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1881之崛起-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不过场面话还是要说的。罗凯向两位过来商量对策的莫琪人首领询问道。
    “罗凯大人,一切由您做主就好了,我们只负责从旁协助。”
    相互对视一眼,伊美尔达和希格德莉法有了计较,由伊美尔达出列回答。
    “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们这样是不对滴,不能搞一言堂嘛,要集思广益,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
    “就是要搞一言堂,也是要建立在集思广益、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的。”心中补充一句,罗凯谦虚一番就进入了正题。
    “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现在敌众我寡不可力敌只可智取,等天黑之后我们就布下疑兵分批撤走。”
    一场激战死了两位伤了七位近卫团战士已经令罗凯心痛不已,罗凯可不想这支忠于自己的精锐连同自己这百来斤全部交代在这里,是以打起了退堂鼓。
    至于如何再阻击倭军一天,罗凯心中早已有了成熟的方案。
第九十二章 扭转
    经过半年的发展,南台海的人口已经突破千万,南台海的部队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罗凯的近卫团人数已经达到三千人,由其心腹爱将罗震寰统领。这三千人中一部分是原近卫团的成员,还有一部分是罗震寰原来率领的第一团的成员,最后还有一部分则是从其他团中抽调的精锐士兵。他们将是罗凯未来纵横四方的王牌。
    原先的第一团在吸收了不少第四团和预备团的老兵的同时被大量的新兵所补充,大约为数一千五百的年青人正在第一团中接受最先进的现代化训练。第一团共三千人将成为未来罗凯陆军部队中的中流砥柱。
    而第四团和预备团战力大减在补充了大量新兵后则干脆被罗凯合并为人数三千的后勤团。
    一共三个满编团近一万人,就是南台海野战军团的全部力量。
    莫琪平原。
    一支风尘仆仆的千人队正在忙着建立防御工事。
    “兄弟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给我把壕沟挖深一点,挖长一点。”
    霍国成大声招呼着手下。
    一千四百人,四挺重机枪,一门野战炮,半年下来唯一变化不大的就要数由霍国成率领的南台海的第二团了。
    看到其他的几个团越来越强大,霍国成是又羡慕有嫉妒,可惜没有办法,毕竟近卫团和第一团是罗凯的嫡系部队,罗凯要先装备他们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好在此次出发之前,尊敬的罗凯大人已经答应自己,只要自己率领第二团抵挡住倭国军队两天时间,那么战后自己所统帅的第二团将得到扩编。霍国成知道,罗凯是许下的承诺从来没有不兑现的。
    霍国成不是没有想过罗凯派自己的第二团先行阻击倭军的目的,不过在其看来,这个任务是非常简单的。
    拥有四挺重机枪,深知重机枪威力的霍国成不认为自己的一千人马会抵挡不住倭军两天时间,甚至霍国成在心中隐隐还有把所有倭军消灭的野心。如果在南台海军的大部队到来之前消灭掉所有倭军,自己在南台海的威望不知会提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而且在霍国成看来,罗凯派遣自己的第二团先行阻击倭国军队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一个巧合。
