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明和周比利则是在中原情报站员工的带领下,对大明北方各地进行考察调研。然后会组织力量,北上山西、陕西和京师,建设北方情报站,扩大公司在大明的情报网。(未完待续。。)

ps:感谢修竹、南伯仏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七十九章 准备北上

先遣小组来到河南以后,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李明天天和周比利两人,在中原情报站站长周卫凡的带领下,在各地考察巡视。

梁玉洁则是坐镇远东商行,一边查账一边进行整合之前的最后准备,连江浙宋世平手下的一些掌柜和高层都带着各种账本赶到了洛阳,进行整合前最后的查验。

林菁华和一帮河套根据地的员工,整天呆在黄河两岸的移民收拢点儿,在各个地方帮忙,积累收拢流民方面的经验。宋涛他们几名特战队员,则是在各地负责保护大家的安全。

紧张的一番忙碌,时间过得也很快,转瞬间一个月就过去了。河套根据地先遣小组的各位员工和移民员工,都适应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李明和周比利也将河南以及周边地区的情况,考察的差不多了。李明对中原情报站的工作非常满意,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把这么完善的情报网建立起来,绝对不简单。

而且他们还承担了公司在大明收拢移民的工作,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大明地方各个势力打交道,这其中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各地流民收拢点都是秩序竟然,虽然在转移流民的过程中,因为流民的情绪不稳定,稍微有些混乱,但一切工作都能顺利的运转起来。

从河南中原情报站的情况来看,不但各方面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和大明各方势力的关系。处理的也是非常好。这也说明周卫凡工作能力很强,未来绝对值得培养。

周比利也趁着这段时间,开始布置情报部的北进方略。首先攻略的地方肯定是山西。大批情报部的特工人员,以各种身份分批进入了山西的太原、大同、汾州、平阳、潞州、沁州、辽州各府。

情报部几年前就在山西各府布置了情报点,但情报力量还非常薄弱,如今情报部为了加强山西的情报力量,足足派过去近百名情报特工人员。

先遣小组在河南的这一个多月,去往山西的情报人员已经基本安置完毕,开始收集各方面的情报。并通过各种手段与当地势力进行接触,大把的银子撒下去,初期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结束了河南地区的考察。李明和周比利也准备北上去山西了。他们在临行前专门开了一次碰头会,研究了先遣小组下一步的工作。

李明首先发言道:“我说一下,接下来先遣小组的工作安排。梁玉洁继续整合远东商行,争取今年年底前完成整合前的准备工作。林菁华。你继续带着人继续参与中原情报站的各个流民收拢点的工作。要虚心学习那里的流民收拢工作,为我们河套根据地流民的收拢工作积累经验。

我和周比利,北上去山西走一趟,就算是提前去那边看看。随我北上的人员包括宋涛和几名特战队员,王小杰带着剩下的人保护小组的其他成员。大家安心在河南工作,我两个月后就会回来。然后先遣小组会在年底前离开大明回辽东。明年公司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结束以后,我们就要赶到河套地区,进行初期的根据地基础建设。大家尽量在这里多学多看,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梁玉洁突然举手说道:“我想跟你们去山西。远东商行的工作可以等回来再做。我想详细的了解一下山西那边的情况,好根据实时的数据,完善河套根据地的商业规划。”

旁边的周比利摇了摇头道:“这恐怕不行,据在山西的情报员发回的电报,山西、陕西等地今年受灾情况极为严重,各地滞留了大批的流民,还有很多流民正向河南、胡广等地来了。而且那里又有几路流民军扯旗,裹挟了大量的流民正在山陕两地肆虐。山西的情况极为复杂,我们这一次一路都要小心应付,带上你们肯定不行,我们不能拿你的安全冒险。”

李明听了也点头道:“这一次我们也不会在山西多做停留,也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主要是和宋涛去榆次、太谷、平遥、介休、平阳等八大汉奸晋商的老家,进行实地侦查。我们河套根据地,还得指着这几家的物资和银子呢。如果我们不过去看一眼,实在是不放心。”

