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长安-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来到此处又所为何事?”他如此反问道。
一位星殒的力量,即使是年迈的星殒,依旧不是想在的苏长安所可以抵御的。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半分畏惧。
他在方才已经想清楚了一些事情。
这老者若是想要害他,在他与那位叫做玉山的蛮族战斗的时候,随时便可以出手。以苏长安的修为时决计逃不出一位星殒的手掌心的。但他偏偏没有,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老者对于他并没有太大的恶意,这也是苏长安敢于孤身一人来见他重要原因。
“我迷路了。”苏长安很快便回答了老者的问题。
“迷路?”老者一愣,这显然并不是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
不过老者在微微思索之后,便也没有了深究的打算。
“我是蛮族九大氏族之一,强良氏族的大巫咸,虎偃。”
“恩。”苏长安点头,蛮族数百氏族唯独九大氏族拥有星殒,因此苏长安在确定老者是星殒之后便意识到这部落定然是九大氏族之一。
所以,他对此并不感到有多惊讶。他只是奇怪,为何身为九大氏族之一的部落,看上去却如此破败。
“所以这儿是蛮地?”苏长安问道,脸上的神情有些古怪。
稀里糊涂的来到蛮地,想要回去那就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毕竟相对于蛮族,他这样的身形还是太过显眼了一点,想来这一路回大魏之旅,定然不会太平。
可不曾想的是,他这话一出口,那虎偃脸上的神情同样变得有些古怪。
他摇了摇头,道:“这儿不是蛮地。”
不是蛮地?苏长安一愣,他虽不是蛮族之人,但也知这九大氏族在蛮族之中地位极高,他们的部落按理应该是在蛮地,且是蛮地中较为肥沃的中心地带。这个道理就跟长安城立于大魏的中原一样。
“公子当真不知此地是何处?”虎偃见苏长安一脸疑惑,他说话的语气也跟着怪异的起来,似乎苏长安不知身在何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般。
“不知。”苏长安摇了摇头,脸上的神情不似作假。
苏长安并没有半点欺瞒眼前这个老者的打算,毕竟是活了近百年的星殒,这样的人哪一个不是心思缜密之辈?自己那点城府,在老者的面前,应当可笑得很,自然也没有班门弄斧的必要。更何况苏长安是确实很需要老者告诉他回去的路究竟当如何走。
而虎偃也很快确定了苏长安所言非虚。
他脸上的神情变化,最后还是选择了相信苏长安。或者现在的强良部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供虎偃挑选。
“这儿是旱木岭,在雁不归大漠之外二百百里。离永宁关八百里,离蛮地三千里。说这儿是你们口中的西凉我想更为恰当一些。”虎偃说道。
“旱木岭?”苏长安叨念着这个名字,很快便记起了此地——他曾在镇西关行军布阵的地图上见过此地,与虎偃所说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可令他疑惑的是,强良氏族来此地为何?
且不说雁不归大漠周围一片荒芜,并不适应生灵生存。光是他们携带妇孺来到这离人族极近之处,这一点便是极为怪异的事情。
就算蛮族现在依旧在与人族对峙与永宁关外,可行军打仗哪有带上妇孺的道理。这一是对于军队打仗毫不帮助,甚至还会消耗不菲的粮草,二是免不了给敌人留下破绽,若是敌军偷袭这部落,想来那些同族的士卒定然没有办法继续在前线作战。
似乎看穿了苏长安的心思,虎偃苍老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意。他终于决定不再与苏长安兜圈子。
“苏公子,你观我部落诸人的神色,觉得我等来此地是所谓何事?”他如此问道。
苏长安眉头一皱,他在脑中回想了一番方才那些强良族人见到他时眼神中的慌乱,又看了看老者看似强悍,实则已是强弩之末的身子。微微迟疑之后,方才有些不确定地说道:“逃难?”
