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宠婢-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忆一点一滴自梁儿脑海中重新走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晃神间,车队竟已到达了邯郸宫。
    进入王宫,以示对赵王的尊敬,众人需要下车步行。
    穿过朱红色的宫门,数座青砖红柱的宫殿便映入眼帘。
    那是完全不同于咸阳宫的殿宇。
    这一瞬,梁儿清楚的意识到,秦国也好,赵政也好,她都不能再提起了,甚至如尉缭所言,要尽快忘记,忘得干干净净……
    然而城楼上那俊逸男子凄凉的双瞳再次浮现,梁儿心间已然一片心疼,欲盖弥彰……
    赵政,对不起,我会尽快回去的,一定……一定……
    “请秦使入殿觐见!”
    内侍嘹亮的嗓音划破长空。
    梁儿混在美人的队伍中,最后一个走入赵王平日处理政务的大殿——温明殿。
    尉缭作为使节,与赵王一来一回客套了几句。
    期间,梁儿都是低着头,始终未看向王位之上的赵王迁,但他的声音却让她印象甚为深刻。
    那副声音不似寻常男子的刚劲。
    就如夏日午后的和风,柔而暖、暖而缓、缓而懒,让人闻之不禁心绪浮动,飘然神怡。
    素来听闻赵王迁美貌似女子,梁儿不禁猜想,究竟是怎样一番妖娆的容貌,才可与如此的声音相匹配?
    “你们都将头抬起来,让大王仔细瞧瞧。”
    内侍传令,众美人抬头。
    梁儿早已在入宫之前就悄悄拭去了粉黛,此刻自是平庸无奇。
    而端坐在正前方最高位的少年君王,那副相貌却是真的震撼了她的眼。
    作为男子,眉如墨画、面若桃花、鼻似雅竹、唇近丹朱,加之眉间一颗小小的朱砂痣,当真是美若冠玉、艳绝群芳。
    难以想像,他已是如此相貌,当年他那宠冠后宫的母亲相貌当是何等惊为天人!
    难怪会让老赵王废后而立之,废太子而立其子,以至于赵国朝纲纷乱,国将不稳,却也真真是祸水红颜,可悲可叹。
    而赵迁生得这副艳绝人寰的狐媚之相,如今却成为一国君王,掌握举国存亡,于赵国而言,怕也不会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古人极信面相。
    赵国之臣并未反他,恐怕也只是迫于先王遗照忤逆不得,他又并无大的过失。
    至于偏好声色之类,只要不行专宠,便不过是多数王公贵胄的通病罢了,不足以影响大局。
    梁儿定定望着赵迁。
    专宠……

  ☆、第九十六章 秦赵之战

?    来自秦国的三十个女子,有五人被封为美人,其余一些被封了七子、八子等下级阶位。
    还有一部分长相平庸的,则被差去做了高阶宫婢,负责侍奉赵王迁和各宫夫人美人。
    而梁儿却是去处最低级的一个。
    作为一名普通宫婢,她的工作便是每日在洛华池边伺候花草。
    洛华池处在邯郸宫后花园的正中心。
    初到这里时,梁儿觉得这池像极了咸阳宫中的凤凰池。
    它们大小几乎相同,池边都有一座石亭,池中满布红莲……
    只可惜,那亭不叫梧木亭,那莲亦不是并蒂莲……
    洛华池边栽种了大片的淡紫色怀菊。
    而菊花的花语,正是“怀念”……
    此时正植夏秋交替,气候清爽。
    梁儿闲暇之余经常会独自立在怀菊丛中,望着一大池的莲花发呆。
    荷香销晚夏,菊气人新秋。
    一朝夏去……一朝秋来……
    在咸阳宫的那些过往,她再不能去追忆。
    而这里是邯郸宫——赵王迁的宫殿,往后她要想的,就只有如何得到赵迁的宠爱。
    不知不觉年关已至。
    入赵已有几月,可梁儿非但没有机会接近赵迁,甚至就连远远看他一眼也难。
    不过她并不心急。
    越是不起眼,日后便越有可能令赵迁眼前一亮。
    赵王迁四年,秦王政十五年。
    不出所料,李夫人的儿子刚刚年满一岁便被立为了太子。
    “夫人,当心啊!”
