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战图-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矩立刻便猜到崔召一定是为渤海会那件事而来,他不露声色笑道:“河北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贤侄是指哪一件?”
“今天一些河北士族的官员聚会,卢倬说张铉抓到一批渤海会的重要成员,这件事世叔听说了吗?”
“贤侄今天参加河北士族聚会了?”
相比崔召说的事情,裴矩更关心崔家和其他河北士族的关系,他可不希望自己建立的河北桥梁最后发现是一座断头桥。
崔召有点尴尬道:“侄儿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便让族弟崔林代我参加。”
裴矩心中着实有些不悦,自己所料果然不错,崔召不肯降下身段去参加河北士族聚会,这样只会越来越被排斥,最后沦为边缘人,自己还怎么指望他将裴家领入河北士族圈?
但崔召毕竟是家主,裴矩就算是长辈也不好当面指责,他忍住心中的不满,又将话题拉回了渤海会之事,“你说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前天罗艺的军报送来,其中就提到一点这件事,但内容很不详细,究竟真相如何,我们也不知道。”
沉默片刻,崔召又缓缓道:“世叔不觉得这件事暴露了张铉有拥兵自立的野心吗?”
裴矩眼光何等老辣,他一眼便看穿了崔召的企图,想利用自己的扳倒张铉,他当然明白崔召的用意。
裴矩心中不由暗暗冷笑一声,连一个小小的工部侍郎居然也想扳倒张铉了,扳倒了张铉,卢倬失去靠山,他崔召就能重新成为河北士族领袖吗?
由此可见此人眼光之狭隘,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不配当博陵崔氏的家主,难道他儿子那么愚蠢,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这件事事关重大,没有确凿的证据谁也不敢妄言,一旦把张铉逼反了,贤侄,你我都吃罪不起。”
裴矩随口一句话便堵住了崔召之口,崔召呆了半晌,他终于明白裴矩的态度了,裴矩根本就不想惹祸上身,崔召心中顿时失望之极。
“那侄儿就不打扰世叔,先告辞了。”
崔召起身告辞,望着崔召走远的背影,裴矩心中警惕起来,愚蠢自负,不识时务,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当崔氏家主,迟早会被换掉,自己和崔召的联姻必须缓一缓,他的孙女千万不能嫁接到一根枯藤之上。
裴矩想了想,便将随从找来,将信筒递给他,“你去一趟青州,把这封信交给张铉,记住,一定要交到张铉本人手上。”
。。。。。。。。。。
在相国乘坐的大船上,虞世基正负手站在船舷,凝视着岸上的一队队骁果骑兵,几个月前这支骑兵还是神采奕奕,但现在却显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虞世基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杨广用勋官代替爵位,再每人给几匹布帛作为赏赐,就算了结了雁门之战的军功,怎么能不触众怒?
虞世基也知道这是自己出的主意,但他为什么会出这个馊主意,因为他摸透了天子的心思,他不过是说出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罢了。
虞世基虽然自我安慰,但他内心也深深恐惧,他怕有一天军队造反,自己就会被彻底清算,尤其他现在大权在握,那么清算起来也会首当其冲。
“父亲,孩儿来了。”
身后传来了长子虞熙的声音,虞世基点点头,“他现在怎么样?”
“回禀父亲,圣上他。。。。。。”
不等虞熙说下去,虞世基便摆摆手,“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回舱再说。”
父子二人走回了船舱,虞熙官拜符玺郎,掌握天子玉玺印章,一直跟随在天子杨广身边,等父亲坐定,虞熙这才继续道:“圣上还是沉溺于酒色,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而且变得非常狂躁易怒,听宦官说,昨晚连皇后也被他痛骂一顿。”
“为什么?”虞世基着实感到愕然,居然连皇后也痛骂。
虞熙叹了口气,“还是因为萧相国,圣上骂他们是祸国萧家,说天下世家之乱就始于萧家。”
虞世基半晌没有说话,自从雁门郡回来后,圣上就像变了一个人,焦躁易怒,开始虞世基以为圣上是受到突厥军队围困的刺激导致,但随着时间推移,圣上不仅狂躁易怒,而且开始沉溺于酒色,不问政务,虞世基渐渐意识到,圣上是对大隋彻底失去信心,有点自暴自弃了。
大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朝廷失去了对地方各郡的控制,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圣上下旨要求各郡在三十天内将郡兵汇集涿郡,准备再次攻打高句丽,结果没有一个郡理睬。
紧接着又下旨召各郡太守入京,结果只来了河洛一带的几个太守,其他各郡都找各种理由不来,而且今年各地税赋再次暴跌,明知各地造假朝廷也无可奈何,朝廷现在只能吃老本度日。
“父亲!”
