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谋生手册-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潞王自然不是什么事都不懂,天家亲情素来比别家要淡薄一点,他出生晚,原本就不如朱翊钧这个长子重要,等到父亲穆宗隆庆皇帝死了,朱翊钧登基之后,这种差别待遇就更明显了。倒也不至于有人要撺掇潞王去争——自从永乐皇帝之后,就没有哪个藩王争赢正牌太子的,这其中就包括被废的景帝——反而有想跟着这位出宫的太监,背地里悄悄向其灌输就藩之后的自由前景。可不管如何,朱翊镠在宫里只有两个亲人,母亲和哥哥,这总是事实。
从前李太后住在乾清宫而不是慈宁宫的时候,他也倒习惯了,可母亲搬回来了,这次却又突然出这么大篓子,他怎么能放心?要知道,李太后搬回来之后没干别的,尽在他耳朵旁边灌输,要做个贤王,看到听到什么不好的人和事,一定要立时提出来,要保护祖宗的江山这些诸如此类的话了!
于是,面对李幼滋的搪塞,朱翊镠想都不想地叫道:“那我也去乾清宫!”
这下可真的是糟糕了!
李幼滋毫无意外地收获了众人意味深长的视线,当发现张居正那眼神也颇有些复杂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坏了,自己这好心的安抚被人当成了政治投机。当重新回到众人中间时,素来就排位最后的工部尚书便没好气地说道:“我都要致仕的人了,别的不想,只想安安稳稳。可如今不是谁想安稳就能安稳的!”
尽管也有人对李幼滋这样的辩解不以为然,但很快众人就发现,李幼滋可谓是一语成谶。李太后在乾清宫见了他们之后,不但让他们一个个去问那些亲历了昨夜之事的太监和宫人,还让人把西配殿中的冯保给挪了出来让众人看那惨状,到最后便痛心疾首地说道:“我也知道事情宣扬出去,那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丑闻,所以才特意让人说是狂症,否则我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没错,重点不在于皇帝的人把冯保弄成了什么样子,重要的是皇帝带人冲击的是慈宁宫!当然,如果事情成功了,皇帝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李太后架空甚至于软禁,那么从前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过这样对付亲妈的皇帝,大臣们也会装成没看见没听见,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算数,可问题就在于皇帝这么折腾一场,竟然还失败了!更何况,历朝历代是有这种事的,国朝宣扬以孝治天下,从来没有这种例子!
于是,硬是跟过来想要弄明白究竟发生什么事的潞王朱翊镠,便被李太后一把拥入了怀中,然后听到他亲妈痛苦嚎哭了一声。
“我就当只生了这一个儿子!”
马自强简直已经快绷不住脸上表情了,他终于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问道:“敢问老娘娘,今日既召见臣等,为何不见内阁次辅张阁老?”
不提张四维还好,一提张四维,李太后立刻想起了张家那自己都缠夹不清的家务事,当即厉声说道:“张四维杀子的消息传得人尽皆知,他昨天还有功夫伏阙劝谏说那大义凛然的话,他也好意思?张明张维已经供述,向大郎进谗言,离间我母子的人就是他,我还要见这个罪魁祸首,是犯贱了吗?他比高拱更可恶,高拱还只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他就是撺掇大郎这个皇帝来对付自己的母亲!”
李太后用这尖利的声音吼完这番话,见在场的每个大臣全都目瞪口呆,她意识到很多内情只怕在场的人全都不知道,就目视李用道:“李用,你对他们说,东厂都从张明和张维那审出了什么!”
冯保和张四维之间的那点龃龉,在场众人谁都知道,没见张四维如今是进出内阁和家门,都有东厂的人明目张胆监视?所以,东厂审出来的事,那是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可要说张四维的伏阙和小皇帝的忤逆之间没有关系,那也同样没有人相信。就连张四维的姻亲马自强,想到之前常来常往自己家的张泰徵突然就这么死了,而且还是据说张四教亲自一口咬定人死了,他这心里也有些不大安定。
就算真的是张泰徵和汪孚林有私仇,所以借用父亲的名义给汪道昆写信挑事,事发之后张四维都已经让张四教带着人去汪家赔礼道歉了,那这事情也应该完了,何必又要把人弄死这么狠辣?哪有这么巧的失火?可要不是张家人干的,而是张泰徵自己心灰意冷放火,那得多大的绝望才会做出这种事,会不会本来是张四维干的,却因为要名声而栽赃到了儿子身上?
