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武将列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共蝗缬Ω孟胛怯上时白逦髁魉傅嫉耐醭Q畲笱凼诵⑽牡邸⑿涞郏云蕉⒕V荽淌返纳矸菰诨茨嫌肓鹤髡剑捎谝黄圃倨破渚虼巳昧褐涿裰谏跷只牛灰档健把畲笱劾戳恕保踔亮奁男『⒍蓟嶂棺 K装肯拢刖谄锷洹⒈怀莆私钠拮优耸弦煌谡匠∩霞睬彩钟忻

  ——《魏书》卷七十三《杨大眼传》、《北史》卷三十七《杨大眼传》斛律光

  纪元后五一二~五七二年。与杨大眼同为服属于北魏之异民族出身,高车丁零族人。高车是个就如字面一般使用大的车轮而得名的地方,父亲乃为现在山西省大同附近的部族之长,由于帮助高欢建立北齐,因而出仕。再因击退北周接连而来之攻击有功而当上左丞相。女儿还成为后主的皇后,势力逐渐增大。感到不安的后主虽然后来将其杀死,但这却也成了北齐灭亡的关键。

  ——《北齐书》卷十七《斛律光传》、《北史》卷五十四《斛律光传》兰陵王

  姓名为高长恭。?~纪元后五七三年。北齐皇族、文襄帝第四子。除拥有美丽的容貌外,也相当勇猛。在武成帝、后主之下也曾参加战斗而立功。特别是在北周攻击洛阳之时,于邙山激战中率领五百骑的部下二度突人敌阵,在到达洛阳城时,也因为己方不知晓之故,就脱下头盔显示出其面目而入城。北齐兵士还曾为了夸赞其勇猛而做了“兰陵王入阵乐”的歌曲,这背曲子后来被编人唐代的傲乐中,更被传人日本,而以雅乐之姿伴上舞蹈。只不过在《通典》中,将其美丽的面容隐藏而上战场作战的说法应非事实。其勇猛后来受到后主所疑,遂赐毒命其自杀而亡。

  ——《北齐书》卷一一《兰陵武王孝瓘传》、《北史》卷五十二《文襄诸子传》宇文泰

  纪元后五○五~五五六年。北周文帝(太祖)。武川镇(今内蒙武川县)出身。先祖为在辽西宇文部族之长,在中国内部混乱之际出仕于诸地方王朝,最终进入北魏蓄积力量。当时配置于边境武川镇的武人集团,对北魏的汉化政策有所不满,此虽深系着北魏后来的灭亡,但他则在此崭露头角而成为后来北魏分裂后之西魏宰相。在军事和政治上均创下相当的,奠定了北周的基础。在其子宇文觉即帝位后,谥其为太祖文皇帝。

  ——《北史》卷九《周本纪九》、《周书》卷一《文帝纪》萧摩诃

  纪元后五三二~六○四年。兰陵(位今山东省)出身。南朝陈武将,生来勇猛。在梁武帝末年的侯景之乱后出仕侯安都而随其展开征讨。五七三年时则跟随将军吴明彻讨伐北齐,后来也与北周作战,虽以败北告终,但却可说是完美地率兵归国。他也努力于国内的安定上,对后主即位时所起的国内动乱镇压有功,故升至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之位,女儿更成为皇后。可惜后来后主并未重用萧摩诃,陈就灭亡了。陈灭亡后仕隋累进,最后在六○四年因跟随汉王杨谅发动叛乱而被杀。

  ——《南史》卷六十七《萧摩诃传》、《隋书》卷三十一《萧摩诃传》 
 


推往世界帝国的序曲 隋时代
 
  西历五八九年,天下经过两百七十年之久后,又再度统一了。

  隋文帝这个人,大致上可以想做是和西晋武帝一样,很轻松地就统一了天下。只不过,文帝这个人在统一天下之后,就一直以政治家的身份而努力,将因连绵战乱而荒废的天下加以安定。实际上,在短短的十年之间,隋就走向了富强,因此可说他确实是一位有能力之政治家。

  而在此时辅佐文帝的左右军师,在《隋唐演义》中也有出场,那就是杨素与高颎。

  这两人虽然没有被归入百人之内,但均是文武两道并行之人,无论担任宰相或是将军都相当有能力。不过,他们的性格则大大不同,高颎这个人对文帝是直言不忌,非常则直而公正。杨素则比较带些奸雄的气质,他好玩阴谋,也喜于奢侈,但这都只是小方面,气度非常大,还是个风流之人。因此也留下不少与美女之间的逸话。

