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中国历史上每逢大的自然灾害,都是一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人食其肉、饿殍千里之真实惨烈之景象。就连满清鞑子为了粉饰太平,无数次吹嘘的所谓“康乾盛世”,其间各种天灾人祸,也从没有间断过。
想到这里,李明狠狠的吐了一口气,用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怀里女孩的头发,心里原本的愤怒,也变成了无奈和愤懑。
他回到了范家大院,王波正在组织大伙装车呢。看到李明回来了,他连忙跑了过来,看了眼李明怀里的女孩,然后兴奋的说道:“司令员,范家的藏匿财物的库房找到了,我特么这回算是开眼了,哈哈……这个范家真有钱啊。”
听了王波的话,李明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笑着道:“走……你带我去看看,也让我长长见识。”
王波领着李明在范家大院左拐右拐的,最后来到了一间不起眼的宅子,进入了藏匿在这里的暗库。李明刚一走进库房,也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只见库房里堆满了成箱的纹银、金子,还有一个个大冬瓜摆在那里,这些大冬瓜都是白银所铸,每一个恐怕都得有数百斤重,密密麻麻的数不清有多少,在火把的映照下,闪耀着银光。
还有一个个精致的箱笼,里面装满了各种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首饰、古董字画等等不计其数。但最多的还是银子,白花花的一片,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李明心里也在感叹,这个范家真称得上山西首富了,光是这些浮财,就已经让人震撼了。着还不算范家在全国各地的店铺、土地、庄子和房产,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足以称得上富可敌国。
另外,李明还派了一个中队的战士,率领一个大队的民兵,夜袭了介休县附近的范氏原籍张原村,在那里也发现了一处范家藏匿财物的暗库,虽然无法和城里的这个银库相比,但也是收获颇丰。反倒是介休县衙的府库没什么收获,只是缴获了少量的官银和一批掺了沙子的陈粮。(未完待续。。)
PS:感谢书烟茶香、kaenli、zhangxiaole的月票支持。<;/br>;
第七百四十一章 山西(九)
当天色微亮之时,远东军已经控制了介休县城,城内的官衙、府库,以及一些晋商大户,还有粮店都有大批的民兵在那里忙碌。远东军征用了城里的所有马车和大牲口,正在各处抄家、装粮。
军委会也为山西的各个游击支队配备了百余匹战马,都是这几个月通过内河机帆船,蚂蚁搬家似的一匹匹的从辽东送过来的,每一匹战马都配了一套模块化战场后勤携行装置,可以最大程度的驮载物资。
公司还另外多配了一批战马后勤携行装置,部队在介休县城缴获了一批骡马,也都配上了这种装备,大大的增加了驮载的物资。
还有一批制式军用双轮马车,车体采用模块化构件组装,组装和拆卸都很方便,可以用战马拖拽,也可以用人推拉,铁肋木壳车身、胶皮实心轮胎、钢板弹簧、一体式钢制车轴等先进的技术,就算是在现代农村都属于豪华配置了。
这些马车也分别套上了部队从介休县城内外缴获马匹和耕牛,然后装满了物资,运送到介休东部的胜水岸边,这里已经停满了大批的内河机帆船和在附近征用的船只。
