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千风水师-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看了一眼起身的姚广元,连忙微笑摆:“行了,姚皇兄,朕说笑而已,别忙活了。待在宫闷得慌,每天都是堆积如山的奏章,说来说去都是那些陈词滥调,朕看着就心烦。

  于是乎,便想出来透透气,走着走着就到你这了,哈哈!没想到,大千道长也在,一个得道高僧,一个天下名士,你们俩就陪朕聊聊天吧,哈哈!”。

  听到他的话,二人连忙躬身应是。看着他们有些拘谨的样子,朱棣不由得苦笑道:“朕又不是老虎,会吃人吗?你们俩至于这样嘛!

  都说了,朕是微服私访,不必拘泥于那些俗礼。坐下来,咱们放开了聊,呵呵!”听到这些话,二人方才慢慢回过神来,缓缓点头。

  除了梦与唐太宗的近距离会面,今天应该算是洪涛第一次,真正面对帝王了。并且还是一位杀伐果断的帝王,一时间难免有些紧张,不知所措。

  龙源这家伙倒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对此倒是满不在乎。朱棣出言逗他,小家伙的话,也总能让这位永乐大帝,开怀大笑。

  慢慢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融洽,先前的紧张慢慢消失。朱棣倒也说话算话,没有摆出一丝帝王的架子,和二人谈笑风生。

  原本道衍并不会如此,奈何今日洪涛在此,他才显得一时无措起来。毕竟,平时他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有一丝越轨之举。洪武年间的血腥教训,他可是心知肚明的。

  这位永乐大帝,虽然并没有他的父亲铁血,但心狠起来,也是丝毫不会顾及情面。尽管平时两人独处时,朱棣经常会以皇兄来称呼,但他可不会真以皇兄来自居。

  如此的话,他怕是也活不了那么久了。片刻后,洪涛好似想到了什么,突然微笑开口言道:“陛下觉得,洞庭西山之上的银针茶,配上岳阳城里的白沙泉水,味道如何?”。

  朱棣听后,不由得双眼一亮:“大千道长居然还携带有这两种东西,不错,甚合朕意,哈哈!”龙源听后更是发出清脆的笑声:“我师父身上的特产还多着呢,嘿嘿!”。

  洪涛听后不由得笑骂道:“臭小子,当着皇上的面别乱说,行吗?”朱棣听后笑道:“怎么着,莫非你还怕,朕会贪没你们的东西不成?哈哈!”。

  洪涛摆讪笑道:“贫道怎会如此想呢,呵呵!”说着洪涛轻轻在左指上一抹,顿时桌子上,出现了一堆东西:四个金杯,一把紫砂壶,壶装满了白沙井水,另外还有一小包银针茶叶。

  对于别的东西,众人都不在乎,可是这金杯子,却是让朱棣与道衍不由自主的拿起来观看。片刻后道衍不由得出口赞道:“精美,绝对是古物呀!”。

  朱棣亦是点头:“嗯,以朕的眼光来看,此杯怕是有千年了”朱棣看着上面古朴的花纹,不由得感慨着。对于洪涛随意取出这么多东西,二人还是能勉强接受的。

  毕竟以他们的地位,与这样的人还是能有些接触的。洪涛微笑点头:“陛下果然目光如炬,金杯乃是贫道灭除阴鬼时,西汉的一位前辈所赠之物。

  皇上,大师,不妨品尝一下,这银针茶的滋味,呵呵!”说着洪涛开始驾轻就熟的操作起来,不消片刻,便已是茶香扑鼻。众人就这样耐心的等待着,脸色平静。

  然而,朱棣的内心,却已是震撼不已。他原本已经高看了洪涛,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以礼相待。没想到此人,比他想象的,还要厉害的多,居然能灭杀阴鬼。

  更有甚者,还能得到什么西汉名士的欣赏。对于这位西汉的修行人士,朱棣首先便想到了那个张良。或许也只有此人,才会将后,留到千余年之后吧。

  洪涛的话语打断了朱棣的沉思,只见他将每个金杯甄满后,微笑开口:“陛下,大师,李太白曾有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今日我们虽没有美酒夜光杯,歌舞琵琶声。但在这宁静的寺院,饮下这金杯的香茶,倒也是另有一番惬意,呵呵!不若皇上暂且放下,那许多的凡尘俗事。

