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宠婢-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是臣一时糊涂,犯下大错,求陛下恕罪!”
    胡亥满面揶揄,高高俯视着他问道:
    “先皇曾命你教朕判狱。刑名狱法,你再清楚不过。你且自己说说,你斩杀禁卫与侍官,执剑闯宫,当如何论处?”
    赵高依旧以头点地,语气凝重。
    “五马分尸……亦不为过……”
    谁知胡亥竟收了手中长剑,紧接着又道:
    “不过你运气向来不错。当年凤凰莲池你犯下死罪,先皇就毫不犹豫的赦免了你;如今朕为皇帝,你又犯下死罪,朕,亦要赦免于你,你可知为何?”
    赵高微微起身,却未敢抬头。
    “臣……不知……”
    “因为……”
    胡亥唇角勾起,邪笑着俯身凑近他的耳边。
    “朕喜欢看你这饱受折磨、方寸大乱的样子,更喜欢看你对母亲思之若狂、偏又求而不得的样子。朕就是要留着你,让你在一旁看着朕如何寻回母亲,如何与母亲快乐欢愉,而你,却永远只能‘看着’,就如彼时父皇健在时一般无二……”
    赵高跪在胡亥的脚前,面朝于地,为了控制自己的身形不因气愤而发抖,他几乎咬碎了满口的银牙。
    梁儿离开后,他原本混沌度日了一年,却在这一刻暗自立誓,定要快些将自己的势力培养壮大。
    胡亥这般觊觎梁儿姑娘,又这般践踏蔑视于他,无论如何,此人……都不可久留!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下逐鹿(二)【番外—高、亥、斯篇】

“启禀陛下……”
    忽然有人前来通报,却被眼前这场面吓了一跳,连声音都弱了好几分。
    胡亥最后瞟了一眼赵高,转身问道:
    “何事?”
    那人敛头,大声回话:
    “左相大人急奏,叛军已即将攻至荥阳!”
    瞬间,殿中众人皆是一凛,尤其胡亥更是脸色骤变,瞠眸疾言:
    “什么?叛军?快!快传左相李斯、右相冯去疾和大将军冯劫觐见!”
    当这几人风风火火应召入内之时,殿门口的三具尸体已被拖了下去。
    胡亥正襟坐于皇位,昭阳殿又恢复如常。
    李斯神情严峻,躬身上奏:
    “陛下,三川郡守李由派人飞报,贼军十万眼下已到许县,翌日便可达荥阳!城内三万士卒日夜修铸兵器,加固城墙,挖拓城河,防哨巡守。无奈兵力悬殊,存粮也所剩不多。望陛下速速派兵增援!”
    那镇守荥阳城的可是他最为看重的长子,如今就要以三万兵对抗来势汹汹的十万大军,李斯心里岂能不急?
    胡亥闻言大为震惊,竟倏的站起身来,倒竖着眉毛怒喝:
    “当初群臣不是说,那只是区区贫民,微不足道吗!为何竟会短短几月就将攻至荥阳?十万?他们竟有十万人马攻城?这也叫‘区区贫民’?”
    冯去疾连忙上前解释。
    “陛下,贼军多狡,定是在我方安插有细作,才会使得我们一直得不到真实的消息,低估他们至此……”
    事实上,一方面确有如此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胡亥早前避忌山东动乱,以至后来所有关于乱党之事各地御使官员便都不敢上奏了。
    可如此缘由他却是不能直言的。
    “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
    胡亥扬声斥道,又转而眼神闪烁,苍白着面色慌张自语:
    “不……荥阳不可破……三川郡是我大秦诸郡之首。荥阳是三川郡郡治,又与咸阳近在咫尺。若丢了荥阳,大秦……岂还能安好?”
    父皇才刚刚逝去一年,大秦怎可这么快就毁在他的手里?那母亲当如何看他?
    思及此处,他已丧魂落魄、六神无主,慌忙令道:
    “立即传令王离,带领长城军……”
    “陛下!”
    他还未说完,冯劫就出言将他打断:
    “长城军泱泱三十万,由上郡到九原要十日,走直道到达云阳要七日,等再从云阳到荥阳……恐怕荥阳早已……”
    闻此,胡亥恍然而悟:
    “对对……长城军赶不及……那这么说,任嚣和赵佗的岭南军也同样用不上了……那当如何是好?总不能将朕的五万禁军和咸阳守军调去吧?”
