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被宣教部利用了起来。

首先是远东广播电台迅速的行动了起来,整整一天远东所有移民家里的播音喇叭里,几乎不间断的反复播放着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新闻,各种感人的事迹,一遍一遍的重复播出,一连播放了十几天。

然后是远东日报,最新一期的报纸,都增加了版面,早早的就被分发到了各地,大批的精心编辑的新闻素材,整版整版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一张张大幅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先进事迹,让吕梁山根据地瞬间红遍整个远东控制区。

远东传媒的派出了大批的电影放映小组,深入到远东各地的军营乡村厂矿学校,为广大人民群众放映影片。公司各部门也组织员工集体观吕梁山”这部极具冲击力的纪录片。整个宣传活动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感谢尘世小股民的月票支持。

第八百二十五章 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

公司号召公司的所有员工,大力开展学习吕梁山根据地的活动,在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远东庞大的宣传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各种宣传手段,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城市的企业厂矿,远东控制区普通的农民、远东军指战员、工矿企业的工人,大家都被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先进事迹所感动。

吕梁山根据地的十余名先进事迹的典型人物,也坐着飞艇来到了辽东,进行为期十天的巡回演讲。他们中有刚刚扫盲的普通流民,也有山西游击支队的普通战士,还有公司的普通移民员工。

宣教部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演讲稿,只是让他们用最朴实的方言在台上自由发挥。但是这种颇为接地气的演讲方式,效果非常的不错。

持续一个月的宣传活动结束以后,虽然这次活动的成本耗费极大,但是效果却立竿见影。

辽东广大的农户们,率先开始自发的组织捐助粮食,虽然每家每户捐出的粮食并不多,但整个辽东参加包产到户的农户足足有几十万人,加在一起数量也有不少。

最后经过统计,辽东的几十万农户,总攻捐出了各类粮食达到了四万多吨。若是按照远东公司接收流民的最低标准,几十万名流民,省着点吃能一直吃坚持到秋收。

远东各个部门也都自发的开展了捐款捐物的募捐活动,并号召大家学习发扬吕梁山根据地“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和公司一起共度难关。

吕永仁、林菁华两人,这次算是出尽了风头。他们的各种先进事迹和大幅的照片,都曾整版刊登在远东日报的头版上。跟随李明去大明的其他内部员工,也都或多或少的刷了一些版面。使得一帮在公司里处于边缘化的员工。也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他们也都在感慨,这次跟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遭的那些罪。也算值得了。

高建国和王和等董事局的常委,也召集了公司所有的内部员工,召开了一次内部员工大会。除了一些在海外的员工,因为岗位特殊等原因,不方便回来的,两千多名公司的内部员工,足足来了三分之二还多。

会议开始前,大家首先集体观看了那部“吕梁山”纪录片。片子播放完了之后,大家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高建国和李明、王和等常委也走上了主席台,和大家一起鼓掌,对李明和吕梁山根据地的所有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掌声逐渐平息了下来,高建国满脸严肃的沉声说道:“我们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十年了,我做为公司董事局的九名常委之一,今天在这里,代表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公司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他说完就和其他几名常委,对台下的一千多名员工鞠了一个躬。

高建国抬起头。又接着说道:“我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从荒凉偏远的海参崴,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但是阻碍我们发展的瓶颈却始终存在,这个瓶颈就是人口。没有足够的人口,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东北无数资源而无所作为。没有足够的人口,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北广袤的黑土大地,因为无人耕种而一片荒芜。

我们已经在这个时代默默的埋首十年,可当我们准备抬起头大干一番的时候。却因为缺少足够的人口,而望洋兴叹。为了获得更多的人口。公司想尽了一切办法,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资源。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年华终会老去,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

正在我们踌躇不前的时候,大明的历史并没有因为我们得到来而改变,崇祯大旱不出意外的发生了。现在大明北方数省就有无数的流民嗷嗷待哺,仅去年一年,公司就接收了两百多万大明各地的流民。彻底的解决了公司长久以来的人口问题。

虽然极具暴增的流民,给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日子也变得日趋艰难了起来。但如此多的人口,也给了一个让我们打破瓶颈的机会。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挺过这段困难时期,我们远东公司必将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

刚才的纪录片大家都看了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片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片头的那一幕,没有一丝一毫的艺术加工,是我们考察团的飞艇刚刚降落,一名宣教部的员工随手拍摄下来的画面。我们考察团在根据地呆了半个月,这段时间大家都是深有感触。