老者脸上的苦涩之意更甚,他有些艰难的点了点头。毕竟向一个异族的少年承认自己氏族的窘迫并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位星殒来说。
“实不相瞒,确如公子所言,我强良氏族确实是逃难至此。”但最后,老者还是如是回应道。正如之前所言,现在的强良部族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即使是身为星殒的虎偃,此刻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身段,向这个人族的少年道出实情。
相比于其他的人族,在虎偃的心中拥有古人之后与天岚院传人的苏长安,显然是更值得信任与托付的人。
老者的话,不可避免的让苏长安陷入了震惊。
蛮族之中难道发生了何等大事,足以让身为九大氏族的强良部族举族逃到这边陲之地。
而足以爆发出如此大事的缘由,苏长安心中的第一反应自然便是那与神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九婴氏族。
念及此处,他不由得对于此刻永宁关的形势心生忧虑。
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他依然听出了这位星殒言语中的某些恳求之意。他并不点破,只是安静的等着虎偃的下文。
而不出苏长安所料的是,虎偃确实也说出了一个足以让苏长安瞠目结舌的“大事”。
“帝江氏灭族了。”
第九十二章 九婴圣子
即使在一开始对于这件足以让整个强良部族搬迁的事情已有所预期。但在听闻虎偃这一番话后,苏长安的心还是在那一刻狠狠的跳了一下。
帝江氏族。
是蛮族的王族,拥有四位星殒,其蛮王更是杀死过天权天枢两位星君的恐怖存在。
却不想在这短短数月间竟被灭族。
即使身为人族的苏长安,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依旧不可避免的生出一种不真实感。
“九婴氏族?”几乎下意识的,苏长安道出这个名字。
虎偃脸色也是一变,这个消息自然算不得什么辛密,但人蛮二族的关系却是自古交恶,很难想象这位人族少年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虎偃的脸色很好的印证了苏长安的猜测。
他眉头一皱,又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王族的覆灭,对于虎偃来说定然不会是什么愉快的记忆。他的脸色阴沉了下来,在一段不算短的沉吟之后,还是娓娓将事情的经过,对着苏长安一一道来。
“九婴氏族是我族今年来忽然崛起的部族。之前这个部族所信奉的祖神并不强大,后来他们的族长……”说到这儿,虎偃顿了顿,声音愈发苦涩。“也就是现在的蛮王拓跋元武忽然改信奉一位名为九婴的祖神,而他们的部落也就在那时开始了崛起。”
“也就是十多年前的样子,拓跋元武修成了星殒,而他的部落也就水到渠成的成为了蛮族第九大氏族。一位新晋的氏族,自然少不了受到其他氏族的排挤。为此,也就免不了发生许多争端。但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九婴氏族却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战斗力。他们吞并了周围一个又一个的小部落,在与其他八大氏族的交锋中也鲜尝败绩。”
“他很快便成长到了足以让王庭重视的地步。蛮族之前的八大氏族,虽然看似都受到王庭的管束,但实际上却是帝江、强良以及句芒三大氏族与剩余五大氏族的分庭抗礼,凭借着帝江氏超出寻常氏族的星殒数量,才勉强压制住剩余五族,维持着蛮族表面上的平衡。”
“而新晋的九婴氏族无疑是打破这个平衡关键点。双方势力都对九婴在那时抛出了橄榄枝,不得不说的是,相对于王庭一方,急于上位的五族给出的条件在当时更为诱人。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九婴一族很快便向王庭表示了臣服。”
