人传言婺源和休宁已经为之大乱,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两地县衙都已经被不明身份的人占据,甚至软禁了县令。迄今为止,这两地县衙已经完全失去了联系。然而,还不等徽州府衙做出什么反应,就遭遇到了同样非同小可的事件。

因为祁门、绩溪、黟县虽说还没有乱民冲击县衙这种离谱的事,可三县乡宦和民众加起来却有七八百人上了徽州府城和歙县县城,现如今徽州府衙和歙县县衙全都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这两大衙门别说日常运转了,根本就是里头的人出不来,外头的人进不去!

徽州知府姚辉祖只觉得焦头烂额。自从汪孚林去年送了帅嘉谟回来,他就一直在放任此人四处告状陈情,串联乡里,引起声势,因为这也关系到当朝首辅张居正接下来要推行的均平赋役的政令。但是,之所以选在眼下这个时候全力推进徽州一府六县的均平夏税丝绢,同样是因为张居正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密信。尽管张居正的信上没有挑明,但他作为张党在地方官这一层上的心腹,却也能够体会出来。

余懋学那上书陈奏五事,看似不比辽东巡按御史刘台之前弹劾张居正的奏折,但因为打击面更广,说的话看上去更中肯,所以张居正无法将其因言治罪,只能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将其革职为民,但心里终究是深恨不已。所以,他选在余懋学已经回乡的时候,故意在薛朝面前挑了两句话,又眼看帅嘉谟衣锦还乡似的回来,就想着届时一旦各县有所骚乱,张居正就能扣个大帽子在余懋学身上,到时候从重议罪,那就恐怕是充军流放株连全家这样的大罪了!

如此张居正应该就能解恨了!

但此事的前提是,他这个徽州知府能够把局面控制住,用最快速度把事情弹压下去,可眼下他却被困在府衙之中动弹不得,三班衙役动用水火棍冲过一次,可很快就狼狈回来,说是有人府衙门前竖起了栅栏拒马,根本就出不去!

因此急怒之下,姚辉祖这一堆火气当然就想冲着歙县令薛超撒。毕竟,就是薛超之前迎接帅嘉谟,接下来种种大张旗鼓的招摇,甚至还同轿把人带来见他,然后亲自出马大张旗鼓给帅嘉谟宣传,又向民间鼓噪有意上书府衙均平夏税丝绢,那分明是为了政绩和名声,连脸都不要了,完完全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然而人不在面前,他就是迁怒也是白搭。这会儿他被困在府衙里,唯有寄希望于正好去了宁国府的徽宁道冯观察能够在得到消息后迅速赶回来。

毕竟徽州府还是有驻军的,那就是新安卫,徽宁道勉强还有整饬兵备这一职衔,分巡道之外还有兵备的职责,能够调动得了兵马,这是他这个徽州知府做不到的!哪怕调兵平乱这种事传出去,转瞬间他这个知府的考评就会落到最下一等,可总比闹出大乱子来得好!

“老爷,老爷。”

就在姚辉祖犹如困兽一般在书房中团团转之际,外间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满心不耐烦的他喝了一声进来,须臾,一个亲随推开房门进来,手中却是拿着一封信。见姚辉祖眉头紧皱,来人赶紧解释道:“老爷,这是绑在一支箭上射进来的,但因为落款是松明山汪公子,所以下头人不敢怠慢,立时拿了进来。”

一听说是汪孚林,姚辉祖登时想起,从前据说对均平夏税丝绢之事很积极的汪孚林这次却主张缓行,连忙上前一把抢了信在手。等到撕开火漆封口,拿了信笺在手,他一目十行扫了下来,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信上赫然说明,汪孚林业已派人截住了休宁陈县尊往江浙闽广四地发去的告急文书,但不知真假。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待看到汪孚林说婺源县令吴琯虽被调虎离山,半路甚至有不法之徒意图行刺,但他派人在半路及时援手,吴琯已经火烧火燎地返回婺源弹压大局,而休宁那边也有义民出面戳破奸徒的谋划,应该不日可平,虽说他看完之后又惊又怒,但总算有些心放下的感觉。

看到信上最后说,明日午时让他亲自出面弹压乱民,届时会有相应佐助,若是同意便在府衙阳和门挂上彩灯,他立刻想都不想地说道:“去,派人在府衙阳和门挂上彩灯!”

