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委会的军事会议刚一结束,西部军区王耀武就动员了大批预备役骑兵旅,然后率领两个主力骑兵师和几十个民兵旅西进锡林郭勒草原,做出了一副南下寇边的态势,无数蒙古铁骑气势汹汹冲向宣府、蓟州。
崇祯这个时候哪还有心思去管中原的流民军,只能调集精锐坚守京畿重地。原本五省总理洪承畴就无钱无粮,这个时候北方蒙古铁骑寇边,别说边军了,就算是山东、山西、大同的各路精锐都被抽调一空。
他只能聚集陕、晋、鲁、豫、川及湖广的各地官军,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剿灭中原的各路流民武装。但是各地的精锐明军都被抽调一空,九边军镇的边军也无法南下,剩下的明军战斗力低下,遇到流民军马上一触即溃,但是祸乱地方却一个比一个厉害,使得流民军越战越勇,大明北方的局势逐渐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了。
吕梁山根据地,山西游击支队一万余人已经在这里训练了两个多月。其中正规部队五千余人,民兵部队一万余人。根据地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各项工作也都步入正轨。
根据地粮食储备有限,根据地并没有收拢太多流民,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兵,几百名来自远东各部队的骨干,已经纷纷下到部队,对山西游击支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
因为对山西游击支队的要求并不高,训练标准也和远东正规部队差距较大,虽然只是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但山西游击支队的战斗力却有了显著的提高。再配上远东装备给他们的武器装备,对付大明各地的官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另外,根据地的一万多民兵,也都是精心挑选才留下来的。为了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王海洋让山西流民支队的各部队士官骨干,轮流到各个民兵中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基础军事训练。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一边劳动一边接受训练,以后也是山西游击支队的重要兵员补充。民委会的工作组,也会慢慢的培养他们,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成为各地根据地的基础层管理干部。(未完待续。。)
ps:感谢头疼也不行的月票支持。感谢天使2005的打赏。
第七百一十三章 崇祯大旱(十四)
就在山西游击支队紧张训练的时候,李明和宋涛等十几人乘坐飞艇回到了大明。@頂@点@小@说,他们赶到了吕梁根据地,马上召集了山西游击支队各个分队负责人开会。李明宣读了公司对山西游击支队的命令,并做出了具体的行动部署。
“今年大明北方的旱灾,已经波及陕、甘、晋、冀、鲁、豫数省,现在无数灾民逃离家园,挣扎在死亡线上。远东公司已经做了总动员,决定尽最大的努力救助灾民。我们山西游击支队原定的任务,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原定部队在吕梁山根据地集训计划取消,以支队五千多正规部队的官兵为骨干,用一万多民兵部队组建五个游击支队,分别进入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收拢流民建立根据地。军委会为了支援各个新组建的游击支队,派来了大批干部以及通讯、炮兵、后勤、工兵等技术兵种,加强各个支队的战斗力。
目前装载支援物资和人员的船只已经,不日就会赶到山西。在支援部队赶到之前,我们山西游击支队要做好部队的整编工作,以原支队正规部队的战士做为教官,对民兵部队进行集训,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组织纪律性。