梁玉洁有些不甘心的点点头,然后就不说话了。李明看了眼她,觉得对梁玉杰的工作热情还是要鼓励,所以他又笑着道:“你放心,这次我去山西,争取帮你带回来几个熟悉山西本地情况的晋商破落户,应该对你制定根据地的商业计划有帮助。”

听了李明的这番话,梁玉洁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李明又交代了几句,就宣布散会。只留下周比利,两人开始研究北上山西的准备工作。

周比利接过李明的烟,然后点上轻轻的抽了一口,淡淡的说道:“我们沿途会和几股流民军的首领见上一面,都是我们这两年扶植起来的。说是扶植,开始也特么不听管不听宣的,只知道伸手管我们要东西。我一看这帮家伙的尿性,也没惯着他们,没有金银珠宝休想拿到物资,就连情报都得拿真金白银来换。

后来我们刻意疏远了他们几次,转而去扶植其他的势力,他们这才老实。都是一群人渣败类,比那些军头劣绅强不到哪里去。开始那帮流民军首领,还真是只为了拼条活路,可是刚成点气候,就特么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变得比地主老财,贪官污吏还坏。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就是特么扯淡。”

李明抽了口烟,冷笑道:“闹吧,尽情的闹吧,最好让他们把大明北方的士绅阶级都杀光才好呢,唉……只可惜,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周比利笑了下道:“司令员,等你去了山西就知道了,遍地灾民,赤地千里,根本没人管,我们远东的家底儿就算再厚,也折腾不起。各地官府、士绅地主、各路兵头哪个管老百姓的死活,他们巴不得流民死绝死光才好呢。现在整个大明只有崇祯想管,可是他没银子,想管也管不了。”(未完待续。。)

ps:感谢炎冰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150928142754991的打赏。

第六百八十章 周比利的建议

周比利说完,脸上扭曲着。很难想象,历来都是不择手段的远东的大特务头子,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李明看了眼周比利,叹了口气,苦笑道:“可能是朱元璋小时候被贪官污吏害得很惨,所以他最是信不过官吏。就连交税也都是由当地的大乡绅征收以后再直接上报给县级官吏的。这个措施在朱重八的初衷是不给官吏经手揩油的机会,而乡绅们自己就是“民”,不属于官吏,可以借此举杜绝贪官污吏。

官吏贪污还方便管理,但乡绅贪污那就是无迹可查。地方乡绅们为了结好官吏,攀亲、孝敬、入干股等等无所不用其极,仅仅的抱住官吏大腿,还拼命培养自己家族的读书人去参加科举当官。代表土地的乡绅和代表权力的官吏的勾结,最终形成了官吏和乡绅对土地产出的实际控制。

乡绅们的孝敬能让文官们过得比皇帝好多了,而文官的保护可以让乡绅们在家乡当土皇帝,双方都是受益者。可是皇帝就倒霉了,根本收不到钱粮。派去调查的钦差要不就同流合污一起分好处,要不还没开口就被文官集体弹劾倒台,甚至莫名其妙暴毙。

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出身,小农意识决定了他喜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社会构建方式,他的几乎所有政策里都有着小农意识的影子。比如说卫所制度,原意就是屯田政策,军队自给自足,算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在军队构建上的奇葩构想。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屯田政策只适用于战时和紧急状态,和平时期的卫所制度腐败衰落的速度超乎想象,很快卫所将领成了地主,士兵成了农奴,卫所成了农庄,几乎完全失去了军事能力。而小农意识在大明财政制度上的错误。可能就是大明朝占据着全世界近半生产力,却活活穷死的原因。”

听了李明的话,周比利点了点头,然后阴森森的说道:“如今大明风雨飘摇。早已病入膏盲,从上到下都烂掉了,就算是朱元璋再世也于事无补。就说山西八大汉奸晋商通奴这件事吧,陕西三边、宣大三边、蓟镇、辽东,各处边堡重兵云集。若无人相助,那些汉奸晋商又如何将商货运出去,九边军镇,又有哪个军头不通东奴,不通蒙古鞑子。

如果我们远东想要入主中原,依然保留大明基本的社会结构,不出百年,我们辛苦建立的国家,就会和如今的大明没什么区别。我还是那个观点,我们绝对不能手软。尽快抛去心中那些无谓的善念,打破这些瓶瓶罐罐从头再来。现在正好是个机会,借用流民军手中的刀,把中原的军镇兵头、官僚集团、士绅集团连根拔除。”