“这样的臣服也绝非表面功夫。他们甚至可以说是对王庭几乎言听计从,一些在我们看来极不公平的命令与安排,拓跋元武却很是坦然的接受。因此,拓跋元武以及他身后的整个九婴氏族很快便得到了王庭的信任。”
“九婴氏族的加入无疑给王庭带来一道生力军,在军队与星殒数量拥有了足够的压制力之后,蛮王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一统蛮族的计划。这本来应当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可是在九婴氏族的参与下一切却顺利的让人意外。”
“不过几年的光景,王庭便统一了九大氏族。而也是在这时,拓跋元武提出了向西凉远云关发兵的建议。”说打这儿,虎偃停了下来,他看了苏长安一眼。
攻打远云关,对于蛮族来说自然是开疆拓土的好事,但是对于身为人族的苏长安来说,却算得上是国仇家恨。因为后面即将提到的对于苏长安的请求,这位年迈的星殒不得不好生考量自己的措辞,以免引起苏长安的不满。
而苏长安也确实是在听闻攻打远云关这句话时,心中一沉。他是亲眼见过,那些在西江城外如同长龙一般的难民的。身为人族,他很难将这样的事情如此轻率的一笑带过。
但,九婴与司马诩和神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背后所隐藏的某些阴谋,苏长安虽然不知究竟为何物,可他却隐隐察觉到,这个阴谋已经不再局限于人、妖、蛮中的一族。这更可能是将三族一网打尽的惊天算计。因此,他耐下了性子,听着虎偃的下文。
或许是领会到苏长安的想法,虎偃清了清嗓子,又接着说道:“蛮王向来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而中原肥沃的土地也向来是族人们梦寐以求的事物。拓跋元武的提议很快得到了王庭的期许。而后的事情想必你也清楚,蛮军压境,在九婴氏族为首的将领们的带领下一路攻城拔寨,拿下自你们汉王朝之后便再也没有被攻破的远云关,如今已是兵至永宁了。”
“这样的大捷,自然给整个蛮族带来极大的振奋,甚至由于玉衡与夏侯昊玉的接连陨世,王庭内开始升起了一些攻破西凉直抵长安的呼声。”
“虽然在永宁关我们遇到了极为顽强的抵抗,但王庭对于永宁关的战局向来看好。但在这时,蛮王当年与玉衡对战时留下的旧疾却忽然发作。为了稳定军心,青翎公主在九婴一族的谋士的建议下潜入了西凉寻找某些所谓的‘药’。”
“但死里逃生回到王庭的青翎公主却并没有带回那个‘药’,她带回的是一个更为可怖的消息。那个所谓的‘药’似乎是某种可以让人发狂的东西,而九婴氏族与那个东西推荐给蛮王的九婴氏族与之更是有着某些联系。出于万全的考虑,我接受了蛮王的命令,开始调查此事。但方才查到些端倪。九婴氏族便开始了叛乱。”
此时的虎偃神情忽然变得有些恍惚,直到此时,他对于那场他口中的叛乱依旧有些难以置信。
“拓跋元武,在那天,带了九个孩子来到王庭。”
“他对那九个孩子的态度极为尊敬,他称呼他们为圣子。”
“因为‘药’的事情,对于拓跋元武心生芥蒂的蛮王当场责问他,带着九个孩子来到王庭所为何事。”
虎偃的声音开始了一阵极不规律的颤抖,他的脸上随之爬上了一道浓郁的恐惧。
似乎,他又回到了那天的王庭。
又看见了,那九位看似无害的孩子,挥手间便将整个帝江氏族化为灰烬的场景。
第九十三章 死不入关
蛮族人口相对于人族并不算多,但身为蛮族真正意义上的圣地,王庭光是驻扎的守军都有足足三十万之重,更有帝江氏族的三位大巫咸与蛮王整整四位星殒坐镇。加之帝江一族统治蛮族数百年所积累下来的底蕴,莫说一个九婴氏族,就是其余七大氏族尽数出动想要吞灭王庭,也决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已经在蛮族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圣地。却被拓跋元武带来的几个孩童,挥手之间,尽数屠灭。
也难怪已经成为星殒数年的虎偃会有如此作态。
即使身为局外人的苏长安在听闻此事时也暗觉震惊,心中对于神族的强大又有了一番重新的估量。
他不禁问道,“整个帝江氏都死了吗?”