我将和王海洋、宋涛等人,在吕梁山根据地组建远东大明游击司令部,我担任司令员,宋涛、高强担任副司令,高强还兼任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政委马庆。其他各个游击支队的支队长的人选全部由野战师抽调,原支队各大队长,担任各个游击支队的副支队长。”
他说到这里,就对旁边的宋涛、高强和马庆等人说道:“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宋涛摇了摇头道:“我没什么说的,部队还是抓紧整编吧。我趁公司支援还没有到的这段时间。带领特战队员去各地进行侦查,为部队制定一条安全的行军路线。”
高强也点头道:“司令员,我负责部队的训练和整编工作,争取在公司到来之前,将几个支队整编完,等支援的物资和加强的人员到位后。部队就能够马上开拔了。”
李明看到大家没什么说的,就下达了散会的命令,各部队负责人连忙回到各自的部队,进行整编前的准备工作。
安排完部队的工作,李明又召集吕梁根据地民委会工作小组开会。公司在成立大明游击司令部的同时,也组建了吕梁山根据地管委会,胡伟任管委会主任,常委包括李明、宋涛、周林、丁为国、林菁华和吕永仁,其实就是未来的河套根据地的几名常委。
现在胡伟正在辽东处理一些事情。过几天就会做飞艇赶到山西,另外在河南的林菁华等人,也会在这两天坐船赶到吕梁山根据地。因为目前吕梁山根据地的条件比较艰苦,而且没有什么商业基础,所以梁玉洁留在了河南,负责远东商行的各项工作。
未来远东还会派来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和政工干部,在各个游击支队建立根据地以后,充实到各个根据地。做为根据地的管理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山西游击支队开始紧张的整编。五个游击支队分别组建完毕。每个支队还是按照山西游击支队的编制。只是目前各个支队都出于缺编状态,人员只能到了各地以后在进行增补。
远东公司为了提高各个支队的战斗力,公司从远东抽调了一批精锐的干部骨干和技术兵种,组建了支队直属部队,全部配备现代化武器,极大的增强了各个支队的战斗力。
从海外兵团抽调了一个旅。旅属的六个营分别加强到吕梁山根据地和五个游击支队,全部配备战马组成了骑兵营。另外,还为吕梁山根据地和五个游击支队的直属队,配备了一个炮连,装备两门70毫米步兵炮和四门60毫米迫击炮。一个工兵连、一个侦察连。以及若干后勤支援部队。
整编后的各个游击支队,下辖一个旅司令部以及旅直属队,大队主力是三个混编了长矛手、火枪手和刀盾手游击大队,下辖七个中队,包括五个长矛中队、两个火枪中队和一个刀盾中队。每个大队部以及大队直属队,还配一个装备十门虎尊炮火炮小队,一个骑兵侦查小队、一个工兵小队、一个后勤中队。
每个游击支队的人员达到了六千多人,目前五个游击支队还缺编一万多人,以后各个支队会在战斗的过程中逐步增补。
经过三天的整编,原山西游击支队的官兵开始对一万多名民兵,进行了集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刚刚升官的教官们,马上就进入了角色,对民兵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训练。
他们被远东海外旅的那些兵痞活活的折磨了几个月,这下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渠道,拼命的摧残着手下的民兵。每天两趟负重五公里越野,白天十个小时的队列、体能、兵器掌握和军阵训练,反正就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因为时间紧急,只能让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了。
半个月后,远东的支援陆续赶到了山西,除了部分马匹没到以外,其他的物资,包括冷兵器、火枪、服装鞋帽、粮食等物资已经全部运抵吕梁根据地。
李明组织大家又进行了一番整编,将各个支援部队,分别编入各个游击支队,再经过短暂的适应和训练,远东新编的五个游击支队算是搭起了架子。
部队的干部士官骨干,大部分都是由军委会各个部队抽调,基本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而且加强了现代火炮等装备以后,各个游击支队的火力,就算是在清末都能横扫天下了。