虞熙又低声问道:“现在官员们都在流传一件事,说张铉已经抓住了渤海的全部成员,他却不肯上报朝廷,不知消息是真是假?”
虞世基轻轻哼了一声,翻了翻桌上的几本奏卷,这是青州的一些官员告状张铉抓捕了渤海会成员却暗中和渤海会交易,只是这些告状奏卷都被他扣住了,并没有流传出去,
虞世基也很清楚儿子所说的传言从哪里来,应该是前天罗艺那份军报,没有通过自己,直接送到燕王那里,所以各种猜测谣言四起。
虞世基冷冷道:“一定是那些同僚托你来问吧!这种事情你不必知道,知道得太多对你没好处。”
“是!孩儿不敢问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的禀报:“启禀虞相国,燕王请你过去,说有重要事情相商。”
虞世基想了想便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自从杨广从雁门郡回来后,日常政务都扔给了长孙杨倓处理,他基本上不问政务了,但杨倓毕竟还没有监国太孙的头衔,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虞世基手中,吏部之权却被裴矩牢牢控制,而军权却在天子杨广手中。
杨倓只有政务的最后审批权,若有疑惑杨广也不管,只说一句和重臣们商议处理,便推得干干净净。
尽管杨倓极为痛恨虞世基,但他也没有办法,除非皇祖父剥夺这个虞世基的权力,否则他只能在虞世基的批注之下写上自己的意见,但他的意见却又无足轻重。
杨倓坐在船舱内又一次阅读罗艺的军报,这是罗艺给皇祖父的军报,所以直接送到他这里,罗艺的军报中竟然说张铉端了渤海会的老巢,才迫使渤海会撤离幽州,让杨倓思绪万千,张铉端了渤海会老巢,这意味着什么?张铉又为什么没有军报送来?
这时,侍卫在舱门外禀报,“殿下,虞相国来了。”
杨倓厌恶地皱了皱眉头,“让他进来!”
片刻,虞世基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臣虞世基参见燕王殿下,祝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好了,不要对孤说这些千岁之类的话。”
杨倓冷冷道:“孤不喜欢听!”
虞世基早已习惯了杨倓的恶劣态度,但他却并不放在心上,一个小屁孩,拿什么和自己斗?
“不知殿下找微臣有什么事?”
杨倓将罗艺的军报往桌上一拍,“虞相国是不是对孤隐瞒了什么?”
520。第520章 派出御史
虞世基微微一笑,“殿下何出此言?老臣怎么会对殿下隐瞒,没有必要。”
“哼!你很多事情都对皇祖父隐瞒了,别以为我不知道。”杨倓怒视虞世基道。
虞世基依然平静道:“殿下所言属于欺君之罪,让老臣难以接受,按照朝廷制度,相国有相国的权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向圣上禀报,所有的军政要务老臣都会及时上报,绝不敢有半点隐瞒。”
“那么什么是重要,什么是不重要,这个尺度又由谁来把握?”
“这个问题殿下已经问了微臣无数遍,但微臣依然愿意回答,回禀殿下,由门下给事来决定。”
“门下给事是谁来担任。”
“目前暂时由封德彝担任。”
“好一个暂时!”
杨倓冷笑道:“几个月前就是由他暂时担任,现在还是他,孤想知道,这个暂时到底有多长时间,一年、两年还是十年、八年?”
“殿下,这个任命是圣上批准,如果取消,也要由圣上决定,老臣无权改变。”
杨倓狠狠地盯着虞世基那张瘦长阴险的脸庞,虞世基目光却异常平静,俨如一潭古井,半天一丝波纹也不现。
杨倓无奈,只得恨恨道:“孤以后再和你好好算帐,但孤现在想知道,百官传言张铉俘获了渤海会所有重要成员,孤想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只是一些流言猜测罢了,老臣觉得毫无根据。”
杨倓翻开罗艺的军报道:“但罗艺在军报也说,张铉端了渤海会老巢,才迫使高烈从幽州撤军,虞相国不觉得这里面话中有话吗?”