    一个宫婢的声音在梁儿身后响起。
    她回眸,见一个身着水蓝色菱纹罗裙的年轻女子被几个宫婢簇拥而至。
    她貌不惊人,却雅致素静、平易近人,令人倍感舒适。
    “无妨,只是方才有些脚滑罢了。”
    她温和一笑,却依旧抚不平宫婢们的满目焦虑。
    “夫人可是又看不清了?”
    女子面目柔和,轻声叹息:
    “嗯,自从小太子出生后,我的视力就愈发不好了。”
    “夫人眼睛不好,却还要自己出来采花,就只为了那魏美人的一句'喜欢紫花',夫人这般为大王,可大王却终日宠幸她人……”
    宫婢愤愤的抱着不平,却被女子出言打断。
    “别说了。我是大王的妻,大王宠爱的女子,我自是也要照扶的。至于大王是否时常宠幸与我……他待我已是极好,我也甚为知足。只要太子安好,我便不求其他。”
    梁儿心思一转,看来,这位就是李牧的妹妹李秋了。
    她忙上前跪拜,以头点地。
    “奴婢叩见李夫人。”
    李秋转眸看向梁儿。
    一旁的宫婢扬面问道:
    “从前没见过你,新来的?”
    梁儿起身,敛头答道:
    “其实奴婢入宫已有将近一年之久,只不过一直未有晋升,始终都在这处照料花草。”
    李夫人向前迈了一小步,表情淡淡的。
    “洛华池虽景色优美,常有后宫女子光顾,可池边这片野菊之地却因远离汝辛亭而人迹罕至亭,也难怪她们会觉得你眼生了。不过……一年来我从未来过此处,你怎会知晓我就是李夫人,而非其他后宫女子?”
    “夫人刚刚提及了太子……”
    梁儿答话之时神貌恭敬,言语不惊,这让李秋对她的第一印象很是不错。
    李秋淡笑。
    “呵呵,是呀,瞧我这记性,怎得也如眼睛一般,越来越不管用了……”
    “夫人……”
    梁儿见宫婢们面露凄色,心知李秋平日定是很得人心的。
    她看向李秋,试探着问道:
    “奴婢方才听闻,夫人是诞下小太子后,视力才开始不好的?”
    李秋又是一声叹息,满面无奈。
    “是啊,就连太医也只说,这是女子生产的正常反应。或许是我体质较弱,恢复得比较慢吧。”
    梁儿视线扫了一眼脚下淡紫色的花丛。
    “不知夫人可否试过用这怀菊?”
    “怀菊?……”
    梁儿点头。
    “奴婢终日与这些怀菊为伴,对它们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
    “噢?那你说说看。”
    以花治眼,李秋觉得有趣,便想多听听。
    梁儿垂眸,将怀菊的诸多好处娓娓道来。
    “菊花气味清香,神怡醒脑,自古便可入药。而怀菊更有平肝明目、清热祛暑的作用,还可缓解头晕、头痛。更好的是,于女子而言,它还能排毒清火,延缓衰老。”
    “那该如何使用?”
    “可以内服,亦可外用。最方便的莫过于泡水服用,也可煎汤或是制成糕点。若将菊花晒干,装入枕芯,制成'菊花枕',常年枕之,不仅香气清怡可助入眠,更可有清脑明眸之功效。”
    李秋对面前这个素未谋面的宫婢兴趣渐浓。
    她侧头,问向梁儿:
    “你可是懂医?”
    梁儿唇角轻翘。
    “回夫人,奴婢并不懂医,不过就是喜好研究一些花花草草罢了。”
    李秋微微一笑。
    “那你心思倒还真是灵巧。你叫什么名字?”
    “回夫人,奴婢梁儿。”
    看着梁儿乖巧的模样,李秋心中更是好感尤甚。
    “梁儿……真是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你说的这些,我都记下了。回头问过太医,如若一切属实,你便也不必继续在此地留守了。”
    闻言,梁儿抬头,面上尽是一副痴傻的惊愕之相。
    引得一旁的宫婢忍不住掩口偷笑。
    “夫人的意思是,若你的怀菊当真管用,便会将你收在璘玉宫,随身侍奉。”
    梁儿滞了片刻,仿若晃神,反应过来后又连忙跪拜叩谢。
    “多谢夫人!”