    第二团驻扎在南台海山地族占领区内,是所有南台海部队中离莫琪族最近的一支,不派自己的部队先去支援罗凯还能派谁。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到我们第二团展现实力的时候了。”
    心中一边分析一边安慰着自己,自负老谋深算的霍国成没有发现,其实在地图之中自己所率领的第二团正好处在台海岛的中央的位置,正好被排除在南台海之外,无论是支援莫琪族还是支援山地族、蒙太族,首当其冲都将落在他的头上……
    “团长,斥候来报,发现大批倭国人马出现在丛林之外,正在向我们这边靠拢,预计正午时分就能到达我们的防御阵地。”
    一位传令兵飞奔而来,报告侦查斥候的探查结果。
    “正午到吗,很好,有什么事及时通知我,你先去忙吧。”
    从清晨到正午还有四个小时,只要加把力足够自己的部队修建好防御工事了。霍国成低头算计了片刻,知道时间紧迫开始催促部下们抓紧时间
    重机枪已经被架起,唯一的一门大炮随时待命,霍国成信心十足。不就是两千小倭寇嘛,连机枪和大炮都没有,不说阻挡就说歼灭他们也不是一件难事。
    就在南台海军第二团卖力修建防御工事的时候。
    丛林边缘。
    山本二十五擦了擦头上的汗,长长的抒了口气。
    终于走出这片死亡之地,七天内有大约五百多名倭国士兵永远的躺在这片丛林之中,而伤者更是不计其数。一路走来,倭军士兵留下的是一长串斑驳血迹。
    和南台海的一支小队火拼过后,山本二十五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大炮没有运来之前最好不要与拥有重机枪的南台海军交战。所以在遭遇罗凯所率近卫团的当天,山本二十五就接连派人催促后勤加快运送大炮的速度。
    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影响下,后勤官调动出了他全部的潜能,最后预计要比大部队晚三天才能送出丛林的大炮硬是被其节省了一天半时间。
    现在是清晨时分,也就是说最迟明天下午山本二十五就能得到炮兵支援。
    命运的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它的微妙与复杂。命中注定霍国成不会简简单单的完成他的任务。
    在硝烟中前进,在炮火中牺牲,战争的残酷超过人们的想象。一天之后,一场大战在莫琪平原上展开。
    倭军率先发动进攻。山本二十五把队伍分成三队。第一队八百人,在二十多门炮火的掩护下冲向由霍国成率领的南台海第二团的防御阵地。
    尽管倭军英勇无畏,竭力奋战。但是霍国成的重机枪还是用它们连续强大的火力把他们压制在地上抬不起头来。
    不过这一情况很快得到扭转,重机枪发出的长长火蛇和犹如马达转动的轰鸣声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倭军火炮开始对霍国成率领的第二团的重机枪进行压制。
    战争的过程,变成了压制和反压制过程。
    在倭国军队炮轰了大半个小时后,通过望远镜山本二十五可以看到第二团的重机枪全部哑火。
    知道机会来临,正规军校毕业的山本二十五陆军少将果断的把第二梯队的八百人投入了战斗。
    这八百人奋勇向前一路前冲,很快的和战斗在最前线的友军汇合在一起。面对没有重武器的敌军,在百米的对射上倭军的人数和训练优良的优势被完全的发挥出来。
    虽然霍国成的第二团士兵拥有射速更高威力更大的步枪,但这并不足以抵消倭军在重炮上的优势,更不可能扭转整个战局,在百米的距离上,无论威力怎样,双方士兵只要被步枪弹击中都很难逃脱战斗减员的下场。
    倭国士兵一路向前,集中人手冲向第二团被大炮轰开的一道缺口。誓要一举拿下胜利。
    霍国成见势不妙,忙组织两个排堵上缺口去。面对疯狂的倭军,这两个排竭尽全力,才暂时顶住成群的,密集的,咆哮而来的倭军。
    战斗拉锯了两个小时,就当霍国成的第二团就要全面崩溃的时候,南台海的主力“及时的”“恰巧的”赶到了战场。
    三千人的队伍,三十门大炮,六十挺机枪,罗凯的王牌近卫团一出场就炮袭了倭军的火炮阵地。扭转乾坤!