  至于现在要叙述的,则是第四十八位的韩擒虎。就如同他的名字“捕捉老虎”一般,是个相当勇敢的人。

  这个人最初在灭亡北齐之战中就十分活跃,而在灭阵之战中,也曾立下不少功绩。

  他对那些虽为敌方、但勇敢的对手均十分宽大,同时也因对民众公正而受到欢迎。在这个人死后,还有成为阎罗王替民间说话的传说。

  传说中在这个人将死之前,他将家族集结至病房中,此时外头突然跑进一个奇怪的人,伏身在地大呼其为王。就在大家准备把这个疯子赶走的时候,在病床在的韩擒虎笑道:生时为隋之将军,死后则为彼世之王,那不是十分愉快的事吗?说完之后他就死了,因此才有这样的传说。

  这个韩擒虎还曾经养育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孩,而这小孩也就是第五十一位的李靖。

  在此有一件非注意不可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国道教的诸神,大家都是在生前就极度受欢迎,而在死后才成为神的。而大体上这些神也都是看其生前是怎么样的人,死后就是什么样的人。也因此,成为阎罗王的人并不只有一个,但都是具有公正、刚直等重要的素质。

  接下来谈第四十九位的刘方这个人。这个人在《隋唐演义》中完全没有出场,那他是怎么样的人呢?虽然他对文帝的统一天下也有贡献,但他主要的功绩乃在炀帝时代的海外远征。

  本来,刘方是生于北方的人,在隋统一天下成功之后,他当上南方的太守,特别是在西历六○四年他对中南半岛进行了远征,目标乃是占领这个国家。

  在此时,他来到相当南方的地方,与敌人的象部队进行作战,获得胜利之后凯旋。只不过,由于南方的水土毕竟不合,他在回师途中身亡。说到前往南方与象部队作战的人嘛,刘方乃是第二位,第一位则是马援。

  再来谈到第五十位的张须陀。隋时代也有许多十分著名的名将,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这些人,而想要把他们都写到自己的作品中,不过由于想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在此就以张须陀做代表。

  这个人在《隋唐演义》中,也是个不错的角色。

  本来张须陀一开始也是位小官,只不过他一直到五十岁左右都没有办法好好出仕,连一个州的太守相当不上,而只不过是个副手的地位。就在这时,发生了饥荒,民众一一死去。此时,官仓中的米粮虽然非常多,但如果要开官仓救人的话,需要皇帝直接许可,因此必须要派使者前往都城,在获得后帝许可后才能开官仓。然而这样往复大约需要十天的时间,在这期间,饿死的人只会不断增加,根本没办法等这么久。于是,张须陀独断地打开了官仓,将其中的米粮配给民众,以防再有人饿死。只是,打开官仓再怎么说都是一条罪状,于是他便遭到了弹劾。没想到炀帝却称许张须陀做的好,而原谅了他。这个炀帝在后来虽然是个有名的暴君,但是他对张须陀的态度倒是非常宽大。

  其后,当国内卷起大叛乱之时,张须陀以太守身份将各地群起的叛乱军一一打败。这也是《隋唐演义》中有的故事,当时秦叔宝及罗士信等勇者就位于其下,援助张须陀平定了许多乱事。

  也因此,我也真的蛮喜欢像这样的人物,不知道他是在哪里学得战术和武艺才成为勇将的呢?由于这个张须陀正好位于天下的中央部位,因此他能够一一打败四方的乱军,对于隋的持续统一相当有贡献。

  关于罗士信这个人,他虽然有在《隋唐演义》中出场,但在正史中还有不同的事迹。当张须陀募集义勇军之时,有个十四岁的少年也前来要求加入,在此张须陀以没有合于你身体的锁甲为由要他回去。而这名少年,也就是罗士信,就愤然地当场穿上了两倍重的锁甲。不但穿上大人的锁甲,而且还穿了两层,让一直站在旁边的张须陀不由得笑出来,说道:我知道了,就把我的马送给你吧!此后罗士信便一直跟在张须陀的身边。

