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便对众臣说道:“战败之责在我,此刻,当外御强敌,专心内部发展,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曹操拥有河南大部,陕西一部,关中,关西,关东,皆是富裕之地。静下心来,大力发展,以守为攻,才是上策。

谋士们便感到,目前也只有如此,这就算定下了未来的计划。

曹操不禁唏嘘不已,道:“在高孟严那里,竟然损兵折将近乎十万!”

他们这才发现,前后已经亏了这么多兵。荀彧不禁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都被高远弱小但却占据整个山西蒙蔽了眼睛,只认为他一触即溃,却没想到他会得到山西人的巨大支持。若是没有折损兵将,或能联手刘备,将袁绍赶回黄河以北。”

所有人对待高远的问题上都走了眼,只认为兵少的高远占据的地界是一块肥肉,谁知竟然内藏钢针,谁去咬,都是一嘴血。

曹操又暗骂了一顿卑鄙,无耻,心说没准就是高孟严故意一副弱弱的模样,就是勾引人去开刀。想到这里,顿时又是一阵恐高症大爆发,最后道:“并州虽然易守难攻,但高孟严想要走出并州也没那么容易。既然袁本初只是守备他,那么我们也是如此,当与袁绍一决雌雄后,再回头收拾高孟严也不迟。”

于是,曹操加强了洛阳一线,黄河岸边的守备力量,严防高远渡江。便开始专心于地方建设,又时不时的小兵力偷袭袁绍,以帮助刘备继续撑下去。

曹操战败的消息传到了袁军前线的衮州。

坐镇濮阳指挥中原战事的袁绍知道后,大喜过望,他立刻召集麾下文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曹孟德在高孟严那里吃了大亏,损失了五万兵马,骑兵又一次全军覆没。他如今没有任何的机动兵力可言,正是我军进攻官渡的最佳时机。”

诸将对此深表赞同,但军师沮授另有所想,道:“主公,颜将军和田军师在徐州的作战已经是最后阶段了,现在进攻曹操,不如进攻徐州,打下徐州后。主公坐拥五州之地,衮州、徐州两面夹攻曹孟德,入主许都,解救陛下!”

身边没有了勾心斗角的谋士后,袁绍越发精明了起来,他听从了沮授的进言,从青州调来长子袁谭镇守官渡。他便率领大将文丑、张郃,又有牵招、蒋義渠、吕威璜、梁习等人,抽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下邳。

就此二十万大军攻打刘备,声势之浩大,已经有了席卷中原得态势。

曹操也被袁绍的武装力量震慑住了,并更加后悔进攻高远,乃至于损兵折将,在中原十分被动。然而当时进攻的时候,他也却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败的如此之悲壮。

ps:感谢:醒阅书中、绝恋ぁ血投出月票

感谢:风家123青春、喜安蓓、鑫仔恶魔打赏。

第一百三十五章思想与教育

袁本初的战争潜力是巨大的,就算是在他死了之后,三个儿子依旧共计三十余万大军,打来打去了好多年。

然而高远得出现,打乱了历史的进程。

袁绍多次败给高远后,总结出了经验。制定了先取中原,后剿高远的策略。这三十万大军压在官渡…小沛…下邳一线。刘备的两座孤城已经风烛残年,而曹操心惊肉跳,日日叹息,不该去攻打高远。

不过对于高远来说,渡过最艰难时期的他,难得进入到了平静期。

在河内的科举考试成功开考。

放榜那天,河内郡城内人山人海,都是看中举的。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那都是去给中举的报喜。鞭炮齐鸣,自然是高中者庆祝。

中举的披红挂绿骑马游街,更是不在话下。最后来到高远的府邸里,见面就是三叩九拜,直如同见皇帝一般。这来自于高远为寒门士子带来了出仕之道,此法赢得了寒门士子的心,寒门士子感激涕零,发誓效忠不在话下。

三日后,州牧府,议事厅。

高远堂上就座,左手司马懿、徐庶带队,右手张辽、赵云挂帅。

徐庶作出了工作汇报,“主公,三百二十八名各级官员,已经开始赴任,最远的五日内也能够到达任上。”