  体验一番我道家的逍遥,长生之道,云游四海之心,如何?”。朱棣听后微笑点头:“此言大善,朕今日便效仿大千道长一次,放下这红尘羁绊,尽情宣泄一番。

  如今朕再也不是什么永乐大帝,而是一个凡俗的过客,闲看人世沧桑,红尘万丈,哈哈!”说着朱棣端起茶杯,道衍亦是感慨道:“陛下能如此想最好。

  能暂且放下帝皇荣耀,让心灵稍缓,释放疲惫,对陛下来说,是最好的解药”这些话别人虽然不一定能懂,但朱棣却是十分清楚,好友的用意。

  因此,他亦是微微点头,举起茶杯浅饮起来。一时间,一股清凉之气,将疲惫都吹散了几分。更有甚者,就连他内心的那丝隐痛,都减轻了不少。

  朱棣忍不出开口道:“好茶,果然是好茶,宁心静气,抚平伤痕,哈哈!”看着朱棣脸上隐藏的那一丝伤感,洪涛感觉此人,并不像众人所认为的那样洒脱。

  片刻后,朱棣再次感慨道:“大千道长,这世间存在所谓的长生吗?”。

  

  


第321章 永乐大帝(下)

  洪涛接着言道:“众所周知,人死后,魂魄也会跟着消散。然而,这个消散,却不是说完全的烟消云散,而是会留下一丝残魂。若是执念够深,残魂和记忆还会存留的更多。

  机缘巧合,条件合适的话,残魂甚至能存留千余年。这个贫道就无需细说了,咱们主要讲下香火愿力成神的缺点吧。佛家讲因果,接受众生的虔诚信仰,自然也要承受无尽的因果。

  有因果,自然就要偿还,如此方才不会承受,因果之力的业报。这也是那些庙宇之神,显灵的原因,目的就是,消除这种所谓的业报。

  对于佛家的因果,贫道了解的也不多,就不与陛下详述了。其二便是同化消散的危机,众生的愿力,浩如烟海。

  而个人之力却十分有限,很容易迷失在这个,所谓的愿力海洋之中。人的执念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上的孤舟,不但要经历过风雨雷电的考验,还要有明确的方向,才不会迷失,顺利到达彼岸。

  如何能保证自己,渡过众生的愿力之海,那便是执念足够强大,足矣战胜一切阻碍。并且时刻坚持住自己的信念,不言放弃,方能携带更多的记忆,飞升天界。

  人的死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记忆的消散。一旦记忆消散,即便魂魄永存,也已经是毫无意义了。因为,那已经是另外一个人,和你没有半点关系。

  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就是考验陛下的执念,是否坚定。若是皇上能一直坚持住那种信念千百年,那贫道可以保证,陛下能获得另一种方式的长生”。

  听到此处,朱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长言之有理,朕今日也算是长了见识呀!”道衍也是惊讶开口:“道友果然是博学之士,竟然连佛家的因果之道,都了解呀!”。

  洪涛微笑摆手:“对于佛学,可谓是博大精深,贫道也只是略知一二罢了,谈不上了解呀,哈哈!既然这理已经讲透彻,贫道下面的话便好说了。


第322章 天寿山皇陵(上)

  至于朱棣大兴土木,建设武当山,为后世留下一处,庞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事,都是后话,暂且不表。且说洪涛离开庆寿寺,返回廖府时,天色已经大亮。

  虽然一夜没睡,但好在二人皆非凡人,丝毫不见疲累。路上,洪涛与龙源二人边观景边相互攀谈着。只听龙源开口言道:“爹爹,你为何要让朱棣老头,把什么宫殿,建在咱们武当山呀?

