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谋生手册-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申时行素来和张太岳交好,马自强则不同,之前才因为力保那两个反对夺情的翰林而得罪了张太岳。添两人进内阁是因为他一走,内阁只剩下我一个,他更怕有人重提高拱和殷士儋!但他却也想稍稍安抚我,因此便选了马自强,如此别人一赞他大度,二来我则因马自强乃是姻亲而心安。”
大凡新进士,在未及第之前娶的妻子,未必就出自高门大户,但既然跻身高官,子女的联姻人选自然就不同了。张四维的长女便是嫁给了马自强之子,两家是姻亲,这源于马自强和张四维在翰林院中当过颇长时间的同僚,而且都是西北人士。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却又不尽相同,所以张四维和马自强真要说是第一等的交情,那也谈不上。正因为如此,张泰徵又不想让大妹妹难做,所以压根没想过去找马自强。
此时被父亲一训,他却还有些不服气,忍不住低声说道:“可马阁老之前在爹被送回来时也没说什么……”
“那是因为我那时候被冯保牢牢看住,根本没有能力去对他解说事情始末!可你既然人在外头,又能从宫中内侍那儿套出话来,拼凑出大致细节,就应该去找这位姻亲。要知道,这关系到张太岳不在,内阁和司礼监之间的平衡,马自强即便不是我的姻亲,你大妹妹的岳父,他也会考虑周全,站在我这一边。如此岂不是比你去找秦一鸣那种油滑之辈要稳妥得多?都回乡读书了三年,你竟然还只是会阴谋那一套!”
张泰徵这才终于醒悟,此时不由羞愧得头都抬不起来。奈何如今大错已经铸成,他不得不含羞忍辱地将之前汪孚林来找自己时说的那些话复述了一遍,随即才面带惶恐地说道:“爹,汪孚林会不会趁此机会穷追猛打,趁机……”
“他是张太岳的人。”看到张泰徵听完这句话后满脸茫然,张四维便加重了语气说道,“他之所以不惜和汪道昆闹翻,也要坚定站在张太岳的这一边,就是因为他很明白自己的仕途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一个张字烙印,他知道自己是张太岳的人。正因为如此,张太岳离京之前尚且已经挑明内阁三人以我为主,哪怕我突然被人暗算,冯保又在那发疯,汪孚林也会在朝议上说出公大于私这种话来,在陈三谟之外,为那些大佬提供了一个反对冯保的标杆。”
“爹是说,哪怕我们什么都不做,他也不会落井下石,反而还会拉……”话没说完,看到张四维那肯定的表情,张泰徵一颗心就沉了下去。
他都自作聪明做了些什么!
见张泰徵失魂落魄,张四维知道若是再责备,长子只怕要颓废沮丧许久。而且,这次汪孚林也许不会对他落井下石,却必定会对张泰徵有所报复。甚至不用自己出手,只要之前在客栈责备张泰徵不孝的话传出去,对他已经有心结芥蒂的冯保,就会进一步散布流言,把张泰徵的名声彻底败坏掉。
他这个长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汪孚林手中,已经是有了心魔,而这次一步走错,搭上的很可能便是一辈子!
尽管心中痛惜,懊悔,怨恨,但张四维面上丝毫不露,甚至连张泰徵提出留在屋子里侍疾,他也没有拒绝,很快又叫了金太医进来。虽说他仍旧被困在府中养病,可张泰徵的回归到底让他知道了很多外头发生的消息,不再是如同之前那样抓瞎。因而,他敏锐地感觉到,冯保在将他送回家养病之后,之所以没有进一步的举措,绝不只是因为之前在朝议上受挫,恐怕还有别的原因。
比如说,用那样一封匿名信陷害他的人已经露出了马脚!
要是可以选择,张四维最希望害得自己落到如此地步的主谋是汪孚林,那样的话,他还有反击的手段和办法,但如今他已经不抱那样的奢望了。既然冯保是肯定已经得罪透顶,他自然而然便把希望放在了小皇帝朱翊钧身上。
然而,他虽说因为家境豪富出手从不小气,于是颇有些内侍宦官肯通风报信,但为了避免引起冯保的敌意,如张鲸张诚这样的人,他素来是不敢随便交接的。此时此刻,他便在心里把自己打过交道的人过了一遍,最终只能把目标放在中下层宦官身上。
“可说来说去,一切都只能等我这病养好吗?”
