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战图-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建成还想再说,窦威却摆手止住他,诚恳地说道:“殿下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让我们明白,我觉得沟通还是更重要一点。”
李渊只得缓缓道:“宇文化及弑君后尚知道再立一君主,而不敢直接篡位登基,君主尸骨未寒,我就直接登基立朝,岂不是比宇文化及还不如,会让天下不齿,也给了张铉等人攻击我的借口,所以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建成和窦威对望一眼,他们两人都感觉到了李渊心中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仅来自礼法的压力,他们觉得更多是张铉带来的压力,李建成尤其理解父亲的心情,张铉被封为齐王后,父亲一连两天都难以入眠,由此可见张铉给父亲带来的巨大压力。
其实李建成和窦威都看出了李渊内心的胆怯,李渊并不是在意什么礼仪,杨广既死,大隋名存实亡,正是建立新朝的良机,如果没有张铉这个强大的对手,李渊一定毫不犹豫立朝登基,正是张铉不肯放弃隋朝,才使李渊不敢贸然建立新朝取代大隋。
但一直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窦威沉吟一下道:“殿下,不如我们折中一下,我们为杨广举哀服丧,待三个月服丧期满后我们再考虑建立新朝,这样我们对大隋也做到仁至义尽了,也可以堵天下人之口。”
李渊想了想,这样也可以,至少不用马上登基,让他感到局促。
“好吧!”
李渊叹了口气,“就依窦尚书的意思,我们为太上皇的不幸去世举哀。”
。。。。。。。。
630。第630章 王亦要王
就在长安为杨广不幸去世满城举哀的同时,洛阳也处于天下局势的漩涡之中。
江都发生的兵变同样震惊了洛阳,越王杨侗下令全城举哀,尽管众多留守大臣为死去的君王深感悲痛,但也有不少人暗自窃喜,王世充就是其中之一,他率先联络百官,一起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改年号为皇泰,追谥死去的天子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尊萧皇后为太皇太后。
同时封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左卫大将军,加封韦津为兵部尚书、卫国公,右卫大将军,和王世充一起统领洛阳十万大军。
王世充在洛阳的府邸是从前齐王杨暕的王府,占地两百亩,极为奢侈豪华,里面住着美女侍妾数百人,个个身着罗绮,享受珍馐美味,尽管已位极人臣,享受荣华富贵,但王世充还是十分不满,心中充满了怨恨,他原以为自己能封为郑王,没想到皇泰帝只封他郑国公,令他大失所望。
下午,马车在百名骑兵的护卫下驶入了安业坊,缓缓停在王世充的府门前,府门前颇为热闹,十几名官员正在给府邸换牌,原本是右威卫将军府,现在换成了郑国公府,府门前还摆了两排兵器和下马牌。
王世充注视着金边黑底的大匾,上面‘郑国公府’四个金色大字使他感到格外刺眼,他终于忍无可忍,喝令手下道:“不准他们挂牌,给我统统赶走!”
士兵们得令,纷纷翻身下马,挥鞭冲了上去,几鞭子抽下去,十几名官员顿时抱头鼠窜,王世充走下马车,铁青着脸望着地上的牌匾,他走上前狠狠一脚跺去,‘咔嚓’一声,牌匾断为两段,王世充重重哼了一声,转身大步走进府内,远处一帮挂匾官员看得目瞪口呆,大将军在发什么怒火?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还是惊动了天子皇泰帝,他心中颇为不安,连忙派纳言段达去安抚王世充。
人人都知道段达和王世充交情深厚,但局内人却知道洛阳的官场并不简单,明争暗斗极为激烈,这个段达实际上是王世充的同党,所以他们才显得交情深厚,官场中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但皇泰帝却不知道,他一心指望段达能替自己安抚住王世充,大敌当前,不要为一些小事情争执。
房间里,王世充还在生着闷气,对进来的段达也不怎么理睬,冷冷淡淡道:“坐吧!”
段达也没有生气,坐下来笑眯眯道:“如果大将军还嫌官小,我就把陈国公爵位送给大将军,怎么样?”
“我要你的陈国公做什么?”
王世充冷冷道:“和我这个狗屁郑国公有什么区别?”
他看了一眼段达,“是皇泰帝叫你来的?”
段达见王世充的称呼颇为无礼,和市井小民一样称呼天子,他暗暗苦笑,又道:“当然是圣上让我来安抚大将军,可惜他却不明白大将军的心思。”
“他很清楚我想要什么!”