哪怕他不知道汪孚林怎么做到的未雨绸缪,可眼下他只要能够事情平息,别的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与徽州府衙中的知府姚辉祖相比,歙县令薛超那才更加叫做度日如年。姚辉祖毕竟已经上任好几年了,经营时间长,在府衙中也就有些威信,不说别的,三班六房即便不能如臂使指,那也绝不会阳奉阴违。可薛超却不同,他虽说在朝中有着两位分量极重的同乡,可自己却毕竟是个刚出仕的进士,之前催科夏税秋粮的时候,还能拿着朝廷律令这大棒子,让三班六房不敢违逆,可现在出了事,他就体会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

就连往日在他面前阿谀奉承的那几个司吏典吏以及白衣书吏,往日因为希望能够染指六房中最为清贵,最有实权,最有油水的吏房、户房、刑房这三房,没少拍他的马屁,如今都和躲瘟神似的,他叫了谁来问主意都是装聋作哑。至于快班、皂班、壮班的三个班头就更不用说了,三班衙役平日据说很不少,可县衙被围的那一天,却总共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在县衙,所有正役副役白役帮手凑在一起还不到五十个!

这五十个勉强冲了一次,就被围堵县衙的三县民众用石块砖瓦给砸了回来,不但如此,此时此刻他哪怕在书房中,也能听到外头铺天盖地谩骂狗官的声音。要知道,他这做官完全是冲着名垂青史的名臣去的,哪里甘心在刚出仕的地方就背上一个狗官的名声?

“该死,太该死了!”

站在薛超面前,刘师爷只觉得自己就是怒海惊涛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可能倾覆沉没。虽说他和薛超之间理论上只是宾主关系,可面对这样险恶的局面,下头又是阳奉阴违,薛超只能把满肚子火气都撒在他头上。因为是刘师爷去和汪尚宁等人接洽,又是他去宣城接的帅嘉谟。眼下面对责难,即便刘师爷心下暗自发狠,事情解决就辞掉这个师爷,再不伺候薛超这个脾气坏又没本事的东翁,可他还是不得不本着师爷的职责,给薛超想一个能够解围的主意。

而当薛超听到刘师爷口中吐出那个主意时,他忍不住气得再次破口大骂:“你有没有脑子,当初本县亲自带着帅嘉谟去见的姚府尊,而后又同轿送他回家,那些鼓乐彩旗也大多都是本县让人去置办的,百姓也是本县贴告示方才聚集起来的,你现在让本县把罪过都推在他身上,外头那些人能相信?”

“当然能相信!”尽管薛超的语气让刘师爷心里很不高兴,但他还是耐心劝解道,“东翁是官,他们是民,这只要看他们是围堵县衙要一个说法,而不是冲进来,这就已经很明显了。毕竟徽州府可是还有新安卫的,真到了那一步,即便没有上命,他们也可能会出动。所以,闹事的三县百姓要的是一个让他们满意的说法,可以泄愤的说法,那么东翁何妨就给他们一个?之前就算县尊对帅嘉谟再礼遇,那也是之前,只要推说受其蒙蔽就行了!”

想想翻脸不认人这种事,官场上屡见不鲜,再想想自己眼下糟糕的处境,薛超权衡再三,终究把心一横,但他嘴里当然不肯说自己打算听刘师爷的建议,反手把帅嘉谟卖了给那些乱民泄愤,而是咬牙切齿地说:“都是这帅嘉谟夸大其词,南京户部和应天巡抚不过是发牌面详查徽州府夏税丝绢的卷宗,他却谎称此事已经尘埃落定;他明明只是捐纳了九品冠带,却谎称已经捐了官做。若非如此招摇夸大,何至于激起众怒?再者,均平夏税丝绢,朝廷还未有明令下达,本县这就出去见县衙外那些百姓!”

见薛超撂下这话后大步往外走去,刘师爷不禁轻蔑地冷笑了一声。当官的就是这样,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明明是翻脸无情,却还要自找借口!

嘴上说得强硬,但是,当薛超真正眼看县衙大门在望,隐隐还能看到大批黑压压的人头时,他却已经觉得双腿有些发软了。坐在大堂上时,下头跪着磕头的人哪怕再多,他也不会有半点怯场,可是面对那些不是自己治下的子民,却反而很可能威逼到自己的前程甚至性命的人时,他那点读书养气而来的镇定,自然就全都到爪哇国去了。可眼下已经不容退缩,他只能迈着沉重的步子上前,一直到了大门口。

在这个位置,那大喊大叫的声音自然而然更是迎面扑来,几乎让他透不过气。在扯开喉咙一次又一次叫了肃静,而刘师爷又上来帮忙之后,他终于让喧哗的人群暂时安静了下来,这才有些声音嘶哑地叫道:“各位,各位,均平夏税丝绢,乃是歙民帅嘉谟自作主张,四处陈告,府衙也好,本县也好,都还在清查当年旧档,尚未言及更动,所以还请各位不要轻信谣言……”

这话还没说完,就有人一口唾沫狠狠吐了过来。虽说薛超千钧一发之际偏头躲开了,但仍是险些狼狈摔倒。面对人群中一瞬间又鼓噪起来的局面,他只能声嘶力竭地叫道:“各位乡亲父老若是不相信,本县这就出牌票,立时缉拿帅嘉谟。以妖言惑众,无中生有,造谣生事为名,立刻法办!”

