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侍郎想起荷兰国土面积的狭小,再对比它的富有程度,觉得自己的观念被冲刷了一遍。
“海上贸易真能带来这么多银子?”吴侍郎喃喃自语。他们吴家世代书香,有钱就花在土地上,如今江南一带许多地方都种上棉花,他们家的米反而好卖了,就没打算去凑海外贸易的热闹,因此他对海外贸易的利润只停留在听说方面。
顾青云肯定地点头,说到底还是观念问题。西方早早就认识到制霸海洋的重要性,他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关注陆地。不过这次能拿回夷州岛,说实在的,顾青云心底是大大松了口气。
夷州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阿辞,你去把其他人叫进来。”吴侍郎再次拿起顾青云写的条陈,从头到尾仔细看了几遍,时间已过去一刻钟,之后他就吩咐身后的随从。
“是,老爷。”吴侍郎身后的壮汉看了一眼顾青云,很快就走出房间。
一炷香后,有份参与谈判的官员都进来了。
大家一一按照品级高低落座,分成两排,凑巧的是,顾青云是坐在吴侍郎的下首,他后面的官员都是鸿胪寺的,而在他们对面,坐的是礼部的官员,双方泾渭分明,他恰好和张修远相对而坐。
吴侍郎让鸿胪寺的封少卿把顾青云的条陈先读一遍。
和顾青云意料中的一样,一听到要赔偿一千万两白银,底下人就嗡嗡作响,不时把目光投向自己,要不是吴侍郎突然低咳一声,封少卿接下来的音量就得跟着提高了。
张修远看向顾青云,微微一笑。
顾青云回之一笑。
“这份条陈是顾郎中写的,本官知晓你们有所怀疑,接下来就让他本人向你们解释。”吴侍郎说罢就朝顾青云示意。
顾青云轻咳一声,振一振衣袖,站起来先就赔偿的问题解释一遍,内容和刚才讲的差不多。
“荷兰是个重商国家,它在海上已经称霸几十上百年,它所拥有的财富数不胜数,这是西方许多人都知道的,唯一遗憾的是,和我们打仗的只是夷州岛的总督,荷兰离我们又远。实话实说,咱们对它是鞭长莫及。不过好处是夷州这边离荷兰本土远,岛上及附近的兵力有限,加上荷兰要管的地方太多,力量分散了,所以咱们才能打赢。”
“幸好咱们打赢了。”等顾青云说完这一段停顿下来后,张修远就接口问道,“可是一千万两白银,他们肯吗?有那么多吗?据说水师那边已经收缴了不少战利品。”
“一千万两白银肯定是有的,荷兰趁着前朝末年战乱之际占据夷州岛,到如今已有四十几年,他们把岛上的资源开发出来,最为出名的就是制糖和水稻,这两样都很值钱。”顾青云看了一眼张修远,娓娓道来,“从战略位置来看,夷州岛的位置极为重要,它是咱们内陆的海上屏障,处于我朝与吕宋的贸易航道中间,还靠近倭国,所以有了夷州岛就有了这片海洋的贸易主动权,别人就不能卡我们。”
顾青云的官话标准,说起话来吐字清晰,不急不缓,加上他身材修长,外表出色,气质沉稳,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气度。不知不觉中,在场的众人全听得入神了,也不觉得枯燥。
“夷州岛的位置是如此重要,肯定获利丰厚,要不然荷兰不会千里迢迢跑来这里千方百计占据它,不会以岛上不到三千人的数量就敢和咱们开战。”顾青云把夷州岛的重要性强调几遍,相信有了它,以后朝廷从海洋贸易中获利,那定能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人也会好好保护它,不会再有分离的一天。
说到底,中西方海权观念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夏朝以及之前的朝代对夷州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早早就认识到夷州岛的战略价值,无论是荷兰还是西班牙,都想占据它。
好在,他们现在终于把它收复了!