船队装满各种物资,会沿着涧水西进,跨过汾水进入胜水,途径孝义县进入吕梁山区。但介休县城除了范家,还有很多富户,几乎家家资财丰厚,粮食、布匹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山西支队第一大队在战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怎奈物资太多,想一下子运出去,也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李明无奈之下,只能命令王波,挨家挨户的“动员”城内百姓。让他们都来帮助远东军运送物资,每个出力的壮丁,都会得到一部分粮食。
当城内的百姓得知帮助远东军干活能得到粮食的消息后,整个介休县都轰动了。城里的男女老少纷纷举家前来,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几乎全城出动。
远东军破城的时候。他们都在担惊受怕,毕竟这个时代遭了兵灾,比旱灾、水灾都惨,不论是流贼还是官兵,进了城都是往死了祸害,匪过如刀,兵过如梳,反正最后遭殃的都是老百姓。
可是这伙贼人倒是怪了,进城以后除了破了富户的院子。并没有祸害城里的老百姓。虽然大清早的挨家踹门,但只是让他们帮忙干活,而且干完了还承诺给粮食。
这个时候粮食是什么,那就是特么的命根子啊。一袋粮食你就算是拿银子出来买,都不一定能买得到。而且这帮贼人还算通情达理,你挑多少东西随便,到了河边就按照你挑的重量多少,决定给你多少粮食。
远东的如此做法。也让介休县城内的百姓热情瞬间高涨,大家发挥各种聪明才智。无所不用其极。有用扁担挑的,有用肩扛的,还有几个人抬的。甚至还有几家人联合在一起,用木头做成个担子,一帮人轮流抬着粮食走的,一次能运几百斤物资。
很多十几岁的半大孩子。瘦的已经成皮包骨了,竟然也扛着几十斤的粮米袋子,一路走了几公里,把粮食送到了河边的船上。连快走不动的老人,也用几根木头绑了绑。放上一袋子粮米,慢慢的拖着走。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挨了几个月的饿,看着一袋袋的粮食,瞬间就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很多人运完了一次,得到了粮食干脆直接塞进嘴里边走边吃,生怕因为回家做饭,耽误了一次运粮食的机会。
很多城外的百姓看到这边热闹的场景,也都过来看热闹。当他们知道了其中原委,也都加入其中,一个个红着眼睛疯了似的帮着远东运送物资。
除了维持秩序的远东军官兵,李明和张宇飞、王波,以及所有的干部战士、民兵都加入到了运粮大军的行列,面对堆积如山的物资,一辆辆马车、一批批战马、一个个背着物资的介休百姓,仅用了不到一天就把物资运送到几里外的船上。
万余介休县的百姓,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每个干活的人都分到了不少的粮食,最能干的甚至分到了一百多斤啊,最差的也分到了几十斤。这个年月,几十斤粮食和上麸子草根省着点吃,都能挺几个月了。
其实李明之前的设想,也是准备为介休县的百姓留下一些粮食,毕竟远东军把介休的大户地主家的粮食都掏了个干净,城内的粮店更是被翻了个底儿朝天,连老鼠都不进去了。以后介休的百姓,就算是花钱买都买不到,灾民也得给每家每户留下些余粮。
可是没想到开仓放赈没做成,最后倒是来了个雇佣关系,让介休百姓通过劳动得到了粮食。但是今天介休县城内城外还是跟过年似的,家家户户都冒起了炊烟。
直到河面上最后一艘船载着物资缓缓驶离岸边,李明也总算长出了一口气。他抹了把脸上的汗,今天可把他累坏了,整整背了一天的粮,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他转过身看了一眼旁边同样累得够呛的王波,然后笑着说道:“老王,介休县城的物资都弄出来吗?”