虞世基淡淡一笑:“罗艺是将军,将军眼中的老巢往往是指后勤重地,就像张将军端了突厥人老巢一样,如果真抓住了渤海会的成员,相信罗艺会明说,我也更相信张将军的军报会第一时间送到,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快半个月,张将军的军报始终未到,所以老臣觉得只是一场小胜,所以才没有必要写军报。”
“但孤却不是这样想,这里面有问题啊!”
“老臣能理解殿下渴望铲除渤海会的急切心情,眼看渤海会在河北坐大,我们都很焦急,不过老臣认为有张将军在河北坐镇,渤海会翻不起浪来,这次幽州危机便是最好的例证。”
“可孤还是觉得张铉抓到了渤海会的人,那该怎么办?”
“殿下禀报圣上了吗?”
杨倓迟疑一下道:“就是皇祖父让孤来和虞相国商量。”
虞世基沉默片刻道:“既然殿下不信任张铉,那可以派御史去表彰张铉救幽州之功,同时暗中调查真相。”
杨倓点了点头,“正合孤意,就让你兄长秘书郎虞世南为御史如何?“
虞世基摇摇头,“他为人过于迂腐,恐怕难当此任。”
杨倓目光如刀一般直刺虞世基,“我倒认为他是忠直之臣,不像某些人两面三刀,为一己私利而误国!”
虞世基心中大怒,脸上却依然不露声色道:“殿下既然已经决定,那就下旨吧!”
......
虞世基告退走了,这时,李纲从里间走了出来,李纲已经不在京兆府任职,年初调任太子宾客,名义上是虚职,但实际上他却是杨倓的师父兼幕僚,李纲也是因为当年天寺阁一案和宇文述硬抗而给杨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生从虞世基的话语中看出什么了吗?”杨倓急切地问道。
李纲摇了摇头,“虞世基此人城府极深,从表面上绝对看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刚才殿下那样羞辱他,他居然面不改色,不过他为张铉开脱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此人无利不早起,他这样替张铉说话,只说明一件事。”
杨倓重重哼了一声,“孤当年那样看重他,提拔他,他居然向虞世基行贿,太让孤失望了。”
“殿下,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这个倒没有,关键是他到底有没有抓到渤海会要员,这才是关键,如果他抓到渤海会要员而隐匿不报,这就说明他有异心了。”
杨倓负手走了几步,咬牙切齿道:“孤会让虞世南好好查清这件事,一旦属实,孤绝不饶他!”
“殿下,其实虞世基说得没错,虞世南做事直而不圆,殿下指望他去调查张铉不会有任何结果。”
杨倓愕然,“不是先生推荐他吗?”
李纲笑道:“兵法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虞世南只是虚查,迷惑张铉,殿下必须另派精干暗中调查,然后把调查证据交给虞世南,这样才能查到真相。”
杨倓缓缓点头,“还是先生高明!”
.......
渤海会和张铉的谈判已经进行了两轮,双方就放人达成了共识,张铉承诺不会将渤海会成员交给朝廷,但在赎金方面双方却始终谈不拢,张铉要价降了一半,赎金五万两和粮食五十万石,但高烈还是无法接受,高烈开出的价格是黄金三万两,粮食二十万石,但张铉却不肯接受,由于差异太大,双方的谈判一时陷入僵局。
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月,高慧三次往返青州河北,但都没有能谈判成功,这让高慧着实感到忧虑万分。
夜晚,高慧的马车缓缓停在了历城县郊外房家的山庄前,这里是房玄龄父亲房彦谦养病之地,高慧无计可施之下,只能考虑从房家寻找突破了,其实高慧也明白,青州的决定权在张铉,只是张铉不出面,让房玄龄出面罢了。
但房玄龄毕竟是军师,在某些方面他也能影响张铉的决策,如果房玄龄能劝说张铉适当让步,那么双方的共识就能达成了。
高慧在门口等了片刻,一名管家出来道:“夫人,真的很抱歉,我家老爷病体沉重,实在无法接待客人,不如夫人留下住址,待我家老爷身体康复,他一定上门拜访!”
高慧轻轻叹了口气,房彦谦已经病了一年多,等他康复也不知要猴年马月去了,她只得摇了摇头道:“算了,希望你家老爷早日康复吧!”
