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想,燕王晚饭就又多吃了一碗,搞得大郎还以为自己的厨艺突飞猛进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每到周四就不想码字,怎么破

 第169章 忙碌

    接下来的日子里; 赵甲指挥着一群人,开始重点修整燕王府的大门。这可是燕王府的脸面工程; 别的地方暂时搞不了,起码也得把大门搞得富丽堂煌一些。

    让人一看; 就知道这里是燕王府; 而燕王自己却一点儿也不在意,燕王府会弄成什么样子。就好象那不是他的家一样,整天跟着大郎东奔西跑的; 活生生把自己整成了个小跟帮。

    搞得大郎在本地认识的人; 都以为燕王是他的伙计。因虽然燕王是为了掩饰身份; 外貌也乔装过; 基本不担心有人认出来。他好象还极喜欢这样的生活; 天天跟着大郎走街串巷,谈生意; 跑得带劲极了。

    大郎不得不劝他,“王爷; 这些生意上的事情; 我们慢慢来,您还是抽点空过去看看王府吧。”

    “不急,本王有的是时间,明年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走啦,走啦,还是先去把那批货弄回来再说。”燕王不以为然的摆摆手,又兴冲冲的往外地跑。

    与大郎一起来的商队; 并不太大,有些大生意他们也做不了,但他们在这一带跑得多了,门路多,有些生意自然就找上门来了,但他们又吃不下,见大郎有意思就全部转介绍给大郎了。商队已经起程走了,留下的几笔大生意,燕王十分感兴趣,大郎心里却有点担心,毕竟燕王手下的人,并没有厉害的经济能手,就凭他和燕王自己,他怕这么大的生意,会亏掉。

    “王爷,您真的想吃下那些货吗?”大郎有些担心的问。

    “为何不?”燕王反问。

    凉平府这么穷,他自己不想办法增加收入,就靠此地的税赋收入,又如何养活这么一大群人?皇帝把他扔到这个穷地方来,显然就没想过还要拔银子给他。他带来的近四千人,每年光是吃吃喝喝就得花多少银子啊,他不早点自己打算,还能指着皇帝帮他养吗?要是连自己的人都养不活,他这个燕王也不用当了。

    “可是,讲做生意,您手下有这样的能人吗?我能力有限,不能担任此重担。”大郎直言道。

    燕王皱眉,他当然也明白,可是做生意讲究的就是时效性,最先做的人才有可能拿到最大的利润。不然,等别人都做起来了,你再来跟风,还能落下多少好处?并且,他也想先试试看,自己手下能不能找出些这样的人才来。

    他身边全是一群只会打仗的武人,保家护院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人,毕竟现在是和平时期,又不要去打战,养着这么多,总要给大家找些事情干,不然大家太闲了,迟早要出乱子。并且,他也得想法子解决大家的生活问题。

    “先试试吧。总得踏出这第一步,才知道能不能行啊。”燕王说。

    “王爷,您看能不能先一样少收点,咱们先试个点,慢慢来。”大郎想了想,建议道。

    他自然知道燕王的处境,一个人要养着近四千人,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况且这凉平府如此穷,知府与本地的一些土族还占据着大量的资源,想要收服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燕王想在这里舒服舒服的过日子,首先就要保证自己的收入来源,否则坐吃山也空,而且他还没有山可以吃呢。

    燕王心里合计了一下自己的钱袋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的身家并不丰厚。他一直在打仗,每次所得大半上缴了皇帝入国库了,小半分给在前线拼命的将士们了,他自己虽然也拿了一点,但加起来也不过几万两而已。

    在京城呆了一年,皇帝除了赏赐了一些东西之外,并没有给他多少可以直接拿来用的财物。如果真把手头的银子全拿去做生意,要是亏了本,可就麻烦了,这么多人如何养啊。

    燕王和大郎出去谈生意了,而在京郊庄子上的辛湖,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京了。年底了,庄子上也没什么事情要她管着了,家里也有些不少事的得等她回去处理。这一整年,她基本上呆在庄子里,只是每逢平儿他们三兄弟在家休息的日子,才回去住两天陪陪他们,弄些好吃的好喝的,一家人在一起热闹两天。