    冯劫正色而出。
    “自是不可行!眼下六国旧地纷纷自立,时局混乱,若禁军和都城的守军再动,唯恐陛下有失……”
    “可秦军主力全都赶不回来,那朕还能怎样!”
    胡亥气急败坏,万般不想承认自己执政不利,竟在关键时刻手中连可调度之兵也无。
    冯去疾思忖片刻,拱手谏言:
    “陛下,臣以为,若要击退贼兵,修造皇陵多年的少府章邯虽为文官,却是文武两全、精通兵法之人,可用。”
    可胡亥竟是一嗤:
    “右丞相,我大秦何时缺过良将?莫说那什么章邯,在你身边的大将军冯劫就是随时可用之人。朕要的不是将,是兵!兵啊!”
    但见冯去疾唇角轻牵,胸有成竹。
    “陛下稍安,章邯麾下就有现成的兵力……且足有二十万。”
    胡亥一怔,忽的惊悟:
    “你是说……那些修建皇陵的刑徒?”
    皇陵虽然已封,而因父皇和母亲皆喜梨花,故此他仍然留了二十万服役的刑徒在那里,继续修造以梨树为主的外部景观。
    冯去疾颔首躬身。
    “陛下,在我大秦,适龄男子皆服兵役,人人善战。无战之时可耕,有战之时可战。刑徒亦是如此。且据臣所知,章邯治理这些刑徒,多年来都如治军,按军中编制分派劳力。故而向来所治有素,事半功倍,他也是因此才得以位列九卿,坐上这少府的高位。骊山刑徒,看似闲散,实则正是一支隐藏的强军。”
    胡亥听后终于大悦。
    “哈哈哈哈……好,不愧为右相,果真能替朕分忧。就将那二十万刑徒曾犯的罪过通通赦免,封章邯为上将军,即刻率领这骊山大军前去解荥阳之围!”
    —————————————
    章邯收到命令,很快自骊邑出发去往荥阳,却在路上遇到了陈胜旗下周文的十万大军。
    两军随即开战,占据绝对优势的章邯分别在戏水、曹阳、渑池三战完胜,逼得周文持剑自刎。
    可章邯仗虽打得漂亮,却也耽搁了援助荥阳的时辰。
    而在荥阳的李由知道形势严峻,亲至阵前带兵防守。
    为稳定城内秩序,他组织百姓协助守城,并令人加强巡查,防止细作混入城内。
    很快,城外鼓角震天,以吴广为首的叛军便潮水般涌至城下。
    一时间,天空之中箭如飞蝗,城墙之外云梯频起,攻城之势赫然入眼。
    李由则指挥守城将士勇猛还击,拼死抵抗。
    而他也不愧为李斯最引以为傲的儿子,虽然叛军人数是他守军的数倍,可因他智勇双全,善谋善兵,几经激战,叛军非但没能攻下荥阳,反而伤亡惨重。
    眼见秦军还有二十万援军将至,吴广没有办法,只得撤回淮阳,却意外在撤军的路上被李由收买安插的细作刺杀,所率大军亦随之迅速溃散。
    而后,李由又率荥阳守军三万与章邯的二十万兵向东反攻至雍丘,共同击败邓说所率叛军,又在许城击败敌将伍徐,斩蔡赐、降宋留,转瞬就直抵叛军都邑大营淮阳。
    昭阳殿中,赵高俯首一揖。
    “恭喜陛下,荥阳之围已解,击溃叛军指日可待。”
    孰料胡亥未喜,却是一叹,说出一句无关此事的话来。
    “赵高,有件事,这几日一直让朕寝食难安。”
    赵高心中生出些许不好的预感。
    “不知臣是可否为陛下分忧?”
    胡亥缓慢起身,语气听着平稳,所言内容却是让人不寒而栗。
    “彼时,扶苏的尸首在被运回咸阳的途中罹难,意外焚于大火之中,如今那皇陵边的坟墓不过就是个衣冠冢。当初你说扶苏在民间影响甚大,恐会引起民乱,不易让人知晓他尸身无存,故而此事的知情之人都已被你尽数除去……”
    他一边说着,一边负手踱至赵高的身旁,轻瞥了他一眼后又道:
    “这陈胜吴广以扶苏之名举事,百姓也开始皆传他其实未死。而这两个目不识丁的下等贫民,却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壮大至此,还懂兵法战术,将实际军力掩藏得那般完好……你猜,在他们背后可否是有高人指点?”
    赵高微敛着头,眉间凝起。
    “陛下的意思是……?”