  要知道,他的侄子朱允炆还在武当派呢。现在,朱棣满大街的找他,莫非你要让他们叔侄相见不成?源儿现在真搞不懂,你到底要做什么了,唉!”。

  听到小家伙的话,洪涛神秘一笑:“臭小子,若是贫道的心思,随便就被你猜到了,那还了得,哈哈!告诉你也无妨,朱棣虽然算不上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皇帝。

  这也是贫道帮他的一个原因,另外就是,以我的推算,此人也具有一定的仙缘。助他一次,也算是贫道,顺应天道大势的行为。

  可以这么说,即便是我不出,将来还是会有人,给他出这么一个主意。既然如此,哪又何乐不为呢,同时还能让老朱家,欠大千门一个人情。

  贫道迟早是要离开地球,踏入星空,总要为大千门的延续,做点贡献吧,唉!”龙源到现在才知道,洪涛竟然还有这样深层次的打算。

  他也没想到洪涛的一个举动,居然能想的如此深远,都延续到门派数百年的传承了。随后,洪涛微微一笑,开口言道:“至于你所担心的,他们叔侄想见的麻烦。

  贫道早已想过,如今这个朱允炆,早已被暮尘大哥,安排在一个秘密的地方。这二人一生都不会有相见的会,除非那所谓的宿命之仇,全部消散”。

  听到洪涛如此说,龙源的担心才算是消散。小家伙也知道,若是昔日的建帝重新出世,怕是要天下大乱,重新变天了。老百姓也要跟着遭殃,永乐盛世也会不复存在,毁灭于战火。

  二人边走边聊,很快便再次回到廖府之内。凑巧的是,刚好赶上廖均卿,下朝归来。老头热情的将洪涛二人,引到府,又顺捏了一把,龙源粉嫩的小脸蛋。

  只听廖老头开口言道:“今日老哥发现,皇上精神不太好呀!略一推算便知他一夜未睡,待在一个寺院与人聊天。再结合你二人也是夜不归宿,赶在这个时间归来。

  老哥哥我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昨晚你们俩和皇上在一块吧,哈哈!”洪涛刚要回答,龙源便抢先说到:“臭老头,你敢跟踪我们,小心龙爷去皇上那告你状哦!”。

  听到小家伙之言,洪涛无奈的摇头苦笑:这个臭小子,嘴这么快,没个把门的。现在倒好,不打自招了,唉!只见廖均卿哈哈大笑:“行呀!你要是想去就去吧!

  老夫这两天刚好皮痒了,哈哈!老弟,什么话题,能让皇上与你们谈一夜呀!真是的,连老哥我都很好奇呢,给我聊聊呗,嘿嘿!”。

  洪涛也没想到,这老家伙也会如此八卦,不由得讪讪一笑:“也没有什么事,皇上就是对道学感兴趣而已。于是乎,贫道便止不住,搜肠刮肚,与他讲了好多了,呵呵!”。

  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龙源却故意打岔道:“爹爹,你胡说,皇上明明是选妃,拿不定主意,让你帮着参谋一下的,不是吗?”

  “臭小子,别乱说,选妃的事与贫道何干?”

  “怎么没关系,爹爹不是自称阅女无数吗?”

  “什么阅女无数,再胡说八道小心你的屁股啊!”

  “一说到痛处,就使用暴力,哼,不理你了”说着小家伙不由得做了个鬼脸,躲到廖均卿身后。此时,老头被这二人,乱八糟的话,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不过,他定然不会相信他的什么选妃之言,皇上都五十余岁了,那还有那么多这方面的心思。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有,怕也会力不从心了。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众人谁也没想到,当初金陵四美的贾静姝,居然会在不久后进京,被朱棣意外见到。从而成就了后来的贾贵妃,对此龙源也是惊呆了。

  没想到一句玩笑话,竟变成真的了,就连洪涛也有些无语。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且说洪涛看到这小子,越说越离谱,唯恐这廖老头想岔了。

  于是,他赶紧转移话题:“廖老哥,你上次勘测的皇陵选址,在何处呀?方便带贫道前去一观吗?”说到这个话题,龙源大呼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这次打死,源儿也不藏起来了”。

