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谋生手册-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保在去向李太后哭诉之前,就已经吩咐了心腹党羽,利用自己身为司礼监掌印的优势,在宫城中预先布置了一些人手。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朱翊钧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气势汹汹,更没想到沿途好几道宫门处在听到小皇帝的嚷嚷声之后,都会打开宫门放人进来,还有不少人加入到附和小皇帝锄奸的队伍。
文官们能够被申时行摁下赌大运的心思,宦官们却不一样。当初为了进宫,连那最可怕的一刀都已经挨过了,成了刑余之人,现在还怕拿脑袋赌博?
哪怕这宫中连把菜刀都没有,可剪刀,板凳这些简易兵器却还是有的,慈宁宫义平门前的一番大战,那真的是相当恐怖。到最后,头上还缠着一圈白棉布,整个人还虚弱的冯保听到情况不妙,而李太后下令慈宁宫上下全部出去,直面小皇帝,他干脆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跟了李太后出来不说,还站出去对着朱翊钧痛心疾首摆事实讲道理,一副苦心劝谏的模样,把小皇帝气了个七窍生烟,两边一下子就剧烈冲突了起来。
这却和战场上真刀明枪的大战不同。这一打,一方是临时凑出来的乌合之众,武器不过是板凳和剪刀,另外一方虽说有所准备,可同样也没有趁手的兵器,再加上和天子直接放对,士气未免要差一些,如果不是李太后押阵,只怕真的要被三两下攻破。
即便最后终于靠着李太后的亲自督战撂狠话,稳住了阵脚,冯保却不合为了保护硬是要出来坐镇的李太后,胳膊上被一条板凳硬生生砸了两下,随即挨了飞来一剪刀。原本顶多不过皮肉伤,却因为冯太监要表现一下英勇,好死不死地直接扎在了脖子边上!
看到冯保那血流满面的一幕,如果不是李太后出身民间,儿时也看到过家里父兄受伤流血的样子,她几乎就能昏过去!
而这一次,她的声音一下子变得无比尖利:“拿下那个逆子,大明朝没有不孝的皇帝!”
第九五零章 小鱼小虾的战略
这天晚上,汪孚林并不在自己家,而是在张府。由于冯保在东厂的那些眼线,全都撒出去盯住张四维以及那些伏阙的官员还来不及,掌管锦衣卫的缇帅刘守有又已经下台,刘百川和郭宝都已经是他的人了,他自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张府。因为他事先还留在会极门,现写现送了一份弹劾刘守有的奏本,和最后从乾清宫抬出来的张居正不过前后脚抵达大纱帽胡同张府。
而在他们回来之前,关于小皇帝和母后的冲突,早已经在冯保的刻意纵容之下,旋风似的在满京城散布了开来。
这会儿,张居正书房里便是满满当当的人。然而,在这里的并不是往日那些常来常往的尚书侍郎,高管云集,而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张居正五个成年或将近成年的儿子全都在,唯一的外人,就是汪孚林了。已经听了多个版本流言的张敬修兄弟几个当听完了汪孚林主讲,张居正补充的那番母子冲突情由之后,有的冷汗淋漓,有的面色苍白,有的牙关紧咬……就连张懋修这种八面玲珑素来把持得住的,也只觉得浑身打颤。
皇帝既然这样恨冯保,焉知就不是同样恨他们的父亲张居正?
张居正不过是对儿子们交待一下如今的状况,可背后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却不想对儿子们谈及太多——即便是现在这样,那已经是泄漏禁中语了。可事到如今,他再不说,将来局势还说不好,指不定就没有那样的机会了。他沉着脸吩咐他们,哪怕对祖母和母亲也不许透露半个字,更不要说妻子,他就把人全都屏退了下去,这才看着汪孚林说道:“你去见皇上的时候,究竟都说了些什么。还有之前你来见我时,还有什么隐瞒下来的事情,全都直说了!”
尽管之前汪孚林来见时,已经说了不少,但那是忖度宫中可能会派人来召见张居正,张居正在面见太后又或者皇帝的时候,必须知道的消息,他还省略了很多非常要命的细节。比如说,他弹劾冯保的真实缘由,比如说,他和张四教的虚与委蛇,比如说,他是怎么把张泰徵给弄到冯保手里去的。
即便是对冯保和张四维全都有极其深刻了解的张居正,听到汪孚林在弹劾冯保之前与其打过招呼,一面和张四维结城下之盟,一面又背后坑了他一把,仍旧忍不住狠狠瞪了汪孚林一眼。
“你知不知道,这次宫内宫外如此风云巨变,你这个罪魁祸首若是被人知道了,那是何等罪名!”
