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路烟尘-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时,在场诸人,尽皆愕然。
    不用说,这些道人来这马蹄山之前,早就将这张家老小底细查得清清楚楚,都知道这醒言在那饶州城花月妓楼之中,充作乐工——所谓“士农工商”,这妓楼与乐工,在这俗世之中,却还在那商人之后,都属那最不入流的低下行业。
    若说那灵成子与张天师,只将这少年招入道门,倒还有几分情有可原;道法广大,本就为世上众人所开。但现在这妙华宫的长老,竟将自己的掌门爱徒,便就此许配给这少年——对这有些惊世骇俗的举动,在场所有人,都有些始料未及。
    而那当事人之一的妙华宫卓碧华,听得师叔此言,心中却是又羞又恚,老大不乐意。只不过,听得玉善师叔说得这般斩钉截铁,显是来这之前,便已得到自己掌门师傅的应允——一想到这,这位素来傲如霜雪的妙华宫翘楚,现在竟有些晶莹泪水,直在那眼眶中打转!
    正在诸人稍一愣噔之际,却忽听得一连串清脆的嗓音响起:
    “呀~却要恭喜醒言,娶得这般如花似玉的女子!”
    伴随着这串清泠如泉溅溪石般的声音,众人见那茅屋门扉之处,如云般飘入一位及笄少女。
    醒言瞧都不用瞧,一听这声音,便知这人便是那位现已与自己颇为熟稔的龙宫少女,灵漪儿了。
    其实,这灵漪儿早已到来,已在那门外站得一会儿。只是少女见得屋内人多嘈杂,不便进来,便立在那石坪之上,听着屋内众人争论。
    只是,方才听得妙华宫的那位道姑,竟要将自己的女弟子,当场许配给醒言,也不知怎的,这灵漪儿却觉得这事万般的别扭无理,一时忍不住,便莲步轻移,进得屋来。
    “呵~灵漪切莫取笑。”
    见得灵漪儿进来,这醒言的脑筋也似活泛起来,当即便转向那正自等着答复的玉善道姑,谦声说道:
    “多谢道长成全美意;只是此事万万不可。”
    醒言此言一出,众人皆是讶然。只听这少年继续侃侃而谈:
    “且不说小子全然配不得高徒,不敢因此便亵渎唐突了佳人——更何况,这婚姻大事,原不可草率;小子也从未起那娶妻之意。”
    “唔?”
    这下轮得玉善诸人愕然——当然,那上清宫诸人,却是顿时松了一口气,心中俱都谢那上清教主有灵。而现下那位心情大好的清河老道,更是没口子称赞:
    “哈~说得好!相交这么多年,老道果然没看错——醒言小哥果然是那尘世中的大好男儿,从不贪着这些个……”
    只是,这句话却没能说完——清河老道正瞥到方才进来的那位美艳不可方物的少女,便将那“美色”二字,硬生生吞落肚里。
    经得老道清河这句未竟之言的提醒,现在众人对这少年拒婚之事,却是俱都恍然,一齐朝那灵漪儿看去。这仔细一注意,众人心中尽皆忍不住一声赞叹:
    “端的好人物!”
    众人只见这刚刚进来的少女,颀身玉立在那里,身姿绰约,眉目如画,真是位秀曼都丽、韶媚非凡的好人物。更兼得,这灵漪儿为访醒言家庐,特地换上一身水袖珠襦的明黄湖裙;现在这一身明珑珠衫,左右袖带飘飘,真是恍若那传说中的散花天女!
    现在这在场诸人,包括那妙华宫的玉善、卓碧华在内,俱都以为自己找到方才少年拒绝提议的真正原因——有此满身仙灵之气的烟媚少女,醒言这一农家少年,又复何求?
    说起来,那卓碧华虽然容貌气质,也俱都一流;只是现下与这灵漪儿先天的仙灵之气一比,却还在观感上,有种说不出来的参差。
    “看不出来,这个平凡无奇的山野少年,竟能识得这等好人物——也不知她是谁家子弟!”
    众人心中俱都赞叹称奇——却不曾想到,少年醒言方才那一番话,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醒言正不知众人为何都是一副若有所得的模样,但对于这几位道长的争执,少年却是突然想到一个还似不错的妙法:
    “各位道长,且莫争执——俺倒想出一个法儿,可来解此困局!”
    “唔?啥法儿?”
    “不如……贵教三家道门,便一起在这马蹄山上修立道观如何?”