  听到他的话,洪涛内心不由得一笑。不过,表面上却是扳起脸:“看你表现了,哼!”小家伙看到洪涛的脸色,吓得一缩脖子,可怜巴巴的望着廖均卿。

  廖老头哪里受得了这个,连忙缴械投降:“好好好,让你去,你爹爹不当家,廖伯伯说了算,嘿嘿!”龙源听后,欢呼雀跃起来,一脸崇拜的看着廖老头。

  看到这小子如此,廖均卿不由得笑骂道:“臭小子,还让你说这道士的坏话,活该,哈哈!行了,你爹爹逗你玩的,今天休息一晚,明日老夫就带你们前去皇陵。

  这里现在刚刚修建,没有那么严格,以老夫的身份倒也可以畅通无阻。再说,如今我们也就是去查看,地形风水罢了,无需前往皇陵驻地,哈哈!”。

  洪涛也是不由自主的点点头:“也对!”随后众人微笑着进入客厅之,便一块享用起午餐。洪涛所说的这处地方位于万寿山,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大明十陵。

  明十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距京城约50公里。自永乐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

  其间20多年,这里先后修建了1座,金壁辉煌的帝王陵墓、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第323章 天寿山皇陵(下)

  明十陵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

  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是明朝第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陵最早和最大的一座,乃是朱棣与其徐皇后的合葬墓。明定陵是明代第十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陵墓。

  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

  第二天,廖均卿早朝归来,便陪同洪涛二人离开了府邸,前往昌平而去。为了不引起太大的轰动,众人自然是骑马前往,如此一来,速度上也是稍微慢了一些。

  为了防止突发情况,廖均卿还是向皇帝言明了此事。就说洪涛对皇陵的风水好奇,想要前去一观,需我陪同,或许要耽误两日。

  如今朱棣感念洪涛的大恩,外加这又是一位世外高人,自然不可能搞什么破坏,于是,便欣然恩准了此事。众人一路奔来,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方才来到这座天寿山。

  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后来被朱棣选做帝陵,方才更名为天寿山。来到山,人烟稀少,众人再也没有任何顾忌,将马匹拴在一处,施展身法穿梭于群山之间。

  廖老头对此已然了如指掌,自然不会再跟随二人前去。洪涛和龙源纷纷腾空而起,飞跃群山,屹立于空,鸟瞰整个皇陵的风水格局。

  看到这二人的飞天之能,廖均卿不由自主的轻声言道:“这才是逍遥世间的修道之人呀,老夫此生是无望了,唉!”说着他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黯淡之色。

  片刻后,二人相继从空落下,来到廖老头身边。洪涛还没开口,龙源便言道:“老头眼光不错呀,哈哈,连爹爹方才都忍不住对你赞赏有加呢,呵呵!

  听他说,皇陵背后延伸的方向乃是燕山吧。也可以说此龙脉是燕山余脉,自西北绵延而来。而曲折的山水,缓缓自平原两侧流出,又有青山龙虎砂护卫。

  面环山,抱水之势皆备,同时山间明堂广大,部水土深厚,确实是不错的风水宝地呀!呵呵!”廖均卿听后,脸上流露出得意之色。

  洪涛先是赞赏的看了一眼龙源,而后看向廖均卿,叹息道:“廖老哥,此地的好处,方才源儿差不多都已说过。下面贫道要向你泼一盆冷水了,呵呵!”。

  廖均卿听后,不由得诧异开口:“老弟莫非看出了什么不妥吗?”洪涛微笑点头:“确实有些地方不甚完美,不过,这天下间哪有十全十美的葬地呀!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这自然造化之地呢?先天的不足,还是难以避免的。总而言之,此地保大明两百年基业,还是不成问题的。

  我也了解廖老哥的苦衷,时间紧迫,外加南京明孝陵,确实不适合再葬皇帝了。毕竟格局已经定了下来,或许一切皆是天意吧”。

  廖均卿听后,亦是一叹:“是呀,还是老弟知道我的心思。当初选址定在这里,开挖金井时,挖到了地泉,突然出现了涌水现象。

  老弟也知道,在这风水学上,金井便是龙脉的落穴之地。属纯阳,龙穴之所在,是不可能有出水现象的。若是有,那就只能说明,此处并非龙穴。

  当时,皇上震怒,说老哥是欺君罔上,欲治我的罪。还好老兄我灵一动,迅速推开一卦,告知皇上:金井之下,有一对石鲤鱼,和石盆存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事并非为凶,而是一种吉祥征兆,鲤鱼借地涌甘泉恭贺陛下。古语有云,鲤鱼跃龙门,便可化身成龙,翱翔九天。陛下将信将疑的派人继续向下挖,果然发现了石鱼和石盆。

  如此才算是相信老哥所言,我也算是从此逃过了一劫呀!”即便是现在说着,廖均卿还有些心有余悸,可见当初的危,定然特别惊险。

  洪涛听后亦是感慨道:“伴君如伴虎呀,果然不假。我本以为陛下如此重视廖兄,不会真正治你的罪。如此看来,廖兄曾经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廖均卿摆摆:“无妨,好在如今都算是过去了,皇陵已经在建,徐皇后也安然下葬。为兄心里的石头,总算是彻底放下了,哈哈!