“元辅说错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是次辅张阁老能继续隐忍?还是冯公公能继续隐忍?又或者是皇上能隐忍?谁都不能。至于我,我掌控得了这些事件?我不过是在骆驼的背上已经压了太多太多的重物之后,再加上一根稻草。既然迟早要爆发,那么是在还有影响力的情况下爆发,还是在失去掌控力只能任人宰割的时候爆发,这道选择题还用得着说吗?”
见张居正长叹了一口气,看向自己的眼神异常复杂,汪孚林便爽快地说道:“至于我自己,就和我对冯公公说的一样,我本懒散人,此番事了就准备周游五湖四海,好好过几年逍遥日子,预备将来当老太爷,没那么大野心。元辅那些政令,之前都对我提过,有的利国,有的利民,但恕我直言,其他也就罢了,可整饬学政却还请三思。这些年来天下私学林立,也许确有这样那样空谈误国的缺点,可官学一蹶不振多年,万不可轻易毁弃私学,讲学者更是门生故旧众多,不可轻易加罪。否则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千秋留骂名!”
这是柯先生和方先生上京见他时,唯一提及的条件,而汪孚林更深深地知道,张居正那么多政令当中,最被人诟病的就是这一点,哪怕张居正想做的其实是统一思想,钳制空谈,从出发点来说也许是不错的,可对于已经放炮习惯的士林来说,终究是无法受得了,所以他此时此刻干脆就直接说了。
对于张居正来说,借助君权方才能够推行的那些东西,在如今君权的倚靠已经出现了巨大垮塌时,也许能够收敛一点。
而与此同时,大概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张居正未必有那么闲的心思去阴阳调和了,光收拾残局就有得忙活,大概能多活两年吧?
至于他,功成则身退,否则难道还要任劳任怨给皇帝打工一辈子吗?光是有之前那三道弹劾人的奏章打底,这名声够他用一辈子了。
“小小年纪,你竟然比那些老官油子还要油滑!”
嘴里这么说,张居正心里却仍旧松了一口大气。尽管一直都颇为信任汪孚林,可在对方竟然在多方势力的角力之下,左右腾挪,促成了如今这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纵使他也没办法轻易重用这位破坏力太大的灾星。在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他就字斟句酌地开口说道:“对于天下私学,我会多加考虑,不至于再去轻易动,讲学者亦然。然而如今有功名者多,官缺则少,东南甚至有一县三县令的,冗官不除,后患无穷,考成不行,则尸位素餐横行。”
“是,但若是以收齐赋税作为考成标准,多少盘剥地皮的官员借此一跃升入朝堂,而多少真正勤恳的官员则沉沦末僚,甚至降级罚俸?”
“你还真和我顶习惯了!”张居正气得一板脸,可看到汪孚林笑吟吟丝毫不惧的样子,想到这家伙就要撂挑子辞职了,他不禁又恨得有些牙痒痒的,忍不住又反问道,“你不到二十五就已经是掌道御史,未来前途无量,即便不能入阁,九卿却未必无望,真的能一概舍弃?”
“元辅这是试探我,还是说真的?有不到五十的阁老,却少有不到五十的尚书,这是为什么?因为阁老可以凭帝师荣升,可以从翰林清贵名高,众望所归荣升,可当尚书的,没有实实在在的功劳,谁买你的帐?想当初张翰张子文那样深厚的资历,那样还不错的政绩,当吏部尚书却仍然被人诟病,还不是因为他在廷推上比不过前头两个?我到底不曾当过亲民官,起步高却不稳,与其将来在外看人脸色做官,还不如名声起来就寄情山水,反正我还有儿子。”
“歪理!”
举凡张居正这样年纪的人,当面或许会把儿子训得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但在背后和朋友同僚说话时,却大多会有意无意地炫耀儿孙,这也是成功人士的另外一大乐趣。尽管张居正心知肚明,他的几个儿子并不是真的优秀到无可挑剔,包括次子那个榜眼也多是看了他的面子,可这依旧不能阻止他对儿子们的认可。然而,年纪和他儿子差不多的汪孚林,却在这笑眯眯地夸耀儿子,这实在让他有一种指着鼻子骂人的冲动。
这小子说什么想当老太爷,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真不知道说你什么是好……好了,夜深了,就算有锦衣卫给你收拾,你也该走了!”张居正最终下了逐客令,可看到汪孚林笑嘻嘻地站起身告辞的时候,他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开口说道,“若你那养子日后应考,只要他经史文章能服人,总少不得一个二甲之位!”