  张须陀这个人在平定了许多次叛乱之后,便成了抗隋之人的眼中钉,认为如果不解决这个人的话,就难以成就大业,只是总是胜不了他。在此时,有个名叫李密的人物出现,在他的计略之下,张须陀最后战死于沙场上。当时,张须陀的军队为叛军所包围,张须陀虽然成功脱出,如果这时他一个人逃跑的话,应该是可以成功的,然而他却无法放下他的部下,因而再度前往救援。脱出包围之后又再回头,再脱出之后,回头看到部下尚有几个被困在包围之中,他又再度跑回……就这样持续了五、六次,虽然几乎将兵士们完全救出,但自己也因为力尽而亡,让所有的部下和兵士皆不由得流下泪来。

  从这段故事中可以看出张须陀真的是个很爱护部下的人,光从受到部下的爱慕这点看来,就足以将其列进名将之列了。而在张须陀死后,叛乱军立刻就占领了隋帝国的中央部分——炀帝在这时则逃到了南方,与北方的都城再也无法取得联络——就这样,隋再也不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国家,也因此,虽然有些夸大,但随着张须陀的死,统一帝国的隋也告终了。

  ※       ※       ※

  高颎

  ?~纪元后六○七年。渤海(今河北省景县)出身。当初是出仕北周武帝,后来在隋兴起时登上丞相之位,致力于国家创建。虽于平定事业中活跃,惟后来因受告而失势,最后更服罪致死。由于人望甚笃之故,因而惋惜的声音甚多。

  ——《隋书》卷四十一《高颎传》、《北史》卷七十二《高颎传》韩擒虎

  生殁年不明。河南东坦(今河南省新安县)出身。北周、隋之官僚。韩家为北周名家,具为将军世家,韩擒虎还通于文才,出仕北周太祖具有军功,因而自新安太守累进至仪同三司新义公。武帝时代则随其讨代北齐,到了隋时,则跟随文帝远征江南,立有不少功勋。顺道一提,在唐代由于不用“虎”字,故称为韩擒。

  ——《隋书》卷五十二《韩擒虎传》

  炀帝

  姓名为杨广。纪元后五六九~六一八年。隋第二代皇帝。炀为带有恶逆意味的皇帝谥号,但他喜好学问,进行减税,还为了南北统一将各地运河连结而完成了大运河,在政治上也有其业绩。然在另一方面他也具有豪奢的性格,除了在各地建筑土木工程外,还极力于高句丽的远征,因此造成百姓的负担也是事实,最后竟导致隋的提早灭亡。究其原因,除了他缺乏辅佐的亲族之外,也因他憧憬江南之文物而使得政治衰废,再加上官僚派阀抗争激烈,最后还发生高达礼部尚书地位之杨玄感叛乱,使得国内不安定。

  ——《隋书》卷三、四《炀帝纪》、《北史》卷十二《隋本纪》刘方

  ?~纪元后六○五年,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出身。一开始仕于北周,惟在北周、隋交替之际立下功绩而当上大将军。其功绩特别在于外国远征上,他与周边之民族作战,于六○四年远征林邑,并占领其首都。惟因全军染上风土病,后来自己也死于归国途中。

  ——《隋书》卷五十三《刘方传》、《北史》卷七十三《刘方传》张须陀

  纪元后五六三~六一四年。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出身。本来即以善政官僚而有名,亦参加了隋末的战役。除生来果断之外,又再加上勇猛善战,在许多战役中获得胜利。惟后来在与李密之战中败死。

  ——《隋书》卷七十一《张须陀传》、《北史》卷八十五《张须陀传》 
 


人生意气 唐时代(前)
 
  好了,我们继续来看《隋唐演义》的世界吧!隋与唐虽然像是不同的王朝,然而隋炀帝其实和唐的李渊乃是母系的表兄弟,因此其实这也可看做只是同族之同的帝位移动而已。

  总之,在这样的乱世中,群雄四处并立,也因此优于武勇的人也存在于各地,当然,也有些人是有意图地选择君主,然而大部分的兵士却只是单纯地跟着军队,而随着这些军队不断改变其君主,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在各阵营间游走。

  在此,第五十一位的李靖登场。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用说是百人了,就算把百人削到只剩十人为止,他也应该还是在十人之中的名将。