王波揉着自己酸痛的后腰,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司令,放心吧,范家等大户家里的银库和粮仓,都被我们搜刮的干干净净。街上的当铺、粮店、商铺,典当行,也基本都被搬空了,我们海外旅的老兄弟办别的事情可能不行,但要论刮地皮,那野战师都比不得我们。
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银子,其次是粮食,另外豆料、布匹、食盐、茶叶、铁料、工具也都弄了不少。因为东西实在太多,我们只是大致的做了下统计。如果想要详实的数字,还得回到根据地再进行详细的统计了。
对了,司令……范家的那些人,我没有全杀,妇女和孩子,我都没让兄弟们动手。我特么现在也老了,有些下不去手了。如今老子的儿女也是一大堆,总觉得杀女人和孩子,怕遭了报应,我想给孩子们积一些阴德。”
李明看了一眼王波,拍了下他的肩膀,笑着道:“这样挺好,只要杀了范永斗和范家的那些汉奸,就算达到我们的目的了。老王,记住了,杀自己人,杀的再多也算不上英雄。”(未完待续。。)<;/br>;
第七百四十二章 山西(十)
李明率领着山西游击支队第一大队,胜利的完成了此次劫掠任务,在天黑之前,就迅速的撤离了介休县。与此同时,晋中盆地的榆次、太谷、平遥、平阳等地,在宋涛和王海洋等人的带领下,也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因为宋涛带领的第二大队,此次的目标是榆次,那里距离太原非常近,仅有几十里,是此次任务最深入的目标。为了以防万一,李明将两个连的海外旅老兵配给了他们,还装备了两挺水冷重机枪和两门60毫米迫击炮。另外,吕梁根据地唯一成建制的骑兵连,也跟随第二大队也编入了第二大队。
榆次自古就是晋商云集的地区,宋涛所率领的第二大队破了榆次县城,不但斩杀了城内的汉奸晋商,还顺带把城内的晋商家族扫了一遍,所获的物资也不比李明第一大队少多少,但是运送物资也耽误了不少的时间。
好在榆次县城边上也有汾水的支流,军委会为了这次行动派出了大批的内河机帆船,第二大队所获的物资,也都在第二天天黑前如数装船运走了。
榆次毕竟距离大明九边的山西镇仅有三百余里,虽然宋涛连夜破了榆次县城,但是第二天搬运物资的过程中,动静闹得实在是太大了,使得榆次附近的百姓为了躲避流贼,都惊慌失措的逃到了太原,将流贼破了榆次的消息报告给了太原府衙。
太原府的几位老爷马上快马向山西军镇求援,并派出了千余名的兵将驰援榆次,没想到前来救援的明军还没到榆次呢,就被宋涛布置的两个连海外旅和一个骑兵连,打了个伏击,一千多明军顿时就被打散了。逃回太原的还不到百人。
一百多远东骑兵甚至追到了太原城下,耀武扬威了一会儿,然后又撤回了榆次。太原上下看到流贼如此凶悍,连忙紧闭城门,等待山西镇的援兵南下救援。
一时间太原周围狼烟四起,附近的百姓纷纷逃进屯堡、乡堡结寨自保。甚至连就藩太原的晋王府都被惊动了,晋王也被这一股流贼吓到了,他着人再三勒令山西镇的边军救援太原府。山西镇的边军也懵了,赶忙调集了数千援兵,立即南下驰援太原府。
就在太原周围一片风声鹤唳之际,宋涛带领着第二大队,已经顺利的将物资搬到船上运走了,然后率领部队乘船离开了榆次,进入汾水沿河南下。拐入胜水进入了吕梁山区。
参与此次任务的山西游击支队的其他几支部队,倒是非常顺利,都顺利的押运着物资,利用晋中汾水的支流纷纷回到了吕梁山区。
当第二天山西镇的援兵赶到太原的时候,攻破榆次、太谷、介休、祁县、平遥、平阳等县的流贼,早就没了影子。此次流贼的动作非常快,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同时突袭了晋中盆地的几个县城。并把这些地方的物资搜刮一空。
数个县城的县令,也都因为失地之责。先后悬梁自缢,无数晋商纷纷跑到太原府嚎啕大哭,痛述流贼的残暴,数代积攒的财富被流贼抢了个干净。
边军在晋中地区四处搜捕流贼,又把这里祸害了一遍,才心满意足的收兵。但晋中地区新崛起的一路流贼。却顿时在山西打响了名号,匪首“擎天柱”还在各个县城留了名,让山西各地的大户和富商都紧张了起来,就连晋王、代王和谷王都害怕了。
这伙流贼太绝户了,战斗力又十分强大。瞬息之间就连破了几座县城。更让人畏惧的是他们刮地皮的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流贼,破了城就纵兵肆虐,而是专找富户商户下手,只要被他们盯上,保准家财被刮地三尺的扫荡干净。
吕梁山,中国山西省西部山脉。北北东走向,南北延长约400公里。吕梁山位于黄河与汾河之间,黄河水系流域面积13760 km,汾河水系面积7228km。
远东在山西建立的吕梁山根据地,就选在了晋中盆地的西部,孝义县以西两百多里的一片山区。吕梁山东侧的水热条件相对优越,发源有汾河的干流和部分支流,是汾河的主要水源区。历史时期山区森林茂盛,植被类型多样。这里山高林密,又有汾水支流胜水做为水道,便于公司对这里的支援。