如果说,汪孚林从前不让金宝这么早下场参加会试,就是因为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太过强势,他身上的张党烙印又实在是太深,所以特意避嫌,那么现在听到张居正的这个承诺。他就立时松了一口大气,笑吟吟地开口谢过。
这年头不是你才高八斗就能金榜题名的,前头有倒霉的唐寅唐伯虎,后头有南京崇正书院代山长,在东南名声赫赫的焦竑,去年汤显祖不是也落榜了?也许你名不见经传却能够跻身三甲,可你一旦真的恶了当朝权贵,却很有可能直接黑得你连三甲都进不去!
如果汪孚林知道,历史上黑张居正最厉害的人里,就有焦竑一个,而且宣扬那两室一厅轿子的人,也是焦竑当先,因为后来五十出头才中状元的焦大山长,在张居正当权时期却连个进士都没考上,那么他一定会更觉得自己先见之明。
悄然从张府穿过夜禁的京城回到自己家中,汪孚林方才有几分独守空房的寂寞。只不过,此番就连他也无法确定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而刚刚张居正虽说做出了相应承诺,可究竟能否达成,却不过是认为宫中李太后能将小皇帝压制下去,所以他并不后悔将小北送走。沐浴更衣躺倒在床上的时候,他甚至在暗地里不无恶意地想到,冯保在已经得罪死了朱翊钧之后,究竟是会和大多数太监一样继续忠义下去呢,还是会为了自保铤而走险?
不论如何,已经弹劾了冯保,弹劾了张四维,弹劾了刘守有的他,业已在李太后、朱翊钧、张居正、冯保、张宏,甚至在小皇帝那边都做了相当大的铺垫,哪怕不能飞黄腾达,但安安稳稳退下来,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否则岂不是白费他这将近两年来的苦心?
然而,已经提早嘱咐往都察院送请假条的汪孚林,却并不是从一夜深沉好睡当中醒过来的,而是硬被人推醒的。当他看清楚床边站着的人时,到了嘴边的抱怨吞了回去,可还是有些语气不善地问道:“你大清早的不去六科廊,跑来我这扰人清眠?”
“你还睡得着?”程乃轩想到昨天自己替这家伙操了多少心,可他好容易熬到散衙回到家直接杀过来的时候,汪孚林却根本就没回来,啥时候回来的也没给自己通个气,这会儿竟然还只想着睡觉,他就恨不得拎着这家伙的领子骂两句。死活把汪孚林给拽起来之后,他就咬牙切齿地说道,“宫里出大事了,一大早开门就派人来宣元辅进宫,道是慈圣老娘娘指斥皇上夜半带人冲慈宁宫!”
“……”
冯保已经彻底推到了对立面,张宏还在养伤,皇帝又没了张诚这样稳重的谋士,没了张鲸这样狡猾的野心家,身边只有小狗小猫两三只,如张明张维这样在司礼监排位靠后的秉笔,目的还不是为皇帝做狗头军师,而是仅仅想要自己上位,那么他能做出什么像样的事情来?
汪孚林在最初的一愣神过后,突然呵呵笑了起来,随即在程乃轩那仿佛看鬼一样的目光中,他眉头一挑道:“关我屁事?”
呆了一呆的程乃轩盯着相交多年的好友,非常不解地问道:“皇上可是曾经派人笼络过你,这要是真的有个什么万一……”
尽管受汪孚林的影响,程乃轩没那么愚忠,可被废两个字,他还是轻易说不出来的,所以万一之后,他就卡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句。可他不说,汪孚林却没有那么大的忌讳,竟是直接替他说了。
“我昨天被召到乾清宫,后来在慈圣老娘娘面前义正词严表态了一番,去看了皇上,好歹劝了皇上去赔礼道歉,而且全程慈宁宫太监李用都是在外守着的。至于后来再发生什么,那和我有什么关系?就算传出过皇上笼络过我,那时候他是君,我是臣,而且,我做了什么吗?除却弹劾了冯保张四维刘守有之外,我还做了什么事情?没有吧?如果因为弹劾冯保,我就丢官了,那不是正好跳出了此次的漩涡?”