宋涛和特战队也从各地赶了回来,他们在飞艇部队的配合下,制订了五个游击支队的行军路线。几个游击支队分别进入陕西、河南、山东、南直隶和宁夏甘肃。他们将在不断的战斗中壮大,然后建立根据地尽最大的努力收拢流民。(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四章 集结(一)
齐齐哈尔镇,远东军西部军区司令部,强权胜正在召集西部军区各个部队的负责人开会,传达了军委会的最新指示,部署接下来的任务。,
今明两年,西部军区将抽调大部分精锐,参与军委会制定的作战计划。六个主力外东北骑兵师将会被抽调四个,外东北土著预备役民兵旅也将被抽调大半,组建远东骑兵军团。
“我刚才讲的大家都清楚了吧。”
“清楚了……”
“好!刚才被我点到番号的部队,回去以后马上准备开拔,预备役部队也要迅速动员,三天后所有部队都要做好准备,按照之前的预定路线,我们南下……”
强权胜的话音刚落,西部军区各部队负责人都站起来,离开了会议室。强权胜转过头,看了眼身边的西部军区副司令何联奎和政委刘江,笑着说道:“我走了以后,西部军区就交给你们了。虽然大兴安岭以西的蒙古各部不敢对我们远东有什么想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部队要做好万全准备,防止他们钻空子。”
何联奎笑着道:“司令员,你就放心吧,如果蒙古人敢起什么幺蛾子,我们还求之不得呢。那我就能带着部队杀进**草原了,省得看你们打仗,我心里刺挠。”
接下来的两天,南下的西部军区各部队,都在积极的准备开拔。这次南下作战的目标是朝鲜,因为作战环境的原因,所有骑兵仅配备两匹战马。军委会设在各地的后勤分部,也纷纷对部队进行了紧急行军补给。
因为集结的行军路线基本在辽东控制区,部队只携带一些干粮和饮水,基本都是轻装前进。军委会后勤部已经将弹药等战斗物资。从各地赶来的部队还没到呢,各种作战物资就已经准备完毕了。
与此同时,一匹匹快马奔驰在外东北各地的白山黑水之间,每一匹快马只要赶到远东控制区内各个外东北村落,就拿出军号不断的吹响集结号,当这个村子的土著听到了号声。马上的骑兵就会向另一个村子奔驰而去。
听到集结号的外东北土著村落,都像过年了似的,变得热闹非凡,整个村子都行动起来。村子里的民兵迅速的跑回家,打开柜子,拿出那套叠的整整齐齐的军装换在身上。村长则是带领大家帮着民兵套上马鞍,装上干粮,每家都要拿出家里的珍藏让民兵带上。
外东北土著民兵出征前,会骑上战马整齐的排列在村口。村长带领全村的人,都出来送行。村子里的老人会拿出烈酒,给即将出征的民兵挨个倒上,看着他们将满满的一碗烈酒喝干。
每到这个时候,村子里前来送行的青壮和半大孩子,看着出征的民兵,眼中充满了浓浓的嫉妒和羡慕。姑娘媳妇们,眼中则是满是火辣辣的情意。
村长会嘱咐村里的民兵。上了战场一定勇敢,不要给村子里的老少爷们丢脸。当出征的民兵拨转马头准备上路的时候。前来送行的土著们,会唱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歌谣,目送勇士们渐渐远去。
每当这个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是满脸虔诚,周围也弥漫着庄严的气氛。
这两天白山黑水之间,有无数的外东北土著民兵。向当地的民兵地点星夜疾驰。原本一个个零星的队伍,慢慢汇成一条条洪流,最后在各个民兵集合地点聚集。
出征的外东北土著民兵们,一个个也都是趾高气昂,肆无忌惮的表露着他们的张扬。至少这一刻。他们能享受到英雄般的待遇。
三天后,部队全部整装齐发,一支支骑兵部队开始陆续南下。强权胜和新组建的远东骑兵军团司令部,则是乘坐几艘飞艇,先期抵达部队的集合地点,毛怜卫塔温堡兵站。
沈阳浑河沿岸的野战师驻地,当集结号响起的时候,所有官兵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全部向各自的营房跑去。然后迅速打好背包,穿戴好装备,在各自的营房前集合,由各部队的主官带队赶到营区操场。
野战师作为远东军委会的王牌拳头部队,每一名官兵都是骄傲无比。哪怕是一名野战师的士官,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会迎来其他兄弟部队尊敬的目光。
他们有理由骄傲,军队讲求的实力,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军事素质更是没说的。在历次全军大比武中,野战师各级参赛部队,成绩永远是排在最前面。作为军委会起家的老教导队部队,他们是远东军委会所有部队的标杆。