高远颇为欣慰,“相信这些有能力之人到达地方后,地方建设就能够步入正轨,并上一个新台阶。”他这几日有所想,道:“我准备重建治下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员,严厉打击以权谋私。玩忽职守,贪污**等行为。这件事情,就叫给辛毗来负责。”

高远的治下经过改革后,士族没有了,收入那是暴增。

然而高远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明白,没有奔头就没有劳动积极性。因此他并没有断了人们致富发家的路。还开科取士给与所有人当官掌权的路。相信还会有良田万顷的富豪出现,但是这些富豪就不会有士族特色了。反而有后世特色,税是要足额缴纳的。并且,官方将会根据情况,制定类似最低工资、地租等,这些人也就不会成为万恶的地主,而只会是开明绅士。

高远富有后世特色的执政理念,令司马懿等人十分钦佩。比如耕者有其田,比如高薪养廉。一方面百姓富裕。府库收入增加,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官员的待遇,体现出了主上的关怀。

高远重建御史机构,意图在与清明吏治,自然得到手下的支持。

随后陈琳提到了一个问题,“主公,三百余人中举,而还有四千余人没有考中。许多人难免有些怨言。属下想,这些人也是能够识文断字的。若是能够安置,一定十分有利。”

高远闻言微微点头,来到这个时代久了,他当然知道九成九的人都是文盲,目不识丁。人民目不识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简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为什么后世百年,科技发展迅速,那都是普及教育的功劳。

为什么后世华夏几十年就追上了世界的脚步,因为扫盲成功了。

虽然高远只有一州半的地盘,但普及文化知识。也是重中之重。

高远说道:“孔璋说的不错,既然这些士子来了,就要留下。这些人的知识汇聚起来,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你们看,如何安置这些人?”

这可是四千多人,那里有地方安置这么多人?似司马懿、徐庶,也是紧皱眉头。

议事厅中,因此沉寂下来。

司马懿等人的思想受到时代局限,想不出来。

但高远思想却很奔放,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普及教育,这令人十分激动和期待,哪怕最后没有完成霸业,就靠这政策,也能在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全民教育的启蒙者,这头衔绝对够硬。

因此,高远的思路更加开阔,他首先看向赵云等将领,道:“文远、子龙,你们说,若是士兵们识文断字,战斗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呢?”

张辽等人对视一眼,张辽急忙起身,行礼道:“主公,若是士兵皆能识字,自然就能够研习兵书兵法。为将者,之所以能够为将,武勇之外,懂得兵法才是最关键的。我军将士是不缺武勇的,那岂不是……。”

众人大惊失色,岂不是全都是将才了!

当然,这将才多是小将,但小将也了不得呀。

这边呜呜呀呀杀出去数万小将,个个会排兵布阵,战斗力绝对爆表。

赵云激昂起身,一礼道:“士兵们认识字后,紧跟着就能够一起学习兵法。对于行军布阵就更加有深刻的认识,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会上升一个新台阶。”

高远笑道:“咱们有五万主力军队,一人教导五十个人,这就能够安置一千人了!”

众将大喜过望,谁不想手下有文化,谁不想带有文化的兵。

高远又道:“另外,我准备设立随军教导员职位,以百人队为单位,这些教导员负责士兵的思想教育,思想安抚等工作。而像你们这样的主将、主官,只管作战,就不用在为后勤、士气等事情分心了。”

众将更加欣喜,这激励士气,安抚士兵也是要务。许多时候,主官多考虑军略,这专门有人去教导,就再好不过了。

“主公,还有三千人呢?”陈琳提醒道。

高远又笑道:“这个好安排,各地劳改所,是需要人去思想教育工作的。各地可以成立学堂,我想,作为父母,他们一定会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并且,那些有志向的成年人,也会充实自己。此乃全民教育!”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众人彻底迷失在了高远后世的著名词汇之中,并傻眼了。

有文化知识的好处,谁都知道。众将十分高昂,而司马懿这些人,就想的更多了。这全民教育下来,就算是彻底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然而人才辈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一项政策,必定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