    其他的时间,她都呆在庄子里,管理着田间地头的事情。庄子里的人一开始还有些欺主耍精的,都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了,不听话的,太精滑的人也被她轰走了。反正干农活,她自己就是一把好手,根本就不用担心搞不好。

    主子们基本不在家住,陈府也用不上那么些下人仆妇,她干脆把一部分年轻力壮的人带到庄子上来干活了。只留了几个必要的下人,在胡妈妈的带领下,守着宅子呢。

    马、王两位姑姑,跟着她到了庄子上,平时除了贴身照顾她之外,也跟着学习一些农事,帮她分管着事情。两人以前虽然没做过这些事情,却也觉得格外有趣,庄子上可比京里自在的多,没那么多的规矩,空气也好,两人还住得很开心呢。一开始辛湖还怕她们不习惯,是打算把她们留在京里的,但两人跟过来后,却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大部分的田种了主要粮作物,留了两块田种菜,还栽了不少果树,养了成群的鸡鸭,几头耕牛,一群羊,几头猪。整个陈家平时所需的吃食,基本都从庄子上获取,不怎么拿银子出去买,确实也给她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吃不完的东西,她都拿出去卖了,多少也能换些银子回来。

    在辛湖的精心打理下,两处庄子的收成都还算不错。刨去一家人吃喝之外,所剩下的东西,还卖了一百两银子呢。

    带着两车东西和几名下仆,辛湖赶在腊月里回京城了。陈府有胡妈妈打理,一切都照应的好好的,她一回家来,就立是热闹起来了。

    “乡君,您总算回来了。”胡妈妈欢快的笑道。

    辛湖每个月也回来两三天,但因为她不常住在这里,整个陈府基本上关门闭户的,没有客人往来。但现在入腊月了,几家亲近的人家也是该走动起来了。主人不在家,总是不太好,所以辛湖也是瞅着日子回来的。

    “有什么事吗?胡妈妈。”辛湖问。

    “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进腊月了,也该准备年货了。您和几位爷也该裁制一些新衣裳了。”胡妈妈说。

    辛湖点点头,回房去换衣服了。回到京里,该要的打扮还是要的,可不能象在庄子上那样随意了。

    等到平儿三兄弟回来后,她把算好的帐本拿出来,对他们三兄弟说:“我已经算好帐了,今年还算不错,有一百两银子的节余。你们过来,每人算一遍。”

    她平时也会教这大家学习算帐,其实他们家的帐目很简单,不象别人家那么多那么繁杂。她总共就记了两本帐,一本就是平时的开销,一本就田庄上的产出。还有一些实在太琐碎的小笔开支,根本就没有记。

    平儿三个人都用算盘,他们平时也会学习算学这门课程,打算盘都是小意思。但辛湖却不学,因为她一向用现代所学的计算方式,普通的加减乘除,足以对付这些帐目了。

    平儿三兄弟早就学会了她的算法,在接过帐本后,每人很快就算出了结果。

    大宝还乐呵呵的说:“大姐,你这算法比我们学堂上学的算学有用方便的多。”

    “那是当然。”辛湖笑了笑。这里的人可不会用阿拉伯数字,而他们家记帐却用这种符号,这帐本拿出去,外人不仅看不明白,也根本就不会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他们自己家人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人都算完了,答案都与她的一样。

    辛湖说:“大郎说过,结余给你们两个,这一百两银子,大宝和阿毛各拿五十两去存在钱庄里,把存单拿回来给我,我先帮你们保管着。”

    大宝和阿毛两人商量了一下,说:“大姐,就这么一点儿,还是你拿着吧。这马上过年了,家里也得要买些东西。我们平时的花用够多了。”

    “买东西的银子我有啊。这是你们该得的,先存好了,留着以后给你们娶媳妇。”辛湖笑道。

    说起来,平儿年纪也不小了,但家里现在这副光景,而且她也认为迟些成亲比较好,就还没有相看人家呢。谢夫人曾经提过一嘴巴,但也觉得平儿现在功不成名不就的,又没什么产业,想说门好亲也不容易,还不如等他考中了举人再说亲。而大宝和阿毛两个年纪还小,再拖几年也没事。

