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游三国之天下英豪-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是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当兵的,两户人家中,有一户是有人参军的。
这次招兵,真定县虽然还有许多人报名,但凌云严格控制了真定县百姓的招募数量。
如果毫无节制的将真定的强壮年全招了,真定县也就废了,只有老弱妇孺的县城,不可能会繁华。
凌云可是把真定当做自己的大本营来经营的,怎么可能会看着真定走向破灭。
因此在他的招兵榜上,已经明确写了,凡事真定的百姓,只要家中已经有人参军,就不能来报名。
家中没有人参军,但只有一个青壮年的,也不能报名。
如果家中只有一个青壮年,还去当兵了,家中的田地基本就要荒芜了。
而这又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世界,如果天地荒芜了,非常影响经济。
本来,现在许多人就已经吃不饱了,如果田地在荒芜了,被活活饿死的人肯定更多,粮食的价格也会更高。
粮食价格变高,凌云想要养活一支军队,负担也变得更重。
其他地方的田地会不会荒芜,凌云管不着,但真定周围的田地,凌云是绝对不允许被荒芜的。
而招募从其他地方流亡而来的百姓,对真定就没什么影响了。
在真定,他们本来就没田,就没家的,如果凌云不招募他们,他们中只能有一小部分的留在真定,大部分人还需要继续流亡。
真定只是一个小县城,收不了那么多的流民,就是郡城也不行。
流民是一波一波的,少的数十上百,多的上千。
至于上万的,那就是在逃亡了,是因为城破逃难的。
逃了一段时间,就会分散开来,有的人往东,有的人往西,成为普通的流民。
一波一波的小股流民,运气好的,到了一个城池,能找到营生的活计,安定下来,运气不好的,只能一路乞讨,或者饿死路边,或者在下一个城池得到收留。
凌云这里招募新兵,而且还愿意招流民的消息,很快就扩散出去。
这个时代,虽然当兵很危险,但还是很多人想要来当兵。
当吃都吃不饱的时候,哪里还管危险不危险,只要有饭吃就行了。
而且现在真定还算太平,参军也不是送死。
这样一来,得知消息的流民,成群结队的赶来真定,希望能够成为真定的士兵。
(未完待续。。)
第355章 七万新兵
真定县招兵的消息放出去后,越来越多的流民改了之前的方向,直奔真定而来。『頂『点『小『说,x。
一路上,如果不是实在累得不行,根本不会停下来休息,就想着尽快赶到真定,深怕迟了。
真定的招兵,让这些流民看到了曙光。
但是流民也不全都是青壮年,还有许多老弱妇孺。
就算凌云要从流民中募兵,也不可能招募这些老弱妇孺。
他的兵可不是用来摆设的,是要上战场的。
让一群老弱妇孺上战场,除非凌云脑袋抽风了。
很多流民都是属于跟风的,见别人都往真定这边来,问都没问清楚,就跟了过来。
等到之后,才知道别人是来参军的。
来到真定的流民,只要四肢健全,行动自如,年龄符合,脑袋没问题的,凌云都将他们收留。
至于那些老弱妇孺,最先来的,能帮助凌云就稍微帮助一下。
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招募而来的流民,很多都是拖家带口的。
招一个人,就要安顿三四口人,这对凌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虽然他不用管这些人的口粮,但是为了避免招募而来的士兵牵挂,肯定是要将他们的家人安排好。
家人的生活都不能保障,那些士兵又如何有心思上阵杀敌。
当然,凌云也可以招那些没有拖家带口的青壮年。但是这些孤身一人的,在流民群体中,属于少数的。
孤身一人。很少会流亡太远的地方。因为他们只要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
养一张嘴,可比养四五张嘴要容易得多。