得民心者的天下,高远能够屡次击败袁绍、曹操,归根结底,是因为治下的百姓,全部支持他,因此士兵作战勇猛,以少胜多。

司马懿又担忧道:“主公,就怕这些士子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高远点头道:“自然不能让人平白无故去做。这样就算做,也会消极怠工。今后,但凡是接受并进入这些岗位的士子,统称为公务员,也就是官方招募的公事劳务人员。每一年会进行考核,当又一次科举考试之时,这部分人将得到加分,将会优先录用为官。”

司马懿等人不断点头。十分钦佩高远能够想出这一整套完善合理的政策。

于是,高远开始在自己的治下的民间推行全民教育的政策。军队内推行教导员制的思想教育工作。犯人劳改所也推行思想教育工作,以便让这些失足的人,能够重新回归社会。

消息传出,治下百姓一片沸腾。以前,士族控制权柄,他们可不想让百姓学有所成。在这个识文断字都是上等人的社会里。百姓谁不想学习学习,就算自己不学习,也要让子孙学习,将来好出人头地。

因此,高远的威望在民间暴涨。人们纷纷唱诵,“他是百姓的大救星!”

有司马懿这些贤才之士,高远制定的方针政策,顺利的开始在他的治下施行。

高远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为国为民的话语,被写在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学堂墙上。

九月的第一天,寒门士子李墨,在河内郡李家庄学堂,迎来了他第一批学生。

这学堂原本是一家士族大户的,正好拿来用。

一群稚嫩的小学生们,第一次走进学堂。就见正堂挂着两个画像,一个是和蔼可亲的老头子,胡子特别长,特别白那种,不过,小学生们不认识。

而另一个画像上,一人骑在大红马上,手拿画戟。

“哇,这是高将军!”小学生们兴奋叫道。

高远的画像怎么和孔圣人并列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百姓纷纷要求,要为高远画像,摆在孔子画像旁边,要让子子孙孙记住,是因为高将军,才有机会上学。又有寓意,虽然孔圣人传下了知识,但是,是高将军真正将这些知识传给了万民。

在李墨的带领下,小学生们拜在高远画像前,稚嫩的声音,却是激昂中大声念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念完三拜,随后,才拜孔子。

这只是一角,高远治下都是类似这样的情景。高远的形象,因此深入到全民心中。就算是小孩子,也是知道,没有高将军,就没有现在的生活。很多人的想法,皆是学成文武艺,保护高将军。

另一方面,九月的第一天,河内郡,大牢。

几十个犯人,在狱卒的押解下,带着手铐脚镣,走出了昏暗无光的地牢。由于在地牢太长时间,一见太阳,竟然还不习惯,眼睛都睁不开。

这些犯人里面,有三人受到了重点照顾。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被俘的许褚、李典、乐进。

当他们的眼睛适应阳光后,便就发现,已经出城来到了郊外。

十围大腰的许褚,这段时间由于得到了强迫性减肥,腰围也少了一围,脸也没以前白了,左右看了看后,冷哼一声,“这是要处决咱们吗?也好,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汉子!”

ps:感谢:氵回嗳投出月票。

第一百三十六章天下招医

对于许褚的视死如归,押送的狱卒表示嗤之以鼻。

然而李典和乐进对视一眼,摇头叹气。

队伍走了很远,进入到了李家庄。

许褚立刻就有些不明白了,叫道:“怎么进村了,要杀就快点,别磨磨唧唧的。”

牢头还是十分钦佩不惧生死的许褚,道:“谁说要杀你们了?”

许褚一愣,“不杀我们,带我们出地牢干什么?”