  这个人如前所述,虽然有一位有力的养父韩擒虎。只是韩擒虎这个人是个不太明白人情世故的人,因此就算他的位置很高,但在隋的朝廷中总是怀才不遇。因此李靖这个人也没有很好的遭遇,在韩擒虎死后,更是失去了后盾,也更难以出仕了。

  如前面所言,李靖一直到五十岁左右都爬不上去,不过,他曾有一次被请到前面也曾提到过的杨素家中,述说着自己的军事理论。杨素十分佩服,敲着自己的椅子说:卿有朝一日必将坐上此位,认同了他的才能。只可惜在还没有为他做些什么之际,杨素便已死去。根据《隋唐演义》的故事,杨素的小妻对李靖一见钟情,就想跑到李靖那儿,然遭到其拒绝,因而杨素自然也没有要担负李靖未来出仕的义理。就过样,本以为将会终老于田野的李靖正巧遇到了唐高祖李渊对炀帝起了叛旗。李渊本人倒是对于这件事十分磨菇,不过他的儿子李世民——这时方才十七、八岁的年纪——却赶着父亲的屁股,认为起事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因此就举兵起事。

  炀帝对于悦乐之事可说是什么都喜欢,他特别喜欢以奢侈的行列至各地去旅行。除了数万的兵士以外,还有其他的官吏以至于宦官、甚至连女性都要几万人随着他以各种装饰弄得美美的一同前进,因此他的来本身就是一种麻烦。而当炀帝前往北方巡幸时,北方的突厥突然攻击而来,因而受到了包围。由于城池被围困,因此炀帝也没有办法脱逃,随着食粮的减少,突厥的攻击也一刻一刻地加紧,这时部下提出了一道计策。就是在流经城内的河川中将信顺流而下,流出城中,刚好这封信被上个带着马在河边饮水的少年所拾,这位少年就是李世民。在看到了这封信后,得知皇帝处于危机之中,如果能够加以解救的话,就能够获得奖赏,因此李世民就向父亲报告,并组织了援军前往救援。正巧这时突厥的食粮也差不多将尽,且知道隋之援军很快就会从各地赶来,继续待在此地也是无益,于是就退兵而去。

  而当李世民率领援军到达后,虽然是拣现成的便宜,但毕竟还是救驾成功,没想到炀帝这个人却早就把要给赏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兵土们就没有获得任何奖励。看到这个情形的李世民,这时就看出这样的皇帝迟早会不行,这也是有名的故事。

  就这样,他在十几岁时就随着父亲起兵,在二十几岁时就取得了天下。在中国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二十几岁以实力取得天下的,就只有楚的项羽及李世民两人。而相对于项羽一代就遭灭亡,唐则延续了近三百年,因此说他是空前绝后的霸王也不为过。

  接下来回到李靖的故事。就算他之前都非常怀才不遇,但他本来还是打算为隋效忠的,当李渊起来叛乱的时候——姓李的人在此真的出现了很多——他本欲通知炀帝,结果却被发现而被捕。从李渊看来,李靖是个间谍,因此就想要将之处刑。这时李靖大叫道自己乃是隋的臣下,只不过是想要对隋尽忠而已,如果因为这样就要杀他的话,那又何以取得天下呢?听到这段话的李世民,就对父亲说原谅这个人吧!而把李靖留了下来。

  不过,在《隋唐演义》中,这个场面却完全没有任何记载。

  在我重新读了一下《隋唐演义》后,还发现刚才所提的、李世民在河里拣到求救信而前往援助炀帝的故事,也没有记载于其中。因此,不由得让我有这个作者到底有没有读过正史的疑惑。也许他是读了许多的稗官野史之类的,然后再重新将之建构,不过该不会没有读过正史吧?

  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李靖成了李世民的部下。根据《隋唐演义》的设定,当时李世民为十七岁,而李靖则刚好比他大三十岁,也就是四十七岁。而李靖在与李世民相遇后,就以独一无二的军师之姿活跃。

  接下来的是第五十二位的李绩,这个人可以和李靖并列为唐的两大军师。他和李靖不同,从年轻时就有名望,怎么说呢?原来他自十七岁前就组织叛乱军起来反抗炀帝暴政。只不过,由于他真的太年轻了,因此如果以自己为头的话实在不太好,就以他人为统领,而自己则掌握实权,一次次打败隋军,可说是个令人感到恐怖的少年。