王世充脸色阴沉如水,“他就是不想给我,先帝都可以封张铉为齐王,我却是个小小的郑国公,他究竟想搞什么名堂?”
段达满脸阴险地说道:“大将军,要找到问题的根子才行。”
王世充慢慢冷静下来,负手在房间里踱步,他其实很清楚问题的根子在哪里,杨侗小小年纪就学他祖父搞起了制衡,让自己和韦津共掌军权,说到底是因为有韦津在,所以杨侗才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要想掌握大权,必须将韦津除掉。
想到这,王世充冷冷哼了一声,“小屁孩还想跟老子斗,看我怎么玩死你!”
王世充当即写了一封信给荥阳太守杨庆,让他按照自己的方案施行,王世充随即进宫请罪,此时正好下着大雨,王世充袒露上身跪在文成殿台阶上高呼有罪。
“臣王世充向皇帝陛下请罪!”
皇泰帝杨侗闻讯,连忙从御书房内出来,他见王世充跪在雨中,冻得嘴唇发紫,不由又心疼又感动,急忙令左右,“快给大将军披上衣服,不要受凉了。”
几名宦官连忙奔了上去,要给王世充穿衣服,王世充却不肯接受,只是跪在地上拼命磕头,额头上的血都出来了。
杨侗无奈,只得打着伞亲自上前,扶起王世充,安抚他道:“大将军何苦如此?”
王世充放声痛哭,“微臣每每追思先帝之恩,自愧对社稷无功,不能保全先帝,实不敢受国公重爵,微臣见到牌匾便想起先帝,心痛如绞,一时失态,望陛下恕罪!”
杨侗闻之也潸然泪下,哽咽道:“大将军忠义,朕铭记于心,但请大将军保重身体,洛阳离不开大将军,朕也离不开大将军。”
“微臣谨遵圣命!”
一番淋雨做戏的后果就是王世充病倒了,卧床不起,杨侗急派御医去给王世充治病,几名御医得到王世充的暗中重贿后,便言辞一致地告诉天子,王大将军淋雨染了风寒,病势沉重,必须卧床静养一月,否则会有性命之忧。
杨侗无奈,只得批了王世充一个月的病假,又派宦官给王世充送去上好补药,让他好好休息,安心养病,不要挂记国事。
但就在王世充病倒三天后,郇王杨庆便送来紧急求援信,十万瓦岗精兵围攻洛口仓,洛口仓已危在旦夕,若援兵不至,臣已决心和洛口仓共存亡。
杨侗大惊失色,急忙召集百官商议对策,段达极力要求出兵救援洛口仓,若洛口仓失守,瓦岗必将更加势大,洛阳危矣!
段达主战申明得到了大多数官员支持,郇王杨庆如此年迈,尚且要和洛口仓共存亡,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杨侗怎么能让九泉下的祖父蒙羞,他毅然决定出兵支援杨庆,但由于王世充病倒,段达便自告奋勇,愿和右卫大将军韦津一起出兵讨伐瓦岗军。
九月初,洛阳皇泰帝任命韦津为征东大元帅,率军三万支援洛口仓,又令段达为后军元帅,总督后勤粮草。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洛口仓。
瓦岗军攻打洛口仓并不顺利,围攻了一个多月,始终没有拿下洛口仓,一方面是因为洛口仓城池坚固高大,易守难攻,加上守将魏文通防守得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几支瓦岗军各自为阵,缺乏统一调度,所以瓦岗军损失惨重,始终没有能拿下洛口仓。
魏文通原本是虎牢关主将,由于张须陀在虎牢关自尽一案影响巨大,尤其罗士信殴打诏使震惊朝廷,但朝廷不敢追查罗士信殴打诏使的责任,便将责任推到了魏文通身上。
魏文通没有及时制止张须陀自尽,也没有制止罗士信殴打诏使,两罪并罚,便被贬为洛口仓守将,由原来的将军一职降为雄武郎将,率军五千守洛口仓,虎牢关主将改由宇文成都继任。
洛口仓是大隋最大的粮仓,隋王朝从江南获得的大量粮食都囤积在这里,最高时曾屯粮五百万石,尽管现在粮食存量已经大大下降,但存粮依然还有八十万石之多,钱近百万贯,另外还有八万套的兵甲,一直被缺少钱粮兵甲的瓦岗军眼红。