说到这里,汪孚林就对目瞪口呆的程乃轩问道:“现在什么时辰?”
程乃轩这是已经到了六科廊后吓了一跳,然后装病紧急溜出来找汪孚林报信的,却没想到汪孚林竟然是这样的态度,此时有些呆呆地答道:“巳正了。”
巳正,也就是十点……
汪孚林已经醒悟到程乃轩这是从六科廊翘班回来,想了想就开口说道:“宫城之中必定多事,不管你找什么借口回来的,继续在家窝着好了。这么大的事情,那些阁老尚书们有的好扯皮,小鱼小虾若是掺和其中,很容易遭殃,安分点来得好。”
程乃轩对于汪孚林把自己两人归于小鱼小虾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那根本就完全懒得计较。他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打定主意家里蹲的同时,他突然开口问道:“要给李师爷他们三个送个信吗?”
“不用,六部在千步廊,又不在宫城,他们也不像我们是科道言官,只要稳住就没事了。我是昨天就提早请过假的,你是早上去了之后溜回来的,要是再继续串联别人,反而会被诟病,还不如顺其自然。”说到这里,汪孚林就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皇上都冲慈宁宫了,不知道昨夜战况到底怎么样?啧啧,没看见还真是可惜了。”
第九五一章 棘手的善后
战况很惨烈。
这是六部尚书和三位阁老被召入宫之后,站在慈宁宫义平门前得到的第一印象。而三位阁老当中,缺席的不是之前一直告病的张居正——这位内阁首辅已经被人抬在凳杌上进了宫来——而是昨日伏阙的张四维。至于昨夜值守内阁,虽说不是亲身经历,但也比其他人多知道一点内情的申时行,此刻他面对一双双或征询或质疑的眼睛,不得不说出自己下令内阁和制敕房诰敕房中值守的人不许外出,又回绝了一个无凭无据前来传他的宦官。
即便是心乱如麻的马自强,各有盘算的六部尚书,却也不得不承认,处在昨夜申时行那种处境,这确实是最好的决断了。他们的仕途都已经到了顶端,如果不是为了追求非得登顶,确实已经不宜再胡乱掺和。从这一点来说,申时行的官位低一点,资历浅一点,此次却相当于拒绝了登上首辅之位的捷径,当然,也免去了一场绝大的风险。
慈宁宫管事太监李用到现在还有些双腿发抖。见一众高官们脸色阴沉地看着地上墙上根本还没有清理过的那些血色,他就用嘶哑的声音说道:“昨夜皇上从奉先殿里出来,召集了一大群小火者到义平门前逼宫,索要冯公公,慈宁宫中有人打开了义平门,在这前头打得相当惨烈。冯公公本来就受伤未愈,却因为一心保护慈圣老娘娘,不合再受重创。早上慈圣老娘娘就召了太医院的御医,结果情况很不好。”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刚刚得知这么一个状况,一时间面面相觑。也许那些低品小官以及士林中人对冯保大多非常不齿,但在他们这种位子上,当官都至少当了三十年以上,避免不了要和中官打交道。对于出身内书堂,谈吐风雅,善于制琴,书画都相当有造诣的冯保,他们即便不是真心相交,也会虚与委蛇,更深知冯保一向做事还算有节制。可这次的事情实在是太离奇太惊爆,冯保如果囫囵完好,继续掌管司礼监,只怕也会被天下臣民的唾沫星子喷死。
毕竟,皇帝为了痛恨冯保,居然不孝到忤逆圣母?
所以,哪怕和冯保私交最好的张居正,此时兔死狐悲之心非常强烈,却也不由暗自叹息,心想冯保如果能够保住一条命,借此病退,不失为一条路。
毕竟,有了这么一份护驾的功劳,只要李太后在一天,总会保住冯保和冯家的其他人。否则皇帝那般痛恨冯保,这次不成还有下一次。
然而,让在场每一个人都没想到的是,李用竟是用沉痛的语气说道:“而昨夜混战之中,受伤不支的不只有冯公公,皇上也……”
尽管李太后把众人请了过来,显然是想要指斥皇帝忤逆,包括张居正在内的每一个人还在思量如何规劝那位素来严正的太后,可是,听李用的口气,朱翊钧似乎也在乱战之中受伤,他们的脸色立刻就黑了。这下子,李用立刻领受到九个人十八只眼睛的集体注目礼。
这位慈宁宫管事牌子立刻直截了当地说道:“皇上发了狂症!”