虎偃摇了摇头,提及自己族内的困境,他本就上了年纪的容貌此刻显得愈发苍老。“帝江的摩陀司大巫咸见舍身掩护了摩青翎公主带着一部分妇孺逃了出来。”
“摩青翎……”苏长安叨念着这个名字,心里没来由的松了一口气,毕竟摩青翎将那般贵重的帝江精魄送于了自己,苏长安下意识的对这个有过一面之缘的蛮族公主,心头有些挂念。
“那现在呢?你们有何打算?”苏长安又问道。
虎偃一愣,他沉默了下来。好一会之后,像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方才又说道:“蛮族除却九婴的八大部族,帝江、句芒、强良作为九婴氏族的首要打击目标损失惨重,我们带着残余的部族逃出之后,为了以防目标过大,分成了三股。而剩余共工、祝融、招司、钦原、夸父五族皆臣服于了九婴氏族。我们在昨日已经收到了公主的消息,他们已于句芒取得了联系,要我们三日后去大漠中的一处与他们汇合。”
“恩?然后呢?”苏长安疑惑,雁不归大漠一片荒凉,又有人族大军在永宁关上虎视眈眈,苏长安并不认为那里会是一个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虎偃再次停了下来,半晌之后又才说道:“公主的意思是……让我们去西凉……”
苏长安闻言脸色顿时一变,但很快又疑惑了起来。他不太清楚其他两族的情况如何,不过观这虎偃的情况,想来应该也相差不大。若是虎偃拼着老命不要,倒是可能打下永宁,但那时他们便不得不面临人族与九婴族前后夹击处境。以虎偃的状况,他们决计不可能能在西凉站稳脚跟。
从苏长安的脸色中,虎偃便明了了他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他赶忙解释道:“以我们的三族的情况,曾经的六位星殒只剩我这一个行将就木的老骨头还在苟延残喘,自然不可能去干攻打西凉这样以卵击石的事情。我们……我们是想要……投奔人族……”
投奔异族,还是曾经刀剑相向,彼此视为死敌异族。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太过愉快的事情。
尤其是像虎偃这样的星殒。
他们的内心的骄傲不允许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可他们的族人却需要繁衍,需要活下去。
众生膜拜着星殒,星殒亦背负着众生。
无论人族,还是蛮族,皆是如此。
这样的决定,莫说虎偃难以接受,身为人族的苏长安闻言也是一惊。
“投奔人族。”他从这苦涩的四个字中大约能明白如今蛮族的处境当是如何的艰难,更能隐约的了解到,那个被神族控制的九婴氏族又究竟强大到了何种境界。
“那你们联系好了吗?”苏长安又问道。这既然是投奔,自然不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至少需要取得人族朝廷方面的认可。
虎偃又摇了摇头。
“九婴取缔帝江氏族之后,便穷兵黩武,将族内所有能用之兵源源不断的派往西凉,光是如今的永宁关外便已经聚集了五十万大军,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之中,已经将永宁关围得水泄不通。我们无法越过重兵的把守见到人族守将。更不敢轻易将自己的行踪暴露到蛮军的眼中。”
“恩?”听到虎偃如此说道,苏长安的终于恍然大悟,这虎偃将自己叫到大帐之中一番闻言细语,将蛮族族中之事毫不隐瞒的告诉自己,究竟是图谋何物了。
“你是想让我去当这个信使?”苏长安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虎偃点头又摇头。
“你身手不凡不假,但是你有信心孤身一人来回于五十万大军之中吗?”
苏长安皱了皱眉头,知道虎偃说的是事实,他的修为相比于之前确实有了质一样的提升,但若是说道一人对抗五十万训练有素,又以勇猛而著名的蛮族大军。莫说是他,就是星殒,恐怕也会最后力竭而亡。
“我们本打算静待时机,等着人族大军击退蛮军之时,找机会与你们接触。但是如今看来却是不行。”
“蛮军五十万兵临城下,但是永宁关的守军却不见增加,似乎没有一点出兵增援的意思,如此下去,永宁关被破便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尚还有雁不归大漠作为天险掩护,待到永宁关被破之时我们恐怕便再没有与人族接洽的可能。”
“所以近日便打算以我用强良一族的法门带着三族余部强行冲破蛮军封锁。只是苦于若是到了永宁关城下,人族守将不愿开关放我们进城,到时腹背受敌,我们便是那板上鱼肉,任人斩割。”