洛口仓建造在一片地势起伏的丘陵之上,和黎阳仓一样,是一座十分坚固的粮城,周长约十五里,城下还有宽达二十几丈的护城河,城池易守难攻,只有南城墙地势稍低,可以架梯攻打。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血战,瓦岗军已经损失近三万人,却始终攻不下洛口仓,但守军也同样损失惨重,五千士兵只剩下两千人,城上城下到处是鲜血和尸体,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发臭,城下臭气熏天。
单雄信便和魏文通达成临时停战协议,由瓦岗军将尸体集中焚烧,然后挖坑深埋,以免爆发疫病。
尸体烧了十几天,已经渐渐处理干净,但守城士兵的心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他们知道,一旦尸体清理结束,就是再次爆发战争之时,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战争,让守城士兵都有点筋疲力尽了。
631。第631章 卑劣小人
清晨,洛口仓城墙上,魏文通正默默注视着远方,他刚刚接到一封单雄信给他的信件,单雄信在信中告诉他,天子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大隋已经名存实亡,劝他投降瓦岗,不要再让英勇的士兵送命了。
这个消息令魏文通深感震撼,因为他就是宇文家族的家将出身,排名十三太保第二,宇文化及就曾是他的主人,他曾经的主人竟然弑君篡位,这让他比其他人更觉耻辱,他为自己曾给宇文家族效力而悔恨万分。
这时,副将周延慢慢走到他身边,良久,他低声问道:“洛口仓我们还要守吗?”
魏文通神情坚毅,缓缓点头道:“只要我一天为隋将,我一天守到底,绝不投降瓦岗乱匪!”
“可我们只剩下两千人,至少有一半士兵都带伤,恐怕很难再抵挡瓦岗军的大举攻城了,要不。。。。。。我们再向郇王求援。”
魏文通的上司正是荥阳太守郇王杨庆,杨庆率两万军坐镇荥阳郡,却任由瓦岗军在荥阳郡来来去去,也任由瓦岗军围攻洛口仓,魏文通已经三次向他求援,但他却始终不出一兵一卒支援形势危急的洛口仓。
魏文通苦笑了一声,“你觉得向他求援还有意义吗?”
周延低声骂道:“他分明就是和瓦岗军有勾结,还是大隋的亲王,从没见过如此鲜廉寡耻之人。”
“若不是他和瓦岗暗中勾结,张须陀怎么会死?算了,不说他了,说起他我就赶到恶心。”
这时,两名骑兵斥候从远处奔来,在城下大喊道:“将军,瓦岗军撤退了!”
魏文通和周延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惊讶之色,很奇怪,瓦岗军怎么会撤退了?
魏文通想了想道:“去看看再说!”
他带着二十几名士兵出了城,向瓦岗军大营奔去,翻过一座低缓的山梁,原本驻扎在河边的瓦岗军大营已不见了踪影,丢下无数破烂物品,满地狼藉,这让魏文通怎么也想不通,瓦岗军只要再攻几天,自己就守不住洛口仓了,在这关键时刻,瓦岗军居然撤退了,直觉告诉魏文通,这其中必有蹊跷。
就在这时,远方隐隐传来鼓声,魏文通立刻翻身上马,搭手帘向东面细看,只见一支万余人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向这边开来。
“将军,好像是隋军!”一名士兵喊道。
魏文通也看清楚了,为首大旗正是隋军的黄龙大旗,他立刻对一名骑兵斥候令道:“去看看是谁来了?”
骑兵催马飞奔而去,不多时纵马奔回,向魏文通禀报道:“将军,是郇王率军来了。”
魏文通眉头皱成一团,怎么会是杨庆来了,杨庆到来和瓦岗撤军有关系吗?
但无论如何,杨庆是自己的上司,尽管魏文通实在不想见他,但又不能不见,他只得硬着头皮来到杨庆战马前,单膝跪下抱拳道:“未将魏文通参见郇王殿下!”
杨庆满脸堆笑,温和地说道:“我知道魏将军一定会埋怨我不肯派兵援助。”
“卑职不敢!”
“说实话,我也没有办法,翟让亲自率领数万大军盯着我,一旦我率军出城,翟让就会将我全军包围,但我还是出兵了,所以单雄信害怕腹背受敌,不得不撤退。”
魏文通暗骂杨庆无耻,翟让明明在梁郡,十万瓦岗军都在围困洛口仓,哪里盯着什么荥阳县,虽然瓦岗军撤退,但也绝对和杨庆无关,一定是另有原因。
魏文通默然无语,杨庆又干笑两声,问他道:“魏文通还有多少军队?”