    李秋莞尔。
    “先不必谢,是否能成还要看你的怀菊是否管用。现下,我先要采些菊花带回去,你来帮我选吧。”
    梁儿应“诺”从命。
    心下对自己在邯郸宫的第一战极为满意,接近了李夫人,就等于是接近了赵王迁。
    而第二日一早,邯郸亦收到了战报。
    不止梁儿的对赵之战拉开了序幕,就连远在咸阳的赵政,也撕毁了与赵国的盟约,再次在正面战场上挑起了对赵的战事。
    梁儿身处赵国深宫,不在赵政身边,无法猜测到他此战的想法。
    更是不会知道,此番秦国向战,是因为襄戎国终于出面与秦缔结了盟约。
    襄戎国是老秦人的故土,当年老秦人与襄戎交好,迁徙的时候便将领地留给了襄戎。
    这个国家的人都是羌族,实为胡人,个个能征善战,以一敌十。
    能得襄戎国支持,于秦而言绝对是锦上添花。
    而这次结盟,襄戎国更是诚意满满,为秦王政双手奉上了本国唯一的一名王女。
    据说此王女不仅貌美惊人,性格更是热情奔放,与中原女子很是不同。
    秦王政只一眼便迷上了她,昵称她为胡姬,终日与她嬉闹,对她百依百顺,使其成为大秦后宫最受宠的一位美人。
    半月之后,永巷来人升了梁儿的阶位,要她去李夫人的璘玉宫做随侍宫婢。
    李秋果然如尉缭所言,是个极识大体的温婉女子。
    她待下人极好。
    而最难得是,竟然连那些与赵迁花天酒地厮混在一起的女子们,她也一并会全心待之。
    梁儿曾一度觉得,或许李秋并不爱赵迁,否则怎会大度至此?
    可跟在李秋身边时日渐长,便会时常见到赵迁在璘玉宫来去匆匆,而李秋呆立在原地,目若秋水望着他离去的样子。
    那副神情,分明满溢着爱恋和痴情。
    每每此时,梁儿都会不禁为她觉得不值,可那份莫名的心疼,又会很快被理智压下。
    只因她知道,未来她要对李秋做的,会比赵迁过分千倍万倍……
    梁儿觉得,秦赵相战的时候,她在李秋身边是再好不过的。
    赵国出战的大将是李牧,而作为李牧唯一的妹妹,李秋无时无刻不在心忧着她的兄长。
    赵迁按照习惯,无论多么沉迷女色,每隔三日都会来璘玉宫看望李秋一次。
    这时梁儿便能从赵迁口中得到些许秦赵战事的消息。
    这一战,秦军本是分为南北两路进攻赵国。
    向北的一路经由太原,攻取狼孟和番吾;向南的一路则攻至邺城。
    很明显,秦军的最终目标是要夹击邯郸。
    而李牧采取了集中力量阻击一路、打破合围的战术,首先在北路击溃了占领番吾的秦军,又马上控制了井陉口一带的太行山要隘,阻止秦军继续东进。
    结果使得秦军大为畏惧李牧,不战而退,赵国大胜。
    可没过多久,秦却卷土重来,复攻赵国番吾、邺城和太原。
    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
    然而赵军还没高兴多久,南边的韩国和魏国竟同时出兵攻赵,李牧又立刻率军南下,抵御韩魏的进攻。
    最终赵国虽然打了胜仗,但在梁儿看来,韩国和魏国虽未与秦合纵,但时间点的配合上实在精巧。
    秦军刚刚撤离,韩魏随后便至,当真是没给李牧丝毫喘息的机会,刚好使得他的大军几战之下耗损巨大,几近过半。
    梁儿心知这定是尉缭和李斯的计策起了效果,通过收买人心掌握了韩国和魏国,合三国之力蚕食赵国兵力,削减赵国和李牧的气焰。

  ☆、第九十七章 燕丹出逃

?    秦赵之战刚刚平息不久,秦国就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地震。
    就连都城咸阳都感到了强烈的震感。
    大批难民涌入咸阳,一时间竟呈难以控制之势。
    此时,左丞相熊启、御史大夫蒙武和廷尉李斯正在昭阳殿跟赵政探讨救灾方案。
    “大王,燕太子丹求见。”
    听到内侍的通报,赵政眉头微微蹙起。
    心中暗道,此时秦赵已然撕破了脸,燕国不必再惧怕赵会拉着秦国联手攻燕,加上秦国地震举国混乱……这个燕丹,八成是想要趁机离秦……
    他淡声吩咐:
    “让他进来。”
    很快,那个稳健的身影便立在了大殿中央。
    “燕丹拜见秦王。”
    他一礼,气度翩然如昔。
    赵政端坐于案前,正色问道:
    “燕太子此来可是有事要说?”