见在场一众大臣没有一个出声的,李太后胆气大盛,立时开口说道:“张四维绝对不能再留在内阁了,怪不得从前就有人说他和高拱关系好,就连这行事也是一个路数!革职闲住,立时出京,不许在京城停留,离间骨肉这四个字,他敢不认?”
第九五二章 败者和胜者
虽说已经是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只是在家里等消息,谈不上太大的心理负担,但汪孚林还是忍不住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准备几个应对各方面情况的奏本。然而,想想过去那两天,他该出的风头已经都出尽了,他还是最终没那么勤快。至于程乃轩,家里虽说有媳妇有儿女,此时此刻却干脆窝在汪孚林的书房里,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最终还是程乃轩憋不住,站起身来想吼一声解解郁闷。
可就在这时候,书房的门帘一下子被人撞开,进来的恰是连通报都来不及的刘勃。他似乎是一路小跑冲进来的,额头上隐现汗渍,这会儿甚至先平复了一下呼吸,随即就有些犹豫地瞥了一眼程乃轩。汪孚林知道,这是忌讳之前程乃轩不知道自己和锦衣卫那点勾当,可如今自己十有八九得走人避风头,程乃轩这个给事中却前程正好,不留下继续杵着那就可惜了,有些事总要交待人知道,他便微微颔首道:“你直说吧。”
所谓的直说,便是前因后果一概都倒出来没关系。因此,刘勃就放下心来,直截了当地说:“陈梁刚刚送来的消息,说是已经有密旨送到锦衣卫了,张四维革职闲住,刘百川和郭宝这时候已经去张家了!”
这短短几十个字里头信息量太大,程乃轩直接蹦起身来,先是大叫一声张四维竟然倒台了?紧跟着就突然别转脑袋死死盯着汪孚林,倒吸一口凉气道:“刘守有昨天才刚刚革职,刘百川和郭宝两个似乎就是到外东厂告他刁状的人吧?怎么他们那边得到密旨,你这就知道了,难不成……”
“就是你想的那个难不成,别说出来。”汪孚林笑了笑,见程乃轩额头的青筋都快爆出来了,他就对刘勃做了个手势,等到人悄无声息退了下去,他才对用那种似乎在看鬼的目光看自己的程乃轩说道,“这事情之前没告诉你,因为用了点很不正当的手段。”
废话,连锦衣卫这种天子亲军都居然和你勾勾搭搭,这可能是正当手段吗?
程乃轩疯狂腹诽,可在汪孚林那淡定从容的目光下,他还是很快平静了下来——跟这个家伙做朋友,老一惊一乍会被吓死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开口说道:“张四维倒台,你最大的敌人算是就此消灭了,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看看宫里还有什么消息,然后卷铺盖回乡,养病去。”见程乃轩瞠目结舌,汪孚林大略说了说昨天晚上见张居正的经过,随即才笑道,“你们现在一个个全都进了京,我却要跑路走人,挺对不起你们的。只不过少了我这个靶子,你们的日子应该能好过点……”
“放屁!”
程乃轩虽说有的时候也挺无赖,但他出身比汪孚林好,程老爷可比汪道蕴靠谱太多了,这样良好的家教却让他本能地蹦出来这两个字,可想而知这时候他是货真价实气炸了肚子。他恶狠狠地瞪着汪孚林,恨不得把手指点到对方鼻子上去。
“你把京城闹成这一锅粥,然后把我们几个丢这儿,你就想跑?危险的事情自己独自扛,一肩挑,有好处的事情大家一起上,哪有你这样的,有福同享,有难自己当,你以为自己是圣人么?”见汪孚林被自己骂得没声音了,程乃轩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上前压着好友的肩膀说道,“哪里就到了这地步呢?元辅能够破开之前遭疑忌的局面,这不是还靠的是你么?”
“问题在于我太折腾了,如果接下来天下会改天换日,那么我还能安安稳稳当我的御史吗?呵呵,我还是回家躲两年。”汪孚林耸耸肩一笑,随即站起身来,对再一次目瞪口呆的程乃轩说道,“别这幅样子,我也只是随便猜猜……”
汪孚林还能有兴致随便猜猜宫里那番角力的结果,张四维却没有。面对锦衣卫临门,面对那革职闲住的中旨,他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当初和自己私交甚笃,一直都在不遗余力提携自己,想要援引自己入阁的高拱。当初他在居乡期间听到高拱黯然被赶出京师时,还曾经矢志替高拱复仇,却没想到转眼六年之后,自己竟然重蹈覆辙!