“两千出头?”
“哦!才两千人,如果瓦岗大军再来攻,你能保证守得住洛口仓吗?”
“卑职不敢保证。”
杨庆点点头,“谅你也不敢保证,洛口仓是我大隋第一粮仓,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绝不能落入贼军手中,我就是担心你守不住洛口仓,所以才亲率大军前来,从现在开始,洛口仓由我来接管。”
“那卑职怎么办?”魏文通急道。
杨庆看了他一眼,“你去驻守阳武县吧!那是荥阳郡的大门,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正好那边没有守军,你就带着自己的军队过去,现在就去。”
魏文通说不出一句话,自己拼死守洛口仓一个多月,手下士兵死伤大半,杨庆就这么一句话把自己的功劳抢走了,简直无耻之极。
杨庆看出魏文通心中的不满,脸一沉,“怎么,你打算违抗我的军令吗?”
魏文通克制住了满腔悲愤,起身道:“卑职这就走!”
他不再理睬杨庆,起身上马向洛口仓方向奔去,杨庆望着他的背影,冷冷哼了一声,“不识抬举的东西!”
半个时辰后,魏文通率领两千士兵离开了洛口仓,向阳武县方向而去,他也想通了,剩下的两千士兵都是从死神手中挣扎出来,无论如何,不能再让他们送命了,
。。。。。。。。
就在魏文通率军离去半天后,兵部尚书、右卫大将军韦津和段达率三万大军抵达了洛口仓。
杨庆亲自出城迎接,笑呵呵拱手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援军盼来了,欢迎韦尚书和段相国前来援助洛口仓。”
韦津是北周名将韦孝宽之子,年约五十余岁,身材魁梧,体型偏瘦,长一张方脸,皮肤黝黑,看起来十分干练。
韦津是京兆韦氏家族的第三号人物,为人正直,在关中士族中极有威望,他是一员儒将,既文才出众,同时也能带兵打仗,他长期出任民部侍郎达七年之久,被人称为韦民部。
韦津是个十分严肃之人,不喜欢开玩笑,整天板着脸,而且喜怒行于色,城府不深,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杨庆的厌恶,冷冷问道:“听说洛口仓是由魏文通驻守,他人在哪里?”
杨庆心中暗恼,依旧故作镇静道:“魏将军在瓦岗攻城前他是洛口仓守将,但瓦岗大军杀来后,我担心他兵力太少,守不住洛口仓,便将他调去守荥阳县了,洛口仓一直是我镇守,我亲自上阵督战,率军杀退瓦岗军无数次进攻,杀敌数万,韦尚书有什么疑问吗?”
“是吗?怎么我掌握的情况和郇王殿下所说有点不同?”
旁边段达连忙打哈哈道:“魏将军是郇王殿下部将,既然主将在此,就没必要询问部将的情况,我们商量一下怎么破瓦岗吧!”
632。第632章 杜家才俊
韦津在临行前,皇泰帝再三嘱咐他要以大局为重,想到攻打瓦岗军责任重大,韦津便不再追问魏文通之事,点了点头,“进城再细谈吧!”
他催马便向城内而去,段达和杨庆不经意地交换了眼色,两人心领神会,便也跟着韦津入城了。
军议堂内,杨庆挂出了一幅地图,对韦津和段达道:“这次瓦岗军攻打洛口仓主要是单雄信和郝孝德的军队,一共有大约十万军队,翟让目前在梁郡,可能是准备拦截宇文化及北上,他的主力大军也部署在梁郡和彭城郡一线,所以瓦岗军现在呈两线作战状态,对我们是一个机会。”
“西线瓦岗军现在还有多少人,现在他们在哪里?”韦津追问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目前还有六七万左右,现在他们应该退到荥阳郡南部新郑县一带。”
“殿下能肯定吗?”
杨庆点点头,“他们的军粮主要由颍川郡供给,所以新郑县就是他们军粮后勤重地。”
段达又问道:“那郇王殿下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付瓦岗军?”