牢头没有言语,只是促成快走。

没多远,就走进一处高墙大院之中。

牢头这才召集许褚等犯人,训话道:“这里就是今后你们服刑的地方,看你们不明白,我就给你们解释解释。我主仁德,我主说了,你们在地牢里不见天日受罪,不如走出来,在这阳光下接受劳动改造。并且,我主已经派了教导员,专门教你们读书写字。所以,你们一定要反省自己犯下的罪行,好好接受改造,将来出狱了,重新做人,也就不辜负主公的一片期望了。”

许多犯人露出惭愧的神情,少数被关的太久的犯人,听过竟然能够在阳光下服刑,都留下了眼泪。

其中一人忍不住说道:“昔日,在曹操大牢之中,三天一打,五天一揍,吃的都是馊饭还吃不饱。”

又一人接口道:“如今在高将军治下,不但不用挨揍了,还能够吃饱饭,吃新鲜的饭,还能够学习识字。我……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呜呜呜……。”

犯人们一听,一想,不禁全都开始流泪了。大骂曹操的同时,又纷纷发誓,要好好接受改造,将来在高将军的治下重新做人。

许褚和李典、乐进,立刻就傻眼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高远竟然会如此对待犯人。但是想一想。犯人也是人,死罪的当然就砍了,没有死的,就会有出去的一天。

而高远的做法,就是真正给了这些犯人重新做人的机会,这仁德,简直没法说了。

牢头十分满意,说道:“我们也会跟你们一起读书识字。我儿子也能够上学堂了,哈。将来都是读书人,啧啧。这都是因为主公的善政。上古,燧皇教用火,伏羲皇教人生存之道,神农尝百草。而主公教化天下,这仁德,便是三皇五帝也不过如此!”

牢头说得有些语无伦次,但不妨碍人听明白。许褚三人更加面面相窥。十分震惊。

牢头突然想起了许褚三人,便指着他们对其他犯人道:“这三个人都是曹操手下的武将。不过都特别有敌视心,要好好教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天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更要让他们知道,慷慨就义的不见得就是义士,有很多。其实就是走狗!”

“你!”许褚大怒,就要冲上去,谁知一阵稀里哗啦,却被锁链绊住。杀人的目光,怒视。

一般人都吓到了。但牢头无惧,道:“你什么你?你帮助曹孟德欺压百姓,你就是走狗!”他又一指李典和乐进,“上风发下来的文书,你们三个,我都门清。你们都是穷苦百姓出身,有了本事,不说帮助百姓,却是摇身一变成了士族走狗,反而欺压百姓。你们不是走狗,谁是走狗?都给我好好干活,好好改造!”

许褚三人遥想过去穷苦的生活,受到剥削忍不住的时候还杀过士族之人。但现在,的确是在帮助士族做事,顿时无言以对。

“干活就干活,哼!”许褚扭头道。

李典和乐进对视一眼,便感到只是一个小小的牢头,就能说出这般的大道理,高远治下果然非同一般。

稍晚些的时候,就有教导员到来讲课。

李家庄的讲师李墨也来了,原来是他授业有道,专门派来负责许褚三人的思想改造的。

“许将军、李将军、乐将军,来来来,咱们坐下一边喝茶,一边慢慢谈。”李墨在一处不错的房间内招呼道。

许褚挣着脖子,瞪着眼道:“你想说什么,我们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李墨笑道:“没人劝你投降,今天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你们讲一讲为人处世的道理。须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圣人云,“无父无君者,禽兽也!又云,志不在民生,无取焉……。”

暂且不说许褚三人接受思想改造。

话说九月初,高远祭拜阵亡将士英魂,颁布新的抚恤政策后,就马不停蹄来到了伤兵营。

其实,各地诸侯都没有伤兵营的建制,小伤忍忍也就好了,重伤就是被抛弃的下场,因为没有诸侯愿意将大量资源用在重伤员身上。有这些资源,还不如再招募个当时就能出力的身强体壮的。

但高远不同,伤兵是要照顾的,而且待遇要比没有受伤的好,比如伙食,这为他赢得了太多的军心。

当高远来到伤兵营,拉住伤兵的手,问寒问暖的时候,许多硬汉眼圈都红了。

“好好养病……。”高远在重伤员的营房内,拉起一名伤员而手。而其实,这名全身裹在纱布中的伤员已经说不出来话了,只有一双眼睛能动,慢慢留下热泪。

张辽在一旁说道;“主公,此人叫王力,是一名斩首十五的勇士,可惜了……。”

这时营房角落里传来哭声,高远这才发现,有一名伤员死去了。这些武勇的战士,沙场上杀敌立功,却是死在了后方的病床上。

高远怒道:“为什么?医治半月,不见任何气色,反而不断有士兵病亡,军医是干什么吃的?”