“……”
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瞠目结舌……总而言之,能让这些活了大半辈子,最小的也已经接近五旬的阁老尚书们露出这种表情,可想而知李用的话带来的冲击力有多大。然而,等到吃惊过后,神经敏锐的人立刻快速思量了起来。
相较于直接说堂堂天子竟然忤逆圣母,冲击慈宁宫,还不如把症结归咎于皇帝犯了狂症,这样能够控制事态。然而,忤逆圣母的天子固然会遭到千夫所指,可发了狂症的小皇帝,那么真的还能稳稳当当坐在皇位上?
在好一阵子难言的死寂之后,兵部尚书方逢时终于非常谨慎地问出了一句话:“皇上到底是癫狂,还是癫痫?”
癫狂和癫痫只差一个字,但意义却截然不同。可是,李用是李太后的心腹,此番小皇帝连那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他之前既然不曾雪中送炭去投靠皇帝,如今便干脆选择紧紧抱住李太后的大腿,至不济后头还有一个潞王朱翊镠能够作为备选。所以,他不理会方逢时这几乎可以相当于明示的暗示,直截了当地说道:“太医院的大夫已经看过了,是狂症,而不是癫痫。”
这年头癫痫虽说不大好治,可相较于狂症,那已经算得上是大家非常能够接受的结果了,可却架不住李用不肯接这话茬。因此,当李用说,李太后已经搬回了乾清宫,正在亲自监督御医给朱翊钧治病,几个人便交换了一个眼色。马自强看的是和王崇古关系不错,在西北功劳赫赫的方逢时;王国光和李幼滋、张学颜、潘晟,看的是张居正;严清看的是申时行。除却最后两人其实是没有那么大交情的,其他的都能看出微妙的关系来。
最终,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一锤定音地说:“慈圣老娘娘和皇上既然都在乾清宫,那么,李公公带我们去乾清宫吧。”
在慈宁宫义平门前再这么围观下去,也围观不出什么名堂来!
李用原本也只是带这些人到慈宁宫义平门晃悠一圈,让他们知道昨夜那场乱子的非同小可,然后再把他们带到乾清宫去见李太后和陈太后,此时张居正这话那是恰中他下怀。可就在他点点头准备带着这么一大堆大佬走的时候,却听到里头传来了一阵大呼小叫。他扭头一看,却发现是潞王朱翊镠不顾一大堆内侍的阻拦,竟然直接跑出来了。
作为穆宗隆庆皇帝仅有的两个孩子之一,朱翊镠是次子,又小朱翊钧太多,天生就和皇位无缘,李太后也非常注意不让人带歪了这个幼子,所以这位潞王自然在文武方面全都不出众——对于将来铁定要就藩的藩王来说,出众反而是坏事,瞧瞧当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那些出挑儿子都是个什么下场?所以,匆匆跑出来的他并没有忙着和一大群大臣套近乎,其实也是一多半人他都不大认得,此时直接一把拽住了李用的袖子。
“皇帝哥哥到哪去了?”
朱翊镠一句话问出口,见一大堆人都有些发懵,他顿时声音颤抖地问道:“昨天晚上那些大喊大叫的声音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都说我是做梦,可义平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不是做梦对不对,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母亲昨天今天见我的时候,都板着一张脸?昨天到今天我都没见过皇帝哥哥,他是不是出事了?”
一连串问题别说李用没法答更不敢答,就连张居正等大臣也全都为之失色。也有人想到万一李太后真的动了那重心思,眼前这位很可能便是将来的新君,届时应该如何如何,但眼下这些历经世事,成天和阴谋诡计打交道的高官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心担心母亲和兄长的弟弟。正在病中……或者说装病中的张居正,原本就比平时心软,而素来胖胖的,算计走殷正茂的李幼滋,此时此刻也不禁生出了几分哀叹。
因此,后者竟是上前帮手足无措的李用解围道:“潞王殿下,李公公要带各位大人去乾清宫,慈圣老娘娘和皇上都在那,大家要商量正事……”
潞王自然不是什么事都不懂,天家亲情素来比别家要淡薄一点,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