周比利说完,李明感觉做为的温度骤降,莫名的有一股阴冷的气息在周围弥漫。

李明心里不由得苦笑,现在公司很多人都还对大明的士绅阶层存在幻想,甚至有人希望一鼓作气攻进北京,彻底解决大明,大明其他地方必然会传檄文而定万里。可是大明这么大。远东骤然吞下,地方管理就必然依靠大明的士绅阶层。

虽然周比利的想法激烈了点儿,但却不失为一个最好的办法。但如此极端的计划,一旦提交公司董事局委员会。想要通过决议是不可能的。

在南洋实行极端的减丁政策,大家可以帮着看不见,可是若在大明境内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可能在军委会都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都是同文同种的骨肉同胞,下不去手啊。

周比利看了眼李明,也猜到了他心里的想法。

他冷笑一声道:“我知道。公司现在是想当婊%子,还想立牌坊,不想在历史上留下污点儿。司令员,如果公司不方便出面,可以把这件事全权交给我们情报部。以后这些破事一旦被翻出来,公司可以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我脑袋上,我做事一向只看结果,不在乎那些名声,就让我遗臭万年好了。”

李明转过头笑骂道:“你胡说八道什么呢,公司怎么可能让你一个人但着,再说真要是实行那样的计划,你一个人担得起吗。”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接着说道:“过几天,你去见那些流民军首领的时候,我也跟着去看看。”

周比利听了李明的话,眼神一亮,继续蛊惑道:“司令员,其实单纯的扶植流民军,只能给大明造成一定的混乱,效果真的很一般。我的建议是,彻底控制几支流民军,首领和干部骨干都用我们远东的人,这样我们就能指挥他们按照公司的计划,在大明各地四处攻掠,打下一片根据地,我们远东就组织干部进入那里进行建设。

就用抄获当地的士绅地主和官府的资产,满足根据地的基础建设。这样不但可以彻底扫清当地的士绅阶级,慢慢蚕食大明的领土,还能收拢各地的流民参与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开始我们不用急,可以先从大明老旧边荒地区开始,反正打着流民军的旗号,起码开始阶段,不会引起大明当局的重视。”

听了周比利的话,李明心里一动,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有很大的操作性。

但这么大的事情,李明真不能着急表态,他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沉声说道:“老周,你的这个思路不错,你先把你的想法整理一下,然后制定个详细的计划再交给我,我先和董事局的几位常委研究一下,我们要拿出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争取能通过董事局委员会的决议表决。”

周比利听了微微有些失望,但着也是他预料中的事情。他点了点头道:“这也只是我初步的想法,我会花时间进行整理,然后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交给你。”

李明转过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周比利道:“你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

周比利嘿嘿笑道:“就是公司提出建立河套根据地以后,我就突然觉得在河套地区建立根据地这个想法非常好,然后我就慢慢的有了思路,觉得可以按照河套根据地的形式,趁着崇祯大旱期间,四处流民四起这个机会,如果把根据地南移,逐步扩大根据地的面积。”(未完待续。)

PS:感谢rx79…1、欧阳天风、abclong、书烟茶香、虚张声势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八十一章 艰难的北上

几天后,李明和宋涛等人,随同情报部周比利等人坐船离开了河南洛阳,沿着黄河向山西驶去。为了保证旅途的安全,情报部从中原情报站抽调了几十名二线武装情报员。两艘机帆船上还有两个排的海外旅官兵随行护送。

另外,还有一个装满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的内河机帆船队,准备在山陕黄河沿岸,与几支流民军进行约定的一次交易。

机帆船队沿洛水进入黄河,经孟津、三门峡、灵宝、潼关,然后一路向北驶去。并通过电台和陕西的情报员取得了联系,分别与几支流民军的首领见了面。

李明也终于在这个时代遇到了真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结果他大失所望。这些流民军的首领其实就是一帮匪徒,不但残暴凶狠,而且各个狡诈非常。