抗战时期,以吕梁山为根据地延着黄河屏障延安的吕梁根据地,就在这片地区。当年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直属队,以及三四三旅,就曾在这里开展游击作战,创建根据地。
胜水河边的一处简易码头,无数内河机帆船密密麻麻的聚集在这里,每艘船上都装满了物资,大批民兵正在这里忙碌,将船上的物资搬运到岸边,然后用马车运往附近的根据地。
这里人烟稀少,交通环境更是极为恶劣,上山的山路非常的陡峭。根据地组织流民和民兵修建了一条上山的简易各路,做为根据地通往外界的通道。但是物资上山却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尤其是这次行动缴获的大批物资,运送到根据地所在的大山里,光凭着一万多人手挑肩扛,根本不现实。所以根据地在建设之初,李明就和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在这片陡峭的山地,建立了一条简易的索道,做为根据地运送物资的通道。
这条索道分三段,每段都配备了一套蒸汽机组。公司派来的工业小组的员工,将三组大型的蒸汽机组安置在陡峭的山地之间,用圆木搭成巨大的木架,利用蒸汽机组做为动力,采用钢丝绳和滑轮组,建设了这条运送物资进山的简易索道。
索道利用蒸汽动力,可以将装载五吨的载物平台,缓缓的输送到山上,在每段索道的终点都有负责搬运货物的民兵,往复三次就能将五吨物资运到山上的根据地。
当初为了建设几条进山的索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还调来了几艘飞艇进行支援。光是摔死在山下的流民,就达到了十几个。足足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一条简易的进山索道建设完毕。(未完待续。。)
PS:感谢初心如莲、(稻草人)、lminiy、自比猫潇洒、远晰的月票支持。<;/br>;
第七百四十三章 山西(十一)
这条进山的索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运转还算平稳。頂點小說,工业小组还对三段索道进行了改进,消除了一些隐患,并加固了支撑索道的木架基座,保证了索道运转时的安全。
当然,这个进山索道也有着不少的缺点,运送货物的载物平台行动的速度比较慢,因为地理环境复杂的原因,索道为了适应地形,只能分三段建设,运送一次货物必须要经过三次转运,才能将货物最后送达到根据地。而且雨天、风天、雪天等恶劣气候的时候,索道也无法运转。
即便这样,有了这条进山索道,运送物资进入根据地的速度也大大的加快了。这条索道不光可以运送货物,还可以运送人员,一次最多可以装载二十余人上山。在根据地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人员送至山上。
带动索道的蒸汽机组所需的燃料煤炭,都是从附近发现的一处煤矿运来的。山西这个地方就是不缺煤,吕梁山两侧就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根据地工业小组的员工,很容易就在附近寻找到了一处煤层较浅的露天煤矿。
虽然这个露天煤矿的储量,并不是很丰富,但根据地对煤炭的需求也仅仅是冬季供暖使用。根据地的蒸汽机并不多,也没有什么大的企业,所以这个小型的露天煤炭,已经足以满足根据地近几年的使用需求了。
这个小型的露天煤矿就在吕梁根据地的附近,这里也建设了一条小型的索道,几千名流民正在这里日夜不停的忙碌,不断将煤炭运送到根据地,满足根据地的今冬的煤炭需求。
吕梁根据地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如今已经初具规模。这期间。李明和周林、吕永仁等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好在根据地不缺劳工,民兵和流民都是最好的劳动力,为了每天能吃饱饭,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涨。
这些流民都经历了灾荒,极度饥饿的状态,令他们至今心有余悸。在这个大灾的年月。找到个能管饭的地方真的不容易,大家生怕因为偷懒被赶出根据地。
虽然根据地为流民提供一日两餐,但根据地的规矩也很多,条条框框加起来有几十条。只要违反了就会受罚,严重的会被赶出根据地,这个时候一旦离开了这里,结局只能是饿死。所以根据地的管理工作很好做,流民情绪也非常稳定,基本没有偷懒和怠工的现象发生。
马上就是冬天了。根据地今年两万多官兵和流民越冬的各项工作,必须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全部准备完毕。首先就是根据地越冬住房的建设,好在着山西地区,有着大面积的黄土层,根据地的越冬房屋都可以采用窑洞做为根据地越冬的房屋。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汉族劳动人民的象征,也是中华民居史上一个古老的建筑形式,被誉为“东方一绝”。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黄河流经大半个省境,沿岸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梁峁纵横。