虎偃说到这时,他转头看向苏长安,脸色无比郑重了起来。
“因此,老朽想请苏公子带我族人入关。”
苏长安一愣,他在听闻老者方才那一方话时便隐隐感觉到了,虎偃所图。
但他的眉头却皱了起来,说道:“不可。”
他并非冷血之人,虽然二族交战已久,但在面对可怕的神族时,苏长安是很清楚二族是应当同仇敌忾的。若是继续这样彼此争斗下去,最后的结果无非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只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忧。
蛮族勇猛好战之名自古有之。
强良虽然破败,但随军所行的那些士卒也不乏善战之人,尤其是方才那位被老者称作玉山的蛮子,即使是现在的苏长安与之打起来也不得不使出三四分力道,方才能将之擒下。
而剩余两族之中若再有数位这样的好手,加之他们本就带着的些士卒,到了永宁关内与关内守军百姓起了冲突,到时候再被关外虎视眈眈的蛮军钻了空子。这样的后果,苏长安不敢承担,也承担不起。
他同情蛮族的遭遇,但他却是人族的人,他不得不将西凉百姓的安危放在首位。
虎偃似乎在提出这个提议之前便已经预料到了苏长安会有这样的顾虑,他的脸色并没有丝毫的意外,他只是站起了身子,对着苏长安说道:“你随我来。”
苏长安心头虽然疑惑,但还是依言随着这个老者慢悠悠的步伐走到了帐篷之外。
那刚刚已与苏长安打过一场的男子见虎偃出现,他赶忙走上前来,恭敬的伸出手,搀扶着老者。
二人之前的谈话,并未有刻意回避些什么,这就候在帐外的男子自然是听得一清二楚。
他有些迟疑的看了看虎偃,像是在询问些什么。待到虎偃递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后,他方才极不情愿的搀扶着他,带着苏长安来到这营地的正中——一片巨大的空地。
相比于苏长安一开始所见到的外围,这片空地上聚集了更多的妇女与儿童,加之一些数量极少的士卒模样打扮的青年男子。妇女们三五成群的围着一口口铁锅,烧制着一些看模样并不美味的饭菜。而孩童们却似乎并不太了解自己的处境,相互追逐与打闹。
见到老者到来,他们皆是面露喜色,但很快又发现虎偃的身后跟着一个打扮古怪的人族少年,他们脸上的神情顿时一滞。妇女们下意识的开始将自己的孩子护在身后,而那些士卒也在开始警惕起来,他们将手中的刀戟一转,指向了苏长安。
“无碍。”老者朝着族人们示意。
虎偃在强良部族中的威望自然不用多说,但是这些蛮族人在这数日的逃亡中已经有些杯弓蛇影,加之国破家亡、前途未卜的种种困顿。使得老者的话并没有起到太大的安抚作用,他们脸上依然堆满了慌乱。
虎偃对于族人们这样的反应虽然心有悲戚,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转头看向苏长安说道:“如苏公子所见如今我三族的余部尽是这老弱妇孺,入关只求一条生路别无他想。”
苏长安沉着眉头,环视了那些同样小心翼翼的看着他的蛮族百姓。
他看见,母亲颤抖的身子。
看见孩童既好奇又恐惧的双眸。
看见士卒因为用力握着武器而已经发白的指节。
苏长安在那时忽然觉得其实蛮族与人族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那本就不够坚硬与冰冷心在那时确实有些意动,但很快他还是摇了摇头。
“我担心的不是她们。”苏长安指了指那些妇孺们,而一直紧张的注视着他的那些妇女与孩童在苏长安做出这个动作之时,如同惊弓之鸟一般,身子下意识的往后退去数步,脸上的神情也愈发慌乱,就好似苏长安是那择人而噬的洪荒猛兽一般让人害怕。
“而是他们。”苏长安对于那些妇孺的反应皆看在眼里,但他却强迫自己压下自己心底柔软,这是事关西凉百姓的大事,他不敢,也不能有哪怕半点马虎。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忍,而铸成大错。
他的手指在这时指向了那些手持刀戟,警惕的看着他的那些模样很是年轻的士卒们。
对于不知晓苏长安与虎偃之前谈话的诸人,苏长安的话自然有些模棱两可,但是玉山与虎偃却是在那时脸色一变。
“我可以不入关,但是他们还只是孩子,修为也并不出奇,完全不可能对你们造成威胁。”玉山很快领会到了苏长安意思,他也顾不得虎偃就在身旁,上前一步便大声说道。从他说话的语气,以及有些赤红的双目,看得出他的心头定然憋着一股恶气。
“是,他们的修为确实很低,可同时他们也很年轻。”苏长安如此说道。
他尽可能的让自己看起来足够的冷静。
但当他说出这样一段话时,他的内心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