    “呃!”
    听得这提议,众人皆都默然——醒言却不知道,这上清宫、妙华宫,与那天师宗,虽说都是同出道家源流,但多少年来却是个争竞的局面。更何况,这上清宫与天师宗,原本确是一门,但曾因在修道理念上,发生过不可调和的争讦,才导致这天师宗远走蜀中鹤鸣山,形成现在这三足鼎立的局面。
    醒言却不晓得这些内情,才提出这调和法儿来——却是有些一厢情愿了。
    当下,这原本热闹的屋庐内,便是有些冷场。
    见此情形,醒言也知道自己刚才那提议,很可能是个比较愚蠢的主意。
    正当这气氛有些沉闷,却忽听得屋外渐有锣鼓之声,鸣击而至。
    众人正自纳闷,忽听得屋外有人高声断喝:
    “马蹄山张氏一家,速速出户听旨!”
    呀!原来是有圣旨颁下来了。
    一听这声宣喝,张氏夫妇与那少年醒言,不敢怠慢,赶紧出得屋门,跪伏在这石坪上接旨。
    而其他诸人,却不便出门,便还待在庐内——只是,那妙华宫、天师宗诸道,觉着有些奇怪的是,听得有圣旨颁下来,这上清宫的灵成老道,满脸尽是喜色。
    瞧他神色,这道显是嘉勉之辞的圣旨,那接旨之人,便仿佛他自己一样——
    很快,众人的疑惑便有了答案。
    这颁旨之人,正是那饶州郡城的姚太守。这道圣旨,便应是他昨日所说上奏祥瑞的回应了。只是,醒言却没想到这圣旨来得竟这么快。
    这朝廷的旨意甚长,字句多是骈四骊六,看来定是朝中哪位文学高手的杰作了。对于醒言一家来说,前面那些个华丽辞藻既听不太明白,也没啥实在意义。倒是那接近尾声之语,总算点到那重要之处:
    圣旨中提到,马蹄山有此祥瑞,自与这张氏一脉的历代韶德有莫大关系。因此,朝廷体恤此情,特豁免马蹄山张氏世代徭役,并赐上等绢帛十匹、黄金白银各两盘,以示嘉勉。
    跪了那么长时间,就这句听得最明白。当下,无论是老张头夫妇、还是那少年醒言,俱都乐得合不拢嘴!
    如果说这些个赏赐还在情理之中,那圣旨最末的几句话,却大大出乎在场所有人的预料——除了那灵成老道以外。
    原来,这圣旨最末提到,这马蹄山突然屹立云霄,也是那自然造化之神功;幽微灵秀之地,自当与那道德高深的观宇相配。一番铺陈,关键便落到下面这句:
    “朕久闻那罗浮山上清宫诸羽士,勤谨修持,道德渊深。若马蹄张氏,有意捐献灵山,予我道门,便当以上清宫为先。”
    一时间,这还在屋庐之内的妙华宫、天师宗诸人,俱都似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
    特别是那天师宗的张盛天师,那张红脸膛之上,现在却现出些青白之色。只不过,毕竟是一派宗主;这些许失态,只在那一瞬之间隐现——但还是被那站立一旁的龙宫少女灵漪儿,恰好看到。
    而那饶州太守念完圣旨,一挥手,便有左右奉上皇帝所赐的金银绢帛。然后,这姚太守又特地嘉勉了醒言几句,便即告辞下山而去。
    待醒言一家人回到屋中,众人尽皆道贺。
    贺语渐落,却是那先前有些憋屈的妙华宫卓碧华,现在忍不住说道:
    “还要恭喜灵成师伯;这下便省得那四海堂副堂主之位。”
    见得这妙龄女道姑如此说话,灵漪儿却是听得有些不顺耳。这位也是素来倨傲的龙族公主,正要出声为醒言打抱不平,却听得那上清宫的灵成子呵呵笑道:
    “师侄女此言差矣;俗世人且谓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上清宫之人,又如何会来食言;那上清宫‘四海堂’副堂主之职,自是虚位以待!”