刚开始平均一波流民中。才两三个流民是孤身一人的。
后面得知消息的流民越来越多,孤身一人前来的流民数量才变得多起来。
但还是远远无法和拖家带口的流民相比。
真定县县城内。绝对是无法安置如此多的流民的。
凌云在县城外,另外开了一片,用来安置那些被招募成为士兵的流民家属。
而前来的流民,不可能每家都会有人成为真定的士兵。
总有一些流民的家,虽然有三五个人,但却没有一个人会满足征兵的条件。
这样的流民家庭,大多数凌云都只能让他们离去,真定不可能留下他们。
还有一些,特别困苦的。一定会在半路上饿死或者病死的,凌云也会收留他们。
如果不是地盘就这么大,凌云也是愿意将所有流民都收留下来的。
人多力量大,人多了,才会更加繁华,但是这个人口的数量,却一定不能超过一方土地能承受的极限。
凌云如果把所有从真定经过的六面,都收留下来,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饿死。
真定的土地就那么多,食物就那么多,能养活多少人是一定的,不是无限的。
因为没有打算在真定的百姓中征召太多的人。而各地流民赶来真定的时间也是不一,这次的征兵也变成一个持久的事情。
在真定的原住百姓中,凌云只招了一万人。就不招了。
虽然还有许多家庭满足条件,凌云也不打算征召他们。
剩余的。凌云全部从流民中征召。
每天来到真定的流民数量不一,刚开始的时候。也就几十几百人。
每天征召的人数也有限,不过后面赶来的流民越来越多。
许多流民都是在半路上相遇,然后结伴而来,一路上队伍是越来越庞大。
因此在第二个月的时候,每一波前来的流民基本都是千人以上,几十人一伙的流民几乎没有了。
小股流民,基本都是离真定比较近的,在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月就赶来真定了。
第一个月过后,凌云除了真定原住民中招了一万士兵外,从赶来的流民中,也是招了七千多。
但这数量远远没有达到凌云预定的标准。
招兵还要继续,但第二个月到来的时候,凌云就让人将招兵榜给撕了。
因为从后面来的流民口中,凌云也是得知他招兵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
虽然基本还只是在常山国的地域内,但显然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邻近的郡城。
而真定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如此高调的征兵,显然会引起很多人注意,这不符合凌云低调发展的路线。
而且很有可能,会让别人觉得凌云招手如此多的士兵,是别有用心的,很容易被人扣上谋反的罪名。
因此虽然招募来的士兵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凌云也只能对外称士兵已经足够了,撤掉招兵榜,对外称不再招募士兵。
不过私下里,来到真定的流民,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凌云一律全收。
第二个月,凌云又从流民中招收了四万士兵。
第三个月,来的流民变少了,一是流民的数量虽然多,但也不是无止尽的,前面两个月,常山国内的流民,基本都到真定走上一圈了。
二是,有的流民已经听到,真定招募的士兵已经足够,已经不再招募了。
有一部分流民得知消息后,就向真定这边来了。
毕竟真定只是一个小县城,他们还不如去大的郡城看看,更有希望留下。
因此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来到真定的流民比第二个月要少很多,但比第一个月还是多上一点。
当中很多人都是从常山附近的中山|赵国等地过来。
他们也在半路上听到真定不招兵的消息,但都觉得既然已经走了那么远的路,不去真定看一眼他们不甘心。
比起那些半路上返回的,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坚定的走到了真定。