而当天傍晚引起轩然大波的汪孚林,却在都察院连续值夜三天之后,最终回到了家里。虽说这三天他也不是没回过家,可外间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到最后连张泰徵都冒了出来算计自己一把,他着实有些心力交瘁。若不是高晓仁犯蠢,他就算不会贸贸然真的擅起战端和秦一鸣干上,只怕也会疑神疑鬼。打起精神吃了晚饭,他就立时去痛痛快快洗了个澡,当最终上床的时候,他已经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了。
小北进屋的时候,听到的就是均匀的鼾声,哪怕有不少话想对他说,这时候也化成了一声叹息。她手中拿着一封刚刚从徽州送来的家书,原打算是念给丈夫听的,这时候却只有自己坐在床沿边上,将落地的灯盏罩子往自己这边拨了拨。
信是她的儿媳沈氏写的,所以开头便是父亲大人,母亲大人金安,看得她脸色极其微妙。可是,当看到沈氏在信上写了小叔子——也就是阿毛什么时候翻身,什么时候会爬,什么时候会常常哭,什么时候会咯吱咯吱笑,她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睛却有些红了。
自己和汪孚林成婚那么多年,这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那都是最宝贝的,可如今,她这个当母亲的却只能狠心把孩子放在老家交给公婆,自己上京来陪伴丈夫,把为人母为人媳的职责丢在了一边。将来若是再见时,儿子已经会叫人,会说话,看着他们这对父母,是不是会觉得异常陌生?
可是,她实在是放不下汪孚林,实在是放不下这个太会惹是生非,太有个性的丈夫……
小北轻轻用手摩挲着汪孚林那胡子拉碴的下巴,想到他回京后常常将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半点没有蓄须显示成熟的打算,她终于没了看信的兴致,索性将其折好放在了床下头的抽屉里,继而便窸窸窣窣脱衣裳上了床。只是,汪孚林一如既往占了外头那一边,她不得不跨过他的身子往里睡时,不可避免地发出了一点动静,因此,当她最终躺下的时候,却听见枕边传来了犹如梦呓的声音。
“,就快熬出头了……”
小北还以为是自己的动静把汪孚林给吵醒了,可探头再看时,就只见丈夫睡得呼吸均匀,哪里有半点惊醒的迹象,她这才松了一口气。可是,她往他那边靠了靠,却是认认真真地答道:“我可没担心,只要你在,一切肯定会好的。不论你到哪,我都一定跟着!”
一夜好梦,当汪孚林睁开眼睛的时候,天还没亮。昨夜他是吃了之后倒头就睡,如今虽说不知道时辰,但外头丫头仆妇们都没有起,他就知道天色还早。睡在床上靠外那一头的他蹑手蹑脚翻身下床,正要披上衣服时,扭头看见小北正死死抱着大枕头,他不由得笑着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头上按了按,这才悄然下地。等到趿拉着鞋子到了外间,他看到墙壁上挂着的宝剑,不由得有些汗颜。
如今身为掌道御史,日日进出都察院和其他衙门,当年在外时天天佩戴的宝剑,如今已经越来越少派上用场了,说起来还真对不起谭纶的珍藏……
兴之所至,汪孚林便三下五除二换好了衣裳,等到探手取下宝剑出门之后,他便在这昏暗的天色中在院子里舞起剑来,酣畅淋漓出了通身大汗。当他最后收剑而立时,只觉得连日以来郁积在心里那些怨愤恼火不平之气全都抒发得干干净净。弹了弹那剑身,听到一身悦耳的轻吟,他便在心里盘算,要让已经是沈家女婿的金宝常去沈家求教一下武艺。须知沈家那叔侄二人全都是个中高手,能文能武,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强多了!
当他回过头时,这才看到小北身上披着衣裳,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他信手挽剑上前,笑呵呵地说道:“怎么样,我们一块练练?”
小北本来只是看热闹,闻听此言登时眉头一挑道:“你等着!”
当严妈妈撑起支摘窗,看到外头院子里那两个纷飞的人影时,她不由得笑了起来,随即回头制止了要出去的嘉怡和佳雯,这是除却小北身边的芳容和芳树之外,她新带的两个丫头。
“横竖今天没有上朝,让他们好好松快一会儿,别去打搅!”