整个营区除了激昂的口号声,就是部队列队集合的跑步声,如果置身其中,就会被一股扑面而来的威武之势,压得喘不过气来。
野战师的官兵集合完毕,就依次跑出营区,来到了营区旁边的军用码头。此时浑河沿岸的军用码头上,已经停满了内河蒸汽甲班驳船,无数驳船剧烈的轰鸣着,一簇簇漆黑的浓烟,几乎把天空遮住。
一艘艘内河蒸汽甲班驳船缓缓驶离码头,部队沿着辽河一路来到辽河入海口的营口港,然后坐上运送流民的大型机帆运输船,驶往辽南的东沟港。
那里是远东军委会临时兴建的一处码头,野战师两个旅的官兵将在这里登陆,然后步行前往丹东,那里就是此次野战师的集结地点。野战师的另一个旅,将会在济州岛登陆。
济州岛,一艘艘风帆船从库页岛、种子岛、吕宋、琉球驶来,将大批海外兵团的官兵送了过来。另外,在日本种子岛和九州各地的敢死军部队,也都赶到这里集结。
济州岛旌义军港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陆续赶到这里的部队,有海外军团的四个海外旅,敢死军一个联队和五个独立大队。
远东军委会的这次集结,就是为了彻底解决朝鲜。并专门成立了朝鲜战区司令部,司令员由高建国亲自担任,政委石明峰,参谋长林华。
朝鲜战区司令部下辖三个军团,分别是牡丹江镇附近的塔温堡的东部军团司令部,丹东的西部军团和济州岛的南部军团。军委会的计划,争取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朝鲜,争取年底前结束战斗,然后挥师南下最后解决日本。(未完待续。。)
ps:感谢邓君君、我的帅震惊了党、鬼车的月票支持。感谢caian、无赖vs混混的打赏。
第七百一十五章 集结(二)
希克腾坐在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上,悠闲的看着两岸的风景,耳边传来一阵阵剧烈的轰鸣。,长长的船队已经足足在河道上开了三天,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坐这么久的船。
他所在的西部军区第六主力骑兵师,最终的集结地点是丹东镇。所以他们没有西部军区其他部队那样,骑着战马长途行军赶往塔温堡,也使得希克腾他们省去了长途行军的辛劳。
第六主力骑兵师的官兵都是在齐齐哈尔镇的码头,乘船一路经嫩江、松花江、灰扒河到达坊州,坐上火车去沈阳。军委会后勤部已经从辽河几个军马场调集了大批战马,提前送到了沈阳。第六主力骑兵师接收战马以后,再骑马沿着官道一路南下到达他们最后的集结地点丹东镇。
船上的战士们大都生在外东北,所以沿岸的景物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不时就有在岸边劳作的农户向他们挥手,偶尔看到一两个妹子、大妈,船上的一群牲口们也要鬼哭狼嚎的吼上一会儿。
尤其是沿岸很多土著部落的娘们,看到船上密密麻麻的半大小子,都会大方的挥手,胆子大的甚至会撩起皮裙,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对着他们摇一摇,惹得船上的战士们疯了似的大喊大叫。
希克腾虽然也很激动,但是生性腼腆的他,倒是没有像其他战友那样呼喊。但是正值发%情阶段的年纪,看到河边的女人,也难免心猿意马。
每到这个时候,希克腾的身上都像着了一团火似的。部队营区外围倒是建了不少的酒屋,里面有很多来自日本、朝鲜和土著女人,每当部队的假期。战士们就会排着队去那里消遣。希克腾虽然很想去,但那里的消费并不便宜,他每月的津贴都寄回了家里,根本不舍得把钱仍在那些地方。
第二天,船队到达坊州,希克腾和战友下了船。坐了几天的船,使得他浑身上下无比的胀痛,他也像其他战友那样,伸着胳膊踢着腿,尽量的舒缓着身体的疲劳。
部队整理好队列,然后依次来到了坊州火车站,希克腾和战友们被远处的一条条铁轨,一列列火车震撼的目瞪口呆,他们都是生在大山里。都没怎么见过世面,面对如此震撼的场景,全都有些傻了。
“呜……”
一声刺耳的汽笛声,将希克腾从震撼中惊醒,他下意识的回过头,就看到一列冒着浓烟的钢铁巨龙,呼啸着向他们冲了过来,把他吓得呆住了。
不光是他。队列里的其他战士也都被吓傻了,原本一个个整齐的队列。顿时混乱了起来,很多战士干脆向边上跑去,带队的连排长连踢带打的一番喝骂,才把队伍稳住了。
直到这一列火车从他们身边呼啸着开了过去,部队的情绪才稳定了下来。这也让部队的干部感觉非常丢脸,他们重新整理了队列。冲着战士们好一顿喝骂。但是排长也专门点名表扬了希克腾等一些没有乱的战士。