    燕丹神色淡然,语气却十分恭敬。
    “燕丹是想请求秦王放我归燕。”
    赵政唇角一动,敛眸笑问:
    “燕太子是否是闲得太久了,说起了胡话?”
    燕丹淡定依旧,反问道:
    “秦王何出此言?”
    赵政收了笑,一双凤目直直的盯向他,口中的话亦是冷寒如冰。
    “几月前秦出兵攻赵,差使臣去往燕国,希望燕可以一同出兵、夹击赵国,可燕王并未允。可见你这燕太子的性命于燕而言已不紧要。如此,你还有资本来请求我放了你吗?”
    燕丹轻笑,淡若清风。
    “其一,如秦王所言,燕国并不会顾及我的性命,那我在秦为质也是无用,放与不放又有何差别?其二,我身为父王的嫡长公子,我在秦为质,父王都不肯与秦合盟攻赵,说明父王为政并不亲秦。而我不同,我亲近秦国,支持燕秦合盟,身份又是燕国太子,我在燕已执掌国政多年,若让我归燕,必能说服父王倾向秦国。于秦而言,总比我一直待在秦国要有用得多。”
    听得燕丹一番言论,赵政嗤笑反问:
    “燕太子真是生得一副巧舌,不过空口无凭,待你归燕,谁又能保证你一定就会与秦交好呢?”
    “秦王若是不放心,燕丹大可立下字据。”
    闻言,赵政冰冷的眸中溢满了讽刺。
    “燕太子还当寡人是个孩子?为政者,依时势而变,寥寥几字又算得了什么?”
    “那秦王之意……?”
    燕丹仍是气定神闲,面色未因赵政的态度而显出丝毫起伏。
    赵政冷笑。
    “寡人之意,是想看看天意如何?天若让你走,你便可以走,天若要你留,那寡人也别无他法。”
    对于赵政所言,燕丹面露不解,拱手道:
    “还请秦王明示。”
    赵政半垂着眼,冷声开口:
    “待到明日正午,假使天降粟米,乌鸦的头变成白色,马的头上长了角,厨房门口的木象生出肉的脚,寡人便同意让你回你的燕国。”
    燕丹一怔,他未料到秦王政会这般刁难,竟誓不肯让他归国。
    但心思回转间,他也即刻有了对策,正了神色,躬身一揖,道:
    “那燕丹就回去静候,明日午后再来觐见。”
    待燕丹离开,李斯上前一步,拱手一礼。
    “大王,李斯有一事不明。”
    “何事?”
    “燕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大王为何要对一个无用之人执意不放呢?”
    赵政沉声道:
    “燕丹此人,放在我大秦的确无用,但若将他放回燕国,对我秦国而言,就是最大的威胁。”
    李斯还是不太理解。
    “燕太子其人的确有些能力,可毕竟燕国势弱,量他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吧?”
    赵政眸光幽幽,面色阴冷,缓缓开口:
    “斯,倘若寡人说,这天下间最懂燕丹的唯寡人一人,你可会信?”
    ——
    翌日午时,内史司马腾急匆匆的入殿通报。
    “大王,方才百姓纷纷来报,咸阳城内出了几件怪事。”
    赵政放下手中竹简,抬头冷眸道:
    “说。”
    “有人在粮仓的最顶层,将大量粟米倾倒而下。官兵赶到之时,粮仓四周已经挤满了前来拾米的百姓,场面十分混乱,而那倾倒粟米之人,更是早已不知去向。”
    天降粟米……赵政眉心一跳,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你方才说,怪事不止一件,除了此事,还有何事?”
    “百姓成群来报,声称自己见到了头呈白色的乌鸦在天上飞,还有很多人说见到了头上长角的马匹自家门前跑过,甚至还有人说自家厨房门口的木象生出了人的脚……”
    赵政广袖下的手越握越紧,声音也是越来越冷。
    “可都派人去查过真伪?”
    “因为白头乌鸦和长角的马是在百姓面前急驰而过,故而并无法考证,但确实有太多人亲眼目睹,不似有假。至于那木象生出人脚,臣派人去将木象拆解开来,可以证实是有人砍了他人的肢体,有意放与其上的。”
    说到此处,司马腾也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大王,咸阳一时之间同时发生这么多怪事,虽定然都是人为,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尽快给百姓一个交代,否则口口相传,越传越不着边际,又不知会招出怎样的祸事。况且,还有这幕后操纵之人,也不知是有着怎样的目的……”
    “是燕丹。”
    赵政双眼微眯,眸色幽冷。
    司马腾愕然。
    “什么?燕太子?”