京师虽是做官的人人向往,可在这处处都要谨言慎行的地方,哪及得上在外能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八五五章 敌意和帮手
尽管关于张泰徵的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联想到内阁三辅张四维还在家养病,不免让人颇有遐思,但都察院两位掌道御史联名上奏五年前理刑有弊,人证物证全都一一罗列了出来,这还是引来了更多的关注。疏入第二天,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的答复就立时下来了,却是令刑部尚书吴百朋和左都御史陈炌以及大理寺卿陆光祖领衔,汪孚林和秦一鸣协查。除此之外,一贯会参与理刑的锦衣卫,也派了北镇抚司一个百户前来协理。
偌大的锦衣卫,南镇抚司负责的是本卫的军纪和法纪,按理来说,徐爵当初所属的便是南镇抚司,只不过其仗着冯保在背后,常常越权管侦缉之事,甚至插手调派锦衣卫的探子。而北镇抚司方才是真正掌管侦缉的部门,在不少时候都拥有极大的威权。但如今东厂压过锦衣卫,刘守有见冯保这个东厂提督太监时尚要磕头问安,而张居正更是犹如文官之中的定海神针,哪怕是曾经威震一时的北镇抚司中人,也自然而然摆不出什么嚣张气焰来。
正因为如此,奉命覆核的这天早上,郭宝这个正六品的北镇抚司百户,在刑部门口见到汪孚林时,赫然满脸堆笑,客气到无以复加,哪里有半点特务机关出来的人那阴沉模样?三十出头的他长了一张很讨喜的圆脸,说话圆滑而又诚恳,对于汪孚林和秦一鸣揭出来的这桩弊案,他更是口口声声指责数落,半点没有替前任文过饰非的意思。
对于这一点,汪孚林当然知道不是冲着自己这个人,而是冲着御史的职权,别说是郭宝一个小小百户了,就是现如今掌北镇抚司的刘守有,也得时刻提防着都察院的弹劾,因为那是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都察院的御史们这些年看似被张居正压得透不过气来,可御史的职权摆在那,隆万这十多年来,就连勋贵也有因为被弹劾不称职又或者贪腐,最终革职闲住的,比如倒霉的抚宁侯,更何况区区锦衣卫?
所以,汪孚林没有因为郭宝对自己殷勤就生出什么痴心妄想——尽管他一直都在做最好能有厂卫头子投靠自己的好梦——但他还是笑容可掬地应付了郭宝的寒暄,当看到陆光祖也正好过来时,他立刻换上了恭敬而冷淡的笑容。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号称三法司,掌总的头儿品级却各有差别。刑部尚书正二品,左都御史从二品,大理寺卿正三品。所以,同为九卿,位次自然就有所差别。这其中,大理寺卿在大九卿之中排名最后,位子也最尴尬。从万历初年到现在,尚书和都御史这一层级的职位,变动一向都不大,往往不是病故就是告老,又或者被人弹劾,如吏部尚书就总共换过三次,而大理寺卿却不一样,六年之中换了七八任都不止。
而被换掉的人却大多都是高高兴兴去上任的——哪怕他们是从绝无仅有的大九卿之一,正三品大理寺卿,变成了十二个正三品六部侍郎之一,无论大九卿还是小九卿都排不上号——除非是落到事务最繁杂的工部侍郎,那么才会来上一阵长吁短叹。
既然身在都察院,又是掌道御史,汪孚林和现任大理寺卿陆光祖当然不是第一次打交道,恭敬是因为那终究是品级高许多的上官,冷淡则是因为陆光祖对他有成见。
陆光祖早几年便是大理寺卿,却因为丁忧回家守制,服满之后先是起复南京大理寺卿,随即又在顶替他的大理寺卿高升了某部侍郎之后,恢复了原职。别看这番波折,这却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大多数丁忧守制的京官来说,要想官复原职是很难的,那得朝中有人,能力出众,否则起复回来,只能看看有什么空缺,暂且去做做,甚至常常只能屈就外官,所以不少品级颇高的官员往往丁忧之后就不再出仕,就是因为僧多粥少没位子了。
而陆光祖虽说有品行能力上的各种优势,但最大的优势却是,他和汪道昆等人一样,也是张居正的同年。而当年殿试的名次,陆光祖在殷正茂前头两位,同样是在三甲倒数。就因为这个,汪孚林背地里常常嘀咕,殿试名次这东西,也就是一时作用巨大,到底能否官路仕途登顶,却得看个人能力。