第九十三章 大清
    时间倒回到倭国舰队发动炮击的那一天。
    就在倭国西海舰队的舰炮和南台海军的海防炮轰鸣不断的时候。一艘德国商船同时挂着代表中立的旗子和德意志的旗子,从南台海最大的贸易港南罗港出发向耸立在东方的老朽帝国大清驶去。
    又是挂着中立旗子又是挂着德意志的旗子,船中还满载着西方各个强国的商人,这艘船的安全程度不言而喻。
    漫说是现在明治维新国力刚刚开始增强的倭国,就是打赢了甲午打赢了日俄战争,欺软怕硬的倭国也根本不敢拿这艘商船怎么样。
    商船之中,一身剪裁合体的西装,亲切得体的笑容,陈浮生,这位曾经的马车夫已经大变模样。
    友好的和船上的各国友人打着招呼,身份为南台海特派员的陈浮生把自己能说会道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古语有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何况是相隔半年之后。能够从数十位候选人中杀出重围,陈浮生的语言能力和外交天赋不是吹出来的。
    满腹着罗凯交代下的重要使命,陈浮生踏上征程。他的第一站就是直隶总督府。
    这直隶就是河北,地处京畿要地。直隶总督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三省军民政务,相当于后世华夏河北,河南,山东三军区的总司令员,兼三省水利局总局长,兼三省纪检局总局长等等要职于一身,是为大清朝封疆大吏之首。
    数天之后,天津直隶总督府衙门。
    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接见了一位意想不到的来客。
    略微消瘦的脸颊写满上位者的寒辛劳苦,幽深的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火花,黑黑的胡须就像是下巴的延伸,那是接受过岁月洗涤的象征,
    这位曾经的湘军幕僚,淮军的组建者,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功臣,现在的洋务重臣封疆大吏,圆滑而不失威严的黑脸上写满笑容。
    一位自称是南台海信使的特派员送来了一张令李鸿章倍感意外的信件。
    “台海者,是为汉人所经营,中华之土地也。满汉一家,和平友好。吾藩遁迹荒居,非可与外国之宾臣者比。现倭国来犯台海,平海水师全灭,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望天朝遣兵速援,救子民于水火,保百姓于无虞,波浪不惊。臣拜谢之。”
    有使者有印信,这是做不得假的。台海罗家竟然选择了臣服!
    在台海罗家割据台海期间,清政府始终坚持招抚态度,曾多次致函、派官,许下“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的诺言,力争和平解决台海问题,但是屡次被台海罗家所拒绝。
    李鸿章没想到现在的台海罗家像是转了性一般,竟然主动称臣。而且从其言语中“吾藩遁迹荒居,非可与外国之宾臣者比”这句可以看出这还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臣服。台海终于又要回归到大清的怀抱。
    不过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南台海罗家既然破天荒的主动称臣求援,那么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清定然不能不派兵支援。
    而如何面对这倭国的入侵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以李鸿章之智,当然明白大清的水师和倭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李鸿章的好友,曾经执掌船政的沈葆桢在弥留之际说过:“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一言道出了铁甲舰的重要性和倭人的威胁性。
    在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一等铁甲舰没有入籍之前,大清水师无疑是处在最为虚弱的时刻。
    如果兵败,不但刚有起色的大清水师会被断送掉,台海岛也很有可能会被倭国占据,一个不好,就是喜剧变为悲剧的下场。
    “小小一倭国,要是等到明年定、镇两舰归国,何需看你脸色。”
    如同后世的军迷们喜欢大谈航空母舰一样,在近代但凡有点才学知识之人都喜欢谈论铁甲舰。谈论、研究,进而议论购买以及购买何种铁甲舰,在当时是桩相当时髦的事情。
    李鸿章也不例外,行伍出生的他甚至比那些自诩爱国书生的人更加关注海防利器铁甲舰。所以说拍板购买定、镇两舰可以说是李鸿章一辈子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
    铁甲舰是军舰发展进入蒸汽时代后的独特产物。与之前的木质风帆战舰相比,这类同时拥有钢铁装甲和蒸汽动力的新式军舰,犹如重装的骑士,身披厚甲,手执利刃,脚跨骏马,兼具强大的生存力、机动力和攻击力。
    身为海军的主力舰种,在这时代,铁甲舰象征着国家的海上实力,是衡量一支海军乃至一个海洋国家力量强弱的标准。
    正因为了解,所以李鸿章更明白铁甲舰的犀利可怕。扪心自问:“没有铁甲舰的大清水师能够打赢拥有数艘铁甲舰的倭国舰队吗?”