    赵政敛眸,蹙眉道:
    “他想回国,寡人不允,但他言之有理,寡人又难以直接回绝,便许他,今日午时,假使天降粟米,乌鸦的头变成白色,马的头上长了角,厨房门口的木象长出肉的脚,寡人便同意让他走。”
    “大王的意思是,身为质子的燕太子竟仅用了短短一日时间,就完成了这整盘筹划,在午时上演了刚刚那几幕吗?”
    司马腾目瞪口呆,这燕太子在秦为质一年,竟依旧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轻易让整个咸阳城人心惶惶。
    这么多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定是多人所为,而这些人能做到如此组织有序、快速精准的完成任务,还能迅速抽身、干净利落,这便更是难得。
    赵政思及此处,忽然拍案,怒目而起。
    “想不到在我大秦国都之内,竟有这么多燕国的细作!”
    司马腾大惊,连忙跪地请罪。
    “大王,是司马腾失职,竟让这么多细作混入都城。”
    “秦国地震,大批灾民流入咸阳,细作混在其中再容易不过,形势混乱,根本无法排查清楚。燕丹……你真是好眼力……好手段……”
    赵政咬牙切齿,这一次,是他败了。
    忽然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内侍一进门便看出气氛不对,心下生寒,只得蹑手蹑脚走上前去,轻声通传:
    “大王,燕太子丹求见。”
    谁知这一报刚好撞在了赵政的枪口上,赵政猛然抬头,怒火中烧,睚眦俱裂。
    “让他候着!”
    “诺……”
    内侍吓得心惊肉跳,瑟缩着退出了殿外。
    赵政也将司马腾一并遣出,独自一人坐在殿内,许久才强压下怒气,终还是召见了燕丹。
    燕丹入内,见礼之后便直接问道:
    “秦王,午时已过,不知上天是否已有征兆让燕丹归国?”
    赵政正襟端坐,面带笑意。
    “燕太子来得真是时候,内史刚刚来报,午时时分咸阳城内怪事连连,看来燕太子归期已至。”
    燕丹亦是满面春风,拱手一计长揖。
    “多谢秦王。”
    赵政唇角扬起,看似一副至诚无昧的神情。
    “说起来,寡人幼年曾与燕太子一同在赵国为质,也算是旧友。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不如燕太子留下与寡人畅饮一番再行离开,也好满足了寡人对旧友的一番心意。”
    燕丹躬身又是一礼。
    “秦王客气了。”
    欢送燕太子的晚宴办的很是热闹,一直持续至子夜过后方才结束。
    赵政全程笑脸相迎,还亲自相送,直至将燕丹送出了宫门。
    宫门再次关闭的刹那,赵政的面上却瞬间阴沉了下来。
    “司马腾,一切可都准备好了?”
    司马腾躬身颔首。
    “回大王,已将弓弩的发射开关安装在了出城必经的桥上,只要有人经过,那些开关就会自动发射。臣也已安排得当,设了专人盯着,除了燕太子,不会让任何人过桥。”
    赵政眼中阴霾更盛,竟寻不得一丝光亮。
    “好,绝不能让他活着走出咸阳城。”
    寅时,等在昭阳殿中的赵政终于得到了消息,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如了他的意。
    “再说一遍!”
    赵政怒目而视,狠狠在牙缝之中挤出了这几个字。
    前来通报之人跪在地上,全身抖如筛糠,冷汗快速浸湿了衣袍。
    他鼓起勇气,结结巴巴的将情况又复述了一遍。
    “燕……燕太子过桥之时,机关被人动了手脚并未发射,他……他安然通过……他到城门的时候天还未亮,可此时咸阳城内却鸡鸣声四起,守城的兵士以为卯时将至,便糊里糊涂的开了城门……”
    “咸阳城内鸡鸣四起……”
    赵政咬牙重复,翻腾的怒火令他的胸膛极速起伏。
    “究竟在咸阳城还有多少燕国的细作!”
    他怒极。
    燕丹!寡人终还是小瞧了你!

  ☆、第九十八章 武安君李牧

?    “夫人,武安君来了。”
    璘玉宫中有宫人前来通传,站于李秋身侧的梁儿听到后浑身一滞。
    李牧!他来了!
    “是兄长!快请他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