李明他们在吕梁山根据地住着冰冷的窑洞,嚼着干硬的杂面饼子,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李明更是始终以身作则的战斗在第一线,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把整个根据地拧成了一股绳,带领大家努力的搞建设。刚才片头的那一幕,虽然我们看着会有所触动,但他们这一年天天如此,早就习以为常了。

未来几年公司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是这也是公司即将高速发展的准备阶段,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旦公司挺过了艰苦的阶段,势必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在这里请求大家,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李明提出的“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口号为目标,严格的要求自己,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高建国的话音刚落,整个礼堂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心里都清楚,虽然目前公司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一旦消化了这些人口,未来公司必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他们刚才看了纪录片,也都是非常的感动。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片头那一幕的时候,全都被李明他们几个形象吓到了。就算高建国不说,他们也知道那个画面绝对是真实的。再好的演员,也无法通过表演,给他们带来如此巨大的心灵震撼。(未完待续)

ps:感谢小宝***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

第八百二十六章 效率低下

随着远东公司宣传吕梁山根据地活动的不断深入,公司各部门也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这次活动推向了**。

远东控制区内的移民员工、部队指战员、基层农户、外籍员工,工作态度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从我做起,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了整个公司的奋斗目标。

随着公司各部门的工作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大家对公司近阶段所面临的困难,都非常关心,纷纷自发的向公司表态,会努力工作,和公司一道面对困难。

为了方便工作,公司流民安置工作组的办公地点,现在也搬到了辽河沿岸的流民营地附近,和公司流民接收办公室的办公地点相邻。

流民的安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流民营地旁边的辽河码头停满了内河蒸汽甲班驳船,每天都有大批重新整编的流民登上甲板驳船,向东北和外东北方向驶去。

流民的安置,相比流民接收,工作量陡然加倍,而且各方面的环节也更多。如此巨大的安置工程,面对的困难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光靠流民安置工作组的力量,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安置营地中的百余万流民。

公司各部门都调集了精干的力量,支援流民安置工作组。公司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不把遍布辽河两岸流民安置完毕,将会严重影响今年的流民接受工作。所以胡伟也趁着接收工作开始之前,带领流民接收办公室的员工过来帮忙。

军委会也从各部队抽调了大批的士官干部骨干,支援公司的流民安置工作。连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都下到第一线,参与流民的安置工作。

整个远东公司都动员了起来,从流民在营地整编,坐船前往安置地区为流民分发各种物资,然后在安置点组织流民建设家园和进行春耕。

其中的工作不但堆积如山,而且多是一些极为繁琐的工作。一点差错都不能出。公司必须在春耕前,将百余万流民全部安置完毕,一旦误了春耕生产,那势必让公司陷入极端的困境之中。

公司这两年已经接连安置了两批流民。对流民的安置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各个环节都有能力强的员工负责,再加强公司支援过来的精兵强将,虽然这次的安置流民的工作量是往年的几倍,但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而且公司先期已经派出了大批日本和朝鲜的外籍劳工。在流民各个安置地区进行开荒,并大肆开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流民如期进行春耕,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大批流民赶到安置地点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们只能搭建简单的窝棚,冒着东北初春的微寒在里面过夜。东北的春天早晚温差极大,住在简易透风的窝棚里,绝对是一种煎熬。

早在一个月前,基建处的员工就已经带领外籍员工进入附近的深山老林,进行大规模伐木,建造木刻楞所需的原木数量极大。虽然大批外籍员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缺乏足够的设备,他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看法树木,工作的效率非常低。

除了采伐效率低,更大的问题则是山中采伐的原木向山下安置点的运输问题。大部分伐木的林场距离流民安置点的距离都不近,而且都是在环境复杂的山区地带。原木的重量都很重,因为没有足够的车辆和机械设备,只能用大批的牛马拖拽,甚至是使用人力扛抬。

流民的各个安置点也因为缺乏足够的原木,对流民们木刻楞的建造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流民只能继续睡在简易的窝棚里。但是原木的运输问题,却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一列火车缓缓的停在了一个流民安置地点的附近,高建国和李明等人,从火车上跳了下来。这段时间。公司董事局的几名常委,都下到各个流民安置点,督促各地的流民安置工作。

附近的几个刘敏安置点的支队长和政委,以及当地驻军部队的负责人,早已等候在这里,纷纷迎了上来。

高建国和李明与大家亲切握手。然后来到了铁路旁边的一个流民支队部。高建国刚一坐下,就笑着问道:“最近大家辛苦了,我们代表公司董事局对大家表示问候,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流民安置工作做好,你们几个支队的安置点建设的怎么样了?”