    李鸿章旁边,眼睛向黄豆那么大,下巴像皮球一样圆,看似随和保守实则顽固激进的首席幕僚张佩纶眉头紧皱。
    虽然棘手但却不至于被吓到不敢出兵的程度,张佩纶却是比自己的主子李鸿章乐观的多。
    “中堂大人,超勇、扬威两舰数月前已经驶抵大沽口,只要集中我北洋水师全部力量,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1881年8月3日,投资65万两白银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在英国纽卡斯尔港下水,200多名中国水师官兵和30多位英国官员、制造商及其女眷举行了升旗仪式。
    出使英国的大臣曾纪泽自豪地升起黄色飞龙戏珠三角旗,水兵则鸣放了礼炮。8月17日,两舰启程回国,取道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归国。沿途各国,均向这支中国舰队鸣炮致贺。在克服了一些航行波折后,两舰于10月15日成功抵达香港,11月18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两舰属同级舰,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800吨、动力为2座卧式往复蒸汽机,6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600马力、航速16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10毫米,炮塔装甲30毫米,司令塔装甲20毫米,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全舰编制137-140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艘新型的装甲撞击巡洋舰,张佩纶才拥有了出战的信心。
第九十四章 议论
    撞击巡洋舰即碰快船,李鸿章通过大清海关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由乔治·伦道尓设计,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船厂建造。造价共计六十五万两白银,在大清定购后倭国也跟风向智利转购了一艘同级舰“筑紫”。
    想想连拥有两艘铁甲舰的倭国都跟风购买,那就说明倭国是真正认为“超勇”号和“扬威”号这两艘撞击巡洋舰对他们的铁甲舰构成了威胁,事实上撞击巡洋舰碰快船的却是有撞沉铁甲舰的实力。
    撞击巡洋舰,中国史料称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探寻这类军舰的源头,可以上溯至1866年意大利、奥地利两国之间爆发的利萨海战。
    那次海战中,由特格特霍夫海军上将率领的奥地利舰队列成横阵(或称楔型阵、“人”字阵,中国称雁行阵),大败采用纵队的意大利舰队,从而影响了世界海军战术的走向。而奥地利旗舰“斐迪南德”将意大利舰队旗舰“意大利号”拦腰撞沉的经过更是成了海军史上的经典战例。
    尽管这次撞击战术的成功运用里,夹杂着太多偶然性的因素,然而对沉寂已久的海军战术和舰船设计领域来讲,利萨海战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想,引发了关于船头对敌战术的意义、舰首方向火力的重要性,以及撞击战术价值的再认识,大转变由此开始。
    撞击战术的偶然成功,很快被传成了神话。以致于有人要设计以撞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军舰——撞击巡洋舰。
    始作俑者是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乔治·伦道尔。因设计小船装大炮的蚊子船而声名鹊起的伦道尔,是性价比理论的坚信者,他坚持可以建造一种小而便宜的军舰去战胜和替代昂贵的铁甲舰。
    这类小型军舰的重要特征是航速快、装有撞角、舰体外形简洁、隐蔽,能够利用其装备的撞角、大口径火炮对铁甲舰构成威胁。这一概念性的理论随即受到追捧,19世纪后期,人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很多军港里见到撞击巡洋舰的身影。
    正是因为英国那些所谓专家的吹嘘,使得李鸿章的首席幕僚黄佩纶拥有了直面倭国舰队的信心。撞击巡洋舰本就是为了克制铁甲舰而购买的,何来不战而惧之的道理。
    在李鸿章的首席幕僚张佩纶的劝说下,李鸿章也开始意动。不过李鸿章并没有把战胜倭国的希望完全放到“超勇”号和“扬威”号这两艘撞击巡洋舰上。
    在订购定、镇两艘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一等中央铁甲堡式铁甲舰前,李鸿章一直是“蚊子船”的拥护者,在其看来北洋水师装备的几艘蚊子船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19世纪中后期,大口径火炮是最具威势的兵器。在海洋上,它的搭载平台就是大型铁甲舰,而陆地上,则是坚固的炮台工事。但结果,铁甲舰和炮台发展成了一对相生相克的冤家。