相较只顾着懊悔的张四教,张四维却还对登堂入室的刘百川问道:“冯保如今如何了?”
刘百川倒也佩服张四维能够在大败亏输之后,照旧保持这样镇定的风度。然而,冯保眼下的情形牵涉到皇帝,他也并不是最清楚,这会儿只能含含糊糊地说道:“冯公公的情形不大好,奉了慈圣老娘娘懿旨,太医院的两个太医轮班守着。”
尽管刘百川没说前因后果,但之前张四维下了死力气打听,小皇帝和李太后的那番母子斗法他还是探听到一些,也知道冯保好像有点损伤。然而,张四维绝对可以确信,自己之前获知的所有消息中,都绝对没有说什么冯保很不好这等传闻。也就是说,在他判断了冯保的动向之后,昨夜在他的视线之外,绝对还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而也就是这件事情,彻底让他丢掉了翻盘的最后一丁点可能。
非常可能是小皇帝也同样不冷静,又做了什么非常离谱的事情!
“大哥……”
见张四教面如死灰,张四维就笑道:“岂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高新郑是没有儿子,只有嗣子,我张家却子孙兴旺,更何况我的伏阙为国为民,天下有的是有识之士,总不至于全都以成败看我!我眼下就启程回乡,你在后头收拾了东西,慢慢赶上,我们兄弟回乡再叙话!”
尽管张四维说得豁达,但张四教和张四维之间就相差那么五六岁,自然听得出长兄不过色厉内荏,心中绝对不可能不失落不沮丧,只不过是用这样的方式宽慰他,同时也宽慰自己。他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是,大哥一路保重。”
正如张四教想的那样,当两个小童紧急收拾了一些行李衣物,要跟着上马车时,张四维却吩咐他们把行李放进来,让他们随车骑马,不要上来。等到车帘一落下,单独相处的张四维那原本看上去坚韧到没有任何变化的脸上,就犹如被砸碎的瓷器一样完全破裂了开来。他将手完全埋在双掌之间,心里满满当当全都是失败的苦楚。上一次被殷士儋临走时的含恨一击打得不得不回归蒲州时,他也曾经品尝过一次这样的苦果,可那一次他还有资本。
现在呢?李太后从前有多恨高拱,如今只怕就有多恨他。小皇帝被他和张泰徵所谓父子失和,他逼死长子的传闻所惑,再加上他的一系列举措全都被人死死克制,只怕一面厌弃了他,一面更要嫌弃他没手段。至于张居正,从前援引他入阁,不过是因为他的资历足够,而且要做出让高拱一系人马放心的姿态,向高拱任用过的督抚释放一个唯才是用的信号,何尝就真正信任过他?至于余下的,冯保,汪孚林,那已经不用说了,尽是死敌!
尤其是汪孚林……汪孚林!他百般算计,千般提防,终究还是看错了一个汪孚林!这小子竟然会一手弹劾了冯保,反手又弹劾了他,难不成人是疯了,还是真的那么不在乎前程?
因为是和高拱一样的待遇,立时出京,不许停留,因此张四维几乎是最快的速度出的京城。马车驶出西城阜成门的时候,他没有注意到外间有两辆不起眼的马车和他的车交错驶过。然而,他没有看到对方,却更不意味着对方没有看到他,因为随车护送的那一行锦衣卫实在是太显眼了,想要不看见都难。
直到两边已经距离拉开老远,这边车中的汪二娘才低声问道:“那是怎么回事呀?黑压压的一大堆锦衣卫护着那辆车,难不成车里是什么要紧人物?”
小北是昨天听到汪孚林弹劾冯保的消息,这才紧急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的,结果一来一回就听说汪孚林一天之内先把张四维给弹劾了,又弹劾了刘守有。哪怕知道汪孚林之前的安排才是最稳妥的,她分析来分析去,最终还是决定回京。此时看到这一幕,她就立时吩咐车夫放慢速度,缓缓而行,一只耳朵却竖起来听外间议论。很快,她就听到了自己最想听到的消息,这下子登时又惊又喜。
张四维竟然被革职闲住,勒令出京回乡了,刚刚她们看到的,那就是张四维出京的队伍!