    “碧华不可无礼;玉善管教不严,倒让灵成道兄见笑了。”
    却是那玉善师姑,也觉这卓碧华说得有些过分,便出言表示歉意。
    “就是哦~其实这区区一个副堂主,却也不在醒言话下……”
    灵漪儿正看不惯那女子的冷嘲热讽,见得她长辈这般说,便也稍稍替醒言鸣了鸣不平——在这四渎龙宫小公主的心目中,这上清宫一副堂主之位,也确实算不得啥。
    只是,她这般心直口快,于灵成子等人面上却有些不好看。醒言这点人情练达还是有的,赶紧截住灵漪儿的话,生怕她再说出什么不妥的话来:
    “灵漪且稍住——”
    于是众人俱都看到,这位说起话来自有一股莫名威势的少女,听得少年此话一出,竟是不再出声,立时便安安静静的待在一旁。
    且不提众人暗自称奇;只听少年继续说道:
    “其实这上清宫的声名,小子早已是如雷贯耳;只是我张醒言年少人卑,恐当不得如此大任。”
    “醒言且再莫谦让,这事如此便算说定!”
    见现下这般情势,恐怕自己不答应,反而于这上清宫面上不好看了;醒言只好躬身拜谢:
    “既然道长如此说,小子如果再作谦让,便似作伪了。”
    说得这话时,少年心中不禁想到昨日姚太守那一番话。那“秉志凌云”、“爱惜羽毛”之语,便似还在耳边回荡——这饶州少年张醒言,也读得这几年诗书,却也是才智之士;现在得此良机,心中如何不喜?
    “恭喜醒言哦~当上堂主也!”
    却又是那少女灵漪儿,笑盈盈跟少年道贺。其实,这龙宫公主也非一毫不知世情;相较醒言现在这妓楼乐工身份而言,那上清宫的副堂主之位,两者之间可谓是霄壤之别了。
    现在这灵漪儿,正是由衷的替醒言高兴。
    “咔嚓嚓”
    正在这时,却听得那天上一声霹雳——伴随这开春第一声惊雷,众人见得那屋外,霎时间便是细雨绵绵。
    “呵~好一个‘喜闻惊雷听春雨’!恐怕这老天,也在替醒言小哥高兴呢!”
    说话的却是这天师宗的张盛张天师;只听他继续说道:
    “借得这声春雷,贫道也要恭喜小哥,今日入得我道门中来!”
    看来,这张盛张天师,为人甚是豁达;现在虽见得自己争这马蹄山无望,虽是一时烦恼,但现在已经完全放下心怀,上前一揖,真心诚意的向醒言道贺。
    “多谢天师!”
    见这一派宗主过来行礼,只慌得醒言赶紧还礼。
    “呵~还要恭喜灵成道兄。”
    这张盛张天师,却又向灵成子道贺。
    正在众人皆以为天师是在贺那上清宫,得在这马蹄山修立别院之事,却听得张天师指着少年醒言,道:
    “今日更要贺上清宫,得此良徒。”
    话音落地,便即戴上竹笠,招呼左右天师宗弟子,冒着满天的风雨,竟就此下山而去。
    众人正自品味张天师这话中涵义之时,却听得那绵绵烟雨中传来一阵踏歌之声: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这些却是那国风之句;虽然这词句甚悲,但众人听得这歌声,却有种说不出的豪迈;这嘹亮的歌嗓,和着这绵无边际的初春烟雨,滚荡崩腾于这茫茫天地之间,久久不绝。
    待歌声渐渐隐去,这妙华宫的玉善道姑,也起身告辞。
    见这几位道姑也没甚避雨之具,醒言与那张氏夫妇,倒是出言挽留;醒言说这屋外风雨正浓,不如歇下一起吃了中饭,待那风停雨住之后再走。
    听得少年如此说,却是那玉善道姑,含笑谢绝:
    “多谢小哥好意;不过倒也不必担心,这区区的风雨,却也阻不住我妙华宫诸人!”
    说罢,却见这玉善师姑、与那卓碧华几人,鱼贯而出,走入这漫天风雨中——也不知她们使的什么法儿,却见那些个雨丝风片,只在妙华宫众人左右飘飞,却是一丝一毫也沾不到她们身上——
    在这如丝如愁的满天春雨之中,这些妙华宫的道姑,便此飘然下山而去。
    “呵呵,这妙华宫的诸位道友,果然是道法玄妙。”
    却是那灵成道长,回头对这正看呆了的少年,如此说道。却没见,那位正俏立一旁的少女,听得此言却是撇了撇嘴,甚是不以为然。
    “今日闲谈既过,贫道等人也不便羁留。待贫道回去略作筹划,择日再来贵山商讨诸般事宜。”
    醒言听得灵成告辞,又是一阵留客。其间,少年又提到这“风雨正稠”,不如等风雨停歇再走——那灵成道长听了,却只是呵呵一笑,道:
    “既然醒言已入我门中,那贫道便不妨使出些手段来,好让醒言得知,我罗浮山上清宫,也有些还算说得过去的法门。”
    说罢,便见这位上清宫灵成子,踱到这屋外石坪上,只稍一凝神,然后便将袍袖一挥——
    醒言只听得“喀啦”一声,见这庐前石坪上,竟是平地生出一道白虹,并且不断凝聚延展,便似一道拱桥一般,从自家门前石坪之上,直架到山脚下去!