深大一两百米的黄土层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为窑洞的建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自古以来,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地就势,建造了许多别具风格的窑洞。
土窑曾经是黄土高原上最古老、最简陋、最常见的居所。严冬季节,窑洞里温度最低也在10c左右,而且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窑洞的地下、四周有厚实的土层,具有防火、防风的功效。长期生活在窑洞里的人情绪常处于平静状态。常见病的发病率很低,因此当地人总结出一句话:地气养人。
李明带领大家组织根据地的流民,在根据地挖了大批的窑洞。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根据地的窑洞,大都采用靠崖式窑洞,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灶台设置在窑洞的外面,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公司运来了大批的棉帘子,可以遮挡在窑洞的大门里面,足以在最寒冷的冬天遮挡风雪。
每个窑洞里都是三层木架式的通铺,每个窑洞能安置四五十人,条件比较艰苦。但为了安置更多的流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公司建委基建处临时派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移民员工,他们在流民中挑选了一批有过建房经验的流民,集中培训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带着他们进行了紧张的施工建设,在工作中边学习边积累经验。
窑洞中所需的木料,都是就地取材,这个时代的吕梁山区,林业资源非常的丰富,各种乔木、梓木、灌木和各种有性、无性、宿根、木本草类、蕨类繁殖的最佳生存环境和土壤选择区,几乎囊括了华北地区所有的植物品种。
根据地附近的山林里,百年以上,甚至数百年的树木比比皆是。根据地专门成立了林场,林场的砍伐组和木工组每天都在附近的山林里伐木,并将砍伐的原木,在林场的木材加工厂进行加工。
为了满足根据地的木材需要,公司支援了一批木工机械,并在木材加工厂安装了一组蒸汽动力机组和一套蒸汽发电机组,为林场提供必要的动力和电力资源。
周林带领着流民在附近山地大肆开荒,平整出了部分的土地,来年可以在在这些坡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和红薯。周林特意在农林部抽调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移民员工,教流民种植这三种高产农作物的知识。
他还从公司带来了大批的粮食、蔬菜种子,争取明年春天在根据地开发农业资源,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做到根据地粮食自给自足。另外,以后他还将在根据地开展生态农业计划,建立菌类培植中心、养鸡场、养猪场和畜牧场。(未完待续。。)
ps:感谢风踪影、46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四十四章 山西(十二)
此时胜水河边聚集着大批的内河机帆船,为了支持山西支队的这次行动,公司甚至将黄河水道运送流民的大半船只都调集了过来,这才算是解决了物资的运送问题。,
几个大队陆续回到了吕梁山区,沿途还都在流民中收拢了一批青壮男女。现在根据地的各项基础工程还都在收尾阶段,这次行动劫掠的大批物资还要清点入库,所以近期不宜收拢太多的流民。但是在入冬前,吕梁山根据地将根据粮食等物资的储备情况,再确定今年收拢流民的具体数量。
胜水河简易码头这几天非常的热闹,山西游击支队的官兵,以及大批的民兵和流民都在这里忙碌着。李明和宋涛等人也都和大家一起搬运船上的物资。
整个根据地的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次任务劫掠来的物资太多了,从船上卸下来的物资堆积如山,都被放在河边几个物资临时存放点里。然后用一辆辆马车再把物资运到山下,利用进山索道将物资送进根据地。
根据地的山下,进山索道正在全负荷运转,二十四小时日夜不停的向根据地运送着各种物资。几台蒸汽机组剧烈的咆哮着,根据地工业小组的员工紧张的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