当中许多人成为了真定的士兵,他们的亲人也留在了真定。
第三个月,凌云招了一万多的士兵。
第四个月,来真定的流民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三五天才有一波流民到来,而一波的流民数量也是几十到几百,甚至有个位数的。
前三个月,加上从真定本地百姓中招收的一万士兵,三个月里,凌云一共招了七万的士兵。
加上之前的六万,现在真定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三万。
十三万士兵,还是没有达到凌云的预定的标准,只能继续慢慢的收留前来的流民。
招兵榜是在不能贴出去了,现在真定的士兵数量,早就超过了县城的标准。
(未完待续。。)
第356章 三十万流民
新招的七万士兵,除去一万真定人外,六万都是流民。
而这六万流民当中,孤家寡人的不足十分之一。
五万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少的就一两人,多的七八人,大多都是四五口人。
凌云招募了六万的流民做士兵,附带也就收留二十多万的流民。
在加上好心收留那些已经无法继续奔波的流民,在真定县外,常驻的流民数量达到了三十万之多。
而真定县本身就只有五六十万人,流民的数量已经是达到原住民的半数。
这要是没处理,双方肯定会出现非常大的矛盾。
而凌云现在的军队又是由流民和真定原住民主城的,双方的数量差不多。
外面流民和真定起了冲突,绝对会影响到军队。
军队中的士兵绝对会形成两个派系,相互倾轧,不仅影响士兵之间的团结。
时间久了,双方怨气或者怒气积累到顶点的时候,甚至还会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而一场冲突下来,很有可能就将凌云费尽心血弄出来的军队化为乌有。
这是凌云绝对不愿发生的,所以现在不仅要训练新招的七万士兵,同样也要处理好三十万流民的事情。
尽量避免双方发生冲突,要让这些流民彻底融进真定,成为真定的一员。
如果真定有钱有粮,凌云也不用太过担心双方会发生冲突。
但真定也是一个穷县,钱粮虽有,但也不是很多。
三十万的流民现在来说。对真定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双方很有可能因为食物而引发冲突。
新来的流民因为吃不饱甚至没的吃,而眼红真定的百姓。
真定的百姓会因为食物被三十万流民分走。即使只是分走了一部分,心中也会有怨气。
三十万的流民。凌云要让他们不饿死,就要给他们粮食。
真定的粮仓储备的粮食也不多,远远不够三十万流民的消耗。
凌云就需要去买市面上的粮食,市面上的粮食被凌云买了,本来就显得有些供不应求的粮食就更加珍惜了。
价格肯定会上扬,真定的老百姓怨言就会升起。
从其他地方买也不是不行,但现在各地粮食都是紧销货,从其他地方能买到的粮食也不多,而且价格比在本地买要贵上好几成。甚至翻倍。
三十万流民,就算平均每人每天只要30铜币,那一天也需要900万的铜币,9万两的银子。
9万两银子,对于现在的凌云来说,不是很多,但要知道,这9万两银子只是一天的花销。
一天9万两,一个月就是270万。将近300万两银子。
当然凌云不可能将三十万流民的所有花销全都承担下来。
这些人,就算许多身体都不怎么好,老的老,小的小。当兵不行,但好歹有手有脚,不懒的话。他们自己也可以弄到一点吃的。
而且凌云也会给招来的流民士兵发放饷银的,这些饷银也可以让他们用来贴补家用。
但即使这样算下来。凌云每个月花在这三十万流民身上的钱,也在两百万两左右。
每一个多消耗两百万两银子。时间久了,不管是谁,都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事情。
但是不管承受不承受得住,凌云现在都要花出去。
只要这三十万的流民留下来,在这里安居,对于真定县来说,实力是一个极大的加强。
打仗什么最重要?