杨庆轻捋银须笑道:“我跟瓦岗军打交道多年,可以说天下没有第二人比我更了解瓦岗军的弱点,瓦岗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帅弱将强,与其说翟让是瓦岗之主,不如说翟让是瓦岗军最大的一股势力,其他各路大将都有自己的军队,谁也指挥不了谁,大家各自为阵,这次攻打洛口仓是单雄信军队和郝孝德军队,两人一向不和,驻营也不会在一起,所以歼灭瓦岗军最好的战术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这就是杨庆最让人憎恨之处,他明明很清楚瓦岗军弱点,完全可以联合张须陀一举歼灭瓦岗军,但他为了自己利益,却一味投降妥协,不断放纵瓦岗军壮大,可以说,瓦岗军的兴起壮大杨庆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韦津想了想道:“殿下的方案可以采纳,今天先休息一日,明天可出兵南下,争取十天内歼灭瓦岗军。”
。。。。。。。。
夜渐渐深了,韦津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考虑着明日出兵的细节。
这次韦津出征并不仅仅是来救援洛口仓,他被封为东征大元帅,皇泰帝实际就是希望他能一举歼灭西线瓦岗军,解除瓦岗军对洛阳的威胁,韦津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所以他不敢有点大意,一定要打好皇泰帝登基以来的第一仗。
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启禀大将军,杜参军求见!”
韦津点点头,“让他进来!”
帐帘一掀,兵曹参军杜如晦走进了大帐,杜如晦出身京兆名门杜氏家族,韦杜两家长期联姻,韦津的妻子便杜氏家族之女,而杜如晦是韦津妻子的侄儿,年约三十余岁,是杜氏家族中的年轻俊杰,韦津极为欣赏才华横溢的杜如晦,便一直把他带在自己身边,这次率军出征,杜如晦便出任韦津的兵曹参军。
“克明有什么事吗?”韦津微微笑问道。
“姑父不觉得这次出兵很蹊跷吗?”杜如晦沉声道。
韦津坐下来,喝了一口茶道:“我看不出哪里蹊跷,你说说看。”
“我感觉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阴谋,极可能是王世充想借瓦岗军之手除掉姑父,然后他便可独占军权了,继而独霸朝堂,姑父不觉得王世充病得太及时了吗?”
“这是王世充一贯手段,打仗之事他不做,有好处了他第一个来争,我不会和这种小人计较,既然圣上让我带兵出征,我当然义不容辞,至于阴谋,我觉得你有点多虑了。”
杜如晦叹了口气,“我只是担心王世充成为第二个宇文化及,一旦他军权独揽,以他的狼子野心,天子危矣!”
韦津笑了起来,“王世充不是宇文化及,他没有宇文化及那样的家世,就算他有这个贼心也未必有这贼胆,放心吧!他不敢行篡逆之事,洛阳百官也不容他做这种事,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可是姑父,杨庆和段达都是王世充的人。。。。。。。。”
韦津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他打断了杜如晦的话,笑问道:“前两天你父亲写信来说什么?”
杜如晦心中暗暗叹息一声,韦津不肯听自己的劝,他也没有办法了,杜如晦只得道:“是唐王次子李世民到杜家拜访,父亲对他赞不绝口,希望我回去辅佐李世民。”
“哦——”
韦津哦了一声,又问道:“那你的想法呢?听说张铉也曾写信给你,有这回事吗?”
杜如晦点点头,“那是前年秋天之事,他派人来杜家给我留了一封信,希望我能去北海郡任职。”
韦津心中着实有点奇怪,关中世家那么多才华出众之人,张铉怎么会独独看重杜如晦?难道是云起介绍的吗?
他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那你为何不去?”
“回禀姑父,小侄还没有考虑好,而且我觉得有点唐突,他居然许我那么高的官职。”
“他许了你什么官职?”韦津更加有兴趣了。
杜如晦吞吞吐吐道:“他许小侄。。。。。记室参军一职。”
韦津愣住了,竟然是记室参军,张铉居然把这么重要的官职给了关中杜家的一个年轻子弟,着实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克明知道记室参军将来会做什么吗?”
“小侄对官场之事不是太了解。”
韦津笑了起来,“克明很谦虚嘛!那我告诉你,如果将来张铉称帝,那他的记室参军一定会成宰相,从古至今莫能例外。”
杜如晦咬了一下嘴唇问道:“那姑父觉得我应该去投靠张铉,还是投靠李世民?”
“这个我不能说,这是你的选择,你可以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
。。。。。。。。。
时间已经到了四更时分,杜如晦依然难以入睡,他为姑父担忧,虽然他没有证据,但直觉告诉他,姑父东征是个巨大的陷阱,是王世充铲除异己的手段,可姑父不相信他的判断,令杜如晦十分失落,也深感不安。
杜如晦同时也为自己的前途迷茫,一边是天下枭雄张铉诚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