几名支队长和政委相互看了看,脸色全都不太好,一名年龄较大的支队长,苦笑着摇了摇头道:“首长,我们几个支队的安置点,这段时间的工作都遇到了问题,主要是……”

高建国一听就怒了,直接打断了对方的话,沉声道:“你们不要跟我说这些,公司下发的通知你们难道没看到吗?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所有的流民住进木刻楞,现在这个天气,流民们只能天天在窝棚里熬着,时间长了会坐下病的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这点工作都做不好吗。”

黑面神一发威,就算公司的内部员工都害怕,何况是他们一帮基层的管理干部了。屋中的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虽然现在是东北的初春时节,但几个支队长和政委,额头都冒汗了。

李明一看气氛有些紧张,就咳嗽了一声,然后笑着道:“老高,你先别发火,让大家都说说,工作中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听到了李明的话,屋子里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他们都听说过高建国的凶名,这还是第一次见识到,果然名不虚传啊。

高建国也觉得自己有些急了,他深吸了口气,然后沉声道:“我的态度不好,我先对大家道歉。大家说说吧,到底都有那些困难。”

大家听了他的话,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屋子里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开始发言的那名支队长,弄得他非常郁闷,只能继续向高建国和李明介绍情况。(未完待续。)

PS:感谢我的帅震惊了党、llz432、强化人间、兔子哥哥0、哈爱超人的月票支持。

第八百二十七章 刻不容缓

那名年龄较大的支队长一看情况,还得他上去挡枪。所有他低头想了一下,然后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首长,现在我们几个流民安置点,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山上林场的原木无法及时运下山。山里砍伐下来的原木堆积如山,可就是无法及时的运到各地的流民安置点。

离我们安置点最近的林场,有近十里的路,其中的一半还是山路,现在天气逐渐转暖,各地陆续开化了,泥泞的道路给原木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几个支队停下了所有的工作,组织各个支队的所有流民,想集中力量向各个中队运送原木。

可是忙活了几天,效率还是很低。都说人多力量大,可从林场到山下的这段路不好走,人再多也没用,大伙只能看着成堆的原木干着急。为了早一天把安置点的木刻楞建好,大伙每天干到很晚,有劲儿也使不上啊。”

旁边的一个政委,也摇了摇头,满脸沉重的说道:“公司为了支援我们安置点的建设,从北方的草场调集来了一批耕牛,附近的驻军还送来了战马,可是这个季节刚刚开化,道路很泥泞,山下的路还好说,主要是山里的路,耕牛和战马在林场到山下的这一段路,拖拽原木根本走不了。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大家的积极性也都很高,但耕牛和马匹用不了。大伙就肩挑人扛的把原木送下山,再用牛马拖到各个中队。”

高建国一听就明白了,他老家就是东北的,太了解这个季节了,当然也能想象到,这个季节深山老林里的道路情况。别说把一根根采伐好的原木运下山了,就是空手下山都得小心翼翼的。

他知道有些错怪这些基层干部了,遇到这样的问题,确实会影响流民安置点的建设。他并没有说话,而是低头思索着对策。

李明看着几名支队长和政委。都是双眼通红,有的嘴上都急的起满了火泡。通过他们说的情况,也大致了解了情况,知道他们真的是尽力了。看来公司还是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个季节道路泥泞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原木的运输。

想到这里,他笑着说道:“大家不要着急,工作中遇到问题是难免的事情。我们还是坐在一起研究下对策,好好的想个解决的办法。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向公司反应吗,让公司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帮我们出谋划策。”

高建国抬起头,沉声道:“这样吧,我们刚到这里,还不了解情况,你们先领我们去附近的林场看看吧……”

屋里的几名支队长和政委,听了高建国的话,连忙纷纷去准备。他们向附近的远东军的守备部队,借来了几匹战马。高建国和李明等人骑上战马向附近山区的林场奔了过去。

东北初春的季节,因为温度逐渐转暖。冰封了几个月的地面,以及地面上的积雪都慢慢的化开,雪水与泥土混杂在一起,造成地面极为泥泞,他们这一路奔驰,连战马都跑不起来。

他们来到一片附近林场的山脚下,看到大批的耕牛和战马,正拖拽着一根根原木,向各个流民安置点艰难的走着,耕牛和战马嘶鸣吼叫着。每走几步就会打滑,影响了行进的速度。

山脚下已经聚满了大批的流民和外籍员工,一个个十几人组成的小队,吃力的扛着一根原木。大声的喊着号子,艰难的向山下走去。

其中一组扛着原木下山的流民小队,有个流民突然脚下一滑,连带着把旁边的几个流民也弄得滑倒,幸亏其他人反应迅速,躲开了失控的原木。这才避免了人员的伤亡。

高建国和李明等人在远处看得胆战心惊,在这样的泥泞的山路扛着一根沉重的原木下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个过程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伤亡。