此时相见,汪孚林行礼拜见之后,见陆光祖只微微一点头,随即和陈炌相见时,不卑不亢互相揖礼,随即就一前一后进去了,他便客客气气让了秦一鸣先走,自己落在最后。
陆光祖对他的成见,之前那次三法司理刑的时候,他就已经察觉到了,差遣郑有贵打听之后便得知了一条重要讯息,陆光祖是嘉兴府人,之前从太常寺卿任上落职闲住的时候,曾经在徐阶那里为宾客,哪怕徐家被收了田地,二子充军,始终对徐阶不离不弃,所以方得张居正青眼。因此,陆光祖向来对下声称,看不上汪孚林这个和伯父反目的族侄。
既然知道人家对自己冷淡是因为替汪道昆鸣不平——当然也许这只是一个借口——汪孚林除了暗叹自作自受,还有什么话好说?反正不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也就纯粹公事公办。
这会儿他打开刑部和大理寺的旧案卷,和自己与秦一鸣在都察院架阁库中翻出的旧案卷一一核对,并提审当年涉及到的吏员时,当问到高晓仁时,他就发现陆光祖似乎朝自己瞥了一眼,接下来的讯问时竟不比吴百朋和陈炌只拣要紧的问,而是事无巨细问到底,仿佛是不问出破绽不罢休。
见高晓仁被问得满头大汗,汪孚林本来还想岔开两句让其缓口气,可看到陆光祖那副咄咄逼人的样子,他转念一想,觉得这位大理寺卿也许是怀疑自己故意小题大做,就干脆不多事了。他很笃定此事牵涉虽广,整件事却绝无虚假——毕竟,那是张四维王崇古早早备好的一招,张泰徵拿出来想当幌子,秦一鸣亲自查阅湖广道的文档查证,他再从人证物证两方面覆核,这才最终上书,甚至不怕高晓仁翻供!
就在陆光祖第二次确认一个小细节的时候,一旁突然传来了一个突兀的声音:“廷尉大人,高晓仁虽是犯人,但这里还有其余牵涉其中的吏员,您只盯着他一个人问,却弃其他人于不顾,是不是有些粗疏?”
陆光祖先后两次就任大理寺卿,还当过一阵子南京大理寺卿,人人都道他仔细公正,谁敢说他粗疏?他侧头看去,见开口的竟然是北镇抚司理刑百户郭宝,一大把年纪的他登时又羞又怒。奈何锦衣卫如今虽说不如从前,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问的话也还在点子上,万一针锋相对,指不定会招惹出什么麻烦来,他便按捺了怒气。还是刑部尚书吴百朋见势不妙,接过话茬一一讯问了其他几人,这才岔了过去。
然而,尽管有这不和谐的小插曲,可物证却相当确凿,高晓仁又承认了有罪,其他五个牵涉的吏员在拼命抵赖不过后,都或多或少供出了一点东西,竟是牵涉到了当年的大理寺少卿和两位掌道御史,这下子便犹如捅了马蜂窝。一场讯问草草结束后,涉案人等究竟押在哪里,顿时又是好一阵扯皮。因为大理寺覆核天下案件,按照惯例自是下大理寺狱,吴百朋也无心相争,但左都御史陈炌竟仿佛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力要求押在刑部天牢。
秦一鸣自然想都不想便帮自己的上司,汪孚林本来无所谓,可既然此次是都察院挑起的事,此时万不能有分歧,他当即也跟着支持人该下刑部天牢。
眼看这是三对一的绝对优势局面,吴百朋见陆光祖一张脸已经变成了猪肝色,心想你们要抬杠,何必把我这刑部尚书给拱到了火堆上,可不曾想郭宝竟然开口说道:“刑部天牢本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但若是三位老大人觉得不妥,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如今可是空着,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考虑?”
话说到这份上,汪孚林要是还看不出这郭宝今天简直是负责当搅屎棍的活宝,他就白瞎了这双眼睛。果然,力争的陆光祖和陈炌也好,和稀泥的吴百朋也好,这时候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那就刑部天牢吧!”
仿佛是为了防止锦衣卫插手,移交犯人,归类案卷,定下再审日期,一系列经过相比之前的扯皮简直是神速。当最后散去时,陆光祖冲着都察院三人组冷哼一声便拂袖而去,陈炌则是哂然笑道:“陆光祖一上任就曾经覆核过大理寺的文卷,结果没发现这桩案子,还是我都察院中人先揭发出来,他这是心里不痛快故意找茬。不用理他,我们回去。刑部天牢这边我会差人去吩咐,陆光祖打算独审,想都别想!”