顾青云觉得自己以后还是得在各种场合鼓吹海权观念,特别是之前陆煊曾经和他说过,对方受到过他殿试时写的海权论影响,说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还是能产生一定影响的。
“所以索取一千万两的赔偿绝对不多,再说了,为了打这场仗,朝廷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军费还没算进去。此外,还有那么多俘虏的赎身钱也是要算的,估计一千五百万两都不够。”顾青云总结道,见其他人没有意见,就继续解释他提出的条件。
众人目瞪口呆状,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顾青云的想法根本想不到一块去。
其余条件不外乎是送多少名船匠过来,夏朝人在荷兰的殖民地和荷兰人拥有同等的地位,可以自由贸易之类的……他只是提出一个想法,具体的还得靠在场的人一起完善,免得出现漏洞。
“咳咳,顾郎中讲完了,该你们说了,内阁给咱们的时间是在一个月内把条件谈好。”吴侍郎示意顾青云坐下,面露满意之色。
众人面面相觑,相比顾青云条理分明的条陈,他们原先的想法实在是太简单了,根本拿不出手啊。
半晌,吴侍郎见大家没说话,就提议道:“你们先去查询资料,五天后咱们再议。记住,今天的内容必须保密,不能传出去。”
众人忙站起来齐声应诺。
下午散值回家时,张修远非要和顾青云一起走。
鸿胪寺接待外宾的院落离顾宅的距离不是特别远,顾青云看出张修远有话说,干脆就让他上自家的马车。
昨天和今天天气突变,吹起了北风,气温一下子下降,变冷了,顾青云前几天蹴鞠出了一身汗,中途碰到何谦竹,两人聊天说久了,他回来后自我感觉好像有点受风寒的前兆,就不想骑马吹风,这两天上下班都是直接坐马车。
张修远从善如流,一进来刚坐稳就问道:“慎之,你是如何想出那些条件的?我觉得挺有道理。”之前没往这方面想还好,现在一被人点明,就觉得全身发热,脑袋里很是兴奋。
他观察过,不止是他,其他人也很激动兴奋。万一真的能成,只要想一想一千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就知道他们的功劳有多大了。
“其实朝廷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没想过占什么便宜,认为和以前一样,让荷兰国来觐见,上贡点土特产,咱们陛下再回礼,这样的流程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咱们还能叫他们赔款。”张修远觉得眼前有一扇新的大门在缓缓打开。
“忘记在哪本书看到过类似的例子。”顾青云敷衍了几句,难不成说平行时空的西方国家就是这样对待满清的?
“还有,咱们的老祖宗就曾经和游牧民族进行过类似的赔偿,不足为奇。”顾青云又解释道。
“那不同,现在他们可是西洋那边的人,而且数额极大。”张修远摇摇头,开始兴致勃勃地和顾青云讨论起条约的可行性。
不得不说,夏朝的官员还是很聪明的,发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后,想到条约签订后所立的功劳,大家开始迸发出全部的热情,不断地查找资料来佐证顾青云的观点,还把经常出海的海商找来了解情况。
越是了解,大家觉得可行性就越高,也就越有信心。
等到一个月后,大家已经胸有成竹了,提出的条件比顾青云给出的更为完善,当然,更是狮子大开口,赔偿金额喊到两千万两白银。
把条约内容递给被俘虏的荷兰总督,对方在听完翻译的话后,大怒,连叫着“不可能”。
翻译有两名,一名是精通夏朝官话和荷兰语的神父,另一名是外国商人。
吴侍郎见状,不悦地皱起眉头。
“吵什么吵?都是阶下囚了还叽叽歪歪!”荷兰总督身后跟着的两名低级武官低喝一声。
荷兰总督想到之前失去自由的日子,心里打了个冷颤,不过还是坚决摇头道:“不行,不可能,我不会签的,太荒诞了!”神情非常激动。
神父他们把话翻译过来。
吴侍郎等人有些失望,虽说早就知道对方不会轻易就范,但没想到对方的情绪会如此激动,心里颇有些惴惴。
顾青云见他叫嚣着荷兰国内会过来复仇,油盐不进的样子,忍不住开口道:“等你们国家军队打过来,你肯定是见不到那一天了。再者,你们还在和英国打仗,本官就不信你们能派多少战舰过来,在这里我们有本土优势,不惧任何挑战。你可要仔细考虑,如果不签,以后我国不会与你们进行任何贸易。”