    胡亥又是一叹。
    “朕左思右想,倒是越想越糊涂了。是否扶苏真的没有死?那场天降之火,不过是有心人为之,掩人耳目助他脱身罢了……”
    说到后来,他有意降低了语速,眸光瞟向赵高,却见其面上淡定依旧,态度恭敬。
    “陛下怕是多虑了。当初去传诏之人曾是臣的亲信,定不会有失。”
    胡亥长眉一挑,似笑非笑:
    “哦?你为灭口竟连亲信也杀?看来此事在你心里,的确是甚重啊……”
    赵高心知胡亥已经疑心,但也知晓他无凭无据不会拿他怎样。
    “事关陛下及皇位,臣不敢疏忽。”
    胡亥若有似无的白了他一眼,又看向远处略有怅然。
    “你说……母亲究竟为何要走呢?”
    “臣……”
    “朕……!”
    赵高刚要说“臣不知”,却被胡亥正色相对、重重的一声截了去,紧接的一句更是字字都咬得极重:
    “定会将她寻回皇宫……永伴身侧……”
    躬着身的赵高狠狠一滞,抬头之时,只见胡亥已经转过身去,挥袖招来了殿侧两个很像梁儿的白衣女子,左拥右抱、调笑着向后面的寝殿走去。
    正当他双眸微眯,暗自切齿之时,就听殿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大喝:
    “赵高!”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下逐鹿(三)【番外—高、亥、斯篇】

“左相大人这是怎么了?”
    赵高一脸懵怔。
    李斯怒极,竟连殿前之仪也不顾,直言斥道:
    “你做了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
    闻言,赵高看似不经意的望了门口的内侍一眼,那人便立即悄悄将殿中宫人都引了出去,又随手轻轻关上了殿门。
    赵高眼眸微垂,淡淡一笑。
    “分明是左相大人出尔反尔在先,派人欲要行凶,下官才迫不得已杀了大人几个府兵,所为不过就是为了守诺罢了。”
    “当初本相答应梁儿时早已说过,若是公子扶苏不愿安分,我定当随时毁约。”
    李斯须眉紧蹙,双目圆睁,认定自己并无错处。
    赵高便也正下眼色,对上李斯,眸光灼灼。
    “昔日那二人双双归隐,下官私下派了人跟着,左相大人又何尝没有暗中命人紧盯?这些日子他是否安分,你应与我一般清楚。”
    “如今他人虽是安分,他的名声却不安分。逆贼以他之名反秦,叛军已然势如破竹,险些攻下荥阳,如若再不将他擒来枭首示众,一旦叛军再度整军而来,士气必将越来越盛,届时,秦则真的危矣!”
    李斯言辞凿凿,很是激动。
    赵高却是一嗤,冷眼相向。
    “可叛军已经败退,又何来越战越盛?依下官看,左相大人担心的恐怕不是大秦之危,而是你那宝贝长子——三川郡守李由吧。你是见章邯有勇有谋,怕李由被其抢了战功,所以才想要偷偷将那人绑去,在阵前杀之,以助你那儿子立下此战奇功,使他地位更进一步。”
    听他如此说,李斯霎时双眼滚圆,矢口否认:
    “你勿要以小人之心妄自猜度!”
    “小人?”
    赵高挑眉,摇头笑道:
    “我从不否认我是小人,难道左相大人认为自己是君子?我赵高可不似左相大人般自私自利,只要是我答应过的事,便绝不容有失,今次,也定不会让你如愿。公子扶苏……我会让他好好活着,比你我活得……都更久……”
    他笑目看向李斯,越说到后来,语意悠长。
    李斯愈发惊怒,上前一步疾言呵斥:
    “赵高,你怎可因为一个女子而不顾国之安危!大秦若亡,你可担当得起?”
    闻言,赵高揶揄甩袖,侧眸冷哼:
    “这话说得真是好听,就好似几月前与下官在平原津合谋篡改遗诏之人不是左相大人一般。那一日,左相大人怎么没有想过,大秦若亡,你可担当得起?”
    这一言彻底戳中了李斯的要害。
    他脑中一阵轰鸣,脸色铁青,颤抖着袖管指向赵高,微晃着身子愤然道:
    “你……!是!……是我一时贪恋权势,迷了心窍,然我今日定不可再继续糊涂下去。我这便面见陛下,就算被责欺君,丢去相位与性命,我也要在有生之年保大秦不灭不衰!”