  老弟,还是说说你对这皇陵建址的独到见解吧”洪涛微笑摆:“什么独到见解呀,老哥抬爱了,咱们共同讨论下它的风水格局就是了,哈哈!

  老哥且看,这个所谓的天寿山,乃是无尽燕山的余脉。余脉者,龙之尾也,龙尾之地气,分散驳杂,自然不如龙首。即便如此,保元不灭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前提是不能出现太过昏庸的君主,此乃其一的弱点。其二,老哥再看,此处的风水龙穴,也就只有那一处,将来永乐大帝的安寝之地。

  除了此地之外,其他地方都不足以葬帝王,哪怕是王侯,都显得有些勉强。这其便是咱们面前这条蜿蜒小河了,此河格局太小,帝王者,应面江河而卧,方能俯看千秋万代。

  有此河在,后世帝君怕是要出一些,气量狭小的君主,导致大明亡国呀!最后一点,便是正对皇陵的这条大道,路者,剑也,更何况是宽阔的官道,此乃利剑是也。

  典籍所载的十不葬地,便有不葬沟源绝境,便包裹这路剑。虽说有溪流阻隔,但此水太过窄小,不如长江大河,还是不能阻挡路剑的侵袭。

  因此,贫道判断,后世帝王,多出一些短命的贤德君主。若非如此,怕是大明还能多延续百余年吧。唉,时也,命也,天意呀!”。

  廖均卿听后,也是叹息一声。毕竟大明京师在此,不可能再寻往别处选址,若不然他也不会选择在此处了。


第324章 回返途中

  只听廖均卿又叹道:“勘址完后,我回京复命。当时,向陛下言起,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

  望陛下高张慧目,广迈皇风,以仁德爱万民,方能实现大明的长治久安。名为夸赞之语,实则无奈之言。我也是希望历代皇帝行仁德,张慧目,多任用一些贤德之臣。

  借此来弥补先天上的不足,多多延续大明的基业。怕是到头来,人算也不如天算,人力终究对抗不过天呀!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强求不来!”。

  洪涛看了一眼,摇头叹息的廖均卿,出言安慰道:“廖兄过激了,能保两百余年基业的葬址,已经是风水宝地了。你有什么可叹息,自责的呢?

  再说,风水格局只是一部分而已,有句话叫做事在人为。关键还是要看,当朝君主的能力呀!若是历代皇帝,都如永乐大帝这般,大明千秋万代,亦是不在话下啊,哈哈!”。

  廖均卿听后,不由的苦笑道:“怎么可能,老弟净胡说”看到廖均卿笑了,洪涛顿时放心下来。龙源看了一会皇陵的格局,沉思一下言道:“我怎么感觉,这大明中后期,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现象呢?

  莫非是要有什么人专权,好似还并非女人,不Y不阳的,什么东西?”听到他的话,洪涛二人差点一头摔倒在地:什么东西,这小子地祖上身了吗?

  连这个也能看出来,不Y不阳,你还不如直接说宦官专权呢?二人心里不由得撇撇嘴。众人又观看了一眼,浩大的皇陵修建现场,便决定回返。

  众人看了一下天色,廖均卿无奈摇头道:“看来今晚咱们要在客栈留宿了”洪涛二人随意一笑,对他们来说,住客栈乃是稀松平常,如同家常便饭一般,并没有什么不适。

  随后,众人跨上马,直奔路上的一个小镇子而去。此镇沿官道而设,经常有朝廷的大队人马通过。毕竟皇陵在建,运送一些物资还是特别必要的,因而镇子倒也算比较热闹了。

  众人来到这里,寻了一个条件上佳的客栈住下。只可惜,天色渐晚,只剩下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