希克腾心里非常愧疚,虽然排长表扬了他,但他自己心里清楚。刚才他是被吓得不会动了,才站在原地没有跑。若是他能动,早就跟着别人跑了。估计那些被表扬的战士,都和他一样吧。
丹东镇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从各地赶来的部队,沿着鸭绿江北岸扎满了帐篷。军委会丝毫没有理会对岸的朝鲜人,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连最基本的伪装都没有做。
远东的大规模集结,顿时就把对岸的朝鲜守军吓尿了。他们看到对岸的远东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居然集结了两三万人,马上就飞马急报汉阳的朝鲜国王李倧,也就是朝鲜历史上的朝鲜仁祖。
李倧在历史上发动了“仁祖反正”推翻了光海君,才坐了朝鲜国王。
实际上光海君自即位起,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为稳定民生而努力,在后金和明政权之间采取游离政策,争取朝鲜的实际利益。还颁布救济贫民的革新法案“大同法”,免除没有土地的人民向国家交纳粮食,从此只有地主才必须向政府缴纳粮食。
但这样的政策,势必会遭到朝鲜官僚地主阶层的敌视,所以才给了李倧发动“仁祖反正”的机会。至于朝鲜历史上所说的,朝鲜举国上下都感激于明朝的“再造之恩”,不能容忍光海君“不背明,不怒金”这种对天朝不忠的事情出现,所以才支持李倧发动“仁祖反正”,推举李倧继位的说法纯属扯淡,主要还是因为光海君触动了士人地主阶层的利益。
仁祖李倧继位后,朝鲜又恢复了以往的政策。遴选文武官员的考试变成有权势的官员和当权派手中的工具。经常举办的特选科及第者们造成了对土地的迫切需求,两班地主们不登记拥有土地的做法使国家的税赋大量流失。
由于一些两班利用免税的书院土地来逃避税收租赋,仅仅在17世纪私立书院的数目就增加了三倍,使书院房地产成倍增加,它们所荫庇的文人学士和学生数目也不断增加。竞争官职变得激烈起来,因为担任一任官职很容易在经济上捞到好处。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日趋**。朝廷重文轻武,以致八道武备废弛。
原本北方咸镜道和平安道被远东外东北土著不断蚕食,就已经使得李朝惊恐万分,数次照会远东未果后,又遣使至大明北京求援。可是此时大明哪还有什么心思管朝鲜啊,只能是象征性的派一名使节到辽东,对远东南下侵吞朝鲜的事情进行申斥,让远东节制治下的异族土著,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朝鲜仁祖李倧再一次接到平安道的急报,发现远东吞并数万于辽南,欲行侵略之势,李倧和朝鲜的满朝文武顿时就慌了手脚,连忙派出使节,问询远东的意图。
可是远东的回复是,远东在辽南屯兵,是为了组织一场演习,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远东军近期的训练成果,此次演戏绝对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六章 集结(三)
丹东镇,朝鲜战区司令部。,
高建国和远东军各参战部队负责人,正围在一个巨大的朝鲜沙盘前,参谋长林华拿着一根指挥棒,指着沙盘向大家讲解本次战役的具体部署。
“目前参战部队正在集结,战役的具体部署为:塔温堡的东部军团司令部,下辖一个山地旅、三个主力骑兵师、十二个民兵旅、十个山地民兵旅,以及大批外东北土著组成的后勤大队。丹东的西部军团司令部,下辖一个野战师(欠一个旅)、一个主力骑兵师、八个预备役明兵旅、十个山地民兵旅,以及大批外东北土著组成的后勤大队。济州岛的南部军团司令部,下辖一个野战旅、四个海外旅、一个敢死军联队和六个独立敢死军大队,以及两个日本外籍劳工大队组成的后勤支援部队。
目前我们已经在山地旅和土著民兵山地旅的蚕食下,基本控制了咸镜道大部和平安道的东北部,东部军团的任务是从咸镜道和平安道向南进攻,并在江陵道伺机登陆。
西部军团的任务是渡过鸭绿江,向南挺进占据平壤,并组建特遣支队,突入汉江奇袭汉阳。南部军团的任务是在全罗道登陆向北进攻。海军部会在参战部队集结这段时间,组织舰队扫荡朝鲜沿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