汪二娘可没有嫂子这么好的耳朵,发现小北突然就喜形于色,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小北紧紧握住了自己的手,她才心中一动道:“嫂子,莫非是京城这边有好消息?”
“嗯,看来是回来对了。一会儿让人先回家报个信,毕竟我们回去的事情,大多数人不知道,当初悄悄的走,现在就悄悄的回来,不要惊动太大。”
“好!”
汪二娘只要哥哥没事,别的哪会管这么多。当辗转先找个地方停车,而后派人到家里报信之后,她见车夫按照报信人回来说的,东拐西绕,最终进了程家胡同,她忍不住满头雾水,心想这不是堂而皇之走正门吗,这就不怕被人发现了?
小北却没工夫对小姑子解释已经吩咐了锦衣卫帮忙扫尾,等到下车之后,她扶着汪二娘的手快步往里走,没走几步就看到汪孚林那熟悉的身影站在院子当中,那一刻,她只觉得整颗心不争气地快要跳出嗓子眼,偏偏嗓子还哽咽说不出话来。
“人家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你为什么非要不听话呢?”汪孚林脸上似乎有些无可奈何,可是当小北快步来到跟前时,他还是直截了当把妻子拥入了怀中,随即在她耳边低声说道,“虽说猜到你很可能会回来,可还是没想到这么快……你呀,小芸还真是看不住你。”
“那是因为小芸也惦记你这个哥哥。”
小北终于挣脱了汪孚林,转身把汪二娘给拉了过来,见后者脸上还有些红晕,显然这年头光天化日之下夫妻搂搂抱抱毕竟不多见,她就笑道:“再说,小芸毕竟是奉了公婆之命到京城来照顾夫婿的,就这么把我送回去,她怎么交待?”
“嫂子!”汪二娘有些羞怒地一跺脚,见哥哥用那种从前常见的亲近目光看着自己,她忍不住面上更红了,当即轻哼了一声,“相公那儿我之前都没告诉一声,如今能回来当然最好。”
之前听到小北让人捎回来的消息,前院的人全都被严妈妈早早调开了,这会儿自然无人打搅。等到夫妻兄妹三人回到里头,汪二娘虽说有千般疑问在心头,可也知道有些事情哥哥怎么都不会告诉自己,不由看向了小北,希望嫂子代替自己问。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小北竟是只低声问了一句话。
“张四维都已经革职了,接下来还有问题吗?”
“宫里估计还有一番风波。”汪孚林没有细细解释,笑了笑后就继续说道,“反正我已经表过态,看情形不好,就学沈君典他们那样,挂冠而去。”
尽管汪孚林请假,程乃轩告病,但这天午后申时,两人都得到了来自都察院和六科廊的通知,即刻前往文华殿参加廷议。请假的汪孚林还好,程乃轩就不得不动用妻子常用的粉黛,把一张脸弄得确实病怏怏的,这才出门。两人并肩前往宫中的路上,汪孚林少不得调侃道:“要是你的上司光懋看到你这脸色,提议请太医来给你诊脉,你怎么躲?”
“你小子可别乌鸦嘴!”程乃轩吓得直接一激灵,随即恼火地骂道,“还不是为了你,否则我至于这么惨吗?你少啰嗦,想想一会儿到宫里的时候怎么应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简单得很。”汪孚林嘴里这么说,心里却知道,李太后会提出什么提议来。
可是,兄终弟及这种事,要是能轻易成了,大明朝这么多年来培养出的文官体系岂不是白搭?就算是他,千方百计给小皇帝埋了这么多铺垫,也并不是为了便宜一个从来都没有受过帝王教育的潞王!谁能担保这位已经十一二岁长成型的皇弟,日后能成为一个无为而治的皇帝?
相形之下,还是姜淮送出来的另一个消息,更加让他觉得重视。
姜淮竟然说,王皇后疑似有妊了!
第九五三章 大家都反对!