    见这少年一家,看了自己这座雪光熠熠的“虹桥”,俱都呆呆愣愣的样子,灵成子也不多言,只微微一笑,朝他们一拱手,便与那上清宫诸人,视漫天的雨丝如无物,依序缓步走上这座弯如玉龙的虹桥,直往那山下悠然而去!
第五章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罗浮
    便如同做梦一般,这饶州少年张醒言,在他十七岁那年,便成为那名动天下的罗浮山上清宫“四海堂”副堂主。
    这求恳了多少年而未果的梦想,今日竟是一朝实现,实在叫人难以置信。
    这不,在刚开始的那几天里,醒言对这事儿,也常是半信半疑,甭说是什么副堂主,便连自己已然成为上清宫弟子,都有些不敢相信,常常扯住那清河老道,反复确认——弄得那老道清河,简直有些不堪其扰,以至现在远远一见醒言走来,便立马似那兔雉见了狼狗一般,赶紧绕道,仓惶而逃!
    只不过,多亏了这天下第一教高超的办事效率,不久便让醒言给吃了颗定心丸。在那个春雨绵绵之日,灵成子等人跨那白虹飘然而去后,只过了三天,便带来数位上清弟子,又在这饶州、鄱阳左近,募得大批木石工匠,便开始在这马蹄山上大兴土木。
    现在,醒言已经辞去花月楼那份乐工之职,整日便在这马蹄山上闲逛,与那些个上清弟子一起监工、巡查。
    只是,醒言本便是穷苦人家孩子,向来吃苦惯了;现在这啥都不干,只在一旁瞎逛的活儿,醒言倒反而很不习惯。于是,在这开始几天里,醒言便常常忍不住撸管扎袖,就要上前帮手。
    当然,少年这热心之举,在旁个上清宫道士眼里,却是大乖伦常;醒言每每多会被旁边的道人止住:
    “且住;想我等上清宫弟子,又岂能撸袖露臂,做这等俗事?没的堕了咱罗浮山的清名!”
    虽然,少年还是不太能理解,这顺道帮个忙、搭个手,也怎会就损了教门的清名。不过,这些个道人都可以说是自己的前辈,既然这么提醒,自有他的道理,现在也不必多劳心费神的去想。
    并且,往往这时候,醒言才会突然想起来,自己原来已是那天下第一大教的弟子了——而且,还是啥副堂主!
    据醒言这些天的观察,了解到这罗浮山上清宫,看来势力确实广大。不说别的,单那钱财一项,便十分广厚。像这诸般人工采买事宜,少年只觉着这银子,便似流水般花了出去;可那负责钱孥支出的清湖师叔,却是面不改色,浑当是街边买菜一般——这位未见过大场面的少年,看到这,每每都是匝舌惊叹不已!