  这时,被李绩推为统领的,是一个名为翟让的人物,这也是《隋唐演义》中的世界。

  而在此虽然称为李绩,其实他的本名乃是徐世绩。因此在作品中也常被称为徐军师。

  顺便一提的是,翟让和徐世绩所起兵的山寨,名为瓦岗寨。既然是堆瓦为岗,那想来也不会是座高大险恶的山地,如今这儿也是河南省的一处重要之地,往东南西北之交通四通八达。在中国民众文学的世界中,与《水浒传》的梁山泊相同,这个所谓的瓦岗寨,也是一种世外天地的象征。

  这瓦岗寨的军队,正是让之前曾经提过的隋最后之名将,也就是第五十位的张须陀战死的那支军队,而也因此,瓦岗寨便上举成名。

  在这儿,翟让这个人当然是并没有什么作为,实际指导作战的人乃是李密。这个人虽对炀帝发起了叛乱计划,但也因失败而被捕,在护送的途中又巧妙地逃走。后来就在群雄之间来回,伺机取得天下。在《隋唐演义》中,对于这一方面就有详细描述了。

  在此,李密就以打倒了张须陀的男子之名声,震惊了天下。于是这座瓦岗寨也不断有一些向往这种乱世非法气节的勇者投靠。于是瓦岗寨就把原来在山上的城寨根据地移往较靠近洛阳的地方,建立了魏这个国家,而李密就成了魏公。

  这时,在《隋唐演义》中并没有出场,而是在其他的书中出场的,有所谓魏的五虎将军。这指的就是秦叔宝、单雄信、王伯当、程知节、罗士信等五人,这是《三国志》的书迷们应当会感到欣喜的设定。

  其他还有一个文官魏征,因此这时魏国人才的丰富可说是相当了不起。

  魏成立之后立刻就包围了洛阳,号称军队三十万,支配着天下的中心地点。这时乃是西历六一八年的事情,而当时李密已有大概会取得天下的感觉了。

  只不过,李密本身是个对自己的才能非常有自信的人,他首先把翟让,也就是这一派最初的统领给谋杀了,因而造成人心的离异。根据《隋唐演义》的设定,当时魏征、秦叔宝、以及徐世绩等都对唐持有好意,认为唐总有一天会统一天下。而李密由于看不过去,就把这一帮人都赶了出去。没过多久,李密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所打败,状况非常糟糕,把至今的势力在一日之间完全失去。李密在苦思之后,就无可奈何地投降给了李渊。只不过,李密并不是个可以待在他人之下的人,在经过一个月左右,他就背约逃跑,而在途中因遇到伏兵而被杀害,当时年仅三十七岁。

  这时,所谓的魏之将军,由于大举归顺于唐之故,是以对这时的唐来说,尤其是在军队方面,也是一举经过强化。

  如果李密这个人能够用心,不要逞强与王世充作战,而保存势力的话,那么历史将会如何转变就令人难以预测了。顺道一提,在日本也有以李密为主角的小说,那就是狩野朝美所着的《隋唐阳炎赋》。

  这时的李世民是为秦王,而李渊则为隋的唐国公。因此在李渊即位的时候,就以自己的封地而自称为唐。

  而在徐世绩与李密不和之后,就领着自己的军队,还在城的附近徘徊时,李渊就放话希望他能够投降于唐。不过徐世绩说道,就算自己与之不和,但毕竟是李密的部下,因此并不希望在未透过李密的状态下归顺,而让李渊非常感佩。

  接下来,在六一九年初,徐世绩终于降唐,这时方才二十六岁。而唐也给予其厚遇,赐予其国姓李,因而改名李世绩。不过也在此就直接改称为李绩,这乃是因为对其君主李世民表示尊敬之故。

  就这样,李绩自十几岁起便当上叛军的指导者,在天下有相当的名份,而在三十六岁时,则当上了唐的军师。故他和李靖不同,是个在年轻时就有名声的人。

  接下来看到第五十三位的秦叔宝。这个人在年纪上比李绩大个十几岁,在《隋唐演义》中,乃是北齐某将军的儿子,不过是否属实就不知道了。我想也许他根本是个无名的庶民出身也说不定。只不过,他自年轻时就因武勇与孝顺而知名,关于这一点,在《隋唐演义》中也有说明。

  一开始,当秦叔宝还只是军队末端的兵士时,他的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