在他一遍又一遍重复了此话之后,外间一众百姓终于将信将疑地安静了下来。薛朝却也光棍,直接让刘师爷去取县令大印,可另一个去刑房拿牌票的亲随却无功而返。面对薛超那喷火的目光,那亲随慌忙解释道:“老爷,是那刑房萧司吏说,之前是堂尊亲自迎了帅嘉谟进县衙,而后又同轿而行把人送去了府衙,现如今却要出牌票抓这帅嘉谟,恕他不敢奉命,他还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歙奸!”

历来抓人的牌票,刑房出票,县令签押,缺一不可,这也是规矩。

薛超不是不知道这规矩,只是完全没料到往日面上还恭敬的刑房司吏萧枕月竟敢和自己对着干。如果面前有镜子,薛朝一定会看到自己的脸红得如同火烧一般,可发现门外聚集的三县百姓又有鼓噪的架势,他只能色厉内荏地怒吼道:“他要是不愿意拟这牌票,那这刑房司吏本县就换人!刑房的人难不成都死绝了,让其他人来,谁若拟这牌票,谁就是新司吏!”

那亲随却根本没有挪动脚步,眼见薛超脸色渐渐铁青,他方才硬着头皮说道:“小的知道老爷急需,之前就已经嚷嚷过了,结果刑房之中没一个应声……”

“那其余各房呢?本县就不信三班六房没一个人能写这牌票!”

“就是……没人肯写。”谁不怕被人骂歙奸啊,大老爷是要离任的,可三班六房的吏役都是要当好多年的!

哪怕之前被人堵在县衙里,哪怕之前出来时就已经含屈忍辱,哪怕把责任都推给帅嘉谟,薛朝心里也着实有点不舒服……但这全都比不上县衙六房无人肯出这张抓人的牌票来得打击巨大。他几乎是气得整个人都在哆嗦,而刘师爷这会儿也顾不得腹诽了,赶紧上前来搀扶。

一想到这一幕全都被外头那三县百姓给看得清清楚楚,宾主两人就全都觉得脸皮臊得慌,心里虚得慌。薛朝奋起最后一点力气,冲着那亲随恶狠狠地叫道:“你滚去告诉他们,若这乱事平息不了,这衙门之中三班六房谁也跑不了!”

第六四一章 轻徭薄赋的真相

门外三县百姓个个伸着脖子张望,竖起耳朵倾听,发现这位县尊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人群中顿时传来了一阵阵起哄的笑声。就在这时候,众人突然听得一阵刺耳的敲锣声,紧跟着便是一个中气十足的大喝:“这乱事若平息不了,是薛县尊你出尔反尔,见风使舵,昏庸无能,还有脸归罪县衙三班六房?”

薛朝差点没被这突如其来的厉叱给骂得背过气去的,然而县衙门外里三层外三层围拢的人太多,他根本看不清说话的人在哪,想要呵斥也找不到正主儿。偏偏就在这时候,他只听得那说话的人又高声大喝了起来。

“婺源县程文烈等不法生员,煽动百姓云集婺源县衙,妖言惑众,幸得吴县尊及时赶回弹压,婺源乱民已散。而又有休宁县生员吴大江叶挺等人,软禁陈县尊,捏造紧急公文发往江浙闽广,意图叵测,又率乱民强捐强派,如今业已为幡然醒悟的乱民扭送官衙。闹得最厉害的休宁婺源都已经平息了下来,尔等却还在这歙县城中聚众冲击县衙,围堵大门,这是要充军口外的重罪,你们就不想想自己家里的家人吗?”

婺源休宁都是之前最开始闹起来的两个地方,尤其是休宁距离府城比较近,故而其余三县百姓这才闻风而动。如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人群顿时骚动了起来,虽也有人嚷嚷这只是哄人的鬼话,却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

“歙县独派夏税丝绢两百年,每年税丝绢八九千匹,折银六千余两,即便不再是歙县独派,而是均平到其余五县,每个县也就是承担几百到上千两不等,再往下派到每个丁口每户人家头上,也许不过是几十文钱,为了这几十文钱就要闹事闹到充军口外,你们全都想想值不值得!若是就此退回去,本人歙县松明山汪孚林,在此担保定然促使徽州一府六县夏税丝绢均平之事公开、公正、公平,敦请姚府尊将之前所查旧档,事无巨细全数向六县宣示清楚!”