听到熟悉的本国语言从一身官服的顾青云口中说出,荷兰总督不由得愣了一愣,等反应过来时,脸色已经涨得通红,喘着粗气瞪着顾青云。
毫无疑问,不能和夏朝贸易,这绝对是重大的损失。茶叶、瓷器、丝绸……单单是这些,一转手利润就极大,如果没有这些收入,那和英国的战争会不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为了自家的性命,还是为了以后的合作,荷兰总督最终还是妥协了,大家一起坐在谈判桌上争得面红耳赤,可谓是锱铢必较。
经过半个月的艰难谈判,条约的最终条件终于确定下来。
主要内容有:一是两国宣布结束战争,目前进入和平状态。至于以后可能遭受的报复,顾青云等人已经通报给朝廷了;二是荷兰答应向夏朝赔款八百万两白银,这些银子包括战争赔偿金、赎身钱、夏朝水师的军费等,赔偿款有一部分可以用黄金支付,不足部分还可以用实物来抵扣。等钱到手了,夏朝这边才会放人;三是明文规定,夷州岛以及附近的岛屿所有权属于夏朝。
下面还有一些条约,和顾青云等人提出的差别不大。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如今夏朝水师的实力还不足以扩大到一定范围,暂时比不上荷兰,后面的条约能否执行,说到底还是得看自身的实力如何,有前面三条,吴侍郎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等正式条约签订后,消息传出,满朝文武震惊不已。
原来打了胜仗还能这样?官员们只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一招。
第243章 愿望
户部把账目算一算; 发现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战争前期投入巨大,但总的来说; 还是赚到了; 而且还是大赚特赚!
这可是夏朝第一次打仗有赚头!思想老旧一点的官员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自己都快跟不上思路了。倒是户部封尚书这几天走路都带风,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一连几天; 满朝文武的注意力都放在这纸条约上,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着字眼,每次看到那八百万两白银都觉得心潮澎湃,尤其想到荷兰作为一个弹丸小国竟然那么有钱,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些天; 那些平日里就对外国有了解的官员十分受欢迎,在聚会中; 他们总能轻易地成为人群的焦点; 大家渴望听到外国的消息,想了解那个似乎流淌着黄金的国家。
永安帝龙心大悦,在宫廷内大摆筵席,庆祝这一胜利; 参与谈判的人员全部出席。
面对皇帝的笑容,还有左右丞相、皇子们的举杯庆贺; 吴侍郎还好; 顾青云等人就激动多了,他们之中大部分人从来没参加过皇室举办的宴会,总觉得一下子扬眉吐气。有皇帝和丞相在还好; 大伙儿正襟危坐,举止拘谨。等皇帝带着皇子、丞相等人离开后,留下来的人员可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自己把自己灌醉的人不少。
在这其中,除了吴侍郎,顾青云可谓是最受欢迎的一员,面对他人的劝酒,他拒绝无效之下只能喝了,尤其是吴侍郎的劝酒,更是不能不喝。
之后他发觉找自己喝酒的人越来越多,未免酒后失态,无奈之下,他只能使出自己的绝招,装醉酒昏睡过去了。
听到其他人嘲笑自己的酒量,趴在桌子上的顾青云无动于衷。这是他一直对外维持的形象,不能崩坏了,而且他真的发觉自己的脑袋有点晕,看来今晚喝的量超出平时。
“慎之就是如此,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了,他酒量极浅,几杯就能醉倒,每次喝酒都喝到桌底下睡觉,哈哈,他平日身边只有一名随从,一旦有酒喝,那绝对是要带三名随从以上。”张修远在为顾青云说话,只是话语的嘲笑表露无遗。