那名年纪较大的支队长,看到刚才那一幕惊险的情景,不由得苦笑道:“首长,这几天我们为了往山下运送原木,已经砸伤了十几个人,其中有一个伤势较重,虽然抢救过来了,但至今还躺在床上呢,还有两人被原木砸断了腿。这也给大伙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现在他们扛着原木下山,都非常的小心。”

“是啊,大伙都是在玩命啊!稍不注意,就会被原木砸在下面。可不管怎么说,原木还得往下山面运,现在我们每天都干到后半夜,可是运送原木的速度还是上不来。”

“首长,大伙不怕辛苦,也不怕受伤,可是您也看到了,我们现在是有劲儿使不上啊。这眼看着就要春耕了,我们天天都愁死了,就怕完不成任务。”

几名支队长和政委都纷纷开始诉苦,这些天也难为他们了,一个个都愁白了头。他们也曾聚在一起,集思广益,绞尽脑汁的想了很多的办法,可是面对山林里泥泞不堪的道路,但是有劲儿就是使不上啊。

李明皱着眉头沉声道:“这样的情况,以后也会陆续的出现,。看来公司也该大力发展机械设备和车辆了。现在公司正准备开发建设外东北,广袤的外东北遍布各地的无数农场、矿山和林场,光靠大批的人力资源,光靠大量的人力资源,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根本无法满足我们发展的需要。铁路建设已经跟不上我们发展的节奏了,所以发展大型机械和车辆刻不容缓。”

高建国点了点头道:“是啊,就算铁路能跟上我们的速度,总不能把铁路修到大山里吧。公司动力研究所和机械厂共同研制的单缸柴油机,三个系列的产品已经批量生产了两年多,性能和寿命越来越稳定。据说后续的新一代柴油机已经研制的差不多了,目前已经处于测试的最后阶段。

但是汽油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一直不太顺利,样品已经做出了几台,可是存在性能不稳定、寿命低等缺点,近期的进展还不清楚。机械厂以单缸柴油机为动力,研制的小型拖拉机也正在进行试车阶段,想要大批量生产至少得明年。公司发展了十年,工艺和材料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未来几年公司的工业发展将会有一次飞跃。”(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八章 蒸汽动力和内燃机动力

“老高,公司难道没有发展蒸汽动力的机械和汽车的发展计划吗?公司现在很多设备都采用蒸汽机做为动力,我们对蒸汽技术的实际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蒸汽车辆的技术门槛比较低,以公司目前的工业基础,完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形成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能力。

大规模发展蒸汽化机械和汽车,也不会对库页岛石化基地造成燃料需求的压力,毕竟石化基地的产能,还无法满足未来大批汽柴油车辆的需求。而蒸汽发动机所需的燃料煤炭,内外蒙古、东北、外东北和朝鲜都有相当多的储量。

公司目前大规模开发东北和外东北的资源,发展蒸汽动力的设备和车辆,应该可以满足需要。就算未来我们内燃机动力发展起来了,蒸汽动力仍然可以作为内燃机动力的重要补充。公司以后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耕地面积也将逐年成倍增加,光靠内燃机动力,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机械和车辆的需求。”

高建国听了李明的话,沉声说道:“嗯,我们还是不要先下定论,毕竟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回去以后我们和董事局的其他常委先碰一下,然后再召集动力研究所和工业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坐在一起研究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让公司的专业人士去搞吧,这关乎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我们一定要慎重。”

两人虽然意识到了目前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当务之急,还得先想办法把原木运下山。春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不能在春耕前建好流民的木刻楞,那接下来的几个月,流民就得一直住在野外的窝棚里。

高建国和李明连夜召集了周围的十几个支队的基层领导干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原木运输的问题。他们和其他地区的几名常委通过电台进行了一番交流,发现他们这里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个问题。

他们把流民安置点遇到的问题传回公司,并责成民委会各部门。让他们召集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一个方案,彻底解决流民安置点的原木运输问题。

高建国和李明,召集大家开会一直开到了半夜,办法也想了不少,但还是没有解决原木下山的问题。面对老林子里泥泞不堪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