    而那醒言相熟的老道清河,因识人有功,现也被委任为上清宫马蹄山别院的督建者,自此便告别那什么劳什子“饶州善缘处”的闲职了。
    只不过,在醒言看来,这老头儿虽然说担了重职,却还和往日一般,整日介悠游嘻笑,浑不把这些马蹄山建观之事,当成啥了不得的事儿,放在心上。这老头儿,隔三差五,便要拉得醒言去那饶州城中的酒肆里,喝上一番。
    这日子,便这样悠悠然然的过去。一转眼,便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现在,已到了那阳春三月之尾了。
    现在这马蹄山上,遍山苍翠,草木葱茏;满山青绿的山草灌木丛中,星星点点散布着各色不知名的野花,点缀着这恰似碧云染就的春山。上野的空气之中,到处都飘荡着春虫织就的细软烟丝,如雾,如絮——
    已分不清是花香、还是草气,现在这整座马蹄山野,便似都氤氲、蒸腾着一股让人心醉的气息,便如醇陈的酒酿一般。
    正是: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便在这大好春光中,这位才刚刚适应自己上清弟子身份的少年张醒言,却又听到一个消息;这消息,却令他又是半信半疑了好几天:
    原来,他那个远在罗浮山的“四海堂”正堂主,刘宗柏刘道兄,现已正式辞去堂主之职,归于那上清宫抱霞峰弘法殿,专心研习道家义法,冠得道号“清柏”。而他的空缺,则由上清宫目前任事辈分最高的“上清四子”一致决议:鉴于四海堂副堂主年少有为,恭勉勤谨,现正式擢升为“四海堂”正堂主,并望早日前来罗浮山视事。
    盯着这飞鸽传书而来的消息,醒言心中暗忖:
    “呀!这些日也只顾闲逛,倒还不知道,俺这四海堂中,竟还有其他副堂主。”
    于是,少年赶紧向旁边的清河老道讨教。
    听得少年如此相问,那老头儿却是哈哈大笑:
    “哈哈哈~我说张、堂、主啊!你有所不知,我上清宫这俗家弟子堂,好多年来却只有一位正堂主;而醒言‘道兄’你,则是这些年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副堂主!”
    瞧着一脸惊愕的少年,老道清河却更是觉着可乐,接着说道:
    “这‘年少有为’之语,不正是说你嘛!——难道还是说俺这个糟老头儿?哈哈!”
    “……”
    刚刚知道事实的少年,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恭喜恭喜!这下张堂主,可要舍出几杯松果酒给老道了!”
    这清河老道,自尝过醒言家那松果子酒,便对那清醇绵长的况味念念不忘,以至现在老惦记着醒言家的酒坛,一有机会,便极力起个因头,缠着醒言请喝他家家酒。
    “唉~要离开饶州了。”
    醒言一时却有些失神,没理会清河老头儿的浑缠。
    难怪醒言出神。说起来,他长这么大,虽然早就离别山野,去那饶州城中谋生,但无论如何,却还从没走出过这饶州地界。最远,也不过是去那鄱阳县鄱阳湖周遭走动——却也还在这饶州境内。
    虽然,醒言迫于家境贫苦,早已在那茶楼酒肆、烟花柳巷中谋生糊口,那南来北往、三教九流之人,也是见得多如牛毛;每每听得那南北的江湖商旅,说起那些个外地的奇闻异事来,他也是向往不已。但现在这“调令”到了眼前,真要让他远离故土家庐,去那远在东南的异地他乡,却还是有些不舍,或者说有些茫然。
    不过,待初时的怔仲一过,醒言转念一想,却又释然——正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能去那天下闻名的罗浮山上清宫修炼道法,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这可是他亲身的经历。现在竟有如此良机,又如何能逡巡不前!
    ——一想到灵成子道长显露的那手神妙法术,醒言更是心动不已!
    将此情形跟家中爹娘一说,他们也是大为赞成。虽然是山野村民,但并不意味着懵懂愚昧;他们也都是通晓情理之人。
    对于老张头夫妇而言,自那日看到几位道长在家门前显示的神奇法术,现在在他们心目中,这罗浮山上清宫的道士,个个都是神仙;如果自家孩儿也能去那儿修道,实在是几十世积来的福分——又哪有不去之理!
    正因着心中着紧孩儿的前途,在醒言对双亲言明不舍之意,却反倒被老张头夫妇催促,说老两口儿身子骨都还壮健,让醒言不必担心;既然那罗浮山的老神仙发来谕旨,那便要他早日动身,不要再在家中耽搁。
    听得爹娘如此明晓情理,醒言也甚为感动。因为,虽有那“好男儿志在四方”之说,但时下重孝,更有那“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起初跟爹娘提及此事时,醒言心里还是惴惴的,觉得自己此举,是不是有些不孝……
    既然爹娘如此说,醒言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好在,经得朝廷赏赐,现在家中也颇为富足。又免去了诸般徭役,这样老爹也不必出差受苦。
    只不过,醒言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又拜托老道清河,常常替他照应一下——现在因了自家那松果酒,这老道清河和自己爹爹老张头,却是熟稔得紧。
    既然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再回不到家中,醒言又推迟了几日行程,花得些银两,雇人将家中屋庐整葺一番,用那砖石将屋墙加固,这才放心。
    这几日内,倒是那灵漪儿,知道了醒言不久便要去那东南粤州的罗浮山,真个是山高水远,路途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