    赵高眉心骤跳,暗道这李斯是铁了心要让胡亥知晓扶苏还健在的实情了。
    他心一横,索性一狠百狠,当机立断,沉下眸子扬声令道:
    “来人!将左相大人拿下!”
    还未及李斯反应,就已有两个禁卫入内将他制住。
    “你这是做什么?”
    他大为惊骇,赵高却看似笑得分外轻松:
    “既然左相大人这般不畏赴死,下官自是应当成全。只不过面见陛下就没什么必要了,陛下现在与美人玩得正欢,着实不便打扰,我看还是由我来代他送左相大人这一程吧。”
    “你说什么?你疯了?我乃大秦左相,你区区郎中令,安敢在这昭阳殿明目张胆的动我!”
    李斯怵目反问,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呵呵呵呵……”
    赵高一阵狞笑,举步凑近他的身前,幽亮的双眸直视他的双眼,慢悠悠的沉声认道:
    “左相大人英明,赵高……还真就是疯了……”
    刹那,李斯变貌失色,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只听赵高半垂着眼眸又道:
    “李斯勾结叛军,罪不可恕,将他押入大牢,施以重刑,细细审问。”
    那句“施以重刑”他咬得极是清楚。
    李斯心胆俱慑,挣扎着禁卫的钳制咬牙嗔呵:
    “不!你无权对本相用刑!陛下如若知晓,你之罪过便重可致死!”
    李斯含笑拱手。
    “呵呵呵……劳左相大人费心了,下官虽然官微言轻,却也做了多年的御前近臣。哪怕及不过左相大人遮天蔽日,但还是多少存了些自己的势力和人脉,如今也是时候拿出来用用了。左相大人放心,下官定会将大人之事遮得严严实实,定不让陛下知晓分毫。”
    他向禁卫使了眼色,二人得令,便将李斯拖了出去。
    “赵高!本相不会放过你!”
    直到李斯被拖出很远,这一句话仍旧清晰可闻。
    殿中,赵高双眸幽冷,负手嗤笑。
    “呵,究竟是谁不会放过谁?”
    忽的,他眸色骤凛,有如刀光。
    所有危及到梁儿姑娘的人,无论身在何等高位,全都得死……
    死无全尸……!
    —————————————
    将近黄昏,胡亥终于神清气爽的回到了昭阳殿,却被大殿中央双膝跪着的赵高惊了一跳。
    “赵高,你怎么还没走?又跪着作何?”
    赵高正身叩首。
    “陛下!臣有罪!”
    胡亥一怔,复而哼笑:
    “呵,你的罪多着呢。”
    他不甚在意的走至案前坐下,却在还未坐稳之时,听到趴跪在地上的赵高大声说道:
    “臣私自关押了左相大人。”
    “你说什么?”
    他倏的滞住了身形,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赵高抬起头来,神色严峻,又道:
    “臣听到传闻,叛军陈胜吴广等皆是旧楚之人,而左相李斯和三川郡守李由的故乡亦在旧楚上蔡郡,与陈胜吴广的故乡比邻,他们甚至算得上是同乡。故而叛军攻至三川郡时,李由手下留情,才会令吴广的叛军得以退逃。臣由此暗自派了人去调查,竟得知左相与叛军之间果然有过文书相往来,只是左相行事谨慎,已将证据全部销毁。但重臣通敌事关重大,臣实在不敢耽搁怠慢。可又不敢惊扰陛下休息,故而才先将左相扣押审问,臣则守在此处等候向陛下谢罪。”
    闻此,胡亥眉间极跳。
    李斯身为左相权倾朝野,若他起了反心,便就真的必须尽早对他下手,否则一旦让他有机会喘息,再想除他,可就没什么胜算了。
    只是……
    “就算如此,此事你也该上报于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彻查,怎么也轮不到你这郎中令插手!”
    他厉色瞪向赵高。
    赵高如此自以为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便是他最看不惯他的一点。
    可胡亥是赵高看着长大的,更是其一手教出来的,他的心思赵高一眼便能看透。
    故此他再是瞪眼,赵高对他也无丝毫畏惧。
    “陛下,现今大秦重臣‘三公九卿’,有一大半都是来自当初六国之人。权利地位最高的‘三公’——左相李斯出于旧楚、而右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赵德出于旧赵。就连大将军冯劫都曾是旧赵之臣。眼下六国旧贵族先后以复国为名反秦,倘若跟随先皇多年的左相李斯都已有了通敌之嫌,那其他人还能有谁可信?赵高生于秦、长于秦,与其要陷大秦于危难,赵高宁愿冒死当先,替陛下除去祸患!”