秦一鸣虽说被汪孚林硬拉下水联名上奏了这桩案子,心里说不上痛快——好好的一件事功劳给汪孚林分去一大半,而且还得罪了张四维,谁的心情能好?可是,见陈炌对自己的态度破天荒温煦了许多,他立刻把那些不甘心丢到了爪哇国去,连声附和的同时又捧了陈炌一番,随即看了看天色便殷勤地说道:“眼下已经是中午,不如总宪大人和我们回去换了衣裳,找家馆子庆祝庆祝咱们都察院这次又立了功?”
平时上班得奉承上司也就算了,汪孚林可没打算把宝贵的午休时间也全都耗费在上司身上。因此,见陈炌眉头一挑,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但脸色却显得有些微妙,他便轻咳一声道:“事情还八字没一撇,现在说什么庆祝,回头万一被六科廊那边谁逮着空子,那就没意思了。秦掌道若有心,不妨等到来日总宪大人休沐时,届时在前门大街找家幽静的小店,雅座谈心岂不好?”
秦一鸣登时想到了汪孚林之前才和陈炌联手,和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做过了一场,再想想如今确实是还没定案,他见陈炌对汪孚林的提议显然极其赞同地点了点头,只能怏怏打消了这念头。可是,他还是抓紧时机约了休沐日的拜访,还有些小心眼地没有叫上汪孚林,等陈炌稍显矜持地答应了下来,他才松了一口大气,浑然没看见汪孚林跟在最后回都察院时的一缕笑意。
陈炌和秦一鸣都没有注意到,那位孤零零的北镇抚司理刑百户郭宝出了刑部之后并没有走远,一直都在看着他们三人的背影。汪孚林却在拐进门的时候冷不丁瞥见了,心头不由得生出了一丝警醒。
这一日的午饭,汪孚林虽说回了都察院,却没有留在直房吃一贯喜欢的素面,而是悄然从侧门溜了出去。如今那位他特聘回来的胖厨子除却素面浇头之外,又变着花样琢磨出了好几样浇头,每旬都可以保证吃的不重样,而且在陈炌的支持下,这工作餐从只供应广东道和福建道,到供应整个都察院,直教上上下下全都称颂总宪大人体恤下属,这便是陈瓒和陈炌为人秉性不同的地方。可再好的东西吃多了难免会腻,他也常常会走远些去打牙祭。
换了一身便装的他见郑有贵牵了两匹马出来,没有惊动任何人,他便冲着这个用的很顺手的白衣书办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就上了马。当主从二人一路北行到了羊肉胡同前时,一股羊膻味扑鼻而来,汪孚林可不想带着一身膻味回都察院,少不得回头看了郑有贵一眼。
郑有贵却神秘兮兮地一笑,熟门熟路地策马带路,拐进了旁边一条小巷,他这才听到郑有贵轻声说道:“从这里抄近路去那家小酒馆,常有到京师赶考的举子,今年虽不是会试之年,书生却依旧很多,好吃便宜。”
当汪孚林跟着郑有贵进店,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而后点了几道这边非常有名的荤素菜肴,又叫了一壶黄酒之后,伙计还没把酒菜送上来,一位衣着朴素仿佛随从似的中年人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笑嘻嘻地唱了个大喏,然后斜签着身子坐在了一旁的条凳上。
“公子居然在这儿喝酒,真是让小的好找。”
郑有贵见来人三十出头,圆脸带笑,还以为是汪家人,可瞥了一眼汪孚林那倏然紧绷随即又舒缓下来的脸,他就知道自己猜错了,连忙便想找借口避开,却不想被汪孚林用筷子压了手。
“讨口酒喝就直说,何必找什么借口?”汪孚林随口揶揄了一句,这才放松了压着郑有贵左手的那双筷子,继而冲伙计说道,“我这老家人是个贪杯的,伙计,再添一壶酒!”
第八五六章 说客和赢家
自从上次被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的干儿子张丰在常去光顾的面摊截住之后,汪孚林将店主从鹫峰寺的素斋馆中请到了都察院做厨子,他偶尔午间再上外头打牙祭时,就很少再常常去一家店,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绝难被人找到规律。而且,他今天出来时,特意吩咐郑有贵带着自己去家从前没光顾过的小店,因此更加能够确定,眼前这位“老家人”毫无疑问是跟在他后头过来的。
此时此刻,见四下里那些书生并没有太过关注他这边的情形,那如同蝴蝶穿花一般点菜上菜的伙计,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