“夫人慢走!”
高慧上了马车令道:“回县城!”
马车启动,向县城驶去,大约一刻钟后,高慧的马车抵达历城县南门,就在这里,从城内疾速奔出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般向城外奔来,高慧透过车窗,一眼认出了为首之人,她顿时急得大喊:“张将军!张大帅请留步!”
为首之人竟然就是张铉,张铉听见喊声,缓缓勒住了缰绳,高慧激动万分,从马车内奔了出来,也顾不得仪表,提着裙子跑到张铉面前,一把抓住战马缰绳颤声道:“张将军,求求你了!”
情急之下,她在张铉战马前跪了下来。
张铉眉头一皱,“夫人这是在做什么?快快请起!”
“张将军,我们能否好好谈一谈。”
张铉淡淡道:“我们没必要再谈,我这样告诉夫人吧!朝廷已经知道我抓获渤海会要员的消息,恐怕很快就会有御史前来提人,我会尽力拖延时间,但你们也该表现出诚意了,否则,我顶不住朝廷压力,你们就别怪我失信。”
“我们当然有足够的诚意,只是将军开出的价码我们实在承受不起,能否请将军再让一步,恳求将军了!”
“好吧!”
张铉叹了口气,“看在夫人如此可怜的份上,我就再让一步,黄金四万两,粮食四十万石,货到放人!”
高慧踌躇良久,黄金她可以答应,还粮食还是有点承受不起,他们库存粮食倒是勉强有四十万石,但如果粮食给张铉,那他们的军队就得喝西北风,这就是要军队还是要骨干的选择了,无论如何,她还得回去和兄长商量。
“恳求将军再给我五天时间,五天后我一定会给将军一个明确答复。”
“那我们就一言为定,我再等夫人五天,五天不来,那我就视同渤海会放弃谈判,我将把人交给朝廷请功。”
“将军放心,我一定来!”
521。第521章 攻心为上
张铉来到了军营,他刚走到大帐门口,早已等候多时的****连忙上前禀报,“大帅,他来了!”
张铉笑着点点头,“请他稍坐片刻,我马上就来。”
副帐内,陆嗣俭穿着一身锦缎长袍,正悠闲自得地喝茶,出狱半个月,他完全恢复了元气,脸色红润,精神矍铄,和从前一样的仙风道骨。
他这次来齐郡,是张铉专程派人将他请来,既然是请他前来,陆嗣俭自然就没有了担心害怕,倒有几分得意,那些一个个敌视他被先放出的同僚,现在还不都关在监狱里吗?
这时,帐帘一掀,****走了进来,笑道:“陆先生,我家大帅来了。”
陆嗣俭连忙站起身,张铉快步走了进来,“陆先生,好久不见了,起色不错嘛!”
“哪里!哪里!全蒙大帅关照,陆某才有今天。”
“先生客气了,请坐!”
张铉请陆嗣俭坐下,又让亲兵上了茶,****则陪坐在一旁。
“不知大帅有什么事需要在下效力?”陆嗣俭陪笑问道。
张铉笑了笑,“确实有事请先生帮忙。”
“大帅请说,陆某洗耳恭听。”
张铉沉吟一下道:“不瞒先生说,我刚刚得到消息,朝廷御史已经从下邳郡出发,是秘书郎虞世南,前来青州调查渤海会之事,如果我顶不住压力,虞世南就会直接将人带走,恐怕他们最终性命难保。”
陆嗣俭脸上笑容消失了,显得十分担忧,他低声自言自语,“怎么会这样?”
“主要是时间拖得太久了。”
张铉叹了口气道:“你们会主又没有诚意,使这件事迟迟无法解决。”
“那我能替大帅做什么?”陆嗣俭问道。
“我希望先生能替我劝一劝他们,把他们面临的危险告诉他们,我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放他们回家,说实话,我对高烈已经没有信心了。”
陆嗣俭连连点头,“我很愿意为大帅效力!”
停一下,他又小心翼翼问道:“我一直想知道,大帅为何要帮助我们?”
张铉笑道:“我希望陆先生能明白一点,我并不是帮助渤海会,我和渤海会依旧是敌人,不过你们都是河北名望大族,我不希望将来河北士族一家坐大,陆先生明白我的意思吗?”