今日奉诏来到文华殿中的一众文官,除却阁老,包括六部尚书在内的大小九卿,就是六科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和都察院各道掌道御史。相形之下,六科廊出席的人数远远要多过都察院的御史,但这也是一直以来科道的正常现象。更何况,六科廊的给事中们要比御史们消息灵通,早就知道皇帝犯了狂症的消息。
可知道归知道,就拿刚刚得知此事的其他大臣来说,谁也不相信朱翊钧犯了狂症这种事是真的。毕竟,冯保早就将小皇帝忤逆慈圣皇太后的消息大肆散布了出去,如今竟是已经人尽皆知。而且,随着勒令张四维革职闲住,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悄悄议论着当年高拱旧事。
只不过,和高拱那时候的黯然去职相比,如今打倒张四维的,不再是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而是汪孚林领衔的都察院御史们上书弹劾!也正因为如此,当汪孚林和程乃轩一前一后进入文华殿时,竟是刹那间寂静无声。哪怕是曾经被召到乾清宫去的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陈炌,此时看到他,脸色也异常复杂。
要知道,除却张居正,在当初那件事的第一时间被召入乾清宫的,那便是恰逢其会弹劾张四维的汪孚林!
至于程乃轩,大多数人都将他忽略了过去。毕竟,程大给谏之前并不像汪孚林这么拉仇恨,此番事情中也没有上窜下跳,更没有做出什么事情来,还不如汪孚林所属广东道的那两个御史蔡光安和秦玉明来得招人恨。可相对熟悉汪孚林的左都御史陈炌和户部尚书张学颜,看汪孚林和程乃轩的目光中就不一样了。
谁都知道这两位是同乡,好友,同年,拐着弯的姻亲,程乃轩平日里和汪孚林那交情也绝对没话说,可谁能想到,关键时刻,汪孚林竟然用人人都认为是刺头的人冲锋陷阵,而舍弃至交好友不用,这不但是惑敌之计,而且让旁人想要指责朋党也找不到理由。
至于相对独立的刑部尚书严清,刚刚荣升内阁次辅的马自强,三辅申时行,看到汪孚林上前和张居正谈笑自如,和张党中坚的那几位大佬亦是说话自然,到这份上,他们要是还不明白之前汪孚林和张居正疏远,仿佛投靠皇帝,甚至于弹劾冯保只不过是战略,他们就是傻子了。
两个奏本,一则参倒刘守有,一则干掉张四维,何其凶残?而且连冯保也敢明着弹劾,就算是虚晃一枪,胆子也够大的!
“司礼监张公公到。”
冯保重伤不起的消息,对于有心人来说并不是秘密,而冯保举荐张宏代替自己的事,那就更不是秘密了。此时,当看到张宏扶着一个小火者的手进来,明显尚未完全恢复,和他相熟的人大多会称一声容斋公,不相熟的也多半会点头为礼,称一声张公公。然而,当张宏和汪孚林打了个照面的时候,两人却相对无言。汪孚林微微颔首,而张宏蠕动嘴唇,最终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张居正在慈圣李太后面前力保汪孚林的事,他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风声。而汪孚林去劝过朱翊钧后,小皇帝终于去向李太后服软,这曾经让他如释重负,哪怕最终李太后一怒吩咐朱翊钧罚跪奉先殿时,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终究是嫡亲骨肉,做母亲的总不能一直都因为冯保这个外人衔恨儿子。可谁曾想朱翊钧竟然连一时之气都不肯吞下,竟然做出了那样的事!这能怪汪孚林吗?
冯保是看着朱翊钧长大的,而他也算是看着朱翊钧长大的。在犹豫了片刻之后,张宏忍不住低声说道:“汪掌道,皇上从前对你素来另眼看待,哪怕如今狂症发作,你也得记着当日皇上几番厚赐之德。”
“张公公说的是,我自然一直都铭记在心皇上的恩德。”
张宏竟然对汪孚林说这个,文华殿中的各色人等自然而然就品出了不同的深意。如吏科给事中陈三谟,那是一直以来在汪孚林手中吃了大亏的人,有心在张居正面前上个眼药,可眼看张居正面色如常,似乎根本就没听到张宏和汪孚林的对话,他忍不住生出了一丝失望,当即侧头看向了素来心直嘴快的光懋。
这时候,不该你光都谏出言讽刺汪孚林两句?
光懋没有动。他今天养精蓄锐都是为了应付接下来的局面,哪里是为了小小一个汪孚林?
果然,当张宏在御座旁边站定之后,便沉声说道:“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口谕,皇上突发狂症,不能理政,接下来该如何,请各位大臣议一议。”
无论汉唐太后当权的时候,还是宋朝太后有一定参政权力的时候,全都可以堂堂正正坐在御座上,听廷臣议政,可本朝自从诚孝张太后之后,就再也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