远东公司根本控制不了这些流民武装。这帮流民军已经演变成了匪徒,只知道裹挟流民,四处劫掠杀戮。这也让他下定了决心,决定按照周比利的方法,彻底的控制几支以远东军官兵担任骨干的流民军。

远东的内河船队,从机帆船上搬下大批的冷兵器和物资,换取流民军劫掠的金银珠宝、瓷器漆器、字画古董和丝绸锦缎,这个交易对远东来讲绝对是惊人的暴利,但流民军却不在乎,反正都是抢来的,也算是无本的买卖。

双方愉快的结束了交易,周比利又和这几股流民军首领,敲定了下次交易的大致时间。然后装满金银珠宝等贵重物资的船队南下河南,而周比利和李明等人坐上了两艘改装性机帆船继续北上。

两艘机帆船驶入晋陕峡谷龙门河段,这里是连接晋陕交通的古道渡口,形势险要,两岸断崖绝壁,犹如刀劈斧削。左岸的龙门山与右岸的梁山隔河对峙,河道也仅有百米左右。

这个时代晋陕峡谷河段的黄河上,逆流上行的大船很少。大都是小船选择载货北上。虽然每年都有数千只满载货物的大船从上游漂流而下,直抵晋南、陕西关中,甚至河南、山东一带贩货,但最后都是连船带货一齐卖给当地的商贩。而后携带货款轻装返回。

因为这段河道落差极大,在这个时代北上的船只,很多河段都需要依靠纤夫在两岸的古栈道拉纤,才能在黄河逆流上行。沿途经常能看到赤身露体的黄河纤夫,纤夫们用那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在两岸艰难的拉着木船,一路艰难逆流前行。

好在对两艘经过改造的机帆船,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强大的动力保证了两艘机帆船轻松的航行。但黄河中游渍滩众多,为了保证安全,周比利还是在当地雇佣了几个熟识这段水路的老艄公做向导,一路艰难北上。

即便这样,两艘机帆船一路航行,也是险象环生。

船只上行至壶口时,风高浪急。瀑布落差巨大,过往船只根本无法通过。就算机帆船动力再强大,也同样需要在壶口瀑布岸边龙王蓿乃德胪罚ü档匦写姆绞娇绻谄俨肌

周比利雇佣的几个老艄公对这里的水路极为熟悉,他们指挥着两艘机帆船,在壶口瀑布以南三四百米水流较缓的地方把船停泊靠岸,早已等候在这里的附近村民,马上一哄而上。

几个把头和老艄公谈妥了价码,然后一帮村民争先恐后的把两艘机帆船上的货物卸下了船,然后用毛驴把货物驮到壶口瀑布北面水流平缓的“忒口”。

剩下的人在几个把头的带领下。用两三根扁担一样粗的大麻绳系在船头,船下垫有圆木,上百号人拉的拉、推的推,随着高亢的号子声。两艘机帆船缓缓的向北拖行,慢慢的绕过了壶口瀑布,到达“忒口”石豁处。

这里还有专门负责修补船底的木工,检查旱地行船的船底,如果船只无恙,众人就把船只推下黄河。再把货物装上了船。因为一路航行北上,大家都很辛苦,李明决定在龙王蓿菡煌怼

龙王蓿庑┕唬谡饫镒靶痘跷铩⑿薏勾弧⑸障闫淼弧⑹乘藿灰祝袒甘眨谄俨及侗叩牧蹀{也形成了一处水旱码头。

这里的商号有近百家,窑洞数百孔,上上下下还有三条街道,远望鳞次栉比,风格独特。钱庄、当铺、酒肆、饭馆、客栈、盐店、染坊、皮货店、杂货店、药铺等店铺一应俱全。

虽然壶口瀑布是黄河晋陕峡谷最大的水运障碍,但通过“旱地行船”的方法,正常年景路经龙王蓿德胪返拇淮锼奈迩遥诨坪友睾拥叵匦纬赡媳弊荽┑乃泛叫新废摺T诘笔钡奶跫拢饪赡苁撬显耸渫ü谄俨嫉淖罴蜒≡瘢蹀{也成为该段黄河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业较为繁荣的集镇之一。