    相对于铁甲舰,炮台上黑洞洞的巨炮阴森可怖,而炮台由于是固定的建筑,万一铁甲舰不进入自己的防守范围,而是另僻蹊径,暗渡陈仓,炮台就成为虚设。
    为解决这一对矛盾,世界各国的陆海军界都绞尽脑汁,结果往往落入无限增大火炮口径、威力的俗套。而同样是由伦道尔的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武器——水炮台,即水上的炮台,清朝人称之为蚊子船,开始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蚊子船外形看上去是艘船,实则并不作为军舰来使用,搭载巨炮的小船只不过是大炮的安装平台而已。水炮台和同样装备大口径火炮的铁甲舰相比,造价上可谓天壤之别,但装载的火炮所具有的威力却并无太大不同,属于低成本、极具性价比的火炮搭载平台。
    蚊子船虽然不能到大海上与铁甲舰争雄,但是它搭载的火炮同样可以给铁甲舰以巨大的威慑,近海防御时占有优势。而相对于耗费大量土木人工,经年累月构筑起来的陆地炮台,水炮台在价格低廉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即这种炮台是可以移动的。
    这种活动平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量布置到需要加强的濒海地域,“驻扼口隘其力能拒甲舰”,短时间内即能构成一个海上的炮台群。
    蚊子船虽然有不能远行的毛病,但是台海岛离大清的福建省最近处仅仅只有一百三十公里的距离,蚊子船完全有能力开到台海岛助其巩固海防。
    有撞击巡洋舰和蚊子船这两样海防利器,李鸿章终于决定抛开战败可能对自己的影响,完全站在了主援一方。
    几天之后。
    大清国紫禁城。
    “皇上,臣有本奏。东方南台海遣使前来告急,倭人倾举国之力犯我台海,请我天朝即刻发兵助之。”
    一位大臣出列,抛砖引玉。
    其实在场谁人不是消息灵通之辈,一有重要消息比高坐金銮的那位知道得都要早得多。
    “南台海使者?”
    大清最高统治者清德宗光绪帝,这位和罗凯同龄的小皇帝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整个朝堂只有他是最晚知道这一消息的了。
    光绪元年,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光绪皇帝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股脑的把问题全部抛给手底下的大臣和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
    “回皇上,依微臣看来,此乃幸事。台海岛两省之地物产丰富,历代皇帝都以收复台海岛为己任,此去经年,台海岛终于有了回归的可能,皇上君威浩荡,威服四方。”右侍郎出列道。
    “小小倭国蛮夷之地,妄图谋我大清之地,我天朝上国岂容其轻捋虎须。依微臣看,应当立即发兵,敲山震虎杀鸡儆猴。”左侍郎出声道。
    “台海此次求援每每无不以我天朝之地自居,文书之中一句非可与外国之宾臣者比道出了其回归之心,此乃国之大幸。故兵不可不发,倭人不可不驱。”一位武官力主出兵。
    “此言差矣,大行兵事劳民伤财有伤天和,我天朝乃礼仪之邦德象天地以厚德载物,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依微臣之见应该遣使倭国,以教化倭国蛮夷为主。
    ……
    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最高建筑太和殿中,在洋枪铁炮的教训下瞻前顾后怕狼怕虎的大清大臣们正在用嘴皮子找回天朝上国最后的一点尊严。
第九十五章 纠结
    如不出兵,天朝威仪何在,试问那些大清属国会怎样看待大清,台海又怎会如愿回到大清手中。
    手握兵权,统领一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位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的李鸿章李中堂的奏章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李系一脉官员的支持下,最终大清朝决定双管齐下先礼后兵,一方面遣使谈判,一方面派舰支援,是必要拒倭国于国门外。
    当然,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要说宫廷里的勾心斗角慈禧是当仁不让的大清第一,要说对大势的把握,慈禧不知道要比同为一个时代,一个大国掌控者的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皇差了多少。
    由老妖婆慈禧掌管的腐朽帝国远没有这么好说话,就如同斤斤计较的菜妇般绝不吃亏,慈禧在局势还没完全掌控之前就急于收取胜利的果实。
    一纸任命一道圣旨一枚印信很快就被传到了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