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不知为何,只觉得心里似乎舒服了些。毕竟今天晚上的筵席,他们可以看得出皇帝的兴趣在顾青云身上,和他说话的次数最多!就连左丞相似乎也颇为看好他。
虽说这次谈判的贡献顾青云算是最大,但他们看了还是有一些不舒服,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谁也没表现出来。
到底是在皇宫,即便酒再好,菜肴再精美丰盛,大家还是不敢太过于放肆,吃到一定时辰就结束了。
除了顾青云,还有几个也喝醉了,都是被人扶着出去的。
他们这还算好的,起码大部分的人还能保持清醒。听说月前的水师庆功会,那些武将大都是喝得烂醉如泥,被人扛出去了。
在这方面,本朝的规矩没有顾青云想象中的森严,皇帝反而对这种事很是高兴,觉得武将们率直,毕竟朝议时文武大臣们还打过架。
顾青云是被张修远和一名太监侍从扶着出去的,走了一段路,他正想着是不是准备“悠悠醒来”就听到一道熟悉的嗓音。
“姨外公,我来背父亲吧。”顾永良急匆匆赶来。
张修远看到他也不奇怪,笑道:“今天轮到你入值侍班?”翰林官每天都需要有人在宫廷内值班,以备皇帝顾问,一般是正七品以上的翰林官才有机会入内,庶吉士几乎是轮不到的,顾永良作为从六品的翰林修撰自然有资格参与。
顾永良点点头,回道:“嗯,我一知道有酒宴就猜到我爹定会喝醉,就和同僚换班。”说着就半蹲下来,继续道,“还是我背着父亲能走快一点。”
张修远打量了一下顾永良的体格,和太监侍从说了几句就点头同意了。
顾青云趴在顾永良坚实的背上,随着他走路的晃悠,听着他微微喘息的声音,只觉得心里甜滋滋的,满满的欣慰油然升起。
不知不觉中,自己竟然能享受儿子的这般照顾了。
一刻钟后,出了宫门,顾永良已经是气喘吁吁了,主要是皇宫还是太大点,顾青云身材看起来消瘦修长,但他肌肉结实,还是挺有分量的。
等候在宫门外远处的顾三元看到这边的情景,连忙带人跑过来。
“三元哥,不必了,就这么一段路,我走过去就好了。”顾永良拒绝了。
顾青云被顾三元等人轻车熟路地扶上马车躺好。
顾永良和张修远告别后就钻进来,在顾青云耳边低声问道:“爹,你醒了没?”
顾青云顿了顿,这才假装醒过来,打了个哈欠,感觉到自己喷出来都是酒气,不由得皱眉,低声答道:“嗯,毕竟睡了那么久,酒醒了。”貌似自己从来没和孩子们说过自己会装醉,真是罪过啊,他都忘记了。
顾永良嘿嘿一笑,他挤在顾青云身边坐下,很是高兴:“爹,陛下可高兴了,你们这次立了大功,您是不是要离开工部了?我听到翰林院的一些前辈还说起你呢,大伙都觉得你会官升两级,成为鸿胪寺寺卿。”
他说完后还摸摸顾青云的额头,又观察他的脸色,没发现有什么不对,这才放下心来。
哎呀,比起他的酒量,爹的酒量太差了,估计这次过后就会出名。
“不好说,圣旨未下一切皆有可能。”顾青云微微一笑,虽然觉得这个位置似乎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只到底不好表现出来,免得遭到打脸。
“爹,我也要学习外语,万一以后能用上呢。这次过后,我认为朝廷肯定会加大水师方面的投入,以后和外国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我现在学了,有备无患。”顾永良眼里闪着亮光,当他听到条约的消息时,心中对父亲的崇拜佩服又加深了一层。
父亲真的是博学多才啊,自己也要努力才行,免得坠了父亲的名声。
“嗯,这个思路是对的。”顾青云颔首,“翰林院的活比较清闲,趁着你年轻有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总是不错的。”之前为了科考,顾永良的时间都花在科考的内容上,不像顾景,还有精力花在外语上。
顾永良抿嘴一笑,视线转到茶炉上,忙问道:“爹,你是想喝热水还是喝茶?”说着就拉开小抽屉,把里面的茶叶翻来看看。
嗯,还是父亲喜欢喝的野生茶,是湘省陈桥表叔他们寄过来的,父亲一直对这种绿茶情有独钟。
“大晚上的,喝热水吧。”顾青云揉揉眉心,今晚的筵席他可是全程精神紧绷,真的有些累了。
第二天正好是休沐日,陆煊早早就带着妻儿上门。
“夫子,听说你昨晚上喝醉了?”陆煊关切地望着他,“头还痛吗?”