陆嗣俭默默点头,“我明白大帅的深意了,好吧!我一定会尽全力劝说他们。”
张铉回头看了一眼****,“就辛苦黄参军全力配合陆先生,陆先生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难处,我们都尽量满足。”
“卑职明白!”
半个时辰后,****又匆匆来到张铉大帐,躬身禀报道:“启禀大帅,我刚才和陆嗣俭商量了一下,他建议我们将人犯分开关押,区别对待。”
“怎么一个区别对待?”张铉饶有兴趣地问道。
****递上一张名单道:“这是他做得分类,一类是渤海会的顽固分子,像高覃、斛律柏等人,这些人不会自己赎买,而另一类和他一样,对自己性命看得比渤海会重要得多,可以轻易劝说,再有一类是中间派,只要给他们讲明厉害关系,他们也会愿意自我赎买,陆嗣俭建议把这三类人分开关押。”
张铉点了点头,“这件事你去和房军师商量,尽快把它们处理好。”
在陆嗣俭的建议下,渤海会成员不再关押在齐郡监狱,而是被分散关在各县监狱,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月,这些人的耐心已一点点被磨掉,更重要是朝廷御史将到,而双方谈判却始终无法成功,有人骂高烈没有诚意,但也有人说张铉要价太高,但不管怎么说,大部分人都开始恐慌起来,一旦被抓去江都,他们一个都活不成。
陆嗣俭的劝说颇有成效,短短三天时间,大部分人都愿意自我赎买,换取自由。
郡衙官房内,房玄龄将厚厚一叠赎买书交给张铉,笑道:“效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七十六人中有六十一人愿意自我赎买,都签字画押了。”
“那还有十五人呢?”张铉翻了翻文书笑问道。
“这十五人属于顽固派,以高覃为首,他说大帅推行自我赎买是在分化渤海会,他坚决不同意,更不同意高烈没有诚意的说法,他说是我们要价太高,才导致达不成协议。”
“这人倒很清醒。”
张铉将文书扔在桌上,对房玄龄道:“既然他们都已经签字画押,就放了他们。”
“我明白了,这就去办理。”
张铉又叫住了他,“我刚刚得到消息,虞世南已经到曲阜了,他将直接去北海郡,我也会在北海郡接待他,我估计杨倓会暗中派人来齐郡调查,军师这边要当心一点,不要让他们抓到任何把柄。”
房玄龄点点头,“请大帅放心,我会处理好这件事。”
房玄龄行一礼出去了,****也跟了出去,他追上房玄龄不解地问道:“大帅不等他们钱粮送到就放人吗?”
房玄龄微微笑道:“难道你以为大帅真是为了一点黄金和粮食吗?再说放了他们,我相信很多人会主动把钱粮送来,这其实是很高明的手段,不仅是分化,还是笼络,渤海会迟早会败亡在这件事上。”
****若有所悟,“难道大帅对陆嗣俭说的话是真的,将来用他们来制衡河北士族?”
房玄龄点了点头,“这其实就是一种承诺,将来会保证他们的政治地位,这些不是傻子,你以为陆嗣俭那么卖力是图什么?”
****这才恍然,“原来大帅已经在考虑渤海会以后的安排了。”
“这就叫利益平衡,河北要想长治久安,就得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渤海会活跃了这么多年,自有它存在的原因,绝不能简单切割了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收编,让它为我们所用,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了。”
。。。。。。。。
在关押了半个多月后,大部分渤海会成员在签署自我赎买协议后被隋军秘密送回河北,获得了释放,而最后十五名不愿自我赎买的成员也被转移到清河郡关押,由房玄龄再继续和渤海会谈判。
两天后,由朝廷派出的御史虞世南也进入了北海郡,向益都县而来,而与此同时,历城县大街上出现了一支来历不明的商队。
这支商队由十人组成,带了一百多头骡子,满载着各种南方货物,看起来和普通的商队没有什么区别,但唯一让人不解的是,他们都是身材魁梧的青壮男子,个个勇武有力,和劳碌奔跑的商人完全不同。
这支商队便是杨倓秘密派来的探子,也是杨倓从侍卫中挑选出的精锐,为首之人名叫钱昌平,是一名千牛备身直长,年约三十岁出头,皮肤黝黑,目光锐利,显得非常精明能干。
这次钱昌平奉命来配合虞世南调查渤海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