无非就是钱人装备,当中人又是最为重要的。
有钱,装备可以用钱买,但是人却不是钱能买到的。
这三十万的流民安定下来,日后就可以成为真定的一个后盾。
现在凌云帮他们,日后需要的时候,这三十万流民,也可以反过来给凌云提供助力。
如果不是因为土地财力的限制,凌云绝对是有多少流民,就收多少。
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将流民赶走。
到了赶走流民的时候,基本都是这些流民的存在,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
收拢流民怎么说也是政绩的体现,流民留下来后,日后的税收也多。
评定一个城池好不好,繁荣不繁荣,当地的官吏有没有能力,人口的多寡是很重要的评判依据。
甚至有的官吏为了让上面的人觉得自己治理有方,而谎报人口数量,提高自己的政绩。
这样的官吏,当地的百姓绝对是怨声载道。
明明只有五万户籍,却谎报十万户籍,这样一来,上交的税收至少也要双倍。
钱怎么来?只能是想着各种名目从当地百姓身上拿,这样一来,当地百姓就等于要叫双倍的税收。
很多在百姓眼中的酷吏就是这么来的。
凌云自然不可能这样做,政绩凌云不在乎。
凌云现在是把真定当做自己的国家来治理,而不是给献帝治理。
即使凌云不在乎政绩,没有特意去刷政绩,但是他在真定的政绩相比其他官吏,还是要好看很多。
谁让凌云有钱呢,其他官吏想做点事情,却苦于手中没钱,而不能实行。
像凌云,他可以收留三十万的流民,但其他县令,就算想收留,也收留不了这么多。
一个月要花两百万的银子,普通的县令不要说坚持一个月,就算是十天,也不见得能坚持下来。
凌云在常山的数十个县令中,政绩是最为好看的一个。
因此常山国的国相对凌云也是比较看重。不仅是因为凌云是皇莆嵩的弟子,还有就是凌云在真定的政绩。
如果凌云没有政绩,就算凌云是皇莆嵩的弟子,常山国相也不会多看重凌云。
凌云更不可能想去国相府,就去国相府。
凌云自从来到真定,最开始的时候,常山国相对凌云基本是不闻不问。
之后看到凌云的政绩后,才开始关照凌云。
随着凌云坐上真定县令的位子,和常山国相的交流也比以前更多,两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
也是如此,凌云的招兵才能这样的顺利。
如果没有国相的默认,凌云现在肯定已经是一堆麻烦在身了。
虽然凌云的招兵榜,只贴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对外宣称也只是招了两万士兵。
但这个数量,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那么多的流民前往真定,大部分都留在真定。
凌云招了多少人,让人去流民聚集的地方问问,不说一清二楚,大概的数字,总是能知道的。
如果不是国相的默认,如果不是国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凌云现在说不定已经被安上谋反的罪名了。
常山国相,对凌云的招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因为见凌云收留了许多流民。
(未完待续。。)
第357章 眼红
兵还在不停的招,真定县城外的流民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虽然很增加的速度很缓慢。
招兵榜贴出后的第四个月,流民的数量回归正常范围,但第五个月的时候,来真定的流民数量再度减少。
现在大汉王朝,无家可归的流民虽然很多,足有数百万之众。
但毕竟是分散在全国各地,而凌云的招兵能传遍整个冀州,就是很了不起了。
凌云现在收留的流民,基本都是在冀州流动的,至于冀州外的,几乎没有。
首先是,真定招流民当兵的消息,很难传到冀州外,难得传到冀州外,基本也是变了好几个版本,或者只是只言片语,听到的人也不是很清楚。
第二,就算消息传到冀州外,他们得到消息后,还没出发或者准备出发的时候,招兵榜已经被撕掉的消息,基本也传来了。
还有路途的遥远,让许多流民放弃了。
他们深怕还没走到真定,就饿死在半路上了。
心里没底,那么遥远的距离,没有多少人敢走。
而冀州就那么几十万的流民,凌云已经收留了三十多万,剩下的也就没有多少了。
其他郡城县城再收留一点,如今整个冀州内的流民数量绝对是十万以下。
这剩余的几万流民,其中一大部分也都去过真定,只不过他们的身体不好不坏。
没达到参军的要求,一时间也不会饿死,凌云就没有收留他们。
整个冀州。至少有三成的流民被凌云收留。
另外四成多被其他太守县令收留,只有不足一层的流民还在不停的流动。
凌云收留大量的流民。也是一个引子。
从黄巾之乱到现在为止,整个冀州差不多出现有一百多万的流民。