多日来的行船,大家非常辛苦,他们在龙王蓿思衣玫辏大环缓蠛煤玫某陨弦欢伲透髯曰胤堪残恕@蠲骱椭鼙壤⑺翁纬酝炅朔梗土熳盘卣蕉釉被氐酱希咽匚来坏暮M饴霉俦涣讼吕矗诹剿掖鲜匾埂

他们在岸上买了些下酒菜,李明拿出了两瓶酒,三人就在甲板上喝了起来。周比利的酒量在公司也算是有些名声,虽然他从不拼酒,但却从来都是没差过别人的酒,而且没人看到他有醉过。

宋涛举起酒杯喝了一口,抹了把嘴,然后皱着眉头道:“河套根据地想通过黄河来运送物资,现在看来是指望不上了。光是这个壶口瀑布,就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李明无所谓的笑了下道:“来之前我们已经预料到了,黄河水道无法大规模保障根据地所需的物资,我们河套根据地,就只好靠山西的那些汉奸晋商家里的存粮和金银,来满足我们初期的基础建设。我们再向北继续航行一段,考察下黄河各个河段的情况,然后就登岸去那几个汉奸晋商聚集的榆次、太谷、平遥、介休、平阳等地详细的侦查一番。老周,你们情报部一定要把这些汉奸晋商的情况,给我弄个底儿掉,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根据地初期建设的大事。”(未完待续。)

PS:感谢小猪东南飞、陈匣、lminiy、自比猫潇洒、热血汉唐、酥胖胖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八十二章 新的想法

周比利轻轻的笑了一下:“你们放心,我会亲自负责这件事。在你们行动之前,这八家晋商所有的情报,都能实时的传达给河套根据地。”

李明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你跟我说的那个计划,这几天我想了下,还是很有想法的。你尽快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我年底前回辽东的时候带回去,和公司董事局的几个常委专门研究一下。我自从见过那些流民首领以后,对他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我们指望不上这帮家伙。”

宋涛听得一愣,连忙急着问道:“你们说的是什么计划?”

听了周比利的一番解释,宋涛一拍大腿,极其兴奋的说道:“老周,你的这个想法好,若是我们远东军披上一身流民的皮,那整个中原还不任我们驰骋。这也给了我们远东进入大明的机会,完全可以学太祖,玩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把大明慢慢的吞噬掉。”

李明摇了摇头道:“没你想的那么容易,大明太大了,地方势力也不是那么好瓦解的。我们只能先从一些老旧边荒地区开始,利用流民军的旗号逐步的向南蚕食。”

周比利也点头道:“我一直在思考从哪里做为我们的突破口,最后我还是找到了一个地方。”

李明想了下,然后笑着道:“你说的那个地方,应该是宁夏镇吧。”

周比利转过身,让情报部的特工人员拿过来一幅地图,然后铺在了甲板上,借着灯光指着地图的一个地方说道:“对,就是宁夏镇,那里地处大明西北边荒,河套根据地完成基础建设之后,河套根据地就可以借助黄河水道向南发展,利用我们控制的流民军拿下宁夏军镇。

宁夏属古雍州之北境,其地背山面河。四塞险固。自古为诸夏藩屏,成为中原农业文化与塞外草原游牧文化的交界地。“镇城所据,贺兰山环其西北,黄河在东南。险固可守”。从形势讲,就是凭借“黄河绕其东,贺兰耸其西,西北以山为固,东南以河为险”的天然屏障来抗衡的。

在军事上极为有利。历史上始终是兵家争取之地。尤其是明代的宁夏,战略地位更显得重要。明代的宁夏镇,东线南北数百里长的黄河天险虽仍在发挥作用,但横亘宁夏镇西北的贺兰山在军事上发挥着比原来更大的作用。

明朝放弃河套平原,退守宁夏之后,失去了防御的缓冲地带。宁夏镇特别是黄河以东地势较为开阔的盐池、灵武一带首当其冲。成为蒙古部南下的突破口。曾有“关中之屏蔽,河陇之上噤喉”的说法。而且俗称“西套”的银州平原,在现代社会也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银州平原南北长约320公里,东西宽约10…50公里,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它是由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