听到汪孚林这个名字,聚集在歙县衙门之外的乡民们终于真正骚动了起来。而大门口的歙县令薛超却只觉得一股逆流直冲脑际,这下子真的是气晕了过去。而刘师爷大吃一惊的同时,却也只能竭尽全力扶住身旁这位外强中干的县令,心中暗自叫苦。

倘若汪孚林真的只是单身前来,说上这样一番话,数百号三县民众兴许还会犹豫犹豫,可随着他现身,县前街两头的牌坊底下,赫然出现了众多手提棍棒的壮汉,这就让不少有心起哄浑水摸鱼的人也为之投鼠忌器了起来。

而更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是,汪孚林又高声说道:“先头尔等围堵歙县县衙,歙县子民看在你们也是满腔义愤的份上,并未针锋相对,然则再这样下去,徽州一府六县再无宁日!我之保证,姚府尊已然认可,而眼下我身后这些人,乃是这些年来戚家军老卒给歙县预备仓和徽州米业行会总仓招募训练的仓勇,你们若是愿意领教一下戚家军的鸳鸯阵,不妨试一试!我数到十,十声过后,席地坐下者免罪,负隅顽抗者决不轻饶!”

“一!”

“二!”

随着一声声报数过后,一个个乡民或跪或坐,只有寥寥数人还倔强地站在那儿。可等到那最后一声十出口,他们就只见县前街两侧牌坊之下,那些壮汉仿佛极其训练有素地掩杀过来,登时一下子就脚软了。随着最后几个人扑通一声跌坐在地,县衙前头那八字墙前偌大空地上已经再无一个直立的人。

面对这一幕,一个时辰前在府衙门口让姚府尊演了一出戏,由姚府尊当众宣示了婺源休宁已经平息,让这位府尊独占了安抚之功,而后同样用这么一批所谓仓勇来弹压了闹事者的汪孚林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忍不住用手支撑着旁边的牌坊柱子,只觉得浑身上下力气都抽空了。

哪来的什么仓勇,戚家军老卒帮他训练出来的人,填充各地镖局还来不及,在这等风声鹤唳的关口管好渔梁镇总仓还来不及,哪有功夫到这儿?都是县衙之中三班不在籍册的白役帮手,学个样子而已,都是些见事情就跑的软蛋,幸好这一招虚张声势奏效了!

先是吴老太爷之前在汪二娘婚礼上提过一嘴,而后又是刘会等人通气,紧跟着府衙激辩,帅嘉谟衣锦还乡……一系列过程渐次展开,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他虽说一面联络了歙县大多数名门望族姑且不要掺和进去,并紧急布置防备不测,但幕后那些浑水摸鱼的家伙也同样是胆大包天大到让人震撼!

他又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只不过是未雨绸缪,在最可能发生事变的婺源、休宁两三县周边布控做好准备,可谁曾想婺源那边不但调虎离山支开县令吴琯,而且在半路上还弄出了一伙嫉恨吴琯的杀手险些把吴琯一行人给杀了,那些讼棍们则是纠集乱民占据县衙闹事。而休宁那边软禁陈县尊发假公文,而后是几个讼棍恶霸带着乱民一路摊派强捐,甚至还点着了人的房子!幸好休宁那边有叶青龙领着那些财大气粗的粮商,他只去了婺源,那个厉害的强项令吴琯也不管被劫之后的虚弱,立刻就赶回去了,他不得不临时把身边人分了好几个跟去帮忙!

即便这样,他这来回奔波五百多里路,两天多跑完,坐骑都累坏了两匹,两股也完全磨破了!

三县民众劝散了回乡,闹腾了好几天的府城和县城这才恢复了平静。至于某些相关人士是否能平静得下来,汪孚林就懒得管了。他却也不是不说话只做事的人,每天一封奏报分别呈送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以及京师的汪道昆和谭纶。其中他只写一份给谭纶的正本,料想谭纶是有可能将其呈送给张居正的,至于的其他的就都是金宝和秋枫叶小胖负责誊抄。因为他都会详细描述细节,所以每封信都是洋洋洒洒上千言。

他很清楚张居正在这种时候纵容歙县大张旗鼓重提夏税丝绢之事,而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也主张均平赋役的原因。前者是想在出了事情后五县大闹起来之后,趁机给余懋学扣帽子。至于殷正茂,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歙人偏私歙人,趁机给自己在桑梓乡里心目中树立威信了。殷正茂的私心暂且不提,可张居正想来也绝不希望这么一件事震动到江浙闽广!

所以,汪孚林在给谭纶的信上只字不提余懋学如何,横竖上面那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