说起军医,其实也就两三个普通大夫,见到高远发怒,吓的早就瘫倒在地上。

好在赵云为他们说出了实情,道:“主公息怒,也不能怪他们……。”

原来,这古代的医疗条件极差。医生的数量少。还有药材,这药草全靠医生自己去采集,医生少,药草就少。根本无法大规模用药,就算多么想全力以赴的救人,也没有办法。

“若不是主公。他们……早已经死了。”张辽说到这里,见高远的脸色更加难堪,道:“主公,这确是事实,像曹孟德,袁本初那里,根本就不会收拢这些伤兵治疗,就是派一队兵,等着逐个死去后。及时掩埋。”

高远没想到古代的医疗条件这么差,就连最起码的药材也不多。然而这就是现实,但是,高远绝不会面对这样的现实。

他回到官署后,立刻找来了司马懿和徐庶。

“无论任何办法,都要医治这些将士。”高远大声说道。

司马懿和徐庶互视一眼,前者急忙进言,“主公爱兵如子……。其实我等从未松懈,只是。大夫的数量太少……。”

大夫的数量少,就算后世的华夏,相对人口比例也是少之又少。至于药物,没有后世的工业化生产,全靠大夫山上采药,就没有多少大夫。药材就更少了。

司马懿和徐庶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远思咐一番后,起身道:“我意檄文天下,招募天下医者来我并州,从而解决士兵、百姓治病难的问题。”他又道:“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大的仗要打。受伤的士兵一定更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建立正规的军医营。战时随军出发,平时就四处采集药材,储备。”

天下招募医生!司马懿和徐庶十分惊讶,然而这不失一个好办法。

然而如此一来,将来的负担会很大。徐庶没有做声,司马懿说道:“主公,若是如此,军医营会带来很大的开销……。”他犹豫了一下后,道:“许多士兵救回来后,一定有太多无法重新回到军队,这些人的安置,也会是一笔极大的开销。稍微搞不好,就会影响军心。”

这古代也有战友情,若是救不回来,死了也就罢了,没准还能激起战友对敌的斗志。若是救回来,安置不好,彼此串联,就很可能影响军心。这也是各路诸侯,不会去管重伤士兵的原因之一。

然而司马懿到底是想错了,高远冷笑道:“似袁本初这样的诸侯,全靠士族支持。这土地多在士族手中,而士族不会去白养活人。然我并州不同,各家各户都有土地,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反而更应该去解决士兵们的后顾之忧。”

司马懿恍然大悟。

于是,高远对天下发布了招募天下医者的檄文,文中直接说道:为百姓奋战的英勇将士,不能够就这样死去。有父母心的医者,请来并州治疗他们,高官厚禄,不吝重谢。

檄文传到袁绍这里,袁绍对此嗤之以鼻。

檄文传到许都,曹操大骂,“高孟严果真卑鄙无耻,想要用此事获得威望,收买人心。”不过曹操很想学习一下,但他想了想后,不免想到:“若是有数万残疾士兵,我是绝对养不起的,而士族也不愿意在地方上养!”他感觉根本承受不起,也只好算了。

“土地改革!”曹操瞪了半天眼,想想还是算了。曹老板的头脑还是能够想到,自己这些人天生就干不了这个。

医者父母心,为民奋战的勇士,这口号太给力了。医者在东汉也是下等人,只是匠人一类的地位,根本就当不了官。

其实,现在高远的治下,已经成了天下的一个“异地”。天下百姓都知道,并州出了一个一心为民的诸侯,他的军队,是保护百姓的军队。而并州这个“异地”,也开始似乎后世的圣地,许多人都想要去。

在檄文的激励下,许多医者开始向并州汇聚,有些是为了治病救人,就如同檄文所说,不能让为民战斗的士兵死去。有些则是为了出人头地,成为一名医官。

于是,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