    大宝和阿毛都有收入,特别是大宝还有个亲娘舅在,时不时的还捎些东西给他,他手头就格外宽松一些,只有平儿是个穷光蛋,还得靠辛湖拿银子给他花用,所以大宝和阿毛俩就商量着把手头的银子分一点儿平儿。

    平儿哪里肯要,大郎在京里时给他的零花银子,他根本就没花完,他平时节俭,而且新朋友也不多,需要应酬的地方少,花不了多少银子。

    “我有啊,平时的花用都足够的。你们自己拿着吧。”平儿推辞道。

    “你们别给他了。我和大郎会贴补一些给平儿的,以后慢慢也给他置办一点产业,往后他也一样会有私产的。”辛湖替平儿解了围了。

    其实平儿也不算完全吃白食的,他是个秀才,每年还有点朝廷发下来的补贴,基本上也够他花用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收拾屋子,准备过节了。

    平儿担心的问辛湖:“这都快过年了,大哥怎么还没回来?”

    辛湖微叹了口气,说:“兴许他不回来过年吧。”这段时间没收到信,她也搞不清楚大郎要不要回来啊。

    “过年都不回来吗?大哥一个人在外面怎么过年?”大宝问。

    “就是,这天都下大雪了,路上也不好走。”阿毛说。

    “哎哟,他是个大人,你们还怕他饿着啦。也说不定,明天就回来了呢。”辛湖笑着安慰大家,其实她自己心里也希望大郎能回家过年。况且现在冰天雪地的,独自一个人在外边,确实也很艰难。

    几人正说着,大郎的书信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人等二更吗

 第170章 收徒

    虽然早就猜到大郎会去凉平府帮燕王; 但真正收到这封信,众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然他独自一个人在外面跑也不是个事,而且独自一个人; 出门在外; 大家总会不由自主的怕他有什么事,都没有照应。

    虽然大郎写回来的信,都是说这里好玩; 那里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但大家心里都明白; 就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他也不会告诉大家; 只会自己独自一个人扛。辛湖有时候想给他写信,都无从寄起; 就是想劝他放宽心,也没机会说。他居无定所的; 一路漂泊; 唯一的音讯就是他写回来的信。

    大郎是个很务实的男人,不会也不可能给她写些甜言蜜语的私人小儿女情话回来,他写的信都是公开的,全家人都看还不说,还拿给谢大人他们看。每每接到这样的信,辛湖都会暗叹自己这算是在谈恋爱吗?一点儿浪漫的情怀也没有。有的只是老夫老妻的平常。对于自己还没有结婚就已经步入了老夫妻的模式,辛湖觉得很无奈。

    这次; 大郎信中提到他开始做生意了,准备从凉平府贩些东西回京城卖,再从京城贩些东西从凉平府卖,并且还让辛湖在京里帮他找找看有什么东西,又便宜又好卖。好象他自己马上就要大展身手,要做出一翻大生意似的。

    虽然表面上看他是自己想做生意,不过特意提到了凉平府,大家也就明白了,他并不是完全为自己做的,如果他自己一个人做,根本就不需要弄这么大阵势。不过既然是帮着燕王做的,他也就是相当于燕王手下的一个管事。

    辛湖很同意他这么做的。燕王毕竟是个亲王,在凉平府也需要人手,给大郎找份正经活儿干着,总比他独自一个人在外面跑好得多。而且他这样在京城与凉平之间往返,既能顾得了自己的事业,又能照顾一下家里,着实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

    看了信后,辛湖立马拿着信,带了点儿从庄子上带回来的物产,去了一趟谢府。

    自打燕王离京后,为了避嫌,就再也没与谢大人通过信了,并且大郎的这封信也是燕王离京后的第一封信,虽然没正面提过燕王,但其实辛湖都能明白大郎去凉平府了,谢大人自然也能明白。

    所以,谢大人看完信后,心情也好了些。 “这也不错啊。燕王也确实需要专门的人打理这些庶物,大郎在他手下当个管事也不错了。”谢大人说。

    现在以大郎的身份,肯定是不能当官的,甚至在京里呆着都极不自在,给燕王做个管事是条极好的出路。这毕竟是燕王的心腹,以后有机会了还是可以再打算,说不定哪天大郎就又起来呢。