而在凌云收留他们之前。一百多万流民只有不到二十万被各地城池收留。
当凌云开始大规模收留流民的时候,其他县令也都急了。
他们之前之所以不着急,那是因为流民数量多,收留流民压力大,但不代表他们不在窥视这近百万的流民。
只不过都是缓步行动,一次就收留几个,压力小又轻松,他们打的算盘都是长期的。
哪里会想到在真定的凌云会突然出手,收留大量的流民。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不觉得有什么,认为凌云就算收留也收留不了多少。
哪里会想到凌云收留流民是六位数。
之前就算郡城,一次收留一万流民就已经是很多了,基本上县城一次收留的流民都是三位数,而郡城则在四位数,五位数有是有,但极少见。
在这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凌云敢一次收留三十万的流民。
当时很多人就觉得凌云在流民中征兵。就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做法。
流民本身身体素质就要比普通的百姓差,还拖家带口的。
大家都知道,从流民当中招收士兵,如果不妥善安置他们的家属。这些士兵绝对不会形成战斗力,只会成为军队的后腿。
这也是很多人不想从流民中征召士兵的原因。
只有那些叛军义军才会纳入流民,因为他们本身素质就低。让素质低的流民加入,也很难在拉低他们的素质。
军队素质低。战斗力低,但是巨大的数量。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强大,可以用人海堆死敌人。
因为觉得凌云蠢,第一个月的时候大家都只当是在看笑话。
而第一个月,凌云确实没有收多少流民,也就几万人而已。
随后,凌云就撤掉了招兵榜,很多人都觉得凌云已经达到了极限,不能再收留流民了。
但是第二个月,得知真定县外已经有数十万流民的时候,冀州各大大小县令太守全都目瞪口呆。
最初听到消息的时候,他们觉得是假消息,后面证实是真的后,他们又觉得凌云坚持不了多久。
可是一个月过去,真定并没有因此出现动乱,这下,各地的太守县令都坐不住了。
因为凌云还在不断的收容流民,一副要将整个冀州的流民都收留的样子。
这怎么可以?让所有流民都被真定收了,他们去哪里找人?
当下他们也是咬紧牙关,不管压力有多大,开始全力收留那些流民。
这样一来,冀州的流民数量锐减,但是换来的就是各地县令太守压力大增,每天想着怎么安顿这些流民。
他们钱没凌云多,想去其他地方购买粮食都不行。
好在他们虽然全力收留流民,但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凌云,一个县城平均也就收留万把人而已。
还不至于让这些流民饿死,但每一餐吃不饱是肯定的。
虽然他们的实力只能收留这么多的流民,但是看着凌云那三十万的流民,一个个全都很眼红。
眼红的人中,就有些人想要给凌云找点麻烦。
很自然就瞄到了凌云征兵的事情上。
他们不知道凌云征兵的具体数量,也不知道真定现在的士兵数量。
但是他们却可以猜想,然后去告状。
常山国中的十几个县令或多或少都知道凌云和国相的关系很不错,虽然眼红,但也不至于找凌云的麻烦。
想要找凌云麻烦的都不在常山国内。
事情很快就被通道了州牧周勇耳中。
其实士兵数量超过限制,现在很逗县城都有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没人会管。
但现在真定士兵超额的事情通道了周勇耳中,闲来无事的周勇就想拿真定开开刀。
上任这几个月来,除了最初陷害春风楼外,他就没再做过其他什么事情了。
周勇想做点事,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但他本来就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让他自己做事,他根本不知道做什么。
现在真定的事情摆在他面前,他自然不会放过。
因此得知消息后,周勇都没确定是真是假,就要让人去捉拿凌云。
周勇并不认识凌云,更加不知道凌云是皇莆嵩的弟子,只以为凌云只是一个普通的县令。
周勇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凌云招兵后的第五个月。
此时凌云手中已经有十四万兵马,其中六万是精兵,八万新兵还没训练完。(未完待续。。)
第358章 忽视
周勇的人先是到了常山的国相府。
国相得知他们此行的目的后,就将他们留在了国相府中。
另一边,国相马上让人去通知凌云。
国相心里明白,凌云的士兵绝对超过限制了,本来只要不招摇,也没人去管。
可现在周勇既然要管,那么想要凌云不被抓住把柄,就只有先通知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