消息怎么传得那么快?那帮男人真是八卦。顾青云有些无奈,只能点头承认:“嗯,酒量不佳,我没事。”
陆煊这才放下心来,开始详细地给他描述打仗的过程,说到胜利时眉飞色舞,说到牺牲的将士情绪低落。
顾青云看着他还缠着白布的手臂,又见他毫不在意的样子,忍不住摇头道:“你这伤还没好,动作不可过大。”
“快好了,都两个月了。”陆煊动了动手臂,不以为意,每次和夫子见面都会说到自己的伤口,他赶紧转移话题,“这次拿下的夷州岛,我登上去看过了,荷兰是占据了四十多年,但开发的地区只有一部分,还有大部分处于未开发状态。我发现那里的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这次朝廷的动作很大,准备要移居一部分百姓过去居住,那里盛产甘蔗和水稻,可以养活许多人。依我看,陛下是想把夷州岛当成内陆来建设。”
“这是一件好事。”顾青云也听说此事了,这几天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虽说朝廷想方设法遏制土地的兼并,但几十年的发展,有些地方到底还是人多地少,现在有块地可以把人送过去也是好的,而且夷州岛离大陆不算远,有百姓在,朝廷的统治才能长久。”
国家实力上升,经济发展之下人口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国内的土地就不够分了。虽说大部分的人不想背井离乡,但只要政策好,绝对有人会主动过去,汉人的适应性毋庸置疑,连吕宋那么远的地方都有汉人出没。
陆煊觉得有理,遗憾地说道:“可惜我这次任职的地方是泉州,父亲才是去夷州岛。”
对于水师将士的封赏,圣旨昨天已经下了,陆煊一跃成为正五品的泉州守备,他今年才二十七岁,可谓是年轻有为,不过这是用命拼搏出来的,又有陆泽的关系在,别人眼红不得。别看他现在还在京城,等他伤好了,就得去泉州任职。
总而言之,这次出战的人员个个升职加薪,羡煞一堆吃瓜群众,尤其是那些怕危险用尽各种手段逃避上战场的勋贵子弟,更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至于陆泽,他外放为正二品的闽省总兵,同时负责夷州岛的陆军建设事宜。
最大的功臣戚将军被封为定南伯,一跃成为闽省、夷州岛的总督,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不过他对皇帝忠心耿耿,指挥水师作战有经验,有他在,大家会放心些。
说到底,朝廷是想尽快把这笔赔款弄到手,还隐隐担心荷兰那边会不会跑来报复,自然会重兵把守。
过了几天,顾青云发现竟然有吏部的官员找上门来。
当顾青云看到自己符合“作出重大贡献”的标准时,还有些不敢置信,等他回过神来,二话不说,就把他奶奶的名字填上,以求封赠。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现在能有机会实现,他心里高兴极了,表露得极为明显。
吏部的官员眼神奇怪地看了顾青云几眼,没有出声。
第244章 升迁
“顾大人; 您不再考虑一会儿吗?”吏部官员见顾青云不假思索地写下要求封赠祖母的话语,没有其他动作了; 想了想; 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不是需要考虑几天,就是趁此机会恩荫一人; 比如让家中的某一个子孙成为一名八品以下官员,以后再慢慢地往上升,十几二十年过后,如果有家族庇护,升到正五品也是有可能; 至于从四品以上就非常非常难了。
这和举人做官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天大的运气和实力是不可能突破从四品的界限的。
不过一想到顾青云的两个儿子; 吏部官员就释然了。也是; 有那两个出息的孩子,他根本不必担忧子孙的前途。
顾青云抬眼看他,笑道:“能得陛下恩典,本官已心满意足。”他一直无法忘记当初知道自己没有敕命在身时; 老陈氏那一瞬间失望的眼神,虽说她老人家很快就掩饰好; 但小陈氏曾经说过; 她可是很羡慕儿媳待遇的。
尤其是现在他远离家乡,更乐意让他奶奶高兴一下。
吏部官员闻言就赞叹道:“顾大人真乃至孝之人!”他知道点内幕消息,知道眼前这位就快要起来了; 至少是从四品,已经有上朝的资格,和以往不同,因此对对方格外客气。
顾青云不以为意,笑道:“我朝以孝治天下,和本官一样的人不知凡几,不足为奇。”
两人再寒暄几句,对方还有事要办,很快就告辞。
顾青云等对方一走,他就在办公房里来回踱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