    谢大人在内心里是十分希望燕王能早日在凉平府扎稳脚跟的。如若不出意外,凉平将是燕王及他的子孙后代的地盘,而燕王只有非常强大才能保得住自己的地盘,甚至惠及他们这帮子燕王带出来的人。

    大郎信中说的不详细,根本就不敢说得太清楚,只说了自己无事可干,就跟着商队混着日子,学着做点小买卖,走南闯北的四处看看。

    安庆朝经历了几年的战乱与灾荒,民间并不富裕,国库更不充盈,因此从皇帝到民间都并不打压商人,甚至还给了商队一些便利,鼓励大家行商。所以,大郎说自己做些买卖,也没有人认为不好。再者自己人都清楚,他这是帮着燕王做呢。

    “哎,阿湖,你有一手好厨艺,完全可以弄两个方子给大郎,让他们先在凉平府开个点心铺子,又或者酒楼也行啊。那地方穷,肯定也没有人吃过你会做的点心,生意肯定会好。”谢夫人说。

    辛湖做的点心,可谓是天下一绝,吃过的人就没有不爱的,只可惜辛湖并不多做,能吃得上的也只有极亲近的几户人家而已,外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她会做那么多好吃的。

    就拿厨艺来说,辛湖会的实在太多,什么菜系都会几手,一个人可比得上好几个大厨子,光她手中的菜谱,想要支持一家与众不同的酒楼,绝对没问题。

    论起做生意,大家都不如谢夫人有头脑,干脆辛湖就与谢夫人商量起来,谢大人也在一边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决定帮大郎一把,其实也是帮燕王一把。反正燕王混得好了,他们都有好处,就算以后在京里呆不下去了,他们也能到凉平府去过日子。

    “还有,他说凉平府茶叶便宜,还有不少苗人的手工艺品也非常精美,在京里开家专门的杂货铺子,生意只怕也不会太差。”谢夫人又说。

    “恩,那边也还有些特产,都是京里没有的,价格也便宜,弄过来也不怕没人要。”辛湖说。

    两个人兴致勃勃的谈了好久,最终定下了几个方案。

    一是辛湖弄几个方子,先做点心,试试水,要是好卖,就可以开酒楼了。

    二是弄些京里的高级衣料子过去卖,甚至辛湖设计的那些可爱的被套,寝俱都可以拿出去试试。

    三就是弄些翠竹村的精美竹器去卖。

    “那就这样说定了。衣料,寝俱等物就由我来准备,我也趁这股东风,先开拓新市场,赚一把。

    你先回去弄点心,得找个可靠的人先教会,再派过去当大师傅。竹器反倒最简单了,直接派人去翠竹村收了就完事了。”谢夫人说。

    “好。”辛湖点点头,兴冲冲的回家了。

    有了大事要干,她也充满了斗志。

    “胡妈妈,马姑姑,王姑姑,我想教个做点心的弟子出来。你们觉得厨房里的人,哪个最可靠,也最有灵气?”辛湖一回到家,就把三位管事婆找过来商量。

    “乡君,是打算收个正经弟子吗?”胡妈妈问。

    这正经收弟子,还得有个正经的程序,可不象平时在家里,她随便指点一下厨房的人那样简单呢。

    “算是吧。”辛湖说。

    正经弟子,可是要正经拜师的,往后对师父可得当父母长辈一样的孝敬着,如果被判师门,也将会是极大的罪名,甚至受到世人的唾弃。辛湖也是想着,既然要教个人出来专程到凉平府去当点心师父,这个人绝对要可靠,她可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教出来的人,往后去帮别人赚钱。

    “正经弟子可不能马虎,乡君怎么想着要收弟子了?”马姑姑好奇的问。

    辛湖的厨艺是一绝,身边的人都知道,但她一直没有说过要正经教哪个人,就是厨房里的人,她也不过是随意指点一下,也不禁着别人看她怎么做,但想要学到她的水准,却也相当困难,所以一到有客人来,又或者一家人都在家时,她都会亲自下厨,弄几道拿手好菜。

    “大郎想在凉平府开个点心铺子,总不能我自己去做吧。”辛湖说。

    “大老爷现在这样的处境,在凉平府生活确实算是最好的选择了。这样说来,这个点心铺子,就有可能是大老爷的安身立命之本了。确实要找个可靠的人,才行啊。”胡妈妈说着,把厨房的那几个人,都仔细的想了一遍,却没觉得哪个人合适。