    赵高泰然自若,从头至尾,言语之间都条理清晰,几乎可谓字字珠玑,不停动摇着胡亥的心智。
    胡亥前一刻还趾高气昂,这一刻便已身心俱晃。
    按赵高的说法,他岂不已是腹背受敌,无人可信了?
    他下意识的强吞了口水,半天不知该如何应对,冒着冷汗滞了好一会,才终于想到一处突破点,摇着头急道:
    “……不可能!……若李家与叛党有所勾结,李由在荥阳无碍之后,又岂会自请出兵攻往淮阳?”
    “可李由之前分明已逼得吴广自荥阳退兵,却为何没有出兵追击?而是放他逃回?”
    赵高斩钉截铁,胡亥亦不肯罢休,扬着下巴反问:
    “那吴广不是已经死了?”
    赵高不以为然,依旧坚定道:
    “吴广是被其手下所杀,而非被李由手刃。虽然左相说那杀吴广之人是受李由所收买,但吴广大军已散,动手之人也已不知去向,毫无对证,谁知是不是李由为摆脱其纵虎归山之罪嫌,同左相联合编造之辞?顺便又可将吴广的意外之死,加功在自己身上,反成好事。”
    听到这,胡亥已然再也坐不住,突的起身,提高了音量甩袖顶道:
    “可这也不能说明此事一定并非属实啊!左相是我大秦重臣,若无确凿实证,朕断不可如此待他。你勿要多言了,速速将他放出来!”
    无论怎样,他都是打从心底不想让赵高如愿的,哪怕他心知他说的有理。
    赵高张口正欲再说,就见门外跑来一人通报:
    “陛下,赵大人,左相李斯方才已在狱中承认自己曾勾结叛军之事,但对于三川郡守李由,他却是一口咬定其并不知晓,宁死不肯认其有罪。”
    几乎是瞬间,胡亥汗颜失色,倒退了半步跌坐回座榻,黯然失神道:
    “怎么会?李斯……竟真的想反?那李由岂不是也……”
    赵高暗自勾唇。
    自从得知李斯欲要对扶苏下手之时,他便早为今日做了准备。
    也正如他所料,贪恋权势的李斯年纪已大,还只文不武、弱不经风,又享了那么多年的高官厚禄、山珍海味,早已习惯舒适安乐的日子,故而纵然他不怕死,也定是个吃不得苦头又怕疼的。
    大秦酷刑何其多,随便给他用上几个,他便很快屈打成招了。
    赵高摆出满面诚挚,拱手劝道:
    “陛下莫急。李斯已将所有罪责独揽于身。眼下李由又正与上将军章邯大举攻往淮阳,我秦军士气正旺。如若贸然处置李由恐会动摇军心,陛下可派人前去军中,严查李由与叛军相勾结之事,待证据齐全再将他治罪,便可服众。”
    胡亥面如土色,喘息着颔首。
    “你所言极是……那就令御史王明、陈宗正去往军中严查李由。大战在即,不能让李由分心,故而要秘而查之,不可张扬,亦不能让他知晓其父入狱之事,以防他带兵策反。李斯的命就暂且留在狱中,待到李由击退叛军,再行处决。”
    “陛下英明!”
    赵高敛头,施礼大赞。
    却是暗地里一脸蔑笑。
    胡亥,你可当真是“英明”……

  ☆、第二百九十章 天下逐鹿(四)【番外—高、亥、斯篇】

淮阳一战,陈胜亲自出城督战,无奈李由和章邯皆是将才,二人指挥得当,配合默契,他的手下一一战死。
    而那些已经称王的六国旧贵族全都隔岸观火,无一人出兵相助。
    陈胜终是全军覆没,向东逃去了城父。
    从此不敢再战,闭关死守。
    腊月,在李由的算计下,又一小人物——陈胜的车夫庄贾将其刺杀,砍下其头颅开城降秦。
    张楚政权由此灭亡。
    李由在战场上风生水起,风驰电掣般凭借聪慧的头脑和强劲的实力攻灭了张楚,轻轻松松拿下了陈胜吴广的人头,但他却不知,他李家已经迎来了灭门之灾,而他自己也将遇到他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劲敌……
    狱中,被赵高算计、蒙了不白之冤的李斯不肯认命,拖着被酷刑折磨的身子继续暗自联络各方势力,企图翻身,但都被赵高及时发现,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