    年纪大的吧,不一定乐意背井离乡,千里迢迢的去凉平府,并且还有可能一去不回。年纪小的吧,又怕不定性,容易受人哄骗,把辛湖的绝门绝技给漏了出去。虽然说这些人都是签了卖身契,完全靠主人家做主,但总得他们自己心甘情愿,才能真正的办好事。

    “乡君,只怕这个人不好找啊。”胡妈妈叹了口气,说。

    王姑姑也在一边直点头,如果是在京里开家点心铺子,完全可以在自己家厨房里找个人来做,也不担心这个人会做出什么有损主家的事情来。毕竟这个人还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并且辛湖随时可以再教一个人出来,但到了凉平府,大郎不可能天天盯着这个人,并且凉平府就指望着这个人,也难保这人不会持才而傲,弄出些事情来。

    “有这么难吗?”辛湖惊讶的问。她虽然明白这事有难度,但却没想到胡妈妈与王姑姑居然这么为难。

    胡妈妈和王姑姑点头,表示这事不好办,毕竟家里厨房的人就那么三个人而已。

    “看来我只好找谢夫人要个人了。”辛湖头疼的说。她并不想事事找谢夫人帮助,而且谢夫人已经把衣料这一块全包揽过去了。

    突然,马姑姑扑通一声跪倒在辛湖面前,说:“乡君,奴婢愿意,只要乡君肯收奴婢为弟子,奴婢这辈子绝对不会做出有辱师门的事情来,并且奴婢也已经过了成亲生子的年纪,老家也没有亲人,这辈子都得指望着乡君过活。”

    “哎,快起来,这象什么话。”胡妈妈马上示意王姑姑把马姑姑拉起来。可别把辛湖吓着了。马姑姑是辛湖身边的有身份的高级管事,虽然是奴婢的身份,但辛湖向来很给她脸面的,还真没让她这样跪过。

    可马姑姑却不愿意起来,又说:“奴婢这是真心话,奴婢就爱看乡君做点心,这辈子奴婢还能学会这个新鲜活,也算是没白活了。”

    她这么一说,胡妈妈与王姑姑也确实想起,她的确是很喜欢辛湖做的点心,每次辛湖做点心,她都在一边忙前忙后的跟着打下手,辛湖本来也不藏私,做的时候也会给讲一些要点,只是她一时没有机会去自己试,如果真让她学,还确实是个很好的人选呢。起码,她已经有一些基础了。辛湖做点心时,因为有她帮助,厨房的几个人除了能做些粗活外,并没有接触到最机密的步骤,反而马姑姑却全程从头看到尾了。

    马姑姑眼巴巴的看着辛湖,辛湖沉吟片刻,说:“如果你真要当我的弟子,学会了就得去就凉平府,帮大郎做点心铺子了,说不定这辈子都无法回京城了,甚至都不敢随便接触外人,你确定自己不会后悔?”

    “绝对不会。”马姑姑想都不想的就回答了她。

    辛湖点点头,说:“行,我就收下你这个弟子了。”

    马姑姑惊喜若狂,连连叩头,嘴里直呼:“师父,请受弟子一拜。”说着,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连额头都磕红了。

 第171章 天下一绝

    “可不能这样随便就拜了师; 改明日还得好好的举行拜师会,请见证人; 规规矩矩的才行。”胡妈妈又说。

    “那是,我这也是先把名份定下来。”马姑姑开心的笑道。

    她反正已经拜了师; 辛湖也没不可能再反悔; 不过是找个机会公布出来。这个正式拜师会,其实并不会引起太大的水花,毕竟; 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个弟子含金量有多大。

    收马姑姑当弟子; 辛湖唯一的不满之处在于她的年纪; 比自己大了一轮的马姑姑还得叫自己师父; 令她有点不好意思。

    但胡妈妈,王姑姑; 马姑姑都不在意,她也就没有说出口。

    然后; 胡妈妈果然很正式的请了张婶婶; 谢夫人过来当见证人,还小办了一场宴席,把与陈家相熟的几家人都请过来热闹了一场。

    而谢夫人等人自然也就把辛湖收了马姑姑当亲传弟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